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想与政治发展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想与政治发展的意义范文1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指企业管理人员,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使员工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工作和生活,促进企业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疏导工作。在新时期,要做好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有创新意识。
一、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创新与发展。
只有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增强活力,才能保证我们党始终做到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这是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战略方针。
1、以改革增强特色。改革是发展的前提,思想政治工作是改革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并且在调研中,解决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就一定能在改革中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创出本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
2、以效益推动特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都需要我们在把握好企业经济工作的同时,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引到经济工作中,为企业的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是做好企业管理工作的根本。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演化成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3、以服务彰显特色。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须“以人为本”。政工人员首先树立服务意识,真诚地关心职工的工作、生活、思想、爱好等等,做好职工的坚强后盾;在此基础上,培养职工爱岗敬业精神、与职工服务结合起来,形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二、大胆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
1、思想政治工作要体现“疏导式”。西方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影响,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当今社会的不正之风的影响,使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有逆反心理,他们不乐于接受灌输式的训导。为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和他们进行交流,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以自身的行动引导他们。
2、思想政治工作要体现“开放式”。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要改变过去那种单纯地依靠专职部门和专职人员的情况,要实行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互相配合、通力合作,调动广大职工参与的“开放”模式,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3、思想政治工作要由突出载体。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了解职工的思想,了解职工的需要,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才能得到职工的支持、拥护,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收到实效。
4、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掘新形式。过去的思想政治工作,总是读报纸、出墙报,这种形式很难调动职工的兴趣,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应该采用多种形式,或寓教于乐,或寓教于文,或寓教于各种服务之中,为职工提供服务,切实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的创造热情,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地健康发展。
5、思想政治工作者也要积极引导人们进行自我教育。当前,人们的主体意识普遍提高了,希望多一些自我教育的机会,自己主宰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改造自己。因此,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改变过去的单向教育模式,积极调动职工的参与,形成互动关系,共同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三、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细胞化”建设
1. 坚持“大道理”与“小道理”相互补充,抓好班组职工的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那么,在当前如何组织班组职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笔者认为,既要用“大道理”抓总治本,又要通过“小道理”拾遗补缺,把工作触角延伸到职工工作岗位。教育引导职工把理想信念和本职岗位的行为规范有机结合起来,树立理想在岗位,岗位讲理想的新的理想观,把理想教育变得实在化、具体化。
2. 发挥班组政工网作用,认真做好循循善诱、入情入理的思想引导工作。在新形势下,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除了各级政工干部的积极努力外,更迫切需要有一个既能将上情下达,又能将下情反馈,并主动配合党支部做职工思想工作的“中间环节”,这个“中间环节”就是以班组长为主的班组政工网。班组长是班组一切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他们的管理素质提高了,班组建设确实加强了,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安全生产和两个文明建设才会落到实处,建立健全班组长、党团员及生产骨干组成班组政工网络。让他们既当好完成生产任务的骨干,又要当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排头,定期就班组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班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等进行系统培训,提高他们做好班组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与水平。
3. 营造班组民主氛围,引导职工主动参与班组管理。首先,要加强班组民主意识培养。将科务公开,队务公开的内容向班组延伸,总结推广班务公开的典型经验。为职工参与班组管理提供制度上的保证。其次,设计民主参与载体。如召开班组职工周末“恳谈会”,让职工对班组管理献计献策,对存在问题一吐为快。通过平等沟通、相互交流,达到理顺情绪、平衡心里、化解矛盾,促进管理。
思想与政治发展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网络 信息时代 医院 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信息通信技术也在迅速普及和发展,人们已经逐渐进入到以微信、QQ、博客、微博等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时代。信息传递的便捷性,信息互动的个性化,信息资源的海量化,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工作模式等,甚至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心理、行为等。对于医院而言,传统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时展的需求,所以医院需要迎合时展的规律,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
一、网络信息时代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范围不断增加
当前,社会正处于一个政治民主、经济市场化以及价值多元化的重要变革时期,人们的民族意识、独立意识、参与意识以及法律意识等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从传统的价值取向转变成现代价值取向、从义务导向转变为利益导向、从他人导向转变成自我导向,无论是医院的员工、服务对象,还是其他社会大众,他们的思想政治和利益诉求变得越来越具有复杂性和相异性[1]。此外,网络信息平台作为一种多彩的思想舞台,人们可以进行各种信息的传递,来自各种群体的呼声会通过QQ、微信、博客、微博等途径进行广泛的传播。而医院信息也不再是仅仅来自于内部员工、病人及其家属等,甚至还涉及到更多的社会人群。很多人在获取信息之后,通常都会编写和相应的评述,来表达自身的观念。因此,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范围逐渐扩展。
(二)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越来越复杂
随着医疗体制机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化,使得许多民营医院开始发展起来,而且国家对公立医院进行的公益化改革,使得公立医院的发展盈利空间逐渐缩小,有的公立医院甚至出现了负债现象,自身的经营和发展存在较大的难度,使得很多医院员工的福利和薪资受到了严重的波动和影响,进而产生了大量的负面情绪。同时,社会的转型发展,使得社会价值取向变得越来越功利化和利益化,很多医院员工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偏移,思想问题日益突出,自身的政治立场也发生了一定的动摇,使得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2]。此外,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思想文化的沟通和交流范围逐渐扩大,加剧了多种思想文化观念的碰撞和交融,开拓了思想文化的传播环境,为各种利益诉求和思潮提供了舆论渠道。这使得医院的外部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逐渐削弱了医院的正能量思想。
(三)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论导向控制难度加大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使得网络信息的准入条件和技术门槛逐渐降低,每个人都能够熟练地掌握基本的网络操作技术,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随时随地地各种信息,并且网络信息具有匿名性的特点,信息的传播基本上不受道德和法律的控制,导致网络信息内容的繁杂和良莠难辨[3]。同时,人们使用的信息平台相对分散,导致医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具很难实现统一性,要想全面地掌握医院员工的思想变化情况具有很大的难度,从而也就提高了舆论导向的控制难度。此外,医院思想政治教育者所具有的权威性也面临严峻的威胁和挑战。在以往的发展中,信息的传播不是很通畅,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也较为单一,很多思想政治工作者都是借助专业知识和社会信息的长期积累,掌握更多的、更全面的信息,具有一定的教育威信。但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平台的出现,人们可以更加轻松、快捷地获取各种形式的信息资讯,使得传统教育双方存在的知识信息差异性格局被打破,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地位。
二、网络信息时代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创新方法
(一)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提升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
首先,医院应该向社会及时相关信息,把握住议程设置的主动权。在开展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相关政工部门和教育人员应该充分运用网络信息平台将医院的重大信息、重大举措和决策有选择地向社会大众公布,将广大社会群体和医院员工的注意力吸引到正确的舆论导向上,提高他们对医院各项工作的关注[4]。同时,为了提升社会群体的关注度,医院信息者应该充分了解社会群体和医院员工的兴趣爱好,迎合广大受众的需要,提升信息传播的效果。
其次,医院应该加强对不良网络信息的管制,及时有效地消除自身的负面信息以及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教育信息的管理,禁止各种不良思想的传播和蔓延,防止医院员工的思想受到影响。此外,在网络环境中,医院的负面事件很容易被当作热点话题,并且通过各种手段到各个信息平台上,形成一种舆论风暴,影响社会群体和员工对事件的正确判断。所以,医院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通过跟帖或者删帖的方式,消除不良信息,澄清事实,将不良影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二)充分运用信息互动平台,增强医院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
网络信息互动平台是人们普遍喜爱和接受的信息交流方式和沟通方式,可以被看作是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重要平台。首先,医院管理者应该充分掌握各种网络信息技术,有效运用QQ、微信、博客、微博等信息交互平台,与社会群体和医院员工建立相对较为稳定的联系,增加和他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了解社会群体和医院员工的思想情况、需求、困难以及对医院的看法和建议,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他们进行引导,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化解心结和误解,引导社会群体和医院员工形成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潜移默化地提升医院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医院的温暖和关爱[5]。此外,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能够加强对医院的宣传,澄清医院的各种负面消息,提升医院的社会形象,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三)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多样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们主要是以看电视、开会、听广播、看报纸等方式接受教育,具有较强的单向性、灌输性,缺少教育双方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使得医院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较为有限,无法适应当前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很多年轻的员工很难接受这种教育模式,并且出现抵触的心理,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效果极为有限[6]。而且医院工作人员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较为固定,经常被局限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他们更希望在休息时间里能够通过便捷的途径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社会信息,增强与圈外生活的联系,所以,应该充分满足广大职工的心理需求,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多样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应该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充分认识信息时代下的新环境,以及当前时代环境的变化,重视网络信息在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开发网络教育的新阵地,创新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有效提升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前W络信息时代,医院应该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提升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增强医院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开展多样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创新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医院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形象,促进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庄磊. 新媒体环境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探索[J]. 大庆社会科学,2013(06):109- 111.
[2] 王景红.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A]. 石家庄市翰坤文化艺术有限公司.2015年第九届杂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石家庄市翰坤文化艺术有限公司,2015:3.
[3] 金志永. 网络信息时代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发展[J]. 办公室业务,2016(16):164- 165.
[4] 马荣豫. 新形势下创新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05):397- 399.
思想与政治发展的意义范文3
仅仅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建构的必要,还不足以有其文化建构的发生。这就需要我们回答“文化建构何以可能”的问题。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建构之所以可能,是因为有两大因素即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世界和人的心理机制的存在。而且这两大因素必须相互契合,才能使得文化建构得以发生。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世界作为一个有意义的世界而存在。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首先必须确保我们身处一个有意义的文化世界之中。所谓有意义,是指它总是承载着特定阶级或集团的主观需要、愿望、目的,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它所承载的信息传递出来。这种有意义的文化世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世界首先是由特定阶级或集团所创造的负载着意义的文化特质所组成。文化特质是文化世界的最小存在单位。文化特质不论采取何种形式,它都是特定阶级或集团对于外部世界存在的价值思维肯定,因此它总是承载着一定的特殊意义。同时,各种文化特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了有意义的文化价值体系。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世界是一个有意义的关系世界。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世界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人的存在和发展的方方面面相联系的,最终渗透到人的各种关系中。因为,文化特质和文化体系一旦被人创造出来并受到肯定,人们就会成为特定文化特质和文化体系的载体。这就意味着人们具备了某种文化意识并按照它去思维和行动。人们在交往和互动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文化特质和文化体系的交流和互动的过程。最终人们结成的社会关系必然带有相应的文化印记。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世界一经创造出来,它就对人的本质、存在和发展赋予意义。也正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世界的存在,才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文化建构具备前提性的资源条件。这就是说,特定阶级或集团的主导文化所蕴含的目的性要求及其所蕴含的内容和条件,都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所属阶级或集团的主导文化彰显和发展的过程和活动。其次,人的心理机制具有先天思维能力和道德本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只有文化世界的存在还不足以形成对人们的文化建构,还必须具备人的心理机制这一接收条件。所谓人的心理机制是指人脑的结构和机能,其中主要包括神经中枢和感觉器官。随着人类心理机制的不断进化和发展,人类的心理机制最终成熟到“不仅能够接受外部世界的价值和意义,并进行思维、体验、理解、联想、想象、了悟、感知、推理等等知性活动,而且能够对外部世界的各种信息意义进行价值思维、判断和选择,即明义、知义、识义、集义的功能。前者即是人的先天知性思维能力,后者即是人的先天道德本性。”[5]也就是说,正是因为人类的心理机制成熟到具有思维能力和道德本性,才使得人们能够运用思维能力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世界所折射和传递出的意义进行接受和解读,并能够把这种接受到的价值和意义上升到道德高度,对其进行选择和升华,最终转换成特定文化对人们的建构与人们对特定文化的选择、接受、遵守和创造。再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世界与人的心理机制的契合原理。具备了文化世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所提供的资源性条件,同时也具备了人的心理机制的接收机制,就要求我们分析文化世界与人的心理机制契合的原理,从而分析为什么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特定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对人们进行文化建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文化世界所包含的意义是丰富多彩和富于流变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世界是杂乱无章的。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世界是有一定的规则的。这种规则表现为文化世界具有自我组织能力。这种自我组织能力表现为特定阶级或集团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文化世界的价值和意义进行选择、加工、吸收,并利用自身所占据的各种优势尤其是权力优势将特定的文化意义进行传播和扩散,以便特定社会成员去理解和接受。当特定阶级或集团所传播和扩散的文化与社会成员接触时,社会成员会根据自己的需要与特定的文化产生互动作用。这就意味着特定的文化与特定的主体在特定的时空中通过特定的方式结合成为了一个“文化场”。在“文化场”中,特定的文化与人们的心理机制发生了作用,即特定的文化在人们的心理机制上不断发生意义和价值。同时,人们根据自身的文化需求和道德本性,通过自身具有的思维能力对特定文化的意义进行理解、体验和觉悟,最终把特定文化的意义整合和内化为自己的价值意识。
二、生成过程:人与文化的双重建构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本质的生成过程表现为人与文化的双重建构,即促进文化的活化与人的文化生成的同时,达到人与文化的认同和融合。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特定文化的活化。美国学者克利福德﹒格尔茨指出:“思想—宗教的、道德的、实践的、审美的,……必须由强大的社会集团来承担,才会发挥强大的社会作用。必须有人尊崇它们、赞美它们、维护它们、贯彻它们。为了在社会中找到一个不仅是知识上的存在,而且还是一个物质的存在,它们必须被体制化。”[6]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正是特定阶级或集团所主导的文化实现传播与创新体制化的重要形式。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通过有组织、有目的和我计划的对特定阶级或集团的主导文化进行选择、整理、加工和吸收,从而使特定文化得以活化和获得新生。这种活化的过程为,思想政治教育所传播的文化内容与个体的心理机制相接触,从而使得社会成员将特定文化放置在个体的心灵深处,最终达到相应文化的复活、传承和创新。也就是说,原本处于自在状态的文化,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而被一定社会成员认识并观念化为个体的思想因子。这种被转化的思想因子通过参与社会成员的建构而成为了新的活化的文化。总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人们在接受既定文化的基础之上不断对其进行整合和创新,从而推动特定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文化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文化建构过程表现为,处于自在状态的社会成员通过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而成为特定文化的有效载体。社会成员并不是机械的充当特定文化的有效载体,而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社会成员用自己的心理机制对特定文化进行思维、体验、理解和感悟,从而实现了特定文化对人的重建和塑造,使特定社会成员成为新型的文化个体。这一过程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用特定文化去培养人、塑造人、改造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的文化实践过程。正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个体融入了特定文化中并向更具独特性与文化性的文化个体转变。特定文化也通过人实现着保存和传承,并通过活化过程而实现发展的新动力。总之,在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生成过程中,既有特定文化的活化、传承和发展,也有人的人格塑造和社会性发展。特定文化的活化过程与人的文化成长过程同时发生,齐头并进,从而实现特定文化的再生产与个体再生产的同一。这表征出思想政治教育中人与文化双重建构的同一。
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本质的外在表现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本质的内在生成揭示了其文化本质的生成逻辑。但这不足以让我们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本质的全貌。因此,有必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本质的外在表现进行论述,从而加深我们对其文化本质的理解。
(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本质的内容表现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本质的内容表现,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人进行文化建构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具体文化建构内容。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文化的直觉建构。所谓文化的直觉建构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运用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和礼教传统等文化对人们进行文化建构。之所以把它们称之为文化的直觉建构,是因为,一方面在内容上它们是“由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所创造、传承和享用的教育方式、手段、制度、谚语、故事、诗歌、仪式等的集合体,是绵延不绝的民间教育智慧,是鲜活的教育文化遗留物。”[7]因此,他们具有经验性和不自觉性。另一方面,他们对人们的文化建构方式表现为以直接的方式作用于人们的日常思维。而人们的日常思维是缺乏自觉性和批判性的。这就导致人们对它们的接受存在“只知道其然,不知道其所以然”的状态。也就是说,文化的直觉建构告诉人们“向来如此”、“一直是这样”,但对于“为什么是这样”缺乏深入的剖析和理解。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文化的直觉建构之所以可以对人们发生作用,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朴素的信仰。二是道德的压力。具体而言,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和礼教传统是经过历史的积淀和检验,最终被确定为正确的文化内容。它们在给人们心中留下一定文化印记的同时,势必会让人们对它们产生朴素的信仰。也就是说,人们会秉承它们所传递的文化意义去建构自己的日常生活。而且,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和礼教传统一般在所传承区域是被普遍遵守和执行的,如果谁不遵守的话,就会受到道德的谴责,承受一定的舆论压力。需要注意的是,文化的直觉建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缺乏逻辑性和自觉性的。但是,即使在现代社会,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和礼教传统都以一定的方式弥漫在人们的生活中并对人们产生影响,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对其高度重视。第二,文化的逻辑建构。所谓文化的逻辑建构,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特定阶级或集团在一定方式的指导下,用体系化了文化价值观念对人们进行系统建构。之所以是文化的逻辑建构,首先在内容上表现为用体系化了价值观念对人们进行文化建构。体系化了的价值观念是代表特定阶级或集团利益的理论化和抽象化了的文化理论体系,因此它具有高度的逻辑性。体系化了的价值观念作为有价值和意义的系统,是需要我们给予特别的理解和了悟的。因为,唯有努力理解和了悟,才能真正认识和享有它的意义。在理解和了悟的过程中,体系化的文化价值观念会形成对人们的体系化建构。其次,文化的逻辑建构过程是与人们的非日常思维作用的过程。虽然文化的逻辑建构会有日常思维的参与,但是这种建构只有与人们的非日常思维进行互动,才可以真正发挥其作用。人们的非日常思维具有自觉性、批判性、创造性。在文化的逻辑建构中,人们会对特定文化所传达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思考、反思和判断。这使得人们对特定文化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而且还会追问“为什么”,并通过自己固有的思维能力对其进行判断和选择。第三,文化的实践建构。所谓文化的实践建构,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实现特定文化的创造和特定文化对人的文化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对于文化建构发挥着重大作用,正如卡西尔所言:“正是靠着这种能动的创造性活动,才能产生出了一切文化,同时又塑造了人之为人的东西;人的本质与文化的本质,只是以这种能动的创造性活动为中介、为媒介,才得以结合和统一为一体。由此可见,只有这种能动的‘活动’,这种自觉的‘创造过程’,才是真正第一性的东西。”[8]文化的实践构建具体表现为:首先想政治教育实践是在特定文化意义指导下的进行的实践。特定文化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始终,指导和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价值和意义。这体现了特定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表现为特定文化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制约和支配。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人的各种需要、欲望和愿望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发展着满足这些需要、欲望和愿望的文化。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新的文化需要与新的满足需要的文化不断被创造出来并相互发生作用。也正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特定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进行选择、判断、反思和接受,从而建构着自己的价值观念。
(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本质的形式表现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本质的形式表现,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给人们呈现出的一种工作状态和形式。曾经指出:“党的思想政治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做人的工作,做群众的工作,涉及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等领域,也就是人们的精神生活。”[9]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作用于人们精神领域的一项活动。就此,我们把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本质的形式表现界定为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生产和精神生长的统一。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生产。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生产,是指这样的一项活动方式,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式将特定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传递给受教育者,从而引导受教育者依据所接收到的文化意义去调整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生产“一词作为大工业的产物,体现出了标准化和统一化的色彩。自然,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生产也体现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精神世界的统一化规约。这种统一规约之所可能,是因为人们的文化需求以及人的心理机制具有同构性。也正因为如此,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生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理性的重要表现,它体现出特定阶级或集团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而对人们进行文化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生产包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种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简单再生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维系在低水平、低效率、无激情、无创新的状态下简单重复和循环。”[10]在思想政治教育简单再生产过程中,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缺乏主动态度和创新精神,最终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种没有创新的、流于表面的、简单重复的被动活动和过程。这样的效果势必是受教育者的思想水平和精神境界没有显著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趋于零。思想政治教育扩大再生产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各种精神生产要素的潜力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和质量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扩大再生产表征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创新精神与受教育者稳定的精神状态和能力的融合,因此是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我们所追求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生长。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生长,是指这样的一项活动方式,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兴趣,对教育者所传递的文化价值和意义进行选择、理解、感悟和吸收,从而实现属于自己的那份成长。“生长”一词本身是指植物的培育过程或动物的发育过程。杜威则把“生长”一词用于教育领域。在杜威看来,“生长”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最起码意味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生长”意味着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成长,而与别的无关。真如杜威所言:“实际上除了更多的生长,没有别的东西是和生长有关的,所以除了更多的教育,没有别的东西是教育所从属的。”[11]另一方面意味着,教育过程要与受教育者自身所具备的条件相结合,从而实现受教育者的属于自己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生长揭示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单单是为了实现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而且要把人的发展放在其中。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生长预示着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这种自主性和能动性表现在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世界中不断确证、实现和发展着自己的价值。这种自主性和能动性之所以可能,是因为人们的文化需求以及人的心理机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也正因为如此,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生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性的重要表现,它体现出特定阶级或集团对社会成员发展的积极关注以及社会成员所进行的自我建构。需要指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生产和精神生长并不是一分为二、非此即彼的。它们之间本身存在着许多交叉和交融的方面。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发展状态和发展需要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所呈现出的状态会有所差异和侧重。
四、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本质的实现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本质的内在生成与外在表现分别从内核与表现层面揭示出文化本质的面貌。然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本质最终需要落实和实现,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对其文化本质的实现方式进行探讨。
(一)思想政治教育濡化
思想政治教育濡化是指特定阶级或集团对社会内部的主导文化进行纵向传播、继承和习得,从而实现对社会成员的文化建构。在思想政治教育濡化过程中,有三个至关重要的要素在相互联系并发生作用。第一是个体的内部要素环境。这是指个体的身心要素。每一个个体都具有自身独特的受遗传影响的心理和生理素质,继而结合每一个体的情感、意志、体验以及知识系统要素,从而形成个体独特的存在空间,我们把这一独特空间称之为个体的内部环境。第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通过物质文化环境、制度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而编织成了文化环境之网,并将其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方方面面。个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特定文化对其影响,并通过对特定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和完善而不断超越自身,最终使个体成为所属文化的创造物。第三是现实生活情境。所谓现实生活情境,是个体生存和生活的全部现实环境的总和,包括家庭的、学校的和社会的等情境因素。特定文化的传递,“本质上是生命系统的复制和延续,生命的活力永远离不开现实情景。”[12]思想政治教育濡化就是通过个体的内部要素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和现实生活情境三方面的互动来实现的。这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把特定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个体通过社会生活实践潜移默化地接受特定文化对的影响,从而在活化特定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建构自己的思想水平和道德境界。这一建构过程又会反馈于社会生活,使社会生活发生改变和完善,最终推动特定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二)思想政治教育涵化
思想政治教育涵化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特定阶级或集团的主导文化在与其他形态的文化进行接触的过程中,主导文化与其他形态的文化会相互吸收彼此更具活力和对自身有益的文化特质,从而实现主导文化的更新与社会成员的文化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涵化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文化与其他文化形态的相互接触和作用,其内涵是十分丰富和复杂的。在此,我们从两个主要方面进行论述。第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如何处理主导文化与其他文化形态之间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面对不同文化间的接触时最积极的态度是,自身的文化要素积累与价值观念建构处于较为成熟的状态,从而可以用主导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同时不断吸收其他文化的有利因素,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更新和发展。另一方面为受教育者如何处理主导文化与其他文化形态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下,会采取两种不同的态度。第一种态度为同化。在这种情况下,受教育者自身的文化价值观念与主导文化是相适应的。面对不同的文化形态时,受教育者会把不同的文化因素进行加工和整合,继而纳入到自己的认知图式之中,从而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丰富和发展。第二种态度为顺应。在这种情况下,受教育者所接受到的文化与自己的认知图式发生矛盾,从而不能同化接受到的文化意义和价值。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作出具体引导,最终通过重组和改造自己的认知图式和价值观念,以与主导文化保持一致,从而实现对自身的从新建构。
(三)思想政治教育自育
思想与政治发展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人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D2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2)06004105
对生命意义的关注主要体现在的人学思想中,通过人与客体(包括自然、社会、人和精神客体)的关系深刻阐述了人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演进的三种历史形态,即从人的依赖到物的依赖,再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不断的扬弃和超越的辩证过程。人的外在自由和内在自由的生成和发展过程,正是从最本质和最一般的方面概括和思考了人的生命本质、价值与归宿,也内在地规定了人的存在方式的变革。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必须关注受教育者个体的生命质量与生命尊严。目前,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已成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理念,而人文关怀的根本正是生命关怀,如何通过生命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新的建构,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视阈中的现实责任与使命。
一、生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
生命教育,从狭义上来讲主要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对个人、他人及一切自然生命的关注。本文所讲的生命教育主要是就从广义上而言,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对生命价值的提升。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和内容上有许多一致的地方。马克思认为,教育对于唤起无产者的阶级意识,激发其历史主体精神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马克思指出:“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一种本质力量的确证,也就是说,它只能像我的本质力量作为一种主体能力自为地存在着那样对我存在,因为任何一个对象对我的意义(它只是对那个与它相适应的感觉说来才有意义)都以我的感觉所及的程度为限。”[1]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目的正是从知、情、意、行激发人的主体意识,解放人的思想,充分挖掘人的潜能,追求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终极目标。雅斯贝尔斯也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质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这与生命教育的本质是相契合的,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视阈中的价值诉求。二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内容
马克思曾说过:“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具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2]23青年认知与行为脱节的现象甚为普遍,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思想教育与生命教育的脱离,失去生命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成了脱离实际的抽象的东西,这与其本意是相违背的。比如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在教育内容上关注普遍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而忽视受教育者的生命感受与体验;在教育方法上以管代导、压抑生命,只关注受教育者思想性的需要,而忽视受教育者现实性的需要,影响受教育者健康人格的养成。
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结合生命教育的理念和目标,透过理性思维与人性经验来探索人性的真善美,启发受教育者的生命智慧,升华其生命价值,使受教育者认识到自己的生命不仅属于他自己,更属于整个社会,对自己生命的负责,也是对家庭对社会的负责,继而培养和塑造“四有”、“五爱”的社会主义新人。可以说,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现实责任之一,对于一个没有生命的人来说,任何的理想都是空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有益补充形式
生命教育的实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并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有相应的调整和充实,它并不是通过简单的一门课程或一项活动,就可以达到教育效果的。在生命教育的课程设置上,独立的生命教育课可以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生命意识,使个体尊重生命和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这仅仅属于基础层面的生命教育,要使个体真正学会欣赏生命和尊重人生,就必须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生命教育,将生命意识内化为个体的情感和需求。目前,国内外学者倡导的以“生命取向”为核心的教育模式,主要有情感型教育、主体型教育、生活型教育、发展型教育、欣赏型教育等。正是基于此,生命教育被逐渐融入到各个学科、各种知识和各项活动之中,潜移默化激发受教育者对生命的热爱,让受教育者体验成长的快乐,从而确立积极进取、健康上进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目标。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是每一个鲜活的个体,它的教育实践过程实质上是“人的生存和人的发展”教育的渗透过程,这在所有的教育管理实践中具有不能代替的优势,是扩宽生命教育发展空间的一种有益补充形式。
(三)生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共同的目标要求
生命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它贯穿于受教育者始终,从受教育者对生命的认识和体验出发,关注受教育者健康人格的塑造,具有个体性、生活性和科学性的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共同的目标要求。
首先,生命教育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特点。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和自己意识的对象。”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在个体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引导个人在理解本我、自我和超我的过程中获得生活的意义。生命教育的本质要求正是从每个个体的生理、心理和思想的实际出发,这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个性化特点相契合,二者都是从根本上提升个体的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
其次,生命教育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性的特点。生活与生活方式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马克思比较重视生活世界的本源性,生活与生产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等都体现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特征,也是阐释马克思的社会理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人们为了能‘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2]31思想政治教育也理应源于生活,从关注受教育者的日常生活入手,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其释疑解惑和解决实际问题,缓解其来自实际生活方面的压力,培养其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应对生活的能力。
再次,生命教育反映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受教育者生理以及心理的发展规律,从人性化的关怀而非政治性的桎梏来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品质。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深刻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3]所以,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个根本内容,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更应如此。对生命的关怀和以人为本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收到成效的前提保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和归宿。只有将生命意识内化为受教育者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他们才可能成为活动主体,创造生命的意义,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社会价值的历史性回归。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生命
教育的价值探究 生命是人的诸种价值中最基本的形态,生命教育的兴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由于现代社会中环境的恶化、资源的枯竭以及疾病、犯罪的蔓延等日益吞噬着人类的生命感,漠视生命、践踏生命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工具主义价值观的驱动下,普遍忽视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重视和倡导生命教育,既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本质和终极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课题。
(一)生命教育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理应是民主社会的基石,应该成为唤醒、弘扬个体内在潜能的力量,但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对生命的“缺席”不仅体现在教育内容上,也体现在教育观念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推崇“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等奉献精神,而脱离受教育者的生存实际,甚至异化生命,将思想道德变成了空洞的说教和粗暴的理论灌输;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非生命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视受教育者内在情感和精神品性,只是将思想道德教育变成模式化的训练,压抑个性和生命发展的多样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生命力和感召力。总之,“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无论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源,还是发展的动力而言,都源于生命,这都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向生命的回归。
(二)生命教育是人类应对日益严重的生存危机的迫切要求
人类在享受自身发展创造成果的同时,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灾难和威胁。一方面,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加快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割裂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在“断层”的异化中,人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彷徨,开始怀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遭到扭曲;另一方面,社会制度的转型和社会结构的变更也影响着人们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引导和保证人们的思想朝正确的方向前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功能之一。在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各种矛盾凸显,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意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生存的压力引发了人们更多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加强生命教育,已成为整个社会的重要课题和迫切现实需求。
(三)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生命教育
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教育对象,而青年又有其身心发展的特殊性。青年时期是确立人生目标和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青年正处于选择自己发展道路的十字路口,为此,他们中有些人会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甚至觉得活着没有意义。在一项关于“对生命的看法”的调查中,对于“你认为自己的生命最宝贵”此问题有28.7%的同学回答了“否”;对于“人生什么都可以舍弃,惟独生命不能”此问题有35.1%的同学回答了“否”。 [4]可见,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将生命教育工作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已刻不容缓。学校要通过生命教育引导受教育者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命中的痛苦与失落,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挖掘出生命的潜能,提升其生命的质量。
(四)生命教育研究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自觉性的必然趋势
我国生命教育起步较晚,缺乏理论性的指导,更多的是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经验来指导和影响受教育者对生命的理解,无法引导受教育者理解更高层次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对其出现的思想问题,不能洞察清晰,教育也就缺乏了有效性和针对性。日渐增多的伤人自伤事件从事实上证明了生命教育的紧迫性和针对性,正如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所指出的:“自杀率高与我国生命教育几乎空白密切相关。”[5]因此,不论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自身素质的要求上,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现状而言,都要求积极探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领域的发展空间。
三、通过生命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
体系进行新的建构 通过生命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进行新的建构,内在地包涵了三个向度,分别为深化人生观、内化价值观、践行生命价值。即通过生命教育深化人生观,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生命性;通过生命教育内化价值观,使思想政治教育由静态转向动态;通过生命教育践行生命价值,回归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本质。
(一)通过生命教育深化人生观: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生命性
中国是一个有着经世致用传统的伦理古国。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受其影响,具体体现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化目的和社会性整体利益,忽视个体的生命需求,使教育沦为空洞的抽象,受教育者无法理解其深刻的内涵,结果不仅达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使其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仍需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这一主旋律,但必须把生态教育、健康教育、情感教育、抗挫折教育等内容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使其内容更具新意,富于时代性和生命性。所谓时代性,就是让思想政治教育及时反映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关注一切生命及其未来为终极目标,不断满足社会和人类的新需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具备更强的生命力;所谓生命性,是指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生命关怀因素,构建一种以生命为中心点和统一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二)通过生命教育内化价值观:使思想政治教育由静态转向动态
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一,不重视与教育对象的互动交流,忽视受教育者所处的具体情境,把思想政治教育简单地看成从社会需要出发去实施规范个体的过程,把受教育者当作“美德袋”进行灌输教育。在这种教育情境中,受教育者往往缺乏主动性,将道德规范视为强加于自己的异己力量,感受不到生命的价值和道德的幸福。杜威批评这种从行为和情景中抽象出来而孤立讲述的道德学科,认为它就像离开肉体的骷髅,也好似不要学生跳入水池而光给他讲游泳术一样地可笑。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忽视了道德活的基础,即生命本身。正如关怀伦理学家内尔・诺丁斯所认为的,人的关怀能力来源于被关怀的体验。因此,只有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平等的交流对话,开展各项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才能让受教育者在体验中获得对某种价值和道德的认同。
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方向之一,就是要帮助受教育者感受生命的真实性,进而增强他们的生命活力。而受教育者的生命状态是一个动态的、本原的世界,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交往生活和日常生活,帮助他们通过生活不断揭示“生活世界”的意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时刻关注受教育者的生命状态,变静态教育为动态教育,重视受教育者个体内在的精神需求,增强应对生活挑战的能力。
(三)通过生命教育践行生命价值:回归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视阈
人是劳动的前提,又是劳动的结果。在理论中,劳动被置于基础、本源乃至中心的地位,人在劳动中而且也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能动地表现自己,实现人的肉体的和精神的潜力,表现人的生命的创造性社会本质,从而确证人在世界上的历史地位和意义。正如恩格斯指出:“劳动对于人类形成的作用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的本身。人是劳动的前提、主体,也是劳动的产物、结果,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是互为因果的。”[2]508因此,回归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视阈,通过生命教育践行生命的价值,是唯物史观的价值出发点和归宿点。
生命教育凸显了人的自我表现与自我肯定,人正是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实践去满足自我、他人和社会的需要,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展开的过程。要实现生命的价值,还要对价值进行正确的评价,即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功能,评价是发现价值、实现价值和表现价值的手段。在人学视阈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价值给予正确的评价能更好地引导和促进人的价值的实现。因为,人的价值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通过人的不断实践来实现和完成的,人也因此而成为现实的主体而实现了自身的生命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6.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3.
[3]邓涛.教育视野里的生命教育[J].教育育人,2002,(8):2.
思想与政治发展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关系
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又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二者在企业发展与前进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每个企业管理者均不可轻视与忽视的。
一、认识什么是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
要想正确看待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什么是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它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其核心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的培育,是企业职工思想道德风貌的提高。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实施,使企业人文素质得以优化,归根结底是推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时,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现代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竞争法宝。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一个没有信念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又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二、理解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关系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建设都是不可忽视的,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它研究的对象既然是人,就要强调以人为本,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这与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一致的。企业文化是一种企业管理的新理论,其本质是一种经济文化,即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素质,创造企业最佳效益,促进企业发展。企业文化之所以被称作企业管理的新理论,其主要特征就在于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以提高人的素质来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企业文化建设是以人为中心的,这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2)建设企业文化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的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培植、塑造和强化,需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和改进来保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既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又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要求。既要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贯性,长期性。又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身规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同步结合、融合渗透进行一体化管理,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体系和保证体系,通过借鉴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的特点,提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运用引路法、目标激励法、感情感化等方式方法,积极倡导民主、平等的交流和对话,有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3)思想政治工作是精神文明、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企业文化虽然在概念上有所不同,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很难区分开来,三者是统一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力量源泉,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形成的,并为职工所认同的一种先进群众意识,这种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企业个性,它对企业员工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引导力和约束力,能增强职工对企业的信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
三、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意义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有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将二者有机,合理的结合具有深刻的意义,将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强劲的推动作用。主要原因有三点。(1)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是解决企业员工与企业管理者思想政治工作矛盾的迫切需要。企业文化与思想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文化的激励、凝聚、导向、示范作用,极大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创造出能够团结和凝聚员工的、能够增强企业向心力和竞争力的新形式、新方法,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改革和发展更加有机地融为一体,落到实处。(2)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能成为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实践载体。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寓教于乐,集思想与行为于一身。企业文化的操作方法生动、活泼、容易吸引员工参与,其内容容易被员工接受。有了企业文化这一载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可以紧密地结合企业的经营活动与文化活动来开展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不再是单纯的理论说教,而是变得生动、有活力,增加说服力。(3)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能为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提供良好保证。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长期存在着不被重视的现象。由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性,它很容易被人们认为比较空洞,办不了实事,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从而引不起员工的足够重视。而企业文化正是兼容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经营管理两方面于一身,是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有机结合的扩展点。所以,企业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重要意义,运用其指导管理工作。
思想与政治发展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企业端正发展方向,实现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我国的社会形势下,积极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力度,对于营造企业良好的发展氛围,并促进企业实现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紧紧围绕和谐企业的建设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以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可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思想政治工作是端正企业发展方向,引领企业沿着正确道路前行的指向标。在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大的形势下,西方各种不良的思想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涌入进来,对国人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尤其是西方一些怀揣霸权主义思想的国家,企图在新的全球发展形势下,通过文化软实力的影响方式,来渗透他们的价值观念,对他国人民进行思想控制。在这种情势下,加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可有效地防止企业受到西方不良价值观念的干扰,通过净化企业内部职工的思想,最大程度地凝聚人心,保证企业员工人心稳定,并不断推动企业的和谐发展。
2.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利于和谐企业的整体构建
首先,思想政治工作利于实现企业的民主化。思政工作的开展是在充分了解员工各种想法和建议,并充分尊重员工的基础上展开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及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因而,通过思政工作的开展,可以推进企业的民主化氛围。其次,思想政治工作充分体现了将企业每个职工作为个体人,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思政工作从员工的切身利益出发,为员工思想政治觉悟的提升着想,是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并促进员工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充分体现了发展个体人的重要思想,与当前我国构建和谐企业的思想一脉相承,对于提升职工、发展职工具有重要意义。再次,思想政治工作利于保持企业的发展活力,促进企业与时俱进地发展。思政工作的内容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以及企业发展情况的改变,而适时进行调整的,这可有效地避免企业出现因循守旧现象,保证企业发展思想在任何情况下的正确性,保持企业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活力。
3.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利于企业理顺关系、化解矛盾,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多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加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理顺企业内部各种关系,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只有具有了融通的发展环境,才能实现和谐持续的发展。同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还可以通过不断端正企业职工的思想,促进职工相互之间关系的融洽,对于职工在企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纠纷关系进行有效化解,最终使职工能站到一定思想高度看待问题,从企业发展的大局着眼,而不是为了一己之力,与同事之间出现勾心斗角现象。可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可以通过稳定企业的内部环境,促进企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4.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利于企业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
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可以通过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思想觉悟,使职工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更正确的认识,并能为企业的发展尽心尽力。当前思想整治工作的开展与企业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是融为一体的,以此,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素养,让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更加勤勉认真,并能将自己作为企业的主人翁,以企业主人的姿态,切实为企业的发展着想,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最大力量。同时,由于思政工作在开展中能充分把握职工的各种心理,并能对症下药,对员工产生的各种不利于企业和谐发展的心理因素及时消除,因而可以保证每一个员工以最健康的心态在企业兢兢业业工作。企业只有具备了凝聚职工的力量,具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真正实现和谐发展,
5.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可通过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当前企业发展中,企业文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性因素,渗透在企业的各个方面。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是相互融合的,思政教育内容可以隐性化地渗透进企业文化中,借助企业文化的巨大力量,为企业职工的工作观念和态度起到一定作用,通过不断坚定职工的工作信念和勇气,保持企业内部的稳定,为企业的和谐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6.结语
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并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应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发展中,从内部稳定环境的建构,到外部和谐环境的营造的重要作用,从而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使其为企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窦俊廷.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及方法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