认识计算机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认识计算机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认识计算机教案

认识计算机教案范文1

关键词:实践教学;案例项目任务驱动;创新能力

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各大高校都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并将其课时设置大幅提升,在有些高校中甚至已经超过了理论教学课时量,同时学校在科研和设备投入方面也给予了大量倾斜。但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实践课程的设置过分依赖理论教学,实验内容仍以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为主,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学生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学习。因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难以有效发挥。

计算机硬件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分支,是软件课程学习的基础,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计算机硬件课程本身的复杂性,学生在硬件实践课程的学习中存在着畏难情绪,同时硬件实践教学改革滞后,教学方法陈旧,实践课程与快速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严重脱节,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实践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够,学习效果不佳,为此笔者探讨案例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硬件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引导学生重视硬件课程,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切实地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就业核心竞争力。

1、基于案例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基于启发式教学理念,寓教学内容和知识点于具体案例,结合典型案例的剖析,引导学生主动解决案例所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项目教学法则是依托实际项目,融教学知识点于具体项目,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教学大纲中设置的知识点,由于项目完成需要小组人员的通力合作,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结合自己分担任务模块的完成,建构知识体系,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上述3种教学方法已在当前教学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多以单一课程作为研究对象,教学方案设计过分依赖所选案例、项目和任务,且教学内容与设计案例、项目和任务严重脱节,影响了教学方法的效果。同时3种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等方面各有侧重,为此,笔者以计算机硬件课程系统为研究对象,融3种教学方法于一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案例”为“引导”,以“实际项目”为“主线”,寓课程知识点于项目实施的每个任务模块,“驱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建构理论体系。

2、基于案例项目任务驱动的计算机硬件实践课程的实施

2.1 计算机硬件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设置

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主要有“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以及“嵌入式系统”等。由于课程之间在内容上存在交叉部分,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计算机硬件课程的教学任务,按照硬件课程体系培养能力结构的要求,优化整合硬件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将其分为电子技能训练教学内容、计算机系统训练教学内容、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教学内容3个部分,而每个部分又可分为验证性、综合性和创新性3个层次。

电子技能训练教学内容是计算机硬件课程实践教学的基础,主要以验证性和综合性试验为主,通过验证性试验巩固深化教学内容。综合性试验则是以学生熟知的案例(如设计系统电源、放大电路以及信号采集调理电路等)驱动学生综合解决系统级任务课题,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平台包括基于Proteus仿真试验平台和自主性创新试验平台2种类型,其中基于Proteus仿真试验平台用于模拟电子电路运行机理,验证和巩固课堂教学知识点;而自主性创新试验平台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搭建电子线路,从而加深其对课堂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其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科研探究兴趣。

计算机系统训练教学内容多以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为主,主要设计内容包含处理器设计和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采用基于EDA试验平台和自主性创新试验平台2种类型。其中基于EDA试验平台的实验主要用于训练学生自主设计CPU的能力,强化其计算机底层理论体系,以便使学生建立整机的概念,优化软件编程效率。创新性试验平台则是基于实际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由学生自主地完成某一控制系统的设计,深化学生理解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硬件专业课程学习兴趣。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教学内容主要以自主性创新试验为主,主要是对计算机硬件课程知识体系的综合检测。其试验平台多以教师实际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电子设计大赛题目为主,项目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复杂性特点,易于提高学生参与课题的主观能动性,可作为计算机硬件实践课程的项目资源。学生在教师的任务分配下,独立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2.2 项目资源的优化选择

计算机硬件课程实践教学项目资源的选择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首要目的。所选项目应尽量涵盖教学大纲要求内容,同时项目还需具备一定的难度和时效性。为此,我们必须深入分析计算机硬件实践教学内容,获取相关知识点,并将其融于项目实施过程,使学生在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时,掌握和深化课程知识点。

项目资源优化选择的原则有3个:①鉴于计算机硬件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由电子技能训练内容、计算机系统训练教学内容和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教学内容3部分组成,项目资源需融合上述3种教学内容所涉及知识点,并充分涵盖相关教学内容;②项目资源内容需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应有较强的时效性,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③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难度应适中,最后实验结果要明显,易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成就感。

我们以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教学内容为例说明项目资源优化选择原则。项目资源选择“基于单片机的智能车控制系统的设计”,包括软、硬件2部分,其中硬件部分包括了电源部分、硬件滤波部分、信号采集调理放大部分、数模转换部分、控制电路部分等电子电路部分,基本涵盖了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基本教学知识点;软件部分涵盖了定时器控制、中断应用、键盘使用、AD转换等,基本涵盖了微机原理和单片机原理的相关知识内容,且相关知识点均为硬件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知识点,难度适中。通过项目的实施,智能车可实现快速避障运行,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智能车快速避障功能是智能机器人研究领域的热点,具有强烈的时代背景。此项目的开发经历,对于学生就业以及进一步深造都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2.3 实践案例的合理剖析

项目分解要注意与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分解后的案例模块在功能上要保持一定的完整性,且各模块之间具有一定的渐进性、扩展性,这样可逐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产生畏惧和抵触情绪。我们需要针对每一个案例模块,进行有效地评价和优化,分析每个案例模块所运用的知识点、用到或可能替代的相关算法以及相关联的案例模块等,并实现和演示。

我们以“基于单片机的智能车控制系统的设计”为例,说明实践案例剖析过程。“基于单片机的智能车控制系统的设计”可分解成:智能车系统的电源模块、智能车系统信号调理模块、智能车系统显示模块、智能车系统速度控制模块、智能车系统循迹模块和智能车红外避障控制模块等典型案例。上述案例直接由实际智能车系统分解而成,功能上具有完整性,难度逐步加大,具有一定渐进性,且各案例均涉及计算机硬件课程相关知识点,譬如智能车红外避障控制模块包括硬件电子电路和软件设计部分,硬件电子电路设计部分还有模拟电子的信号推挽放大电路、12C总线扩展、中断硬件电路设计等,软件设计部分包括数字滤波设计信号、定时器设定控制周期、中断避障判定等。这样,一个案例就涉及了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的相关知识点,便于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2.4 具体任务分配

案例剖析完毕后,我们必须指导学生将所选项目分解成相应的任务,使其与案例密切相关,并通过“模仿”、利用教学资源等学习方式完成任务,同时引导学生按照课堂上的案例步步深入,每完成一个任务,就将该任务“组装”进来,最终“组装”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应用程序。结合“基于单片机的智能车控制系统的设计”剖析完成的案例,以任务的形式下达给各试验小组,分别用相关案例给各实验小组分配相关任务,因此会有智能车电源模块实验小组、智能车系统信号调理实验小组、智能车系统显示实验小组、智能车系统速度控制实验小组、智能车系统循迹控制实验小组以及智能车红外避障控制实验小组。各小组人员的具体任务进一步被分解,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承担一定的具体任务。每位学生的责任明确,自己任务的完成都是项目完成必不可少的部分,使每位学生充分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

2.5 客观评价体系的优化设置

具体任务下达以后,学生便进入动手操作环节,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为有效防止学生任务完成过程中出现困惑和畏难情绪,教师需要做好正确的引导,但必须时刻坚持“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仅需在解决途径和思路上给予指导。学生在具体任务完成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项目完成时,每位同学需对自己所完成的任务进行总结和评价,并接受教师和学生的提问,教师做出点评。各实验小组都要对自己所承担的任务进行评价,这不仅对目标达成的结果作出判断,还对小组成员目标达成的情况作出分析评价。学生通过参与自己学习成果的评价,认识到自己的智力潜能,利于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教师依据各小组评价、任务完成过程、设计方案、调试过程、实验报告等部分,按一定的比例计算出学生最终的考评成绩。

认识计算机教案范文2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 课程设置 教学改革

1 引言

目前,“经济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的世界经济发展主流,对我国经济体系结构及与此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高职教育必须做出相应的变动。作为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的计算机类专业,由于社会的需求量愈来愈大,招生情况普遍较好,这就更需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对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2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更新

课程是育人的方案,它与作为育人过程的教学一起成为达到教育目标、实现教育目的、完成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是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高职的课程问题同一切教育一样是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下面结合我校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实践过程,谈谈个人的一点体会。

2.1课程设置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与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在社会整体的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并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据调查显示,企业需要学生所具有的素质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基本的经营管理,较强的组织和表达能力,同时要学有专长,具备与本专业相应岗位的实用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高职专业课程计划的制定,必须研究企业需求,研究市场对未来劳动者的需要,提高课程计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计算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熟练的软件应用技术和硬件维护技术的专门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我们在对省内外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重新调整了专业课程的结构,强化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技能性。具体为:新开设了一些专业课,以广泛吸收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加大了部分专业课程的学时,如对《计算机网络》这门课,考虑到计算机网络迅猛普及的发展趋势,对该课程增加了一倍的学时,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了Internet部分的内容比重,并且在课程中渗透了Outlook,IE6、网格等与互联网有关的教学内容。对于实验性较强的课程,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也增加了课程比重。相应地,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对于一般的基本课程,也进行了认真的筛选和大幅度的删减,从总体上降了学科数目和学时数,增强了课程的特色,提高了课程的效率。

2.2课程设置要突出实践性特点

由于高职教育实践性强和计算机学科本身操作性强的特点,我们在设置课程体系时,不能拘泥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比例为1:1上,而要从根本上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将二者统一于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采取除增加校内的教学实验时间以外,还要加大校外实习的比重,采取5+1的模式,将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全部用于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社会实践,以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要拓宽课程实践空间,对专业基础课的安排中,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将一部分容安排到实验室、电教室进行,把另外一些内容安排到实践现场中进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3课程设置要以人为本,注重课程体系的创新

课程设置应打破分段式,进一步注重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结合。现存的两段式或是三段式课程体系,都过分强调分阶段。即一、二学期基础课,三、四学期专业课,五、六学期设计与实习课,各学期缺乏连贯性,导致知识的重复和支解。因此,有必要将公共文化课、专业课、生产实习课按阶段和难度连续分散到每一学期,逐渐深入,每学一年自成体系,这样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另外,在课程设置中,还应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目前计算机应用已融入到社会各个角落、服务于各行各业的情形下,计算机做为高等院校的独立学科,也越来越受到莘莘学子的青睐。然而随着一届届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他们又深深体会到,只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还不够,还必须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科技效能,才能有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应建立一种新型的课程体系,以增加专业特色、强化职业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使学生们不但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还要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专业技能。 转贴于

3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

信息时代的到来,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和因特网为基本的国际计算机网正在迅速渗透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日常生活领域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已引进到教育领域,而发展成为新型的现代教育技术,正以其高速、互动、快捷、传递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为特征给教学改革赋予了新的活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切入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教育革命。正是认识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各校都展开了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新理念。作为计算机专业,更应该是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先锋,以实现教育科技的“四化”,即应试向素质化、单机向网络化,单向向交互化,线性向非线性化,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3.1改善计算机教学环境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把计算机课堂教学与上机实践分开,教师在黑板上讲上机,实践的即时性得不到保证,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为改变这一滞后的教学模式,必须在硬件环境上下功夫。应将多体教学设施引进机房进行教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建立集教学和上机功能于一体的大多媒体阶梯教学机房。这种模式既可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节省1/3~2/5的课时,并缓解计算机教学人员短缺的矛盾。

3.2教学手段的丰富

采用现代化教学,需教学手段现代化,开发适合在网上进行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具体为:创制精美的电子教案。电子教案一改传统的挂图、板书等老面孔,以崭新界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它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声、文、图、动画、视频形式表现。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不再尽是文字描述,而是绚丽多彩的图片和生动形象的动画,动的过程不再难以想象,抽象的概念不再晦涩枯燥。同时,电子教案对教师也有很多益处,如电子教案扩展了教案的作用范围,提高了授课的效率;电子教案有利于教案的修改;电子教案便于携带、交流;电子教案便于学校检查和管理等。

基于WEB的网络课程。提供给学员异步点播学习使用。将教师上课的现场录象采集和压缩并与电子教案建立关联,生成低带宽视频流格式的网络课程,方便学生使用,可以真实地再现教师的授课过程和课堂艺术,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新的途径。

此外,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还包括有先进的考试、测试平台、CAI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

3.3认真搞好计算机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依据,在高校搞好教材建设至关重要。目前,国家教育部已正式启动《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并且要打造精品课程,我们应响应教育部号召,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开发出一批适应发展、结构合理、特色明显、质量上乘的高职计算机精品教材。精品教材的内容是立体化教学包,即含有:主教材,配套的实训教材、电子教案、课程教学资料库、相关网站、与课程相关的参考书、教师手册、图、声音、视频、教学案例等资料,试题库等,以供学生单元测试、教师期未考试使用。另外还有网络课程,以体现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自主性的学习方式。

4 搞好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严重短缺,教师教学负担过重,这无形中牺牲了教学质量,降低了学术水平。另外,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拓宽知识面,学校应每年为计算机教师提供1次或者2次短期学习的机会。

5 培养良好的计算机学习氛围

众所周知,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要强调操作意识和应用意识的培养。学校除了利用现有计算机设备培训学生外,还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自己购置电脑,形成一个电脑文化的小气候,使他们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总之,计算机技术在进步,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观念要转变,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要适应计算机的发展,走有高职特色的计算机教学的新路子,这是我们需要探索和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四万,师军.计算机科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结构的探讨.现代电子技术,1999,(7).

[2]郭静.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认识计算机教案范文3

本人在教育教学上,爱岗敬业,严谨治教,热爱学生,努力做到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成才。计算机教学工作,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几种操作,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较好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尽到一个优秀教师应有的职责。因此我在教育教学方面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本人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加强自我修养,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热爱学生,真诚对待学生,受到学生的好评。特别是在此期间,我努力地学习业务理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切实运用到工作实践中。

二、计算机教学工作方面

1、备课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法,认真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指导纲要》。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在积极参加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备课,备课分三个方面:

①备教材:钻研教材、搜集有关资料及新科技等前沿信息,对教材系统、重点和难点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②备学生:经常了解学生的态度,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③备教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现代教学媒体,提倡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备课教案全部采用电子教案,同时为了上好每一节课,通过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每节课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准备,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教学目的明确,符合学生实际,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努力做到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情意三者统一。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和价值观”三方面目标均能实现。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做到条理清楚、难度适宜、密度合理,保证授课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精讲精练,不出现知识性错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讲思路、讲规律、讲方法、学法,力求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学生看待和使用网上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注意课堂管理,上课期间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老师给定的任务进行操作,同时又注意因材施教,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到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差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做好课后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三、个人教学业务水平学习方面:

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很快,新知识、新产品、新术语几乎天天出现。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自我加压,才能将信息知识更流畅地、轻松地、完整地讲授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始终走在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前端,跟上不断发展的时代步伐。在这次计算机专业等级考试中,我担任的班级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积极认真地参加本学科的继续教育培训,积极学习各种理论知识,以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并获得相应的证书,认真、主动地向其它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以便在工作中能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

四、本人今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计算机教学工作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认识计算机教案范文4

关键词:新课改; 计算机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007-00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在中学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及指导作用。中学计算机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实际的教学中仍存在诸多的教学问题,尤其是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方法僵化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计算机的教学改革。在新课改下,积极构建中学计算机有效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有效教学方法的实施,并依托积极的内外因素,形成科学有效的计算机教学,进而推动中学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发展。

一、以兴趣为导向,迎合学生的个性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点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尤为突出。中学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都是有效教学的有力因素。所以,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以兴趣为导向,针对中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性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任务驱动型教学法等,都可以有效地利用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积极因素,实现计算机的有效教学。在新课改理念下,中学计算机教学呈现出新的面貌,强调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此,教师在落实兴趣导向性的同时,也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教学目标不仅要有认知目标,而且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等内容也要体现并贯彻。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实现计算机全面教学

计算机是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及应用能力。在理论部分的教学中,生硬的知识讲授,缺乏实践支撑的理论教学,势必会造成计算机理论教学处于孤立的形态,偏离了计算机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多半苦恼理论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太小。其实,这主要还是因为教师忽视了实践教学部分,硬生生的将理论与实践相剥离,致使孤立形态下的理论教学,无法得到实践教学的“诱导”因素。所以,教师在计算机教学,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两者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是相互依托中实现计算机全面教学。实践教学是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因素,而理论教学是保持学生积极学习持续性发展的保障。在新课改下,理论与实践都有着明确的教学定位与地位,切实统一好理论与实践教学,既考验教师素质与能力,也是新课程下,计算机教学改革不断前进的需求。

三、优化课程设置,实现课程教学科学合理化

中学计算机课程以基础知识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尤其是一些相关的语言教程、操作系统软件等,都需要学生实践操作。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处理讲解与实践的关系,既不能只讲解不上机,也不能只上机而不讲解,或两者随性的开展,这样的教学方法都是不科学合理的,也不符合计算机教学目标。对此,优化计算机课程设置,把握好上机课与理论课的时间,从笔者的教学经验而言,两者的时间比例把握在1:1比较适宜。这是因为,1:1的上机与理论课的时间,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知识,并增加了实践与教学间的紧密联系。而理论教学的开展,一是帮助学生在逻辑上进行梳理,强调知识原理的讲述;二是总结上机操作情况,并针对实践问题及错误进行指导处理。

四、坚持以学生为本,发挥师生“教”与“学”的主体作用

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注重自己教案的单纯或流于形式的设计,而对于自己具体的“教”却很少涉及,并且对于学生的“学”缺乏全面的考虑。我们知道,教学是师生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强调教与学的主体地位,是明确教学角色,优化教学方法与认识,以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情形。新课改下,师生的“教”与“学”发生了转变,不再是教师主导,教师扮演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不再是灌溉式的教学,而是多元化的教学形态,实现学生的全面培养。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边教学边总结”,在总结中改进教学思路与方法,进而优化教学的“教”,提高学生的“学”。中学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改革,仍需广大教师的不断探索、大胆创新的有力支持。同时,学生创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也是计算机教学中教师所需特别注意的方面。当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生本理念等,都已在不断地渗透并落实,但并非一两天就可以实现教学的革命性变化,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长久的贯彻坚持,并作为一项长远的任务。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中学计算机教学有着较大的改革与创新,但也同时面临着诸多的现实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僵化等问题,不利于计算机有效教学的开展。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中学计算机教学的改革重点之一,仍在有效教学方法的形成,并充分考虑课程特点及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才能实现中学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继红.浅谈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2009(09)

[2]高波.浅谈新课改下计算机的教学方法[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1)

认识计算机教案范文5

关键词:职业学校 计算机教学 现状分析 对策探讨 寓教于乐

一、当下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分析

1.1 教材内容严重与所学专业脱节

现在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已经广泛使用,而广大高职院校所使用的计算机教材只是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的系统总结,几乎和职业院校学生所学的专业没有任何关系。所以针对不同专业,更变教材已成为当务之急。

1.2 师资力量薄弱

职业院校师资力量普遍比较薄弱,况且在大多职业院校中计算机基本上都是基础选修课,因而长期以来得不到重视。受其影响,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另外,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师自我完善和提高的机制不健全,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繁重的教学任务使教师学习新知识的时间和精力都无法得到保证,因而教师的知识层次也无法得到及时地更新和提高。

1.3 计算机教学目标界定不清

目前,职业院校普遍把通过某种形式的考试作为课程教学目标,其考试通过率也就成了教学成败的衡量标准。这样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但却使学生的计算机学习远离他们的专业,也不能对将来的就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1.4 计算机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落后

计算机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落后由于硬件设施条件的限制或者为了节约教学成本,很多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仍然停留在黑板教学的层次上,机房设备也较落后,教学效率很低,而且教学方法也没有新意,还停留在填鸭式教学的模式上。此外,为了应付各种考试,给学生布置大量的练习题目。这样,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教学的效果也跟着降低。

二、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分析

2.1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目前,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其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因此,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让学生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掌握本学科的认知规律,并能学以致用。

2.2 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建立以实验室为主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尤其是中职学生的计算机课,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加强实习实训,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在实训中强化知识,采用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进而提升技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这已成为职教界人士的共识。

2.3 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丰富创新教学形式、手段和方法

针对中职学生的自学能力差、基础知识环节薄弱等问题,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强调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技术提出“互动式”教学模式。互动学习是指学生主动索取知识、自我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提高自我认识能力的学习过程。同时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积极思维去掌握计算机学科的概念、原理和法则,并学会使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中职学生是以实用为目的,“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学习计算机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能自觉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并注重锻炼用计算机去解决学习、科研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应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理论知识的琢磨上。

2.4 改革考试办法,深化教学改革

中职类学校学生的考试方法改革势在必行。计算机类考试完全可以进行上机考试,以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可以在实训环节上增加课程设计,根据课程性质来安排综合任务。这些都是对其他考试形式的一种补充和升华。如办公软件,学习各类应用文的排版和PS平面设计,设计各行各业的宣传海报以及封面图案,可加强学生对本课程的综合掌握结合使用。即在一部分内容演示完毕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使学生将所学内容得到巩固。这种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三、寓教于乐,发挥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主体作用

高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主要强调学生实际上机的操作能力。有的老师认为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很容易,无非是课堂上老师演示,学生观看演示,然后学生操作就可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结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乐观,反应快的学生,教师还没有讲完,他就会操作了;反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你在讲什么;还有部分学生上课走神,压根儿没有听见你在讲什么,一堂课就结束了。这种教学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应只是单纯设计自己的教案,而是既设计自己的“教”,又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的“学”。而且“教”与“学”的根本目的不再是纯粹灌输知识而应该是能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例如,在Word2000教学中,老师简单地给学生介绍了Word2000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后,留下上机作业:自己上机设计制作一份A4纸张大小的彩报,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版面设计不拘一格,文字优美流畅,色彩搭配美观大方。让学生自己去采集资料,资料采集完后学生们自主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在文字底下配上图画,在一张纸上分小块进行编排,艺术字或图画需要倾斜一定的角度放置等等。这就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综合使用Word2000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努力去实现这些要求,不一定都能实现,但必须试一试。

参考文献

[1]周祖平.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科技信息,2005,(14)

认识计算机教案范文6

一、创新性的教学模式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

在职专院校中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无法避免的情况就是学生的基础水平、接受能力等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课程开设前期,为了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水平,学校很有必要利用计算机测试对学生进行检验。针对计算机水平较弱的学生,应从基础理论知识入手,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进行起点式教学;而针对具备一定计算机技能的学生,则可以对他们进行拔高式教学,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对于职专计算机基础课而言,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重视对学生理论性知识的传授外,还应加强对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对传统教学观念、方法的积极改变,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并为学生的实际训练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对实践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等进行思考、分析及解决,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不断完善教学内容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发展,职专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内容也应随之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调整。教师应注重实现计算机基础理论与实际案例的有机结合,并通过对社会各行业中广泛运用的信息技术,或者是极具潜力的全新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从而确保职专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能充分适应各行业的快速发展。

(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对于计算机基础课而言,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首先,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对现代化技术的利用,不仅能弥补传统模式下教学方式的缺陷和不足,还能进一步优化教学结构。然后,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在互动中突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主动性意识的培养。最后,在课堂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合适的问题情境,通过合理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实现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这样不仅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使学生在自主性思考中,培养自身的发散性思维。

(五)综合性考核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教师应从多方面入手,其中考核方式便是一个关键途径。教师通过对考核方式的改革,将学生的平时成绩、实践成绩以及结业成绩进行结合,从而形成全面、综合的考核成绩,这样既能鼓励学生兼顾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训练,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对整体教学质量产生直接、重要的影响。计算机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技能性特点的学科,单纯的理论知识教学并不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水平,而只有通过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动作操作的有机结合,才能确保学生全面、充分的理解、掌握计算机基础课程。通过对计算机实践教学的精心设计,以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有效提高,教师应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展开,不能提前也不能落后,否则教学效果讲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从实际教学内容出发,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明确,不断地优化课堂结构,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对计算机基础教材中内容进行合理的扩展和补充,将课堂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并布置针对性的实践任务,从而使学生在有的放矢中,促进自身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共同提升。作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实践课程的帮助和指导,通过对学生情况的全面了解,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展开教学环节,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创设良好的协作氛围

在实践教学中,因为学生人数众多,教师可能会出现辅导精力不足的情况,基于此,计算机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习惯。良好协作氛围的创设不仅能有效减轻教师的辅导压力,还有利于学生在互相帮助中,对相关知识形成充分、全面的了解,这样既促进低计算机水平学生的迅速提升,也发展了高水平学生的技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共同、健康成长。

三、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在职专院校中,多媒体投影教学方式已逐渐被应用于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并建立现代化、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但同时,对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上。

(一)创新设计多样化课件

多媒体投影教学方式在计算机基础课上的运用,就意味着教师必须要通过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上课课件进行精心设计。但是同时,这也大大提高了教师上课的效率,并能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这种新型教学形式的运用,一方面为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也能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

(二)编写适合的多媒体教案

提高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关键之处在于高质量、高水准的多媒体教案。根据实践、研究显示,多媒体教案需要进行不断的补充和改进,这样才能确保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时代化。多媒体教案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电子讲稿以及相对应的参考资料、素材。就多媒体教案而言,单一的文字组合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严重的还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枯燥等不良的学习情绪,因此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教学内容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示出来,从而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此外,相对应的参考素材也必不可少,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减少编写步骤,以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