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意识形态风险点及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意识形态风险点及措施范文1
一、准确识别演艺产业投融资风险
演艺产业投融资活动包括签订投融资协议、资金投入以及投融资企业通过演艺产品的生产销售最终将收益返还给投资方等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投资方的投资收益无法按期收回。如果投资方采取一些不恰当行动的话,则会导致投融资活动无法按照预先双方理想的方式继续进行,从而带来相应的不确定性。上述完整的演艺产业投融资活动中可能出现变动,并给投融资活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即演艺产业的投融资风险。投融资过程中最常见的六类风险如下:
1.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源于两个方面:技术难度和完工难度。演艺产业是一个创意密集型产业。从创意本身的产生、形成完整的演艺作品到能够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整个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因而具有风险性。另外,以音乐会为代表的现场演出,天气、技术等原因会使得原本设计得比较完善的演奏计划无法实施,从而影响演出效果,严重时会导致演出被迫中断。这些风险因素一旦发生作用,演艺产品的生产消费就无法完成,相应的融资效益自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投资大型演出项目时,不仅面临来自演艺创作方面的风险,还要注意演出过程中涉及的舞台搭建、舞台设备生产等相关环节带来的技术风险。
2.市场风险。演艺产品在推向市场后面临市场接受能力以及抵御竞争者能力不确定的风险。首先是市场接受能力导致的风险。演艺产品的独特性和新颖性是其具有生命力的重要前提,该特征也决定了消费者在决定购买此类新产品之前存在一个从熟悉到认可的过程。实际上,演艺产品的生产是在一定的市场需求预测水平上所进行的,而这种对市场接受新演艺产品的程度和数量的预测与实际情况的差距会带来市场接受能力风险。由于演艺产业是一个主观因素占比较高的产业,演出市场是一个艺术创作者与艺术欣赏者的互动市场。获得观众的认可是演出成功的决定因素,演出产品的创作者也应对社会环境、观众心理、区域文化等有很高的判断。这就使得演艺产业的融资效益受到创作者主观判断的影响。其次是来自竞争者的风险。虽然演艺产品的内容较为新颖,在开发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但是当新产品面市后,其获得成功的模式容易被竞争者复制甚至替代,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开发者的收益。在抵御竞争者方面,演艺产业需要处理两种竞争问题:一是来自文化产业内部其他门类活动的竞争,二是演艺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问题。
3.管理风险。该风险主要指因演艺产业组织机构不健全、决策机制不合理、管理者水平低下所导致的决策风险与操作风险。当前演艺产业的发展环境经历重大变革,演出院团正在进行大规模转企改制,这一背景下很多演艺企业缺乏有效应对市场需求的管理经验、管理人才和管理机制,从而造成管理风险在当下演艺产业投融资活动中的表现较为突出。投资于演出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不止是演出产品,被投资演出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以及财务风险也是投资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经营管理风险主要来自于企业管理制度上的缺陷、管理者自身能力不足等方面;财务风险主要是企业经营者对财务、资金方面的运作和规律缺乏认识,导致做出错误的决定,从而使企业面临资金紧张、财务周转困难的局面。
4.信用风险。演艺产业融资活动中涉及的信用风险主要是指由于资金供给方能力或意愿的原因导致资金不能按照原有的融资合约到位,从而对融资企业带来的不确定性。该风险指的是投融资双方中任何一方违反投融资合约、不履行合约义务所带来的风险,目前主要表现为融资方的信用风险。演艺产业“轻资产多,硬资产少”,可抵押性弱的特点导致演艺企业在投融资活动中很难建立良好的企业信用形象,这在中小演艺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演艺产业本身在进行生产活动时具有投资的集中性和产品时效性强等特点,因而对于资金按照合约规定按进度到位有着比较高的要求。一旦由于经济发展的宏观原因或是投资企业自身的客观原因导致资金不能如期到位,演艺企业将面临着损失的危险。
5.金融风险。该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各种价格变动对于演艺产业投融资活动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当市场利率发生变动时,投资人的投资机会成本就会发生变化,导致其预期收益水平发生波动;融资方的融资机会成本也会发生变动,导致预期利润率的改变。此外,汇率水平、物价水平等金融价格的波动都会给投融资双方的预期回报产生影响。在中国的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大背景下,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地位将逐渐显现,而市场价格通过自身波动来发挥信号作用的方式也将成为经济生活的常态。这些市场价格中对于演艺产业的企业来说,能够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有三项:一是利率,利率是企业的融资价格,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演艺企业的获利能力。二是物价水平,一般物价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演艺企业的经营成本。三是汇率,如果融资活动或者演艺活动涉及外地居民时,汇率风险就可能会出现。这样,资金来源与资金使用的币种不匹配就会带来汇率风险。
6.政治风险。演艺产品中包含着很多意识形态因素,会对消费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主流的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和主旋律。如果一个演艺产品中的内容触及意识形态底线,必然面临政治风险:因为审查通不过而被禁止进入市场。这样的事件一旦发生,相应的融资收回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在演艺市场中,由于盲目跟风而产出内涵低俗的演艺作品,或是聘请的主要演员由于政治问题而不能上台表演从而给演艺企业带来损失的案例仍有发生。文化内容的假、恶、丑给演艺产业投融资带来的风险不可忽视。
二、科学评估演艺产业投融资风险
风险评估是一项对信息和技术要求比较强的环节,量化型的风险评估尤其如此。对于演艺产业来说,一方面完整收集风险信息的成本很高,另一方面产业发展处于以中小企业为主、规模化企业较少的初期发展水平,缺乏系统全面的数据积累,因此风险评估可以通过一定方法将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评价。模糊综合评判法即是比较符合我们要求的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可通过下述四个步骤完成。
1.选取指标集。选择能够刻画演艺产业融资风险的指标。根据前文对于演艺产业融资风险因素的分类考察,我们将其中比较显著的风险种类挑选出来,各演艺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选择。在这里,我们选择了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信用风险和金融风险五类,并对每一类一级指标设立若干二级指标进行详细考察,具体内容见表1。
2.确定各指标的加权系数。我们要求的最终结果是对于企业融资风险的综合考量,因而需要对各指标赋予相应权重,反映其在总体风险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程度,以此作为计算最终风险水平的依据。
3.确定备择的评语集。受中国现行贷款分类制度的启发,我们拟将演艺产业投融资风险等级设为风险正常级、风险关注级、风险可疑级、风险障碍级和风险失控级。
三、结论
通过四个步骤的操作,我们可以得出演艺产业投融资风险评估的两级指标结果。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我们可以将风险评估专家的个体的、定性的分析转化成综合的、定量的结果。该结果对于进行投融资决策的演艺企业来说,意义在于:
1.对演艺项目的投融资风险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比较。由于投融资环境的构成要素多样,且要素本身的实际表现会不断发生变化,因而企业在进行相应风险管理时需要进行各种方式的比较分析。量化分析结果的优点就在于,只要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和一致性,这种比较就是有意义的也是可行的。演艺企业既可以对同一项目的风险进行时间上的追踪考察,也可以对不同项目的风险进行空间上的权衡比较。在实际操作中,企业还可以根据需要制定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指标,例如内部指标和外部指标,长期指标和短期指标等,评判的原理与上文所述内容相同。
财务意识形态风险点及措施范文2
企业财务风险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种警示信号,它是对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一种直观反映。因此,企业管理人才应不断加强自身风险防范意识,切实掌握好风险与企业收益间的关系,做好企业风险防范措施,使企业始终维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
经营管理;财务风险;利益最大化
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每个财务环节的始终,企业经营活动时刻受财务风险影响,它是各种风险因素在企业财务上的集中体现。企业想要取得长期稳定的发展进步就应时刻关注财务风险。
一、财务风险概述
在企业财务活动中,受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和其他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对企业收益预期目标和实际目标产生偏离,财务风险就是造成经济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财务风险主要由狭义和广义两方面构成。
1、财务风险的含义广义上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投资风险、筹资风险、收益风险以及资金回收风险四种。而狭义上的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因负债经营而要承担的到期债务所引起的筹资风险或是融资风险。我国目前正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应的市场经营管理制度尚未完善,企业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2、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开展企业风险防范首先要了解财务风险都有哪些特征,有针对性的实施风险防范措施。下面就企业财务风险的几个特征进行简要叙述,从而不断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情况的掌握,对症下药,更好的保障企业利益。第一点,客观性。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且偶然发生的,受社会经济因素、政治环境、市场环境、竞争对手等多面因素的影响,企业财务风险就有了客观存在的理由和依据。不仅如此,财务风险客观性具体还表现在财务风险潜在偶然性和不可避免性。第二点,共存性。一般来讲,企业风险和收益是并存的,且成对应比例存在的,可以说企业财务风险越大收益越大。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财务风险通常会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连续性和经济效益稳定性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做好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和有效监管,尽可能的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来满足企业长期发展的需求。第三点,不确定性。利润与风险是相应而生的,想要一味的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考虑风险规避问题都是不切实际的,同时,财务系统在企业财务活动中将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企业投资、筹资造成完全超出企业预估结果,致使企业产生坏账准备,降低了企业收益,可见企业经营风险与企业财务风险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企业投资者不能够对未来情况作出正确的预估,就必然要承担较高的风险,企业一旦产生税息前盈余减少等现象,企业资本利润率就会大幅度减少,企业可能要遭受较大的经济和经营损失。第四点,全面性。一般来讲,企业财务风险多体现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各种财务关系上,进而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同时与企业财务风险并存的还有其他经营风险,如果一旦对风险预计失误的话,就会掩盖企业财务风险,对企业经营利益造成巨大的威胁。第五点,损失性。企业常将财务风险与损失联系起来,不论这损失是属于现实或是隐含的,是可量化或是不可量化的。财务风险会对企业生产经营连续性和经济效益稳定性,严重影响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
二、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为了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实现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必须要对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够提前做好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由于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下面就将财务风险成因进行分析。
1、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整体发展趋势的影响,我国企业正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当中,企业声称经营活动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影响财务风险管理的外部原因也就是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外界环境主要是两方面因素,一是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毋庸置疑就是洪水、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企业无法正常经营活动,它也包括因债务人死亡等所带来的无法收回款项的财务风险;二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因素则更加复杂,包含了政治、经济、法律、市场、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极易造成企业成本和利润等情况的变动,威胁和损害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
2、企业财务管理决策失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另一大原因就是企业决策失误。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仍然依靠经验和主观决策的方式进行企业决策,造成了企业对自身管理配套建设和企业规模扩张的忽视,造成了企业难以适应市场多元化生产经营与投资结构,也无法监控和调节市场弹性的变化,企业做出的决策频频失误。造成企业债务占比偏高,资产负债比例失衡,债务到期企业难以偿还,这样就会让企业陷入极深的财务困境。企业投资项目难以取得预期收益,进而造成重大企业财务风险。
3、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水平不高目前绝大多数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整体水平不高且很多均非专业人士,企业财务专业能力不强,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素质,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缺乏一定的是非观和道德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仅有很少的人接受过高等教育,企业会计核算不健全,会计人员诚信观念不强,对国家税收政策了解不深,企业涉税成本较高,业务能力较低,难以积极纠正企业经营者的违法行为。
4、企业内部财务监管不到位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既有内部影响的因素,也有着外部影响的因素。只有不断加强企业的自身管理,才能够有效降低财务风险产生的危害。下面就将企业财务监管存在的问题作出以下归集:首先,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不强,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难以消磨的且必然存在的。但由于企业对财务风险缺乏客观的认识和了解,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风险应对能力较差,这都给企业财务风险留下了可趁之机;其次,企业管理机制不完善,我国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较低,企业内部控制并不完善,企业对资金缺乏科学的分配与管理,对风险的抗拒能力薄弱,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企业资源配置不合理,产生财务风险,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最后,企业资本的结构不合理,造成了资产、负债、权益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衡,企业管理制度难以发挥协调制衡作用。
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
企业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以便于能够更好的识别潜在事项对主体的影响,进而保证主体目标实现的合理性。由此可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属于一个系统的、综合的管理过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包涵了资金回收、资金筹资、收益分配等内容,是针对企业整个经营过程中可能产生风险的环节实施的全面管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实施的根本目的是能够及时发现各种潜在的不确定性因素;财务风险管理存在较大的复杂性,既有表面因素,也有潜在因素,这都为企业风险管理增加了难度。
1、健全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复杂多变环境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企业外部环境也更加复杂。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条件变化较大,文化价值结构、消费结构和技术结构更新速度逐渐加快,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影响,行业之间的竞争由此加剧。市场资本逐渐呈现多元化、扩散化和交融化,为了更好的应对当前经济发展状况,加强风险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2、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科学的财务管理能够赋予企业生产经营更高的创造性和程序性,科学决策不是独断专行、信口开河,它是在正确的理论引导下所开展的企业经营管理。下面就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进行下列论述:首先,提出问题、制定经营管理目标。问题是决策的开端,这也就是应有现象同实际现象的差距。企业决策者只有不断调查、收集和了解经营管理信息,才能够更好的解决企业生存和发展问题;其次,拟定可行性方案。在企业生产经营允许的范围内,制定可行性方案,每个问题都有无数种答案和解决途径,只有将这些方案进行不断的比对,才能选出最佳经营方案,科学决策与经验决策的最大区别就是一个是集体智慧的产物,一个是决策者主体素质。
3、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水平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只有不断提升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才能够使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更加完善。为了能够更好的规避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人员风险防范意识,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监督是十分必要的。
4、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监管首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形态才是最佳的风险应对手段。企业必须要积极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提高财务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次,建立企业风险预警系统。财务风险预警主要就是通过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等敏感性财务指标变化实施的经营运行监测,进而更好的规避企业产生的财务风险实施的财务分析过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对财务风险情况进行判断,使企业各项经营决策有的放矢,尽早的做好风险防范措施,制定切实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更好的观察企业业务发展状况和生产运营状况。最后,采用财务风险预防策略。财务风险预防策略能够提高风险控制效果及管理水平,减轻或消除风险因素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维持资产负债占比,有效掌控筹资渠道及方式。企业采取风险分散策略就是将企业筹集的资金分散,分散到各类领域,各类项目上。风险分散策略分有助于企业降低投资风险,分散财务风险。
四、结束语
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情况的表述,为了更好地防范财务风险,维护企业自身健康运营,规范企业财务管理秩序,企业必须要建立并完善风险预警及保障体系,更好的维护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1]陈景辉.集团公司全面风险评价及其影响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
财务意识形态风险点及措施范文3
一、福建文化产业投融资政策及成效
1.政府加大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
政府是文化产业投资主体之一,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既能有效缓解高成长性文化企业资金需求,又能有效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方向。福建省级财政每年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设立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由省财政预算安排,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贴、奖励、股权投资等方式,重点支持骨干文化企业(集团)培育、省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文化名家原创文化产品项目等政府鼓励投资的文化改革与发展项目。设立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有较好的资信等级和资金筹措能力的从事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动漫游戏、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软件公共服务等业务的企事业单位。设立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等,大力扶持与培育文化产业。
2.文化与金融融合加强
在政策推动下,银行金融机构对福建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逐渐加大。在金融产品创新和授信模式优化等方面不断突破,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和银行机构的融资融智功能,在推动重点文化企业整合并购、上市、发债、“走出去”等层面建立了政银合作机制,为文化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工商银行福建省分行与省文化厅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提供200多亿元的授信额度,开发了专利权、著作权、收费权质押贷款、文化企业联保贷款等金融产品,培育一批区域特色明显、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促进福建省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与福建CNN社达成协议,为其授信1亿元,用以支持该社新媒体建设和扩大报刊发行范围。兴业银行在信贷规模配置上,重点向广播影视、出版发行、文化旅游、动漫游戏、工艺美术等文化产业骨干龙头企业倾斜,支持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3.降低社会资本准入门槛
2008年颁布的《福建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政策允许的产业领域。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在项目审批、资质认定、融资等方面与国有文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在政策引导下,福建民营资本纷纷挺进艺术教育与培训、艺术品经营、动漫和网络游戏、广告、电影电视剧制作发行、书报刊分销等文化领域,涌现出一批民营龙头文化企业。
4.闽台文化投资活跃
文化产业是福建确定的闽台产业对接十大领域之一。海峡两岸文博会、图交会、艺博会、茶博会、广播影视文化节、民间艺术节等经贸文化活动,推动闽台文化产业的合作交流与投资交易。“文化+会展”的产业模式,聚集一批优势产业项目落地生根。海峡两岸文博会自2008年创办以来,影响和成效逐年扩大,2012年文博会升级为国家级文化产业交流平台,成为展示两岸文化产业发展成果和促进文化产业投资交易的重要平台。
5.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为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2013年6月,福建日报报业集团牵头发起组建了福建海峡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基金围绕福建区域经济发展特色,以股权投资方式相继投资我省海峡两岸文化资源、区域特色产业,以及影视制作、文化旅游等领域,全力扶持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截至2015年2月,基金管理公司实现管理资产规模4.6亿元,投资金额1.5亿元,带动和引导各方资金9.3亿元人民币投资支持我省文化产业发展。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是拓宽福建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的一项重要突破,也是推动股权投资的一次积极尝试。通过政策倾斜、金融扶持、平台助推等,福建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速均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0~2013年,福建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01.66亿元、802.32亿元、1000亿元、118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4.2%、4.6%、5.0%、5.4%,各年的增幅均高于同期生产总值增长水平。文化产业已成为福建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了福建文化的影响力,也为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文化力”支撑。
二、福建文化产业投融资困境及成因
1.福建文化产业投融资的行业性困境
当前,福建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面临着巨大的资本缺口,各融资渠道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支持总量不足,尤其是中长期信贷和权益性资本的供给严重不足,文化产业发展遭遇了行业性融资困境。财政投入规模小且分散。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是当前福建财政投入的主要形式,如政府相关部门设立了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文化遗产保护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等。但这类资金规模总量不大,并且有明确的支持重点和使用方向,无法满足日趋巨大且多元化的文化产业的资金需求。商业银行为文化企业提供贷款,大多采取“无形资产质押+担保”的方式,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处置与变现难,第三方担保缺乏,多数商业银行尚未建立针对文化企业特性的授信风险评价工具,制约了文化企业信贷融资。发行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面,多数文化企业的经营规模、盈利能力、财务业绩、资产结构、公司治理、财务制度的规范性、信息披露透明度等方面难以达到融资要求。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的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可能广泛地进入文化产业,只青睐那些高回报、具有可持续商业模式和完整产业链的项目。民间借贷资金来源不稳定,融资成本高于银行基准利率,也容易出现法律要件缺失、合同关系不规范等问题。外资引进和使用受一定的政策和地域限制。《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对外资进入国内文化产业做了限制性规定。
2.文化产业群体特征决定文化产业的行业性投融资困境
作为具有高成长性的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的业态特性与群体特征决定了其必难面临行业性投融资难题。(1)产业内部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福建文化企业绝大多数是民营中小型企业,资产规模、经营规模、人员规模都比较小,商业模式不成熟,缺乏融资的资质和能力,资本运营的风险意识和实际风险控制能力也很弱,融资需求兼具“短、少、频、急”等特点。同时,绝大多数中小文化企业原创能力较弱,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比率偏低,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融资难度。此外,文化产业集中度低,产业链条尚不完整,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融资方式的创新及运用。如在工商企业融资中广泛使用的供应链融资,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题,但因文化产业链尚不完整、产业集中度低而无法运用于文化企业。(2)资产结构约束文化产业主要以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等无形资产作为资产表现形式,这些核心资产奠定了文化企业竞争力。当前,无形资产评估体系不健全,著作权及版权的评估、登记、交易流转的保护机制尚不完备,专业性的融资担保机构与文化保险机构缺位,文化产业的收益不确定性和轻资产的弱抵押性阻碍了文化企业的银行信贷融资。(3)文化产业市场风险的特殊性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文化产品的消费是一种文化体验,具有一次性特征。文化企业需不断创作和发行新产品,始终处在新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之中。然而新产品能否得到市场和受众的认可,能否获得丰厚投资回报均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此外,文化创意的易复制性,使得文化产品生产者面临盗版侵害的风险,给作品的原创人员及投资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造成文创企业原创缺乏、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再者,文化产业门类多,各文化企业商业模式不清晰且差异大,产业内部运作信息透明度不高。市场风险所带来的收益不确定性和现金流的不稳定性,使得文化企业的商业价值难以评估,文化企业的财务状况、变现能力、团队管理经验与能力等难以进行有效监督与考察。(4)文化产业的政策性壁垒由于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文化产业尤其是广播影视、出版发行等行业受到法律、法规及政策的严格监督、管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在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的同时,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文化产业的市场属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文化产业的市场属性与价值观的意识形态属性并存、文化领域中市场力量与行政作用相伴而生的运作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产业的投融资。如政府对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和有线网络等传媒领域的管制比较严格,存在诸多政策限制。内容编辑与媒介渠道禁止非公资本介入。文化产业的政策性壁垒和制度性缺陷,导致多数投融资机构持谨慎态度。
三、破解福建文化产业投融资困境的对策
1.完善投融资配套服务体系,降低投融资风险
(1)建立文化产业投融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立文化产业投融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资金供求双方提供信息交流渠道,解决二者之间信息与资源不对称的问题。建立文化产业优质项目库,加强文化项目遴选、储备、宣传和推介;为资本供给者提供文化企业的融资需求信息、文化企业信息、文化产业专家咨询服务等;为文化企业提供信贷、信托、债券、上市、保险等多种类型的金融咨询服务,提升文化企业融资能力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效率。(2)完善文化产权的保护与交易制度知识产权、股权、债权等各类文化产权是文化产品交易和文化企业融资的关键要素。海峡文化产权交所是福建省唯一一家省级文化产权交易专业机构,依托海峡文交所建立规范的文化产权价值评估标准体系、完善文化产权登记、托管、流转和变现的管理办法,加强文化产权交易风险管控,为文化产权交易提供专业化服务。可加强与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战略合作,强化金融机构、文化企业有关版权质押登记、评估方面的培训,提高金融机构运用版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质押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能力。加强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和执法力度,打击盗版行为,切实维护产权所有人的合法利益。(3)建立风险分摊与补偿机制由文化龙头企业、文化行业协会牵头组建文化专业担保公司,优先将文化担保公司纳入全省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支持范畴,建立多层次文化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由中小型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按年度担保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偿。鼓励保险机构创新开发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保险产品和保险业务,如知识产权侵权险、网络游戏虚拟资产综合险、艺术品综合险、贷款保证保险等文化产业专属保险产品,全程多环节的分散运作风险。
2.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渠道,构筑高效投融资机制
财务意识形态风险点及措施范文4
【关键词】内部控制 认识误区 消除误区 正确认识
一、前言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和指引架构中1个基本规范、1个评价指引、1个审计指引、18个应用指引。18个应用指引分别为: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信息系统。企业参照规范和指引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体系。在此过程中,由于部分企业最初重视程度不够,或者由于最初对内部控制相关规范和指引的培训不到位等原因,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认识误区,这些认识误区导致我们错误或不合理的做法。在实践中总结出内控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中若干典型误区,结合规范和指引一同讨论,消除误区,形成共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区主要有以下内容。
二、易产生的认识误区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取得独立的第三方的内部控制“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
取得独立的第三方的内部控制“标准意见”审计报告,是现阶段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基本要求,不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第三条讲,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的信息真实,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合理保证前四个目标的实现,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和实施要紧紧围绕着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在建立内控体系时,首先要明晰企业的发展战略。
(二) 集团下属子公司没有单独的董事会、监事会,只有经理层,决策、执行和监督无法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决策审批;决策审批与执行;执行与监督检查满足不了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要求。听起来是这样的。但集团的组织架构,董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是健全的,从集团层面明确了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职责。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子公司的经理层作为集团公司的二级,职责分工明确。企业的“三重一大”事项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集团规定了经理层和子公司经理层的职责权限,实行委派财务总监制度,对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依法合规进行监督。集团在业务相关的子公司之间、事业部与子公司之间互派执行董事、监事,在权限范围内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是相互分离的,形成了制衡机制,做到了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
(三)企业文化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很难量化,不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
内控指引第5号第二条讲,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企业需要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引导员工对企业有信心和认同感。与企业发展战略一致的企业文化可引导员工开拓创新、具有很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风险意识,让员工形成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不发生舞弊事件,通过真诚服务提高企业美誉度。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做强做大过程中,实现企业成功并购的决定性因素。企业文化建设应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内容,定期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实现量化控制,达到客观评价的效果。
(四)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财务范畴的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中财务内容很多,但企业内部控制不仅仅是财务管理的内容。规范和准则、标准的意思接近,在国际标准中是同一个单词“standard”。内部控制的审计也称审核,在国际标准中也是同一个单词“audit”,且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审计中沿用了不少财务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实际上,企业内部控制属于企业全面管理的范畴,从1个基本规范、18个具体指引、1个评价指引、1个审计指引看,涵盖了企业的方方面面。但企业内部控制内容根据全面性、重要性和客观性原则,不局限于规范和指引中所提及的。每个行业有特点,行业中的每个企业有实情,关键是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来判定哪些是控制的重要内容,将其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合理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按期实现。
三、减少或避免产生认识误区的办法
(一)要重视基本规范和系列指引的培训与学习
先学习基本规范,在熟练掌握内部控制五目标、五原则、五要素及其具体条款的基础上学习具体指引。学习具体指引中,把握住指引的总则,总则中列举了某一方面关注的主要风险,接着按该方面内容流程的不同阶段掌握其具体要求。
(二)要结合规范和指引做适当案例题
结合所学内容,通过仔细分析、深入思考做案例题,澄清对规范或指引各条款的认识误区,正确理解和运用各项条款。对有疑虑的条款,相互之间多交流,形成正确认识。
财务意识形态风险点及措施范文5
关键词:广电行业;财务管理;发展方向
广电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网台分离、制作和播出分离、娱乐节目与时政节目分离以及在上述交叉层面上按公益性和非公益性进行剥离。由于整个广电行业逐步由计划转为市场、由垄断转为开放、由粗放型经营转为集约化管理,广电行业财务管理也将随着整个行业的变化而出现新的特点,广电财务管理只有适应这一深刻的变革才不至于被“边缘化”。
一、广电财务由事业会计核算转变为企业会计核算
广电行业会计制度一直沿用计划经济形态极强的事业会计核算模式,这一模式在目前的核算上产生了许多无法克服的障碍。
1.广电行业转为企业核算后财务管理能实现“利润中心”管理模式。以前由于会计核算制度的限制,广电行业财务管理一般是采用以事业收入为主要指标的考核体系,即使有利润指标,但由于计算口径与企业不一致,使得该指标一直不能与其它行业通行口径接轨。转为企业会计核算后,将改变广电行业长期以事业收入为主要考核指标的历史,同时也使广电行业的会计报表与其它行业报表指标全面接轨。
2.广电是固定资产有形和无形耗损极高的行业,但由于使用的是事业会计制度,因此固定资产折旧无法真正实现,更不用说采用符合广电行业固定资产特点的加速折旧了,因此广电行业会计核算制度一旦由事业核算转变为企业核算,这一长期无法逾越的障碍将会改变。
二、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对观念进行转变
广电行业成员,尤其是各级领导成员,首先应提高认识,观念得到转变,才能使财务工作质量逐渐提高,财务管理行为不断规范,全员参与财务管理的意识得到增强,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思想牢固树立,全体员工管理企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第二,广电行业中,在提高经济效益时为了发挥总会计师的作用,其地位应不断提高,使之成为领导的好参谋和得力助手;第三,财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对高级财务管理人才的培训力度应加大。整体素质高的财务人员和拥有高水平的财务人才,是体现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和发挥财务管理作用的关键。
三、财务管理工作应“以利润为核心”,提高经济效益
“以利润为核心”将是广电行业财务管理围绕的具体目标,广电行业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工作绩效的提高有直接影响。因此,必须采取以绩效为导向的财务管理模式,对成本的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从自制节目成本,节目采购成本,设备购置成本等方面入手,建立成本核算体系科学地计量事业活动的成本和产出,找到有效降低运作成本的途径,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提高经济效益。广电行业要发展和壮大,前提是经济效益得到提高。“以利润为核心”,提高整体经济效益,是财务管理工作中不能脱离的根本目标
四、实施财务分类管理.推行全面预算
在某种程度上,广电行业的成本管理是一种不完全成本管理,成本管理的对象既应是经营活动的成本,又包括与日常运行过程有关的所有成本。在具体的实践中,财务管理可实行分类管理的模式,推行全面预算,根据每个部门的不同职责和工作情况,对责任区域进行划分并分类管理,区别对待,各责任区域实行内部核算。
在加强成本费用管理的同时,应借助预测、计划、分析、考核和控制的方法,降低成本,节约费用开支。各单位必须健全成本责任制,根据财务预算有效控制、归集和分配各项费用,确保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充分强调全面预算的重要性,年终考核要建立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预算要精准到位,为全年财务管理政策的实行打下基础。年终要对预算的执行进行考核,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五、会计电算化运用能力进一步加强,由单机核算逐步过渡到局域网甚至网络财务核算系统,会计管理职能进一步加强
据了解,我国广电系统大多数单位的财务电算化大约从1996年开始,目前大部分单位已全面过渡到小型局域网阶段。今后要适应广电行业市场化的需要,使用的财务软件也将由目前的封闭转为开放,由局域转为广域,即由目前内部使用的封闭小型局域网逐步与银行、税务、集团下属各独立核算公司以及集团其它相关业务部门进行无缝隙联接。财务软件甚至可以升级到基于INTERNET下的E财务软件,即所谓的网络财务系统,从而将广电系统整个收费系统与银行进行完全整合,建立一个动态、点对点的财务信息平台,这一平台的建立将使财务不再是简单的核算,财务管理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加强。
六、内部单位的财务管理由过去的垂直型管理逐步转为以资产为纽带的产权管理形式,财务管理的理念上也将发生深刻的变革
广电行业原事业单位管理形态实际是行政管理体制的延伸,主管单位对内部各单位的管理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完成。各单位由于资源占有的不公平,只有通过主管部门将各单位收入进行上缴和下拨,从而在系统中取得平衡。今后广电集团和各单位以及各单位间的关系主要是通地实权形式予以明确,单位间利益的平衡也将通过控股与非控股的角力取得平衡。同时,以前广电系统不存在其它非广电资本,今后广电行业实行产业化后非广电资本的进入是迟早的事,未来广电系统内部各单位间的资本关系较之以前也将变得不再“单纯”。因此,广电产业化以资产为纽带的产权管理模式将取代目前的行政管理方式。
七、广播电视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
广播电视是公益性事业,同时又是经营性产业。要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就必须打破现有的管理体制,以专业化、产业化、国际化为发展方向,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对广播电视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形成公益性广播电视事业由政府主导,经营性广播电视产业由市场主导的新格局和分类管理,且分别运行的新体制和新机制,实行广播电视资源的优化重组。为了更好地促进广电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财务管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广电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是:
1.为追求最大化收益,在广电行业中全面开展成本核算
广电行业在执行企业单位会计制度后,必须有一套国家权威的广播电视成本核算办法。有了统一的核算办法和标准,就可以对涉及广播电视节目制作、销售、传输以及资本运营等环节的各个部门和过程按照成本经营的原则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财务管理由事业单位转变到企业单位,执行企业单位会计制度
在再生产过程中,企业客观存在的资金运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也就是企业财务,企业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经济管理工作。规范的现代公司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是完善和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所强调的重点,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3.风险投资业务的开展和风险投资管理的加强
具有一定的资金后,企业为了谋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将资金投入使用,用钱生钱。内部使用资金和对外投放资金,是企业风险投资所包含的两方面。投资是有风险的,具有不确定性,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而言,风险也就是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的实际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背离,从而有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事实上,风险有其不利的一方面,它本身有可能会带来超出预期的损失;另一方面是有利,它可能会带来超出预期的收益。投资都是有风险,要投资,就要加强风险投资的分析和管理。
4.多元化筹资
必须要有一定的资金,企业才能组织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了广电事业的大力发展和经营水平及竞争能力的提高,企业不但要自筹资金,还要使用银行贷款和国家债券,要吸纳社会资金。
财务意识形态风险点及措施范文6
关键词:企业集团 产融结合 风险防范
一、引言
据统计,当今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0%的企业都进行了产融结合。截至2012年底,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责任、正常运营且金融业为非主业的央企共117家,其中有近70%的企业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产融结合。由此可见,产融结合是企业集团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
产融结合是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之间进行包括股权、债权、信息、人事等多方面的融合,并且产生积极协同效应的一种发展模式。从国内外实践看,只要风险控制得当,产融结合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迅速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目前的环境下,通过产融结合一可有效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收益;二可获取产业与金融协同效应,增强整体竞争优势;三可形成集团金融资本控制,增强凝聚力;四可促进企业集团从重组整合到深度融合。
二、产融结合存在的风险
虽然产融结合是我国企业面对日益开放的市场竞争的发展必然,但产融结合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存在较大的风险。
(一)经营风险。金融业是靠高财务杠杆经营赚取丰厚利润的行业,高杠杆必然伴随着风险。与企业涉足其他产业不同,涉足金融业会面临更大的风险。金融业在经营管理模式、运营机制、文化、人才、技术、监管要求等方面都与实业有比较大的差异。同时,中国金融业正处在上升周期,总体来看“赚钱”比较容易。但对于金融业蕴含的高风险,以及对专业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高要求和高难度,不少企业集团明显估计不足。
(二)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指企业集团内部的部门风险传播和金融体系风险的传播。产融结合的协同效应,使企业集团融合更加紧密,导致风险传导更加迅速和不可控。内部风险由于子公司之间的传播而迅速蔓延、放大。更为重要的是,金融系统风险很容易波及到企业集团及集团内其他产业板块,从而导致整个集团公司陷入危机。
(三)内部交易风险。在全球范围内,由于内部交易会严重影响市场的公正性,滋生不法交易,各国对于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的交易都有严格限制。在我国,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产融结合往往产生内部交易。规模庞大的内部交易和错综复杂的内部股权关系,加上对企业集团内实业和金融业的监管分属于不同的政府机构,这不仅让监管当局难以了解其风险,就连企业集团总部也可能无法全面掌控其总体效果,尤其是在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产融结合企业内部交易的风险问题更加突出。
(四)金融异化风险。金融异化风险是指产融结合过程中出现的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失去其原有作为金融手段的功能,在形成独立运营产业板块的过程中出现功能异化。产融结合的目的首先在于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有效的金融服务。但是在金融资本逐渐发展壮大后,往往导致产业资本虚拟化、空心化,甚至导致产业资本成为过度资本运作的工具。
(五)政策及监管风险。虽然我国的现行法律对产业投资金融并不禁止,但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产业投资金融的适用范围、出资比例、监管制度等都未做出明确规定,产融结合的发展模式很大程度上依靠自我探索,未来发展前景不明。在监管方面,金融投资和产业投资之间没有明晰的治理边界,两者之间没有有效设置法人防火墙和资金防火墙;另外,如果金融控股公司的母公司是一个实业公司,金融监管部门都只能对控股公司旗下具体金融细分行业子公司进行监管,这些都往往形成巨大的监管真空。
三、防范对策
产融结合风险的形式复杂多样,带来的危害巨大。因此,笔者认为应结合《巴塞尔协议》、ISO-31000《风险管理原则和实施指引》以及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等,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有效防范产融风险。
(一)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风险管理文化是风险管理体系的灵魂和核心,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必须以先进风险管理文化培育为先导,风险管理文化影响着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风险管理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的“软因素”。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应构建产融结合风险哲学,集团高层和成员企业要积极响应和支持风险政策、流程,执行层要不断加强集团文化中风险管理的培训和贯彻,确保在意识形态上形成对产融结合风险的重视。
应从三个层面入手建立和培养企业风险管理文化。一是精神层面,要通过持续宣传、研讨、培训,引导员工牢固树立“业务增长与风险控制相适应、风险成本与风险收入相匹配”的风险管理观念和意识;二是制度层面,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其次要养成办事讲制度的习惯,通过制度的运行来发扬和发展风险管理理念;三是物质层面,就是要建立全流程全方位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系统有效控制各类风险,有效降低人为因素。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是以股东为核心的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制衡关系的总称。公司治理结构关系到公司权力的有效运行和重大事项的正确决策和有效实施。因此,应严格按照现代公司制度建立公司治理结构,清晰界定董事会、高层管理者、风险管理部门等多层次人员的权责,并确保各权力机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效运行。
董事会不直接执行具体的风险管理,其在企业管理中负责批准、指导和监督职能。董事会通过提供总体方向、决策和统管全局的管理来积极指导和参与风险管理,其进行的公司治理本身就是风险管理在公司结构方面实施科学和有效风险控制的体现形式。设置风险管理委员会,主管风险计划的审批、监控与协调,并统管风险管理的全过程,风险管理委员会通过直接和全面的风险管理活动来为有效的公司治理提供第一手资料,是风险管理的权威、专业和综合协调机制。设置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对企业日常的风险管理工作实施指导或领导,对企业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管理、协调和报告。风险管理部门必须独立于产生风险的各业务部门和交易领域。
(三)制定合理产融战略。战略风险常被称为企业的“杀手风险”,企业在战略决策方面的失误,甚至可能会令一家“百年老店”瞬间置于破产境地。显然,管理企业的战略风险的重要性无可质疑。在实施产融结合之前,应对集团金融资源掌握情况、金融行业熟悉程度、人才储备、风险承受等情况进行充分的评估分析,制定适合的产融战略,采取全面进入或战略性进入部分金融行业的举措;战略目标的制定应着眼于为集团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充分考虑产融结合的风险,以更好地指导集团产融结合战略的实施和风险管理的方向。
针对战略管理过程执行环节中的风险,一般用改善和控制的策略而达到减少或消除风险因素,提高企业战略决策的正确程度和保障既定战略决策的正确实施。针对战略发展环境中出现的战略风险,企业往往难以控制,可以采用风险规避。然而有时候,战略层面的风险对企业可能意味着更多的正面的获益机会,此时企业应选择利用风险的策略,变风险为机会。针对企业某些投资行为而实施的战略性风险管理往往采用风险分散的策略。企业战略风险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如果从保障企业总体战略目标实现的角度来看,企业需要在战略、操作、财务与声誉风险管理四个领域实施系统性的整体风险管理。
(四)建立全面风险管理过程体系。企业应参照《风险管理原则和实施指引》,建立全面风险管理过程体系。主要包括:沟通与协商、明确环境信息、风险评估、风险治理、监控与评审。风险管理过程是有效识别、评估、控制风险的体系,应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和各类活动中,以及贯穿到企业的经营过程中。
在风险管理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与内部、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与协商,通过沟通与协商,确保风险管理实施责任人和利益相关者能够理解决策的基础及必须采取特别行动的原因。在建立风险管理环境时,企业需明确表达的目标,设定管理风险的内部和外部参数,确认风险管理的范围,以及确定风险准则。风险评估是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以及风险评价的全过程。风险治理包括选择和实施一个或者多个方案来改善风险特征,并实施这些方案,一旦方案被实施,风险治理应提供或改善控制措施。监测和评审应列为风险管理过程计划中的一部分,是一种规律性的检查或监视工作,这些工作可以是周期性的或临时性的。
(五)加强内控机制建设。一是加强防火墙机制建设。依据业务特点、股权关系、运营模式等,在集团公司与金融子公司之间设置股权、业务及管理人员屏障,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相对独立运营,规避金融风险与产业风险的联动。二是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和有效的披露机制。企业通过建立信息系统,一方面使决策层实时、充分地了解企业经营和市场动态等有效信息,支持决策层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帮助管理层经营和控制各项操作业务;另一方面有效的沟通渠道使成员充分了解与履行职责相关的政策和程序。信息的披露不仅是市场及监管者的要求,也能为集团提供外部的监督力量。三是建立完善的预警和应急机制。企业应从制度、流程、人才、信息系统等方面建立预警和应急机制。面对潜在的危机,企业应该事先运用风险管理的思维和策略做足防范和处置危机的方案,“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危机发生时应快速启动应急源,将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百万刚,马浩东.超级产融结合[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
2.李书华,李红欣.产融结合的风险管理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2).
3.陈燕玲.产融结合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5,(5).
4.徐汉洲.产融结合的主要风险及防范对策[J].财务与会计,2011,(11).
5.唐茂林,郭锦墉.产业资本主导的产融结合型企业集团治理风险及对策探讨[J].公司治理评论,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