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婴儿心理健康的维护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婴儿心理健康的维护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婴儿心理健康的维护

关于婴儿心理健康的维护范文1

【摘要】产后忧郁症是一种良性产后精神障碍。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国内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达10~30%。目前国内外尚无特异的实验室指标和统一的诊断标准,多依据各种症状的自评量表,以相应的评分结果做出判定。产后忧郁症严重危害产妇及婴儿的身心健康。健康教育是减低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的重要手段,具体内容包括:孕期教育,入院教育,产时教育,产后指导,出院指导,产褥期家庭访视等。健康教育在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临床上和实验中用于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方法多样,本文仅就健康教育在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关键词】 健康教育;预防;产后抑郁症

Health education is preventing postnatal period from suppress Yu disease of clinical research make progress

Li Ying

【Abstract】Postnatal period hypochondria is a kind of positive postnatal period spirit obstacle.Its outbreak rate present up-trend and the local postnatal period suppress the incidence rate of Yu disease to reach to 10~30%.Currently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till have no especially difference of laboratory index sign with unify of diagnosis standard, many according to various symptom of from evaluation form, with correspond of grade point result do to judge.Postnatal period hypochondria severity endanger the mind and body of pregnant woman and infant health.Health education is to turn down postnatal period to suppress a Yu disease outbreak rate of importance means, concrete the contents include: Yun period education, hospitalize education, produce education, postnatal period instruction, hospital discharge instruction, childbed period the family visit to see etc..Health education is preventing postnatal period from suppress Yu disease of clinical research currently still lack unify of evaluation standard, clinical top and experiment convenient in prevent postnatal period from suppress the method of Yu disease diverse, this text only health education is preventing postnatal period from suppress Yu disease of clinical research overview as follows.

【Key words】Health education;Prevention;Postnatal period suppress a Yu disease

随着围产医学的不断发展,孕产妇的心理保健已经成为围产保健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妊娠虽然是生育年龄妇女一种正常、自然的生理现象,但对孕产妇来说,毕竟是一次巨大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应激过程,她们在经历怀孕、分娩、产后恢复及哺乳等一系列生理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生理变化,一旦某些改变的程度和性质超越了正常的变异界限,则成为病理性改变。因此,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孕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使孕妇提前了解分娩后可能发生的变化,产后能积极乐观地对待新角色,提高处理新角色与周围关系的应变能力,有效地降低抑郁症的发生[1]。

1.产后抑郁症的概述

产后忧郁是一种良性产后精神障碍。早在1959年国外就有人报道女性有8%的人患有抑郁症。国际上关于产后抑郁症的研究是在1968年,发生率为10.8%[2]。80年代后,产后抑郁症受到国际上的普遍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由于研究设计、测量工具、样本大小、诊断标准及研究的时间不同,从而造成了报道产后忧郁发病率不尽相同。国内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达10~30%[3]。与有关文献报道的国际3.50%~33%相近[4]。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对此病检出率的提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了产妇及婴儿的身心健康[5]。产后抑郁症是产后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是介于产后抑郁性精神病和产后忧郁之间的一种精神疾患,通常在产后2周出现症状,以产后孤僻、爱哭、失眠或嗜睡、注意力难以集中、疲乏及食欲严重不振、悲观厌世等为特征。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高,病因复杂,主要有内分泌因素、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等。目前国内外尚无特异的实验室指标和统一的诊断标准,多依据各种症状的自评量表,以相应的评分结果做出判定。目前较常用的有:1994 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制定的“产褥期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抑郁自评量表(SDS)、90项症状自评量表等[6]。

2.健康教育的概述

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人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活动及其过程。向受众传播健康信息,对目标人群进行健康观、价值观的认知教育以及保健技术的培训,针对特定行为进行干预,通过这些有效工作可以帮助工作对象主动追求健康,避免危险因素,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健康教育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也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由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社会学、教育学、行为学、传播学等学科的内容所组成。

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健康教育的概念被正式引入我国以后,健康教育已经为许多人所熟悉。但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健康教育的涵义,把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等同看待。其实,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不同。卫生宣传指的是卫生知识的单向传播(包括卫生政策、法规等信息),这种传播多是单向的 ,受众泛化,以受众接收信息为目标,并不注重信息反馈和效果评价。卫生宣传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7]。随着人们对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和健康关系的不断认识,健康教育在卫生领域中的地位逐步提高,人们把健康教育称为投入小,收益大的一项公共卫生策略。近年来,健康教育在预防产后抑郁症研究,已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讨[8]。

健康教育是减低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的重要手段,具体内容包括:孕期教育,入院教育,产时教育,产后指导,出院指导,产褥期家庭访视等。定期开展健康教育,不仅提高了孕妇自身的素质,提高应激能力,而且端正了孕妇及家庭对生育的态度,预防、缓解孕妇外部压力,体现了社会的关怀和支持。有利于形成其家庭的支持和保护性环境,可极大地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提高妇、婴健康水平[9]。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力求人们在维护自身健康方面达到知信行的统一[10]。即通过健康教育,让人们改变知识水平(掌握健康知识),达到态度转变(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最终达到行为转变(摒弃各种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不健康行为。

2.1 孕产期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内容。

孕产期健康教育是指在孕期、产期对孕妇及产妇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促进孕产妇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11]。

九十年代开始,各地在创建爱婴医院和母婴安全工作中,各级妇幼保健院和接产医院陆续开设孕妇学校,动员孕妇及家属参加孕妇学校学习,对建卡孕妇除定期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外,集中讲授孕产期保健知识,配合放录像、发放孕产期保健资料,利用图片和版报宣传孕产期保健知识和母乳喂养知识及成功促进母乳喂养的三个十条,使其充分了解妊娠生理和心理卫生知识,调整心态,适应妊娠。这是一个大家容易接受、经济、方便的方式,适合各层次的人群[12]。孕产期健康教育包括孕期健康教育、入院教育、产时教育、产后教育、出院指导、产褥期家庭访视等。

2.1.1 孕期健康教育。

对确诊怀孕或第一次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建立围产期保健卡,发送孕产期保健手册,并要求每一位孕妇参加孕妇学校,由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对孕妇进行孕期健康教育,对不同孕周的孕妇有计划开设特殊的孕妇培训班,采用专题讲座、观看分娩录像、参观住院、分娩环境,一对一指导等教育形式,使孕妇熟悉妊娠、分娩的过程,孕期心理、生理改变的机制,正常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各自的利弊,及时发现怀孕过程出现的心理问题,了解新生儿及婴儿的哺乳、喂养及护理技巧等知识,以消除紧张、恐惧心理。[13]

2.1.2 入院教育。

孕妇入院时,对每个孕产妇均采取分期宣教、循环宣教、随时宣教的方法。以口头宣教为主,配合宣传图片、阅读、视听教育为辅的方法,重点宣教入院须知,发放《母乳喂养》的宣传手册;分娩前,重点宣教助产的有效方法。

2.1.3 产时教育。

分娩时,由责任护士将孕妇送到产房,交给助产士,助产士又继续具体指导和更加形象地描述分娩过程、分娩时的和分娩过程中如何正确配合助产,以减轻孕妇心理焦虑和提高阴道分娩的成功率。

2.1.4 产后教育。

分娩后,指导进行早吸吮,观察产妇2 h后送回病房,责任护士继续进行母乳喂养知识指导,所用药物药理作用介绍,新生儿特点及护理喂养、技巧、产褥期卫生等注意事项,并发放产褥期知识宣传卡片,督促指导家属有效地参与产妇的生活护理。

2.1.5 出院指导。

出院前,责任护士进行出院指导,如产褥期产妇心理状态、卫生、饮食、新生儿喂养技巧、产褥期体操、产后42 天到医院门诊进行体格检查等知识。[14]

2.1.6 产褥期家庭访视。

由有经验的医生或护士进行家访,进行产褥期保健和健康教育,并定期打电话询问产妇和婴儿情况,设立一条热线电话,方便产妇出院后随时咨询有关产褥期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等。[15]

3.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杨晓涛等[16]“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影响研究”,把725例孕妇分观察组360人,对照组365人,方法:在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孕产妇,从产前检查开始,采取一对一与孕产妇及家属讲解,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给孕产妇及家属阅读,每2 周进行一次健康教育讲座,通过演示及录像观看围生期保健知识。生产时助产士专人陪伴讲解,对产妇进行心理安慰。产后1~2 天录像播放健康育儿知识、产后运动的时间及保健操,产后主管护士专门指导。出院后专业人士家庭随访至产后42 天,除面询外还设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并随时注意产妇的心理动态。采用艾迪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测试,总分>13分可诊断为产后抑郁症.结果:观察组抑郁症发生率3%,对照组发生率21%,两组比较P

吴斌 等[17] “全程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影响”其研究方法是将180例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包括对孕妇及其家属产前进行健康教育指导,针对健康问题进行评估,制订措施,有针对性给予行为干预和心理疏导;产后进行家居护理,帮助产妇照顾婴儿,提供相关信息等.两组干预后分别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后产妇EP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3.1 健康教育在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作用。

李春华[18]“探讨实施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对照组为5.97%,观察组为0.91%.结论:良好的健康宣教能有效地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3.2 全程式健康教育:从孕产妇第一次就诊到产后42天的全程式健康教育[8,19]。

3.2.1 全程式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陈建英[19]全程式健康教育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其方法是于孕6周将335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69例)和对照组(16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孕期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接受常规孕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全程式健康教育,包括帮助孕妇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对孕妇及其家属进行产前健康教育,针对健康问题进行评估,制订教育措施,有针对性给予行为干预和心理疏导,并进行住院教育、产程辅导和产后教育。分别于孕6周和产后42 天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 对两组进行调查。结果:产后42天,观察组的抑郁阳性率为7.1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 %(P

3.2.2 临床路径在孕产妇全程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孕产期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分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待产期、产褥期,根据不同的路径分别进行评估和不同内容的健康教育。陈红宇[20]“临床路径在孕产妇全程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其方法:应用临床路径对观察组82例孕产妇实施全程(孕

4.心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作用

李富琴[21]“心理干预对孕妇分娩的影响”,方法是 把250例孕妇分为心理干预组及对照组,经问卷调查和干预措施,观察在孕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及个体心理咨询是否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妊娠合并症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轻于对照组,且妊娠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孕妇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及个体心理咨询具有明显效果。

谢映 等[22]“产前焦虑/抑郁障碍心理护理的探讨”,方法是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筛选孕34~41周患焦虑/抑郁障碍的孕妇100例,随机抽取50例进行心理护理,另外,50例只做常规健康教育结果干预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值干预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干预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

5.展望

总之,健康教育在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临床上和实验中用于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方法多样,国内外预防产后抑郁症尚缺乏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相信随着健康教育在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不断深入, 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和效果评价必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 李娜.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当代护士杂志,2009(12):98-99.

[2] 珍尼特.布伯雷,海登著.妇女的调查问题.妇女心理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131-229.

[3] 姜金主编.医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06,249,311.

[4] 张荣莲.产后抑郁症发病因素探讨[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4):231-233.

[5] 高平,等.产后抑郁症的健康教育[J].社区医学杂志.2007.5(10):77-78.

[6] 崔才三,等.产后抑郁症病因、诊断及防治的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5.7(14)4:319-321.

[7] 张淑红,等.做好健康教育预防产后抑郁症[J].社区医学杂志. 2007 .5(20):67-68.

[8] 李锦丹.孕产妇全程健康教育的实施和效果. [J].护理进修杂志,1997.12(1):20.

[9] 张荣莲.产后抑郁症发病因素探讨[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4):231-233.

[10] 郑淑君,张振路,何穗芬,等.医院健康教育服务部作用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37.

[11] 王维智,凌怀本.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7.

[12] 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4.

[13] 罗晓红,张玫睇,吕志霞等健康教育干预对产后抑郁及社会因素剖宫产影响的研究[J].四川医学,2010.31(4):98-99.

[14] 何晓萍.对孕产妇住院期间开展健康教育的方法比较. [J].护理杂志,2008.9(25):14.

[15] 徐虹.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的有效干预 [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 2006 .20(10):80-82.

[16] 杨晓涛,等.健康教育对孕产妇产后抑郁症影响的研究[J].现代护理杂志,2005.11(23):2039-2040.

[17] 吴斌,等.全程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2007.3.(22)6:63.

[18] 李春华.健康教育在预防产后抑郁症中的作用,[J].中医临床杂志,2009.1(1):14.

[19] 陈建英.全程式健康教育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的临床研究[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8.2.6(4):457-458.

[20] 陈红宇.临床路径在孕产妇全程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05.5.20(10):68-69.

[21] 李富琴 .心理干预对孕妇分娩的影响[J].河南外科医学杂志2009.12(4):46.

关于婴儿心理健康的维护范文2

首先从幼儿情绪、行为、人际关系、个性培养等方面剖析这种传统做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说明在幼儿教育中应具有的正确的教育观,同时提出应当为幼儿创造一个民主、宽容的就餐环境,以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在幼儿园,常常可以听到都是这样善意的提醒:“你怎么还说呀?”、“你聊上了是不是?”、“好好吃,别说话”……膳食活动中幼儿保持安静,不说话是指幼儿园的纪律。许多老师、家长十分认同。一些幼教专著也认为幼儿吃饭不专心“偶有不慎,呼吸不得法,在吞咽中就会发生厌食”。吃饭不说话还被认为是一种传统的美德。春秋时期,孔子指出君子“食不语”,南宋朱熹批注此句时,提到边吃边谈恐怕对呼吸器官有害。除了被视为传统美德、有益于健康外,也有益于幼儿园内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曾听到一个幼儿老师说:“让孩子边吃边玩一个小时也吃不完。”吃饭不说话,有利于加快进食速度。教师可以及时将用过的餐具给食堂送去,不耽误食堂员工的工作,教师也可以及时地让幼儿做好午睡的准备,不耽误教师的换班。由此,基于各方面的考虑幼儿园的这一项保育制度受到了普遍的认可。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健康有了更深的理解。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我们有必要对长期贯彻的规定重新修正。说话问题与幼儿的健康发展有何种深层的关系?对健康的标准的理解是关键。现代“健康”已不仅仅是传统上认为的身体强壮、发育正常、无缺陷,还包括心理健康,它涉及认知、情绪、情感、个性、人际交往等多方面。推而知之,在幼儿园中要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教师就必须做好包括身体保育和心理保育两大方面的工作,也即不仅要照顾幼儿身体发育,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还要对幼儿的心理加以保护,不断增进幼儿的心理能力。因此进食问题已不能仅从身体健康考虑,必须从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的角度来重新认识。

幼儿的身体发育迅速,却又十分稚嫩,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过多的外界刺激会造成各种兴奋灶相互影响,相互抑制,出现兴奋灶的弱化。进食中,教师为了让幼儿吃饱吃好,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往往不厌其烦地提醒幼儿:“别说话,好好吃”、“快点吃”、“不要把饭粒撒在桌上”、“保持桌面的干净”、“注意细嚼慢咽”等等。原本愉快的进食顿时严肃起来。幼儿必须运用较低的记忆能力记住相当数量的规矩,时刻提醒自己注意按要求吃饭,这势必造成兴奋灶的抑制与弱化,注意力分散,消化腺分泌减少,食欲下降。另外,从生理解剖特点来看,神经系统调节反应的区域与消化腺的区域都在下丘脑中位,凡能影响高级神经活动兴奋与抑制的一切因素都能影响食欲,其中情绪起了重要作用。当人的情绪低落时,消化腺受到抑制,就没有食欲。教师对吃得慢的幼儿的催促(事实上,就餐一开始教师就不断地对所有孩子催促),以及对规则不时地提醒,使幼儿的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影响了食欲,甚至会引起幼儿情绪上的反感、恐惧、紧张,造成食欲不振、厌食、畏食。

对比一下,美国幼儿园孩子们的用食环境十分宽松,幼儿可以自己选择座位,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孩子们很愿意告诉大家他吃的是什么,也很喜欢讨论饭桌之外的话题,如《忍者神龟》或是同爸爸妈妈上哪儿玩了,等等。老师也同小朋友坐在一起边聊边吃,只是在幼儿有困难时给予帮助,如将大块的三明治或奶酷切小,剥水果皮等,颇有成年人工作午餐的气氛。孩子们吃饭十分愉快,吃不完的孩子也不会受到催促。而在中国老师们忙个不停,为每个孩子盛饭菜,并注意随时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说话。然而让幼儿专心吃饭还是让老师大为伤神。在观察中,仍有些幼儿不吃饭或是吃了半天了也没有吃几口。有些保育员为了让幼儿把饭菜都吃完,就给幼儿塞饭,往往没等幼儿咽下便一口接一口地喂,幼儿的嘴鼓鼓的,嚼也嚼不动,有的甚至出现呕吐现象。是美国的饭菜香吗?中国幼儿园食堂的精美饭食比起美国有过之而无不及。美国幼儿食物十分简单。宽松的进食环境使美国幼儿吃得更愉快。然而这又与我国传统和幼儿园中的“吃饭说话易呛食,不利于专心吃饭”的告诫大相径庭。中国幼儿的咽食能力、呼吸能力比美国幼儿差吗?在观察中,我们也看到即使有老师的督促,幼儿之间仍进行着悄悄话,“吃完了,我去看《小蝌蚪找妈妈》。”“那我跟你一起去看好吗?”发生呛食的幼儿很少。在家庭中幼儿也不免与父母在饭桌上谈话。种种迹象表明幼儿说话与吃饭不专心呛食没有密切的关联。而幼儿在吃饭不许说话的要求下引起的对吃饭活动的反感、厌食、畏食、食欲不振却值得我们关注。

处于此年龄阶段的儿童语言发展十分迅速,有说话的兴趣,在相互交流中体会着说话的乐趣,充满好奇心,对周围环境总有摸一摸、动一动、说一说的欲望;神经系统具有兴奋大于抑制的特点,幼儿不能十分安静地坐着吃饭。长期以来,对此项纪律的维护给幼儿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首先,幼儿的行为出现明显的双重性,即在教师管理下能较好地要求去做,如碰巧其他老师同该老师说话,幼儿往往有说不完的话,表现出异常兴奋。如果老师不在或是管理松懈时,他们还常伴有攻击性或发泄行为的产生。进食中,幼儿紧紧地并排坐着,在老师的监督下,幼儿之间的“小摩擦”仅仅表现为瞪一眼或是不理睬,如果老师有所松懈,特别是忙着给一些幼儿喂饭时,孩子们就便有机可乘,大声说笑、指责、踢闹,有些大孩子则凭借力量“强占”更大的桌面或欺负小孩子。

其次,不利于幼儿同伴交际能力的提高。在幼儿园生活的8个小时中,由教师控制的时间占去了绝大部分,幼儿很少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在共同进餐活动中,小朋友们被要求“自己管好自己,自己吃好自己的饭”,幼儿之间极少能够交流,其中“听话”、守本分的幼儿常常能得到老师的表扬,成为全班幼儿学习的榜样。这不仅强化了“乖”孩子的行为,而且使其他幼儿为了取悦老师纷纷模仿:不说话加快吃饭的速度,自我封闭式的进食环境,使幼儿特别是缺少伙伴的幼儿,再次失去了形成良好同伴关系的机会。

再次,易造成教育者于被教育者的对立,不利于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幼儿从出生第一天,就开始了发展主体、完善主体的进程。4至6岁是幼儿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有十分强烈的主体意识,有了自己的意志和愿望,想说话,想用语言来表达意愿是其重要的表现。教师屡次强令禁止“快吃,还聊哪?”、“你吃不完了?”,给幼儿心理造成相当大的精神负担,产生厌恶甚至逆反心理,并在其他活动中发泄出来,幼儿变得不愿意接受教师的意见或是公然违抗。作为被影响者的幼儿,其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必有意无意地影响教师的行为,影响教师对幼儿的期望、评价态度和处理方式等。长此以往,最终影响教育的整体效果。

最后,易使幼儿情绪低落,消极被动,处处依赖成人,缺乏活动的兴趣,思维求同性高,有从众心理倾向。幼儿园中老师对幼儿保护有加,生怕幼儿受到伤害。如吃鱼,教师要挑鱼刺;吃饭时,老师要主动添饭加汤;吃得慢的,教师便会亲自喂饭。幼儿无须解决活动中的一切困难,甚至在困难未出现前,教师已将之化解。幼儿之间无须互相学习,交流吃饭的心得。在家里更是如此,家长或许是害怕幼儿吃不来,或是幼儿吃得慢焦躁不安,总之,最后的结果是多数幼儿都是在父母的帮助下吃完饭。幼儿没有自我服务的机会,长此以往,幼儿的主体性受到压抑,处处依赖成人。在严格的膳食制度下,幼儿如同被人操作的木偶,没有了吃饭的兴趣,不能享受到进步的愉快。为了避免惩罚与责备,严格遵守着各式各样的规矩。幼儿被人为地剥夺了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变得胆怯、退缩,缺乏创造性。

幼儿的可塑性很强。从古至今,人们都十分重视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这也正是幼教事业如此受到世人重视的根本原因。幼儿园里,都是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从小班开始就十分注意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吃饭不说话,保持安静就是其中之一。在进食期间,幼儿只有一件事可做--专心吃饭。而这种习惯是否因此形成?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小班的孩子说话不多,而大班的孩子往往在吃饭时悄悄说话。生活中也不例外,尽管许多人受过幼儿教育,但人们往往喜欢在吃饭的时候交谈,甚至一些重要的事往往是在饭桌上决定的。边吃边聊是社会的普遍现象,即使是幼儿园老师在用食时也经常在一块交谈。为什么幼儿就不能说话?观察中我们发现一些幼儿吃饭速度相当快。如某小班最早吃完的与最迟吃完的相差20分钟。教师几乎从一开始用餐就开始催促。教师更多看到的是没吃完的孩子,吃得慢的孩子。吃得快的孩子被允许自由活动,并严格将他们与没吃完的幼儿分开,以免干扰没吃完饭的幼儿吃饭。在观察中我们看到一个孩子坐在另一个没吃完的孩子旁边,老师立刻走过来:“到那边玩去,没看见他在吃饭吗?”随着时间的推移,吃饭速度快的孩子越来越多,而老师关注的孩子越来越集中,在让所有的幼儿都吃完后,教师才开始关注所有的孩子。一些幼儿为了能够自由活动或是免受教师最后的“关照”,狼吞虎咽。这就造成了两种后果。一是使幼儿形成一种观念--吃饭是阻碍活动自由的负担,吃饭是惩罚的工具。有些教师经常说:“你吃不吃,再不吃,就再给你添一碗。”这更使幼儿对此深信不疑。二是吃饭越快越好。有些幼儿在几分钟内便可吃完,所有的幼儿都希望加快自己的吃饭速度。幼儿园所规定的科学用食时间成为最后期限,教师只关注那些吃得慢的,却没有担忧过那些吃饭过快的幼儿是否因速度影响了消化吸收。观察中发现一男孩因吃得过快而发生呕吐现象。此外,人进食后血糖会慢慢升高,当升至一定水平就会刺激大脑,发出饱足感信号,于是人们会停止进食。而快食者进食过快,血糖上升速度相对进食速度滞后,发生饱足感信号较晚。由于进食过快,在停止进食之前,可多食入一些食物,快食的结果是超量进食,有可能引起肥胖。

由此可见,传统教育对“吃饭中说话”的理解是有极大的偏差的。吃饭不说话除了能方便教师,维持幼儿园各项工作按时有序进行以外,其他作用较少。尽管它确实可以避免呛食洒汤,但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人与生俱来有趋利避害的能力,只要需要,本能便可得到发展。而在现实中的过度保护,会让幼儿失去自我保护的能力。在国外,家长特别重视不替孩子干事,几个月的孩子学习自己吃饭,吃得满脸满身满地,也被视为学习的必经过程而听之任之。一味防范的不当的教育行为、要求、措施,给幼儿身心造成了负面影响,并由此使幼儿形成对吃饭的错误态度。另外,从长期效果看,“吃饭不许说话”也没有得到世人的普遍遵从。人们喜欢在进餐时聊天,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齐克森·默海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并认为饮食中,人们心情愉快,思维活跃,乐于接纳新想法,富于创造性联想。让幼儿边吃边聊,体验进餐的愉快,不仅有助于增进食欲,也可以为幼儿多方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教师是否因此而对幼儿的吃饭放任不管呢?在进食活动中毫无纪律的约束也是不利的。幼儿园生活是一种群体生活,为保证群体生活有序进行,就必须对不同个体进行约束。

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就餐环境不等于放任自流。维护其他幼儿享受自由的纪律是必要的。让幼儿在吃饭中体验着如何吃(即使是边吃边聊)才不引起呛食洒汤,对幼儿也十分有利。纪律有内部纪律与外部纪律之分。在幼儿园教育中,常常是对外部纪律强调有余,特别是对纪律的权威性强调有余,而对内部纪律重视不足。外部纪律只是一种表面的、暂时的、脆弱的、不可持久发挥作用的。只有被幼儿主动、自觉、自愿接受的纪律,才会在需要纪律时发挥作用。然而,我们也看到幼儿的心理尚不成熟,自律源于外部纪律的内化。整个幼儿阶段,接受成人的意志,服从成人的安排,构成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就在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外部纪律,并将之转化为幼儿的自律,从而帮助幼儿通过自律使自己充分享有个性发展的自由。如果外部纪律不是幼儿身心发展所需要的,就无法内化为幼儿的自律,幼儿的服从只是暂时的,幼儿无法享受到自由,无法发展自己的创造性。

由此,教师必须明白何时何事需要维持纪律。在进食活动中,幼儿喜欢说话,愿意相互交流或是自言自语。只要他的活动没有妨碍其他幼儿吃饭,没有破坏整个进食活动,个体行为就不应当成为纪律问题而受到束缚。观察中也看到有些小孩喜欢干扰别的幼儿吃饭,如拉拉她的小辫子,扯扯别人的衣服,踢人等,这时,教师就需要维持纪律,让幼儿明白,纪律不是用来管儿童的,而是帮助幼儿主动自由活动的。幼儿只有了解纪律的重要性,才能自觉遵守,并逐步学会自控。幼儿园中,老师不希望幼儿说话,源于幼儿吃饭不专心,吃得过慢。如果每个幼儿都能在四五十分钟内吃完饭,而且吃得很快乐,并形成类似于工作餐的氛围,相信比硬性“快吃饭,少说话”的纪律对幼儿的发展更有利。

第一,创设宽松的就餐环境,有助于促进食欲。在膳食活动中,幼儿可自由选择座位,选择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共进午餐,教师只在幼儿请求帮助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教师多给幼儿一些吃饭时间,不在就餐活动中处理有关纪律的问题,如“快吃”、“保持桌面干净”等。教师与幼儿边吃边聊营造一个温馨的大家庭的氛围。幼儿园是家庭与社会连接的纽带,与家庭不能截然不同。让幼儿保持一个轻松愉快的就餐心情,可以促进消化腺的分泌,增进食欲。同时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有利于幼儿积极适应社会。观察中,曾看到一个孩子生病吃不下饭,在就餐时间内独自看书,主班老师怎么劝也不吃,而配班老师走过去,轻轻地安慰他,劝了几回,让他坐在桌边,自己拿了小椅子同他坐在一起,陪着他说话,半个小时过后,幼儿把饭吃完,高高兴兴地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去了。不应强迫幼儿进食,不用严格的纪律约束,而是通过情绪状态的调整,促进幼儿食欲。

第二,可以为幼儿创造一个自我服务的机会。在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的今天,很多幼儿乃至青少年被过度地保护起来,被关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幼儿园教师工作十分辛劳,要到食堂取饭菜,整理桌子,给幼儿分饭分菜,时刻关注幼儿吃了多少,是否需要添加,给吃得慢的或吃饭能力差的孩子喂饭,吃完饭后还要收拾干净,组织幼儿睡觉,结果是幼儿无须自我服务。实际上幼儿在3岁左右便开始寻求全面的独立的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愿意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常听见孩子说:“我自己来”,幼儿有自我服务的欲望。让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习如何进餐,如收放餐具,自取食物,互相鼓励不浪费粮食,不挑食等。要使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不依赖成人的好习惯。教师往往重视“保”,给幼儿无微不至的照顾,忽视了“育”--教育幼儿独立、自信。过多的保护剥夺了幼儿积极主动探索的权利,导致了幼儿在自主感的发展上的失败。

第三,为幼儿创造一个与同伴融洽交往、师幼积极互动的场所。使幼儿在语言能力、知识经验、人际交往等方面有所发展。民主宽松、开放的教养方式中,幼儿自由选择伙伴,畅所欲言,不时地同老师交流自己的想法,有利于形成融洽的班级气氛。这可以使幼儿多方面受益。

首先表现为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创设良好的语言发展环境。4~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特别快的阶段,他们的说话乐趣决不亚于呀呀学语的婴儿。语言产生于人们交流的需要。幼儿通过应用新词、新句式,聊天、辩论、置疑等对听说能力的提高十分有利。

其次,有助于扩展幼儿的知识经验。讨论、聊天是开发幼儿智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交谈,认识饭菜的名称、味道、颜色,了解吃饭的礼节。有些话题虽然也与吃饭无关,如有的小朋友告诉自己的伙伴前天爸爸带他到游乐园玩了,那里有好多好玩的东西,但是孩子们依然听得很仔细。幼儿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愉快的交流中,幼儿不知不觉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经验。

再次,宽松愉快的就餐活动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现代社会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使得人与人的交往机会减少了。虽然人们可以很轻易地了解世界上每时每刻发生的事情,而匆忙的生活,高层建筑、单元房使人们更多地封闭起来。幼儿大部分时间呆在家中。幼儿园成为幼儿相互交流的最重要途径。但是,老师却控制住了大部分时间,幼儿自由交往的机会很少。研究发现,我国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差,能主动与人交往,敢在老师面前发表意见的仅占50%。在与幼儿园老师交谈中,教师也谈及近年来班里情绪过激,不懂得与人交往的幼儿有所增加。

如果能让幼儿在就餐中聊聊天,将有助于幼儿弥补此方面的不足。孩子喜欢孩子,幼儿有相同的思维方式,能够相互理解与沟通。小伙伴对孩子而言如同空气和水,在自由开放的时空中,幼儿可以逐步学会与人交往的技能技巧。这种技巧是在与成人交往中学不到的。撒娇、霸道在这里不受欢迎,幼儿必须习惯于使自己适应他人和环境的需要。教师是幼儿的大朋友,在积极的师往中可以引导幼儿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同伴关系及师幼关系。

最后,通过幼儿间及师幼间的交流,教师可以加深对幼儿认知水平、交往的技能、语言水平、思维方式等的了解。还可以了解当前幼儿的兴趣、特点和需要,这对于改进及进一步开展教学十分有利。幼儿的学习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在交谈中,教师可以把握教育的契机,不失时机地促进幼儿在各方面的提高。

由此可见,创设一个宽松的就餐环境,多给一些就餐时间,鼓励师幼共同进餐,边吃边聊,是一种本质上不同于当前幼儿园普遍实行的“过多强调纪律”的就餐活动,而这种不同源于不同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给幼儿自由说话的权利体现了对幼儿的尊重。幼儿身心虽然尚处于稚嫩状态,但具有发展潜能。他们有自己的兴趣、愿望和需求,有独立的人格,成人必须尊重儿童,将儿童作为独立的人来对待。教师允许并积极鼓励幼儿提出合理的愿望和要求,主动参与自由自主的活动,从而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对幼儿说话自由的限制强调了成人权威的不可违抗性,在教育上表现为无视幼儿的特点、需要,以传递固有知识技能,维护既有规则为主,无视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这无疑是对幼儿信任感、认可感、自尊感的剥夺,更多地助长幼儿的自卑、怯懦、退缩的体验,扼杀了幼儿主动性、创造性,造成幼儿缺乏学习和适应生活的主动性能力。给幼儿自由说话的权利,体现了教育的开放性。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必须做的是帮助儿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教育不应限于对幼儿提供成型的观念、知识技能,更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充满探索的机会,富于个性化的环境,引导幼儿根据自身特点去思考、尝试、发现、创造,让幼儿挖掘自身潜力,获得不断学习和积极适应社会生活的态度和能力,从而为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幼儿的进食活动反映出人们长期以来对幼儿教育中的“保育”和“纪律”的认识,值得在今后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继续探索。

参考资料

1.万钫《学前卫生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3月第1版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5月第1版

3.薛烨《小朋友们,吃饭不许说话》《中国青年报》1999年9月13日

4.张博《正确认识学前儿童的主体性》《学前教育》1996年第4期

5.李岱玲《幼儿心理卫生浅议》《教育导刊》1998年第6期

6.唐华《幼儿的进餐环境及其创设》《学前教育》1995年第5期

7.刘馨《全面保育--维护和增进幼儿健康的重要保证》《学前教育》1999年第6期

8.徐颖《更新教育观念--维护幼儿心理健康》《幼儿教育》1995年第12期

9.姚念玖《孩子为什么不快乐》《启蒙》1994年第11期

10.涂艳国《教育中的自由与纪律》《上海教育科研》1999年第10期

11.张博《哪些因素影响纪律的维持》《学前教育》1998年第9期

12.张博《纪律及其维持》《学前教育》1998年第6期

13.曹能秀《蒙台梭利关于自由和纪律关系的论述及其启示》《幼儿教育》1999年第2期

14.唐继宏徐月芽《帮助幼儿建立自我纪律和自我控制》《学前教育研究》1995年第5期

15.冯晓霞《面向可持续发展--幼儿教育的新课题》《学前教育研究》1999年第6期

关于婴儿心理健康的维护范文3

学校 社区 共用计划

一、前言

这篇特别报道论文的内容是在局部规划背景下,着手关于教育意义的部分交换意见。它荟萃了在他们社区里通过在局部综合规划里的共用场所和加强多重利益主题,反思学校这个角色的重要性。这篇论文为下一步局部综合规划修正里,更为广泛的教育争论设置了一个铺垫。这篇论文和政策无关。

二、概述

到2020年,加利福利亚的33,000,000人口数量估计将达到45,300,000,增长37个百分点。根据目前的比率,该州正每七年增加近4,000,000人,这个数字相当于洛杉矶的人口数量。增长的压力持续加重基础设施的负担。国家要求在教育实践体系中改革,包括像减少班级人数的大胆措施,为更多更好的教育设施创造需要。计划不周的决定正在延续对公共基础建设限制的其他形式,消耗我们局部的经济活力。在国家的每一阶层、局部和地方管理,一个新的体制被当前的方案、步骤和发展政策所需求,以更明智的策略整合为计划、投资和执行去对付这些挑战。

更明智的教育方案意味着把学校设计和建成他们的社区中心,这个概念是被美国教育部和主要的全国性教育机构策划组织所认可的。这个概念要求像社区空地和康乐中心那样的操场和体育馆,可以作为社区剧院和会议场地的礼堂,并把集中的图书馆、卫生知识诊所和其他社区服务整合为可为家长和社区提供更好的准入和服务的学校设施。学校被规划为极重要的社区中心,也可以改善社区资源,例如博物馆、动物园以及其它现有设施――去创造和谐的学区。

开发充当他们的社区中枢的共用学校是一个思维的产物,它也暗指“快乐成长”策略。在过去的30年,加利福利亚的经济发展伴随着汽车及其衍生设施,已经为无规则的低密度发展消耗了土地(如街道、高速公路和停车位),它们占据了所有开发地的三分之一。此策略也产生了更多的交通拥挤和生产力流失;空气污染和环境引起的公共健康影响;空地的流失;达成工作和服务的无能为力;小孩对老人的孤立。

三、社区与学校的联系

研究证实,日益恶化的学校和社区,严重影响到居住在贫民社区和低收入郊区的贫困儿童的生活状况和入学准备。尤其是,当我们期待教育和支持孩子的体系,在这些社区中正降低到第二、第三流状况的时候,这些社区的物质的和社交的健康正处于危险之中。学校在与公众、市民和私人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中,应满足社区的广泛需要:

1.为公众集会和活动以及通信技术的使用提供空间。

2.帮助满足休闲,娱乐和健身的需要。

3.支持那些援助学生和当地经济的商业合作关系。

4.提供空间,帮助顾问、本位工作和服务学习。

四、共用以社区为中心的发展的需要

在洛杉矶州,有婴儿的家庭,年幼的孩子和低收入是严肃的挑战。这些孩子的家长的工资和正规的教育常常为日常生活将至最低标准,不涉及优越的家庭条件。公立学校已经严重拥挤,随着缺乏维护和拉帮结伙以及犯罪的影响,已经完全恶化。这些低收入家庭对托儿所入学,早期孩子教育设施,家庭援助中心和医疗门诊丧失信心。现有住房条件常常不符标准。造成这些社区赤字,到最近为止,陈旧的平民区和郊区的居民区没有空地,缺乏必要的投资资本去修建住房内部、幼儿园,托儿所,街心花园,图书馆分部和便利的社区设施,使居民区恢复活力,鼓励那些组成社区的家庭。

在2007年1月,两份被出版的开创性的报告更深一层地强调,当前迫切需要更广阔的社区发展机遇:

发展项目的“全市帮派活动降低策略:第三阶段报告”记载过去的20年里洛杉矶帮派暴力的影响。尤其,这份报告主张“综合的,以街坊为基础,学校为中心的策略,有效预防、调停,并且社区发展是必需的,以便拉动移动社区一起摆脱暴力,恢复安全并且保持安全区的安全”。这个研究决定了洛杉矶帮派危机的解决办法,“要求开拓创造,大胆的领导能力,明智的策略,持久的关注。”

洛杉矶市长安东尼奥・维拉格瑞斯的报道“校舍架构”阐明了,在洛杉矶让每一个孩子实现重要的公共教育,需要崭新和创新的想法。尤其,市长的报道号召学校和环境好的家庭以及社区参与作为“街坊中心”。市长建议这个“以社区为中心”模式,通过建立大范围的合作人际关系,包括亲代群组、本地商业、卫生保健、图书馆、公园及其它,去支援学校。

修建我们公立学校的失败,尤其在贫穷的社区,家庭援助中心的混合使用,社区学习的全面综合中心区,不仅仅是财政上无能,而且也将公平和公正的核心法则置于危险之境。

五、共用以社区为中心的发展挑战

在公共设施中全市最大的支出之一转到建造和维护公立学校。在过去的50年里,K-12公立学校的注册达三倍之多。每年预计增加的学生注册时50,000,新的注册记录将继续为接下来的九年固定,到2007-2008学年在K-12公立学校预计增大达到6,180,921名学生。增长学生547,245名,或相当于1997年到2007年之间的10%。这其中包含减少了345,193名英国学生,增加了800,000名西班牙学生,这表明现在的持续人口趋势朝向更大的多样性,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指出英国学生离开这个公立学校系统的决心。

当前,教育设施的修补和更换处于危机状态。在一个学校服务它的选民前,它可以占据七年时间去承受本地居民,州批准程序的考验。其结果是,学校董事会和建筑官员一直努力工作,更快地获得设施。更大规模的学校正在修建中,致力于解决这个难题。力图节约时间和金钱,有时,对于当前的教育研究和教学策略,地域被迫重复过时的建筑计划。大部分情况下,事业计划是朝向没有太多财政困难的方向发展,远离学生、家长、教育家和社区成员,他们都与结局息息相关。结果常常是社区疏远,剥夺公民选举权,乃至集体抵制反对。

它是一个不幸且不适的时间和金钱的分配。为了规划学校如何适应他们的社区;根据批判的社会和教育的影响,修建更大规模学校的效率如何不合乎情理;为了学习,如何结合学校和社区产生更多效率和以社区核心环境;乃至充分辨识风险因素,就好像在有毒废物处和其他环境公害处进行修建,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错误,那会是曾经被认为不敢想象的。

翻新的需求或者更换教育的设施为市民、教育家和计划者展现了一个机遇,检查更明智的环境设计学习。这”更明智的”观点包含了每一件事情,学习空地如何被规划,进一步计划和设计。更多的传统教育设施曾经被大群的、以教师为核心的指示,设计成支撑一个塑造教育的模型,立于独立的教室里。但是关于学习的现今知识和研究提倡新模式。

六、更明智的设计策略

聪明的学校规划和投资意味着和设施一起取代当前的工场学校,这样可以支持这些事情和其他的当前最佳实践的例证,并且不断前进研究学习自然科学。这意味着,在其他事情之中,哪些学校人数将明显地比之前计划的学校要少,并且,事实上,这些大的学校人数对学习过程是不利的。在更小的场所上,这些更小的学校的发展也可以节省时间和金钱,安置学校更接近父母和学生。

这也是适应更多效率和生产力,用于教育设施的一个机遇。对于大部分来说,加利福利亚的学校设施已经持续着被设计和建造,服务于一个特殊的教育目的,基于一个有限教育的功用。大多数教育设施作为独一无二的体系,随着被其他社区组织有限享用或共用,在7~8小时的时间范围内操作运行。大部分情况下,听众席,运动设施,餐饮服务,图书馆,媒体中心,计算机实验室和其它学校的专业区域,是可以让大众在一个仅仅非常有限的基础上使用的。因此,当地市民必须提供双重设施用以服务这些相同的活动,为资本改善、人员和运营费用做单独预算。

对于新的或更新设施,更明智的设计可适应直接的社区区域准入,如图书馆,健身房,听众席,表演艺术,养神室,这些可以服务社区的广大需要。替代设计成每天7~8小时的时间限制,结合社区使用可以引起运行12~14小时的设施,广范围的服务社区需要也包括这些事情,例如保健中心,咨询中心和其他社交服务类。这些规划都可以在不危害学生的健康和安全的情况下所实施,在上学时间和限于夜晚和周末的其他时间,通过举行某些社区活动达到。这些更明智、更有效共用规划策略的结果就是降低了社区公共设施建设的重复性。

今日的教育设施也应当在其他方面,被规划加强存在于学校和其社区间的整体关系。当凭借一个基于社区的计划实施推进时,这个结果也包含对于广范围的文化、社会、经济、组织和教育的需要,所增加的社区参与和支持。更亲近社区的一个民族运动相结合的学校正在美国教育部和其他组织的支持下成长。

更明智的学校应当邀请地方而不是宿命机构。他们的位置应支持社区使用,他们共享的公共区域应是可以全年日夜进入的社区。今天,我们知道12个或者14个小时的学习对充实人们生活中的休息是不够的。我们不能去把毕业当做终点线,那意味着学校的最重要的最终结果之一需要成为公民,已经学会了如何继续学习。学校将为各个年龄段的人们提供学习。简言之,学校设施应允许灵活和全面的项目进入,见识所有的学习需要。他们将为每一件事情提供空间和规划,从早期学习到成人教育与培训。

更明智的学校计划和投资也可以扩展学习环境,通过在费传统的设定中创建学校,超脱于传统的学校。当社区地址成为教育领域探索的目的地,并且扩展为学术探讨中心,学校和社区间的联系将被加强。但是这些扩张不限于单独的领域探索。通过学校董事会和其他社区组织以及广泛的社区资源的合作伙伴关系,好像博物馆,动物园,公园,医院,甚至政府建筑,是可以作为全日制的综合学习中心服务进行支持。采用这种方式,学校不仅是社区的中心,社区也可以被看成学校的中心――学校像社区,社区像学校――一个学习社区。

所有的例子都指出方法,学校能够更好地充当他们社区的中心,或者通过扮演一个更不可或缺的角色充当一个社区活动中心,或者通过扩张学习环境更深地融入到社区,得到一个更好、更广泛的社区资源优势。通过这些方式,学校可以进一步和他们的社区结合,加强一个社区的认同感、凝聚性、一致性。就好像老城区广场的一个新形式,它们可以充当一个社区中枢,一个市公共建设中心,一个学生和其他人可以学习的地方,去分享和支持共同利益。

七、个案研究

1.圣地亚哥的城市高地

在1992年,圣地亚哥的中央城区的城市高地还没有中心,没有中枢,几乎没有社区基础设施。在1996年,联城投资企业使用一个社区关注的主体规划方案提出城市村落的计划。

这个零售项目满足当地需要,通过合并一个经擦汗分局增进公众安全。这个城市村落也包括罗莎帕克斯小学。

从那以后,房屋均价翻了一倍,税收资金增加了三倍,这些进一步加强了重建成就。

这个城市高低模式证明,贯彻一个明确的目标,抓住利用公众资源的机遇,使用一个协作土地利用规划策略,确保公共部门认可,可以恢复健康的居民和社区。

2.伊丽莎白街道学习中心

ELC是幼儿园到12年级的学校,重点在于共同的治理,创新的课程和指导,综合型的学生和家庭支持。ELC综合地谈到了随着公共的、私人的和民事的合作,孩子的社交、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需要。

(1)认识到学业支持,作为学校基础设施的一个主要部分。

(2)与当地医疗中心的合作,提供现场的保健室/心理健康服务。

(3)强力推广,包括父母/社区志愿者。

(4)每日超过600人的成人教育。

(5)提供职业/大学指导的中学院校。

(6)开发早期读写能力和其他幼儿教育项目。

(7)课外辅导项目。

ELC因幼儿教育项目而闻名,是一所依靠加利福利亚儿童与家庭委员会的模范学校榜样。

八、总结

关于婴儿心理健康的维护范文4

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根据市委《关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决定》和区委、区政府有关意见要求,结合山水城实际,就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十大工程”,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幸福山水城”建设为载体,探索创新社会发展模式,根本转变社会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状况,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建设一个幸福安康、和谐宜人的山水智慧名城。

二、实施内容

(一)富民工程(牵头部门:人力资源局)

坚持“富民优先”方针,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成果更好地体现到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上,积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基本建成就业充分、渠道多样的劳动分配体系。到2010年底,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控制在2.2:1左右,力争有所缩小。

1、鼓励创业带动扩大就业。完善创业扶持政策,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优化创业环境,简化创业手续,继续做好创业免费培训指导、信息服务和项目援助工作。加快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采取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让、贷款贴息、租金及水电费补贴和创业投资基金扶持等配套优惠政策,激发各类人士的创业动力和活力。健全城乡一体的就业政策和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就业优惠扶持政策全覆盖。继续做好困难家庭大学毕业生、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低收入家庭等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帮扶工作。每年开展免费创业培训指导120人,成功创业60人,并带动400人就业。

2、确保企业职工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促进平等就业和按劳平等取酬,修订完善劳动用工管理办法,加快建立和完善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研究实施“小时工资制”,适时调整“最低小时工资”标准。鼓励企业采用“周薪制”。健全和发挥行业协会、企业工会作用,继续扩大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覆盖面,引导企业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严格执行《省欠薪保障暂行规定》,确保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3、增加城乡低收入家庭转移性收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纯农户帮扶力度,实施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减免费培训计划,健全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的增长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家庭间转移性收入相对差距。

4、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创新和完善拆迁补偿安置方式。大力发展城乡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城乡居民家庭以资金、房产、知识产权等入股兴办物业或企业,努力实现“家家有股份,户户有物业”。

(二)保障工程(牵头部门:人力资源局)

大力推进社会保险全覆盖,提高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实现“人人享有良好的社会保障”。基本建成城乡一体、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到2010年底,山水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7%以上,农村养老保障综合覆盖率达到98%以上,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覆盖率达到100%。

1、建立统一规范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加快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按照城保、低保的制度设计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积极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新农村建设中农民规范进社保。

2、加大企业职工“五险合一”扩面征缴力度。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贯彻落实“多缴多得、少缴少得”的参保激励机制,努力扩大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五险合一”的征缴面。继续推进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村各类企业职工参加社会保险,提高企业职工参保覆盖面。进一步加大社保扩面征缴力度,采取政策补贴、公益捐赠、慈善帮扶等措施,帮助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但又因贫因病断保的再就业困难人员、大龄失业人员续保缴费。

3、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加大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力度,按照“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和“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并轨对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着力开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工作,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征缴工作,巩固和提高城镇居民医保覆盖面,确保参保人员均能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障。贯彻落实基本医疗保险资金筹措动态增长机制,确保财政补助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帮助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职工家庭等困难群体全部参加相应的医疗保险。

4、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制定配套政策措施,整合救助资源,着力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五保”供养制度为核心的适度普惠型、福利型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机制,逐步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框架的同域对接,形成低保标准正常增长机制和物价补贴机制。健全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强化临时救助资金筹措,形成社会救助长效运行机制。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扩大慈善资金来源和规模,提高对城乡困难群体实施“五助”的覆盖面和救助水平。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实现城乡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对低保对象以外的无固定收入重度残疾人参照低保标准全额给予生活救助,提高残疾儿童供养标准,落实和完善残疾人医保补贴政策和康复服务保障措施。

5、建立健全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政府购买服务等办法,提高养老服务社会化水平。加快推进老年公寓、老年福利院、老年康复院等设施建设,改造危旧养老设施。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对象的供养水平和集中供养比例。发扬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探索建立老年服务志愿者、互助照料储蓄、长期看护保险等社会化服务制度。按有关规定做好“尊老金”的发放工作。到2010年底,“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五保”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

(三)素质工程(牵头部门:社会事业局)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优化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人才培养,努力规范市民文明行为,着力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010年,在义务教育现代化小学和初中就读的学生比例达到92%和100%,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达标率100%。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均衡发展,做到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切实保障本地居民子女和外来务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全面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教科书费,取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住宿费,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补助生活费。

2、推进教育强区建设。整合公共教育资源,合理优化学校布局,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基础教育优质高位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强与辖区内江南大学等一些高等院校的交流和合作,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2010年完成撤并许舍、石塘两所村级幼儿园,并对中心小学进行改扩建建设。

3、构筑人才高地。结合山水城的定位和产业发展导向,科学制定人才发展规划,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为重点,以创新、创意、创业载体建设为依托,深入实施“530”计划,完善各项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大力吸引和留住人才。发挥人才市场和企业研发机构的人才集聚作用,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加大各类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人才集聚度。

4、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区文化设施配套建设和监管,逐步形成街道、社区、文化开放户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公益文化事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公益性文化设施,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强对网吧的长效监管,严厉打击无证经营行为,坚决取缔“黑网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举办“幸福雪浪,欢乐周末”百姓大舞台活动,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范围。加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形成15分钟文化休闲娱乐圈,完成街道文化站的整合工作。

5、提升市民素养。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推广《市民行为准则》和《市民文明公约》,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活动,积极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全面提升文明形象。重视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市民道德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加强社会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切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市民心理健康,塑造自尊自信的良好社会心态,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全面普及终身教育理念,积极开展继续教育、职业培训、岗位培训、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等各种形式的社会教育,加快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努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四)健康工程(牵头部门:社会事业局)

大力建设健康工程,建成一流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建成配置合理、全民共享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到2010年底,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超过98%,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190/10万以下。

1、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按标准建设好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妇幼保健机构,构建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运行高效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确保群众免费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效防治传染病、职业病、地方病、精神病和慢性病。建成职业病防治信息系统,职业病危害状况调查覆盖率达到80%以上,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5%以上,高血压、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率达到90%以上。按照“世代服务”理念,加强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实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全覆盖。实施免费婚检和孕前优生监测,推进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新生儿缺陷发生率控制在7‰以下,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0/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5‰以下。

2、方便居民寻医就诊。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整合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站,按照15分钟健康服务圈的要求,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强化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功能,实现“小病和预防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配备基本药物并实现零差率销售,全面落实各项控费措施和惠民政策,努力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到2010年底,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就诊比例达50%以上。

3、营造良好健康环境。全面实施营造健康环境、保障健康饮食、完善健康服务、打造健康社区、培育健康人群五大工程,努力形成环境、人群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大力推进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严格公共场所、餐饮食品、职业卫生和医疗卫生服务监管。全面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定期免费健康体检制度,率先建成高水平的市民健康信息平台,为社区居民建立数字化健康信息档案。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推进市民体质监测。完善公共健身设施,充分发挥现有健身设施效能,确保公共健身设施用之于民。努力增加和拓展居民就近休闲健身场地,鼓励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向社会开放健身设施,有效提高健身设施利用率。到2010年底,10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省卫生村,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5%以上。

(五)安居工程(牵头部门:规划建设局)

贯彻落实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加快安置房建设进程,加快安置房办证速度,改善物业管理,基本建成制度健全、多层供给的住房保障体系。

1、加快推进安置房建设速度。全力推进仙河苑、方泉苑、军嶂新村、瑞雪家园、漆塘苑等安置小区建设,竣工交付80万平方米。认真研究制订安置房回购政策,鼓励货币安置,促进压降过渡户数量。

2、加快推进安置房办证速度。研究制订安置房办证工作,探索突破办证工作瓶颈,提高安置房办证率和覆盖面,尤其要着力解决南苑新村、军嶂新村、漆塘苑、周新苑等建成小区的办证工作,同时兼顾漆塘新村、谢古新村等历史遗留的办证问题。

3、加强优化安置区物业管理。山水城辖区7个安置小区已累计建成安置房超过350万平方米,山水城物业总公司要优化专业队伍,设立安置小区物业管理点,逐步做到提前介入管理;学习借鉴商品房小区物业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研究制订适合安置区要求的物业管理运作模式和管理体制。

(六)畅通工程(牵头部门:规划建设局)

进一步优化布局,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的综合规划,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城市交通公共服务水平,着力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交通体系,为市民提供安全、顺畅、便捷的交通环境,不断增强交通对经济和区域转型升级的支撑和保障。

全面完成清源路规划设计,完成科教园南区两纵两横路网施工图设计,完成南湖中路、塘绛路方案设计及管线规划设计,完成新八路、安南路延伸段、兴隆路、育才路、南湖路、锡南路、大通路等规划方案设计。2010年度计划开工建设道路全长要达到17公里。上半年开工建设清源路、敦睦路、新八路以及方泉支路。下半年要陆续开工建设葛埭路、南湖北路、安南路、锡南路、南湖中路以及塘绛路,保质保量完成市政建设各项目标任务。

(七)放心工程(牵头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加快完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确保市民生活放心,确保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基本建成监管到位、防控有力的安全保障体系。到2010年底,亿元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降至0.21,食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6%以上,药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

1、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在上级组织的食品抽检中,食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6%以上,药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加强农产品检测,蔬菜农药残留、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瘦肉精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加强优质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实施“肉菜粮放心工程”,农副产品市场标准化推进率达90%以上。大力推进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率达到95%。推进放心消费工程建设,确保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不发生食物中毒事故。

2、建立学校安全保障制度。设立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加强长效监管,确保新增危房当年产生当年消除。建立和完善接送学生车辆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确保车况和驾驶人员达到规定要求。强化各类学校应急避难教育和演练,建立健全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校方责任险制度。

3、确保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从严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推动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努力控制在上级政府下达的指标内。进一步完善消防工作责任制,积极改善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着力提高全社会防控火灾能力。有效遏制交通事故高发势头,确保重特大事故、群死群伤交通事故明显减少。到2010年,火灾亿元GDP死亡率控制在0.01以内。

4、完善应急机制。加强应急管理,健全社会应急管理信息预警机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报送机制和全社会共同参予机制。整合各类报警、求助紧急信息接报平台,完善110紧急报警系统和122社会求助服务系统。建立本地区和各专业部门的应急指挥中心,逐步建立各单位、部门的应急管理办公室,做好应急值守。修订和完善本地区各行业、各部门的应急预案,加强各类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建设,改善技术装备,强化培训演练,提高应急救援和处置能力。加强宣传和普及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

(八)环境工程(牵头部门:规划建设局)

认真贯彻落实环保优先方针,突出“转型、科技、生态”三大主题,实现“两个确保,一个下降,一个改善”的太湖治理总体目标。高标准、严要求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巩固深化生态区建设成效,全面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山水城建设成为富有健康魅力和生态文明气息的幸福和谐山水城。

1、切实维护生态环境。积极推进排水达标区创建工作,完成32个区块的排水达标区的创建任务。扎实推进污水管网建设,污水集中处理目标任务,完成率100%。建立全覆盖的“河长制”责任体系。建立全覆盖的“河长制”责任体系,对长广溪、壬子港、恒大江、黄泥田港、许舍浜、初轧厂河实施综合治理。确保饮用水安全,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整治,取缔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对饮用水源地准保护区内的53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对22家具备接管条件未截污的单位提出限期接管的要求。做好蓝藻打捞和湖泛巡查、监测工作,制订雪浪街道蓝藻打捞和“湖泛”巡查监测实施意见。

2、严格执行环保法规。分类管理,重点监管,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企业的环境管理。了解现有400多家企业的实际情况,实现规范管理和分类管理相结合。加大建筑工地的环境管理,规范建筑施工单位的排污行为。对铸造、锻造行业专项检查。对通过环保审批但没有配套有效除尘措施的企业,要不定期进行督查,要求企业整改,达不到有效污染防治标准的坚决采取措施,予以取缔。采取最严格的审批制度,对山水西路(东路)及沿山沿湖铸造、锻造企业准入、增项等事项停批或限批。“三同时”项目管理、“工商转”项目环保审批要细致严格。

(九)诚信工程(牵头部门:经济发展局)

以政务诚信为先导,以发展信用服务市场为重点,形成较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建成网络健全、信息共享的社会诚信体系。到2010年底,努力在信用法规制度、信用监督体系、企业与个人征信系统以及信用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1、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建设。进一步丰富和规范政务公开内容,科学编制政务公开目录,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执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否定报备制、无偿代办制、一次告知制、AB岗工作制”等制度,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强化政府部门的诚信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探索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政府部门诚信状况列为机关作风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和改善机关作风建设。

2、全面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开展公民信用知识普及教育,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开展“诚信活动月”等社会诚信创建活动,积极营造诚信和谐的社会环境。在生产经营领域开展创建“诚信企业”活动,促进恪守商业道德,经营作风良好;无合同欺诈、不正当竞争和侵权、虚假广告等行为;正确执行税收政策规定;银行信誉良好;产品、商品和服务质量过硬等内容为基本标准,开展诚信企业评选活动。

3、强力推进信用市场建设。加强信用资源管理,扩大信用信息来源和交易规模,发展征信服务,鼓励信用信息消费使用。积极培育信用调查、信用征集、信用评价、信用担保、信用咨询等各类信用中介机构,推动信用市场加快发展;加强对信用中介机构的监管,规范其服务行为,依法打击做假账、出具虚假报告、提供虚假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中介机构诚信档案,完善执业诚信记录和定期检查披露制度。

(十)安民工程(牵头部门:人武部)

以“平安山水城”建设为载体,完善大调解机制,健全大防控体系,加强和改善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基本建成综合治理、人的社会管理体系,努力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氛围。

1、完善制度,畅通渠道。建立人民接待中心、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健全覆盖各行各业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网络,改变接访方式。积极完善调解工作长效机制,建立调解工作责任制,确保社会矛盾纠纷调处率和调处成功率分别达到98%和85%以上。建立专职调解员队伍,聘请律师参与调解,对上邀请区局参与指导,实行联动,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2、健全网络,实行打防结合。建立和完善动态环境下有效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巡防机制,形成网络化布警、全时空控制、整体联动、攻防兼备的社会巡防网络。加大“技防工程”建设,增强科技强警能力。着力构建以治保为依托、社区综治(警务)站为平台、社区民警为轴心、专职保安为骨干、治安中心户(楼)长为延伸的立体化群防群治网络体系。注重单位内部防范与社会防控的有机衔接,形成以内促外、以外保内、互联互防、整体联动的单位内部防范网络。加强对重点地区的整治,加大“黄赌毒”、黑恶势力的防控、打击力度。

3、改善质量,加强人口服务。依托“一站式”社区综合服务平台、落实“一证二合同四承诺”制度,提高居住证件办理率、劳动用工合同和房屋租赁合同备案率、“四承诺”签定率,年内流动人口登记率达90%以上,出租房屋登记率达100%。积极和辖区派出所互动,加强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人口综合信息管理,初步建立全员人口信息库,信息准确率达95%以上。开展争创人口综合服务工作示范村(社区)活动,年内20%以上的村(社区)达标。

4、加强检查,严格目标考核。把“安民工程”建设纳入年度平安与法治建设考核内容,建立领导负责制和目标责任制,强化监督机制,街道政法综治中心将定期通报建设进展情况,及时协调处理遇到问题,确保“安民工程”落实到位。

三、推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山水城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任组长,党工委、管委会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社会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社会建设工作的协调推进。各牵头部门负责十大工程的具体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经发局,负责山水城社会建设十大工程的检查、督促、汇总及联络工作,确保各项任务有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