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障碍康复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吞咽障碍康复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吞咽障碍康复方法

吞咽障碍康复方法范文1

摘 要 目的:脑卒中致吞咽功能障碍早期的康复训练护理。方法:将80例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护理组(康复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观察康复训练15天~1个月后吞咽功能的变化。结果:康复训练护理组有效率为95%,药物治疗组有效率为6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脑卒中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护理,能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康复训练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286

Abstract Objective:the purpose of the article is to analyse the early perio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re of swallowing dysfunction caused by stroke.Methods:is randomly separating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wallowing dysfunction to two groups,th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re group(rehabilitation gourp) and the simple drug treatment group(control group),then observe the change of swallowing function after 15to 30 day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Results:shows that the effective rate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re is 95% while that of drug treatment is only 65%.Conclusion:the refore the early perio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re of swallowing dysfunction caused by strok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complication and increase the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Key Words stroke;swallowing dysfunction;training care

2006年7月~2011年7月开展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护理,经过15天~1个月的康复训练护理,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康复训练护理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2006年7月~2011年12月对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420例进行康复训练护理,其中男285例,女135例,平均62岁;脑梗死患者310例(其中脑干梗死180例),脑出血110例。

脑卒中致吞咽功能障碍病情评估,根据Mann吞咽能力评价法制定评估表,评估表包含意识状态、合作能力、听觉理解力、呼吸功能以及吞咽口咽阶段功能评估等方面内容,依据每个方面的严重程度评分,将吞咽障碍分为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4个级别。

训练方法

间接训练:①口唇、面颊部肌训练:让患者做张口、微笑、反复发“八、八、拍、拍”声、吹肥皂泡、鼓腮、闭唇,持续5~10秒,然后在恢复到原静止状态,每次训练5~10次,每日3次。②舌部运动训练:舌做前伸、后缩、左右运动、上抬、抵后硬鄂、在口唇环绕,反复进行5~10次,每日3次。③咳嗽训练:有意识的进行咳嗽训练。④呼吸训练:腹式呼吸、缩口呼吸、声门闭锁训练。⑤构音障碍训练:下颌、舌、唇的训练;发音训练;言辩训练。⑥空吞咽训练:每日三餐前和晚睡觉前进行6~8次/日训练。⑦门德尔松法训练:当患者吞咽时咽喉上提,让患者在上提拉时停止吞咽功能,保留3~5秒。

直接训练方法:咽部训练:咽部冷刺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特制做大棉签、冰冻后应用。冰冻棉签训练之前,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取得患者配合。首先吸净口腔唾液,之后用冰冻棉签擦咽腭弓和舌腭弓,刺激咽反射,最后用饭勺1/4逐渐到一勺喂冷酸奶。每日训练2次,每次30分钟。

护 理

饮食的护理:①进食的姿势:通常采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50°角),颈部前屈,头偏向健侧,病情许可的患者也可以做位饮食,陪护人员在健侧给患者进食。②食物的性状: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食应首选;糊状、蛋羹状(如芝麻糊、米粉、稠粥)、馒头泡菜汤、蛋糕泡牛奶、豆腐脑等。病情好转后,再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禁忌给予干硬、难咀嚼或容易黏在黏膜上的食物和太滑溜的食物,有窒息的危险。③食物的温度:对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冷食比热食好。④进食量及速度:每次以3~5ml较为适宜,然后酌情增加。速度应由慢开始,不应快,避免2次食物在口中重叠现象。⑤进食后残留食物的处理:吞咽后咳嗽、饮极小量的水(1~2ml),有利于刺激诱发吞咽反射,清洁口腔。

心理护理: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地交流可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轻松、愉快、安静的进食环境,可避免患者精神紧张或注意力分散。鼓励患者使用健手进食,要分享患者的进食体验,要同情患者的处境,尊重患者的意见,用耐心、诚心融化患者的固执;以温柔的话语解除患者的孤独感,使患者从内心感受到家人没有嫌弃他们,护士没有看不起他们,从而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对于有些患者出现角色强化想象,责任护士要耐心讲解训练的必要性,使患者能积极进行训练,要多用鼓励语言,防治患者因期望过高而自暴自弃。

讨 论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有助于患者提高生活质量,融入家庭和社会。按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恢复规律性分析,在发病早中期(1~6个月)康复训练效果最理想,因此,进行早期吞咽功能康复护理越早越好,对重度吞咽困难患者应尽早撤离鼻饲,进行吞咽功能训练。脑卒中后所致的吞咽功能障碍,不论是真性球麻痹,还是假性球麻痹,均会引起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窒息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通过康复训练,并且严格遵守饮食的注意事项,保证了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使患者早日康复。除进行局部康复外,还应注重偏瘫肢体功能训练、上肢摄食功能训练、辅助具的选择与使用等整体康复效果,加强与康复医师、治疗师和语言治疗师之间的协同合作。今后还应致力于从众多的康复方法中寻找个体化的训练计划和摄食方案,并将其延伸到家庭、社区护理中,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大西幸子.康复实用技术(吞咽障碍的代表性间接训练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61.

2 张介眉,陈国华.脑卒中康复指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186.

吞咽障碍康复方法范文2

【关键词】 ,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并发症;康复指导

【关键词】 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并发症;康复指导

随着颅底外科的深入开展,显微外科器械的改进及显微手术技术的提高,手术的目的不仅仅是切除肿瘤延长病人生命。彻底切除肿瘤,完整保留神经功能,术后早期、科学的康复指导,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手术最理想的结果。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对我科切除17例听神经瘤患者,经过术后早期、科学的康复指导,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7例患者中男11例,女6例。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484岁。小型听神经瘤1例(直径<2 cm),中型听神经瘤11例(直径2~4 cm),大型听神经瘤5例(直径>4 cm)。术前症状:耳鸣、听力下降7例,听力丧失9例,面部麻木5例,声音嘶哑、呛咳2例,眩晕3例,共济障碍8例,头痛4例。术前体征:第Ⅴ脑神经受累5例,第Ⅶ脑神经受累7例,第Ⅷ脑神经受累13例,第Ⅸ~Ⅺ脑神经受累4例。小脑体征8例。均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获得随访7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15例,8例出现新脑神经症状。Ⅴ、Ⅶ脑神经受累5例,出院时面瘫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1例眼睑仍不能完全闭合;语言障碍1例,出院时声音仍嘶哑,语音低,能说2~3个字的词语。吞咽障碍2例,1例病人带胃管出院。出院后随访,3个月后病人恢复理想,已能进软食。

2 康复方法

首先对患者或(和)家属尽可能讲清病情、治疗过程和转归,积极疏导,保持情绪稳定,积极争取患者和家属的配合。

2.1 面神经麻痹的康复指导 ①用干净的湿纱布覆盖眼睛或用眼罩保护,以免阳光或异物伤害角膜;注意眼部卫生,干涩时可用眼药水或眼药膏。为促进上睑肌的功能,指导家属或患者被动活动眼轮匝肌,每日4~6次,每次反复做15~20次。②对于进食流口水、掉食、咀嚼困难、食物存积在患侧齿缝间等的病人,指导家属或患者避免食用过热、不易咬碎的食物,最好是半流质或流质;进食后用压舌板或汤匙掏净口中存留食物;经常漱口及饭后刷牙,以防蛀牙、口腔溃疡。同时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及针灸、按摩等方法协助治疗。 转贴于

2.2 吞咽障碍的康复指导

2.2.1 基础训练:对吞咽障碍的各个部位进行早期训练,可明显增加协调功能。训练时,先清洁口腔,再用少许石蜡油按摩口腔黏膜及舌。①舌肌、咀嚼肌运动:在患者未出现吞咽反射的情况下,先进行舌肌、咀嚼肌的按摩;②颊肌、喉部内收肌运动:嘱患者张口后闭上,使双颊部充满气体、鼓起腮,随呼气轻轻吐出,也可将患者手洗净后,做吮手指动作,以收缩部及轮匝肌肉运动,每日2次,每次反复做5次;③吞咽动作:对咽部进行冷刺激,用棉签蘸少许冰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每日3次。寒冷刺激能有效的强化吞咽反射[1],促进吞咽力度。进行基础训练有效后,方可进行口摄法;④咳嗽训练:努力咳嗽,建立排除气管异物的防御反射。

2.2.2 摄食训练:选择适宜患者进食的,食物的形态及进食的一口量,进食前后需认真清洁口腔。①选择: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早期患者取30~60°(可逐渐到90°)半坐卧位。②食物选择:选择容易在口腔内移动,密度均匀又不易出现误咽的食物,我们先采用香蕉、蛋羹进行进食训练,然后过渡到糊状食物。③摄食量:即适宜吞咽的每次摄食入量。先以3~4 ml开始,然后酌情增加至一汤匙大小为宜。每次进食后,嘱患者多吞咽几次,以使食物全部咽下。持续呛咳、吞咽障碍的患者,早期留置胃管鼻饲流饮食,以保证营养的供应,同时进行康复训练。

2.3 语言交流障碍 对于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急性期过后,病情稳定能够耐受集中治疗至少 30 min,即可开始练习。在语言治疗的最初时期要想尽办法,确保现存状态下的可能交流。语言训练课题必须与语言障碍的类型、模式、轻重程度相适应[2],若训练课题不对,容易打击患者训练的积极性,要有高度的针对性。

3 讨论

听神经瘤患者术后面神经即使解剖保留完整,有些病人术后仍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3]。面神经麻痹、呛咳、吞咽障碍、语言交流障碍等是听神经瘤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轻者影响营养摄入、发音和患者面部形象,使患者产生悲观心理,致使生活质量下降;重则造成严重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对本组患者进行术后早期康复指导,通过训练后各种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肯定了早期训练的效果。总之,我们不仅要抢救病人的生命,更重要的是保证病人的生活质量。如何做好听神经瘤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康复,争取患者身体和/或心理健康地出院仍是医务人员需要精心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大西幸子,孙启良.脑卒中患者摄食吞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J].中医康复学杂志,1997,12(3):142

吞咽障碍康复方法范文3

方法:对36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结果: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梗塞 后遗症 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02-01

脑梗塞是因脑部血管组织出现循环障碍而引发的一种疾病,脑梗塞发病急,病情相对较重,常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如失语、偏瘫等。临床表现症状为单侧上、下肢体;上半身;下半身或全身均无力、麻痹现象,多发病于中、老年患者,致残率极高,临床医疗表明,脑梗塞患者治疗和恢复时间较长。

1 资料

本科2010年月1月至2012年月10月,共收治脑梗塞患者56例,女30例,年龄54~82岁;男26例,年龄56~84岁。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入院时有意识障碍者 20例,肢体瘫痪者27例,失语或言语不清22例。平均住院10~23天,全部好转出院。

2 康复护理

2.1 心理护理。脑梗塞患者多有肢体功能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等几种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有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康复护理计划的顺利实施取决于患者对训练的合作态度。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很有必要,应当让患者知道经过治疗和康复训练后,各种功能障碍可得到最大的改善,大部分患者生活能自理。耐心照顾、体贴患者,给予温暖和关心,做患者坚强的心理后盾。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每个康复阶段善于做自我总结,并制订新的康复计划,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争取获得最大限度的康复。家人应比平时更多的关心爱护患者,不要让患者产生一种被嫌弃的感觉。

2.2 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脑梗塞引起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患者,易造成营养不良和误咽、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影响患者的康复。

(1)选择合适的进食。可取半卧位,即让患者躯干上抬30°仰卧位,头部前屈,亦可取坐位进食,这样易引起吞咽反射,减少呛咳误咽的发生。进食时环境安静,注意力集中,避免干扰因素。

(2)选择合适的饮食种类。轻中度吞咽障碍的,指导患者及家属选择密度均匀,有适当粘性而不易松散、易变形、不易在黏膜上残留的半流质食物。应注意每口进食量不宜过多,以1/2或1汤匙为宜,速度不宜过快,要给患者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咀嚼和吞咽,每次进食后嘱患者反复吞咽数次,以便食物全部咽下。由于反射迟缓,进食流质易引起呛咳,普食类难以咀嚼吞咽。对每次的进食给予表扬和鼓励。

(3)鼻饲是目前常用的重度吞咽困难患者的进食方式,此种方式由于进食模式和舒适度的改变,患者失去了正常的味觉,进食的积极性容易受影响。由于对食道刺激明显,易出现胃反流现象,且容易发生误吸,长期应用的话则会导致吞咽肌群萎缩。所以,应该鼓励患者自行进食,或者两者相结合,以防止废用减退。带管出院的患者,教会家属做好导管的护理,定期到医院复诊随访,接受指导。

(4)吞咽功能的锻炼。指导患者伸舌做上下左右的伸缩训练,从发音和语言器官考虑皆和咽下有关,可用言语进行康复训练。如属患者发音,吹蜡烛、吹哨等动作。训练一般安排在患者休息后进行,以不感到劳累为宜,锻炼活动每天坚持,不要间断。也可通过被动锻炼的方式对咽部进行冷刺激,使用冰冻棉签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

2.3 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脑梗塞是常见疾病,致残率高。随着急救医学和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许多原来无法挽救的患者得以生存,但往往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残疾。病后3~6个月是康复的最佳时期,半年后由于已发生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康复的困难很大。所以肢体的康复锻炼需早期进行,并遵循“由小到大、先轻后重、由近及远、先下后上、循序渐进”的原则,并配合药物和物理疗法辅助治疗。

(1)脑梗塞初期,应尽早进行肢体按摩活动,包括屈曲、伸展及抬举等活动。活动幅度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范围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千万不可之过急。训练时间和次数要视病人具体状况而定。如果患者身体不适或精神不好时应暂缓。

(2)鼓励患者主动运动,尝试做抓握抬等动作,鼓励患者进行力能所及的事情如穿衣、吃饭、洗脸等,不能使用筷子的患者可选用调羹进食。从患者的需要出发,以个性为主,为患者安排适合的环境和活动方式。自己不能完成者需有家属照顾提供补偿性护理。

(3)做好安全护理。在家庭护理的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安全,防止患者因行动不便跌倒、摔伤等意外发生。对于能部分自理的患者,准备轮椅、拐杖等以辅助活动,患者日常情况应在家人的视力范围之内,防止意外情况出现。

(4)在康复过程中,应遵医嘱坚持药物后续治疗,改善神经功能。配合物理疗法,如针灸、按摩将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2.4 语言沟通障碍的康复护理。轻病患者病后2周是语言恢复的最佳时期,1年后语言功能的自然改善已近消失。所以2周后应对患者进行康复方面的训练。

鼓励患者做伸舌、鼓腮动作,并发不同的啊、伊音,并做不同的吹、吸动作以锻炼唇肌。

2.5 家属的康复培训和指导。出院后,患者的康复过程都要由家属和患者配合完成,出院时应给予家属书面和口头的知识指导,并制订详细的康复训练计划。在家庭康复过程中,如有意外或疑惑的地方应及时去医院和医生沟通解决,遵守医嘱定期复查。有基础疾病的应坚持治疗。

2.6 总结。脑梗塞是中老年高发疾病,尤其在城市边缘地区,疾病的保健意识比较淡薄,发病后医疗条件不如城市优厚,恢复期多在家里或地区医院进行,所以,患者后的康复指导需等加强和提高。患病后不只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还影响到整个家庭的生活状况,随着大众的健康意识增强,和国家对社区医院发展的重视和提高,将为类似慢性疾病的恢复带来良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于瑾.脑梗塞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康复训练及心理护理[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31(9):727-728

吞咽障碍康复方法范文4

【关键词】 脑卒中;规范化康复方案;认知功能;运动功能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8.187

脑卒中早期的急救和护理对于减少患者死亡率、避免和减轻后遗症的发生、恢复其正常活动十分重要。肢体偏瘫、认知、言语及吞咽功能障碍为卒中早期发生的主要功能障碍[1], 这些障碍伴随的一些并发症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较大阻碍, 病情较严重的, 将会对患者以后的各种身体技能及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同时给患者的家庭也带来较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 是患者发生死亡的主要原因[2]。因此, 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急救时, 同样应当对认知、运动等功能进行密切关注和监测, 及时实施针a对性的康复护理方式改善患者相应功能, 使并发症降低。本院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就诊的脑卒中患者, 严格采取规范化康复方案进行康复治疗, 取得满意结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82例脑卒中患者, 纳入标准:脑卒中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3], 经CT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 患者均为初次发病, 具有稳定的生命体征;研究对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障碍;自愿参加研究且存在较好家庭支持。排除标准: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进展性脑卒中者;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和其余脑部器质性病变; 存在颅脑外伤、脑肿瘤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签订知情同意书。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卒中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 2 方法规范 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方案进行康复训练, 观察组根据脑卒中早期规范化康复方案进行康复训练, 具体包括:①入院1~4周:护理人员首先配合主治医生进行临床急救措施, 并向家属宣传相关康复知识, 例如宣讲脑卒中早期康复内容, 宣讲相关注意点, 并指导家属正确的康复护理措施, 如瘫痪肢体关节的被动活动、卧床摆放、按时翻身、调节呼吸、轻拍患者背部排出痰液等, 根据患者评定情况进行相应的神经促通技术等;②入院5~8周, 进行相应的神经促通技术, 指导患者进行具体的康复训练, 如坐位、坐位平衡、站立、站立平衡、单腿站立、行走和上下楼梯练习等来改善患者的行走能力, 2次/d, 每次训练持续0.5 h左右, 5次/周;康复治疗期间, 针对性锻炼患者自己进行进食、穿衣、梳洗等自我照顾的能力, 2次/d, 每次训练持续0.5 h左右, 5次/周;康复指导通过康复治疗师指导患者完成, 同时指导患者的家人及护工如何正确的帮助患者进行训练;一些患者如果在康复治疗时返回社区进行, 则康复治疗师应当每周对患者康复训练进行指导, 在帮助患者训练的期间同时指导患者的家属相关的康复训练内容, 患者在家属的帮助下尽可能完成剩余的康复训练内容;③第8周后(患者出院):在患者出院时应将疾病相关康复要点嘱咐于患者, 对患者及家属的相关联系方式做详尽记录, 保证每隔2周对患者做1次回访, 回访方式尽量采取电脑或手机视频的方法, 或患者回院进行交流, 监督并指导患者按照方案的顺序及内容进行康复训练。

1. 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8周时采取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及生活质量采用卒中影响量表(SIS)对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行对比。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评分比较 治疗4、8周后, 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 治疗4、8周后, 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IS评分比较 治疗4、8周后,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卒中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 其不仅致残率高, 也是导致患者发生死亡的主要原因, 现阶段已经是在肿瘤、心血管病之后的导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 认知功能障碍是该病主要的并发症之一, 发生率高达患者总数的50%[4], 现阶段还未明确该并发症的发病原因, 可能因脑卒中患者大脑皮层及皮层下脑细胞出现变性等病理性改变, 导致认知功能出现障碍[5], 脑卒中患者发生的认知及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的康复及正常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较大的负担。

规范化康复方案能够较好的改良我国目前的康复模式。因脑卒中患者各功能器官恢复往往需花费较长的时间进行康复训练, 而我国现阶段专门康复机构仍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脑卒中患者的需要, 患者出院后, 由于患者及家属缺乏相应专业知识, 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的治疗基本上就宣告停止, 所以指导患者家属及护工科学的康复知识及操作也十分重要, 使陪护人员的监督和协助功能充分发挥, 使康复治疗贯穿在患者的整个日常生活和活动中。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4、8周后, 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脑卒中早期规范化康复方案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 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丽. 脑卒中后便秘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干预研究.南方医科大学, 2013.

[2] 许年珍, 朱奕, 王彤, 等. 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对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作用. 江苏医药, 2010, 36(14):1618-1620.

[3] 张娟. 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4] 商敏, 王玉凤, 杨凤梅, 等. 系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23):6551-6553.

吞咽障碍康复方法范文5

关键词:营养支持; 重度营养不良;残疾儿童

儿童营养不良在儿童福利机构收养的弃儿中时有发现,主要由于儿童福利机构收养的儿童大多患有各种先天缺陷,如脑发育不良、精神障碍、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唇腭裂、先天性胃肠道畸形、四肢畸形等。先天缺陷、精神疾病、继发感染、环境和饮食因素等导致残疾儿童喂养困难、吸收障碍,造成能量及营养素摄入不足和(或)利用障碍,从而造成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又导致残疾儿童出现全身各系统功能低下,影响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及时进行治疗。目前营养支持治疗主要为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目的是增加患者大、小分子营养素摄入,肠内营养主要指经口营养补充;肠外营养主要是指通过胃肠外(如静脉)途径供给营养物质的方法[1]。PN的目的不仅是维持氮平衡,提供营养底物,更重要的是维护细胞代谢,改善机体整体功能,以促进患者康复[2]。现就上海市儿童福利院4例重度营养不良残疾儿童营养支持疗法进行分析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3年5月~8月,以上海市儿童福利院病房住院治疗的4例营养不良重度患儿为对象, 4例患儿均为女性,年龄在1~6岁,按基础疾病由脑瘫,脑积水等先天性疾病引发的喂养困难3例,由肠造瘘引发的吸收困难1例。

1.2方法

1.2.1营养支持方法 4例患儿根据其进食状况,分别采用鼻胃管管饲和经口喂养方式,辅以肠外静脉营养,其中鼻饲喂养3例,采用间隙推注方式;普通喂养1例。治疗时间为3个月。

1.2.2营养需要量配置 根据患儿体重,计算所需能量,以50~60kcal/kg/d起步,然后根据其营养吸收及体重增加状况,前2w每周递加30~40kcal/kg,以后每周递加10~20 kcal/kg,最终达到130~150 kcal/kg。所需要的能量及营养素采用肠内和肠外营养的方式共同完成。其中肠内营养主要使用小百肽(短肽)及儿童佳膳(中链肽)配方奶粉、营养配方米粉(亨氏)及自制的营养粥,根据儿童的胃纳状况配置;肠外营养主要使用20%脂肪乳剂、8.5%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共同配置,其中治疗第1d,脂肪乳剂使用0.5g/kg,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使用0.5g/kg,治疗第2d,脂肪乳剂使用1g/kg,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使用0.8g/kg,治疗第3d,脂肪乳剂使用2g/kg,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使用1.2g/kg,以后维持。液体总摄入量为120~140ml/kg/d。每日按标准剂量给予儿童善存、小施儿康等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1.3 营养状况指标测定 身长体重、血常规测定1次/w,生化指标测定1次/2w,生化指标主要包括血脂、血胆固醇、血清蛋白、肝和肾功能、血糖及电解质。

1.4 疗效评定 显效:营养状况明显好转,3个月治疗后体重增加0.25kg以上,血清蛋白增加10g以上;有效:营养状况有所好转,3个月治疗后体重增加0~0.25kg,血清蛋白增加0~10g;无效:营养状况无好转,体重血清蛋白无改变或降低[3]。

2 结果

2.1 经过肠内、肠外营养治疗3个月后,所有患儿的体重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为显效,人均体重增加为2.16 kg,平均每月为0.72kg,明显高于正常儿童月均体重增加值。身高较治疗前也有所增长,人均增长为2.25cm,平均每月为0.75cm,与正常儿童身高增长相比无明显差异。见表1。

2.2 所有患儿的血生化指标中,血清蛋白较治疗前有了明显提升,总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分别提升了10g、17g、11g、4g,有明显改善。血脂及血电解质变化不明显。见表2。

3 讨论

3.1疗效观察 通过对上海市儿童福利院4例营养不良孤残儿童采用营养支持治疗后的各项数据改变的观察,这些患儿在体重方面有明显改善,血清蛋白有明显提升,营养支持治疗对患儿的营养状况改善有明显的疗效,能够调整患儿体内环境提升患儿体质,减少继发感染;这些患儿在身高上也有所改善,但增幅明显小于体重增幅,可能为在体内营养储备不足的情况下,给予营养支持,能量首先主要以脂肪形式储存,身高的提升较体重会有所滞后。

3.2营养不良的治疗方式选择 由于儿童福利机构收养的弃儿大多数患有先天性缺陷,部分患儿因喂养困难、吞咽困难、吸收困难多方面因素造成了营养不良,且营养不良与原始疾病、生活环境变化、各种急慢性感染相互交叉影响,互相作用,造成了治疗的困难,目前单纯采用经口喂养的普通喂养方式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多采用营养支持治疗的方式,根据患儿的胃肠功能,采用肠内肠外共同治疗的方式,为其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及能量进行治疗。在肠内、肠外营养的选择方面,如果单纯的采用肠外营养的方式,时间较长往往会造成患儿代谢紊乱、吞咽功能减退、胃肠功能不正常,经阶段性治疗后再次改予经口进食补充能量及营养素发生困难;而在能量储备低,胃肠道功能差的情况下,如果单纯的采用肠内营养方式,又往往效果不佳;故必须在治疗前对患儿的吞咽和胃肠功能经行评估,如果胃肠道有机能能够安全使用胃肠道的,坚持使用肠内营养,并且观察患儿吞咽功能考虑普通喂养或者鼻饲喂养方式,肠内营养也能够尽快帮助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和改善,能量不足部分可采用静脉营养方式经行补充,肠外营养则对无法进行进口摄食,或者摄食不足的患者起到积极有效的辅助治疗。

3.3 营养素的选择 由于营养不良患儿的胃肠道吸收功能较差,使用短链及中链配方奶粉可有效的增加患儿对于营养素的吸收,减少胃肠负担,故在选用奶粉方面,使用了特殊配方奶粉,如雀巢小百肽、儿童佳膳等。营养粥采用高热能、高蛋白原材料食物,以提供更高效的能量。肠外营养选择上,单输注脂肪乳剂易引发心悸、胸闷、发热等不良反应,单输注氨基酸其中相当部分部分氨基酸将被作为能量物质而消耗,而输注脂肪乳剂,同时输注含氮物质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故采用脂肪乳剂、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混合输注的方式。每日按标准剂量给予儿童善存、小施儿康等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3.4辅助治疗 除了营养支持治疗外,也要积极治疗患儿的各种先天性疾病和并发症,对影响患儿营养素吸收的比如消耗性疾病,胃肠道疾病进行排查治疗,在患儿营养状况有所改善后,积极帮助患儿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尽量减少非必需的肠道外营养,培养患儿正常的吞咽功能,减少由于喂养方式问题引发的摄入不足,合理均衡膳食,积极补充必需营养素。

综上所述,根据患儿的全身因素、实际吸收和治疗状况,及时调整营养疗法,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症,有助于重度营养不良儿童的及早康复。

参考文献:

[1]黎介寿. 临床营养支持的发展趋势[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0,1:1-4.

吞咽障碍康复方法范文6

湖北省鄂州市三医院 湖北省鄂州市 436001

【摘 要】目的:本文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中采用康复护理手段的应用作出研究。方法:选自我院2013 年3 月-2015年3 月所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病患共40 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都有20 例病患,在对照组中,病患接受常规护理手段,而对试验组的病患,除了实施对照组的护理手段外,还结合了康复护理。对两组病患在接受护理前后的ADL Barthel 指数(BI)和Fugl-Meyer 运功功能评分(FMA)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中的病患在年龄、性别、基础病变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患接受了1 个月的护理后,发现试验组的BI 指数和FMA 评分都比对照组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偏瘫恢复期中运用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病患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康复护理;脑卒中患者;偏瘫;恢复期

根据现代康复医学的观点,康复护理作为患者康复治疗的延续,同时也是整体康复计划的重要内容,所有成功的康复都有赖于康复护理。笔者对我院所收治的部分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研究,对其实施康复护理,发现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现将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系我院2013 年3 月~2015 年3 月所收治的40 例脑卒中恢复期病患,对于这40 例病患来说,所有均符合2008 年第8 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有肢体功能障碍的问题;年龄介于41~80 岁之间;GCS评分超过8 分,病情没有较大的起伏,属于稳定,病程不足3 个月,患者签署的知情同意书是自愿的。根据护理方式的禅意,我们将不同患者平分为两个小组,每个小组有20 例,在对照组中男性病患有12 例,女性病患有8 例,平均年龄为(63.2±4.4)岁,发病情况为缺血性卒中病患有13 例,出血性卒中有7 例;在试验组中男性病患有11例,女性病患有9 例,平均年龄为(62.8±4.6)岁,发病情况为缺血性卒中病患有12 例,出血性卒中有8 例。对照组和试验组病患在年龄、性别和基础病变等方面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在对照组中,对患者实施的是常规护理:①药物方面的护理:要用正确的方法引导患者按时用药。②饮食营养方面:确保患者能够得到营养丰富的饮水,为了排便畅通,可以让其禁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对于发生轻度吞咽问题的患者,可以让其吃半流质,在进食的时候做好呛咳的预防工作。对于存在意识障碍和吞咽困难的患者,就应该对其增加鼻饲或者中心静脉营养的支持。而对于高热或者是泌尿系统发生感染的患者,就应当鼓励他们多点喝水。

③安全护理方面:如果有偏瘫症状、意识障碍和癫痫发作的患者,就可以考虑增加床档以防止其坠床的发生。而对于认知困难、瘫痪、视力障碍的患者,就可以在烫伤、碰伤和跌伤方面的预防工作多下功夫,不能让其单独外出或者远离病房。

对于试验组的患者来说,除了接受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外,还采用了康复护理。在展开护理工作前,加强了对护理人员在康复护理方面的培训,再结合护理人员以往的实际工作经验,为患者制定出更加合适的康复护理目标和计划。笔者认为,康复护理内容应该涉及以下内容:①心理康复方面:护理人员要真诚待人,认真倾听患者的要求,做到主动关心患者,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患者解决存在的困扰,促进患者康复治疗自信心的增加,缓解其存在的心理压力,让患者更加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②瘫痪肢体功能锻炼方面:对肢体关节进行运动的时候,可以先从近端开始,再到远端,先从小关节开始,再到大关节,锻炼的幅度由小到大,时间也应该由短逐渐到长,遵循逐渐加强的原则,为了取得最为理想的训练效果。如果发现瘫痪肢体存在随意运动的时候,护理人员就应当及时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可以进行一些床上翻身和握手等练习,通过健侧来带动患侧。③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方面:护理人员也要积极做好患者对日常生活活动的指导工作,例如洗脸、刷牙和吃饭等简单的日常生活活动,可以能够充分调动起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让患者尽早回归到社会生活中去。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对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并采用X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对照组和试验组在护理前后的BI 指数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在接受护理1 个月后,试验组的BI 指数要比对照组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对照组和试验组在护理前后的FMA评分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在接受护理1个月后,试验组的FMA 评分明显要比对照组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卒中系中老年人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同时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笔者查阅了国内外相关的文献,发现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如果越早介入,其肢体功能就越容易得到恢复。但是受到医疗体制和经济的影响,我国仍然存在了不少没有接受过正规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后功能障碍患者,当中偏瘫现象是最为常见的,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也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严重的负担。

根据现代康复医学的观点,康复护理在患者解决各项功能障碍方面意义甚大,可以改善其生活的质量,让社会负担有所减轻。当然康复护理也要结合常规护理来实施,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出更加合适的护理方案,方案涉及到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心理康复和瘫痪肢体工程锻炼等方面的内容。促进患者对于康复治疗自信心的增加,让心理压力消除,更加主动地接受治疗,尽早回到社会生活中去。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用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