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学组训能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提高教学组训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提高教学组训能力

如何提高教学组训能力范文1

关键词:技能教学;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157-03

军校的技能教学训练是以实践性教学为最直接的体现形式,例如:擒敌、射击、越障、攀登、爆破、侦查、装备、战术等课目。军校在技能教学训练中,按照《军队基础建设纲要》中的“四会”要求,加强部队教员队伍建设,不仅要继承传统的“会讲、会做、会教、会做思想工作”的教学法精神,而且要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善于运用“新四会”的教学理念“会用新技术讲解科技新知识、会用新装备熟练示范新技能、会用新手段采取组训新形式、会用新方法把握学员心理特征”;才能适应部队院校在技能教学训练方面的新需要。教学训练中教员应具备不但会讲“是什么”,“怎么做”,还能讲清“为什么”的能力,才能达到使学员知其意、得其法、明其理的教学目标。该目标在技能教学训练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始终围绕“发现问题、纠正问题”的研讨。如何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准确纠正问题是提高教学训练效果和质量的关键,也是技能教员必须具备的教学训练基本功。

一、发现问题是纠正问题的基础

在技能教学训练中,应严谨落实教学相关程序“理论学习—讲解示范—组织练习—小结讲评”。这是教学训练实施中最基本的环节要素,其中组织练习的科学把握是实现高标准技能水平的重中之重;而决定组织练习的优劣除了运用先进教法正规组训外,其切入点是教员在学员技能体会中能准确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适时组织针对性纠正。该步骤是组织练习贯彻始终的重要环节。从教学能力分析,教员能够准确发现问题是组织练习的第一步能力,它是使学员提高技能标准的“起始点”。教员只有具备准确发现问题的能力,才能展开下一步纠正问题的组训步骤。例如,学员在学习技能动作时,对于在泛化、分化阶段出现的错误动作,教员应及时发现问题,并能根据技能要领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提高技能水平的具体教学手段。发现问题主要包括四点、六个方面,首先是搞清问题存在哪个(些)部位;其次是认知问题存在哪个(些)环节;第三是把握机体(肌肉)支配问题存在谁主次、谁收放;第四是确定协同问题存在谁先后、谁依次等问题。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递进关系,是解读任何事物的基本程序;它同样是适用于巩固、提高技能教学训练。准确发现问题是一切纠正问题的基础,是教员培养学员技能发展的首要条件,是佐证教学能力的基点,也是作为一名称职教员的主要评价标准。

二、依据技能标准纠正问题是本质

在技能教学训练的组织练习中,准确发现问题是下一步实施的基本前提。组织练习是学员在教员指导下经过反复试做、操作,不断纠正问题,熟练掌握技能的活动。它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掌握军事动作,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练习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一是引入性练习,是在教员示范动作后学员所做的练习,又称为模仿性练习,其目的是强化所接受的印象,体会动作的基本要领,为后面的练习打下基础。如果是较为复杂的动作,可先分解练习,后综合练习。二是完成性练习,是在学员能够正确完成有关动作后进行的。其目的是进一步纠正其缺点,完善其动作,使其巩固和熟练。三是经常性练习,是指在掌握了技能后,还要经常不断练习,又称巩固性练习。其目的是使掌握的技能得到保持、完善和发展,达到技能的各个要素高度协调化,整个动作达到自动化。

组织练习中,提高技能阶段是一项很烦琐的过程,它要求教员仔细观察每一个学员的练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症结,纠正其不正确的动作;又要求教员采取灵活的编组,把单个练习、分级练习、集体练习、变换条件练习有机结合起来穿行,以便消除在反复练习中出现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现象;更要求教员把握好练习的针对性,调动学员积极性。在熟知了组织练习的步骤、原则基础上,纠正问题就是教员履职尽责的本质所在。纠正问题主要采取以“分解式”为主的提高技能的教学模式。它的特点是将一个完整的内容和过程分解为若干部分,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分步细训,逐层打牢基础。由于军事技能种类繁多,结构各异,这种教学模式很难概述其共同遵守的教学步骤,但从技能教学训练的性质和特点来分,纠正问题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分解练习,它包括单纯分解、递进分解、顺进分解、逆进分解。即,将一个完整的动作按其动作环节,分解成几个单独练习的部分,组织学员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练习,待其掌握分解动作要领后,再组织连贯练习。组织分解练习时动作的分解以不破坏完整的有机联系为原则,动作分解后就立即转入连贯练习。二是分步练习,将一个完整的内容分成若干步,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的和达到的标准;一般技能课目都具有连贯性和渐进性的特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础到应用逐步提高难度,一定要按照程序、步骤分步细训,使学员较好地掌握军事技能。三是分段练习,把某一训练过程分成若干段,逐段训练,然后连贯起来训练。该模式体现了从基础到应用,从分解到完整,从低级到高级的训练规律;同时也有利于对出现的问题,依据技能完成标准进行有效地针对性纠正。

在组织练习中,教员及时发现问题是纠正问题的基础,而依据技能标准有效纠正问题是教员履职尽责的本质。教员只有具备对技能构成环节、要素的深入理解,从感性认知升华为理性分析,才能实现依据技能完成规律而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纠正。它是教员培养学员技能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佐证教学能力的根本点,也是作为一名优秀教员的重要评价标准。

三、运用诱导、辅助手段纠正问题是层次

在技能教学训练的组织练习实践中,时常会遇到:针对痼弊动作、肢体协同不畅、速度劲力不顺达等技能问题,尤其是复杂性、协同性、标准性、危险性要求高的技能方面出现问题,即使运用了讲解、示范、对比、分解等科学教法进行问题纠正,有的往往仍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就要求在技能教学的组训中,探究纠正问题新的方法手段。

探究示例:单人徒手攀窗上技能。存在问题:(1)手的抓握能力不足维持长久;(2)攀上途中重心横向移动过大;(3)上下肢协同不一致;(4)恐惧心理等。采取“非技能动作”的纠正训练方法:(1)分别练习双手、单手抓握单杠、门框、墙沿悬垂的手臂半屈伸等解决抓握能力。(2)练习攀爬晃动约10~15度角的软梯等解决重心横向晃动。(3)地面练习,同侧四肢依次运动能力等解决人体本能相向运动的反馈模式,建立上下肢协同的神经反射。(4)练习身体处于不同角度的平衡能力,并从地面逐步致空中悬垂等解决恐惧心理。

上述示例,借鉴了以“立题引导—分解要点—创新环节—形成创立”的探究创新教学训练模式,融入了“渗透联想—比较选择—领悟迁移—内化创新”的选择创新教学训练模式的“形成性诱导训练教学法”。该教法的核心理念是根据技能要点,通过来自“本能”、来自“生活”、来自“已熟知”的肌肉运动展开的练习,而非单纯的技能分解,并且实施的内容直接作用到技能本身,它是透过技能本质从已具备的机体能力实施的练习,并渐进形成各部分已知能力的叠加;它是把对技能的学习过程,转化成肌肉运动“认知过程”的教育,是通过机体感知而形成的机体由简单到复杂完成条件反射的技能教学训练。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员首先是从“本能”或“被引导”的机体感知开始的技能学习,渐进形成对技能关键环节逐层次机体感知的建构,达到准确纠正技能问题的作用。这是一种典型的运用诱导、辅助手段的启发式教学训练模式,具有教学对象的能动融入性、教学内容的本质简化性、教学形式的引领创新性、教学过程的内隐浸沉性等特性。

在组织练习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更是一个知识扩充和深化的过程。它对学员掌握知识起到了消化、巩固和深化作用,是实现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的统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合理归一。曾指出:“一切比较完全的知识都是由两个阶段构成的:第一阶段是感性知识,第二阶段是理性知识,理性知识是感性知识的高级发展阶段。”可以说,将复杂的军事技能经过理性思考的严谨剖析,拆解成相对简单的实施过程是组织练习所追求的方式,是提高教学训练能力高标准发展军事技能的需要。正如一种对问题解析的归纳:将一个简单问题复杂化,只是作秀;将一个复杂问题简单化,才是专家。

在组织练习中,教员根据技能特性,透过本能“肌肉记忆”的启发式教学,采取非技能内容的诱导、辅助练习,但该练习的目的是直接作用到技能本质,使学员形成对技能的“自然纠正”。它是教员培养学员技能、思维拓展的要素,是佐证教学能力层次的核心点,也是作为一名专家型教员的重要评价标准。

在此,试解读教员履职尽责的教学能力类型,见下页表。

总之,军校在技能教学训练的组织实施中,对问题纠正方法的探究是解决技能再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提高教员队伍的教学能力并保证教学训练效果落实,不应过度重视示范能力而应两手抓,即强调感性认识、狠抓理性思维。培养教员以“发现问题是水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能力”的原则,从研习军事训练大纲、研习军事训练指导法、研习军事技能教学训练特点、研习现代作战技能需求、研习现代军事训练变革、研习运动训练学相关理论出发,逐步构建能够熟练运用先进军事训练方法指导,并服务于教学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黄典南,范武茂,郭清泉.武警教育训练——改革与创新(院校篇)[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4,(7).

[2]朱如珂,朱兵,张淑哲.现代军校教学新论[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4.

如何提高教学组训能力范文2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学历教育合训;抛锚式

一、引言

“学历教育合训”是为培养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的复合型军事人才而改革组训的一项重大举措,它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懂技术、会管理、能指挥”新型军事指挥人才。学历教育合训学员(以下简称合训学员)与工程技术类学员相比更强调宽广基础知识、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作为电类合训学员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的桥梁,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结合课程本身特点确保合训学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课程现状

首先,课程容量与课程学习课时比例不协调,合训学员学习课程多、课程学习时间较短,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本身特点又是基本概念多、元器件种类多、电路形式多、分析方法多。教学中尽管教员精心筛选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学员也只能有选择地学习该课程的部分内容。

其次,教学以教员讲授为主,学员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时间较少,导致其学习参与度不够,积极性不高,从而使教学过程不能体现课程学习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再次,课程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学员的课程学习效果,这种总结性的评价不仅不利于教员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课程教学管理,而且容易让学员养成考前“突击”的习惯。

因此,根据目前全军院校转型建设的需要,对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改革措施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

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课程体系和内容要适应当前需要。《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基本内容和范围大体趋于稳定,为满足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采用模块化教学,删减一些过深的内容,拓展应用型内容。课程模块化体系如图1所示。“放大”是贯穿整个课程始终的一条主线,“反馈”是课程伏线。

在针对08级电类专业合训学员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学员对于PSPICE、Multisim等仿真分析软件知之甚少,但是绝大部分学员(96%)对于课程中加入仿真案例教学非常感兴趣,95%的学员认为专业基础课程中引入仿真教学对于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有辅助作用,93%的学员需要教员指导仿真软件学习。鉴于军械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现针对合训学员未开设专门的电子电路仿真软件课程,因此考虑在《模拟电子技术》理论授课过程中穿插引入PSPICE、Multisim等仿真分析软件进行案例教学。对于常用典型电路,除了课堂仿真电路外,布置带有设计环节的作业,要求学员设计实现特定功能电路,并且对故障电路进行检测和排除,使理论与实践最大限度统一;根据具体专业的差异,在功能电路的讲解上予以区分,突出专业基础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的承转性。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

所谓教学模式,国内外教育领域学者普遍认为,是在一定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价值取向,用来设计课程、编/选教材和协调、组织、实施各种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1]。针对合训学员的培养目标和人才价值取向,采用“抛锚式”教学方法。抛锚式教学一般由五个环节组成: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抛锚),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现以差分式放大电路的学习为例[2,3]。

创设情境:在武器装备性能测试的恒温箱中,需要监控箱内温度,必须要通过放大电路对传感器采集到得信号进行放大,而这个信号变化极其缓慢且幅值很低。

确定问题:若采用阻容耦合的放大电路,由于耦合电容作用则不能正常放大,因此只能采用直接耦合的放大电路,如图2所示。利用仿真软件观察图2电路发现当输入信号为0时,输出端信号存在缓慢变化,即零点漂移现象。如何改进电路消除零点漂移呢?

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学员自行分组讨论。推选代表阐述解决方法。

效果评价:教员引导学员对于各种方法的利弊进行评价,评选出一定条件下最优的方法。

根据学习金字塔模型理论[4],“听讲”这个常用的教学方式学习效果最低,仅为5%;而案例学习、小组讨论、做中学习、立即应用等依次为30%、50%、75%、90%。因此,根据不同内容特点,合理选取授课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学习场效晶体管时可以让学生参考晶体三极管自学,总结归纳二者的异同。

(三)教学手段的融合

将传统板书教学与多媒体PPT课件教学有效结合,不一味追求“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对于复杂电路内容,采用多媒体PPT课件授课,不仅节约时间而且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讲授例题习题时采用传统板书教学,可以活跃学员的思维,使学员通过例题掌握电路的分析方法。此外,及时将多媒体PPT课件下发给学员,让他们在课下复习作业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吸收。

(四)考核机制的配合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严格筛选试题。按照难、较难、中等、容易四个等级建立试题库,试卷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实行教考分离,试卷由全体任课教师流水批阅,增加考试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在学期中根据授课进度布置一到开放性仿真题目,对学员学习效果评议,同时开发学员的创造性。综上,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20%(包括作业和考勤情况)、仿真成绩10%、期末卷面成绩70%三部分组成,减少教员课堂教学的随意性。

四、结论

本文从合训学员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探讨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需要合理设置教学内容,采用“抛锚式”教学模式,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传统考核机制,构筑信息化、开放式的研究型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员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邹逢兴,刘湲,高政,张湘平.关于学历合训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研究[J].长沙: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1): 7-10.

[2]童诗白,华成英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54-167.

[3]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31-242.

如何提高教学组训能力范文3

论文关键词 检察院 司法警察 教育培训

一、强化司法警察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时展的新要求需要加强对司法警察的教育培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犯罪活动智能化、动态化趋势日益凸显,对法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跟上时展的步伐,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强司法警察教育培训迫在眉睫。

(二)检察工作的不断推进需要加强对司法警察的教育培训

新时期对检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提高司法警察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适应新时期检察工作的需要,保障司法安全,已成为当前检察机关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法警业务的拓展需要加强对司法警察的教育培训

在新的形势下,司法警察队伍也将面临一些新型的工作任务,如一些重大案件和应付突发性事件等,都离不开司法警察的积极参与。然而,司法警察教育培训工作还停留在看管、押送、送达提解等一些简单培训,不能和检察工作发展相适应。因此,司法警察教育培训改革势在必行。

二、当前司法警察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教育培训的认识不高、重视不够

一些法警队认为教育培训是软指标,只要把当下的工作干好,教育培训只是一种形式。一些法警认为法警只是配角,进入法警队等于个人发展就此终止,丧失工作热情,得过且过。认识的偏差就造成思想上的轻视,导致工作中擅长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法警个人也把教育培训当负担,参与培训的热情不高。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育培训效果不佳

高校聘请的教师教官,对检察机关司法警察的情况不甚了解,导致教授的课程缺乏实用性、针对性;从检察机关所属的法警部门聘请的兼职教师教官,在一定程度上又缺乏理论功底和授课技巧,尽管有经验但往往讲授不到位;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师教官,缺乏实践经验是他们普遍的“软肋”。

(三)体制机制不健全,相关制度不完善

目前,司法警察在教育培训工作,尚未形成系统化的培训机制。因此,面临着缺师资“跟谁练”的问题,缺教材“练什么”的问题,缺制度“怎么组织”的问题,缺标准“如何考”的问题。以至于教育培训工作大多流于“只看形势、不看实效、只有要求、没有落实”的形式化结果。司法警察教育培训模式“教”、“用”脱节,“训”、“战”脱节现象非常突出

(四)教育培训内容老套,难以达到目的

司法警察教育培训课程设计缺乏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无法满足法警多样化、多层次的培训要求,教学内容陈旧、滞后,难以适应当前警务工作的需要。其训练往往课目内容老套、形式单一,无非是一些简单的单兵队列,打一套擒敌拳,做两个俯卧撑等。而对那些内容复杂,组织较困难的课目,如追捕、处突等,常常就避而不训。而所训科目又缺乏主动性和灵活性,更没有开拓和创新改革精神。

三、新时期司法警察教育培训工作的路径选择

(一)思想重视是司法警察教育培训的关键所在

抓好司法警察的教育培训工作的关键在于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工作。把法警教育培训作为建设高素质法警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政工部门要在各级院领导下履行职能,业务部门、教育培训机构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落实法警教育培训任务,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师资是抓好司法警察教育培训首要前提

司法警察要建立健全自己的师资队伍。按照“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原则,实施开放式选人,建立高素质、专家型、开放式的专兼职动态师资库。通过多层次的外聘内掘,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检察院法警教育培训特色的师资队伍。第一,内部发掘司法警察系统人才资源,选聘理论素养较高、实践经验丰富、警务技能突出、业务知识精通,具有一定教学、组训能力的业务骨干和技术能手作为的教育培训兼职教官,定期组织培训,开阔视野,强化素质,打造属于自己的师资队伍。第二,聘任本系统的领导提升师资力量。各级领导一般都是某些业务领域的行家里手,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邀请领导授课,也是弥补师资力量占时不足的良策。第三,加强联动,适当外引。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与政法部门、公安院校、党校等其它相关的省、市院的联系,邀请有关业务部门的专家、政法机关的业务骨干、律师、优秀的武警教官等各方面的资源充实师资力量。通过“内培外引”组建一支适应司法警察建设需要的师资队伍,打造一支教学、训练、实战一体化的专、兼职结合的开放式新型师资队伍。

(三)健全培训体系是抓好司法警察教育培训工作的先行措施

一是构建组织体系。建立健全高院、市院、政治部门统一协调,总队、基础院法警队为主题、全体司法警察参与的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纵向联通、横向联通、全警联动、运转高效的法警教育培训体系。二是构建教育培训形式体系。要把教育培训的重心聚焦到法警岗位能力上,致力于构建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覆盖全警的教育培训形式体系。按照不同层次、不同职务、不同年龄设置内容,根据不同科目、训练强度、难易程度规划教育培训时间、方法、手段,制定教育培训细则。明确各级教育培训教育职能,逐步建立基层院、省、市院和政工部门合作办训的机制。建设具有学习、考核、统计、交流功能的网上学习平台,使司法警察随时、随地、随机、随岗学习训练,开设警务论坛,定期组织交流,通过形式促进教育培训工作的落实。三是构建效益评估体系。建立科学完善的效益评估机制,是检验教育培训成效,调动参与教育培训积极性,实施教育培训管理的主要依据,突出效益中心原则,上级院对下级院实事综合评估,把教育培训工作作为衡量一个单位整体工作成效的一项重要内容,将教育培训考核评估与执法工作考核挂钩,纳入单位执法工作考核主体。通过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全体司法警察投身教育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是构建教育培训保障体系。教育培训保障是基础,各级要加大对教育培训的投入。

如何提高教学组训能力范文4

关键词:能力本位;士官英语;教学模式

2000年我校对招收的中专以及大专层次的士官学员开始开设英语课程。作为全军最早开设士英语课程的士官院校,十多年来,就如何针对士官学员有效地进行英语课程教学一直是一个复杂的研究课题,也是摆在我们士官英语教员面前的一个难题。全军第十六次院校改革会议过后,士官教育定性为任职教育,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改革也迫在眉睫,士官英语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因此,根据目前士官任职教育的职能及特点,士官英语课程首先需要从理念及实践中探讨和摸索与之相适应的新型教学模式,对传统的士官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继而更好地推进士官英语教学。

一、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简介

能力本位教育是以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思想与实践模式,其核心是通过课程学习让学员掌握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与传统的职教教学模式相比,能力本位教育具有四方面的优势: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明确,且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课程内容以职业分析为基础,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打破了僵化的学科课程体系;重视学习者个别化学习,以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为中心,注重“学”而非注重“教”;反馈及时,评价客观,为标准参照评价。

二、基于能力本位构建新型士官英语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针对士官任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两强三会”(军事政治素质强、装备维修能力强,会使用、会组训、会管理)是目前我校士官任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士官任职教育这样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使得士官任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必须定位到“能力目标”上,让学员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际应用能力。目前,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推动军械装备快速发展,装备保障发生深刻变化,这就对军械装备保障士官人才的知识与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士官英语教育必须由学科型单一教育向能力型综合教育转变,结合不同专业的需求、突出培养专业维修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现有士官英语教学模式的不足。

首先,教学内容上,把士官英语基础教学等同于地方高职高专职业技能的英语基础教学,脱离部队实际,失去为部队培训岗位人才的实效性。

其次,英语课程设置上,内容单一,课程缺乏灵活性、弹性。学员来自不同专业和兵种,学员兴趣爱好差别很大,现有的英语教学不能迎合学员的不同需求,导致供求失衡,造成学习效率不高。

再次,教材建设上。目前的教材没有认识到军械士官学员的智能特点,教材所讲内容,与军事或军械维修联系不够紧密,学员在学习时,难免会考虑到学习对将来的岗位工作是否有用的问题。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使得大多数学员学习是为了应付教员,应付考试。

最后,在评价模式上还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考核方式以试卷考试为主,学员以分数为重,忽略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和考核。

综上所述,传统教学模式在教材和教学内容及评价模式上不能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军队发展和人才建设的要求,因此亟需转变教育理念,以军队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和士官学员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以能力教育为本位的新型的士官英语实践教学模式。

三、如何构建新型士官英语教学模式

(一)转变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对“教育是什么”的价值判断和基本看法,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学校管理和发展学校的基本前提和保证。士官英语教学改革首先要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育理念。要从“知识本位”教育转变到“能力本位”的理念上来。要将教学重点转向学员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更新教学内容。

士官英语教学应以完成提高学员文化素养和满足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英语基础为主。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应根据学校制定的士官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满足不同专业对士官学员的基本职业知识和通用装备的需求。同时,应注意以士官的职业英语水平要求为主要学习方向,逐步从英语基础知识向基础专业英语应用的实质性过渡。既重基础,又体现专业特性,使士官英语教学顺应士官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和需求。

(三)调整教学评价标准。

合理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能力本位教育模式下的考试手段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形成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准确全面考查学员的英语综合能力。因此,士官英语教学效果的评价应当突出语言能力教学的针对性,切实保证学员综合英语水平的提高。

(四)丰富教学手段。

如何提高教学组训能力范文5

面对荣誉,王亚云却将它归功于学校8年精品战略的实施锻造:“这次比赛我能受到专家肯定,是我历经8年精品战略破蛹化蝶后的展示。精品战略对我的人格塑造和素质提升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我是精品战略的参加者,更是精品战略的受益者。”

8年来,四医大全面实施精品战略,坚持“育精英、创精品”,教育教学成果井喷式发展,先后获得以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为代表的19项国家、军队教学成果奖,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仅近两个月,四医大就捷报频传,卫春海教授获得全军院校军事地形授课比赛一等奖,文职人员王庆怡获得全军院校外语教学比赛一等奖……

用精品标准改革教育教学

“这个我不清楚,口腔专业课里没有讲过这方面知识……”2008年6月的毕业生答辩会上,当四医大校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提问一名口腔医学专业学员“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救治措施”时,平时成绩优异的学员面露尴尬。

“那么,如果分到卫生队,战士们牙疼要找你,患有这方面疾病的也要找你,怎么办?”……一连串提问让这位学员无所适从。这件事让樊代明——这位有30多年教龄的教育工作者陷入沉思。

如何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羁绊,准确把握世界医学教育改革的脉搏,锻造现代卫勤保障急需的综合素质?这一伴随军队卫勤事业发展出现的新课题,摆在了学校党委的面前。

经过反复思考,四医大人认为,破解这一新课题,只能依靠精品战略,走精品发展道路。具体来说,就是要以精品的标准,转变育人发展方式,提高教学能力,提升育人水平。

改革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精品课教员”是四医大落实精品战略,提高教员授课质量打出的第一板斧。即评价一堂课,初评必须要得三个90分。一是听课专家平均要打90分以上;二是学生的满意率要超过90%;三是现场考试,学生的平均分数要达到90分。超过了三个90分后,再到学校评委会去讲去评。“精品课教员”,无论助教、讲师或副教授,课时费均是正教授的三倍。

首批“精品课教员”王亚云就是这一机制的受益者。“成为‘精品课教员’后,我有幸经历了精品战略近似残酷的种种磨练。经历了‘5+2’‘白加黑’的艰辛付出后,我由在台下被动参与的听众,脱胎换骨转变为在台上主动出击、演绎精彩人生的讲者!” 王亚云说。

经过精品战略的洗礼,王亚云所在教研室承担的《人体解剖学》被评为2012年毕业学员最喜爱的课程之一,更有3位教师入选学生最喜爱的前10名!

在精品战略的引导下,四医大人深入教学一线“把脉”,集聚全校之力“会诊”,走出校门“寻方”。对培养目标体系不适应军医岗位需求、课程体系不适应医生职业需求、教学手段不适应学员发展需求等矛盾问题清晰研判,对症下药。拓视野,启动精解名校计划,学习借鉴世界著名大学办学经验;抓重点,打破按学科设置课程的传统模式,整合建立“以人体器官、系统、疾病”为主线,军事医学和普通医学全程融合的整体化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盯弱项,实行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的“三早”训练计划;求创新,广泛应用基于病例病案的PBL教学法,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推进教学信息化、模拟化建设。

一石激起千层浪!新的教学模式冲破了专业限制、学科壁垒,帮助学员建立起了整体医学思维,提高了学员解决问题和实践创新的能力。从一份份毕业学员反馈表中,记者感受到,四医大的学员适应部队需求,发展潜力深厚,深受基层官兵的认可和欢迎。

精品风暴带来文化熏陶

军队院校英语教学观摩大赛每三年举办一次,各军队院校都非常重视。这些选手中有来自洛阳外国语学院、南京国际关系学院等以专业外语见长的教员,也有来自国防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和第三军医大学这样的强劲对手。然而,四医大文职人员王庆怡却凭借过人实力,一举拿下了第三届军队院校英语教学观摩大赛一等奖。

谈到这个奖项,王庆怡感受最深的就是学校开展的精品战略:“参加工作5年来,‘精品’二字不光印入我的脑海,而且已经完全融入我的生活之中。”他说,精品战略帮助她培养了精品意识,养成了精耕细作、精雕细琢、追求完美的良好习惯;提升了工作标准,以高标准对课程进行了全方面优化,全方位提高;锻造了人品素养,追求完美、追求高度、追求深度的意识已融入内心。

“当评委对我说‘你讲的太好了!’的时候,我想我们获得的不仅仅是一次比赛的肯定,而是对四医大精品建设的肯定。”王庆怡感慨道。

精品战略又放光芒

更为重要的是,王庆怡这个文职人员的成功告诉我们,四医大人的思想深处都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头脑风暴”,直接带来了理念的转变、眼光的提升和思路的创新。

“‘精品战略’锻造了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使我们敢于向权威质疑,向传统挑战,这种自觉的文化熏陶对于培育精英人才意义重大。”四医大政委戴旭光说。

如今,漫步在夜晚的四医大,礼堂灯火通明,教室座无虚席,开办的一个个精品系列讲座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大牌教授、青年才俊同台竞技,你亮你的“金刚钻”,我出我的“杀手锏”,在思想碰撞、观点交流中,感受教学的艺术、学术的魅力。

永远向前进,否定到最后。在精品讲座、精品课程、精优论文、精读名品等22项精品工程的助力推动下,广大教师在教学中想精品、干精品、出精品,教学质量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和发展,形成以4名院士、14名长江学者、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领衔,军队院校育才奖、全军优秀教师、精品课教员为基础的雄厚师资队伍,取得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1个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和1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一系列标志性教育改革成果,让学员们享受到最好的教师、最新的内容、最有效的方法。

在精品引擎的推动下,该校连续5年发表SCI论文数居全国医科院校首位,连续4年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近3年,学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军队科研项目1200多人次,独立完成课外科研项目400余项,350余篇,其中本科生SCI论文单篇因子最高超过6分;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医学院校临床技能竞赛、全国医学院校基础医学实验设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字建模竞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国家级奖励200多人次,英语竞赛获奖率高于全国高校平均水平5倍。精品、精英式教育凸显成效。

实践锤炼提升培养质量

“报告!救护所转移途中遭敌伏击。”

“我手指的方向为概略北方,其他方向自行判定,火速向第2救护所集结!”

只见学员们迅速用指北针判定站立点,拿出地图圈定目的地,标图测算,确定最佳路径……

“你们一定要抓来路、明方向、对地形、精地点!”演练指导教员卫春海大喊。

这是第四军医大学在战术作业想定背景下开展《军事地形学》教学的实验场。卫春海教授正是凭借在实地教学中总结出来的讨论式教学法,摘得全军院校军事地形授课比赛一等奖,赢得满堂彩!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四医大始终把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医学生临床能力、创新能力和岗位任职能力的重要环节,着力为部队培养信得过、留得住、用得上的合格医学人才。他们在全国较早建立了基础医学教学实验中心,实现基础教学与临床应用的整合;大力加强临床教学制度规范建设,技能模拟训练和教学条件改善,全面提升学员的临床实践水平。

然而,传统教学如何改革,才能让学员放下纸笔就能拿起手术刀?如何让浩如烟海的医学知识转化为战场救治的卫勤能力?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充分调研后,该校立足精品战略,始终坚持精品标准、精益求精,大抓精品课建设,使之成为持续时间最长、开展频次最高、参与师生最多的一项“精品工程”。历时4年,经过12个百场终审,产生了精品课教员“双百方阵”,形成了教员授课质量在全军乃至全国的领先优势。2010年教学评价中,在课堂授课这个公认最难的评价点上,四医大取得了全军唯一的“优秀”,精品课建设经验被总后勤部司令部转发。

在此基础上,他们紧紧围绕军队使命任务提升学员培养质量,狠抓入学教学训练、延安实地教学、下部队当兵锻炼、临床医院实习、军事医学综合演练“五大实践环节”,大力推行军医战救技能逐级合训机制。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分为五个阶梯培训各级卫生工作岗位战救技能,提高学员的岗位适应能力。组织“华山铁卫”“卫勤使命”演习演练,增强学员战备意识、战场观念、战勤能力。在出色完成汶川玉树抗震救灾、三军女兵方队组训受阅、世博安检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培养学员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真正实现了部队需要什么,课堂教学就向哪里延伸;卫勤保障需求什么,军事教学就向哪里拓展。

如何提高教学组训能力范文6

教学设计作为课程教学的“灵魂”与“总纲”,发挥着引领和指导教学的关键作用,加强军事基础课程教学设计研究,对于提高军事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培养新型军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军事基础课程教学设计应掌握起点,找准教学设计依据;突出重点,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把握节点,合理设计教学步骤;着眼特点,灵活设计教学方法。

关键词:

军事基础课程;教学设计;高校

随着我军军事教育法规逐步完善,军事基础课程建设重点已由宏观层面的整体框架、体系的构建,深入到微观层面的课程教学设计和细化流程管理层面。教学设计作为课程教学的“灵魂”和“总纲”,发挥着引领和指导教学的关键作用,加强军事基础课程教学设计研究,对于提高军事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打牢学员智能、技能、体能、多能基础,培养能打胜仗的新型军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掌握起点,找准教学设计依据

军事基础课程是对学员军事素质培养起基石作用的课程,要特别注重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为此,在教学设计之初,就要加强军事教育法规性文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学员素质特点的分析掌握,为教学设计提供准确依据。一是系统学习军事教育法规性文件。现行的军事教育法规性文件主要包括《合训分流学员军事基础课目教学大纲》、《军队院校军事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军事体育训练与考核大纲》以及《关于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意见》等[1]。只有系统学习掌握这些文件规定,才能从军队建设发展全局高度理解军事基础教育地位、目标和任务,树立正确的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才能全面掌握军事基础课程教学的原则、方法途径和要求,保证教学活动规范实施。二是深刻理解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是课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在课程指导、管理、评价、督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必须深刻理解掌握。要严格依据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筹划训练、安排保障,切实把教什么、怎么教、达到什么标准、如何评价等问题研究透,全面系统地构建课程教学体系,科学确定教学策略和教学重点,保证教学活动有序有效开展。三是深入了解教学对象的特点。从对象类别上看,“4+1”、直通车,青年学员、部队学员,本科生、研究生各不相同,应区别对待、分类施教,根据不同对象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方法、标准和要求。从军事基础素质上看,即便同一类别的学员,也会因文化程度、受训经历、认知能力等因素,出现较大的个体差异,不能简单搞“一刀切”“一锅煮”“齐步走”,应充分考虑学员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制定统分结合、强弱兼顾的教学方案,让基础好的“吃得饱”、基础弱的“吃得了”,促进训练水平整体提高。

二、突出重点,科学设计教学内容

军事基础课程教学具有“正面宽、纵深浅”的特点,要在有限时间内学会多项技能,并打到综合应用、融会贯通。这就要求教员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不能平均用力、面面俱到,每个麻雀都去解剖,而应善于把握重点、选准突破口,通过对重点知识技能反复学习、熟练掌握,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一是吃透教材、区分层次。认真熟悉掌握教材,理清教学内容中的一般知识点、重点与难点,基本内容注重“广”、重点内容注重“精”、难点内容注重“深”。基本内容注重“广”,就是需要学习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动作、基本技能要广泛涉及、全面培养、打牢基础,不能出现遗漏和偏差。重点内容注重“精”,即对于重点内容的教学要集中精力认真准备,精雕细刻严密实施,精益求精确保质量。难点内容注重“深”,就是对于教学难点问题要深钻细研、勇于创新,找到问题症结,集智攻关突破,切实拿出破解难题的有效对策。二是联系实际、丰富拓展。教学实践中,为使教学内容充实新颖、贴合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更新,补充一些教材上没有的新知识、新信息,尤其是一些前沿性知识和热点信息。近年来,世界新军革蓬勃发展,在几场局部战争牵引和高新技术推动下,网络战、太空战、无人战等新的作战理念付诸实施,战争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一轮编制体制调整力度空前、影响深远,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步伐加快,新型武器装备相继配发,部队面貌每年都有新变化。军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不能一成不变,必须紧跟军革形势发展,前瞻先进理论前沿,折射部队建设新貌,直面学员疑问思考,做到向实战聚焦,与部队接轨。三是组织材料、转换语言。一方面,着眼进行高效率的课堂交流,采用便于学员思考和沟通的方式,把教学内容组织成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简单易懂的金字塔结构,恰当地引用数据、绘制图表、列举事例、推理论证,通过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使教学内容变得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另一方面,对教材语言进行必要的口语化转换,运用学员熟悉的语言来诠释晦涩难懂的理论观点,删去与主题关系不密切的语言,改造必须掌握而又难以理解的语言,使教学用语通俗易懂、更“接地气”,让学员愿意听、能听懂、记得住。

三、把握节点,合理设计教学步骤

军事基础课程从理论学习到操作应用是一个相互关联、逐步递进的过程,必须遵循教学规律,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实施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按计划分步骤达成预期教学目标。一是要准确把握军事基础课程教学规律。只有准确把握特点规律,才能实施科学有效教学。通过教学实践感到,军事基础课程教学有四条基本规律:第一,通过讲授自学感悟理论知识。讲授的主要目的是让学员把握重点、启发思考、强化记忆,自学则是按需选择、消化理解、固强补弱。对理论知识的感悟为掌握动作技能奠定了基础。第二,通过观摩示范建立标准影像。以正确的要领、标准的动作、规范的步骤、科学的方法进行示范,把学员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调动起来,在头脑中建立起标准影像,确立起标杆样板,以此比照进行模仿训练。第三,通过分步细训掌握动作要领。把每个训练课目内容、动作技能,合理分解成若干小项、细化为若干步骤,通过逐内容训、逐步骤练、逐环节抠,使学员把握标准要求、学会动作要领。第四,通过反复练习达到自动化状态。在掌握动作要领基础上,通过循环练习、反复强化、持续训练,增强深层记忆,养成惯性动作,形成条件反射,全面固化定型,实现娴熟自如[2]。二是要严格落实军事基础课程教学步骤。针对军事基础课程全面系统、循序渐进的规律,必须严格落实教学步骤,抓实教学环节。军事基础理论教学,通常按照“先预习、后讲解,先研讨、后归纳,先作业、后考核”的顺序,区分为“读、讲、议、练、归”五个环节实施;军事基础技能教学,通常按照“先理论、后操作,先模拟、后实装,先分解、后连贯”的顺序,区分为“示、讲、练、比、评”五个环节实施;战术教学,通常按照“先室内、后室外,先分段、后连贯,先分组、后集体,先要素、后集成”的顺序,区分为“讲、摆、议、练、评”五个环节实施[3];示教作业,通常按照“先提示、后示范,先研讨、后归纳,先作业、后讲评”的顺序,区分为“讲、做、研、练、评”五个环节实施。一般不要随意跳跃步骤、简化内容、减少环节,否则容易出现“夹生饭”现象。三是要科学分配军事基础课程教学时间。做到“突出重点、精讲多练,预复兼顾、张驰有度”。突出重点、精讲多练,就是重难点内容教学多分配时间,一般性内容教学少分配时间;练习、作业、演练等“练”的环节多分配时间,讲授、演示、示范等“听”和“看”的环节少分配时间。预复兼顾、张弛有度,就是从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都要科学计划、合理安排,使整个教学有始有终、紧密衔接;把控好教学节奏,既不能过于松散,不利于学员连贯、系统地学习训练,也不能过于紧凑,盲目赶进度,造成学员“囫囵吞枣”,吃“夹生饭”。

四、着眼特点,灵活设计教学方法

灵活选择针对性强的方法施教组训,能使军事基础课程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把“教、学、练”有机统一起来,积极开展自主式学、启发式教、评比式练,在教与学的深层互动中提高教学效益。一是自主式学,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员的能动性和学习潜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督促检查,促使学员开动脑筋、因情因地、独立自主地开展学习。可开展个人自学、集中自学和岗位自学等。个人自学,就是由学员根据个人情况自主选择时间、地点进行学习;集中自学,就是在同一时间、地点集中组织学员进行自主学习;岗位自学,就是紧密结合模拟连工作、俱乐部活动、部队代职等,让学员在学中干、干中学,通过工作实践领悟知识、掌握技能。二是启发式教,变灌输为启迪。摆正学员的主体地位,通过富有启发的教学唤起学习兴趣,诱导学员同步思维、积极参与、有效互动。可开展研讨教学、问题教学和案例教学等。研讨教学,就是围绕研讨话题,引导大家各抒己见、广泛探讨,最后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问题教学,就是不直接传授各种具体知识,而是通过“我问你答”或“你问我答”的方式不断提出问题、启迪思考,引导学员逐步深化对某一问题的认识;案例教学就是以典型案例为基本素材,通过阅读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提高学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评比式练,变压力为动力。在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小考核、小评比、小竞赛,激发学员的荣誉感和训练热情,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可采取正反对比练、分组对抗练、典型示范练和考核检验练等。正反对比练,就是组织训练水平高的和低的进行对比展示,让训练突出者有动力,落后者有压力;分组对抗练就是把学员编为若干小组,小组内部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组与组间开展对抗、评比竞争;典型示范练,就是发挥训练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树立训练高标准,让学员看清差距、明确目标、找准方法、刻苦训练;考核检验练,就是坚持以考促训、及时奖惩,通过严格公正的考核来检验训练成效、激发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金丰年,张强,王文龙.深化军事基础课程体系改革的创新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2).

[2]刘粤军.大抓基础训练,提高质量水平,全面夯实部队战斗力根基[R].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