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设计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设计的特点

环境设计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城市水利工程 水环境

Abstract: urban environment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s in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gradually rise of new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nd also a new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development and the new task. As a modern city, the prerequisite and basis of urban water conservancy are more and more concerned.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water conservancy planning, put forward the modern city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rom the, from the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high starting, to an overall planning, overall consideratio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properly handle the various construc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relationship. Should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in play, and draining flood control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how to play its modific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s a must follow the important principle.

Key words: the city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water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 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的水利工程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内容,除满足防洪安全的要求外,还要提出改善和美化环境的要求。使城市环境得到保护、保持生态平衡、市民生活更趋舒适。城市水利工程建设应该主动适应这种需求,逐步实现从传统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生态水利的转变,注重水利工程的景观和美学要求,要用新理念进行规划设计。

1 水利工程景观设计的发展与需求

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对于改善水域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以改善水域环境和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的“城市环境水利工程”建设,成为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现代城市的功能,对流经市区的河流归纳起来有两类要求:

①对河中水流的要求是:水质清洁、生物多样性、生机盎然和优美的水面景观。

②对滨河带的要求是:能反映本地独特历史、文化、风俗的滨河景观;能提供一充满鲜花、有人工景点、公园化的休闲、娱乐、体育活动空间;能营造一充满文化、艺术、科学气氛,具有现代气息、人水关系协调、引人入胜、便于人水亲近的滨河带。

人们提出这些要求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水利建设者应当适应这种趋势,满足社会的要求。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注入更多的人文、艺术、科学和现代气息,注重工程的环境效益和美学效益。从这个角度来说,现代水利可以称之为“大水利”,即“通过流域的综合整治与管理,使水系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都得到完全地发挥,使全流域的安全性、舒适性(包括对生物而言的舒适性)都不断改善,并支持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利工程,改造山河、兴利除害、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水资源,使之更好的服从人们的意志,更好地为人类造福,这不仅改变了自然界中天然水流的形态,也改变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国内外的大量实践都表明,许多水利工程不仅发挥了它们正常的工程效益,而且也越来越显示它们的环境效益,成为一种新颖的,十分引人注目的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开发水利工程旅游,已经成为水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生态经济环境水利阶段,人们普遍关注环境与生态问题,普遍重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在这样的前提下,强调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环境功能和美学价值,己成为国际、国内在水利工程设计方面的新趋势。

2 水利工程景观设计的原则

2.1技术与美学相结合的原则

水利工程建筑物和枢纽布局不能单纯追求美学效果,它首先要实现工程的基本功能,并满足技术优化的要求。即使是城市环境美化水利工程,其基本要求是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等。因此,水利工程的美学设计必须首先满足工程的技术、经济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对景观构成元素进行美学调整。技术美学是水利工程的美学基础。

2.2生态环境(改善)保护原则

从生态学角度来说,河流是生态环境中能量转换和生物活动的廊道,为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在河道上修建水利工程,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河流生态环境、打破生态系统的平衡;另一方面,水利工程能改善河流的水质,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尽管河流生态系统有自我恢复的能力,恢复期与河流生态生命力有关,但不能百分百的恢复,有些河流的生态甚至完全不能恢复。因此,水利工程建设应注意对周边环境以及流域的生态进行保护,不应以生态的破坏、环境的退化为代价。注重环境和生态的保护是水利工程景观(美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之一。

2.3强调个性和创新的原则

水利工程常常因其独特性和大空间的跨越带来景观特质和震撼的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映象,具有地标的意义。要发挥水利工程景观特点,必须在设计中注重水工建筑物的个性发挥,注重建筑物的布局和色彩方面的创新。同时,也要注重与周围环境(如:城市建筑)的和谐,综合考虑工程所在地区的地域性、文化性、整体性等方面的因素。

3 水利工程景观规划策略

3.1沿河绿地

滨水环境的总体构思应尽可能扩大沿河绿地,形成较为连续性绿化带,用绿色来勾画古城的轮廓,延续城市文脉。同时,以良好的绿色空间,优化环境景观质量,体现现代化城市的新形象。

3.2闸坝结合,扩展沿河水面。

规划河道可修建彩色橡胶坝,泵房外观可按风景区房屋标准设计,橡胶坝的主要功能是增加蓄水面积,以形成水面,形成人工湖美景。水边设置亲水步道、平台、桥梁、滨水建筑物等,供游人欣赏水面景色。

通过新建湿地连通闸向人工湿地定期供水,以增加水面及绿地面积,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给市民和游人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同时可为生态化污水净化技术的引进提供良好的试验场所。

3.3生态护堤

可规划采取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树、植草等生态工程护堤,既防止水土流失,又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动物的繁育、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对于河岸边坡较陡的地方,采用木桩、木框加毛块石等工程措施,这种护坡工程既能稳定河床,又能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避免了混凝土工程带来的负面作用。在应用草皮、木桩护坡时也可以运用土工编织物,袋内灌泥土、粗沙及草籽的混合物,既抗冲刷,又能长出绿草。有利于堤防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3.4绿化树种及花草

沿河绿化树种,以合欢、国槐、银杏、杨树、柳树等乔木为骨干树种,以桂花、雪松、紫薇、黄杨球、桃树等灌木和牡丹、月季、三叶草、金边书带草、马尼拉草坪等花草为主要植被,形成多种类、多层次生态群落。

3 水利工程与生态平衡

兴修水利工程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人类在地球上修建的水利工程无外乎两大类,即蓄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工程。它们的实质都是为解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平衡问题。

在我国,对生态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蓄水库。从表面看,它们都是为了解决水资源不足或充分利用水资源,但如果深入探究,却发现其中对社会、环境的潜在影响是巨大和复杂的。简而言之,其影响包含直接的或间接的、短期的或长期的、诱发的或积累的、一次的或两次的等等因素。所有这些影响,都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

然而,应该看到,包括生态平衡在内的自然平衡本来就是动态的,人类正是通过不断地打破那种不利于人类健康发展的平衡,才能发展到今天。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既是动态的,同时又是随时存在着。问题在于人类怎样以一种最优的方式去分辨出那些不利人类生存发展的生态平衡,打破之,并更加自觉地重建一种新的平衡,即人工生态平衡。

结束语:

兴修水利工程将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水利工程的合理规划,对生态平衡的良性循环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在兴建水利工程时,要将环保意识贯穿于工程规划设计及施工组织管理的每一环节。

参考文献:

[1]王蜀南,王鸣周.环境水利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

环境设计的特点范文2

一、绪论

微课,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它的出现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了挑战,对现代教育教学的模式研究起到了很大的影响。那么,什么是微课呢?微课,简单来说就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者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通过以上简介可以知道,“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就是课堂教学视频,以及与该课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

二、环境设计专业微课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正如微课本身的特点一样,微课在环境设计专业也因为其特点而将微课与环境设计专业之间微妙的结合在一起,而产生了巨大的效应。微课的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等特点使得微课在环境设计专业的优点发挥的淋漓尽致,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量大,所学专业课类目多,这样的特点就使得适合这个专业的教学方式必须要“短小精悍”;微课的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的特点也是极配合环境设计专业的;微课的主题突出、内容具体,适合用于环境设计专业;成果简化、多样传播,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的特点可以使得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有针对性,并且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对不懂的知识也可以及时得到帮助。

三、基于微课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新模式的理论依据

先进的教育要以先进的理念作为指导,因此,环境设计专业在选择微课教学的时候也必然要先研究微课在该专业的理论模式。微课内容的规划、微课平台的建设、微课课程的开发以及微课模式的交流应用,皆可以为环境设计专业铺路,所以,在国家全面推行微课教学的时候,环境设计专业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适当的在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上采用微课教学。此外,扎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微课在课堂教与学创新应用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推动教育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也是环境设计专业应该做的。

四、基于微课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新模式的运用

微课的覆盖面极其广泛,所涉科目类别也极为丰富,在环境设计专业自然也有所涉猎。如同微课一样,环境设计专业也是一种新兴的艺术设计门类。简单来说,环境设计就是对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的设计。微课的发展其实对这种艺术类学科来说是一种福祉。以下是微课在环境设计专业的应用:“见微知著、小课堂大教学”是微课的口号,在环境设计专业的学习中,微课在环境设计专业的推行可以用微课堂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适当的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更能起到以小见大的效果;而微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使每个学生从小处着手,创建一个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课堂,关注学生每一个微变化;除此之外,微课可以使用手机、数码相机、DV等摄像设备拍摄和录制,因此,在环境设计专业的学习上可以完全依赖微课画质的高清晰度;环境设计专业其实是“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微课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教育教学技术的衍生,因此,微课作为一种技术,能够更好的跟环境设计这门专业相融合。

结束语

微课的特点用四个词来说其实就是“位微不卑”、“课微不小”、“步微不满”、“效微不薄”。在环境设计专业如果能够有效的利用这种现代教育教学模式,并能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以学生为本,并深刻体现专业特色,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那么,微课在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必定能取得长足发展的可预见效果,也能促使环境设计专业学科知识的构建,为该专业学生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微课”在使教学时间、空间压缩的同时,也使我们学习的时间、空间在无形中增加了,因此,微课堂的教学模式应该被各个专业所接纳,为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带来便利,赢得更多学习时间。

环境设计的特点范文3

主题酒店的出现,不仅是对酒店设计理念的一个质的飞跃,它还使得酒店设计中高度同质化的装修装饰风格进行了一次颠覆。本文正基于此背景进行探析研究,对于丰富和壮大现有理论研究成果,促进主题酒店环境设计发展有着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主题酒店环境设计概述

人类生存的世界是一个整体,共同享受着同一片天空、同一片海洋和许许多多可再生与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人类进化的进程也是人类改变环境的进程,随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我们逐渐开始用艺术的手段来改变周围生存环境,优化和完善我们的生存空间。

时至今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公众的需求也在不断的精细化,它体现在国民需求的各个领域,因而传统意义上的酒店环境设计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公众对此的需求。酒店环境设计日益精细化、个性化,由此产生了更为适应人们需求的主题酒店环境设计理念,这种设计理念的出现正是人类本身的进步追求。

主题酒店环境设计的现状分析

主题酒店在国内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它的环境设计理念从前期的模糊探索到现在初步形成概念,由浅至深,由理论到实践,由效仿到创新,经历了十年的时间。在这不算长的时间里,国内的环境设计逐步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设计理念。

1.主题酒店的环境设计正逐步加深个性化和特色化

在市场需求、行业自身发展以及政府鼓励等多重因素促使下,酒店环境设计逐步个性化和特色化已经在行业内形成了共识。个性化、特色化设计不仅仅指一种艺术表现模式,它所展现出的除了物质表相,更多的是一种主观设计理念,在此间,通过加深环境设计,使主题酒店展示出更为突出的个性化、特色化,达到公众追求去同质化的需求。

2.主题酒店的环境设计正逐步加深舒适性

主题酒店出现的本身就是市场需求的产物,针对舒适性展开的环境设计更是贴合需求的中心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舒适性也可以成为主题酒店卖点,是主题酒店提升自身价值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加深人们舒适性的环境设计包含了众多针对性较强的设计元素,包括色彩的运用、家具的摆设、园林景观的搭配等,都是设计的重点。

3.主题酒店的环境设计正逐步与绿色环保相结合

近年来伴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世界各地政府都在呼吁大众注重环保,都在提倡在人们的生活中尽可能的采用绿色环保材料,环境设计的绿色环保性就是随之而产生的一个新新的设计理念,它与传统的设计理念有很大的区别,不仅要满足人们的感官需要和使用需要,还要做到对自然环境的低破坏。当下,绿色环保设计已经悄然成为一种时尚,它是整个设计理念的进步与革新,因此许多主题酒店也逐渐把环境设计向绿色环保靠拢。

主题酒店环境设计发展新趋向

在日趋激烈的酒店行业竞争中,主题酒店应该以独特的环境设计为基础,整合利己资源,冲破固有的设计枷锁,找到新的突破口,把自身优势发挥到极致,以它独特的环境设计主题风格在酒店行业占领一席之地。

1.主题酒店环境设计与经济性酒店相结合

消费层次的不同对酒店类型的需求也就有所不同,物美价廉是目前我国国民的主流消费模式,如果单从这点出发,主题酒店在这一点的竞争力上就不如经济性酒店,从而使得主题酒店失去了主流消费市场。设计本身就不是一层不变的事物,这里要提出一个概念,就是把主题酒店和经济性酒店从环境设计上融为一体,可以使主题酒店更加迎合市场需求。经济性的酒店可以在环境设计上增加一些音乐和书籍元素,这就使得整体档次上升,也可以从别的方面入手,通过小的改变使得自身向主题酒店靠拢。主题酒店可以从废物利用的角度出发,把废物的二次利用融入到主题设计当中去,既可以节省支出又可以以此为卖点当做主题。

2.主题酒店环境设计与旅游景区的主题相结合

旅游业在我国已经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政府对旅游行业的支持,旅游行业将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又一大亮点。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处在和它同一个产业链的酒店行业也必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时机。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因地制宜”,主题酒店的环境设计也应该贴合当地旅游景区的特点进行设计。在环境的设计中,应该结合景区现有的特色,充分利用周围可利用的资源,不必盲目的追求规模而忽略了设计本身所要体现的意义

主题酒店环境设计的几点建议

1.提升设计定位的精准性

主题酒店的环境设计不是天马行空的自由想象、任意发挥,它受到来自许多不同放面的影响,首先要做的就是主题酒店的定位。突出的、精准的环境设计风格是主题酒店的灵魂所在,明确主题酒店的定位才能更加使得环境设计贴合自身需要。在主题环境设计的定位上,应当使人觉得愉悦、舒适。同样应该考虑进去的还有酒店的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等。

2.实现设计展示的多方位性

环境设计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环境设计;装置艺术;人文诉求

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人们不断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环境设计中的装置艺术是人类智慧发展的体现,表达出人们在满足基本物质生活需求后更高的人文诉求。环境设计中的装置艺术起源于西方,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趋势的推动,中西方文化不断交融,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孕育的传统艺术也在环境设计中不断呈现。文章介绍装置艺术的概念和发展历史,总结装置艺术的特点,探索装置艺术在不同环境设计中的作用,探讨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艺术的高追求旨趣。

一、装置艺术的产生及其发展历史概况

装置艺术与传统意义上的架上绘画艺术有着明显的差异。装置艺术的产生从一开始就和环境空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装置艺术(Installation)被释义为“架下的创意组合与放大”。英国批评家尼古拉•德•奥利维拉在其著作《装置艺术》中认为装置艺术的鼻祖为19世纪末的一位法国邮差。这位邮差用二十多年的业余时间将水泥、贝壳和石头修建成一座造型怪异的理想宫殿。被大家公认的装置艺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成形之初,人们将其视为一种雕塑艺术。人们将最开始的装置艺术视为一种雕塑,忽视了装置艺术与雕塑蕴含的不同设计理念,这也是两者最根本的区别。在设计材料的使用方面,装置艺术采用了与雕塑艺术相近的轻物质材料。但是,在设计理念上,装置艺术采用文化互动的原理,通过静止的物象呈现人类社会互动的生活模型,这是与雕塑设计理念相区别的地方。在环境艺术设计范畴里,装置艺术还详细地区分为室内装置、室外设计等不同的类别。概括而言,室内装饰更加侧重局部装饰,而装置艺术更加关注整体效果。因而,在室内、室外或展览的设计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装置艺术设计的不同。

二、装置艺术的特征

装置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尽管在不同地区、不同场域各有特色,但是形成了部分可供遵循和考证的通则性特点,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装置艺术的主题性。装置艺术在不同的空间设计中都围绕特定的主题展开,如吕胜中先生的剪纸作品《招魂》运用装置艺术的理念将人形不断复制,在这一复制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思想和“招魂”的主题合二为一,体现出人们内心深处对“魂灵”的敬畏态度。在环境设计中,装置艺术的主题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宗教、风俗、生死仪式、文化习惯等,这些主题为装置艺术设计者提供了可供界定的选材和风格,从而取得想要的环境设计效果。其二,装置艺术的实用性。装置艺术与陶艺等供长期收藏和使用的艺术品的特点、价值不同,装置艺术更多地体现短期的展览效果。因而,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会更加注重使装置艺术的实用价值和美感并存。同时,装置艺术低成本、高效果的收益特点也让设计者可以更加大胆地运用身边的简易材料实现“高大上”的艺术追求,实现艺术与生活的对接。其三,装置艺术的创新性。为了更好地刺激观赏者的感官,打破观赏者固定的思维模式,设计者往往推陈出新,通过夸张、异化或强化的艺术手法实现对作品的呈现。如,登昆燕在作品《丧宴》中就玩了把装置艺术的“小把戏”,在进入宴会的通道上,他大胆地运用常用在婚礼设计中的花球和蜡烛装饰物,只是小有改动地将花球的颜色换成了白色,便成功地通过这一设计削弱了在丧宴中一贯的悲伤气场,而增加一份缅怀亲人的柔情,让人在悲伤之余感受一份装置艺术带来的温暖,体现出装置艺术在环境设计中对于人文情怀的追求。其四,装置艺术的渲染熏陶性。在自然环境设计过程中使用装置艺术是为了更好地转变观赏者对环境的态度,使其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欣赏。环境设计中围绕特定主题设计的装置艺术作品能够体现设计者不同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蕴含了一种生活哲学。判断一件装置艺术作品的成败,主要看其与所处环境的契合程度,以及观赏者置身于环境中时有怎样的感悟,是否与环境形成诸多共鸣。设计者通过装置艺术将人们带入自身设计的大环境,借用实际存在的装置艺术呈现创设的情境,体现出装置艺术对环境的渲染力和对人们情怀的熏陶性。装置艺术使现代实体社会显得更加神秘,其追求观赏者参与其中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审美效果。其五,装置艺术的共同参与性。装置艺术的生成需要观赏者的参与和介入。以苹果社区的设计为例,在苹果社区的展厅内外,设计者借用数以百计的可供食用的苹果创作出一件装置艺术作品——《能吃的房子》,这一装置模型强调观赏者与装置共存的关系,通过观赏者与装置的互动体现出作品的大众参与性,同时体现装置作品在观赏者心目中的地位。苹果这一食材作为装置的选材一开始是作为一种构成空间的建筑材料,在空间形成之后又作为整体模型的设计信息载体进入观赏者的视野,影响观赏者的思想与认知,并且成为观赏者讨论的话题,营造广告宣传的效果。其六,装置艺术的可变性。装置艺术是可变的艺术。因为装置艺术具有实用性和非收藏性的特点,所以装置艺术的设计在很多情况下是可以根据环境和实际生活的需求而不断变化的。因为装置艺术具有不断变化性,所以在急速发展的商业社会中才需要通过不断更新装置艺术吸引人们的眼球,更新人们的认知。在商业社会环境中,有的商家用高雅的装置艺术博得观赏者的关注,使装置艺术成为其获取利益的门面装饰。环境设计中装置艺术的诸多特点需要人们在环境设计过程中不断认识和学习,以更好地实现对装置艺术的使用。装置艺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既满足人们对实际环境的需求,又满足人们对高雅艺术的渴望,可谓一种双向载体。很多成功的装置艺术作品还承载了设计者的灵魂。环境设计中的装置艺术不断推陈出新,设计观念也不断实现中西文化结合,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开始使用不同大小、不同格局的装置艺术装饰自己的现实生活和心灵空间,使灵感与现实空间实现完美对接,让空间结构更加立体,让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丰富,也更加富有特色和个性。

三、结语

装置艺术在环境设计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就室内设计而言,装置艺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空间的设觉效果,体现出空间设计的价值;在展示空间中,装置艺术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呈现不同地区的文化风格;在景观环境中,装置艺术可以和环境更好地融为一体,成为一项开拓观赏者思维和视野的新的存在。总而言之,无论哪一种空间设计中的装置艺术,从根本上而言体现的都是人们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实现文化与装置艺术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推动环境设计的发展,也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追求。

作者:李中亚 单位: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健.论环境设计中的装置艺术.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2]伍迪.装置艺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互动性应用研究.东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环境设计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TRIZ理论 环境设计 创新与发明 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TD6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262-01

第一章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不再仅仅追求物质的满足,对于精神层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环境的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通过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设计,进而装扮生产与生活空间,达到美化生活环境,展现生活品味的作用,使冰冷的建筑与房屋有了色彩与温度。

本文通过选取TRIZ相关的理论哲学与设计原理,结合环境设计中的典型案例,研究不同环境设计中所运用的不同方法与原理,寻找TRIZ理论对于环境设计的帮助与支持,使环境设计的方法与创造更有理可循。

第二章环境设计概念体系与TRIZ理论

1、环境设计概念

环境设计是针对建筑室内外的空间,利用艺术的处理形式,以施工技术为支撑,进行设计改造与创造的实用类艺术学科。环境设计利用对空间的整理与组织、空间界面的艺术处理,其中包括空间围合立面,墙体、柱体、门窗等,运用软装配饰,自然与人工照明、造型、具有一定符号特点的设计形式语言,搭配植物、水体以及相统一的功能性设施,使人们生存与居住环境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展现出特定的氛围与风格,以满足人们的功能使用与视觉审美上的需求。

2、TRIZ理论

在现代,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首先,无论设计对象的复杂程度与否,其中均有一定的规律与模式。其次,设计创造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通过设计与创造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而解决所遇到的矛盾、冲突等问题也成为了这一进化过程的重要推动力。

第三章TRIZ理论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在本文中,本文选择适用于环境设计学科的部分原理进行归纳与整理,并针对不同的原理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与研究,更好地揭示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

1.分割原则

该原则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首先,将物体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并使物体成为可拆卸的,并增加物体的分割程度。在环境设计中,常常用到这种设计方法来进行空间的围合于分割,使空间的使用功能不再单一,为空间增加合理的功能属性,丰富空间变化,达到方便使用的效果。例如在办公空间会议室设计时,为了节省空间,常常将大小不等两个会议空间串联布置,中间使用可移动或可拆卸式隔断进行空间的分离。在平时,两个会议室可以分开单独使用,在遇到参会人数较多的情况下,会议室隔断各移动至墙体两侧,形成一个较大面积的会议空间,使空间使用较为便捷。

2.不对称原则

TRIZ理论的主要表现在将物体的对称形势转换成为不对称的形式,如果物体本身具有一定的不对称性,那需要加强其不对称的程度。这类的实例在环境设计中有较好的体现,为了增强设计对象的形式感,设计师在设计师常常尝试采用不对称的设计语言表现设计理念,阐述设计概念。利用不对称的设计原则,使设计相对活泼生动,具有变化性,设计语言更加丰富。1996年竣工的跳舞的房子是由著名设计师法兰克・盖里设计的。该建筑在设计舍弃了传统建筑正方的特点,而是将其中一柱形建筑进行了扭曲,采用了不对称的设计语言,与相邻的柱形建筑形成对比.

3.复制原则

在环境设计中,复制原则也应用到了大大小小的设计中,之中包括利用相同或相似物体进行排列组合形成的设计形式,也有抽象设计符号进行符号的放大缩小,再进行复制排列,以及变换复制品材质,但保持复制品基本符号元素与语言的设计案例。大到建筑的设计,小到一个杯子纹样的设计,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通过元素的转变,复制形成的设计。Thomas?heatherwick在中国世博会设计的英国馆,整个建筑由六万多根“触须”围成,每根触须两端有一些LED发光点,在系统控制下可展现不同的图案与不同效果,整个空间通过大量柱形元素的复制,形成具有特色的建筑。

4.改变颜色原则

在设计时可尝试改变物体或外部介质的颜色、透明度,在观察较为模糊的事物时,可利用染色剂,若已采用,可添加荧光粉。在设计中,为使空间更加丰富,活跃空间氛围,设计师常常会采用改变物体颜色的方法来丰富空间层次。

根据不同空间属性、使用习惯与要求,设计师会选用不同颜色来丰富场景变化,在统一的色彩中寻求变化。在仪式性场所,如教堂等,利用彩色玻璃,营造神圣的意境。除此之外,不用的空间属性选用的色彩倾向也会发生相应改变,幼儿园在设计时常常才有较为活泼、鲜亮的色彩,医院以白色与绿色为主,偶尔点缀黄色、橙色来帮助打破冰冷的空间氛围。

5.一致原则

同指定物体相互作用的物体应当用同一(或性质相近的)材料制成。环境设计中一致原则也是较为常见的设计方法。为保证空间展现更加协调有序,避免杂乱无章的空间效果,在进行整体设计与规划时,尽量保证空间材质的一致性与统一性或相似性,通过合理的材质选择,可以帮助协调空间氛围。

第四章结论

本文针对环境设计中的相关设计方法与应用问题,解释了相关理论的核心概念与理论支持,应用TRIZ理论的相关工具结合环境设计相关案例进行分析与总结。在环境设计中,可运用分割与拆出等原理将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在进行创造与设计的过程中,利用元素与物体的复制变形与排列,材质的替换与重组,介质一致等设计方法,得到更有价值的设计成果。应用证明TRIZ理论能够解决环境设计中的矛盾与冲突问题,可有效提高环境设计的质量。当然TRIZ理论对于环境设计的帮助也不仅仅只有本文所阐述的这些。

参考文献

[1] 吕忠园.TRIZ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 2012.

环境设计的特点范文6

一、环境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关联性

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是影响地域文化的重要因素,或是具有很鲜明的地方特色或是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环境设计不能脱离地域文化而独立存在,现代的趋同的科技文化需要与地域文化联系起来,设计的作品才会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环境设计的空间的体系非常丰富也很复杂,环境设计的空间的建设不仅仅是一种基本需要了,满足表面的好看、美观同时需要有时效性,它的建设是有一定的时间的跨度的。因此,在环境设计中,要全面考虑它的整体设计。环境设计又包涵了众多的城市要素。环境设计的的地域特色要从每个环境设计的作品当中体现。现代的环境设计都需从本地地域文化中吸取灵感,现代的环境设计的空间没有地方文化特色就失去了自己的个性,成为了一个形式化的空间只是满足于现代生活的基本功能,空间设计没有灵性和情感。总之,建设特色环境空间,需要把握地域文化环境的要素,从各要素体现空间文化。

二、地域文化的在环境设计中实践应用

1.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

城市景观中主要体现在城市街道景观文化的设计,城市街道是联系城市各个空间元素的桥梁和纽带,是地域文化展示的重要空间。地域文化往往产生于街头巷尾、坊间邻里。是人们长期生活产生出来的文化。街道景观设计往往能够体现出地方的文化脉络和人文精神。环境设计大发展的今天,现代街道景观设计中可以融入地方民俗文化,既可以丰富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又可以弘扬和发展地域文化。城市的街道景观中地域文化的表现,则是体现在公共设施和一些景观建筑设计中。如哈尔滨市的地铁站,充满俄式的建筑特点,体现哈尔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城市特色。再如南宁,历史上南宁所处的岭南地区曾有大象,南宁的五象路,路灯采用大象的造型进行设计,充分体现着历史的文脉。建筑是一座城市的最主要的元素,是人类生存生活的重要空间,城市建筑外立面要体现其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像我们国家是唯一传承下来的文明古国,如果在建筑上摒弃自己的艺术特性,那是十分悲哀的事情。环境设计作品可以通过建筑的立面诠释地域文化。

2.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室内环境设计更加应当尊重历史文脉的延续,传统风格的继承和创新是近年来室内设计主基调,室内设计有侧重的反映地域特色,室内设计作品具有连接历史文脉和时代特性的功能,用现代的设计方法和现代室内施工手段,展示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这种体现传统地域文化的设计手法,超越了基础的装修装饰设计手法,地域性的文化符号应当注重对其精神内涵的挖掘和提炼,进行传统文化的再造才是室内设计中地域文化的正确方式。

(1)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

文化是无形的,但文化是有载体的。中国传统建筑传承至今,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和积淀,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传统的中式家具,传统的中国绘画,牌匾,窗口门口,等等这些文化元素仍然体现无处不在的地域文化。成为了永久的文化载体。

(2)塑造特色氛围也是地域文化的体现

空间的氛围需要装饰和造型来共同体现,在设计中室内的空间往往都是前期已经定下的主基调,需要设计师运用设计手段来改善空间的造型布局,巧妙的围合和装饰可以为室内提供更多中可能性,带来舒适的文化体验。

(3)地域风格可通过替换材质肌理来展现

材质机理是室内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材质本身具有的光泽、色彩、纹理、质感等特性,给设计者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语汇,用以表达不同的设计思想和审美意图。设计师根据材料本身的特性特点,结合具体设计场所,巧妙的选用组合不同材料,创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室内环境。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