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旅游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旅游设计

文化旅游设计范文1

关键词: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综合体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 A

1、文化旅游综合体的相关理论

1.1 背景

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的旅游业也已迈入了全方位、多元化、复合型的“泛旅游”时代。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当GDP指数人均达到1000~3000美元,恩格尔系数将至50%以下时,人们对文化的消费需求将大幅上涨,而2005年我国就已普遍达到了此水平。2006年开始政府层面的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给文化旅游业创造了良好氛围,尤其是2009年由国家旅游局和文化部的联合文件――《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表明文化旅游的发展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所以说,在经济和政策的共同引导下,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将迎来一个黄金时期。

1.2 文化旅游综合体的概念

文化旅游综合体的概念源自于城市综合体,是城市综合体发展到一定层次的衍生物。一般意义上认为,城市综合体是指在城市中的商业、办公、酒店、居住、餐饮、展览、交通、文娱、社交等各类功能复合、互相作用、互为价值链的高度集约的街区群体【1】。城市综合体在我国已经过了探索期和成长期,在目前成熟和衍生阶段,不应单纯的从收益和商业经营角度来开发,对其要求也有新的高度――为城市有所贡献,比如提供城市公共空间、带动区域发展、提升城市品牌等。而文化旅游综合体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衍生而来的。文化旅游综合体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综合体,即以文化为核心,依托旅游资源,并综合商业、展览、会议、酒店、居住等相关业态功能的集约型、复合型、互相作用的街区群体。

1.3 文化旅游综合体特点

文化旅游综合体秉承了城市综合体的主要特点: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和功能业态的符合化。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当下,也正是因为其对土地的高效利用,使得文化旅游综合体为开发的主要模式之一。而人们对文化旅游活动空间越来越高的要求,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满足尽可能所有的活动需求。

区别于其它类型的城市综合体,文化旅游综合体又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是注重城市文脉和文化内涵,从而为满足对象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塑造空间;其次更加重视从社会公共角度出发,规划设计一定的城市公共空间;另外其活动对象通常包含外地游客和一定比例的本地居民,部分文化旅游综合体兼顾区域商业中心的职能。

2、 延安金延安项目规划设计

2.1项目概况

2012年陕西旅游集团和延安市政府计划共同打造“延安圣地河谷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它是可观、可感、可参与、可消费的体验式红色旅游引领项目,以弘扬地方文化、塑造城市特色、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任务,担当延安市西北部区域的经济增长级。

金延安板块是圣地河谷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的文化核心,是园区重要组成部分。它集旅游集散服务、红色主题娱乐、休闲度假、人文居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渗透立体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城市发展理念的高端综合型城市主题旅游目的地。

2.2 设计要点

通过对金延安板块在园区和区域的定位的思考,及对场地特点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镜像历史,写意延安”的设计理念。金延安是一座新城,建设者和设计者想在这座新城中缅怀30年年代的老城,传承延安精神。所以把握现代与传统、继承和创新就是一个关键点,如何为项目赋予准确的文化定位也是一个难点。

金延安规划和建筑设计就从各个方面“阐述”其文化内涵。用厚重的、简洁的建筑体量、朴实天然的材料、灰和土黄等素色展现金延安粗犷大气,古朴厚重的性格。延安的红色革命精神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信仰,并不全是战斗事迹的堆叠。因此在呈现红色革命文化这一相对“敏感”的话题时,建筑应该以平静地叙事方式来表现红色主题。在革命历史面前,建筑应该尽量谦虚和简洁,以凸显展示主题。在表现延安精神和延安历史时,用空间光影来引发人们心中的情感共鸣;用细高的空间来表现神圣感;用较多的踏步来表现革命的艰辛等。

2.3 功能结构

金延安是区域的文化中心、商业中心。以文化消费促进商业升级,是集体效应和商业化并重的商业业态,是本地消费和旅游消费的统一。项目涉及文化展馆、高端商业、旅馆酒店、特色餐饮、艺术会所、休闲娱乐等各个方面,满足游客与市民的品质消费需求;作为延安市首个大规模将文化旅游与城市商业、高端住宅相结合的综合区,金延安板块承载着整个延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使命。

2.4 空间结构

金延安项目的空间结构为一个中心、两条轴线。一个中心是:以钟楼为中心的核心文化商业区;两条轴线是:东西轴――红色文化与现代都市商业相结合,南北轴――地域文化与历史民俗文化相结合。

两条轴线形成两条主要特色步行街,东西轴为60m宽的大型商业林荫道,步行层下面链接起来作为大型shopping mall,轴线由西向东渐次升高,跨越高速公路,最终直接通向山里。南北轴线形成民俗风情步行街,节点建筑如戏台、新华书店、教堂、邮局等穿插其中,形成拼贴城市的自然、有机之感。

2.5 立体交通系统

金延安项目的场地是位于延河边上的低洼地,源于满足防洪要求,需要建立起高于地面约8米的堤防,设计巧妙了利用了这一高差将人行和步行有机分开。人在与堤顶同高的广场层上走,车在地面上行驶。利用垂直交通连接不同标高,形成的丰富多变的空间。

3、文化旅游综合体规划设计原则

3.1 重视文化力量

文化旅游综合体,文化是“魂”,是决定其发展兴衰成败的命脉。建筑实体可以复制,但是文化有其不可复制性。文化旅游综合体的规划设计之初,应该花大量精力去研究地方文化、城市文脉,为项目准确的文化定位寻找依据。另一方面,一个城市之内文化具有同一性,为项目在此之下培育文化特色也是有必要的。文化是项目的核心竞争力,更是无形资产。

3.2 明确功能构成

文化旅游综合体中旅游活动成为城市活力的主要来源。资源和资产的投入不应只以确保旅游业发展为主要目标,功能趋向单一的综合体是极其脆弱的,一旦主导功能因故受阻,作为副业存在的其它功能很有可能遭受致命的打击。所以其它功能不能被单纯的看做是旅游功能的完善和补充,健康的结构模式应该是优先考虑旅游功能的情况下,协同发展其它类型的城市功能,如居住、商业、餐饮等等,建立一个文化定位明确、主题突出、具有多样性、活力充足的文化旅游综合体。

3.3 构建合理交通系统

文化旅游综合体的交通体系结构由外部交通和内部交通构成。文化旅游综合体一般都是区域的文化中心、旅游中心、商业中心,对外交通系统既要有可达性、又要满足一定的换乘需要。而综合体因为功能复合、建筑复杂,内部交通系统必须结合空间规划、商业规划等建立基于行为需求和活动导向的合理内部交通系统,而一般步行交通体系是整合一切的核心。

3.4 打造宜人公共空间

文化旅游综合体是以旅游功能为主,必然要满足一定游憩功能。所以在文化旅游综合体规划设计打造至少一个公共空间是必要的,可以使自然景观,也可以是人造的,亦或是二者合一。它会成为综合体未来人们活动和交往的互动空间,更有可能成为吸引人气的场所,是不可少的。公共空间的景观小品设计,应该贴合文化主题,具有特色。

4、结语

文化旅游综合体的开发建设,对引领行业发展,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美化生态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均具有重要意义。作者通过在金延安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中的总结,认为文化旅游综合体的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应当在重视文化力量,明确功能构成,构建合理的交通系统和打造宜人的公共空间四方面有所侧重。更加期望从实际项目中的一些思考和总结对今后相关项目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国内外城市综合体的发展特征和类型模式。 黄彬 武前波 崔万珍

《经济地理》

文化旅游设计范文2

【关键词】文化视角;旅游产品创新;文博园

一、引言

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即向游客提供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总和。既包括有形的物质服务也包括无形的精神服务。因此,旅游者和目的地之间的文化碰撞直接影响旅游产品的服务质量,而好的旅游产品也必然是能引起旅游者共鸣并且对旅游者本身所存在的文化体系产生触动的。从这一点说,旅游产品的价值决定于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的相互关系。同时,旅游产品还是一种文化活动。旅游的实质就是体验,是脱离一种文化去感受另外一种文化的活动。由此,笔者认为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的“互动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异地文化交往关系,旅游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一定程度上也是异地文化交往互动的过程。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文化互动也越来越普遍,基于这样的视角下,旅游者更加注重对文化碰撞的体验,如何设计具有当地特色同时又具有国际视野的旅游产品,成了很多旅游目的地思考的问题。

二、文化交往

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性:独立性、包容性以及可塑性。在人类的发展中,文化起到了导向,整合以及维持秩序的作用。不同的文化是名族身份的文化和作为民族智慧的文化,一方面,文化是各民族人民的创造,是民族人民本质力量的确证和民族人民历史的证明,是民族之间相互区别的标识和身份;另一方面,文化本质上是人类各民族在实践地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生存和发展的智慧。同时,文化具有普遍性与民族特殊性,在文化交往中应当正确处理文化的普遍性和民族的特殊性关系。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交往一词不断出现的学者的视野中,不同文化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社会不断进行交汇融合,对当地以及世界各地的文化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同时,文化霸权主义、文化帝国主义现象确是一种现象存在,西方国家奉行裸的文化霸权主义文化政策和外交策略,借助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发达的信息通讯技术,大肆推销其文化,导致一些在全球文化交往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民族文化的内外环境紧张,致使保护民族文化的呼声日高。因此在文化交往中,必须正确处理文化交往与拒斥文化霸权主义的关系,不能通过退回自身的方式消极地抵御文化霸权主义。实际上,通过广泛地交往,实现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才能有效地抵御文化霸权主义。但是,我们不能把文化交往单独看成是文化的互相传递,他是一个相互学习,对当地以及世界文化共同发展的一种现象,把“小文化”的概念拓展为“大文化”。

在现代旅游中,旅游者的品味越来越高,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旅游服务产品总是能够吸引很多的旅游者。因此,我们在旅游产品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旅游者精神享受,这也是旅游者出游的最终目的,实现精神愉悦,建立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认同,从而真正与旅游者建立起深层次关系。

三、文化交往视角下的旅游产品文化设计创新

(一)由表及里的感知规律与由内而外的设计理念

旅游者对于旅游目的地的认识是形式到意识,有感知到感悟的过程。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物质层面,交往层面和心理层面。针对旅游者三方面的感知,旅游目的地也应该根据以上心理进行旅游产品的设计,包括实物载体、活动安排和主题核心。形成主题―活动―物质载体这一系列的产品设计。形成由内而外的设计理念,一内核为本,设计为辅的措施,抓住精髓才能做好产品设计。在这三者之中,主题起到了统领全局的作用,活动的组织、物质载体依次次之,活动的组织、物质载体在主题的内涵之下进行设计。如此设计思路下形成的旅游产品与旅游者文化交往的各层次相对应起来,满足了旅游者从低到高,由表及里的文化交往,而不仅仅是传统旅游产品所提供给旅游者只有单纯的观赏、聆听的单向性接受。

(二)旅游产品系列

如何给旅游者提供优质全面的旅游感受,这是很多旅游规划设计最重要的环节。形成旅游产品系列对于旅游目的地具有很好的品牌效应,可以通过一个主题的不同侧面,对这一主题进行诠释,从简单的物质享受上升到个人的精神升华。比如:孔子纪念馆,以儒家思想为宗旨,设计出各类相关产品,对于儒家思想的阐述精确到位,这样也可以让旅游者更深入的了解儒家文化!

(三)注重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居民文化联系的真实性设计

真实性是旅游学界研究的重点领域,每个文化都有其真实内涵和虚假外延,旅游者追求目的地的本真性,希望通过旅游感受当地的特色。为了达到还原当地原生态,作为旅游者要有追求本真性的意愿,同时当地居民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文化,尽量不要被文化交流影响自己本真的生活。对于产品的设计,第一,加强旅游资源要素整合,在旅游产品中体现当地原汁原味生活景象与文化内涵,从而使旅游者对于旅游目的地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也使他们与当地居民做了一次文化与意识层面的间接交流,有益于双方了解。第二,积极引导居民参与旅游服务。

四、旅游产品文化创新实践应用――以安徽五千年文博园为例

(一)园区简介

五千年文博园,坐落在“文化之邦、状元故里”的安庆市太湖县,东与天柱山相望,南与庐山呼应,居长江中下游旅游热线之上,交通十分便捷。景区规划占地5000亩,以“中华文化主题公园”为建设定位,以创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目标,致力于打造一座世界朝圣东方文明的艺术殿堂。景区先后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2年成为网民最关注的“中国十大文化旅游景区”、“安徽省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入选“长三角100个不得不去的地方”、“安徽旅游品牌影响力奖――四大景区品牌”等。

五千年文博园项目由“一梦千年”景区、“十里画廊”景区等部分组成,一期“一梦千年”景区已于2011年5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二期“十里画廊”景区也将于2014年5月建成开放。

文博园是以雕塑为基础,打造中华文化长廊,着力打造一下文化特征:

第一,传统文化主题。

五千年文博园 “一梦千年”景区占地600亩,以古典徽派建筑与苏州园林相结合,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碑廊石刻,文化名景尽含其中,园内建有五千年文化长廊、根雕文化园、中华百工坊、文化古栈道、四大名著文化园、中华孝道园、华夏爱情文化园等百座人文景点及非遗艺术馆群。置身园中,水墨丹青,一步一景,叹为观止,让游客有穿越时空、一梦千年之感。

第二,休闲娱乐主题。

五千年文博园 “十里画廊”景区占地600亩,由“三百六十行”文化园、“清明上河图”文化园、“烟雨江南”文化园和“创意石界”文化园等景点组成,其中“三百六十行”文化园是以两万平方米古建和1800多件青铜人物雕塑相结合,以再现康乾盛世时期的三百六十个行业;“清明上河图”文化园是以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的斜坡建筑艺术主体再现张择端笔下的汴梁繁华,这是一个由无数创意串起来的一件原创大作;“烟雨江南”文化园是以水乡的形式来演绎水乡的文化与故事,打造一座立体的露天水乡艺术馆;“创意石界”文化园由一园四馆组成,分别是创意奇石园、远古沧桑馆、自然天成馆、大象无形馆和天人合一馆,该园区的艺术价值和视觉震撼将超过根雕馆群,是将无言的奇石世界赋予其生命与情感,是对奇石文化最深层次的解读。

(二)文博园旅游活动组团结构

根据由内而外设计理念,主题――产品――载体技术路径,文博园旅游产品设计应该同时兼具真实性和参与性。将不同的园区通过一定纽带很好的衔接,设计出适合大家参与的娱乐活动,这样可以从表层的物质层面上深到心里层面。同时,也可以与周边的农家乐进行合作,打造出一个环文博园文化旅游带,对于当地的旅游产业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阳国亮 多维视角旅游文化研究简论[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86-88

[2]桂翔 文化交往与文化观念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6.12

[3]杨玲.博士毕业论文.文化交往论

[4]付保红,徐旌.曼春满村寨民族旅游中村民社会角色变化调查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2(3):43-49

[5]钱远坤.“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旅游业担当[J].政策,2014(7):37-38

[6]文红,孙玉琴.对开发修学旅游市场的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05,24(1):50-54

[7]胡亚琴.广东省发展修学旅游的优势及策略[J].全国商情,2009(9):88-89

[8]陈义彬.梅州客家文化的旅游开发[J].经济地理,2008(06)

文化旅游设计范文3

[摘 要]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越来越受到旅游地的关注,本文从分析苗族饰品的文化及特征入手,提出了饰品文化中的旅游商品设计与市场文化接轨。苗族银饰浓郁的乡土民间气息,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设计要与传统文化的对接产生的旅游商品设计,及文化的传承,如何更好的发展旅游业。

[关键词]苗族饰品旅游商品设计

一、概况:

苗族分布较广。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妇女较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过去以麻织土布为主,普遍使用独具特色的蜡染、刺绣工艺。裙子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饰的用料、颜色、款式、刺绣等方面,都极具民族风格。配饰以头、颈、胸及手等部位的银饰为多见,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饰品中首屈一指。绚丽多彩的文化充分显示了苗族的聪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苗族首饰就以其精美的制作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各式各样图案、款式的银饰造型,既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民间气息,又表现出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二、饰品文化及特征

(一)苗族饰品文化

苗族女性的银饰制品种类繁多造型精美,从使用部位来划分可分为头饰、脖饰、手饰、脚饰及衣饰五大类。银饰图案的题材多以苗族人民生活中常见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为制作内容,也有少量传统民俗戏文、传说人物、场景,如八仙、寿星、龙凤、麒麟等。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极具审美和欣赏、研究价值的“银饰文化”。

巫文化主宰了苗族银饰的精神内涵。比如丹江苗族背部银衣有一个“宗庙”的图像造型,这是苗族原始的核心图样,其巫术的意义厚重,它具有统管全身银衣片的地位。

苗族银饰中独特的迁徙文化。苗族的银饰虽然出现较晚,但由于苗族口传文化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漫长的迁徙和征战的历程在已经定居多年的苗族生活中依然刻下不可磨灭的烙印,他们依然铭记着祖先迁徙和征战的千难万险,回忆着迁徙途中的风物,崇拜着祖先的勇敢顽强。所以,他们银饰上对苗族长期的征战、迁徙历程、迁徙文化多有反映。

苗族的图腾崇拜,是银饰的重要造型。苗族图腾即与苗族有血缘关系的几种图像。西江、施洞、排吊等地苗族的银角是牛角的图样造型。

苗族首饰中的龙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有的地区有招龙、接龙的习俗,把龙视为至尊。但也有好些地区并没有特殊的龙崇拜。

(二)苗族饰品特征

工艺精湛,工序复杂,成品美观,工艺较简,艺术性差,但需银量大。银饰主要有银冠、银凤、空花手镯、银线编织手镯、发髻银索等。做工细致,种类繁多,流行面宽,但工序不如第一类复杂,技艺也略逊一筹。常见的成品有:钻花空心手镯、胸牌、镶花银链、泡花项圈、吊铃钻花项圈、细银项链、银泡、银铃、钻花戒指等。

总体来说:苗族普遍喜戴银制品,制造工艺也更精致纤巧。以大、重、多为美。

二、文化传承中的设计

(一)文化传承

苗族银饰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先后经历了从原始装饰品到岩石贝壳装饰品、从植物花卉饰品到金银饰品的演进历程,传承延续下来,才有了模式和形态基本定型的银饰,其品种式样至今还在不断地翻新,由此形成的饰品链条成为苗族社会演进的象征之一。

苗族的巫文化主宰了苗族银饰的精神内涵。在各种银饰图案中,寓含着巫术、信仰的图像占据装饰物的主要位置。苗族图腾即与苗族有血缘关系的几种图像。西江、施洞、排吊等地苗族的银角是牛角的图样造型。

再有苗族银饰的迁徙文化,饰品中就会有所体现。比如在雷山丹江的银花头围上,都有武士执刀棍骑马奔驰的造型。苗族迁徙到西部山区以后,不仅在水田里养鱼延续了在东方吃鱼的习惯,而且在银饰上有充分的反映,鱼是苗族 从头到脚各种银饰少不了的纹样和造型。

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加以创新,依据文化支撑,苗族饰品就有了文化内涵,与市场结合。旅游商品设计出的纪念品符合市场需要,旅游纪念品有了生命力,可持续发展,商品化成为可能。

苗族银饰的加工技艺,长久以来在苗族地区流传,改革开放后,其开发前景看好。但是,银饰锻打技艺一般是在家庭内部承传,无法择优而授,根本无法进入商品市场,商品化也就无法进行,随着原有艺人渐渐老去,民族文化的继承问题出现。文化需要传承,需要发扬。继承民族文化,传承技艺,旅游商品设计存在就提供了契机。

(二)旅游商品设计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历史久远,工艺传承谱系清晰,文化积淀十分丰富,传统工艺十分精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典型意义。苗饰有一种展示性,无形艺术的交流,使得苗族的艺术审美能力不断提高,从而能促进饰品艺术的不断繁荣。

毋庸质疑,人类的需要是艺术创作的第一源泉,群体的审美观念是艺术创造的规范。苗族饰品的创新正是遵循这一逻辑而发生的、发展的。由于饰品的需要,苗族对服装的审美意识逐渐同实用意识分离开来,由物质需要的依存关系演化成为审美的主客体关系。由于群体审美观念的规范,在艺术创新过程中,苗族银饰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个性,但高层次的开发必须要与文化结合起来,有了文化,旅游就有高起点;旅游商品有了文化,商品更加能进入人的记忆。旅游吸收了文化,才会有丰富的内涵,才能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和旅游要合二为一,有机结合。设计依据文化内涵与市场接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旅游要发展,必须和文化成为联袂兄弟,才能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四、结语:

苗族饰品以其精美的制作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各式各样图案、款式的银饰造型,既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民间气息,又表现出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从苗族饰品中寻找个性,继承文化符号,传承它的技法、图案、款式、造型等。

相信在对正确路径的探索中,传统文化转化成旅游产品不需太长的时间,苗族饰品文化转化而成的旅游产品,也必将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文化旅游设计范文4

孝的思想深深地印在国人的道德观念中,这一点从儒家《孝经》开宗明义章便可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对于孝的思想,古人早有认知,并延续至今,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孝在中国人的认知中的重要地位,对孝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之后,将其与旅游纪念品的包装设计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创新和发展,突出孝的深层次含义,相信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孝为国人所熟知,将其运用于旅游纪念品的包装设计,便于人们接受和认可。对于外国旅游者而言,孝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式,极具中国传统特色,能够引起外国游客的兴趣,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来华观光旅游,以促进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旅游纪念品的发展现状

我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繁多,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相对应的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范围也是相当广泛的。但相对于这些优势,中国旅游纪念品的发展状况却令人担忧,究其原因,我国旅游纪念品在创新性和品质上存在一些问题。很多时候,人们在旅行过程中很难买到具有一个地方特色的纪念品,或者是买到的纪念品的制作工艺和品质不尽如人意,让人们在一段美好的旅行中徒留些许遗憾。没有纪念意义的旅游纪念品,既不会激发游客的消费欲望,甚至对当地旅游业的形象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其发展。此外,对于一些特色旅游纪念品,一些国人往往缺乏品牌意识,做出的产品影响力不够,白白浪费了很多优秀资源。这在让人惋惜的同时,又何尝不是在警醒国人,应该正视这些问题,一味地故步自封、患得患失,是不利于旅游业发展的。

三、孝文化与旅游纪念品的关系

孝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极具传统文化特色。将其融入旅游纪念品的包装设计,赋予了原本的纪念品新的生命力和独特性,这种带有明显民族性的纪念品具有长期的纪念意义,更能够激起游客的消费欲望并将其长期保存。旅游纪念品是最好的宣传广告,精致的、有意义的旅游纪念品会让人不停地回忆某段难忘的旅行,记起某个地方。原本毫无生机的旅游纪念品在被赋予了这样的意义与价值之后,就“活”了过来,并成为某个地方的代名词,让人留念,令人向往。旅游纪念品的包装设计,其实是一种文化的设计与再造。随着历史积淀越来越深厚,孝文化的精华使旅游纪念品更具有文化内涵,并以此向世人展示当今中国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被各国游客带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一种最直观的名片。具有特色文化性格的纪念品,再加上个性化的设计,易于被大众认可和接受,展现出独特的中国魅力。将孝文化融入旅游纪念品的包装设计,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之路,可以促进中国旅游业进一步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结语

文化旅游设计范文5

一、旅游纪念品的市场现状

如今,旅游已经作为当下人们的一种主要休闲方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而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作为旅游地文化特色载体的旅游纪念品的市场需求也随之而不断增大,但是一直以来各旅游地对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开发力度却远远处于滞后状态,主要体现在大多旅游纪念品都存在着地域特征消退导致的雷同现象严重,各地旅游纪念品几乎呈现出千地一面的现状,且设计水平低下,材料工艺粗劣,难以吸引游客的消费热情,而那些真正意义上具有本土文化特色、风土人情的,带有本旅游点徽记且能够区别其它景点的旅游纪念品为数甚少。

对于旅游者来说,旅游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体验和自身生活环境不同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且这种差异越大,就越能够吸引旅游者。因此,作为这种异质文化风情载体的旅游纪念品,就必须深度挖掘本地域的文化特色,以其独特的主题内容、造型色彩、材质工艺,传递旅游地的文化信息,如此才能具有欣赏、纪念、收藏、馈赠的价值和意义。

二、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开发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旅游大国,各地区之间由于地理历史环境、民风民俗信仰等方面的不同而呈现出各自鲜明的差异和特色,因此,在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开发中,将地域文化特色转化为视觉语言融入到设计中是极其重要的。

地域文化特征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展现,一方面,是对本地区已经具有悠久历史的本土品牌,即:本土“老字号”在产品形象方面进行视觉改良,如杭州的张小泉剪刀、扬州的谢馥春香粉、北京的内联升布鞋等等。“老字号”承载着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深厚的历史情感和传统文化特色,因此,在把握地域民族特色、保留传统工艺特征的基础上,加入时尚的设计元素,以迎合现代消费者的审美观念的变化,既可以使“老字号”的品牌形象得到提升,也使得旅游者能够藉由“老字号”产品来充分地感受旅游地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情感;另一方面,可以将旅游体验作为一种情感媒介融入到纪念品的开发设计中,如绍兴的乌篷船、井冈山的帽、西湖的白娘子布偶,敦煌的飞天画像、灵隐寺的护身符等等,以此开发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产品,使其具有概括旅游地内容、历史、文化,标记旅游行经历、体验、情感的作用,真正达到“旅游纪念”的目的。同时,需注意的还有旅游纪念品的包装设计,好的包装设计有助于提升纪念品的审美价值,获得旅游者的心理认同,增加购买欲望。

文化旅游设计范文6

[关键词] 旅游纪念品 包装设计 设计文化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0年,全球旅游人数将达到10亿人次,旅游业将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就业人口最多的绿色产业。与此同时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世界第四大旅游客源输入国。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纪念品消费在旅游购物和旅游业创汇增收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其中孕育了巨大的商机。优秀的旅游纪念品不但能获取较高的经济收益,同时也是对旅游地的一次再宣传,无形之中成为旅游地的“活广告”。但是我国某些旅游区的旅游纪念品开发却显滞后,市场上充斥着鱼目混珠的项链、手镯,甚至是随处可以买到的儿童玩具;而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纪念品却没有与之相符的包装,无法表现其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包装已经不再仅仅具有使用、保护、促销等功能,更重要的是肩负着传达纪念品所要传达的信息的功能――表达文化内涵、记载美好回忆、宣传旅游胜地等。如果纪念品包装没有对旅游地的文化、历史、生活方式等进行深入挖掘,以及概括特征并形象化,那对于纪念品的传达效果就会有一定的影响,不能完全展示出纪念品的价值,同时旅游地的品牌也会缺乏有效的文化识别,因此对纪念品包装的设计定位研究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文化定位。

一、挖掘民族特色与地域文化

旅游作为一种短期的生活方式,其目的是为了追求一种不同地域的生活享受,以及留下美好的回忆。旅游纪念品作为这种异地文化的载体,就必须要深度挖掘当地的民族特色与地域文化。对于外国游客来说,他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与我们不同,他们所体验的就是完全不同于自身的异族文化,所以面对外国游客的旅游纪念品首先应该考虑挖掘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尽管在西方文化中,许多包装设计的精华是值得借鉴和吸收的,但包装设计的“国际化”并不等于“西方化”,特别是对于旅游纪念品来说,外国游客并不希望买到的是西方味很浓的模仿品,而希望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的、在西方鲜见的纪念品,这样的纪念品才有纪念价值。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将中国的民族特色等同于传统图腾,简单地将龙凤、饕餮、麒麟等印刷在包装上,或者以简单的色彩和符号替代文化内涵。中国的文化讲求“天人合一”,在装饰上讲求:无饰――取纯天然的美;饰不夺天然――和谐美;天然美――取天然美为自然美,这强烈地体现了东方传统美学模式――追求自然,天人合一的态度。纵观中国传统的包装:如油纸、草线等天然材质做一个简单的捆扎包装,或是用木材稍加修饰作为笔、墨、书、画的匣子包装,或是以竹筒、竹编材料作为容器包装等等,无不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所以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包装不是从古代纹样中去寻找答案,也不是对传统的大红大绿、烫金涂银的色彩的重现,而应该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民间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后,用视觉语言表达出种种表象后面的精神意境,通过具体的形式和形态等元素来传达其中的意蕴。

中国作为旅游大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每一处旅游景点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江南的秀美、西北的粗犷、西南的自然原始。各处的旅游地特色鲜明,但旅游纪念品及其包装却没有如此鲜明,很多产品和包装极其雷同,难以分辨是哪里的纪念品,这样的纪念品和包装又如何谈得上是美好回忆的载体?所以纪念品及包装在体现民族特色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对当地地域文化的挖掘和提炼,找出每个景点和其所承载的非物质文化的不同之处,设计富有当地韵味的旅游纪念品。比如“刘三姐”的故乡广西,便可以利用刘三姐的故事作为背景,用壮族的壮锦图案作为旅游纪念品的包装图案设计;杭州可以以秀美的西湖景点以及某些景点的传说与故事作为主题,用丝绸等特产作为材料,丰富纪念品包装的设计;大都市上海的城隍庙小吃也是一大特色,可以融入上海传统文化特点和地域性象征景观,如淮海路、东方明珠塔等地标性建筑物的图像,作为纪念品包装设计的基调。

二、彰显时代特征

在人们的观念中通常会默认为纪念品总是那些传统的东西――传统的特产、传统的小吃、传统的服装等等,这当然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但是纪念品不应仅仅只有这些传统的东西,也应该与时俱进,融入时代的特征,融入新时代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引起更多人,特别是更多年轻人的共鸣。

我们看日本的包装设计有很好的传统性,能在图案、文字、色彩的运用中透露着“和风”,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日本的设计里不仅有传统的意味,还将西方现代简洁而大胆的图案文字编排、色彩搭配吸收进来,用点、线、面、色彩的处理体现出日本设计的时代感。

当然时代文化特征的体现可以有多种形式,一方面可以是在传统的材料上加上现代的元素,比如在丝绸上印染现代的图案,在传统的扇面上绘制新时代的图案内容等等;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在用现代的手法表现传统,在纪念品及其包装设计中运用这种方法,既可以保留纪念品中传统的原汁原味,又以新颖的表现手法来传达传统意味,不显刻板,能唤起更多年轻人的购买欲望。例如台湾故宫博物馆曾做了一系列纪念品设计,其中有两个是都是以青花瓷为主题,一个是在现代某种特殊材料上印上青花瓷的图案,将此材料敷在普通玻璃瓶上,用吹风机对其加热,此材料上的青花瓷图案便拓印在玻璃瓶上,如此便可将普通的玻璃瓶变成青花瓷瓶;另一个将青花瓷花瓶分成几个部分,组合起来是一个青花瓷花瓶,一个个分开便是碗碟杯,运用了现代打散重构的手法,普通的观赏性为主的青花瓷花瓶摇身一变成为灵活组合的生活用品。类似的现代表现手法同样可以运用到纪念品的包装上去,以新的形式来表现传统的韵味,更容易被人接受。

三、内容形式内外合一

旅游地及景区所包含的民族风情、地方特色、艺术气质等各种特性,赋予了旅游纪念品以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但是在纪念品的包装设计上,有时却降低了其价值和意义,一些粗制滥造的产品包装让本来具有传统文化和价值的产品变得庸俗和低劣,让多数游客望而却步。例如:杭州历史悠久,自然风景和人文古迹众多,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应在纪念品的包装上有所体现,然而很多纪念品如丝巾基本没有什么包装,直接挂在竿子上,买后直接装到随处可见的塑料袋里面,这严重降低了杭州丝绸这纪念品本身的价值和形象,对于杭州来说不能说是一种损失。

旅游纪念品的包装是纪念品的外在表现形式,它和内在的旅游纪念产品联系紧密,优秀的纪念品包装通过好的形式不仅能帮助产品体现自身文化内涵和特色,还能提升旅游纪念品的价值。因此旅游纪念品和纪念品包装是互利互惠的整体,不能把他们割裂开来。通过对纪念品的不同包装,可以创造出相应的旅游纪念品档次和价值梯度,例如那些档次较高的丝绸可以采用优质的锦囊包装,便于携带的同时也和丝绸的本身特点相符合;而对于一般的丝织品可以用印刷的纸制锦囊包装,这样的印刷变化丰富,成本低廉。同时针对传统的和现代的旅游纪念品通过不同形式的包装方法和手段,例如可以运用传统竹木材料和现代的金属塑料将纪念品的本身特点和档次区别表达出来,形成更加明晰和有效的传达。

21世纪的旅游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热点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延伸,旅游纪念品作为一种旅游旅游地文化特色的物质承载,它的开发大大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这其中当然也离不开旅游纪念品的包装设计。明确旅游纪念品的包装定位,提高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水平,有助于体现旅游纪念品和当地旅游的文化底蕴和经济价值,展示一个地区的整体形象缩影,因此对旅游纪念品包装的设计研究和文化定位仍需要不断探索和发掘,仍需要保持对民族文化、地域风格的关注和体验,从而促进纪念品包装设计的延续和发展,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薛天祥:中国旅游发展战略[J].旅游,2004,20(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