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范文1

[关键词]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调查研究

一、前言

自1999年8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来,全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广泛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又于2002年8月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012年,教育部再次对《纲要》进行修订,进一步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即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可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只有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强调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才能把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人的潜能、动机、能力、幸福、希望等积极品质上来,才能关注这些品质的形成过程与培养规律,进而促进个人、家庭与社会的良性发展。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张厚粲曾高瞻远瞩地指出,人文关怀是21世纪的主题,在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学的繁荣与发展是实现人文关怀的必由之路。此处所指的心理学的内容就包含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成分。

“赏识教育”是近年来国内出现的新的教育理念,其前提是关注和关爱,表现为对学生积极、正面的肯定,是一种永远相信孩子“行”的教育方式。运用“赏识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开展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势在必行。而在小学生群体中开展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时,要先了解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为此,以深圳特区的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进行性别和年级等因素的差异分析,了解小学生对于积极心理品质重要性的认识,掌握不同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重点的此项工作,不仅对于研究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具有理论意义,对于一线心理教育工作更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随机选取两所小学,选取其中三至六年级学生共582名为研究对象。采用Park N和Peterson C等编制的《显著优点问卷》,了解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总体特点和年级、性别等差异状况。《显著优点问卷》包括6大维度24项积极心理特征:智慧和知识――好奇心、热爱学习、判断力、独创性、社会智能、视野;勇气――英勇、坚定、诚实;仁慈――友善、爱;正义――成员精神、公平、领导能力;自制――自律、谨慎、谦和;超越自我――欣赏美感激、希望、信仰、宽恕、幽默、热情。对于收集到的数据则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总体特点分析

将积极心理品质6大维度的得分情况进行平均数比较发现,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在六大维度上的得分排序最高的是仁慈,其他依次是超越自我、勇气、自制、智慧和知识、正义。将积极心理品质的24个子项目进行平均数比较发现,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在24个子项目上的得分在8分以上的顺序依次是希望、爱、自律、信仰、热情、诚实。

2.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性别差异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性别学生在积极心理品质6大维度的得分情况进行比较发现,男女生在仁慈、超越自我维度上的得分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

进一步对不同性别学生在积极心理品质的24个子项目的得分情况进行比较发现,男女生在欣赏美项目上的得分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

3.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年级差异分析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年级学生在积极心理品质6大维度的得分情况进行比较发现,仅在勇气维度上存在年级差异(p

对不同年级学生在积极心理品质的24个子项目的得分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在公平、宽恕项目上的得分存在非常显著的年级差异(p

四、讨论

1.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特点

根据积极心理品质6大维度得分的描述统计结果,南山区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在六大类积极心理品质上的发展程度不一致,发展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仁慈、超越自我、勇气、自制、智慧和知识、正义。得分最高的是仁慈和超越自我,得分最低的是智慧和正义,说明今后需重点培养学生的这两大类积极心理品质。

根据积极心理品质24个子项目的描述统计结果,南山区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在24项积极心理品质上的发展程度不一致,发展水平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希望、爱、自律、信仰、热情、诚实、英勇、成员精神、热爱学习、友善、公平、谦和、幽默、感激、独创性、判断力、宽恕、社会智能、欣赏美、视野、谨慎、坚定、好奇心、领导能力。其中得分最高的三项品质是希望、爱和自律,而得分最低的三项品质是坚定、好奇心和领导能力,说明今后需重点培养学生坚定、好奇心和领导能力品质。

2.女生在多项积极心理品质上的得分明显高于男生

研究发现,在积极心理品质6大维度得分的性别比较上,女生在仁慈、超越自我和正义等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男生;在积极心理品质24个子项目得分的性别比较上,女生在友善、欣赏美、爱、公平、宽恕、热情等品质上的得分明显高于男生。

人们一般认为,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由于女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早于男生,女生成绩优异、擅长组织活动,是学校里的佼佼者,而通常到了中等教育后期,男生往往就能追赶上甚至超越女生。但是,从当前的教育现状看,女生的学业优势不断扩展和延伸,几乎在所有学科领域、在各级教育水平上的学业表现都赶上甚至超过了男生。男孩危机并非中国独有,它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现象。在英国,近些年的考试结果表明,女生几乎在所有科目上都比男生表现优异。在澳大利亚,男生不仅在读写能力、学校投入和喜欢学校、教育成就等方面与女生存在差距,而且在出现纪律问题和被学校开除的学生中,男生几乎占了绝大多数。在美国,男生比女生更早脱离正式的教育制度离开学校,人数比女生多,年龄也比女生小;年轻女性要比年轻男性更愿意上大学,更可能读到毕业,而且更有可能去攻读一个硕士学位,2000年拿到硕士学位的女性是男性的1.38倍。美国的《商业周刊》曾这样断言:“在美国各地,女生在学习方面似乎建立了一个罗马帝国,而男生则像古希腊一样日趋衰败。”

3.低年级学生在多项积极心理品质上的得分明显高于高年级学生

研究发现,在积极心理品质6大维度得分的年级差异分析上,勇气维度存在年级差异,主要是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得分均高于六年级学生得分。

在积极心理品质24个子项目得分的年级差异分析上,公平、宽恕、热爱学习、诚实、视野、欣赏美等项目上表现出不同年级的发展特点,总体上均是低年级得分高于高年级得分。具体而言,在热爱学习、宽恕、公平项目上,三年级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得分,其中五年级公平得分也明显高于六年级公平得分,说明需大力培养高年级,特别是六年级学生的热爱学习、宽恕、公平品质;在诚实项目上: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六年级学生,说明需重点培养六年级学生诚实品质;在视野项目上,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六年级学生,说明需重点培养六年级学生视野品质;在欣赏美项目上,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得分明显高于五年级学生,说明需重点培养五年级学生欣赏美品质。

五、结论

不同性别学生呈现出差异,女生在仁慈、超越自我和正义等维度上的得分高于男生;在友善、欣赏美、爱、公平、宽恕、热情等子项目上的得分明显高于男生。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范文2

一、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引领视障

学生幸福人生

特殊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教育公平、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培养视障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是帮助视障学生健全人格、融入社会的重要举措,是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需要,是特殊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为视障学生的培养指明了新的方向,引领视障学生幸福人生。

1.培养视障学生强大的心理

视障学生因为生理上的缺陷,他们在生活、学习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身体不足心理补,他们更需要强大的心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主张教育者要挖掘学生积极的人格力量,帮助学生提升对学习、生活、人际等方面的生活满意度,最终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获得人生的意义。对视障学生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能培养视障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帮助他们获得积极的力量,让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让他们带着美德和优势去生活、学习,更自信、更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帮助视障学生迈向成功。

2.促进视障学生开发潜能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所有孩子都是一个发展的个体,视障学生也不例外。他们不应被视为包袱,教育得当同样能成为有用之才。对视障学生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用开放和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积极地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学生自身具有的优势和潜能,扬长避短,通过提升他们内在的自我发展力量解决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点亮视障学生的心灯,实现人生更大的价值。

二、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探索视障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途径

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为指导,结合视障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泰安特教中心从五个方面培养视障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以“美丽约定”激发内心驱动力,以“慧心阅读”奠定文化底蕴,以“团体辅导”保证培养内容的系统性、活动性,以“主题强化”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以“个别训练”满足个性化需求。

1.美丽约定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倡导激发个体内在的积极力量,进而实现个体的不断发展。约定,是在双方充分沟通、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共同议定的要遵守的条款,以尊重对方的自主意识为前提。美丽约定,是学校将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创造性结合的成果。学校从积极的角度出发,结合《中小学生守则》的内容,将爱、真诚、勇敢、热爱学习(求知力)、友善、合作力、宽容等积极心理品质表述为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行为举止,形成学校整体的“约定”。在约定内容确定后,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制作“约定卡”,由校长与每一名学生签订约定并宣誓,以神圣、隆重的仪式强化“约定”在学生心中的分量,激发学生自觉遵守“约定”的内驱力。全体学生共同践行“美丽约定”,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发挥同伴在视障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中的作用,营造积极的舆论环境、行为环境。

2.慧心阅读

阅读是滋养心灵的源泉。视障学生由于视力上的缺陷,获取信息的途径非常有限。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提供丰富的感性素材。根据孟万金教授带领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的调查研究,中小学生在积极心理品质六大维度上表现出不同的年级发展特点。例如,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需重点培养的品质包括创造力、求知力、思维与洞察力、真诚、领导力、宽容、谦虚、持重,同时还应重点培养五、六年级学生心灵触动品质。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为目标,视障学生慧心阅读,并不是随意地读、泛泛地读,而是在每种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关键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最有营养、最具有针对性的书籍。为了保证阅读效果,学校建立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电子书数据库,提供必要的硬件设备和支撑,满足视障学生慧心阅读的需要。

3.团体辅导

积极心理品质是个体在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触动而形成的。团体心理辅导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参与和体验,其游戏性质使得学生更乐于参与其中,减少了他们对教师“要教育我”的抵触情绪,也降低了他们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真实问题时所产生的压力,是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最直接、最有针对性的方式。视障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团体辅导的内容选择,建立在各年级学生应重点培养的积极心理品质内容的基础上。在辅导形式上,打破原有的班级界限,以年级段为单位进行,利于活动的组织实施。在教师配备上,安排多名教师共同主持,保证各种游戏或活动顺利开展,实现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目标。在活动内容上,兼顾认知维度、情感维度、意志维度、律己维度、利群维度、超越维度等六个维度的要求,设计多样的活动主题。团体辅导教师要及时与班主任、科任教师,以及学校管理者、家长等所有教育者沟通、交流,确保团体辅导效果在课堂外的延续,形成教育合力。

4.主题强化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强调,积极心理品质内化为个人的稳定素质后,将会更加持久地发挥作用。主题强化是集中全校资源,开展以“集中轰炸”为特点的主题式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各个学科都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挖掘,选取与主题相关的内容,从学生生活的各个角度对同一积极心理品质进行强化。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相应的主题实践活动,丰富形式,予以检验。通过集中轰炸、头脑风暴,强化学生对某一种积极心理品质的理解,进而认同、内化成为学生身上的一种特质,实现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目标。

例如,_展以“诚信”为内容的主题强化,语文课程学习课文《九色鹿》《诚实与信任》,从主人公身上感受诚信的力量。数学课程学习天平中的“缺斤少两”,在数学概念中体会诚信交易。历史课程学习历史名人关于诚信的故事,体育课程了解关于兴奋剂的知识以及各种赛事中因兴奋剂问题而声名俱损的事例,家政课程安排食品安全方面的内容,主题班会以诚信做人为内容开展大讨论,等等。在校园环境氛围建设上,可以精选与诚信相关的散文、诗歌在广播站播放,可以开展“我身边的诚信”征文活动等。通过多个角度、多个途径地集中轰炸,让学生真正地理解诚信,实践诚信。

5.个别训练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特色在于看到了传统的“问题式、诊断式”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但并不排斥心理与行为问题的解决。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坚持以正向引导为主,但绝不忽略问题学生的重点咨询辅导和干预。视障学生由于家庭教育和视力残疾程度的不同,个体差异极大,因此教育需求也是千差万别。视障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个别辅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关注到部分学生在心理发展方面的个别化需求,开展一对一的、积极导向的个体心理咨询,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二是对视障学生进行个别化地康复和辅导,例如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满足他们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

三、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营造积极的支持系统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认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需要以心理学专职教师为引领,以辅导员和班主任为骨干,以学科教师为生力军,以各级领导为龙头,以活动式、体验式为主要途径,以正向校园文化为氛围,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渗透、全员参与的立体网络。因此,要保证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有效性,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培养积极的老师

无论是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还是个别辅导,都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的心理辅导技能,尤其是以积极为导向的心理辅导技能。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成效。开展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学校领导必须组织、带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科教师,及其他员工深入学习这一理念,切实开展研究和讨论,真正领会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精神,了解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维度和内容,真正在教学实践、管理实践和服务实践中自觉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为指导,营造全方位、浸入式的积极心理培养氛围。

2.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

办学思想是学校文化的内核,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灵魂。要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首先在办学思想上就要有积极的体现。学校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为指导,践行“美丽特教”的办学思想,让积极的思想融入到师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每位师生员工的行动中,成为学校处理各种问题的引航灯。美丽特教,美在学生,美在教师,美在事业。“美丽特教”办学思想,是对师生的尊重和认可,是对特教未来的期盼和向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号召力、凝聚力、宣传力、鞭策力。以“美丽特教”办学思想为核心,学校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尽情地施展天赋与才华,增强竞争意识,奋发进取,培养健全的人格。

3.建立积极的评价机制

积极心理品质培养重视挖掘个体人性中的积极成分,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让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自觉、积极、主动地追求美好,创造幸福。以积极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不是看教师讲授了多少知识,也不是看学生参加了多少活动,最重要的是讲授的内容最终是否能有效内化为一种心理品质从而提升自我成长能力。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平台,让他们在参与中获得动力,在鼓励中获得力量。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范文3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小学生The tray talks about the effective approach that elementary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es to an activity class

【Abstract】Other mental health educates approach relatively in elementary school lining ,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ctivity class if inpidual consult about, the special subject lecture waits to have whose unique advantage. The class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is educated having exactly been a characteristic owing to pupil's mentality and age , having brought forward centering on "activity" mental health puts approach into practice , method and the course put the external condition demanding into practice.

【Key words】Mental health educates class; Use personal influence; Pupil在众多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有目的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形成心理技能,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课程,其总目标是培养学生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它要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需要。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更要紧紧地以活动为中心,开展一些适合小学生,又能真正起到教育作用的活动。结合理论及实践的一些经验,笔者下面就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途径、方法和外部条件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1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途径

1.1利用童话、寓言故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童话、寓言故事通俗易懂,其中的人物生动活泼,富有童趣,深受儿童喜爱。另外,童话、寓言故事能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和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用肯有代表意义的形象(如灰姑娘、天线宝宝等)传递给儿童,可以使儿童开阔视野,丰富情感。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价段学生的特点,选编培养学生同情心、毅力、乐观向上、诚实、独立等心理品质的国内外优秀童话、寓言故事,推荐给学生阅读,并鼓励学生每学期利用班队活动课和校园艺术节的机会,选取喜欢的童话故事自由组合进行编排和表演。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剧中的表演,来判断学生的心理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

1.2利用录音、录像、碟片等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由于小学生天真活泼,乐于接受鼓励,乐于参加活动,能大胆地与教师、同学交流,有的同学甚至还把心中的秘密告诉大家。

1.3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教师要善于观察,在生活中汲取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课程中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计论、思考,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2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其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活动”二字。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上应当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手脚和大脑都动起来。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源泉于学生的主体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应当采取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等多种方法,把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能促进小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内容等融入到各种活动之中,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心理素质、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和技能。

2.1角色扮演训练法。角色扮演训练法,就是由学生扮演各种角色,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来调节、变换自己的角色,适应不同社会环境,学会社交技巧。在角色扮演中,学生通过扮演某一特定的角色,模仿现实生活情景,可以宣泄和释放压抑的情感,达到排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目的。

2.2游戏法。将游戏寓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娱乐中领悟心理体验,克服自卑、自私、嫉妒等不良心理,养成真诚、宽容、谦让、合作、自律等良好心理品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转贴于

2.3情境创设法。通过问题的创设,使学生置身其中,如身临其境,形成情感互动、感悟体验的氛围,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就是要提供创设和模拟学生的生活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去锻炼,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2.4求知法。认知法即依靠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活动来达到活动目标,因为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理性思维,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在活动中,尽量融入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让学生不会感到厌倦、枯燥。

3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外部条件

3.1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提供必要的时间。 既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就要保证开课时间。一般每周安排1课时,或者每两周安排1课时。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排进课程表,无特殊情况不得侵占,学校要根据本地、本校教育教学实际,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间,课时在地方课程时间中安排。

3.2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活动为主,对场地、设备等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如有些学校设置了专门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使用的小班化教室,以保证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活动教室内的桌椅、环境等都进行特殊布置,以保证活动的有效性。

3.3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任课教师要提高自身业务素养,需要经常外出学习、交流,需要购买相关的图书、订阅相关的报刊,经常要制作一些订件,要开展科研活动等,这些都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必要措施,学校应当在经费上给予支持。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范文4

关键词:班主任 小学生 角色定位

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林早就明确地指出,班主任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影响人”。小学生的心理变化,随时需要班主任的监控、调适与维护,犹如禾苗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小学生优质的心理监护期盼着班主任准确地定位自身的角色。

一、班主任是小学生心理品质的积极培养者

着眼于小学生心理监护工作的发展性目标,班主任应是小学生心理品质的积极培养者,而不能坐等他们的心理问题严重后,才被动地去疏导、补救与矫正,更不能随意去挫伤他们的心灵。班主任要确立主动监护理念,通过对学生良好学习动机、策略、习惯等的培养,指导他们苦中有乐地学习;通过对学生交往情感、技巧、心态的培养,促进他们阳光般地与同伴、师长和谐相处;通过对学生自信、自控、自省、耐挫、应变等心理品质的培养,引领他们学会积极适应变化中的自己、学校、家庭与社会。这就使“补救型”、“疏导型”等基础性心理监护工作上升为“调适型”、“自助型”等发展性心理监护的较高层面。如果说前者较多地体现出被动“求助”、“他助”的特点,那么,后者则更多地体现出主动地“自助”、“助人”的特色。

二、班主任是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敏锐发现者

小学生自入学起,一年十二个月中,有九个月在学校度过;一天二十四小时除去睡觉,绝大部分时光也在学校中度过。小学生六年的学校生活,接触最多的人非班主任莫属。班主任理应是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敏锐发现者,注意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信息,积极采取问卷调查、个别交谈、作业批改、日常游玩、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收集动态的心理信息;要科学地分析学生的问题行为,找出源头;要准确把握小学生当时和此后一段时期的心理走向,尤其对个别学生的偏常信息,更应善于发现。例如,我校一些班主任从个别学生课间忽然独处发呆,迅速地了解到其家长“病重”等信息,立即分别与该学生谈心、与家长沟通等,减轻了孩子的负面心理负担。

三、班主任是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超前预警者

一般情况下,除了节假日,班主任天天要与小学生接触,因此,班主任是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超前预警者。班主任可以通过平时对学生的观察,依据以往的经验,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烦恼,示范引导心理走向,提前拉响预防警报,超前预警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例如,新生入学的自理训练、复习迎考的焦虑防范、开学初期的自控收心、人际交往的宽容悦纳等,均是班主任超前预警小学生心理问题滋生的良方。班主任如果一味地专门挑刺、批评学生,那只会加重学生的烦恼,诱发更多心理问题的出现。我们倡导班主任彻底转变视角,从“挑刺者”变成“找优者”,着眼于学生的优势成长,超前预警,带动弱势;着力于引导学生学会“一事当前,设想后果”,进而能够自我预警。

四、班主任是小学生心理困惑的及时疏导者和心理健康的主动维护者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小学生不是生活在孤岛上,对于剧增的学习压力、家长过高的期望、择校的影响,他们往往难以承受。在社会转型期,连成人都随时会滋生“心理困惑”,更何况儿童?为此,班主任应当好小学生心理困惑的及时疏导者。班主任要注意小学生心理困惑的出现,迅速捕捉主要的心理困惑,科学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有的放矢地优选最佳的疏导方式,及时、真诚、有效地加以疏导;尤其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心理自助,尽可能自我消除心理困惑。例如,化解压力的心育游戏、自我调适的心语作文、轮流书写的班级格言、换位思考的角色扮演等等,都是班主任及时疏导小学生心理困惑的高招。

班主任要善于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主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努力增强学生的自护意识,积极防止心理滑坡,从而打好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在这方面,笔者所在校班主任所用的阳光心情培育法、面对磨难励志法、口语交际真诚法、换位思考自律法等,均是主动维护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

五、班主任是小学生心理潜能的优先开发者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人拥有语言、人际、内省等八种智能,每个人均有自己的智能强弱项与不同的智能组合。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逐步形成了优势教育研究的特色,并成功地将它运用于对小学生的心理监护工作之中。班主任作为小学生心理潜能的优先开发者,要首先开发优势智能,继而唤醒多项潜能的灵动发展,依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或激发探究创新欲望,或开拓扩散想象思维,或协调多种感官训练,或开发快速记忆潜能等。这些心理潜能的良性开发,已成为班主任优质监护小学生心理更高的价值追求,是走向自觉、自主监控与维护的“治本”工程。其立足点是重在打造自我能动的“心理调节器”,犹如人体新陈代谢的“生理调节器”一样。

六、班主任是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协调者

班主任除了负责本班学生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与班级常规管理,还必须充分发挥其协调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科任教师、全体学生及其家长的群体效应。寓心理监护工作于学科渗透之中、校园文化的营造之中、多维交往的互动之中等,均少不了班主任的协调工作。班主任处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等多种人际交往关系的中心位置,其间矛盾的化解、工作的安排、作业的匹配、活动的实施、时间的占用等,哪一样不需要协调?称职和谐的协调者,有利于优质监护学生的心理。他们应该是凝心聚力、善于协调的高手,总能凝聚着一个个小学生心理监护的志愿群体,使科任教师们争相在学科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学生们竞相在伙伴疏导中“互助助人”,家长们也纷纷在“协同育子”。

七、班主任是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科学指导者

家庭中亲子关系的状况、家庭氛围的特点,家长的文化背景、价值观与情感变化等,无一不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要优质监护小学生的心理,必须积极争取家长的科学配合,这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点工作。学校过去多采取家长会、家长学校、家教小报、家校联系簿等方式,而现在则多采用家校一线通、排忧热线、校园网站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捷手段,及时与家长互通信息、交流情况,指导家长有机、同步地配合学校教育,同时适当带动与整合社区教育,对学生进行优质的心理监护。班主任要向家长多“报喜”、多提醒、多示范、多启发,科学地引导家长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心育替代体罚。事实已告诉我们,盲目误导者、自由放任者、家校(教师与家长)不和者,均会给小学生带来消极的心理影响,不利于孩子身心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理监护的过程中是一位举足轻重的直接促进者。

参考文献

[1]张春雨 健康心灵,快乐成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第一届学校卫生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1,12,01。

[2]速览.教育,2011,06,08。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范文5

【关键词】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 渗透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策略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小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小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一、利用教材的内容有目的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体育教材分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理论部分的教材内容都有鲜明的思想性。如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可以提高小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树立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锻炼好身体的思想,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为社会做贡献结合起来;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启发小学生敢于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坚持锻炼,提高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小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因此,小学体育教材基本理论部分内容是教师有目的的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体育教材的实践部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属于体育运动的技术。每个技术动作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学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小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如:教授各种器械体操、跳跃项目便于培养小学生勇敢精神;篮球、排球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维护集体利益,自觉遵纪守法和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练习中长跑可以培养小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二、结合课堂常规有意识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利用各个教学主要环节,进行课堂常规教育,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向小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逐步养成小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一些优良的思想品质。

上课的开始要对小学生进行动员,提出本次课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结束时要进行讲评总结。通过动员,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他们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反映速度、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值日生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 三、依据教学实际灵活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优秀道德品质的主题很多,有爱国、勇敢、团结等。我们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指定相关的内容以及游戏,让小学生在不经意之间学到这些优良的品质。

四、善用评价巧妙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小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小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小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小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小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小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小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小学生听后,慢慢自然收敛。

五、注重榜样示范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向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运用体育先进事例进行榜样教育: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新成绩,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为祖国争得荣誉,使我国在国际体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使小学生在平时锻炼及学习中,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范文6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社会) 主动权 实践 自主学习 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已经建立了初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但还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不断引导和帮助,如何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品德意识,使学生健康成长,是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一大重要目标。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如下方法,这些方法或多或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进步有很大帮助。

第一,教师把握课堂教学,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实施有效教学。

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对于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世界观、价值观等的培养,教师只是穿针引线,从旁协助学生学习。教师要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多思考,多发言,教师可组织多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如小组讨论、演绎小品、辩论赛、做游戏等,让学生交流体会、自主学习。

第二,实践出真知,实践活动能让学生更为直观、生动的领悟道理,应重视实践活动,深化学生道德认识,强化学生情感体验。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更应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书本知识只是起到辅助、引导及纠正等作用,应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有所获。

例如,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 一年级上册的《我自己会整理》一课,这节课的主题就是要小学生学会自己动手,学会整理自己的东西。这就要小学生自己实践一下了,教师除了在课堂把整理自己东西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原则教会学生,还要布置课后作业,就是学生自己动手整理东西的实践活动,要求在家长监督的情况下,学生试着整理自己的房间,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与快乐,最后家长评定打分,汇报给老师,进行表扬。这样,学生有了自己的实践体验,也会为自己学会整理东西而骄傲、自豪,体会出劳动的不易,就了解了父母长辈的辛苦,就初步达到了学习品德与生活(社会)的目的。这节课教师还有很多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实践,比如限制时间让学生整理自己书包或课桌,也是不错的实践体验。

第三,教师要合理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应让学生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教师可先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这预习作业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例如,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四年级下册的《浓浓乡土情》一课,这课在于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针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让学生考察和了解自己家乡,感受家乡美,初步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围绕家乡有什么地理特征,有什么名胜古迹,有什么特产名扬海内外,自己家乡出了哪些名人伟人等问题,教师可以布置学生画本课的手抄报,学生将自己知道的家乡知识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现出来,贴在班里,组织手抄报展览,让学生互评,得出最佳作品,合理的竞争有助于学生进步。课上,教师再将搜罗到得家乡风情以及各地区不同民族的风情的文字、图片、音像等知识以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展示出来,更具体、更形象、更有效地教给学生。

第四,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实际教学中合理把握好学生心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教师应该思考也应首先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现行的思想想品德教材,都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中的方法也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如果能在这方面有重大突破,肯定会对小学生的道德能力发展更具有指导意义。因此,研究、探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是许多品德与生活(社会)老师的工作重点。我认为,以小学生的接收知识的能力与程度,应该以将道理为主,让学生明事理。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以他们的道德认识为基础。讲道理,明事理,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