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范文1

1.有关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分析

随着这些年来人们健康观念的建立,大家逐渐认识到,幼儿的健康绝对不仅仅是指幼儿有着健康的身体,更多的是指他们有着愉快的情绪、主动的态度、大胆的意识、自信的力量、不畏困难,很乐于和周围的小朋友交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也是当下我们开展幼儿教育的一个根本性的目的。幼儿的心理健康,最主要指的就是他的一些合理和需要能够得到满足,包括他的情绪和社会化的交流活动,具体到实际状况中来说,幼儿常常会对自己在家长面前或者教师面前的表现感到满意、平时的情绪也能一直处于活泼开心的状态中、能够很好的适应家庭和幼儿园的环境、自身的才华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施展。具体来讲,笔者认为,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应该包含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幼儿的姿态与动作能够正常发展。事实上,幼儿动作的发展和他们大脑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大脑的发展反应可以通过日常的动作得到表现,如果幼儿的姿态与动作,主要是指其手指的精细动作的发展水平能否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下,是保障幼儿心理健康的一个基本的条件。

其二,幼儿对事物的认知是否发展正常。不同的幼儿在认知的过程中存在有不同的差异,但是这个差异也是有一定的界限的,如果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则说明幼儿的认知水平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幼儿的认知水准很明显低于周围绝大多数的其他幼儿,那么他的认知能力就是偏低。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的教师,都要注重对幼儿认知能力的培养,并且营造出有利于培养幼儿认知能力的环境,减少不良的环境可能对幼儿的刺激。

其三,幼儿的情绪是否乐观。幼儿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反映了它的中枢神经系统是处于正常的情况下的,如果幼儿的情绪正常,能够感受到家庭和教师带给她的温暖,就会感觉到心情愉快,反之,如果孩子情绪长期处于低落的状态中,就说明有心理障碍,而这种不良的情绪表达事实上也阻止着它其他幼儿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在过度的孤独中出现一系列的其他的行为问题。

其四,能够很好的处理与自己有关的人际关系问题。大多数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都要面临人际关系的恐慌,这是因为他们面临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没有了家长和其他亲人嘘寒问暖,多的是不熟系的教师和其他幼儿园的朋友。在家庭环境中,他们是所有人的焦点,但是在幼儿园的环境中,这种焦点作用没有了,就会使他们很容易进入一种人际恐慌的过程中,不善于和人交往,长期的孤独自闭事实上会产生更多的负面情绪,而相反,如果能够很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很好的与其他小朋友打成一片,就说明他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比较好。

其五,幼儿的性格特征表现良好。简答的说,如果幼儿在生活的过程中一直表现出的是一种热情勇敢、自信乐观、性格活泼温和的状态,就说明他的性格特征表现良好,反之,如果一个幼儿过多的表现出来冷漠自私、孤独自闭、情绪低落的情绪中,则说明他的性格特征表现的不够好。

2.有关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措施

2.1从内心深处热爱孩子,尊重他们的意愿

无论是做幼儿教育还是具体到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的指导和教育过程中,我们都要做到热爱孩子,然后再紧接着去相信和了解孩子,最后在教育的过程中还应该尊重孩子。成人与孩子之间,首先必须是爱的关系,其次才能谈到教育的问题,幼儿教师也必须要发自内心深处的热爱孩子,才有可能做好孩子的心理培养。教师必须乐意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然后将自己的爱心传递给他们,与他们心连心,紧接着才能谈论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也会不断的感觉到教师的爱意与温暖,会对他们产生亲切感和安全感,他们才会心甘情愿的将自己的内心话和教师说说。除此之外,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其他的形式来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心情,从而辅助他们改善情绪。譬如说有的教师要求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卡片,每人只做两张卡片,分别是心情开心和心情沮丧。叮嘱孩子们第一天上课的时候如果自己心情感到开心,就把代表开心的卡片别在自己的衣服上,亮出来给所有人看;如果自己的心情不开心,就把代表不开心的卡片别在衣服上,让所有孩子都能看到。孩子们内心纯洁,又因为是自己制作的卡片,所以很容易会照着教师的要求去做,教师也能很容易的把握每一个孩子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如果一个孩子连续好多天心情不好,教师就需要及时和家长沟通,了解孩子不开心的实际状况,改变孩子的现状。

2.2开展广泛而有良好的心理教育

教师的爱心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应该是一种理智的爱,他能够理解和接受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在尊重孩子发展的过程中,对孩子们能一视同仁。在同一个班级里,肯定有一些孩子生性活泼,乐观好动,而又有一些却经常的不善言辞,孤僻自闭,教师应该用心去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家庭状况,知道孩子的性格背景,最主要的是,要对孩子们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喜欢某一个孩子就对他进行偏袒式的教育。幼儿是非常敏感的,很容易感觉到这种偏袒,从而在自己内心深处留下不好的阴影。无论是在生活起居还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都应该认真要求孩子,对他们开展最为广泛的心理教育。

2.3 联合家庭,共同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范文2

关键词:影响因素;人际障碍;心理健康

一、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健康调查及结果

二、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调查表明,很多幼儿园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教改革中的现实压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在当今幼教界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滚滚浪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教师角色作了新的界定,同时提出了新的期望与挑战。而班级人数太多设备材料不足新旧观念制约等状况,还有面临的职评问题、考评问题以及来自自身的情感问题、家庭问题、子女问题等等,凡此种种,幼儿教师身上的压力远远超出其他职业者的压力。

2.生理症状

长期的心理困扰会使幼儿园教师产生一些生理上的疾患,常见的有厌食、失眠、头痛、恶心、心律失常等。

3.工作上不断磨难的困扰

幼儿教师其职业的特殊性在于她面对的是3~6岁的幼儿,由于年龄小,加之独生子女备受父母关注、疼爱,面对班级中30多名幼儿以及身后的家长,幼儿教师往往感到有很重要的社会责任赋予双肩,很多幼儿教师把幼儿能不能得到发展的责任归咎于自己,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而有些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开设各类兴趣班,周六班、加时班,使幼儿教师始终处于疲惫的状态。一些幼儿园园长,不仅要为教学质量的提升而烦恼,更要为幼儿园的生存问题、资金问题而苦恼。

4.不良情绪

幼儿园教师常见的不良情绪主要有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强迫、躯体化、恐怖等。

5.工作倦怠

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量太多,节奏紧张。76.6%的教师认为,尽管很努力工作,却没有成就感;部分教师认为教师的付出与获得不均衡,幼儿园的奖励制度不太合理和公正等等。

6.家庭矛盾升级、个人问题受挫,使教师身心受到伤害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教师家庭问题突出,主要有丈夫下岗失业;子女教育问题;夫妻矛盾大,时有吵闹;年轻教师个人问题得不到解决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教师的心理状况,诱发心理问题。

除此之外,心理压力大、人际关系出现障碍等都是很多幼儿园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改进和建议

改进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过程,需要从社会层面、组织层面和教师个体层面入手,综合各种因素,创设和谐发展的组织氛围,进而提高教师的适应能力,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1.注重引导,变压力为动力

时代的发展使教育的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幼儿教师要积极应对。在注重业务提高的同时,更要重视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意识到,幼儿教育工作是一种承担着社会责任的专业性的职业,从而使其能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质,并以自己职业的社会价值和专业独特性而自豪。

2.把做好教师心理疏导工作摆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位置

心理疏导以平等对话、理解为先,尊重隐私,重在心灵启迪,通过热情的关怀、宽慰、理解和开导,帮助情绪受困扰的教师树立信心和勇气,引导他们开展自我心理调适。

3.开展对教师的心理辅导

在教师中普及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对教师进行心理保健的训练,可以请有关专业人员进行讲座,还可以建立教师的心理档案,由专业人员实施,专业人员有义务与教师沟通,发现问题应及时干预,使其得到矫治,并进行保密。

4.完善幼儿园管理,减轻教师的工作负荷

工作压力是影响教师健康的主要因素,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提高其工作效率是很有必要的。要调整竞争机制,满足大多数教师的成就感,尽可能地关心每个教师。要建立宽松的幼儿园心理气氛,发展积极的人际关系。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范文3

【关键词】心理健康 幼儿园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5-0170-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心理健康受到的关注与日俱增。然而我国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均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尤其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面临诸多困惑和问题,内容选择就是其中核心问题之一。

一 从“幼儿心理健康”概念的界定来看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当前,我国尚未对“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做出准确界定。因此,对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探析将以对其核心概念,即“幼儿心理健康”的考察为切入点。关于健康的定义,普遍为人们所认可的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47年提出的:“健康是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我国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使用了相似的定义:“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但究竟什么是心理健康,众多学者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至今尚未有定论。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研究者普遍认为不能将关于成人心理健康的界定直接推广到婴幼儿身上,婴幼儿心理健康有其独特性。

国外对幼儿心理健康的界定相对清晰。如美国0~3岁任务联合机构(Zero To Three Task Force)把幼儿心理健康定义为:在家庭、社区和文化背景下,儿童从出生到5岁才形成亲密、安全的人际关系,体验、调节和表达情绪,探索环境和学习方面一直发展的能力。总之,国外研究者普遍认同幼儿心理健康基本等同于健康的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甚至有研究者认为幼儿心理健康(early childhood mental health)与早期社会―情绪发展(early social-emotional development)可互换使用。因此,国外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以促进幼儿情绪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为主。从内容来分析,《指南》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社会适应、情绪的表达和调控两方面。这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定义也是相吻合的。

二 当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认识不清,存在概念混淆。不管是在理论研究中,还是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均存在对“幼儿心理健康”与“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界定模糊的现象,表现为:在当前少量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等著作中,大多偏重心理学,侧重对幼儿异常心理和常见的行为问题的介绍、诊断和治疗,这些内容对于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笔者认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问题预防为主要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应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概念做出区分。此外,在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片面地将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幼儿心理与行为问题的诊断、个别心理辅导与治疗当作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以至于时常觉得力不从心或无从下手。

第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零散,缺乏有机整合。具体表现为:首先,在对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中,开设专门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高校少之又少,相关知识零散见于学前卫生学、幼儿园健康教育等课程。致使幼儿教师普遍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认识不清,常常出现重身体保健轻心理保健的现象,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教育活动或在其他领域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活动数量十分有限;其次,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凌乱分散,除健康领域课程之外,大多体现在其他领域课程内容之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这些内容之间没有一个内在的联系和统一的观念,而且还有许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没有纳入到幼儿园教育之中(如性教育的缺失),或没有引起教育者的足够重视,这导致幼儿园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时,大多只能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中小学、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经验,而且整合不够。

三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

第一,以促进幼儿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为主线,适当扩展。我们已经明确,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以情绪和社会性发展为主。如张辉娟建构的幼儿园心育体验课程内容包括自我适应和社会适应两项主要内容。此外,研究者普遍对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扩展,内容涵盖了幼儿自我意识、意志品质、情绪情感、性教育、人际交往训练等方面。一项在上海实施的国际性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比比和朋友”课程包括了感情、沟通、建立和破坏关系、消解冲突、面对改变和失去、面对新环境的策略六个单元。毋庸置疑,这些内容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作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第二,侧重于预防幼儿可能在未来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而非解决幼儿已产生的心理或行为问题。需要明确的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应主要针对全体幼儿,侧重于预防。对于个别化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予以个别辅导,而对于较为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障碍,教师不应也难以承担相应的治疗任务。及时识别并通过家园合作、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来解决这一问题才是更好的选择。

第三,具有共性的、时代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更值得学习。虽然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都有其价值,但是价值大小不同。如针对儿童遇到的共性问题 “我是从哪儿来的”、“不开心怎么办”等内容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就比以仅仅发生在少数幼儿身上的“攻击”为内容的活动显得更有价值。还有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出现的新问题,如过度依赖电视、电脑而出现的“电视孤独症”,大多数独生子女自私自利、耐挫折能力差等都可以纳入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中来。

第四,同一主题的教育内容可以在拓展教育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的背景下反复开展。很多教师在找寻适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面存在困难。事实上,为广大学者所认可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如情绪情感教育可以在幼儿的不同年龄阶段反复开展,但是在组织内容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内容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如情绪方面的教育内容大概应遵循情绪识别―情绪表达―情绪调节这样的顺序。

参考文献

[1]郑晓边.幼儿园健康教育与活动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张建人.当前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主要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1998(3):12~13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范文4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没有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不管是幼儿园教育工作实践还是理论方面的研究,都没有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给出一个较为清晰的界定,同时也没有科学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例如说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过于强调幼儿常见行为和异常行为的心理诊疗,而对于心理问题的提前预防不是非常重视;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不是非常规范,首先是职前培养幼儿教育中,并未设置专门的幼儿心理辅导课程,造成部分幼儿教师没有深入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其次是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相对分散,并未专门结合幼儿的身心发育特征展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1]。

二、科学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利用实践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组织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在对活动方案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同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因素。实践活动正式进行时必须科学组织引导,让所有幼儿都能够主动参与其中,避免幼儿之间存在拉帮结派、孤立某一名孩子的现象,给所有幼儿一个公平参与的机会,对孩子更多的鼓励和支持,才能够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预期目标。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形式应当更加多元化,如进行娱乐表演、诗歌朗诵、DIY作品展示等,让幼儿可以在小伙伴和教师、家长面前表演自己的拿手节目,培幼儿的应变能力和敢于展示自我的勇气;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利用DIY作品展示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创新思维能力。心理健康实践活动是借助于活动的方式让幼儿获得情感体验,实现心灵共鸣,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提升。

(二)在日常教育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现阶段大多数幼儿园都实施托管制,幼儿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幼儿园内,因此教师不单单要在日常教育过程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幼儿的课余时间如吃饭、休息时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定期组织进行集体活动,让幼儿能够在参与集体活动的过程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小伙伴们合作交流,相互交流。另一方面,当幼儿在家中时,要求幼儿家长也应当给他们做好榜样,着重关注幼儿的心理发展情况和情绪变化。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幼儿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在未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往往都会给幼儿报非常多的培训班和补习班,害怕自己的孩子将来会比别人差,但这样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因为幼儿的天性就是玩耍,家长的行为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兴趣,这样长期下去容易造成孩子自信心的缺乏,做事没有主见,因此必须要尽快纠正[2]。

(三)进一步加强幼儿教师队伍专业建设

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直接的实施者即是幼儿教师,所以我们必须要强化针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培训,不断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在社会中聘任专业人士对幼儿教师展开系统化的培训,确保每一名幼儿教师都能够掌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序实施。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对幼儿良好心态、正确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着手,结合幼儿的身心发育实际,借助于更加丰富多样的手段来引导幼儿,让其能够具备良好的性格与意志力,另外还应当确保幼儿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让教师之间能够定期交流教育心得,促进幼儿教师教育能力的提升。

(四)创造良好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

幼儿教师应当组织幼儿开展一些生动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保证其心理健康发展,在幼儿园生活和学习中,孩子们所参与的教育活动仅仅占据其部分时间,要确保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还需要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协同配合。所以我们要让幼儿家长也应当充分重视孩子心理健康问题,了解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科学分配教育资源,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共同为幼儿创设出一个和谐温馨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更加健康的人格。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定期组织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给幼儿家长传授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让他们能够更加科学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心理健康是孩子全面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幼儿教师与孩子家长都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在强调幼儿身体发育的同时也应当充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从幼儿心理发展实际出发,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范文5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承担着启蒙教育的重任,虽然已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但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大部分的老师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必须加强学习。在理论上要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点、原则、途径和方法等,把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提高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增强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从而提高所需知识和能力,要翻阅大量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科学化。

2、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是虽然一个新课题,但这种现象却由来已久,只是以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已。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带动了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但同时,很多不良现象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面而来,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时,它的负面影响已让我们措手不及。青少年犯罪率的大幅度逐年提高,向我们敲响了警钟: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刻不容缓!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如果能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把它和保教工作联系起来,与自身的保教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探索、研究。如:语言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让幼儿能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群性;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等,将教科研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这样,将会给中小学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心理健康教育与一日活动相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活动,应该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首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这对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在实践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地选择游戏,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机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这就对我们广大的幼儿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加强对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在教学中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

1、情境教育。让幼儿以表演的形式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做出有效的行为对策。这种方式能帮助幼儿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做出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反应,提高幼儿判别是非的能力、经受挫折的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

2、家园同步教育。幼儿家庭与托幼机构密切配合,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实施同步的教育,但具体方法可有所不同。如在幼儿园某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是“分享与合作”,教育的方法可能是通过游戏进行,那么,在家里也应同时进行这一主题的教育,但方法可以是与父母分享食物,与邻居的小朋友合作游戏等。家园同步教育,往往比单方面实施教育的效果更好。

3、典型教育。通过给幼儿一个典型的形象,让他们模仿,从无意到有意,从自发到自觉地去学习典型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与典型一致的行为习惯。幼儿多直观思维,模仿力强,这种教育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4、行为练习。让幼儿对已学习过的行为及技能进行反复的练习,加深幼儿对这些行为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

5、讲授教育。具体而形象地向幼儿讲解有关心理健康的一些粗浅知识,提高幼儿对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改善幼儿对心理健康的态度。但这样做,要注意形式多样、生动、内容贴切、适宜。

此外,尝试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母爱教育等均可有选择性地加以采用。

三、构建幼儿心理健康保障系统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范文6

一、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的结构及丰富程度。然而,在沿袭 已久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知识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而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是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此同时,如何 把握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也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时下,在不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此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二、具体操作中的非科学性

1.违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问题。例如:幼儿出现攻击,本属于品行障碍,对于这一类行为的矫正 与教育应当坚持正面教育,树立榜样作用,或采用暂时隔离、减少刺激的方法。但有些幼儿教师在对待这一类孩子时,采用宣泄的方法来加以矫正,为其提供摔打的物品,让其发泄愤怒的情绪。而研究表明,幼儿在宣泄 后习得更多的攻击技能,可产生更强的攻击倾向。因此,采用宣泄法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些教师甚至在对待这类孩子时采取体罚的方法,这更加强化了幼儿的攻击,因为,体罚本身对幼儿的攻击 起的就是示范作用。

2.家园教育不同步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 育本是一件有利幼儿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 实施中如未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则可以使幼儿园的努力付之东流。某幼儿园几年来一直坚持对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的交往、分享与合作、提高其社会适应力。但在具体操作中, 他们忽略了与家庭的联系与合作,而有些家庭对其子女一向采用溺爱、放任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幼儿园中所教与家庭所教的冲突,教育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3.不能区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在部分幼儿身上,说谎这一现象是较为常见的。造成幼儿说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在思维、记忆、想象、判断等方面出现与事实不符时造成的说谎;另一 方面,是由于幼儿做错了事,怕受到处罚,或由于老师、家长对幼儿的过分严厉所致。因此,我们对幼儿的说谎问题应全面分析,区别对待。如因认知水平低所致,则为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如因过于严厉的要求所致 ,则为教育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都与成人时期的说谎有本质的区别,无所谓道德不道德。而在某些幼儿园中,防止一旦出现诸如偷窃、说谎等行为时,斥责幼儿品德不好,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混为一谈的现象并不少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