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的原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审计的原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审计的原理

审计的原理范文1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导向审计;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1003―7217(2006)05―0076―04

一、引 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重大管理欺诈及审计失败案例的频繁发生,对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审计理论界与实务界广为关注的前沿课题。一些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在与学术界的合作研究中,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并正在将风险导向审计从基本概念的讨论转化为具体方法的应用。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在2004年1月对《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修订后,在内容上也自始至终都贯穿着风险审计的主导思想。由此可见,风险导向审计已成为审计基本方法发展的国际趋势。

风险导向审计从一开始就引起我国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十几年来不断有研究成果发表,但大多数研究是针对社会审计而言的,从内部审计的角度研究风险导向审计相对较少。本文试从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的环境、基本原理及其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社会经济环境分析

(一)现代企业治理要求新的内部审计模式的出现

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运行需要有规范的公司治理为前提。公司治理的目标在于增加股东价值,实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建立科学的企业激励和约束机制,合理配置各种权利,监控运行风险,履行好各种受托责任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有效的公司治理需要有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内部审计部门不参加具体经营活动,使得它能以超然的态度,以企业全局的角度对风险进行监控与管理。并且由于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机制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如内部审计直接向董事会报告,也能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内部审计既是公司治理的一部分,同时又参与到治理有效性的审计之中。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包括监督、评价和分析组织的风险和各项控制;复核并证实信息是否可靠并符合相关政策、程序与法律,协助管理者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以及执行管理机构提供风险防范以及治理有效的保证。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前主席捷奎琳・瓦格娜曾指出:“环境的变化给内部审计师带来增加价值的机会最多的领域是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在公司治理环境的要求下,内部审计目标与价值增值的治理目标相一致,并使得其职能、技术方法、内容与范围等方面产生了新的导向与变革。

(二)不利的职业地位迫使内部审计人员努力为其职能提供增值成份

传统的内部审计过多关注于过去。“通过看反光镜来驾驶汽车”是众多隐喻中的一种说法,当审计人员通过对历史交易记录及内部控制系统的历史运行的检查来提供建议,系统中增加的每一个控制将耗费更多的资源来操作。如果审计师不断地增加而不减少内部控制,过多的控制将拖企业经营的后腿。此外,传统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帮助管理者完成其责任,这种被动的、事后察觉式的方法使得审计对组织所做的贡献更像是资产评估,与价值增值没有直接而明显的联系。另外,内部审计处于组织内部,由于得不到充分重视,它往往是企业里一个不起眼的部门,工作缺乏自主性,工作结果没有明确的服务目标,外部公众对它缺乏认同感,普遍的看法是,内部审计只是一份得罪人的工作,只是吹毛求疵的挑剔者,谈不上“职业”的概念,最多是一种“半职业化”的身份。

在民间审计领域,风险基础审计作为一种有别于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的审计模式,引发了民间审计方法的革命。为顾客及组织创造更多的价值,内部审计必须将注意力从过去转向未来。如果审计师把注意力放在风险上,审计更可能发现管理中的有问题的充足范围,从而更好地为管理风险服务,它是内部审计通过一个古老的职能提供“增值”成份(即关注风险并采用风险导向审计)。只有这样,内部审计才能够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并能获得企业内利益相关者的普遍认可。

(三)战略管理思想为内部审计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管理学者对在全球竞争条件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一些新的思想。在管理思想上发生的这些转变,最主要的是从过程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变。战略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并开始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企业一旦战略决策失误,对其发展的影响和所带来的风险将是巨大的。

战略管理最根本的着眼点就是企业所面临的“风险”(risk)以及企业对待风险的对策。审计师必须首先理解企业发展所依存的内外部环境、基于这些环境而制定的发展战略目标以及所包含的风险,战略管理思想及其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新的审计方法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实践基础。

(四)企业环境变化产生的风险加快了新的审计方法的发展

现代内部审计提供的服务包括对全部公共部门和私立实体的控制、执行、风险、治理进行检查和评价,对财务状况的检查只是内部审计的一部分,但这并不是他们的全部使命。多年来,内部审计对财务活动的管理控制已得到极大的加强,但是对企业其他领域进行控制并没有被经常性地强调。糟糕的生产状况、工程问题、营销问题以及存货管理问题所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侵吞财物所造成的损失。

组织总是尽力对风险保持更多的控制,当管理层和内部审计师认识到随着业务实践的改变,风险已经发生了显著改变,原有的控制也许不再起作用。KPMG的一项针对高级主管及内部审计经理的调查显示“传统的内部审计方式――主要监测政策和控制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已经过时,内部审计部门必须采取面向未来的、风险导向的思路来衡量企业成长并提高股东价值。”由此可见,“增加价值”的思想形式引发组织对内部审计基于风险导向的迫切需要,从而加快了企业风险导向审计的发展。

三、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程序

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新型的审计模式,它通过识别和评估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对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健全,关键控制点和执行是否有效,控制薄弱的环节、治理改进措施的可行性等提出认定。以下从风险导向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测试及审计发现、结果的通报等方面来阐述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程序:

(一)审计计划的制定

审计计划是指审计人员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第2010款关于制定审计计划中指出:首席执行官应该制定以风险

为基础的计划,以确定内部审计活动的重点。企业风险导向审计计划是对内部审计师的一种指引,也是一种便于审计监督的内部约定,其中说明了将要采取的审计步骤,这些审计步骤旨在收集审计证据和帮助内部审计师对被检查业务中存在的风险、效率、经济性和有效性表达意见。其内容通常包括如下方面:(1)审核以前的报告、审计方案、工作底稿及前任审计师提供的文档,列出任何要求采取纠正行动的公开项目。其作用在于获取背景资料及确定过去审核的结果,以更好地确定当前重大风险的审计范围。(2)实施初步调查,以确定被审核的活动的目标、实际或潜在风险,以及现存的控制系统。(3)审核被审计职能的政策和程序,以及它的经营管理手册、组织结构图、权力结构图、长短期目标。通过审核来确定可以衡量和评价风险的领域,以及该职能是否按管理层的意图执行。(4)审核有关风险的审计领域的现行内部审计资料,针对被审计的业务活动,获得最新的技术信息。(5)准备被审计职能的主要业务流程图,获得业务流程的可视分析,识别控制缺陷。(6)审核管理层已建立的绩效标准,如果可能,把它和行业标准进行比较。(7)会晤客户,讨论审计范围和内部审计师试图达到的目标,避免有关审计目标和范围被误解。(8)编制完成审计业务所需耗费的详细预算,以保证审计过程的效率。(9)通过风险评估并排序,列出必须考虑的重大风险。(10)为每个可识别风险确定什么控制有效,检查现行的控制是否可以消除或充分地减少已识别的风险。(11)确定重大问题和机会的实质,识别困难的主要方面,确定其原因和可能的补救方法。

(二)审计测试与审计发现

审计测试意味着通过将选择的项目变成证据,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中,内部审计师应获得足够的证据,确认企业主要风险管理目标是否实现。审计测试中通过运用抽样、观察、提问、分析、证实、调查与评估等方法获取有关风险的审计证据,并且揭示出它们的内在品质或特征,目的是为内部审计师形成审计意见提供基础。

在审计工作中内部审计师要确定哪些情况需要采取纠正行动,那些与规范或可接受的标准之间的偏离被称为审计发现。它们可能是:应采取而未采取的行动、不适当的行为、令人不满意的系统及应考虑的风险暴露等。审计发现通常包括特定要素:背景、标准、情况、原因、影响、结论和建议。包括这些因素的所有审计发现,都为采取纠正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同时它会想方设法证明确实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三)审计结果与业务通报

审计结果应该包括审计发现结果、审计结论(意见)、审计建议和行动计划。审计发现结果是对事实(风险)的相关陈述,通过比较应该达到的目标与实际的做法,就可以得出审计发现结果和审计建议,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应该以标准、情况、原因、影响为依据,审计发现结果和审计建议还可以包括审计客户的业绩、相关问题和未在其他地方反映的辅助信息。审计结果资料是内部审计报告的主要基础。《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第2400款指出内部审计师应及时通报业务结果,通报的内容包括业务标准、范围及业务结论、建议和行动计划。内部审计师在审计通报和工作底稿中包括与违法违规行为和其他法律问题有关的审计结果,并就此发表意见时应非常谨慎,在处理这些事项时与有关方面(法律顾问、稽核官员)建立紧密联系。

(四)后续审计

内部审计师所进行的后续审计是指他们用以确认管理层针对报告中的审计发现和建议所采取的行动是否充分、有效和及时的工作过程。后续审计工作安排应以所涉及的风险及实施纠正措施的困难程度和时间安排的重要性为依据。

在后续审计计划中,以下三个方面必须被考虑:(1)带有不可接受的高剩余风险的事件,是后续审计重点关注的对象。《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第2600款规定:当首席审计执行官认为高级管理层接受了组织可能无法接受的剩余风险水平时,应当与高级管理层就此进行讨论。如果仍无法决定剩余风险问题,首席审计执行官和高级管理层将此事报告给董事会解决。(2)由于控制系统的运行使得高固有风险事件的剩余风险变得可被接受,后续审计必须证实关键的控制系统。(3)在大量或昂贵控制下的带有较低或适中的固有风险的事件可仅限于询问和简短的讨论。

四、基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理解风险并运用适当的风险评估方法

根据IIA’sAustinChapter的一项调查显示,至少1/3审计团体在使用风险导向审计上失败,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风险概念没有被理解清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标准(AS/NZS 4360:200险管理)把风险描述为对组织目标有影响的某种事情发生的机会。风险是业务及经营的本质,在风险环境中,除了风险评估和帮助管理层把风险转变为本组织的一种收入外,内部审计应该扩展审计范围,它包括风险控制、风险理财和风险管理。

审计人员在评估风险时需考虑如下因素:金额的重要性、资产的流动性、管理能力、内部控制的质量、变化或稳定程度、上次审计业务发展的时间、复杂性、与雇员及政府的关系等。在开展审计业务时,用于检测、证实风险暴露的技术与方法应该能够反映出风险暴露的重大性与发生的可能性,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SWOT分析法、风险清单法、流程图法、矩阵分析、COSO列举法等。在对风险进行优先排序之后,才能根据风险暴露的重要性分配相关的资源,从而使内部审计聚焦于重大风险领域。

(二)注意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区别

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传统上是从对控制的观察和分析开始的,接着对与经营相关的风险进行确认,最后,确认审计活动是否与组织的目标一致。Mc―Namee和Selim认为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因为内部审计首先需要为组织目标服务,目标是经营的基础,并且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灵活并且是或应当着眼于未来的。他们提出应首先考虑建立组织目标的方法,接着通过识别、衡量和优先排序等方法评估风险,并帮助组织改进风险管理与控制系统。

(三)内部控制并不是风险管理成功的唯一策略

内部审计师在一种风险环境中察看经营过程,而不是从内部控制系统中察看经营过程。它是一个直观的样式:聚焦在风险上的审计比聚焦在控制上的风险能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此外,内部审计人员应促进管理当局努力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经营过程简化并易受控制,即在针对重大风险增加内部控制的同时应删除一些不必要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人员更可能注意并推荐适当的控制和其他的减轻风险的方式标准。即除控制外还可通过下列方法进行风险管理:接受风险、规避或分散风险、向其他部门分配和转移部分风险。

(四)合理设计风险导向审计的抽样计划

风险导向审计的抽样计划设置较灵活,他们集中于十分重要的地区,常常依靠“停一走”抽样技巧,允许抽样根据误差率来被扩大或缩小。它应用于相当“清晰”的总体,即那些内部审计师希望尽可能在其中少使用抽样技术的项目。依据他们对系统的了解,内部审计师通过抽样可以得出总体相当准确的结论,但是他们希望不用扩大测试范围就可获得统计性支持。当内部审计师在检查怀疑存在较大风险的总体时,就会采用发现抽样技术。这样的总体可能包括工薪表中的假冒员工、重复付款、未经批准运送货物或不存在的贷款抵押物。通过发现抽样,直到发现一个具有特殊属性的项目为止。

(五)审计服务不应超出正常的保证和咨询业务的范围

审计的原理范文2

一、医院经营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信息失真 目前,大多数医院的资产管理仍然存在着不规范现象,成本费用也未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予以列支,账表上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医院的经营状况,加上医院内部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低,这些都制约了效益审计的有效实施。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医院财务管理的各项法规、制度虽然已基本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但其部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仍不够科学、严谨,职责的划分与奖惩标准也不明确,较大地影响了最终的执行效果。此外,制度的设计也没有考虑医院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具体情况,执行上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造成了整个制度环节的不健全。

(三)成本核算管理制度未建立 目前多数医院虽然实行了成本管理和核算,但由于没有明确的政策和科学的方法予以指导,其成本核算仍停留在收入减支出计算结余以计发奖金的阶段,对成本管理和核算的最终目的不清晰,从而导致各种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四)效益评价指标欠缺 虽然部分医院建立了各项相关效益指标对其内部财务管理进行评估,如管理费用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人均医疗费用等评价指标,但仍然不够全面,与规范化和系统化程度相差较远,且未得到较好地落实,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效益评价指标形同虚设。

(五)内部审计机制较弱 大多数医院的内部监督重视度仍然不够,加上监督体系不全、相关内容合理性不够,失去了其应有的审计作用,不能正确有效地评价医院内部财务信息和各级管理部门的绩效,最终直接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

二、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一)医院经济效益审计内容的确定 医院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从传统单一的财务收支向经营管理全方位延伸,深入生产经营第一线,充分了解医院经营的基本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

一是管理系统的经济效益审计。(1) 经营组织审计。审查评价医院内部机构的设置和管理体制是否合理,职工的权责是否分明,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并进一步提出改进经营组织管理的建议。(2) 经营预算审计。重点审查预算编制是否合理和可行,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如何,工程结算审计及新建工程竣工决算情况。(3) 经济决策审计。评价医院的经营目标是否明确、合理,经营目标是否落实。并且将不同方案进行比较、筛选与评价,确定最优方案。(4) 内部控制审计。通过审计促进医院不断完善并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改善医院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5) 经济信息审计。医院的经济信息是医院进行有效管理与宏观决策的有力依据,如果存在虚假,将会对医院的经营管理与投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二是医院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审计。(1)固定资产与资产使用的效益审计。固定资产的效益审计重点审查项目,审批其是否严格遵守程序、论证是否充分、可行性研究是否切实可行,是否建立完善的决策责任制。通过实际效益和设计效益的对比分析,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益做出客观评价。资产使用的效益审计,其中的药品、卫生材料等,检查这些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是否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等问题。(2)物资采购的比价审计。对医院采购部门提出的采购计划和采购价格进行审计监督检查;对物资采购内控制度、招投标制度执行及合同的订立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审计部门还要参与医院重大经济合同的论证、履行、验收工作。(3)投资风险审计。对重大固定资产投资的审计要从立项、设计、施工到竣工决算进行全过程监督,审计过程中要审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考察其研究是否正确、适当、合理,论证是否充分,是否有投资价值,要审查施工计划、进度、工程质量及工程费用的发生情况,竣工投产后要对工程效益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借此降低投资风险。(4)基建项目审计。基本建设项目支出关系到经济运行的高效性,应强化全过程监督。通过内审,可以更加合理地安排医院的基本建设资金,力求花最少的钱,做更多的事,并且在满足社会效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

(二)经济效益评估指导原则的确定 医院经济效益的评估,要综合运用管理学、会计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建立一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科学准确、操作性强的效益评估体系,才能客观评价医院经济运营情况,正确反映医院经济效益的高低。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选择与效益性关系较强的相关指标,参照评估标准进行综合评估,充分体现医院经济效益的实质、内涵,揭示其经济效益水平。

(三)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医院经济效益的评价和分析主要依据三大类指标:第一类是反映收益类的指标; 第二类是反映劳动耗费类的指标;第三类是反映收益和劳动耗费的综合指标。医院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指标包含经济效益指标、发展能力指标、医疗费用指标以及管理能力指标等。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三、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建议

(一)关注经济效益审计所涉及的全方位内容 由于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特殊性,其所需搜集的内容比其它审计更加复杂。因此,在其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对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包括:历史、现状、人员、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等要进行深入调查。同时,对相关行业的外部动态,以及各种可能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的信息等都要予以关注。

(二)编制与落实具体的审计方案 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综合审计,由于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因此在具体实施中需要编制更为具体且目标明确的审计计划与方案;要侧重审查评价审计项目的3E,即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要有明确的审计目标、范围,选准切入点,取得充分合适的证据,从而便于对审计项目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整合全面高效的审计人员 经济效益审计内容涉及面较广,其具体实施审计的范围远远超出传统审计的范围,因此,审计人员的知识要涵盖各方面,除了需要配备具有相关财务会计知识的专业人员外,还要配备工程技术、管理、统计、信息化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备的审计队伍,确保审计结果的正确性。

(四)注重内部经济审计的中心地位在当今信息化条件下,各类现金、库存材料和各项固定资产等实物都是由计算机来进行有效的归集管理,各种形式的书面文件也已转化为信息化的信号,计算机依据这些相关信息来完成相关操作并进行有效地管理。因此,为了保证审计证据的及时性、相关性和可靠性,降低相关成本,提高相关效率,医院必须充分重视内部经济审计在网络信息处理过程的中心位置。

审计的原理范文3

即“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

“亲亲”指必须亲爱自己的亲属,子弟必须孝顺父兄,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分封和任命官吏必须“任人唯亲”,使亲者贵、疏者贱,并按嫡长继承制代代世袭下去。

“尊尊”指下级必须尊敬和服从上级,严格上下等级秩序,不得僭越,不许犯上作乱。

“长长”指小辈必须敬重长辈。

“男女有别”指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亲。

其中最基本的是“亲亲”和“尊尊”。“亲亲”是宗法原则,“尊尊”是等级原则。“亲亲父为首”,旨在维护家长制;“尊尊君为首”,旨在维护君主制。二者都是为巩固宗法等级制服务的。

审计的原理范文4

【关键词】水利工程;渗水;防渗施工;质量;措施

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水利工程在施工技术和管理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仍然要注意很多的施工技术问题,尤其是防渗问题。因为水利工程一旦渗漏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在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管的过程中,防渗问题一直都是重点。

一、水利工程渗水的原因分析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引发渗水的原因有很多,结合笔者实践工作经验,依据渗水的不同情况对渗水原因进行分析。

1.1施工缝引起渗水

这种情况大多出现于大面积施工的情况下。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习惯性地将大面积混凝土分为几个区域,这几个区域之间的连接就很容易出现缝隙,导致此处的防水能力比较薄弱,容易出现渗水问题,另外如果模板支撑不牢固,没有充分密实,一当出现跑浆就容易形成蜂窝麻面,进而导致缝隙渗水。

1.2穿墙管引起渗水

在部分相对特殊的水利工程中,例如散滩电站的水下工程中,这类工程需要诸多类型不同的水管、电管等,这些管道必须与主体工程相互连接,如果此处焊接不密实,以及形成渗水现象。另外,如果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捣碎不够充分密实,也极易形成蜂窝麻面或者空洞,进而容易产生渗水的事故。

1.3外界因素而产生的变形缝

在变形缝处止水带通常都是固定不牢,偏离中心位置,而且容易造成混凝土振捣不够密实,进而导致大孔洞或者蜂窝麻面的出现,最后引发渗水情况。另外,某些工程中也时常出现大面积渗水的情况,这类大面积渗水一般都出现在底板,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基面周围的基坑降水无法达到应用的水平,这时的排水能力就相对较差,一旦遇到比较特殊的情况时,例如雨天停电或者机械出现故障,基坑水位就会上涨并且淹没了垫层,然而施工人员为了抢工程进度,在没有灌注混凝土条件的情况下带水强行进行施工,或者在灌注混凝土时,由于搅拌不均匀、振捣不密实等原因,造成混凝土的强度较低、缝隙较大等状况,一旦出现当大雨,就很容易出现大面积渗水情况。

二、水利工程的防渗施工处理

2.1堵漏防水施工

(1)点渗水。结构基面局部出现点渗,应选择堵漏材料,一般混凝土结构基面涂刮刚性材料(RG涂料确保时),当结构已有刚性材料防水层或水泥砂浆找平层的基面,可用柔性防水涂料,使渗水部位形成堵、涂、抹的防水层,增加结构抗渗性能。(2)渗水量大的处理时,应划分几个单元,一个单元处理完后再处理另一个单元。根据单元渗水实际情况,对渗水量大的先埋管注浆,以防止注浆时跑浆。当渗水量小时,可采用堵的方法。这样经过多次堵注,抹几次循环,就解决了单元的问题,然后根据结构状况.涂抹刚性或柔性防水材料.增强结构抗渗性能。(3)变形缝渗水。变形缝渗水处理是“堵、注、嵌、涂、抹”综合处理施工方法。(4)施工缝渗水。施工缝处理时,以堵或注为主,把水堵住后,在施工缝中心线两侧范围,涂刮刚性的RG型材料,以增强结构抗渗性能。(5)基面微渗湿或夏季基面结露,应选择适用于潮湿基面的材料。

2.2灌浆防渗施工

灌浆施工是通过地层或建筑物的钻孔(或预埋的灌浆管)将具有流动性的浆液,按一定的配比要求,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压入地层或建筑物的缝隙中,使其充填密实,胶结硬化成整体,达到防渗的目的。(1)灌浆钻孔。灌浆孔要求直孔,孔壁正直均匀,尤其帷幕深孔,且孔距较近时,应该特别注意测斜工作。在灌浆之前,要进行钻孔及裂隙的冲洗,将裂隙中的岩粉铁砂粉等物冲出孔外,使浆液与岩石胶结良好,冲洗可以通过钻杆用压力或压缩空气轮流吹洗。(2)灌浆顺序。a、一次灌浆法(单级法),即将孔一次钻到全深再沿钻孔全长进行灌浆,适用于孔深小于10m 的孔内灌浆,且岩石裂缝较少或透水不大的情况,否则应分段采用不同压力进行灌浆。b、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逐段法),为自上而下分段钻孔和灌浆,它可采用较高的灌浆压力,因而能获得较好的灌浆质量,并可减少施工中的事故,在岩层倾角比较发育和岩层比较破碎的地区,应首先考虑此法,开始钻孔3 ~ 5m深,随即冲洗,压水灌浆,待灌浆凝固后(不少于36h),再进行下一段钻孔和灌浆工作,但较费时间,且须多次移动钻机和灌浆机械。c、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孔塞法),钻孔一次钻好,自下而上分段(3 ~ 5m)灌浆,灌浆时以灌浆塞分段塞孔,允许上段灌浆紧接在下段结束时进行,不用搬运灌浆设备,加快了施工速度,但质量不易保证,适用于岩层倾角不大,岩石比较坚硬完整的地区。灌浆属隐蔽工程,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强调质量,竣工后要认真检查,灌浆结束28d 后,应在灌浆区钻孔检查,做压水试验,观察岩芯胶结情况,鉴定质量。

三、提高水利工程防渗施工质量的措施

防水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材料是基础,施工是关键,施工质量对防水工程起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出现质量问题均与施工质量有关。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在施工时必须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树立质量意识,在各个工序上严格把关,才能提高堵漏防水工程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试验取得数据。堵漏材料型号较多,各有特点,要根据产品说明书去做,同时还应考虑影响其他胶凝的因素(气温、水灰比、外加剂掺量、水泥品种等),必须进行试验,取得数据并掌握施工要领后方可施工。

涂刮刚性涂料。刚性防水涂料(确保是RG型)属于水泥基类,涂与刮只是改变涂刮厚度,增加抗渗性能,施工时,基面要求干净平整,有凹凸现象时,应填平压实,同时基面必须潮湿。湿度过小,容易使料粉粉化,过大又改变了涂料水灰比,降低涂刷厚度,延长了胶凝化时间。涂刮几小时后,要喷水养护3d,以利水化作用。

变形缝。变形缝是“堵、注、涂、抹”优化综合的体现。工序多,技术性强,各个环节一环扣一环,既连续又间断,整治后形成一个完整封闭的整体。其中有两点容易被人们忽视: (1)缝中央要粘隔离层,使防水层与基面间形成隔离状态,以便应力扩散,同时又加宽了防水层变形幅度,使防水层避免产生过大变形应力,以利适应结构变形需要。(2)最后工序抹水泥砂浆保护层,应在变形缝中央放置木板条,以防砂浆保护层产生不规则裂纹。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水利工程建设数量不断增加,同时对于施工质量的要求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防渗施工技术的合理选用是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整体抗渗性、安全性,必须引起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韩旭光.水利工程防渗处理施工技术应用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3)

审计的原理范文5

1、方向性原则。方向性原则指的是幼儿园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办园教育方向的原则,我们的办园指导思想要依据《纲要》、《规程》的精神,要深刻理解并引导教职工明确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正确的办园目标和指导思想,认真思考为谁服务,培养什么样的人,办什么样的幼儿园这样的大问题。

2、保教并重的整体性原则。保教并重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根本原则。幼儿园是一个系统,保教工作处于整个系统的中心。保教并重体现的是保教相互结合、包含、渗透,教中有保,保中有教。教与保要在同一过程中实现,而不是分别孤立或简单的并列的。

3、激发积极性的民主管理原则。民主管理原则是指在幼儿园管理中,要处理好管理者与广大教职工的关系,调动全园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发挥管理的激励机制,以较好地实现幼儿园的目标。

(来源:文章屋网 )

审计的原理范文6

[关键词] 审计人员、精神独立、心理因素、会计师事务所

审计独立性的目标在于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以便于投资者利用可靠的财务信息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Mednic(1997)[1]指出,独立性是会计职业的基石,也是最为珍贵的资产之一。而精神独立是独立性非常重要的方面,IFAC(2001)[2]认为精神独立是指审计意见不受到有损职业判断因素的影响,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能够保持公正、客观和职业怀疑的态度。审计人员如果由于某些心理因素的影响,没有执行重要的审计程序获取证据,以至于未能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与漏报,或者没有报告已发现的错误,其结果影响审计人员的客观性,降低审计质量。因此审计人员应对各种压力和因素保持警惕,即使是有些压力和因素可能很细微,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本文主要针对审计人员的一些心理因素,如时间压力、与客户的亲密接触、以服务客户为导向、认知偏差等对精神独立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会计师事务所如何保持审计人员的精神独立提出了相关建议。

客户支付审计费用

审计费用由客户支付,可能对审计人员的无偏袒判断产生不利影响。虽然大多数客户的审计付费只占事务所业务收入的小部分,但是对单个的合伙人来说占的比重可能比较大。在某些情况下,某个客户的审计付费达到合伙人业务收入的50%以上。而且合伙人在事务所中的地位及个人的业绩评价往往直接与是否拥有大客户相关,由于担心客户的流失,对于有争议的会计,审计人员可能会更倾向于客户的意见,而不能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

为了减少因客户付费造成的心理影响,事务所应建立公平、公正的业绩评价政策,实行技术责任和管理责任分离,即负责审计实务的合伙人不应负责审计收费和签约方面的管理工作;或者从别的事务所借用部分成员参与审计工作。

审计时间预算压力

审计人员为了在客户要求的较短时间内完成审计任务,可能没有时间去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错报和漏报。在时间压力下,审计人员趋于依靠过去的工作和经验,快速地解决问题。由于担心减缓工作进度,审计人员可能试图不去关注错报,还可能尽量避免审计已注意到的可疑情况。因为发现某一错报时,审计人员必须决策是否值得做进一步的调查,经验表明许多错误在进一步审计后被证明是不重要的。如果对问题做进一步的调查,审计人员还需要判断错误的重要程度,以及是否需要披露错报或如何调整错报。如果在较小的时间压力下,审计人员有着较充裕的时间仔细思考疑难问题并做出较满意的审计决策,不容易忽略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和漏报。

为了减轻时间预算对审计人员的压力,事务所应清楚地了解客户实际需要的审计时间,并告诉客户如果压缩审计时间,将提高审计收费;同时在业务约定书中还应注明,如果发现错误,审计费用和时间预算也将相应增加。在涉及到重大的审计决策时,事务所应要求审计人员几天以后再重新考虑,并采用咨询与复核的方法,防止忽略重大错误的情况发生。事务所在对审计人员进行绩效评估时,应衡量他们是否遵循审计质量标准,而不仅仅是满足审计时间的预算。

与客户的亲密关系

审计人员和客户雇员在审计过程中的长期接触,容易产生朋友间的真诚友谊,还可能发生审计人员将来被客户所雇佣的情况,这种亲密关系对审计人员的精神独立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在面对有争议的问题时,审计人员往往倾向于接受管理层的观点而缺乏足够的职业怀疑态度。此外,这种亲密关系还可能导致审计人员忽视或隐瞒已发现的错报和漏报。因为一般人们都有避免将坏消息传递给他人的心理状态,比如担心接受坏消息的人产生消极情感反应;传达者担心这种沮丧心情传递给自己;看到坏消息导致的不良后果时,传达者会产生负疚感。审计人员如果考虑到披露报表中的错误会使彼此之间陷入尴尬的境地,那么提出的审计意见很可能未能客观地反映的财务状况。

因工作的亲密接触而产生的心理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事务所应该经常督促审计人员反省自己的心理感受,并通过轮换审计人员来减轻这种影响。在后续培训计划中,要求审计人员一起讨论因未充分披露信息的审计诉讼案例,让大家意识到这种问题的严重性。事务所还应要求审计人员提前报告辞职计划,审慎派遣人员到有吸收新成员意向的公司进行审计。

对客户的依赖关系

审计人员需要客户职员的合作来完成审计工作,这种依赖关系使得审计人员容易偏向赞同客户的观点。客户职员可以为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各种帮助,如向审计人员提供需检查的记录与文件,根据审计人员的询问解释和描述政策等方面的,填写内部控制调查表等。如果没有这种合作,审计人员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因此取得客户职员的合作显得非常重要。

审计人员如果意识到客户也需要依赖审计人员,那么这种心理负担可能被减轻。如果没有审计人员提供的审计报告,客户很难筹集到资金。而且审计工作如果能尽快完成,那么客户的日常工作不至于受到长时间的干扰,审计费用还可能减少。

以客户服务为导向

由于是客户支付审计费用,审计人员容易产生应当为客户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的想法。比如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了解客户情况,发现客户存在的问题,为客户的会计处理提供建设性的意见等。而且审计人员往往希望客户的财务状况良好并长期经营下去,这样雇员能保持工作,审计人员也不会失去客户。如果这种“为客户服务”的思想起了主导作用,将自身利益与客户的利益绑在了一起,那么审计人员的态度就不是独立的或者说远离了独立。

为了克服这些偏见,防止以客户服务为导向,事务所应持续强调审计的责任,要求审计人员以客观公正的立场为公众服务。

“自我实现预言”(self- fufilling prophesy)

预言经常产生在性复核过程中,审计人员简单复核以前年度的工作底稿,根据过去的经验和知识预期当年的审计结果。心认为个体往往倾向于搜集那些能够支持其预言的证据,而不愿搜集违背其预言的证据,并把这一行为称之为“自我实现预言”。比如某些客户在事务所中已获得了一定的声誉,高层管理人员正直而且经营能力强,财务报表能公允反映的财务状况,审计人员一般认为这些情况还会持续下去,那么在审计证据的搜集和评价过程中,审计人员不容易保持职业谨慎的态度。Kida(1984) [3]对审计人员的证据搜寻的调查研究也表明,审计人员会有意或无意的进行预言,然后搜集相应的证据检验自己的预言。

审计证据包括所有审计人员思维的因素,这些因素影响审计人员对交由他审核的财务报表命题的真实性做出判断(莫茨、夏拉夫,1990,中译本)[4]。而“自我实现预言”通常影响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的搜寻策略,由此影响到审计质量。所以审计人员应警惕过早的做出审计判断,因为这种判断是建立在以前的预期结果上,可能导致执行过多或过少的审计程序,并由此得到不恰当的审计结论。为了防止“自我实现预言”过多地影响审计人员的判断,事务所应让审计人员意识到预言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并规定审计人员必须在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后才能下结论。

结论

本文探讨了审计人员的心理因素对精神独立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它们可能对审计人员的公正、客观和职业怀疑的态度产生负面作用。为了保持独立性,审计人员需要对这些心理因素保持警惕。同时会计师事务所还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控制审计质量,使得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保持独立客观的态度。

[1] Mednick,R. Chair’s corner. CPA Letter. June 1997,10.

[2]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ccountants (IFAC).2001.Independence Code of Ethics for Professional Accountants. New York, NY: IF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