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性思维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性思维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设疑;激疑;质疑;发散思维;创新
求异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对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特别是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不落俗套,不师云亦去、邯郸学步。应设法指引学生突破常规,拓展思路,不局限于教材,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找出最佳方法。下面就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谈一些设想和经验。
一、激发求知欲,发展创造性思维
思维过程通常是由问题引起的,学生对某一问题感兴趣,思维就会积极活跃起来。要实现创造性思维,就是要鼓励学生敢于想象、勇于怀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需精心设疑、激疑、质疑,使学生达到思维活跃、兴趣浓厚。这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可以调动起来,从而激起学生积极思考的动机,促进学生求异思维的发挥,由兴趣引发求异思维,由求异思维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的产生,由创新意识引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思考,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智慧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 采用合理教法,培养求异创新能力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教。”要达到不教的境界,关键在于如何施“教”。教师要采用合理、灵活的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思维的广度、深度和逻辑性。还要创造出场合、条件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获取知识、充实知识,不断运用知识、经验,深入分析问题(或结论)的因果关系,逐步实现标新立异,开拓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 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求异创新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而学生是发现者、探索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对教师或教材中所提的问题多思善想,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例如,教材中经常出现的“通过上面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概括出它的计算法则吗?”“你想想能用其他方法得到同样的结论吗?”等等,都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认知过程,亲身感知和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要让学生独立、创造性地说出自己的思路和见解。教师要能根据教材与知识的特点,精心设计各种求异思维的问题与思考,让学生去探究,去观察,去深入思考,找出创新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 设计开放题型,让学生在求异中创新
求异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内容和形式非常丰富,发散性思维正反映了创造性思维的“尽快联想,尽多做出假设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特点,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发散思维是没有固定答案或存在多种不同答案的思维活动,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设计一些有多种答案或不同解法的开放性习题,利用其综合性强、知识量大、及具挑战性等特点,给学生提供发散思维训练的机会,帮助学生寻找发散点,激发学习兴趣,逐渐养成多角度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求异中创新。
五、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求异创新的能力
创新性思维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初中;数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270-02
1 引言
知识经济已现端倪,也是今后发展趋势。民族的进步需要创新人才的贡献,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需要创新人才。同志曾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前积极提倡的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已得到广大群众及相关部门的共识。而所谓的高素质人才,不是只光光具有高学历,更需要创新精神和能力,高素质人才的核心能力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初中是人生接受学校教育的中转站,该时期培养的创新性思维能够为今后的大学或职业教育深造提供坚强有力的后盾。当前初中数学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死记硬背、对公式灵活运用的能力不强、刻板僵化、唯书唯师等情况,因此有必要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数学教学环节中切实落实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 数学创新性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探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就有必要先了解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2.1 数学创新性思维的概念:所谓创新性思维是指有创见性的思维,人们通过这种思维不仅可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实际社会意义的思维。数学创新性思维是指能主动的、独创地提出新的观点与方法,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品质,它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而学生数学创新性思维是个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指导下,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具有一定意义的新发现、新设想及与众不同的方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一定具有社会价值,但对学生个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2.2 数学创新性思维的特征:数学创新性思维发挥着大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及下意识活动能力,完整地把握真数与形的关联,数学创新性思维不仅具有创新的特点而且具有数学思维的特点,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具有的相关特征如下阐述所示:数学创新性思维具有创建性、新颖性的标志;积极地创造性想象与现实统一是数学创新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发散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是数学创新性思维的基本模式;专注与灵感是创新性思维的重要特点。
3 在数学教学中强化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针对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能力。
3.1 适当时机进行统摄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数学内容教学到一定阶段后,有必要进行统摄思维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及能力。统摄训练是对学过的数学相关的概念、定理、单元章节等进行系统的复习,并且进行技巧性的总结归纳,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理顺知识的脉络,编织良好的知识网络。采用统摄培训教学方法主要是为学生创新性思维发挥打造良好的基础。
3.2 恰当地进行批判性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对自我解题思路的冷静分析,对解题结果的重新审核。在数学解题中采用批判性思维就能够不断对解题的思路及结果进行完善,不断找到新方法、新思路。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对学生自己解题思路的审核,而且能够科学的分析教师教学的一切,打破唯书唯师论,学生经过自己对问题或者解题思路进行系统的考量,更能够进一步的接受所学知识。为了能够让学生有不少机会进行批判性思维锻炼,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适当出一些改错题或判断题等题型来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3.3 不时地进行直觉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直觉思维是建立在对客观数学知识掌握及熟悉的基础上发生的,是平时数学知识的积累与沉淀的一种良好反应,表现在数学问题上就是没有严格的逻辑推理、没有进行理论推导时就能够感觉到问题的结论。直觉思维越过中间环节,不像逻辑思维要经过严格的论证与推理等中间环节,就像英语学习中所谓的“语感”。在数学考试中,需要强烈的这种直觉思维,因为有着良好的直觉思维能够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不但准确率高,而且节约考试宝贵的时间,体现解题的高效率。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教师就应该不时地对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体会到直觉思维的魅力;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多设置直觉思维的题目,在学生毫无准备下突问学生用直觉思维解决问题;最后,要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有效地发展学生直觉思维。
创新性思维的特点范文3
“互联网+”时代的核心与本质是创新与创意。在艺术设计创新创意活动中,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同样重要。感性思维产生设计灵感,理性思维产生设计方法。艺术设计由设计灵感转换成设计作品的过程,就是感性思维不断转换为理性思维的过程。艺术设计的思维过程可以从感性思维出发,也可以从理性思维出发,最终实现设计目的,解决设计问题。
关键词:
互联网+;创新创意;思维过程
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一、“互联网+”的内涵与特征
“互联网+”的关键要素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互联网+”真正具有价值和意义。“互联网+”是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相结合,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互联网平台,使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从而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具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六大特征。“互联网+”通过跨界融合,使客户消费转化为投资投入、伙伴参与创新等;通过创新驱动,用互联网思维实现自我变革;通过重塑结构,打破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等;通过尊重人性,重视人的创造性发挥,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繁荣;通过开放生态,化解制约创新创意的环节,连接创新创意,让创新创意者均有机会实现个人价值。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目标,连接应具有层次和差异,连接的价值之间相差较大。
二、艺术设计创新创意思维
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主要包括工艺美术品设计、环境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人物形象设计、多媒体设计等。艺术设计的综合性较强,它研究的内容和服务的对象涉及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其审美标准也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而改变。艺术设计是设计者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体现。艺术设计的本质是创意,创新创意是艺术设计的灵魂。艺术设计思维分为两种,一种是感性思维,一种是理性思维。感性思维活动包含感觉、知觉、联想、想象、情感、直觉、创造性思维等,是从模糊感性到清晰感性的整理过程。理性思维活动包含逻辑关系、因果推理、过程流程的思考和规划等,是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均是艺术设计创新创意活动中的重要思维,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区别如下:其一,感性思维是发散性思维,理性思维是收敛性思维;其二,感性思维重点关注自身感受,理性思维则更加关注解决问题;其三,感性思维呈现出自由、片面、分散的特点,理性思维呈现出严谨、整体、集中的特点。
三、艺术设计创新创意思维过程
一个设计之所以被称为设计,是因为它解决了问题。因此,在艺术设计创新创意活动中,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同样重要,感性思维产生设计灵感,理性思维产生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灵感是指在长期的知识、经验累积过程中突然出现的创作思路,是人们在艺术创作构思过程中,受某种启发突然出现的感性思维的结果。灵感的产生具有突然而来、倏然而去的特点,不为人们所控制,但能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创新和创意。灵感的来源有多种,可以从日常生活、时事新闻、社会问题、文化历史、音乐、舞蹈、电影、文学、建筑、绘画等方面寻找设计灵感,也可以从实际需求中寻找设计灵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产生复合性创新创意思维。设计思维是指在设计和规划领域,对问题进行调查,获取资讯,分析各类因素,并拟定解决方案的方法与处理过程。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设计思维被普遍认为具有综合处理能力的特点,它有利于人们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找到解决的方法,能够催生洞察力,并能够理性地分析和找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设计思维可分为常规设计思维、变异设计思维、联想设计思维、无理设计思维等。设计方法是艺术设计创作人员所采用的方法,是一种设计思维过程的具体体现。设计方法是对设计创作活动中思维方式的总结与归纳。设计方法对艺术设计的创作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艺术设计方法一般可以分为整体法、局部法、拓展法、组合法、加减法、位移法、解构法、联想法等。在创作活动中,设计师可以根据项目任务的要求,采用某一种设计方法展开设计,解决项目问题。设计方法不是单一的,对于同一项目任务目标,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都能解决问题,但作品呈现的形式有所差别。在艺术设计创新创意活动中,由设计灵感转换成设计作品的过程,就是感性思维至理性思维不断转换的过程。先由感性思维引感,产生设计灵感,形成设计主题。在这个阶段,感性思维占主导。然后从设计主题出发,构思设计作品,形成设计图稿。在这个阶段,理性思维占主导。设计师借助理性思维,按照设计原则,反复对设计要素进行打散重构、推敲完善,最终完成作品。
创新性思维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创新素质 创新思维 求异思维 多向性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呢?所谓创新性思维是指有创见性的思维,人们通过这种思维不仅可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实际社会意义的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过程中,能够打破常规,积极向上,寻求获得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精髓。虽然人人都能够进行思维,但是有的人一生事业平淡无奇,有的人一生硕果颇丰,关键在于他们在思维上有不同,后者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程度越高,事业的成就也就越大。从定义上可以看出,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是运用独特的方式方法,积极主动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这是创造性思维最显著的两个特征,能够打破常规,运用独特的方式方法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就是非常规性思维。,它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而学生数学创新性思维是个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指导下,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具有一定意义的新发现、新设想及与众不同的方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一定具有社会价值,但对学生个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数学创新性思维发挥着大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及下意识活动能力,数学创新性思维不仅具有创新的特点并且具有数学思维的特点,是两者的有机结合。数学创新性思维具有创建性、新颖性的标志;积极地创造性想象与现实统一是数学创新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发散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是数学创新性思维的基本模式;专注与灵感是创新性思维的重要特点。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应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能力。
(一)进行统摄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数学内容教学到一定的阶段以后,有必要进行统摄思维的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及能力。训练是对学过的数学的相关概念、定理、单元章节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并且进行技巧性的总结和归纳,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理顺知识的脉络,编织良好的知识网络。采用统摄培训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为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打造良好的基础。
(二)进行批判性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对自己解题方法的冷静系统分析,对解题结果的重新审核。在数学的解题过程中采用批判性思维能够不断对解题思路及结果进行不断完善,以便找到新方法、新思路。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对学生自己解题思路的进一步审核,而且能够科学的分析教师教学的一切,打破唯书唯师论。学生经过自己对问题以及解题思路的系统考量,更能够进一步的接受所学的新知识。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批判性思维锻炼,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适当出一些改错题或者判断题等题型来训练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进行直觉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直觉思维是建立在对数学客观知识掌握及熟悉的基础上发生的,是数学知识的积累与沉淀的一种良好反应,表现在数学问题上就是即使没有严格的逻辑推理、没有进行理论推导也能够感觉到问题的结论。直觉思维能够越过中间环节,直觉思维不像逻辑思维要经过严格的论证与推理等中间环节,就和英语中所谓的“语感”一样。在数学考试中,通常需要强烈直觉思维,因为只有有着良好的直觉思维才能够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不但准确率高,更能节约考试的时间,从而体会解题的高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时地对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体会到直觉思维的重要;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设置直觉思维的题目,在学生没有准备的前提下突然问学生用直觉思维解决问题;最后,要充分应用启发式教学手段,有效地发展学生直觉思维。
(四)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生活中很多事情在正面难以找到突破口时,就应该从其他的角度下手,冲破思维定式,间接的去寻求解决方法,利用正难则反的思维。数学中存在着不少的证明题,就可以利用反证法去解决,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有针对性的设置逆向思维的试题,引导学生灵活地转换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角度,让学生充分看到逆向思维的作用。
(五)进行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的训练,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个问题进行发散,对于散乱的知识点进行集中总结。创新性思维基本成分包括集中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所谓集中性思维就是利用已有的信息按照单一模式,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发散性思维是根据某个知识点沿多方向去思考、探索,联想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不一定都具有价值,还需要评判、筛选、提炼、升华。集中性思维是发散思维的起点和终点,两者相辅相成,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能够单单从集中性思维或者发散性思维进行培养,而应两者进行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更好的效用。
创新思维是永恒的主题,是不竭的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创造有利于学生求知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创新性思维的特点范文5
一、对美术教学培养创新精神有关概念的理解
理论研究对“创新”有多种解释:1、指一种创新精神、创新意识;2、淘汰落后的东西、创造先进的东西的过程;3、是一种心智能力,是流畅、变通和独特的思维特点外显的能力特性;4、标志新事物的生成。
美术教学创新,教师要更新美术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培养学生具有创新人格特征的学生观、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研究、探索和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
创新精神:是不甘守旧、刻意求新、不惧艰辛、志在变革的勇气和毅力。
创新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的能力、产生新的非凡
设想的能力、善于发现和使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本质上就是人重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美术教学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人的创新精神的造就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是通过多方面综合培养的结果。在中学阶段,美术教育教学以其多方面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以其学习艺术创造与实践为基本内容的学科特点,对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创新人格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美术教育属于美育范畴,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美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形成完美的人格。
美具有情感性。审美主体由于历史的、民族的、受教育的、修养的、心态与情绪的种种差别,对美的感受、认识和创造就产生了种种区别,决定了表现美的多样性、丰富性以及审美创造的个性化特征。
中学生美术学习的思维特点、实践性和物化性特点,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美术学习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和创新思维与创新想象有密切关系。理论研究指出:“所谓创新思维,是学生在创新学习活动中应该具有的思维方式,包括思维的独特性、流畅性、敏锐性等;所谓创新想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形象思维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更多地表现为想象,包括想象的新颖性、独立性和丰富性等。”形象思维又是发散思维的基础,发散思维所具有的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特征是创造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美术学习需要依赖并经常对这类思维进行训练,以保证美术创作练习的完成。
美术学习观察、描绘、加工、创造所需的素材直接来源于自然和社会。高山大川等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天造地设的创造物;人化自然是人类巧夺天工、奇思妙想的智慧结晶;美好的社会万千物质更是人类科学思维和艺术构想的产物。美术学习所接触的内容无不与汲取大自然造物的营养和人类的创新精神、创造实践有关,因此美术学习即使对中学生抑或是学前儿童,也是一种程度不等的接受人类创新精神并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实践能力的活动。
三、要研究美术学习中学生创造力的特点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应正确把握这一时期学生创造力的特点,才能对他们有恰到好处的学习目标预期和提出恰如其分的学习要求。中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所表现出的创造力的如下特点要予以重视和研究。
1、中学阶段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创作活动,是以学习简单的美术创作知识和技能为前提、在类创作过程中进行的尝试和体验,是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好基础的实践活动。学生的美术创作一般表现为偶发的联想和大胆的想象,有时兴趣所至、突发奇想,但瞬时即变,待到动手操作时,可能又改变了想法,其作品的创作完成,往往还需要教师的不断启发和引导。由于受学习空间和上课时间的限制,他们的习作不可能臻于完美和成熟。因此,对学生的创造力水平应有清醒客观的认识,不能对他们的作品求全责备,更不能因此看不起他们的创作活动。
2、学生在工艺、绘画等创造活动中的作品,是学生个体在其自身发展中对原有自我的一次突破,其意义主要在学生自身。他们可以从中获得艺术劳动的满足感、成功感和强烈的自信心,增进美术学习兴趣;也能藉此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这对他们现时和一生都是有益的。
3、美术创作要求作品具有新颖性与独特性。教师常向学生提出美术创作要求——作业不要“雷同”,但结果往往难如人意,作品大同小异是常见现象。教师为此而苦恼,以为方法不当或启发不力。
创新性思维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听障大学生;课程体系;创新
一新时期听障大学生实施创新教育的背景与重要性
“创新”(innovation)的概念第一次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1912年)提出。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当今社会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快速发展,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创新能力作为国际竞争格局的重要能力。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艺术学院于2004年正式成立,2015年5月,教育部批准特殊教育艺术学院开始招收本科层次学生,专业设置为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美术院校中唯一一所开展特殊教育工作的院校。主要招收听障残疾学生,以听障大学生专注、执着的生理特质与工艺美术的精工细作要求高度契合的优势为基础,依托西安美术学院西部地域优势和创作特色。培养听障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是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艺术学院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四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使学生掌握工艺美术专业基础知识、艺术修养、工艺美术创新与设计等。如何在了解听障学生思维与心理特点的情况下,结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通过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发挥出其思维优势,让听障艺术类大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的创新尤为重要。
二影响听障艺术类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特点
(一)听障学生自身思维认知特点
由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极为密切,在听障艺术类大学生的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听障学生思维概括能力较弱,难以看出物体之间存在的共性。而听障大学生的学习经历看,他们以直观模仿为主要学习方法,这就导致其知识迁移能力差,独立创新意识差。但听障大学生有其独有的思维认知优势,相较正常大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视觉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联想性思维,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等,都显示出常人所不及的敏锐度与优势。而听障艺术类大学生由于其专业性,恰能通过对艺术的学习,开发听障学生的视觉、触觉与感觉等方面的潜能。
(二)听障学生交流方式的特点
在对听障艺术类大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手语为教育、沟通手段,但仍有一些突出问题。到目前为止,中国手语仍是一种不够成熟的语言。手语中的艺术类专业词汇严重不足,一些专业概念也无法用手语表达,或者只能用拼音字头的手语表示。这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准确、深入了解,使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知识理解能力相较同年龄段的健听大学生普遍偏弱。
(三)听障学生思想与心理特点
听障大学生最大的心理特点是希望与普通人一样得到社会的接受和承认。但同时,他们解决问题时有着依赖心理,习惯模仿,看别人如何解决,这就导致听障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不足。因此,如何结合听障大学生的思想与心理特点,组织日常的管理、教育、教学,能发挥其主动积极去吸收知识,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尤为重要。
三听障艺术类大学生创新教育探索与实践
(一)以听障学生心理特点为基,因材施教
听障大学生由于听力等级差异,家庭、经历、康复程度不同,影响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人格特点、专业基础都存在差异性,而这些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因此,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艺术学院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每位听障大学生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个性的差异及个人兴趣,在专业训练与教育的过程中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如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对于工艺美术的专业基础知识是以班为教学单位,但在进行专业技能的深入掌握上分为小组“课上课下相结合”进行更加系统熟练的掌握、实践。同时,在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基础上,对学生每个学习、生活阶段所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在提高美术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心理发展。西安美院特教艺术学院让学生的专业学习成果紧密与社会相联系,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增加其自信心。特教学院开设的镶嵌课程与陕粮集团合作,由其供应粮食,制作手工粮食镶嵌画,并面向全社会举办大型聋哑学生粮食镶嵌画展,得到各级领导及社会的一致认可。工笔重彩课程上学生制作的工笔画团扇、鼻烟壶内画作品等则入选第15届里约夏季残奥会礼品名单。听障生本身存在着难以融入社会的问题,西安美院特教艺术学院为这些聋生搭建起有效的应用与展示平台,极大鼓舞了聋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二)构建创新课程体系,提升听障学生创新能力
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如果针对听障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发挥他们的思维优势,专业潜能,一直都是我们特教工作者研究的课题。西安美术学院特教艺术学院采取情境学习、情境认知、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具有形象思维能力强,注意力集中、模仿能力强、实践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但由于听障学生听觉受损,在思考问题时也会出现片面、简单的倾向。根据听障学生的这一身心特点,特教艺术学院在课程中加大艺术鉴赏环节,并带领学生大量的向外走,参观各种美术馆、美术展览,帮助学生开拓艺术视野。另外,打破课程内容局限,加强实践环节。在专业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学习的基础上,加大工艺美术技能实践训练,实现“教授进课堂,工艺美术大师进课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课堂”。请进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首先在课堂上、实地制作工厂大量让学生进行观摩、欣赏,使学生有初步感官认识。其次,再手把手为学生传授工艺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技巧,之后直接用专业材料让学生上手,模仿老师的创作制作过程,从而掌握工艺实训的技艺。再循序渐进进行创作性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在自我创作的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最终使其有其创新意识,并掌握创新方法。
(三)创新目标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