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母婴专科护士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母婴专科护士总结范文1
1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设计
1.1统一思想,转变服务理念 按照我院下发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护士长反复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优质护理核心内容,调动护士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大家的参与下,完成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设计和具体内容。
1.2转变观念,改变排班模式 采用APN排班模式,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将床位分管到人,病房责任护士分管6例产妇,设2名组长。选择临床经验丰富、专科理论知识扎实、应急能力强、沟通协调能力好的护士担任。由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组成,负责指导小组护士的工作,对小组的工作负责督察;实行7h在班,24h负责制,加强薄弱时间段的护理人力;减少孕产妇安全隐患,真正体现了对孕产妇全程把关、全程服务、全程管理、实现护理无缝隙。
1.3健全制度和岗位职责 健全并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护理部根据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对服务项目进行公示,把握环节质量控制,接受患者和社会监督。护理部对基础护理质量进行随机抽查,及时反馈,及时改正。
1.4加强护理人员专业培训 每周病区护士长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2次,每周二科周会上进行专科知识提问,内容包括:护理核心制度、技术操作规程、应急预案、护理工作流程等。日程工作中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专科知识培训,内容有会阴护理、床旁洗头、母乳喂养技巧、新生儿抢救复苏等。
1.5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并重,体现护理内涵 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是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双翼[1]。责任护士每天评估产妇的病情、自理能力情况,护理级别为其实施所需的基础护理。如协助产妇洗头、修剪指甲、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会阴护理、协助大小便等。专科护理要贯穿于基础护理全过程中。如指导产妇做产后体操、指导母乳喂养,如需加奶指导配奶、喂奶方法;对母婴分离的产妇指导、协助正确挤奶方法,保证泌乳通畅;新生儿每日洗澡、抚触各1次,做好新生儿脐部护理、臀部护理。基础护理要体现在每个时间段、每个班次、每名护士,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完整性[2],无缝隙护理的内涵得以体现。
1.6回归本位,简化护理书写 本科制定了产科护理记录单,体现专科护理特色在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下,删除了不必要的记录。减少了护士无效时间,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产妇,让护士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为产妇提供直接护理服务,使产妇得到更多的实惠。
1.7加强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护士长每月组织1次业务学习,个案查房,责任护士根据产妇情况,提出相应护理问题,制订护理措施。护理部定期组织全院业务查房,检查基础护理落实情况。
2运用效果
2.1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 我院护理部进行了产妇满意度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护士服务态度、护士道德素质、微笑服务、技术操作、沟通技巧等方面,对产科病房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调查评价。结果显示,产妇对产科护理人员的综合满意度由2012年的88.7%上升为2014年97.6%,说明产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产妇的满意度有很大提高。
2.2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护理部随机对产科病房护理质量进行抽查考核,结果显示,产科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其他科室,护理投诉为零,提升较快,在全院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3讨论
母婴专科护士总结范文2
【关键词】 扩展服务; 母乳喂养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2-0104-03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作为卫生工作的重要环节,母乳喂养对母婴健康均有益[1]。众所周知,母乳喂养具有对婴儿提供营养、促进发育,提高免疫功能、抵御疾病,利于牙齿发育和保护,促进母婴感情建立;对产妇可有助于预防产后出血、哺乳期闭经、降低患乳腺癌、卵巢癌的危险性;且温度适宜,方便经济等优点。
我国母乳喂养率正在呈现逐年下降趋势,4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已经由1998年76%下降至2004年的64%,母乳喂养关系到母亲和婴儿的健康[2]。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婴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3]。本文对2012年8月-2013年7月在产一科住院的4323例产妇(3975例母婴同室,348例母婴分离),采取产前孕期宣教,产房护理、爱婴区护理、针对母婴同室及母婴分离的产妇采取不同的保持与促进泌乳的措施,出院前指导、出院随访、产后康复、信息平台的建立与指导、母乳库的宣传等扩充常规服务、延展系统服务的“扩展服务”措施,大大提高了母乳喂养率,降低产后乳腺炎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深化了护理服务内涵,提升病区管理效能及社会认可度。现将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8月-2012年7月,产一科收治产妇3657例,共对3380例母婴同室,277例母婴分离的产妇实施传统母乳喂养宣教和指导。2012年8月-2013年7月,产一科收治产妇4323例,共对3975例母婴同室,348例母婴分离的产妇采取“扩展服务”促进母乳喂养。
1.2 “扩展服务”全面促进母乳喂养的实施举措
1.2.1 产前孕期宣教 (1)产科门诊护士站发放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资料。产检处陈列母乳喂养相关宣教资料和挂图,介绍母乳的营养成分、母乳喂养的优点、喂养方法及注意事项、乳腺炎的预防等。(2)孕妇学校宣教。每周六、周日上午常规在门诊开展免费的孕妇学校课程,每月3次母乳喂养相关知识讲座。其中一堂“母乳喂养”专题讲座,另在“产褥期保健”及“新生儿护理”的课程中讲述母乳喂养的好处,正确的喂养方法等。设立有奖问答、现场操作等多种形式的授课方式,使产妇及家属认可并坚定母乳喂养,消除其不正确观念(如:前几天母乳不够,母乳影响产妇体型等),并指导护理(如过大或过小、凹陷或平坦的处理,产前清洗、哺乳期护理及断奶后康复等)。
1.2.2 产房护理 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30 min内,由助产士将母婴进行早接触早吸吮30 min以上。促进母婴亲子感情的建立,增强新生儿吸吮反射,诱发产妇泌乳反射,促进乳汁的分泌,从而达到促进母乳喂养的目的。
1.3 爱婴区护理
1.3.1 母婴同室 产妇回房后,责任护士或组长现场协助并指导母乳喂养,鼓励产妇进食,坚持纯母乳喂养,按需哺乳,一昼夜喂奶约6~8次。鼓励并指导夜间坚持母乳喂养,告知产妇夜间挤奶或哺乳1~3次更有利于乳汁分泌。次日晨进行病房网络电视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知识视频宣教。责任护士或组长查房,检查产妇母乳喂养方法的掌握情况及熟练程度,给予协助和指导。再次进行宣教,告知采取舒适姿势(本院剖宫产产妇常规采取侧卧位哺乳的卧式姿势,预防腹部伤口受压疼痛而致产妇不愿哺乳;顺产产妇可卧式、坐式或怀抱式)。告知纯母乳喂养4~6个月,4~6个月后辅食的正确添加。向产妇及家属介绍催乳膳食和科学的烹调方法,鼓励按本院制作的“月子食谱”订餐或自行制作,根据产妇饮食习惯,选择营养丰富,有助于乳汁分泌的食物。次日上午起采用产后康复仪的乳腺疏通和促乳模式进行护理,每日1~2次,视产妇乳汁分泌情况决定使用时日,已完全达到纯母乳喂养标准(两次喂哺间新生儿产生满足感且排尿>6次/d,排便每天若干次,婴儿生理性体质量丢失情况减少。)即暂停康复仪促乳[4]。每周二、周五病房开展“亲子课堂”,产妇及家属现场操作母乳喂养及挤奶等手法,发放母乳喂养相关宣教资料(包括母乳喂养的好处,如何防止皲裂,怎样促进纯母乳喂养等)。对个别少乳的产妇还可采取手法及促乳精油按摩,按摩的穴位有:膻中穴、乳根、天池、膺窗、神封等。本科室有3名护士参加产后康复按摩的专业培训,具体按摩穴位与手法可参考张玉宇《穴位按摩治疗初产妇肝气郁滞型缺乳的效果观察》[5])。个别奶水较多可能引起乳涨的产妇,使用电动吸乳器,每日4~8次吸乳,坚持母乳喂养,防止产妇胀痛引起不良情绪而动摇母乳喂养的信心。
1.3.2 母婴分离 母婴分离是导致Ⅱ期泌乳延迟的主要原因,主要因为母婴分离时产妇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吸吮,胀痛发生率较高,泌乳时间后延[6]。产妇回房后,由责任护士或组长行入科宣教,指导护理及母乳喂养的方法。产后6 h后视产妇情况行电动吸乳器吸乳,罩杯罩住双侧乳晕先自动按摩2~3 min,快速吸吮7~8 min然后缓慢均匀吸吮。每次吸吮时间15 min最佳,间隔3 h吸吮1次,每天吸乳8次左右,保障足够的吸奶次数,从而促进乳汁的分泌。电动吸乳可有效防止乳腺管阻塞、乳汁瘀滞、硬结的发生,预防Ⅱ期泌乳延迟、促进乳汁分泌,树立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为母婴同室后的母乳喂养奠定基础[7]。如新生儿因早产或其他原因转NICU治疗,责任护士或组长主动与NICU医生沟通,可视情况将母乳送至NICU供新生儿进行喂养。产妇需将专用奶瓶开水消毒,单次吸吮,首选电动吸乳器,每次单独收集乳汁,半小时内送往NICU。资料表明,母乳喂养是早产儿的最佳喂养方式[8]。对于提高喂养耐受性,减少感染及坏死性小肠炎的发生,促进神经系统发育,改善远期预后均有重要意义[9-10]。同时可以增强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和护理的依从性。产后次日,母婴分离产妇与母婴同室产妇一同观看病房网络电视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宣教视频,责任护士或组长查房指导,参加病房组织的“亲子课堂”,领取母乳喂养相关宣教资料等。
1.3.3 出院前指导。出院前一日进行集中式出院宣教,发放出院宣教资料,鼓励纯母乳喂养,科普产后康复措施(如下垂的预防、盆底康复等),告知产后母乳喂养24 h咨询电话。
1.4 出院随访
出院后1周及1个月,由责任护士进行电话随访,了解喂养情况并记录,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导。尤其对新生儿或产妇住院等原因致母婴分离的产妇,指导并鼓励其按住院期间的电动吸乳频率吸乳或手法挤奶,强调母乳喂养的作用和意义,鼓励其有任何疑问或困难可随时拨打产后母乳喂养咨询电话,增强其母乳喂养的决心和信心。
1.5 产后康复解决后顾之忧
对个别胀痛有硬块或自行挤奶困难者,让其回院行电动吸乳或手法精油按摩,根据产妇目前在家采取的吸乳方式给予建议、示范和指导,至其完全掌握并熟练运用。产妇断奶后可回院行产后康复,防止并改善下垂,促进身体康复。
1.6 多种信息平台的建立和指导
建立孕产妇QQ群,产妇有任何母婴相关疑问可在QQ上留言,由高年资产科医护人员定期答疑,专业指导。医院外网设产科专科咨询平台,解答产妇相关问题等。
1.7 母乳库的加入及宣传
2013年5月,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启动国内首个母乳库,此举对母乳喂养的推动和实行意义重大,值得临床各医院积极参加及大力推广宣传。本院将该消息告知孕产妇,普及母乳喂养知识,增强其对母乳喂养的认可和支持。
2 结果
2.1 母乳喂养率大大提高
本科室2011年8月-2012年7月护理产妇总数3657例,母婴分离277例,母婴同室3380例,采用常规的母乳喂养宣教方法。产后一月电话随访结果:3657例中536例无法联系,随访的3121例中:人工喂养共472例(其中母亲患传染病21例,母婴分离人工喂养135人,因生病服药、回老家等其他原因导致人工喂养316例),母乳喂养2649例,母乳喂养率84.88%;其中母婴分离277例中,坚持母乳喂养142例,母婴分离的母乳喂养率51.26%。2012年8月起病区实施“扩展服务”全面促进母乳喂养的措施,至2013年7月共护理产妇总数4323例,随访中841例无法联系,随访的3482例中:人工喂养231例(其中母亲患传染病16例,母婴分离人工喂养39例,因生病服药、回老家等其他原因导致人工喂养176例),母乳喂养3251例,母乳喂养率93.37%;母婴分离348例中,坚持母乳喂养309例,母婴分离的母乳喂养率88.79%。
2.2 产后乳腺炎发生率下降
2011年8月-2012年7月,产后住院期间发生红肿、胀痛及乳腺炎共8例,出院1月后随访发生乳腺炎共2例,乳腺炎发生率为2.734‰。2012年8月-2013年7月,产后住院期间发生红肿、胀痛及乳腺炎的共0例,出院1月后随访发生乳腺炎的产妇1例,乳腺炎发生率为0.231‰。
2.3 病区管理效能及社会认可度得到提升
护士采取持续的、有计划的、产前产后无间隙的系统宣教,对产妇存在的困难与问题通过仪器、理疗、人工按摩等措施实施现场帮助和解决,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立竿见影。护士长的管理效能也明显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护士的态度和服务非常满意,2011年8月-2012年7月满意度调查月平均93.26%,2012年8月-2013年7月月平均满意度上升到99.17%,满意度大大提升。同时,由于新服务项目的开展,护理内涵得到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增加,社会认可度得到提升。
3 讨论
“扩展服务”采用扩充常规服务、延展系统服务,将宣教与具体措施相结合的办法,从产前到产后以及出院后,对孕产妇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无间隙、形式多样的系统宣教,对存在问题进行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的实际帮助(如康复仪促乳和电动吸乳器吸乳),解决其下垂等顾虑及担忧,使孕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和方法掌握更全面、具体、有效,树立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提高母乳喂养率,尤其提高了母婴分离的母乳喂养率,降低了乳腺炎的发生,促进母婴身心健康,是一种低消耗,高效益的服务模式[11]。同时,由于护士更多时间与产妇接触和沟通,主动给予实际帮助,使产妇及家属对医护人员及医院的满意度大大提高。有效的沟通及解决措施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高,提升了专科护理服务质量,深化了护理服务内涵。
相关服务措施的开展,如手法按摩、产后康复仪(促乳及乳腺疏通)、电动吸乳器的使用以及产后康复(预防下垂、盆底康复等)项目的开展,增加了医院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增加了社会效益,提升社会认可度。
参考文献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25.
[2]杨富霞.母乳哺养知识评估表在母婴同室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学,2010,2(5):24-25.
[3]辛晓春,高清源.全程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率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3,5(3):170.
[4]蒋青.对剖宫产后纯母乳喂养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华西医学,2010,25(4):722-723.
[5]张玉宇.穴位按摩治疗初产妇肝气郁滞型缺乳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3,20(1B):61-63.
[6]谷梅梅.母婴分离时母乳喂养的指导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1,9(13):1169-1170.
[7]周燕莉,欧有良,肖春芳,等.电动吸乳器用于预防母婴分离产妇Ⅱ期泌乳延迟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3,20(8A):48-50.
[8]张铮毅.浅析不同分娩方式婴儿喂养情况[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3):130-131.
[9]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World Group on Breastfeeding. Breastfeeding and the Use of Human Milk[J].Pediatric, 1997, 100(5): 1035-1039.
[10] Meinze D J, Poindexter B, Wrage L A. Role of human milk in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risk of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or death[J].J Perinatol, 2009, 29(5): 57-62.
母婴专科护士总结范文3
【关键词】 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处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42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30-01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不断深化和改革,医疗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风险无处不在,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护理活动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护理风险。妇产科是临床发生医疗纠纷高风险科室之一,面对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一点疏忽都会导致患者投诉或媒体的曝光。因此护理人员不但要有熟悉过硬的护理技术和护理水平,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娴熟的护患沟通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创新型妇产科护理安全意识,制定标准化安全管理流程,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医疗护理差错的发生。现把妇产科安全隐患与处理对策分析如下。
1 安全隐患分析
1.1 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漠 护理人员对安全隐患认识不足,防范意识差,给犯罪分子造成了可趁之机,媒体报道的新生儿在医院失踪或抱错的事例时见报端。给科室和个人造成了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是不可弥补的。因为妇产科涉及到母婴的健康问题,医疗护理活动频繁而琐碎,再加上现在的患者维权意识过度膨胀,对临床工作的护士挑刺,动辄就投诉、吵闹、引起纠纷。长期以来,就形成了压力,导致护士们精神紧张、神经衰弱,睡眠质量严重下降,不少护士生物钟紊乱。形成了护理压力源。
1.2 管理制度不健全 管理层不注意的护士队伍的更新问题,护士青黄不接、严重缺编问题一直有待解决。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医院设置配备不全带来的问题,如,医院的环境卫生问题,地面滑造成病人摔倒的问题。护理上只惩不奖,造成了许多护士隐瞒护理差错或不良事件,最终导致故事或纠纷的发生。
1.3 职业风险 责任心不足,业务不熟练。护士是医嘱的执行者,也是最容易出现纰漏的地方。因为病人的病情变化多端,尤其妇产科牵涉到母婴的安全问题,产后的大出血,新生儿的窒息、脐带护理感染、新生儿洗澡时烫伤、摔伤等,护士便要为患者出现的严重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1.4 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压力 ①与护理记录有关的风险,传统的护理模式往往造成护士重操作、轻记录的现象发生。②记录不及时、不完整、记录医学术语缺乏专科特点,护理体检与医生的记录不吻合,给医患纠纷埋下了隐患。③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记录简单、潦草,代签名,有涂改。④记录不完整、不规律、记录不连续、记录有措施、无效果、无整改。⑤留置导尿管的护理问题、阴道流血量的问题、产妇的泌乳问题、新生儿的护理,如果这些问题出现了纰漏,患者便会指责护士没有交待清楚,或者是埋怨护士不亲自操作。⑥临床药物的副作用问题,如抗生素的使用不易过长。有的药物会通过泌乳影响新生儿的安全。
1.5 社会的不公平待遇带来的压力 多年的医学模式,造成了社会上的人重医轻护的局面。一些病人或家属不尊重护士的劳动,护士成了特殊保姆,成了医生的手脚等代名词,医护人员收入严重不平等。领导层的不关注等等,能力与业绩被忽略,压抑、自卑、失望焦虑等都会成为临床护士的压力源。
1.6 来自家庭和亲人的压力 临床护士除了要应对繁忙的护理活动,大多护士为女性,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女,她们还要应对来自家庭的压力。生理周期的到来,生物钟的紊乱,会让她们睡眠质量下降,严重者会神经衰弱。
2 处理对策
2.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从管理层入手,定期举行安全教育学习。要注意护士的配伍问题,解决护士严重缺编问题,配备人员要合理,提高她们的工作待遇,改善工作环境,缓解工作中的压力,培养她们的心理素质。通过学习和培训,让她们有应对压力的能力和资本。增强她们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2.2 培养护士的应对能力和沟通能力 安排合理的工作时间和班次,给予一定的休息和调整,不能让她们疲劳在岗。增强弹性工作制,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护理资源。营造一个公平和谐的工作氛围。
2.3 加强护理风险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转变服务观念,学会和患者有效沟通,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加强专科业务训练,规范护理记录。学会及时准确无误地记录病情和用药方法时间、剂量、毒副作用等。
3 小 结
护理工作是一项繁琐复杂、劳而无功、责任大、高风险的工作,是一项服务于人的工作,它与人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水平也提出了前所未有苛刻要求。为了保障病人的医疗护理安全必须提高护士的风险防范能力,作为妇产科护士不仅要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还要加强专科知识技能,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严格执行各种制度和操作规程。因为妇产科直接关系着新生儿和母亲的健康和安全问题,增强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落实核心制度,和母婴同室工作流程,严把质量关。本研究显示,充分了解护士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潜存的风险,管理层切实有效地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能够较好的调整护士心态,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方芳,陈永红.浅析临床护理的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J].西南军医,2012,14(1):174-175.
[2] 童文香.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医院管理讨论坛,2013,(30):20-22.
母婴专科护士总结范文4
方法:回顾2000年至今我科上报的50例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型、原因、时间、特点及直接责任人的职称工作年限进行分析。结果发生不良事件排前3位的是跌倒等意外事例件。新生儿产时锁骨骨拆,产时会阴Ⅲ°裂伤,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因素,其中护理人员为规操作又是主要因素,助产士护工资历与不良事件发生有关,产科护理不良事件多发生在白班。如果加强安全管理、核心制度的落实、重视工作流程的改进强化年轻助产士,护士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助产士,护士整体的风险意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减少产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产科不良事件、分析、对策
产程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产科助产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产妇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新生儿的骨拆会阴Ⅲ°裂伤以及其他产妇婴儿安全相关的非正常护理意外事件(1)。产妇的安全是产科护理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何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减少产科护理不良事作已成为当前母婴安全面临的重要难题,国家投资大量的人力,财力就是希望孕产妇住院分娩保障母婴平安,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特别是产科的护理不良事件,不仅给产妇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还对母婴安全造成极大的威协,不仅影响到诊疗活动的顺利进行,甚至医院的荣誉。
因此认真追究每起产科的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是提高产科护理质量,保证母婴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2)。针对2010年至今我科50例不良事作进行回顾研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特点、探讨如何减少产科不良事件的发生和提高母婴安全的有效管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我科2010年至今产科护理单元全报的不良事件50例。
2、方法:通过科室自查自报和安全小组检查上报获得资料分析找出导致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记录事件直接责任人的职称和工作年限及事件发生时间。
结 果
2010年至今产科呈报不良事件50例,从4个方面归纳分析,第一按不良事件发生类型分析,其中发生跌倒等意外事件17例占34%,其次发生婴儿生儿锁骨骨拆事件9例占18%,会生会阴Ⅲ°撕裂事件6例占12%,见表1。第二按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按影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的高低进行排序和分析,主要包括具体项目如下(1)护理人员助产士因素;①护理人员助产士违规操作;②护理人员查房不严,③助产士护理人员评估不足;④护理人员助产士沟通不良;⑤助产士护士知识欠缺,经验不足;(2)设备与设施有关的因素;(3)产妇自身的因素;(4)与医嘱有关的因素,见表2。第三,按发生不良事件护士助产士的职称和工作年限分析,按影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的高低进行排序和分析,主要包括具体项目如下:护师、护士占29人占55%,其次助产士14人占27%,其次为主管护师6名占12%,副主任护师和助理护士分别有2人占4%和1人2%,见表3。第四按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分析(3)。发生在白班的比例最高,共26例占51%,其次发生在小夜班共15例占31%,发生在大夜班共9例占18%,见表4。
表1 50例不良事件
表1显示产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排前3位的是跌倒等意外事件,新生儿销骨骨拆,产时会阴Ⅲ°裂伤主要因为护理人员的因素,其次护士助产士资历越低,工作在白班等均是产科护理事件的高发因素。
讨 论
1、分析原因,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的前6位分别是违规操作,查对不严,评估不足与设施设备有关产妇自身因素(4)。主要是年轻护士助产士责任心不强,上班注意力不集中,对胎儿大小估计不充分,发生肩难产,接生手法不准确,用力不适中,会阴侧切的角度不适合,侧切大小也不适中,婴儿的床号,性别也忘记再次核对,低年资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安全防范意识薄弱、责任心不强, 护理人员缺乏护理经验,对产妇不负责,而造成严重后果,对新分娩转产后的产妇未进行床头交接班,子宫收缩乏力,阴道流血增多不能及时判断通知医生不及时,下床解小便而发生跌倒,甚至出现一些不该发生的错误。医院近几年发展较快,每年新的助产士、护士多,年轻助产士,护士所占比例重大,低年资的助产士、护士业务技术掌握不熟练,安全意识不够,制度执行力差,没有形成思维方式,缺临床经验不会运用评判性思维,心理紧张度高,急躁易出错,助产士护士的沟通能力会直接影响产妇整体护理的质量(5)。环境因素对产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中白班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各项护理操作年轻人员多,交接、干扰大,加上计划分娩,工作量较大出错率高于夜班,而中午分娩人数较多,更是高危时段投诉所占比例大。中午换液体高峰,工作量大,巡视观察不到位,助产士护士疲惫感重,容易出错。夜班环境相对安静,工作量小,护士的注意力集中,差错较少。
表2 50例产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主要原因分析
表3 发生产科不良事件护理人员职称和工作年限分布
表4 产科50例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分布
2、对策:(1)应关注的人群。根据以上资料分析结果,我们认为工作年限短职称低的护理人员助产士,更是造成产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加强对工作年限短职称低的护理人员培训助产士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同时培训他们的风险意识,工作年限短、职称较低的助产士、护理人员是承担产科临床工作的主体,因此合理的进行产科临床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调配是护理管理者应关注的课题。护理人员助产士的工作年限以职称结构进行合理搭配,以更好的提高和保障母婴安全性。(2)规范产科护理行为,制定合理流程,注重流程改造(6),严格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完善工作措施和操作流程,通过层次管理,充分发挥科室和医院质控小组的作用,护理部——护士长——责任护士逐级落实重点监控,各护理单元针对产科的实际情况细化每个制度的流程措施,使护士在工作过程中逐步规范化,减少产科不良事件的发生,从事件发生的时段看,产科临床护理工作集中时段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提示护理管理者要制定科学的护理工作流程和严格的工作制度规范产科临床护理工作行为。这是减少产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环节。保证产科护理工作的连结性,优化护理工作的流程。查对制度是护理核心的重中之重。在采血、输血、婴儿的护理过程中应至少同时使用床号、姓名、性别等2种以上的识别方法,对手术指导无自主能力的重症者在诊疗护理活动中使用“腕带”来识别患者。产科护理人员应在工作中认真执行,落实查对制度,查对时可采用“呼唤应答法”(7)既杜绝了外界环境的干扰也使产妇在整体护理中变被动为主动,增加护患合作取得产妇的信任。(3)增加护士人力配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白班产科护理事件发生率最高,可能以白班分娩人数较多人手不足有关,提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新老人员的搭配,医院行政部门加大对产科护理人力资源的支持,让产科护士、助产士有更多的时间对产妇进行交流沟通,减少产科不良事作的发生,是保证母婴安全的根本,如何对现有人力资源下改变现状,则是对护理管理者的一项挑战,改革护理人员排班模式,实行弹性排班,真正按照患者的需求安排护理人力资源是降低产科护理风险,减少产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
3、强化对产妇的管理。产妇也是产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不容忽视的群体,产妇自身因素占22%,提示在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安全告知要有重点、明确、清晰、安全文化宣传较多,贯穿于医护人员和产妇接触、沟通的整个过程中,(1)入院时教会产妇指导安全使用辅助设施,如护栏、扶手等,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待产妇,产妇突然改变可能诱发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等症状,告知产妇在改变时动作要缓慢,提醒产妇生活起居要注意做到3个30S,即醒后30S再起床,起床后30S再站立,站立后30S再行走。(2)入院后努力以待产妇达成安全共识,将产科医疗护理中潜在的危险及防范措施的要点告诉待产妇,进行潜在危险因素的评估,如压疮的评分,潜在跌倒危险的评估新生儿的安全措施,心理状态等。告知私自离院的潜在危险,介绍环境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如地板滑如何应注意的安全等,并设置警示牌。(3)进行各种操作前告知产妇程序,指导其如何配合医务人员。(4)详细介绍各种不遵医行为而引起的风险,如待产妇跌倒的发生,引导待产妇及家属积极参与安全管理。
4、有预见性采取措施减少产科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服务过程标识的巧用、活用及严格管理,如病人环境区域性标识,警示牌的使用,人员标识,消毒隔离标识,药品标识,护理级别等。总之护理安全直接影响母婴的安全,严格执行护理安全措施,提高护理效果是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护理人员对待护理不良事件的态度。
(1)提倡自愿报告护理不良事件,使用无惩罚性原则处理不良事件,护理人员应正确认识不良事件,积极主动发现报告,不良事件采取补报措施把不良事件引起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2)分析发生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主要内容是对系统运行过程中差错或事件发生的背景,人员地点,时间等进行系统的详细的分析,探讨直接原因相关的辅助因素所起的作用,要根据所占比例更确定各类根源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确认引发事件的根本原因,最后列出改善计划,实施步骤和评价标准。(3)凡是人就会犯错务即使最好机构内最优秀的工作人员都有可能犯错误。因此,对当事人同行之间应该相互理解、包容、与当事人共同承担学习,分析找出恰当的处理办法,避免同类事件发生。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建立和完善表明医学发展进入了理性思考阶段,护理人员应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专科知识的学习。关于观察分析和总结专科护理经验,消毒隐患,全面提高素质,促进护理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玮琳,叶文琴,加拿大Mcgill大学护理差错的认识和处理,南方护理学报2003(10):94
[2]梁梅菊,张兰兰,327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中周医学创新,2012,1(9):70—71。
[3]黄水清,张小庄,聂川,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析,医院管理论坛,2008,25(8):39—40。
[4]宋慧娟,刘雪琴等,第43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中国护理管理,2008,8(7):56—57。
[5]苏美云,黄碧清,26例护理不良事件回顾性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临床护理。2012,4(5):439。
母婴专科护士总结范文5
关键词:产科护理工作;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1产科护理工作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1.1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 护理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主要分为两个方面,①不健全的护理规章制度,护理工作科学的操作规范就是护理规章制度,只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才能够对护理质量有所保障。因此,所有的医院一定要根据国家的护理法规,进行本院护理操作规程的制定,这一规程必须符合本院的实际。但是,当前,我国大多数的医院都是对国家的护理制度进行照抄照搬,在使用时,不加变通,一旦遇到了紧急情况,就会发生无计可施的情况,从而致使患者治疗延误,最后导致产生医疗事故。②缺少风险管理以及应急管理机制。针对医疗事故的发生,一个有效的措施就是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然而,在我国,很多医院都缺少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机制,若不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和改正,那么在出现医疗事故的时候,医院的员工会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医疗事故不断扩大,医院却没有任何措施来减轻医疗事故的后果。
1.2专科操作技术问题 产科护理的工作具有极强的专科性,要求工作人员具备极高的医疗技术。特别是助产士和护士,他们的技术水平和观察能力对母婴的健康情况有着极大的影响。例如,在接产前,对胎儿的大小和产程进展的能力进行估算,接产手法、产后对新生儿产伤的护理、在产后新生儿窒息或是母体的产伤和出血等意外情况的治理措施,若是护理人员对这些专业技术不熟练,那么就很容易造成母婴的意外创伤。
1.3硬件设施不安全问题 出去技术不安全因素之外,还存在着医院病房配置不合理造成的孕婴意外创伤产生。例如,病房的地面过滑,会造成孕妇滑到,若地面杂物太多,会造成孕妇被绊倒,而热水瓶等物体放置的位置不佳,容易造成孕妇的烫伤等情况发生。除此之外,若医疗仪器出现老化或者故障,则很容易导致各种医疗事故的产生。
1.4孕产妇以及家属管理方面的因素 为了保护孕妇和胎儿的安全,一定要对孕妇进行定期的检查,而且,在住院期间有一定的注意事项。但是,有些家属和孕妇却对这些注意事项不够重视,经常会出现离远的情况,而在离院的时候可能会产生胎膜早破以及胎心异常的情况。孕妇不进行及时的检查就会导致不安全因素。
2针对不安全因素的防范措施
2.1完善管理制度 医院一定要根据国家的护理法规,并结合本院产科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交接制度、安全规范措施以及应急护理措施等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坚决执行这些规章制度。除此之外,产科还应该对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进而进行护理应急预案程序的建立,让护理质控小组进行实施。防止患者跌倒、自杀、擅自离远以及停电、火灾等都因该包含在常见的应急预案管理程序当中。
2.2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工作 对护理过程中的差错事故的防范工作的保证,是护理人员在多年工作中对经验教训总结之后建立的各类查对制度,因此,在进行护理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对这些制度进行严格的执行。在此基础上,医院应该对护士和助产士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例如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以及专科理论、专科知识和专科操作的培训。不仅如此,还要培训他们熟练的掌握常用的药物的药理与使用方法。从而,避免产生因为理论知识的不熟悉而产生的医疗事故。与此同时,还要对婴儿淋浴、胎心监护、接产技术以及新生儿的复苏操作进行培训,让他们对这些技术进行熟练的掌握,从而能在工作的过程中自如的运用。
2.3加强设施检查,保证孕妇安全 因为孕妇的行动不是很方便,因此,医院对院内设施设备等的安置要保证其安全性,从而避免产生意外事故。例如,在走廊中要保证过道内没有多余的杂物,地面要保持干爽,没有油迹和水迹等,而且要确保有玩好的照明设施。并且对病区内的监护仪器、插座、电线以及热水瓶和家具等进行定期的检查。
2.4检测硬件设备 对硬件设备的安全检测主要是为了保证新生儿的安全。婴儿出生之后一般会对其进行淋浴,因此一定要保证淋浴设备的安全,最主要的是对水温进行检测,避免水温过高而产生烫伤或是水温过低而产生受凉,水温一定要保持在38℃~40℃,而室温则保持在28℃~30℃。而新生儿在出生后的居住场所就是暖箱,因此一定要对暖箱进行定期的检查,例如产看暖箱的玻璃门的情况、循环系统运转情况、温度表准确与否等等。
3结论
总而言之,产科护理工作十分复杂,任何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造成产妇和婴儿的安全问题。因此,产科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对不安全因素进行管理,找到应对不安全因素的应对措施,从而提高产科的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张秀平,郭瑞红.母婴护理中心不安全因素的调查及防范措施[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0,(01).
母婴专科护士总结范文6
王晔骅:女,本科,护师
王晔骅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5.034
我院是一所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2012年1月在院领导、护理部的支持下我科很荣幸地成为了第二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1]。在吸收了第一批开展优质护理病房的经验基础上,我科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妇产科护士管理方法:首先明确妇产科各班护士的岗位职责,以保证护理人员各司其职;然后根据护士的能级进行合理分工,满足临床的需要;接着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进行护理服务及护理质量的督查,保证临床护理工作的高质高量;最后再进行合理的绩效考核,充分调动各级护士的主动性及积极性,经过1年左右时间的实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科核定床位49张,开放床位60张,护士人数24人,均为女性,其中本科学历7人,大专学历16人,中专学历1人;20~30岁14人,30~40岁7人,40~50岁3人。护士分工:责任护士12人(分8组责任护士并有4个替班责任护士),主班护士1人,治疗室护士1人,助理护士1人,中夜班护士8人,护士长1人。
1.2方法
1.2.1明确职责每位责任护士平均包管病人6~8人(包括新生儿),负责孕妇、产妇及新生儿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无缝隙护理,实行8 h工作制,24 h负责制[2]。护士长在排班时尽量体现连续性,主要工作包括母婴所有治疗工作、产褥期护理、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指导、产后康复知识指导等。(1)主班护士。负责医嘱的转抄和督促执行,办理病人出入院手续。整理各种通知单、报告单和督促物业送标本,做好物资供应和病区内外的联系工作。(2)治疗室护士。负责治疗的一切准备工作和治疗室的卫生学要求。(3)助理护士。负责病人的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床单位的清洁及消毒,护送病人出院等[3]。(4)中夜班护士。完成与病人相关的治疗和护理,整理办公室,完成各类报表。
1.2.2合理分工[4]我科按护士的学历、技术、职称、工作年限、综合素质测评将护士分为N1,N2,N3,N4 4个能级。(1)护士(N1)5人,掌握妇产科各项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并能独立完成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在上级护士指导下能运用专科知识和技能完成病人的治疗等工作,主要承担助理护士、治疗室护士。(2)低年资护师(N2)11人,掌握妇产科基础、专科理论知识及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完成较重病人的护理,主要承担中夜班工作及责任护士工作。(3)高年资护师(N3)6人,善于人际沟通与合作,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专科护理能力较强,能完成重症病人护理、危重病人抢救等,负责培训护士(N1及N2),主要承担责任护士及主班工作。(4)主管护师(N4)1人,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能力,能完成危重症病人护理、危重病人抢救,总结经验开展护理科研等,培训护师(N2及N3),承担责任护士工作。
1.2.3护理服务督查指派1名高年资护士(N3或N4护士,并每季度更换)随机抽查每位责任护士及中夜班护士保管的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对责任护士进行的满意度测评数量为护理病人数的20%,对中夜班护士进行的满意度测评数量为所有病人数的5%。内容包括生活护理、治疗需要的满足、病情变化的观察、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和健康教育以及婴儿沐浴、母乳喂养、乳房护理,疫苗接种的指导等。
1.2.4护理质量监督(1)开展N3,N4护士主导的质量督查活动,落实及确保护理安全及环节质量,主要分为7个质量组:护理文件书写与基础护理组、优质护理与分级护理组、护士长工作与病区管理组、患者安全与消毒隔离组、专科护理与单病种、临床路径组、病人满意度与健康教育组、应急与抢救能力组。每个质量组都由高年资护师(N3)或主管护师(N4)进行质量监督。(2)护士长根据护理部及大外科月计划制定周计划,每个质量组按照周计划合理安排护理质量督查,对发现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在下周负责跟踪督查,七组质量组每月汇总1次,护士长每月定期进行检查并找出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和共性问题,积极采取各种质量控制措施,避免护理隐患及差错事故,提升护理质量。
1.2.5绩效考核
1.2.5.1工作质量占绩效奖金的30%工作质量=护士质量考核分×1%×能级系数×岗位系数(能级系数和岗位系数见附表)。质量考核总分为100分,每月护理部检查扣1分,相当于扣质量考核分4分,大外科检查扣1分,相当于扣质量考核分2分,护士长检查扣1分,相当于扣质量考核分1分,科内质控员检查扣1分,相当于扣质量考核分0.5分。能级系数根据职称和工作年限进行分级,见表1。岗位系数根据承担的岗位决定,见表2。
注:辅助护士见习期间岗位系数为0.4
1.2.5.2工作数量占绩效奖金的40%根据护士护理病人人数多少作为工作量,每个病人根据分级护理级别设定分值,责任护士根据所包病人数获得相应工作量分值,办公室护士工作量为责任护士平均分值的九折,助理护士为责任护士平均分值的八折,护士长工作量为责任护士平均分值,中、夜班护士给予均数200分。鉴于中夜班护士责任心重,工作繁忙,为鼓励中夜班护士,除了院部层面中夜班津贴翻倍以外,科室内再给予一定奖励。具体分值:特级护理40分,一级护理+剖宫产40分,一级护理+妇科手术 30分,二级护理 20分, 三级护理10分,新生儿10分,中夜班妇科手术20分,中夜班剖宫产30分,中夜班平产20分。
1.2.5.3三基考核占绩效奖金的10%考核内容包括理论(基础、专科和制度)和操作(基础、专科及急救),每季度科室至少1次理论和1次操作;每年护理部至少1次理论和1次操作。
1.2.5.4职业道德占绩效奖金的10%包括职业素质、工作态度、尊重关爱患者、保护患者隐私、沟通协调、人文关怀、维护患者权益等,按照护理人员考评表执行,每季度1次。
1.2.5.5满意度占10%根据科内满意度测评,每月1次。
2结果
我科自优质护理开展以来,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服务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基础生活护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在病房设立的护患沟通记录本上,在患者表扬信中不断提到了感受到家的温馨,感受到了责任护士的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护患关系更为亲密和融洽,护士自身也感受到了存在价值和社会价值。在院部、护理部、科内的满意度测评中病人对妇产科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到99.6%,为历年最高。在我科年出院4500多例病人及年分娩量达到3000多例的高强度、高负荷工作中,我们不仅做到了“零投诉”,也未发生过一起护理差错事故或者安全隐患,保障了母婴的平安。我们在进行护士分层管理的实践中,首先明确了护士的岗位职责,再根据合理的方法对护士进行分工,极大地增强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和责任心;开展N3,N4护士参与的护理服务督查和护理质量督查,不仅保证了临床护理工作的高质高量,也体现了高年资护士的自我价值;合理的绩效考核,实现了工作待遇和劳动成果紧密结合,不仅体现了护士的劳动价值、知识价值,更有利于护理人才的培养。
3讨论
分层次的护士管理在护理人力资源结构上更能满足临床护理实际工作的需要。由于我科中坚力量薄弱,老同志、新护士及低年资护士居多,所以在进行分工的时候就注意新老搭配,适当减少老同志的负责床位,使老同志有更多时间承担年轻护士的培训,一方面提升低年资护士的护理水平,另一方面充分调动老同志的责任心,使其能积极配合护士长共同参与病房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不仅确保了患者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更融洽了护患关系。责任护士排班相对固定,解决了因倒班所造成的工作不到位,责任护士能熟知患者的病情变化,还能和床位医师进行沟通,不仅保障了患者的安全,也密切了医护关系。高年资护师共同参与科室管理,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也提升了护士的自我价值[5]。细化了的绩效方案,从工作数量、工作质量、满意度、职业道德等对护士进行全方位考查,使得护士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及主动性被充分挖掘出来,对护理人才的培养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的分层使用、管理及分工合作再加上合理的绩效考核,不仅充分调动护士学习和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了护理队伍的团队精神,更使得护士的责任感及主动服务的意识增强,对自身的职业满意度也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马晓伟.在全国“优质护理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4):5-7.
[2]郝丽霞,马丽敏.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87-88.
[3]刘海燕.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4):76-77.
[4]周小丹,高玉霞.“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护理模式研究-构建专科化层级分组整体护理实践模式[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7):81-83.
[5]郭惠娟,李幸伟,袁慧娜.护士分层分组管理在优质服务示范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