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的职业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设计的职业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设计的职业规划

环境设计的职业规划范文1

专业综合训练教学执行计划

填报学院: 艺术学院 执行教研室: 环境设计

专业班级

环境设计1754

实习时间

2020.11.23 —2020.12.18

(第11-14周)

指导教师

(名单及具体分工)

环境设计1754

生师比是否超过20:1?

实习经费预支情况说明*

1、实习目的

1、通过企业专业实践,熟悉项目施工的相关法律法规,正确认识设计项目对环境保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2、能够正确、规范使用专业术语撰写技术文档,绘制工程图纸,并能以书面方式就设计项目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3、通过实习,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熟悉房屋构造,了解设计案例的施工工艺、设计风格、细部的构造等。

4、通过实习,了解设计行业相关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能够在具体设计项目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恪守工程伦理准则,履行职业责任和义务。

2、实习内容

企业专业实践实习是专业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认识和了解环境设计专业的一个重要过程。由老师推荐企业,学生前往公司实习,企业阶段学习目的是通过学生现场的实践与学习,结合室内装饰工程项目施工周期的全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获得设计师的基本训练,使学生达到见习室内设计师的设计与技术能力要求,培养能够灵活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解决项目实际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为之后毕业设计组织工作提供条件。

3、实习地点及

拟实习单位

实习地点为:长株潭地区设计企业

主要是一些是室内装饰企业、景观设计公司等,例如:长沙鸿扬家装、湖南名匠装饰、华浔品味装饰集团、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等。

4、实习日程安排*

第一周:安全教育与企业文化学习,入企前的安全意识教育;企业安全保险知识学习;企业学习方法学习;识别施工安全标志的能力,掌握施工安全措施的能力;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职业规划。分组进入施工场地进行数据测量;进行主体拆改设计,了解室内装饰行业,尤其是工装领域,要对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安全了解。现场勘测,能够正确地进行室内测量;能够画出正确的原始框架图。进行主体拆改是最先的一个项目,主要包括拆墙、砌墙、铲墙皮、换塑钢窗等,需掌握科学合理的拆筑工艺;

第二周:进行室内施工图设计,掌握完整的室内平、立、顶面施工图及水、电、气相关设施图纸的绘制方法;了解和掌握室内设计功能性、形态性、结构性细部节点的结构布置和做法,并绘制对应的施工节点图;学会室内施工图CAD的基本应用,进一步提高施工图绘制的能力;

第三周:进行室内软装陈设设计,掌握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对家具陈设进行合理布局的一般性原则;掌握软装陈设的功能性、主体性、整体性设计原则;了解软装陈设设计中如何关注“人”的问题,即拥有研究使用者社会角色与心理需求的意识和能力;对家具陈设的历史、类别和市场有一定的了解。

第四周:参与室内设计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掌握施工图预算编制的原则、方法、程序和标准;熟悉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书,参与设计图纸预审会议,拥有理解设计意图的能力;掌握预算定额及有关规定;了解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和程序;掌握编制施工图预算分析表的方法。

(以上实习日程安排视企业具体安排可进行调整变动)

计划提交人

计划提交时间

2020.9.15

实习安排

是否合理?

教研室主任审核意见(签字)

实习安排

是否合理?

教学院长审核意见(签字)

环境设计的职业规划范文2

关键词: 城市规划专业 美术教学 三条原则

城市规划专业是以工为主、文理工结合,正在兴起的专业,为社会培养注册职业规划师和管理、研究人才。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02年世界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平均为75%,中等收入国家为62%,低收入国家为30%,中国的城市化率尚未达到40%。至2000年年底,中国城市化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比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40个百分点。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人才已成为了21世纪的热门人才,城市规划专业已成为了21世纪的热门专业。在教学中,应依托学科发展,学科发展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坚持走以项目带学科的发展路子,专业教学的特点是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规划设计实践的锻炼。该专业主要使学生掌握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与设计、城市市政工程规划与设计、城市生态环境规划、风景园林游憩系统规划设计、城市市政工程规划与设计、区域规划及城镇规划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具有区域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分析、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筹划设计及组织规划实施和管理的综合能力。因此,城市规划专业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社会学、哲学、人类学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美术方面的知识尤为重要,而美术知识又是学生最缺乏和最容易忽视的知识。加强美术教学是城市规划类专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城市规划类专业的美术教学中,应该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一、注重美术基本技能训练的原则

在西方美学史上,设计一直被认为是艺术序列的开始而备受重视。设计艺术以其所独有的特征和其他艺术相区别,它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交叉性综合学科。设计师作为设计艺术的创造者,既是工程师,又是艺术家,因此在规划设计类专业的教学中,美术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从事城市规划类专业的学生身上往往表现以下特征:(一)学生常常会对美术学习产生一定的困惑,不知从何下手,不知美术学习与日后的设计有何具体联系,而原有的美术教育只是单一地从素描、色彩等方面进行教学。(二)招收的学生多为理工科,缺乏美术基础,教师不自觉地将教学降低为“中学美术补习课”,导致“削足适履”的现象。(三)受美术课程学时的限制,素描、色彩、渲染类课程的总学时过少,对于美术基本功弱的理工科学生来说缺少足够的课堂训练。(四)缺少对设计艺术的本质认识,将其笼统地视为“修养课”,势必将规划设计类美术教学混同于普通的美术教育,没有在事实上将其定位于“专业基础课”,以致美术教学与专业脱节。(五)没有认识到美学和艺术理论教育在城市规划类教育中的地位,所以与之相关的课程开得太少。

城市规划类专业美术教学的首要目的是:美术基本技能的训练,即艺术处理和表达手段的训练。然而,经常有学生反映头脑中有许多好的想法,就是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出来。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城市规划设计需借助于绘画修养来准确表现设计意图,需通过手中的画笔传达设计思想。所以解决这一矛盾,应强调素描、色彩、速写等基础训练,重点在于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艺术表现能力。一方面是表现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是审美评判能力和造型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基本的功能训练融入以创造性设计为主线的启蒙教育,让基本功能训练服务于创造性,在每次的重复性训练中发现新的规律后再创造出新的结果。例如,在进行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时,美术的功能就发挥出来了。我们可以大量引入树林、花卉、草坪、动物和水等,这些自然物体本身就是美术中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重要手法。例如西安钟鼓楼广场,就是利用大量的绿化点缀广场的环境。引入动物设计广场文化的环境更是数不胜数。例如欧洲的一些广场上的鸽群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大景观,德国的汉堡市政厅广场前的河上的天鹅和水鸟也成为重要的景观。城市文化广场的水环境设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两种形式:(1)以水的单独造型方式。(2)以水与其他环境或个体配合的方式。例如,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喷泉广场,中央是一组由电脑控制的160个喷嘴的音乐喷泉,440棵柏树如同由水中生出来,人走在路面上,就如同漂在水面上。又如,波特兰市的两个广场也是以水为主题,不同的是这里的水环境是动态的,创造出的瀑布、涧流等汹涌澎湃的自然景观,给人以激情和享受。著名的建筑师小沙里宁设计的圣路易斯市的标志圣路易斯拱门也建在河边,与河水相结合。这些城市广场的环境的设计,表面上似乎跟美学无关,其实无不跟美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城市规划类专业美术教学的另一目的就是培养开发创新能力和感性素质。创新是艺术的灵魂,艺术创新能力的开发对城市规划设计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他们惯用的思维方式是理性的逻辑思维占主导,缺乏感性认识思维,因此同时要培养他们的感性认识及形象思维能力,使他们更适应专业特点,这是课程教学的目的,也是因为设计艺术是典型的感性与理性、情感与理智、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形态。例如,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应该注重公共艺术品本身的应用。在一般情况下,公共艺术品往往会被人忽略。公共艺术品包括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包括柱廊、雕柱、浮雕、壁画、小品和旗帜等艺术作品),具有纪念性、主题性、标志性、游乐性、观赏性等功能。公共艺术品在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雕塑艺术是设计师运用形体与材料表达设计意图和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法。文化广场的魅力离不开雕塑的设计,它是组成环境设计的重要因素,用它本身的形与色装饰环境。不同的时代赋予雕塑设计不同的要求与内容:纪念性的,例如南京雨花台的人民英雄浮雕;纯装饰性的,如圣保罗大教堂檐口上的雕像;宗教性的,如耶稣雕像、观音雕像;纯艺术的作品,如断臂的维纳斯雕像,等等,这时的雕像都是具象的。在这之后,随着抽象雕塑的产生,人们开始用自己的理解诠释雕塑其中的含义,如毕加索设计的“无题”雕塑,人们可以凭自己的想象理解它。现代越来越多的雕塑设计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成为人们生活的调味品,如日本设计师关根伸夫设计的“带腿的石头”,一块石头下面由四个弯曲似腿的柱子来支撑,营造了放松自己、休闲的氛围。这些都是美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在教学中应该时常让学生感受这一点,以增强学生的美术能力,培养美术惯性思维。

二、注重城市文化熏陶美学教育的原则

在美术教学中,美术离不开文化,因为美术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城市规划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体现。美术(或艺术)、文化和城市规划三者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因此,在城市规划类的美术教学中,要加强城市文化熏陶的教育,特别是把注重地方文化特色寓于美术教育中去。例如,城市文化广场设计应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城市文化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和周围环境共同构筑了该城市的文化活动中心。设计文化广场时,要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背景的独特差异和特殊的要求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理解其中固有的精神,设计出在该城市文化背景、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广场。文化环境在具体的情况下,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例如宗教、历史、传统、神话、童话、文脉、源与流、民俗、乡土、风情、纪念性、闻名、怀古、原始艺术、人类能量、文学与书法、诗意、符号等。设计师也可以在设计中表达自己的某种特定的思想意图。城市文化广场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又包括其社会特色。城市广场应突出地方特色,也就是突出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这样,城市规划设计出来的美学产品才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强调文化的熏陶。

三、注重美学材质教育的原则

一座城市的规划与设计,除了为人们提供便利与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外,还应该体现其美学价值,而城市的漂亮都是由一个个材质体现出来的。因此,在美学教学中,应该注重美学材质的教学。例如,在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中,材质的选择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常文化广场在针对主题设计的同时,会考虑到某一特定小品对于不同材质的要求。大量使用的材料有木材、不锈钢、石材、玻璃钢、铸钢等。不同材质的使用对于营造文化广场的氛围是值得重视的。它的特性不仅能够使广场的主题更加鲜明,还会起到“画龙点睛”的妙用。在广场设计中,对材料与质感,以及色彩与动感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视,如莫斯科加林纪念碑,用钛合金制成,在不同时刻的阳光下,显现丰富多变的光泽。瑞士苏黎世埃施尔韦化广场的装饰雕塑,橙色的雕塑与水相结合,旋转的形体与明快的色彩在环境中非常明亮。巴黎卢浮宫是法国的骄傲,是法兰西人民的国宝。卢浮宫广场的玻璃金字塔使用不锈钢构架支撑起近千块玻璃板。这些玻璃板用世界著名的法国枫丹白露纯白石英砂为原料,并经过特殊的处理。玻璃金字塔在日光和其他照明的影响下,显出了神秘高贵的气质,犹如一个巨大的“光井”,为广场营造了特殊的气氛。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周围的环境选取小品的材料,使其在主题的反映上达到和谐统一。铺装材料主要有天然饰面石材,如天然大理石、天然花岗石,人造饰面石材如水磨石、人造大理石、人造花岗岩等。另外还有装饰性很强的乱石贴、鹅卵石、艺术陶砖等。铺装材料应该具有耐磨、防滑、防尘、排水、易于管理的性能。利用好这些材料装饰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文化广场的主题得到更好的诠释,同时还会使城市的面貌得到更好的表现。这些材质的运用貌似轻巧,却煞费苦心,都是由设计者从美学的角度加以诠释的。

综上所述,处于当今各领域互相渗透,产生新思想、新理论和新学科的时代,我们需重视城市规划设计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的问题,遵循美术教育中的原则,保证为学生未来的规划设计能力、艺术素质和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条件,使规划设计本身所必须具备的严格的科学性与高度的艺术性在学生脑海里得到自然的融合。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湖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2]李浴.西方美术史纲[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1980.

[3]刘天民,陈静.建筑美术教学改革刍议[J].建筑学报,1999,(11):54-56.

[4]王健民.对建筑美术教学的思考[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299-301.

[5]张海兰,杜筱玉,徐玉红,任康丽.城市规划快图构思与表达.合肥:湖北美术出版社,2004.

[6]曹文明.城市广场的人文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士),2005,(03).

环境设计的职业规划范文3

精细化管理概念源自于20世纪50年代,最早是日本企业提出的“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理念。精细化作为一个整体除了对工作要求高标注、高质量、注重细节、精益求精、趋于完美,更是要求工作整体的专业化、系统化、精细化。精细化职业指导就是将每一个学生看作不同的个体,对他们除了给予普遍的、常规的共性职业指导外,更重要的是对每个学生个体进行了解、分析,针对不同性格、不同特长、不同职业取向的学生给予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并建立精细化的职业指导档案,将指导全程化,使学生不但能成功就业,还能使学生建立起一个长远的人生规划。同时也能帮助高校提高人才培养的层次,促进人才的合理化配置。

二、精细化职业指导的意义

1、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

大学生从高中的应试阶段进入大学后,对社会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成熟,自我认知不够完善。他们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想象,认不清现实,也看不到困难,所以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更容易受到打击。精细化职业指导就是要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缺点,并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内外部环境设计好自己的人生目标,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

2、有利于提升高校的专业培养层次

精细化职业指导将就业信息和毕业生完全推向人才市场,给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高校虽然是教育机构,但也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这就需要高校在细节方面做得更好。因此,精细化职业指导一方面在充分了解市场的基础上,能够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岗位需求,让毕业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达到高校、单位双方面的满意,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另一方面反过来也能促使高校更好地反思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念,在充分了解社会各行各业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分类,设置专业、制定教学计划,让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了高校自身的专业人才培养的层次。

3、有利于促进我国人才市场的合理化建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市场在社会经济调配中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精细化指导强调的是针对毕业生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实现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信息交流的通畅,避免了人力资源的不合理浪费,从侧面促进了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的合理化建设。

三、精细化职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1、职业指导对象的精细化

职业指导对象信息数据的掌握应该做到细致、精确,指导工作应常态化、持续化、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化。对于职业指导内容中就业观念、就业形势与体制、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手段等具有一般性和共性的内容进行基础性的集体指导,另外,要改变过去粗放式的职业指导教育。老师要对自己的每一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个人性格、兴趣爱好、人生目标、大学各个阶段目标、心理情况、特长潜能都要有详尽的了解,并给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个详细精确的职业生涯指导档案。只有将职业指导对象精细化,才能使职业指导工作的效果达到最好。

2、职业指导内容的精细化

一是职业生涯指导。职业生涯指导是要让学生在了解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的基础上,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有计划地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涯规划。通过职业生涯的规划,让学生更清楚自己的目标,并建立实施目标的计划,使自己的大学时光能够更高效的利用。

二是政策导向指导。政策导向指导是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基础,目前很多大学生对劳动人事制度和行业行为规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了解,使得他们没有很好地利用法律手段保护好自己,走了不少弯路。所以要加强学生的法律法规,人事制度的教育指导工作。同时还要加强创业政策的宣导,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创业政策,运用好国家的减免政策,帮助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因素、方法和途径,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创业活动,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将创业想法转化为创业行为。

三是职业观的指导。职业观就是一个人对职业的基础观点和态度。职业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如何看待职业本质、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职业道德等内容。目前大学生在择业时,他们的择业观往往存在很多的问题,如拜金、攀比、自负心理表现较为明显。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职业观念的指导也越来越重要,求职指导主要包括求职信息、职业观念、择业心理、求职技巧等方面的内容。就目前的市场化环境中,引导每一位大学生在思想上更新就业观念,准确职业定位,确定合适的就业期望值,做好各种求职准备,以健康的心态选择职业单位和迎接用人单位的挑选显得尤为重要。

四是自我评价。自我的认知是择业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个求职者,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特长才能、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才能从实际出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自我的认知可以通过很多方法达到,例如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或霍兰德“自我指导探索”、“卡特尔十六因素个性测验”等方法测量自己的性格特征、职业兴趣、潜在能力等等,为确立清晰的职业目标以及规划职业生涯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五是求职技能训练。求职的技能是谋职成功的重要因素,一个优秀的人才,如果不懂得展示自己的才能,那么他的才能就很难被发现,被发挥好。求职是一门艺术,它涵盖了许多技巧和学问。指导者应从简历的制作、面试的技巧、心态的调整等多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求职的技能培训,帮助大学生最大程度的发挥好自己的才能。

3、职业指导过程的精细化

职业指导教育应该贯穿学生在校期间的全过程,应该精细到各个年级,各个专业。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应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明确学校教育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标准。随着学生的成长,教学实践,社会实践的增加,他们的自我认知,岗位方向也会越来越清晰,学校要以职业生涯设计、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创业指导为主要指导体系,结合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分年级进行指导。

一年级因主要侧重于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认知,通过职业规划的课程教育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方向作出长远的规划,最重要的是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使学生清晰地了解本专业的职业路径,学科构架,以及学习方法等等,加强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加强大一学生能力锻炼意识,让他们多参加学校、社会活动,通过各种学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发现,挖掘自己的能力、兴趣,为未来的发展找到方向。

二年级应着重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帮助他们深入地了解所学专业及未来与这个专业相关的工作。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专业需要的技能,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专业认识和择业观;其次是鼓励大学生拓展在职业规划方面的知识,认识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系统优化知识结构,通过现代学习工具拓宽专业知识面,学会研究问题。此外,还要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适度参与兼职工作,促进大学生自身价值观及职业观等的日益成熟。

三年级应指导学生清晰地了解自身的情况,并对自己的职业目标进行思考,例如想要考研的同学从这个阶段起,就要着手进行考研的复习准备;考公务员的同学,这个时候就要开始公务员考试的相关复习;想要工作的同学,要清晰自己希望进入什么样的单位,根据单位的需求反视自己的能力,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例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银行从业资格证书等等,以及培养自己适应工作岗位需求的能力,着重于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四年级应突出对就业信息的,就业政策的宣传,求职技巧的指导,职业技能的培训,例如求职的心态,简历的制作,面试的技巧,相关法律及就业政策的普及等一些周到细致的就业服务。

在大学职业指导的全过程中应将道德教育贯彻始终,因为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心态是一个人成功与否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即生涯发展观、职业价值观、择业策略观。从实现个人价值的角度出发,踏实理性的选择合适的岗位,确立现实可行的职业规划。

4、职业指导方式的精细化

在职业指导方式上,要改变过去的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通过案例,情景体验,互动座谈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真正的融入其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教学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化。对于一些就业困难的同学,要进行深入了解,单独辅导,解决他们的心理疑虑和外在问题,特别是一些个人意见和家长意见不一致的,要及时与学生的家长联系,多倾听学生及家长的意见,帮助他们达成一致的职业目标;多带学生去参加社会实践,发掘学生的职业兴趣,通过一线工作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让他们更深入、更具体地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内容,了解该从哪些方面完善自己的职业能力;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信息,开拓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通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勇往职前”等活动,加强学生的自我表达、临场应变、求职技巧等方面的能力锻炼,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求职体验;强化大学生创业文化的建设,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宣传各种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对于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帮他们将创业计划实现,通过“大学生创业大赛”等一些平台,将大学生的创业计划推向社会,帮助一些好的项目获得更多方面的支持,最终实现创业计划。

环境设计的职业规划范文4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美术院校;就业

一、 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关涉性

(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结构调整同向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1]“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才资源在不同产业间的比重变化规律是:第一产业人才资源所占比重不断缩小;第二产业人才资源所占比重不断攀升;第三产业人才资源所占比重将远超过第一产业,并最终超过第二产业而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在产业结构升级转型进入到以服务业为标志的第三产业阶段,因为这个阶段在资源方面更注重人力资源要素。”[2]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规律是同向的。高校就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越同步同向,说明产业结构与高等教育人才供给链条的协调性越好,高校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反应度就越明显,就业质量也较好。反之,则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受到人力资源供给的制约,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空间也会受到制约。在新的形势发展下,要使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结构调整趋势成为高校学生就业去向变化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风向标和检验者,增强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反馈机制,使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就业引导机制与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相适应。

二、产业转移升级与艺术院校学生就业趋势的相关性研究

(一)当前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

当前是我国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期。以广东省为例,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经济水平逐年稳步上升。研究数据表明,广东第三产业的从业人数从1978年的286万到2004年的1519.60万人,表明随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服务部门的就业比重总体上保持下降趋势, 代表工业化进程方向和市场发育程度的新兴部门的就业比重将逐步提高。在服务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文化发展等方面,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设计为核心的生产领域, 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设计行业和现代服务业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是创意经济中的重要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职业技能强调创造性与个性,所在行业包括广告、建筑、工业设计、时装设计、出版、多媒体艺术、工艺品、影视动画等,几乎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领域。只有基于创意和文化的设计,才会为产业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生长动力和精神支持。这种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将成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就业去向、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风向标和检验者。

(二)产业转型升级对美术院校学生就业的影响

随着广东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速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深入,美术院校的就业供求也将相应出现新的变化。现今我国已有500多所院校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招生的热门专业之一,然而我国的自主创新设计能力仍然滞后。专业化的设计队伍与合格的设计人才却相当缺乏,职业素质参差不齐,创意产业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还远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产业转型升级将带重点推动美艺术设计就业相关的新媒介信息技术、现代广告产业、新型制造业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从产业与行业角度来看,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给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职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新兴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等产业繁荣发展对具有创新创造的艺术审美和较强动手能力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从人才供求角度看,美术类专业设置等结构性矛盾短期内难以消除;以广州美术学院为例,据统计近年来毕业生社会需求约为毕业生的4倍,就业社会需求总量充足但需求不平衡,美术院校人才机制的培养和学生就业路径的选择与产业转型升级仍存在不协调性。一方面,设计类应用型专业需求保持旺盛,而造型艺术类基础学科专业社会显性有效需求不足,结构性需求矛盾突出;另一方面,美术类学生的就业观念更富有个性,爱自由、怕拘束,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观念缺乏理性转变,求职就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也普遍存在。

三、产业转型升级与美术院校就业机制的适应性路径选择

广东在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政策指导下,提出用10年左右时间,把广东建设成为我国起点高、能力强、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的设计产业高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设计示范区,设计创新将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文化创意产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在新经济时代的产业链条的产生,同时也促进了传统工业、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当前的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趋势对美术院校就业导向和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美术院校要坚持设计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以设计产业化、文化创新化、美术设计行业人才职业化为目标,培养与传统工艺、艺术创作行业的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相适应的创造型艺术类人才和与新型设计业经营业态相适应的设计人才,推动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动漫设计、文化创意设计、网络文化设计、新媒体设计、工艺美术设计、建筑与环境设计等学科发展,拓展就业市场。

第一,要集聚广东的区域经济带优势,搭建艺术设计人才职业发展的地域平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实现职业发展的路径,要结合国家的整体产业规划,着眼于区域和地方的经济与文化特征以及创意产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广东省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所需的有利资源,有强大的文化创意产品的产出和接纳能力,有强大的文化传播和辐射力,能使创意人才、信息、资金和创新意识等相关的资源要素呈现地理上的集聚态势,可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就业供需和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地域平台。

第二,要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完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职业发展的技能基础。着眼于美术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匹配的高素质艺术专业人才,提升艺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艺术院校具有文化创意专业人才、行业地位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现代制造业等相关专业学科齐全等综合优势,要坚持设计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以设计产业化、文化创新化、美术设计行业人才职业化为目标,培养与传统工艺、艺术创作行业的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相适应的造型艺术类人才和与新型设计业经营业态相适应的设计人才,推动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动漫设计、文化创意设计、网络文化设计、新媒体设计、工艺美术设计、建筑与环境设计等学科发展。要着眼于创新型社会的建设,培养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匹配的高素质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的目标,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拓展就业市场大力,培养创新、创造、创业的三创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提升艺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第三,要立足文化传承和设计创新,提升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职业发展潜力。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创造力的源泉,植根于本国的民族文化根基,传承、实践并创新传统文化的艺术资源,是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艺术设计形式。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职业发展应顺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运用好民族文化创新的创意产业牌,锤炼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独特敏锐的创新思维方式,人文素养和创新个性相结合的职业技能,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具有长足发展的潜力。要着眼于创新型社会的建设,从美术类大学生的教育教学改革入手,大力培养创新、创造、创业的三创型美术设计人才;要着眼于美术设计行业发展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引导美术专业类学生拓宽就业渠道、明确职业规划、提高就业满意度,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

第四,构建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保障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合法权益。国家、政府要完善和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保障艺术设计人才创意的知识产权和利益,提高其创新创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环境设计的职业规划范文5

高职教育室内设计课程改革人才就业思考自十以来,国家对高职类院校的教育发展越发重视,室内设计作为高职类教育的一重要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需求成为了相对稳定和倍受学生欢迎的学科,其发展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和需求不断进步。课程改革成了高职建筑室内设计教育专业为培养更加优秀和顺应时代进步的室内设计人才的重要手段,使室内设计教育的发展步伐更快一步,同时也提升了室内设计人才的质量。面对2013年所产生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及就业的问题,本文从就业角度出发思考课程改革的效果,提出课程改革中需要注意的方面:紧抓实际操作,提升专业技能,开拓国际视野,培养高效就业人才应是课程改革中关注和改革的重点,为有效的课程改革提出几点思考。

一、室内设计人才就业发展需求现状

1.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作为室内设计的最原始的学科,其具体的工作方向主要是图形制作、广告策划、包装的设计和制作、网页设计和制作、商场的展示及布置等。因此,为了满足岗位工作的需求,相关就业方向的高职学生应当具备较强的创意及设计能力、手绘表现能力和较突出的文字组织能力。与此同时,该就业方向的学生还需熟练掌握如Photoshop、Coredraw、Pagemake等相关设计软件的操作,并具备网页设计和制作的基本能力。

2.环境艺术设计

从环境设计专业来看,毕业生工作方向主要包含室内装饰的设计和施工、展示空间的设计和制作、户外的设和hi做以及各种装饰材料的设计与销售等。从人才需求来看,该专业的毕业生需要熟练掌握Autocad和3DMax等设计软件的使用与操作,并且具备较强的手绘效果展现能力和装饰施工图表现力,与此同时,还应在了解市场需求和不同装饰材料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语言沟通及谈单的能力,以便毕业之后更快地融入相关岗位的工作当中。

3.多媒体广告与动漫设计

对于学习多媒体广告与动漫设计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其日后从业的具体工作主要包含多媒体广告的设计和制作或者是二维及三维的动画设计和制作。如今各大就业岗位对高职学生知识及技能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毕业生必须熟练掌握Coredraw、Photoshop、3DMax或Maya以及各种非线性编辑软件;(2)应对Pagemake等网页制作软件的操作有所了解;(3)应具有较强的创意设计和手绘造型展现的能力;(4)要具备较突出的剧情构想和展现能力;(5)必须在深入了解并熟悉市场动态的基础上培养自身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以保证在工作中可以与不同的客户资源进行沟通和交流,为从业的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二、课程改革整体思路

1.以“培养室内设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课程改革思路

国家教育局在颁布《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后,培养室内设计应用专门人才便成为了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现代室内设计既要满足设计的基本需求,又需要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极高的技术含量,并且还要求与其它学科相结合。设计的多元化使得对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网状结构,对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涉及多方面的学科内容。必须高度统一、全面兼顾的设计,才是一个符合功能与审美的设计。因而,对于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

2.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思路

(1)专业细分培养的课程模式

室内设计专业又下分了不同的小专业,因而就业方向也存在差异,对高职学生的知识及能力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就业的导向作用下,高职学校需要将岗位职能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出发点,依照不同工作岗位对学生知识体系及技能水平的要求进行不同的课程设计,安排专门的培养模块。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在相应的模块中设置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形式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进行适当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结合自身条件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等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进行学习。

(2)就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设计

一直以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是高职学生就业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条件。针对这些要求,在将专业细分化培养作为教学基础目标的前提下,课程的设置首相应当以岗位工作为基础进行选择,进而结合实际工作需求进行课程的补充设计。对于理论和实际应各有所侧重的要点,同时应将学生就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重点,注重对其岗位职能之外的知识体系的构建,使其可以通过岗位实践和个人经验对系统的知识框架进行进一步的填充与完善,进而推动个人就业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课程改革应注重的方向

1.提升美术功底,打好专业基础,培养创新思维

室内设计专业在未来是将逐渐演变为一个多元化、高要求的学科,对于审美和创新的要求也将逐步提高,因而美术功底的高低是能否进一步深造的门槛,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应注重自身对美的感受、对设计的兴趣,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学校应提高相关美术课程的要求,使学生的美术功底能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升。随着室内设计内容复杂化的加深,学生的专业基础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素描、色彩、三大构成、速写等方面训练应不断反复,提升学生的二维、三维乃至多维的空间概念、造型能力、色彩感觉,除了多维视觉体验外,还必须重视多维度的触觉心理体验。创新能力是设计室的生命力,因此创新思维的培养贯穿在艺术设计类所有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设计方法、创意思维方法的讲授,及时给学生提供最新或有创意作品的欣赏,让学生运用联想、分解、反解等构思方法将素材转变成自己的设计,培养创新思维和综合设计能力。

2.注重技能训练和现场教学

手绘能力体现了一个设计师的专业素养,因此在设计课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在速写本上手绘详细的设计方案,同时要求上半部分设计课程的作业要求学生用手绘来完成设计作业,这样的训练方法,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手绘表达能力,又可以更加深入地巩固室内设计制图的规范与方法。在装饰行业最常用又快捷的图纸制作都是用几个电脑软件完成的,如设计图纸CAD、效果图制作的3DMAX、PHOTOSHOP等,在手绘的基础上学习电脑软件是相对容易的,唯一的要素就是多练,熟能生巧,为了让毕业学生更好地就业,教学中应专门设立室内设计专业专用机房,在反复的操作中也加强了学生使用电脑软件作业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为就业能力的提升打好良好的基础。现场实践教学,是学校为社会培养艺术与技术兼备的实用设计人才而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的一项有力措施。通过“学―练―看―练”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将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更有效地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学校可以通过与综合型的装饰材料市场、装饰工程公司等联系,建立互动关系,将实际项目引入课堂,再将学生引入施工现场,离开课堂走入实际,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四、总结

室内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对于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要求其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高职建筑室内设计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必将带来整个室内设计行业的进步,同时学校教学应为复合型高能力就业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在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对学生的教育注重思维、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注重处理信息、综合分析、表达交流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的今天,在专业教育的发展中,我们还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革培养计划、教学内容与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以适应时代的进步和用人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胡颖.高校室内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J].艺术教育,2010.

环境设计的职业规划范文6

【关键词】 网络自主学习;网络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2

一、前言

由于近年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2013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在700万左右,比2012年的人数增加20万左右[1]。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高职生也面临着同样问题,相关文献[2,3,4,5,6,7]等对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在文献[3]中根据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需求的调查问卷,发现高职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社会适应能力、就业预期、岗位专业知识、职业规划等,并提出了培养非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引导和教育的加强,就业心态的形成等措施来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专家和学者提出的各种策略需要高职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而在当前迅速发展的网络环境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是在基于网络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进行研究。

二、建构主义与自主学习

2.1 自主学习概述

自主学习最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由西方教育学家提出,之后进入语言学习的领域。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971年自主学习中心在欧洲议会的现代语言工程成立。美国心理学家齐莫曼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能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都积极参与。我国心理学家庞维国认为“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上的‘坚持学’”。[ 8]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 ‘一次性’教育定终生的观念必须改变。学生应不断的地获取信息,充实自己。“自主学习”和“学会学习”已成为教育界的研究热点。自主学习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理解知识,同时对知识进行筛选、吸纳、加工、整合、改造和建构。

2.2 建构主义概述

2.2.1建构主义定义

瑞士学者让・皮亚杰最早提出建构主义,他认为智慧本质上是一种对环境的适应,智慧的适应是一种能动的适应。智慧本质上就是一系列不同层次的认识结构的发展和构造,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有认知结构的功能不变性和认知结构的结构可变性两个立论基础。维果斯基的思想强调社会文化历史,特别是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活动和社会交往的重要作用,以及他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当今的建构主义有很大的作用。当今的建构主义认为,对于客观存在的世界的理解与赋予意义是有个体自己决定。当今的建构主义重视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和社会性[9,10,11,12]。

2.2.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来源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因为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关系密切,所以建构主义能说明学习的认知规律。建构主义可以形成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实现较好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包含“学习的含义”和“学习的方法”两方面内容。

(1)学习的含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

学习者获得知识的多少在于学习者利用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13,14,15]。

(2)学习的方法

建构主义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它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也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和促进意义建构,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和主动建构意义,而不是的被动接受外部刺激。

2.2.3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学习环境中的情境要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著名的建构主义代表人物D.H.Jonassen 设计了一个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 简称CLE)的最新模型[1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资源日益丰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在网络环境下可以方便,有效的实现,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以从Internet上获取,利用可视化的智能信息处理软件作为认知工具,会话与协作工具在文献[14]中提出了WBLED模型,该模型,该模型通过相互协调的循环设计,最后形成稳定的教学模式而融合到统一的学习环境中。它能够适应学习环境的动态变化。

2.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自主学习的关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意义的建构是由学生学生主动完成,由学习者利用适当的学习环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也就是“自主学习”完成。认知的主体是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内因”是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建构知识意义的“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理想的学习环境的设计重要,它有利于学习者的意义建构;而更要重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设计,如果没有这种自主学习,对再好的学习环境,意义建构也无法完成。文献[14]中提出了WBLED模型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三种教学策略.

三、基于网络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20世纪50年代,自主学习随着元认知的兴起,成为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热点,Holec把自主学习分为五个部分[18]:(1)确定学习目标 (2)确定学习内容和速度 (3)选择学习方法(4)监控学习过程(5)评价学习效果。在文献网络自主学习低效现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17]中指出了网络自主学习低效的原因首先是学习者学习动机不够、学习策略应用不佳和缺少元认知学习策略,其次是学习资源,网络资源丰富而有用的信息资源获取困难,最后是学习环境,网络学习缺乏师生足够交流、缺少校园文化氛围,这种人文环境的缺失也会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而基于网络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建立,是对网络自主学习效率低的很好的措施。

在该模型中 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给学生提高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监督和指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能及时跟踪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并在平台上,组织学习小组,与学生相互交流,而另一方面学生在网络组中。可以相互交流学习经验,相互促进,相互学习,能够很好的解决网络自主学习低效的问题。

四、总结

基于网络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能够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能够有效地促进高职学生学习课本以外的重要知识。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教学平台,能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实现对优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给学生较多的参与机会。自主学习能够主动的调节措施使自己的学习达到最优化,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更好的展示自己,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自己的信念和毅力,只有这样高职生才能很好的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http:///kuai_xun_4343/20130129/t20130129_898345.shtml

[2]段杰鑫, 武雪.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探讨[J]. 河南教育: 高校版, 2013 (4): 60-61.

[3]陶书中, 黄君录, 王佳利. 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学生 就业能力培养的调查思考[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15: 41-43.

[4]陶书中. 高职学生就业现状的理性审视[J]. 江苏高教, 2006 (2): 134-136.

[5]屈善孝. 以实践原则为指导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J]. 中国高等教育, 2010 (18): 47-48.

[6]赵丽萍, 孔凡菊, 宋永利, 等. 高职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 中国校外教育, 2010 (011): 141-142.

[7]杨少春. 高职学生就业核心竞争能力探讨[J]. 职教通讯: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 (4): 52-53.

[8]庞维国. 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J]. 2003.

[9]温彭年, 贾国英. 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5(20): i5.

[10]陈越. 建构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 惟存教育, 2002, 9.

[11]张屹, 祝智庭.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 电化教育研究, 2002, 1(19-23).

[12]张建伟, 陈琦. 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96, 4: 75-82.

[13]余胜泉, 杨晓娟, 何克抗.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 电化教育研究, 2000, 12(7): 13.

[14]武法提. 基于 WEB 的学习环境设计[J]. 电化教育研究, 2000, 4: 33.

[15]任友群.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建构[J]. 教育科学, 2002, 4: 40-42.

[16]David H. Jonassen, A Model for Designing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 Proceedings of ICCE97, 199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