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服务流程及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政服务流程及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政服务流程及方法

家政服务流程及方法范文1

一、坚持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并举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和特色部分,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家政专业实践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不断更新实践教学理念使家政服务这一新型专业的实践教学在新形势下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建立起一整套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适合家政服务行业市场需求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促进高职教育的整体发展。

1 在教学实践中,改变原来的只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建立家政服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使教学实践环节与理论学时比例应达到1:1。教师们在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方法使用上,应做到做到理论知识传授以够用为原则,把实践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根据家政服务专业特点,积极改进实践课教学方法, 丰富教学手段,边讲边练,大量使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2 建设完善的实训室和教学设备。应根据每学期的课程设置,设有专门的课程实训室,如家庭护理实训室、家政服务基本技能实训室、家庭礼仪实训室、家庭娱乐实训室、家居美化实训室等,并不断更新实训室中的教学设备,家政专业实训课程有固定的实训经费,充分保证实训的教学效果。

3健全实习文件的管理制度,应建有:家政服务专业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学生实训操作――学生实训报告――教师实训总结报告――实训成绩评定等相应实训规程。

二、坚持假期实习模式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所谓的“假期实习”模式,就是将实践教学时间分解到每个假期,让家政专业的学生充分利用每个假期到实践第一线进行实习。

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场所及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学校为企业提供无偿技术服务及高素质劳动力。具体来说,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寒假和第二学期暑假分散实习。即到驾校去学习汽车驾驶并在第一学年取得驾驶证。同时也可自行实习。第三学期寒假开始集中实习,即到家政服务公司的家政服务岗位及其管理岗位上进行为期2个月的认识实习,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专业,认识社会,认识家政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熟练掌握家政服务与管理的技能技巧,对家政专业树立全面的认识。第四学期暑期开始的专业实习,可根据本专业学生的志愿分组实习。分别到企业进行工作实践,每年假期第一天开始,最好2个月左右。学校在安排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的同时,聘请企业中熟练技工、业务员或管理人员作实习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第五、六学期假期,根据自己的就业意愿,自行选择实习单位进行分散实习,为顺利就业做好必要的准备。

“假期实习”的独到之处就是在于它的不间断性,实习活动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

“假期实习”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断感受服务与管理一线的环境,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这也是―种“从做中学”(Learning―by―doing)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在经验的情境中思维的方法,是―种主动与被动、感性与理性、知识与情感、认识与行动结合的方法。通过“实际的作业”来进行教学,改变学生消极、被动的状态,“假期实习”的目的也就在于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做)过程中,主动的去认识(学),“边做边学”、“学做结合”,更有利于学生根据实际的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假期实习”模式的实施,体现出以下益处:1.及时更新改进教学内容,强化学习的针对性,提高学习效果。 2.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职业观念,树立职业理想。树立健康的服务心态。3.有效地解决高职实施实践教学所需的场地、设备不足、落后和简陋的问题。4.学生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增强了企业和学校之间的联系,极好地增加了双方的了解和信任,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就业。5.实习得到的劳动报酬可以帮助解决贫困生的求学问题。

为使“假期”实习模式正常进行,达到预期效果,事先应解决好如下问题:

1.建立相对稳固的实习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是校内课程教学的延伸,能更好地补充校内实训基地的单一化(单学科化),丰富校内实训基地的内容,克服校内实训基地的先天不足及其虚拟性所带来的一些弊端,校外实习基地显得更加真实、现实和综合化。

“假期实习”的实现,必须有足够且较为固定的长期合作的企业保证。对于家政专业自身来说,要办出鲜明的特色和自己的专业优势,根据市场人才需求情况多次调整专业课课程设置,积极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及时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技能型应用人才。努力多途径、多渠道地向企业宣传学校,推荐自己的学生。

2.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在课程改革中坚持突出应用性,体现职业性。对高职课程的理论基础以“适度、够用”为原则强调教学以社会实践和实用训练为主,理论知识要为岗位技能培养服务。以人才市场的需求为核心,按模块设计课程,综合考虑知识结构、应用技能与特殊个性化需求等因素,按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 (包括专业实训课、企业实习课)的形式对现行课程体系重新整合。

3.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坚持理论教学为职业技能训练服务的原则,构建强化职业技能训练,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实践型教学方法。要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如何学习,强调创设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感悟、理解知识,学会创造和发现知识的方法,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合作。同时注重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即知识内容的开放性――课本知识和企业的生产实践有机结合,强调学生的经验、体验;人际关系的开放性――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交流;教学气氛的开放性――活跃、民主、融洽、平等。

4 建立健全实习管理制度。制定完善实习管理文件,坚持科学的实习流程,如家政服务专业实纲――实习指导书――实习任务书――实习协议书――学生实习――学生实习日志――学生实习报告――教研室实结报告――实习成绩评定标准――实习成绩评定等。

5.建立有效的实践考核机制。邀请企业技术、管理骨干组成专业实习指导委员会,参与实践教学计划的制订,担任学生实习指导老师。对实习中的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结合行业技术要求和标准对实习学生进行考核,并对学校的实践教学进行指导和评价。

三 培养实践教学师资

家政服务流程及方法范文2

关键词:社区;养老;唐山市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3-0041-02

唐山市是人口老龄化较高的城市。截至2012年末唐山市总人口(户籍)741.78万人,其中60岁以上128.05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2.26%。而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2 28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9.12%。又据《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将提高到18.2%左右。”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迁,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的困难将会越来越大,开展社区养老是机构养老之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新型养老模式,需要大力加强。目前唐山市社区养老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如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建设加快,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站5 165个;市社区服务中心开通12 349居家养老服务热线;逐步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实现护理员持证上岗,等等。但是,唐山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还存在一定问题。

一、唐山市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服务内容单一,不能满足多样化需求。目前唐山市老年人所需要的服务已不是简单的家政服务,而是医疗保健和精神慰藉。目前各地开展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看似提供很多的服务,真正能做到的却较为单一。

2.社区基础服务配套设施不足。目前唐山市社区的基础配套设置功能不完善、规模小、档次低,医疗网点条件差,设施设备不全、医疗技术不适应救助服务的需求。更无法与国外许多国家的城市规模化的综合服务的养老设施相比。

3.服务工作运行机制不健全。目前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没有统一的运行管理办法,管理主要是民政部门在做,其他部门与民政部门缺乏有效的配合和协调沟通。同时,基层社区作为自治组织,是近几年才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承担着过多的行政职能,机制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居家养老服务只是其工作之一,社区工作人员实际上无法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考虑老年群体的管理问题,更难以独立自主地按照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制订详细周全的服务计划并提供有效的社区管理和服务。

4.资金来源不足,资金使用缺乏信任。居家养老服务,作为社区工作之一,很多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仅靠政府拔给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专项资金和一些企业、个人的捐助是不够的,资金供给明显不足。同时,目前的社区办公经费少,并且有些社区存在管理不善、挪用资金的现象,使一些有志于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赞助的人士,不愿意把钱直接捐助给社区。

5.服务队伍规模小、素质低。由于受传统社会偏见的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偏低,服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一般都是受薪人员,志愿者较少。并且这些服务人员基本上是“4050”的下岗人员和外来女工,文化水平较低,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缺乏专业服务知识,只能从事一般的家政服务和简单的康复护理等,难以提供高层次的服务。

6.养老服务中介组织发展滞后。养老中介组织主要是以志愿者为主要构成部分,为老人提供无偿的和非盈利性质的救助和服务的组织。社区养老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有专业人士参与,更需要有相应的志愿服务者为依托。这是弥补当前社区养老服务人员不足的有效方法。但当前从事社区养老服务行业的专业人士并不多,很多服务者多是出于人道主义主动参与到养老服务中,这些人没有受过相关的专业教育或有关老年服务知识的培训,很难做到像专业人士那样为老人提供全面细致的周到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养老服务中介组织就充当着连接“社会养老、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的桥梁,承担吸纳更多养老服务志愿者,为社区养老服务行业提供后备人才的重任,但目前唐山市养老服务中介组织发展较为滞后。

7.社会公益后备力量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老年服务很大程度上都是公益性质的,需要发动广大的公众服务部门的人去实施,甚至还可以发动数量巨大的,而且极受老年人欢迎的社会青年和在校学生进行老年服务。如目前唐山市大中专院校和职业院校学生都可以作为老年公益服务活动的参与者,同时,这也是对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传统美德的继承,先贤早就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

1.抓教育,提高认识。社区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老年人对社区的依附性逐渐增加。一是要认识到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迫在眉睫,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如据统计,唐山市共有失能老人5.3万人、半失能老人3.4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7%;空巢老人8.5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7.1%。现今,“空巢”家庭不断增多,这给老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照料方面都带来诸多不便,同时受“421”家庭模式的影响,一对年轻夫妇根本无暇照顾4位老人,因此,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养老是城市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是开展社区养老服务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社区是老年人的基本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依托社区就近进行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是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三是开展社区养老服务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要求。基于我国国情,单一依靠政府进行社会养老福利事业显然无法适应需要,而社区养老体系建设过程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2.增强社区养老服务的广泛性。一是在服务对象上全面掌握。如建立三个服务档案。对全市60周岁以上老人的家庭情况、健康情况、服务需求进行登记;对社区“4050”人员、社区服务员、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进行登记;对社区内重点服务对象实行包保服务,服务对象与服务人员之间签订服务协议,对服务情况跟踪记录。二是在服务内容上全面拓展。结合社区实际,开展文体娱乐、老年教育、会友聊天、法律咨询、老年课堂、心理咨询等各具特色的精神慰藉服务。根据老人需求,借助社会力量,开展家政服务、代买代办、配餐、家电维修、管道疏通、送医送药等日常生活服务。三是在服务模式上不拘一格。对家庭经济困难老人、特殊贡献老人,推行政府补贴的形式提供家政服务;对有特殊需求老人,选派专业服务人员和社工上门提供日间照料、家政、精神方面的养老服务;对短期无人照料老人,依托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开展日间照料或短期托管服务。同时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如逐步推行“兑时券”补贴服务模式。

3.抓队伍建设,养老队伍专兼结合。一是配置专职人员。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队伍专业和职业化。就目前的人力资源状况而言,社区养老服务员队伍建设要与再就业工作相结合,从下岗失业群体这个人力资源库中进行选择。同时,每年从应届社会工作专业和医疗护理专业毕业生中选拔业务骨干,充实专业人员提高整体社区养老服务队伍的素质。依托唐山市残疾人疗养院的技术力量,定期举办“居家养老护理员培训班”,做到持证上岗。二是建立“义工”制度。做好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离不开中青年群体。这样既有利于在中青年群体中养成尊老敬老的风气,主动地承担起赡养长辈的责任,又解决了老年人的实际困难,尤其是法律援助、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困难。三是成立互助组织。按照年龄相近、志趣相投的原则,成立老年人互助团队,由老年人自己组织起来,开展各种活动,相互服务,通过集体的活动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获得生活乐趣,又可以解决一些具体的困难。

4.健全机制,增强社区养老服务的长效性。一是建立领导工作机制。成立社区养老社会化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探索社区养老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构建完善的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等,实现各部门统一协作,全面推进。二是落实责任机制。在制度建设方面,明确各级和各种服务组织的责任,建立健全社区为老服务的各种制度,如对高龄独居老人探望制度、志愿者服务制度、服务监督制度、服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服务人员奖惩制度等。在标准化管理方面制定生活服务、养老护理、卫生医疗服务、服务效果评价等标准。在规范化管理方面,制定各种服务的项目和内容、服务价格。服务人员资格认证,坚持持证上岗,并实行签约制,服务人员信守服务公约。三是科学编制规划。养老属于公共事业范围,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是政府的责任,离不开政府的宏观指导。根据社区老年人密度分布比例,在新建居民小区和进行旧城改造时,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作为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与项目一起规划、实施、检查验收。编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空间布局规划,合理解决建设用地问题;民政部门与相关部门按照养老服务“十二五”规划制定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的建设标准、工作流程和服务操作规范等指导意见,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进行管理、指导和监督。

家政服务流程及方法范文3

以规范建立为规范,力塑房管文明机关新形象

市房管局以“文明行政、清廉做事、民生为重、理性操作”的机关精神为价值取向,做到房管营业与精神文明两手还抓,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文明创立工作指导小组,全力建立一支高本质的房管步队,打造文明调和机关。

每年该局都要延聘全国一流专家学者进行营业和文明培训。还,依托学习培训阵地,积极开展技艺培训和岗位练兵,近两年来共组织各类培训5期、986人次。

该局每年还要组织职工进行拓展练习,举行拔河、登山、演讲、乒乓球、篮球竞赛和有关常识竞赛,构成了具有房管特征的机关文明,然后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单位凝集力、战役力。

以文明创立为平台,创新房产文明治理新形式

市房管局围绕发展抓创立,率全省之先着力创新房产文明治理三大形式。

一是创新经济合用房建立形式。坚持什物配售与钱币补助相结合,新建经济合用房与盘活商品存量房相结合,开全省执行经济合用房钱币补助之先河。

二是创新拆迁治理形式。不让被拆迁户在经济上“吃亏”、好处上受损,规范拆迁行为。拆迁前,严厉拆迁答应准则,请求城市拆迁必需完备“五个要件”,缺一不成;拆迁中,必需在拆迁社区“三榜公示”,保证拆迁操作顺序到位,不搞暗箱操作。拆迁后,落实拆迁“三项检查”,保证不留后遗症。近几年,市拆迁革新(含棚户区革新)面积161.92万平方米、11980户。全市延续7年没有呈现一同因房子拆迁赴省或进京上访案件和群体事情,触及拆迁的案件由年占全市的30%下降到目前的10%以下。

三是创新廉租住房后期治理形式。市房管局以廉租住房后期治理为重点,注重小区物质文明建立与精神文明建立,建立文明调和小区与物业治理、社区治理、基层党建相结合,努力把廉租住房小区打形成调和文明精神家园。以就业服务、结对帮扶、“喜欢心小屋”为创立内容,凝集人心;以艺术团、腰鼓队、阅览室等为平台,不时丰厚精神文明生活;以意愿服务站、医疗卫生站、家政服务站为依托,加强向心力;以构建调和小区为主线,经过交心准则、座谈准则、问卷准则等,使沟通准则化、治理人道化,建立调和小区。住在某小区的王辉,因病招致瘫痪在床。廉租房小区退休老党员辛茜茹常常上门去探望他,帮他清扫卫生。意愿者服务队队员轮番对他帮扶,送书送报,陪他下棋聊天,让他十分打动。

以窗口建立为载体,提拔房管文明服务新程度

房地产买卖大厅是服务群众的一个窗口,也是展现房管局文明形象的一个窗口。市房管局把窗口建立作为文明单位创立的重中之重来抓。窗口先后取得全国房地产买卖与权属注销规范化治理提高前辈单位、省房产测绘提高前辈单位、省诚信承诺提高前辈单位、省档案一级达标单位等称号。该单位文明创立完成了“三个改变”。

一是改变治理方法。在认真总结文明单位创立工作成功经历的基本上,抓治理、促创立,制定了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奉告制、限时办结制、全程跟踪制等准则,严厉执行各项营业和治理工作正轨化、顺序化、规范化等一系列审核规范,把文明创立和窗口建立有机结合,使窗口成为全局以综合治理形式抓创立的模范,提高了建立服务型窗口的程度。

家政服务流程及方法范文4

一、抓素质建设,实现就业服务制度化。

一是失业人员登记和免费就业服务制度。完善失业登记制度。建立就业登记、失业登记与就业服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务有机衔接的工作流程,通过劳动力市场、乡镇社区加强对失业人员的动态管理。

劳动力市场上半年求职登记人员人,已安排人就业。家政服务应聘人员人,已推荐成功人就业。各类就业信息条以上。接待各类业务咨询人次以上。与各个用人单位建立用工及协作关系家。每周三定期开办企业用工洽谈会。

落实了覆盖海林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为下岗职工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机构网络。

二是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制度。通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对就业困难对象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和即时公益性岗位援助。根据牡丹江就业局确定的再就业援助任务要求,制定专门就业计划。开发公益性岗位,统筹管理政府有关部门开发的公益性岗位,通过园林、城市管理、环卫等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援助。上半年安置“、人员”就业人,完成计划的%。

三是针对海林“”人员就业现状,对就业竞争能力弱势群体按照国家政策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加紧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实施。小额贷款工作已与牡市主管部门及相关商业银行取得联系,贷款担保由牡丹江市就业局担保中心统一担保,为有创业条件而无资金的单位及下岗职工统一提供资金但保。

四是政府出资免费培训制度。完善职业介绍补贴和再就业培训补贴政策。职业技能培训班已培训了人,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免费服务和培训,形成政府购买就业服务和培训成果的机制。已开办的培训班有治安员、园林管理员、家政服务员、保安员、收银员、计算机、导游、交通协管员等。对下岗失业职工领取《再就业优惠证》人员进行就业前培训。培训工作一年以来得到了市局的充分肯定,获得了××年市局先进单位。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

二、抓行业职能建设,全面推动就业服务专业化

一是加大发证力度。《再就业优惠证》关系到下岗失业职工切身利益和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为了确保再就业优惠政策的享受对象不错不漏,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政策发证,上半年对符合条件的名下岗失业职工发放了优惠证。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将再就业优惠政策和再就业优惠证申报办理程序等印制成宣传材料,通过乡镇、社区劳动保障站,发放给每一位失业下岗职工;定期上街设立劳动法规咨询服务台,现场解答失业下岗职工提出的问题;还通过电视、宣传栏、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宣传,使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了解政策,掌握政策,转变择业观念,安心走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之路。

三是抓社区平台建设,促进就业服务社会化。社区平台建设是实现就业服务社会化重要途径之一,社保员的日常工作就是劳动保障工作的延伸和具体体现,社保员的服务是就业服务社会化的最终衡量标准

自去年开展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工作以来,在工作中推行城区周例会,乡镇月例会制度。对社保员开展工作中学习,实践中进步的工作方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社保员业务素质有明显的提高。对个社区保障员按街道办事处及乡镇分成七个区分片考核。制定并下发了《海林市社区劳动保障员考核管理办法(试用)》,并严格按“办法”要求进行考核。

在七月份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组织社保员到牡丹江参观学习先进社区的经验及工作方法。通过学习交流增强了社保员工作的动力及方向,明确了工作的职责和目标。为加强社区办公现代化建设,就业局为个社区购买了先进的品牌电脑及打印机,将使我市社区平台建设登上一个新台阶。也是加强社区平台“新三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四、抓就业服务,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全面开展。

一是建立了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档案和再就业情况数据库,对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掌握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享受扶持政策的情况。二是积极协调各部门,做好名托管人员平稳有序的出中心工作,截止月日,为已办理解除托管关系的人发放了三分之一补发工资。并协助他们顺利地办理好失业保险、养老关系的接续手续。目前,余下的人也在积极办理解除托管劳动关系事宜。三是并轨工作经过一年多的积极筹备,各项基础资料已基本就绪。共有户企业,名下岗离岗人员。海林市并轨工作方案已出台,各项工作正在进一步开展。四是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工作。劳务输出工作已完成人,输出人员范围已覆盖了全市各个乡镇,不仅下岗失业人员得到了帮助,而且各类待业人员也得到了就业帮助。我局已与深圳、北京、大连等地的就业局或就业中心建立了劳务输出基地或签订了劳务输出协议,初步建立了劳务输出网络,为以后年度完成劳务输出工作任务奠定了基础。

下一步工作打算。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今年各项责任目标的完成。下半年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培训工作的基础建设,完善培训工作中急需的培训设施,落实培训基地建设。在保证我市基本培训内容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利用培训基地,加大培训力度,一是把创业培训作为下半年培训工作新的突破口,认真学习借鉴外地的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把再就业培训工作抓好、抓出成效。二是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的培训。针对我市劳务输出的实际,下半年将增加培训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输出人员的素质,打造我市劳务输出的品牌。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努力营造关心、支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社会氛围。要大力宣传今年出台的再就业优惠政策,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组织起来就业的优惠政策。

(三)、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扶持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加强与税务、工商、城管、银行等部门协调配合,把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到位。

(四)、进一步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要运用优惠扶持政策,大力推动下岗失业人员组织起来就业,推进下岗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

家政服务流程及方法范文5

关键词:政府购买;居家养老;公共服务;理论研究

一、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概念

(一)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定义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由政府购买和公共服务两个部分组成,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定义,即政府以财政资金转移为形式,通过平等地订立合同契约等方式,向其他组织或者个人购买公共服务的活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也指政府通过公开招标、定向委托、邀标等形式将原本由自身承担的公共服务转交给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履行,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改善社会治理结构,满足公众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二)关于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概念

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依托社会力量,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

居家养老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模块: 1、生活照料,是指为老人提供购物、配餐等家政服务和一般照料或是特殊照料。 2、康复保健,是指为老人提供疾病预防、护理康复、卫生健康教育等。 3、法律维权,包括为维护老年人的赡养、财产等合法权利提供法律的咨询及援助。 4、文化教育,是指为老年人提供知识讲座、书法绘画和图书阅览等服务。 5.体育健身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体育健身设施等服务。 6.精神慰藉服务。指邻里结对、相互关爱等志愿服务。

二、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理论基础及价值意义

(一)老龄化问题的促进作用

在之前独生子女政策影响下,我国人口结构有老年人数多、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和老龄化地区差别大的特点,比例失衡的人口结构带来的问题和缺陷性尤为明显:

1.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王德文、蔡P、张学辉认为劳动力供给数量缩减将削弱劳动分工效应,总产出和人均收入水平随之下降;总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较小, 则会降低储蓄率,人口老龄化对技术创新方面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2.社会保障问题。姜向群运用2000-2050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和抚养比变化的预测值来测算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驱使下,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将难以为继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越严重,现行制度中的退休人口养老金没有基金积累,导致在职人员实际的养老负担加重。

(二)传统文化、家庭结构、社会问题以及政府职能转变的诉求

对于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动因机制,可以从老人心理状态、家庭功能结构变迁、社会结构文化以及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来探究其社会根源。

1.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得大部分老年人更倾向于在家中养老,熊必俊认为,居家养老并没有将老人的社会交往阻断,在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中,老人仍然可以得到家人和邻居的关心,使老人在社会生活的被关照的心理状态得到满足;

2.家庭结构的变迁是居家养老服务的一个动因,目前大多数家庭规模越趋小型化,子女就业地点离家远、女性越趋职业化等因素都使得传统的居家养老方式受到了冲击,增大了老年人养老的成本以及风险;

3.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是政府推进职能转变的现实需要,万军认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推进服务型政府变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关键举措,这也有益于公共财政使用效率的提高,能够促进公民社会形成。

4.在购买和监督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中能达到政府与市场的良好合作关系,程伟认为,政府以居家养老服务券的形式对困难老人给予了关怀,这样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来关注老年人养老、参与养老服务,能够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间接地促进了下岗职工再就业,使社会就业形势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

“政府购买”作为政府供给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打破政府既作为公共服务的“生产者”,又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的传统治理理念,开创政府、市场、社会攻击公共服务的合作创新机制、新模式。

以上海长宁区为例,长宁区社会组织以创新实践园为平台,发挥公益品牌的辐射效应;以枢纽式组织建设为抓手,扩大社区治理与参与;以规范发展为目标,提升政府购买服务实效;以诚信建设为契机,完善综合监管和信用体系制度等。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应明确以下三点:界定出 “向谁购买”,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要针对不同的受众人群以及接受服务的老人的经济状况来实施不同的公共服务流程;确定 “购买内容”,坚持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原则,适当在原有的公共服漳谌萆侠笱瘢谎细窆芾 “怎么买”,应当对购买服务的每一个程序系统了解,比如服务对象、内容、经费等进行详细评估与分析,实现有效监督。

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风险

(一)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基础薄弱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具有独立性和依赖性,政府在此过程中都起着主导作用,关键资源都掌握在政府手里,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依赖和受制于政府的管辖,所以在和政府共同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合作过程中,难以从独立的地位与政府平等谈判。

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的过程中,合作基础较为薄弱。一方面,政府对社会组织了解不全面,不能完全信任社会组织去提供养老服务;另一方面,社会组织的公信力不足,不利于养老服务的推进。

(二)购买效果合作绩效不足

在购买养老服务领域,由于养老服务供给的评估标准较难界定,在购买过程中,居家养老服务的购买项目的成本、人工费用、以及老年人的心理需求难以确定,购买过程中价格难以确定。购买价格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可能会导致政府在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增加购买成本,加重政府的负担。

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存在风险。政府和社会组织签订合同时,由于合同的不健全可能导致赔付,如果违约责任、双方涉及的权利和义务、公共服务的水平及数量等在合同条款中界定模糊,产生合同歧义和灰色地带,容易引发合同执行争议和冲突,为后期评价、监管留下隐患。

(三)政府权力会导致服务随意性

目前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一些政府在进行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为了自己的利益会随意对社会组织和市场进行分配任务,导致服务的随意性。在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地方政府承担着委托和主导的作用,实际提供者是社会组织以及市场。政府权力过大会不利于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和真实性的表达,这样也会导致社会组织和市场不能清楚的明白政府任务的导向和实际目的。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在对于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实际运行的各项过程并没有做明确的指示和规定,相关决策者和执行者拥有较大的主观意愿,不利于政府的监督和管理。

五、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改进建议

(一)以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

在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中,应该建立科学的服务满意度指标体系,让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进行满意度与需求层次的调查,了解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种类数量和品质等方面的需求。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为老年人提供需要的、符合老年人本身特点的服务。其次,政府作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要加强福利资金的投入,让更多老人享受到居家养老服务,并加强居家养老服务的管理,确保购买的养老服务的质量、老年人的满意度和效益最大化。

(二)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管

随着我国社会组织的不断发展,逐步参与到提供政府改革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进程中,一方面缓解了政府的行政压力,另一方面对于扩展政府的政治影响力有积极的影响。对于社会组织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要实行科学、全方位的监管机制,政府对社会组织提供的资金支持要进行明确的规定及使用l例,对于社会组织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方法和模式的监管也是保证政府决策得到合理实施配置的保障。应加强政府部门的整合,完善社会组织提供服务过程的监控和服务满意度及结果的评估管理。

(三)引入竞争机制,促进购买公平

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机制是保证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有效性的保障。在服务的购买方式上,应该采用分类购买以及形式多样的购买方式共同发展,从而进一步加大政府的购买服务力度,使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成为提供服务的重要并有效的方式。

政府应该大力培育和鼓励有能力承担政府委托服务的社会组织,利用市场和社会机制完善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形成政府购买、市场和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同时要建立并完善合同签订条例和绩效评估体系,建立公开透明的购买程序和惩戒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凡,方大春,《中国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和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2015.

[2]冯俏彬,郭佩霞.《政府购买服务 该怎么买》,中国政府采购报,2010年9月.

[3]吕普生.政府与公民社会组织在养老服务供给中的合作模式研究[J]科学决策,2009,(12):1-23.

[4]王浦劬,莱斯特・M・萨拉蒙.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中国与全球经验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2010.

[5]朱冬梅.养老服务需求多元化视角下的社会组织建设[J].山东社会科学.2013(4):48-51

[6]吕普生.政府与公民社会组织在养老服务供给中的合作模式研究[J]科学决策,2009(12):1-23.

[7]王浦劬,莱斯特・M・萨拉蒙.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中国与全球经验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2010.

[8]朱冬梅.养老服务需求多元化视角下的社会组织建设[J].山东社会科学.2013(4):48-51.

[9]张晓峰.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J].社会福利,2007(8).

家政服务流程及方法范文6

职业技能培训技能促进就业再就业

一、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职业技能培训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是惠及广大群众的民生工程。总书记在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因此职业技能培训对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劳动力职业素质技能直接与收系。据调查一个中小县城县农业人口约计45-55万人,农村劳动力在30万人左右,农村劳动力转移约10余万人左右,其中县内转移6.5万人,县外转移3.5万人,年实现转移收入6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3563元)的32%。务工人员收入成为县域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最直接、最有效、最现实的手段,劳动力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收入,提高劳动力职业素养成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第二,劳动力职业素质技能素质提高有利于促进就业再就业。目前,单纯的简单体力劳动和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已经难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只有经过合理和科学的培训,就业人员和用工者才能达到双赢的效果。而“定向”、“定单”式培训,使培训与就业相结合,使培训更有目的性、方向性。用工单位在技能操作上为培训的人员提供了实习条件,保证了培训学员的技能素质达到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就业人员通过培训也能掌握一技之长,更能提高个人的价值感,更能开拓发展空间,使全社会就业形势进入良性循环。

第三,职业技能培训本身能够带动相关培训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群团组织、技工院校、职业学校的作用,及时培训项目、培训机构、教学师资、培训设备等方面的信息,既为农村劳动力和农民工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又为职业培训学校提供了资源,开拓了培训业务,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二、职业技能培训中存在问题

第一,培训意识有待加强。许多初高中未升学毕业生忙于及早工作挣钱不参加学习,进城务工人员忙于工作不愿挤时间学习。有的对培训工作的有关政策不了解,对培训的意义不认识,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另外,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舍得投入培训经费,不为职工提供学习的条件,仅以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方式,缺乏创新和适应新技术能力,缺乏“复合型人才。

第二,政策制约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在政策上缺乏有效地制约和激励手段,企业普遍没有落实高技能人才补贴。职工参加技能培训的意愿不强。近年来,尽管国家对职业培训进行了大量的资金投入,但资金仍显不足。政府培训资金投入不足,培训层次和规模有待扩大,培训费补贴标准偏低,满足不了培训需要。另外,由于缺乏对学员的制约措施,培训机构的培训过程不符合文件要求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例如:学时达不到教学计划的要求的现象存在。

第三,培训质量有待提高。一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难以吸引劳动者参与。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是为了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实践工作能力,适应工作岗位。他们希望能够接受到对提升自己技能水平有切实效果的培训,而不愿接受低效的培训。二是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师生互动。培训教师容易忽略学员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接受能力,不能周全的考虑学员的知识水平、生活习俗、接受能力的差异,对不同文化程度的学员培训往往进行学,不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三是培训科目设置比较单调,无法完全适应学员的要求。再就业培训机构每年开设的培训工种单一,培训科目较少,与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不完全适应,无法满足学员的实际需求。

三、开展好职业技能培训的途径

第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一是人社部门加强组织和调研,定期对城乡劳动力进行摸底调查。本着方便群众,就近培训的原则,对县区劳动力分布情况进行划片分类,分期分批组织技能培训,召开培训工作动员会,宣传实施培训工程的重要意义,就培训工作进行部署动员,同时就政策措施、先进经验等进行交流,提高广大求职者对实施培训工程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他们参与培训的主动性,有效促进各类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同时做好宣传工作,营造氛围。二是强化企业培训责任。企业要制定职工培训教育计划,完善企业开展培训的政府激励机制,重点加强岗前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培训。鼓励企业依托所属培训机构或委托所在地定点培训机构,结合岗位要求和工作需要,组织职工参加技能提升培训;推动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的技能提升培训,鼓励企业组织职工工参加职业技能竞赛。

第二,确保培训资金投入到位。一是各级政府要按规定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安排培训资金,合理确定职业培训补贴标准,切实做到专款专用,提高使用效益;二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多方筹措”培训投入机制,拓宽培训资金来源渠道,要制定激励政策,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民间机构和个人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农村,兴办农民职业教育。要积极鼓励县内外的企业、学校、科研单位和农民合作组织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企业的培训投资与利润增长呈正比关系,逐步扩大在多元投入机制中的份额;发动企业及其他力量,筹资参与职业培训,建立多元化的培训投资体系。同时,企业还应通过提高待遇、提供相关服务等措施减少人员流动,以降低培训投资风险。

第三,提高培训质量。注重培训实绩,狠抓培训质量。一是确定培训工种。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推出培训工种,开展“定单式培训”和“定向培训”,向企业和用人单位输送高素质人员。例如,蒙阴县2012年加大了家政服务专业的培训,一开设了3期培训班,210人取得家政服务业职业资格证书。银桥职业学校培训的月嫂被北京知名家政公司聘用了8名,被济南、临沂聘用了7名,月工资5000元以上,有的达到一万多。二是翻新培训形式。尽可能开展滚动式培训教学、现场教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培训形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使教学计划得到更好的实施。例如满足下岗失业人员时间很难集中授课的情况,采取全天三次滚动教学、随到随学,尽可能为培训学员和用人单位提供极大方便。三是培训内容以社会需要和学员使用为标准,真正让学员学以致用,不浪费国家优惠政策。四是狠抓培训过程管理。制订培训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实行培训报名签到制度,在培训场地张贴学员守则,公布收费标准和监督电话,确保“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不断加强对培训机构在培训中的考勤督查,实行开班审批制度和培训过程巡视制度,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培训机构及时处理和整改。

在培训对象上,专门针对农民工培训方面,更要突出培训重点,要紧紧围绕加快转移抓培训,做到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创新培训方式。突出以被征地农民和农村男50岁、女40岁以下的农村劳动力为重点。在培训内容上要以专业技能、农业实用技术、创业经商实务等为重点,在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要增加政策法规、劳动纪律、安全生产知识、文明礼仪常识等培训内容,提高农民的生存意识、道德水平和文化层次。积极创新培训载体。

职业技能培训只是手段,其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就业率,要想搭建就业平台,就要多措并举,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坚持培训同就业相结合,采取多种措施,为培训学员提供就业服务。一是要通过组织劳务供需见面会、送岗位下乡、劳务推介会、人才交流大会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劳务输出。要加快推进工业化,大力发展农村来料加工业、农业龙头企业、超市经济,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二是鼓励学员积极自谋职业和创业。为更多的就业再就业人员添加新饭碗,增加收入,要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贯彻始终,努力为就业搭建平台。

参考文献:

[1]张功法.蒙阴县农村劳动力三大助推工程工作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