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品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品质范文1
【关键词】幼儿;创新;素质
人的素质包含许多方面,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格素质、创新素质等,对于未来社会来说,人的创新素质显得越来越重要。素质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从小开始不断积累,不断养成的。幼儿阶段是人的各种素质养成的关键期、基础期,对于人素质的完善、巩固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人才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创新素质的竞争。因此,从幼儿阶段就开始重视创新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对其一生地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抓住契机,启发幼儿创新意识
三至六岁幼儿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与神秘,无数的“为什么”总挂在嘴边。正是这种好奇心唤起了孩子的创新意识。他们没有过多的思想束缚,敢想、敢做, 好奇心和好胜心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呵护、引导和强化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多提问题,逐步培养孩子养成敢问、善问的思维品质。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仅要认真解答,还要给他们留有思考的余地,通过思考,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发展想象力,培育创新意识和能力。
(一)注重情景引导
针对幼儿身心发育特点及知识积累的状况,应选择一些能引起幼儿兴趣、激发热情的事物为支点,让那些感人的故事人物,如画的自然风光都成为幼儿脑海中美丽动人故事的“火种”,燃起想象的火花。
(二)注重游戏活动
幼儿阶段的游戏活动是儿童期最有效、最省时、最廉价的想象教育。在游戏中,他们大脑兴奋,想象力丰富,无拘无束,河、水、泥等都是好道具。
(三)注重艺术教育的熏陶
通过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声、美丽的色彩,刺激幼儿大脑兴奋,打开想象的闸门。如在音乐欣赏过后,给幼儿留几个问题:你在乐曲中听到了什么?看见了什么?想起了什么?这些小问题对幼儿想象的训练大有好处。
二、营造氛围,激活幼儿创新思维
(一)幼儿创新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丰富的感性实践基础上的
从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性游戏等方面让幼儿体验快乐,让“快乐之花”在小朋友心中开放,让孩子在愉快、自主的气氛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启智慧的大门,亲身感受自己的力量、同伴的帮助、朋友的支持,体验到成功离不开朋友。创新游戏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和甜蜜,孩子们在无数次的活动中尝到了甜头,他们的创新水平就会逐渐提高。
(二)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挖掘幼儿内在的创造潜能
“大自然、大社会是活的教材。教育空间应延伸到公园,商场,闹市区等,为幼儿提供激发想象的环境,提供多种活动的机会,强化幼儿的创新思维和举动,孩子们的观察技能、建构思路就会大大提高和拓宽了,幼儿的创造力就会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同时注重将幼儿的主体作用体现在每一个幼儿的积极参与上,注重训练幼儿迁移、转换能力的培养上,使幼儿产生富有迂化的思路,萌发创新思维,产生创新地举动。
(三)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锻炼幼儿的创新能力
在平时有些孩子喜爱动手剪贴,如在秋天拾落叶的活动中,教师有意引导幼儿用落叶变成各种形态,孩子会用树叶联想,剪贴成各种千姿百态的小动物,他们也会把这些树叶变成小动物形态联想编成不同的童话故事,自说自话,自得其乐。对孩子来说,让他们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看一看,时时做有心人,随时在联想,孩子在这种独立、自由的活动中,看到许多有趣的变化,教师再抓住幼儿身边发生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让幼儿内在的创新潜能挖掘和释放出来,产生联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提供机会和平台,让幼儿获取创新的成功感
(一)孩子的创新比成年人的创新更加可贵
每个孩子都经常实践创新,而成年人却偶尔为之。这充分表明,虽然孩子的创新能力很弱,但他们从事创新的潜质却十分巨大。幼儿期处在创新心理觉醒时期,对一切事物充满渴望和憧憬,他们好奇好问,不受传统习惯束缚,敢想、敢说、敢为,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创新精神。
(二)为幼儿创设探索的环境,提供可操作实践的机会和平台
幼儿在玩耍中发现、认知、创造,会不断获取粗浅的科学知识;长此循环训练,激发了孩子的创新热情,幼儿会逐渐地培养出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智慧”的头脑,激发了孩子善于探索,勇于创造精神。事实上,善于发现才会善于提问,善于提问才会善于研究,有研究才会有创新意识。
(三)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能,每一个幼儿都是创造之人
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挖掘幼儿的创新潜能,注重幼儿的再创造,让他们通过参与创造活动来展示创新才能,体验创新的快乐,萌发强烈的创新欲望。教师积极提供幼儿创新素质发展的“土壤”和“气候”条件,让幼儿在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和宽松、民主、活跃的环境和氛围中,真正激发主动参与创新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发展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四、开拓视野,捕捉创新火花
(一)知识是一切能力的基础
没有知识,能力也无从发展。即使智商很高,也可能不会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宜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环境,经常利用各种时机引导幼儿接触各种新鲜事物,从城市的发展变化,建筑、交通等设施,农村的田野风光,了解花卉树木的生长特性等。认识事物越多,想象的基础就越宽广,就越有可能触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想法。那种只想把孩子关在室内,只想让孩子写字、画画、背诗的方法。只会把孩子培养成书呆子,绝不可能培养成有创新能力的人。
(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教师们可运用组合法,培养孩子创新
如运用“可乐”瓶通过不同的组合,变换多种造型,创造出一种新事物。同样是一套积木,教师要求幼儿每次组合新的不同建筑。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了通过不同的组合能创造出新的“产品”的乐趣。
(三)想象是创新之母,没有想象能力就没有创新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训练孩子的想象能力
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品质范文2
关键词:卓越计划;幼儿教育;创新教育
卓越计划主要目标是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出各类工程师。工程师需要在工作中有研发创新、管理创新、设计创新和服务创新等。而创新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应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做好幼儿的创新教育对我国卓越计划的实施和效果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一、卓越计划与幼儿教育的关系
卓越计划要培养创新性工程技术人才,这需要有较好的创新基础和意识的学生。高校要有合适的苗子去培养,就需要从幼儿教育开始注重创新能力的锻炼与培养,从小形成创新、变革意识与习惯。幼儿教育工作者也要进行教学改革,重视引导幼儿的创新教育,使我国成为工程教育强国。重点要落在幼儿创新意识的开发与培养这个环节,这是幼儿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问题。
二、幼儿创新教育的培养模式
1.正确认识幼儿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创新教育由于对象不同,因此要有效地推进和实施创新教
育,必须考虑创新教育的层次性。幼儿创新教育让幼儿在成长中发展创新能力,体会创新快乐,获得创新的自信和创新意识。幼儿创新教育,含义是培养孩子的创造潜能的教育过程,为将来成长为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
2.注意培养幼儿的创新个性发展
创新教育不仅是智力、能力开发的问题,也是个性特征培养的问题。要培养人的创新思维,必须培养与创新思维有关的个性特征,包括求知欲、独立性、灵活性、好胜心、坚韧性、责任心、自我意识等个性品质。
3.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一种高级形态,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幼儿时期创新思维已经开始萌芽,有了创新思维的表现。当然,由于幼儿知识经验贫乏,以及思维方法的局限性,他们的创新思维与成人相比还表现出不稳定性,灵活性较差的特点。因此,要培养创新能力,必须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促使其思维灵活性、流畅性、独特性、稳定性等的发展。
三、幼儿创新教育的培养方法
1.欣赏幼儿个性发展
个性越独特,越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造性也正是在独特的个性中孕育和发展的。“越是富有创造性的人,其个性越显得独特。幼儿的每一个细小发现和创新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肯定,此时教师要多鼓励和激发孩子个性的发展。幼儿教师特别要注意因材施教,尊重他们的一切想法和做法,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教师要理解和保护幼儿的这些创造性表现,使之成为幼儿稳定的心理品质。
2.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人格,激发和维持创造性动机
幼儿教育中,应积极鼓励幼儿的探索精神;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启发引导幼儿产生内在地、自主地参与创造活动的要求。激发创造动机可以从培养“问题意识”着手。教师可以经常向幼儿提出开放式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思考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积累知识
鼓励幼儿多渠道收集有关问题的信息。教师应鼓励幼儿自己去收集有关的信息,启发幼儿扩大信息来源,通过请教家长、查阅图书资料,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看电视,上网等多种手段获取有用的信息。
幼儿创新教育是一个现实紧迫问题,幼儿教育工作者要从国家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教学方法的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意识。
参考文献:
[1]林健.工程师的分类与工程人才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02).
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品质范文3
一、要培养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就必须有创新型教师
许多研究表明,要培养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就必须有创新型的教师,教师的创造性与学生的创造性高度相关。究其原因,可以归纳有二:一是创造型的教师往往喜欢创造型的学生,对他们有积极的态度和较多的关注,从而强化了他们的创造表现;二是教师创造性的言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并成为他们的楷模。既:学生的创造性如何,不仅与教师的创造性水平有关,而且直接依赖于教师创造性人格状况。对教师来说,其人格魅力更能影响和改变孩子,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教师是最神圣、最权威的榜样,从教师的价值观念到言行举止、从心理行为特征到外表着装特征,都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有力地影响着孩子,而最终成为他们内在心理和行为反应的基础。因此,撇开教师的人格而大谈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显然是与教育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的。在儿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育过程中,教师的创造性人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创新型教师的基本特征
1、敏锐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要难的多,要有价值的多。善于提问、主动提问,能在貌似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能在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捕捉问题所在,任何创新都来自于问题,这是创新的最初一步。
2、思维的流畅性。在同样单位时间内,对一个问题设想出许多答案,有多种解题思路,体现出思维宽度和广度。
3、思维高度的灵活性。能不断打破头脑中思维原有的框架,重新、重建新的思维框架,冲破旧的模式,打破原有格局,重组新模式。
4、思维的开放性:能容纳别人,不先入为主,能欣赏别人的观点、想法、行为、能与别人共享成果。
5、认识观点有新颖性。能产生奇思妙想,不人云亦云、老生常谈。
6、个性特征鲜明、崇尚创新、乐于创新、敢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敢于冒尖、敢为人先。
三、创新教育对教师教育行为的要求。
1、具有良好的教育心态,为儿童营造一个宽松、愉快、自由安全,富于创新的集体氛围,对孩子应是最大限度的宽容、理解、忍让,带着孩子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孩子,能关爱每一个孩子,“爱自己的孩子是人性、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在你的教鞭下有爱因斯坦、在你的冷眼中有牛顿、在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
2、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热情、兴趣和方法,创新型教师要注意启发儿童的思维,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亲自实践,即培养儿童的主动探索、自我创新意识。
3、放弃权威态度,倡导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做好角色的转换、做好孩子学习中导航者、鼓励者、调控者、参与者、做好孩子游戏中的伙伴和朋友、做好孩子生活中妈妈,建立相对自由的良好气氛,使集体创新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
4、注重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鼓动孩子勤奋地学习,多方面吸取知识,获取信息并对知识进行积极的理解和消化,以达到能运用自如的程度;良好的心理品质,如自信心、耐性力、坚持性、自觉性、责任感、独立性等是进行创新活动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
5、对儿童进行适当的创新思维的专门训练,其中包括:鼓励儿童进行回忆和独特而奇异的猜想,区别不同问题并发现相互间联系,鼓励儿童提出自己的主张,自己编故事和游戏等,鼓励儿童积极地发现日常事物的特殊用途。
6、延迟判断,创新型教师要给儿童足够的时间进行创新思维,而不急于向孩子预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应鼓励孩子进行思考、共同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法,同时对敢于提出质疑的孩子表示赞许。
7、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理想,体验学习的成功,“成功是成功之母”,尽可能地创造各种条件,让儿童接触各种不同的概念观点以及材料工具等;帮助儿童要敏感地感受和理解周围世界并在不断的探索、创新中获得成功。
总之,教师普遍都具备了创新的意识和行为,才会使创新教育更富生命力、实践性和普遍意义;反之,若教师没有创新精神,墨守陈规,经验主义、拿来主义,又怎能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呢?那只会抹杀孩子的好奇心,达不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纪宝成.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和谐发展的人[J].中国人民高教研究,2011.
[2]孙绵涛,康翠萍.教育体制改革与教育机制创新关系探析[J].教育研究,2010.
[3]于波,宋乃庆.中小学校长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办学角色定位[J].教育研究,2011.
[4]名航.从教育体制改革看我国教育发展的动力和未来[J].教育科学研究,2009.
[5]朱晓阳.文化转型视野下的教育体制改革[J].探索与争鸣,2011.
[6]谈松华.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管理学刊,2010.
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品质范文4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爱满天下”,教育的主张是“动手动脑,手脑并用”,也就是让学生亲身去实践。陶先生的这些主张,对我们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活动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让孩子“动”起来,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老师要先“动”起来,老师只有深入学习,研究教材,“知之深,取之精”,然后根据本班孩子的特点,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调动起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爱的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人在儿童少年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以及家长的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儿童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
陶行知先生曾对我国当时的旧教育进行过全面、猛烈的批评,他晚年提出的“六大解放”(解放眼睛、解放双手、解放头脑、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可以说是他找准了旧教育操作中的问题,从而提出教育革新的操作措施。
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品质范文5
【关键词】素质教育,家园配合,五心
1.幼儿园素质教育的主要特点与目标
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幼儿学前教育,由于缺少或没有直接的应试体系,因而在课程设置及教育方式等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幼儿园因此成为实施素质教育最为坚决的一块园地。那么,学前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具备哪些特点?①面向全体幼儿,使每个幼儿都得到充分的发展。②要使幼儿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强调把幼儿园办成人人讲道德、处处见精神的家园,开启智慧、丰富知识的学园,提高体质、增强体魄的乐园。③要加强对幼儿个性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强调拓展个性教育的范围和空间,依据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广泛开展各种兴趣盎然的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待人接物的正确态度,使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对待生活。幼儿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培养孩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②培养孩子继续发展的学习能力。③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
2.素质教育对家园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
配合是一种双向的活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搞好家园配合工作,就应该重新认识家园配合的、真正涵义。作为配合的双方应尽量在教育上达成共识,在行动上取得一致,明确职责、主动互动。
2.1 对幼儿园的要求。①要改变过去幼儿园只管给家长下达配合任务以完成教师计划的做法。教师应不断到幼儿家中进行观察、访问,充分贯彻幼儿为主体的原则,建立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同志加友谊的关系。②要改变过去只把家长当成幼儿园、班的后勤助手,只要求家长提供物质、人力、技术,忽视了解收集家长的教育体会,经验与协助家家庭解决其家教中困惑的做法。而代之以经常地通过书面、口头交流的形成了解与学习家长的成功教育经验、体会与问题,通过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谈,研讨互相促进启发解决不正确的教育方法,提高家教质量和幼儿园合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实效性。家园应如何配合呢?其实三个字可以概括:多沟通。沟通,包括:家长与教师的沟通;教师与幼儿的沟通;家长与幼儿的沟通。
2.1.1 家长与教师的沟通。这主要是:①多问。包括问幼儿、问班上老师、问同班家长。问的形式有直接问和间接问。直接问是当面问,间接问是以打电话、问别人的方式实现。②多看。多走到班门口,看看班宣传栏;多留意校门口或宣传栏的通知。③多反映。包括口头形式、书面形式和电话联络方式。这里主要的是家长应多向老师反映幼儿在家的近况和主动向老师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
2.1.2 教师与幼儿的沟通。①行为沟通。②语言沟通。
2.1.3 家长与幼儿的沟通:①要善于耐心倾听幼儿的心声。②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③要“童心未泯”,与幼儿“玩”得起来。④要有耐心,并要讲究一个“信”字,能说到做到。
2.2 对家长的要求。①树立“子女成才,家长有责”的家教责任观。②树立现代家庭素质教育观。③树立“不唯龙凤,但求成才”的现代家教人才观。④树立培养孩子成为创造型人才奠定基础的现代家教质量观。家长应认识与掌握的实施家庭素质教育的主要规律有:①家长与孩子同是家教主体的规律。②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同步培养的规律。③因材施教的规律。
3.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幼儿教育存在的误区。①忽视教育对象的人本意义。②过分强调现代技术的教育功能,忽视教学活动的生命意义。
3.2 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①教育目标不明确。②重智轻德。③过分溺爱。④过高的期望。
4.家园配合推进幼儿素质教育的策略
4.1 营造和谐轻松的家庭气氛。古语有云:人是环境之子。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它会给孩子人格的成长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因此,父母应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的行为、举动、态度无时不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人格的建构。为此,家长应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使自己的言行成为子女学习的榜样。积极创造一个宽松的自由自在的充满激励的氛围和条件,激发幼儿主动、充分地活动。
4.2 重视对孩子情商的培养。孩子成功与否与情绪的发展有很大关系。家长应做到:①坚信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应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孩子。②尊重孩子爱玩的特点,寓教于游戏中。喜欢玩耍和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老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把教育融于游戏中。③尊重孩子,和孩子建立平等的师生、亲子关系。④学会站在孩子的位置上考虑问题。⑤发现孩子的优点,使美好的品质蓬勃发展。⑥应教育孩子学会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⑦培养孩子乐观自信的品质。父母的责任、激励,是培养孩子乐观自信的重要条件。父母应对孩子多鼓励、赞扬,使其形成“我行”、“我能做到”的心理意识。
4.3 注重“五心”的素质教育。①爱心:爱心是素质教育的基础。②信心:信心是素质教育的力量。③细心:细心决定素质教育的质量。④耐心:耐心是素质教育持续进行的保证。⑤恒心:恒心决定素质教育成效的大小。
4.4 培养孩子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父母在家中可让孩子做一些有困难的事,受一点失败或挫折,并教育孩子学会正视困难失败等现象,再引导帮助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育,再次尝试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品质范文6
关键词: 儿童美术教育 现状 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都越来越重视对孩子儿童时期的教育培养,儿童美术教育也就成了现在的一个普遍现象。自古以来,艺术作为生命的表现同它显著的感情效果和多样的社会机能,一直被视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大教育家孔子,“游于艺”是他重要的教育主张。曾任北大校长的先生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观点,他“提倡美育,便是使人类能在音乐、雕刻、绘画、文学里找到他们遗失的情感。”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教育论》中就曾提出:“儿童学习艺术应该是为了发展优美的感情,不应变为手艺。”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儿童想象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儿童主体性品质和创新精神,特别是美术教育中注重对儿童个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开发,这是对人的发展最有价值的贡献。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儿童美术教育作为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门类始终在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但当前儿童美术班是越来越多,有一些不专业的儿童美术教育的美术培训班会运用对青少年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儿童,现在这些不合适的教育使得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受到的不良影响越来越严重。许多家长也对孩子学习绘画走进了一个误区,认为教会孩子学会一种技能就是对将来有好处,他们会认为儿童画只是涂鸦,素描才是专业,实际上儿童就应该有儿童特有的教育方式,不是那大人的那些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本文就对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做一些理论探讨。
一、目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及认识误区
首先,充分认识到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曾经有这么一个非常幽默的笑话:问:“如果有人想要教育猴子,那么他应该具备些什么条件?”答:“只要比猴子懂得更多就行了!”……这个笑话看似荒唐,却从某种角度映射出了传统美术教师教育领域常见的一种褊狭观念,即认为一名师范生只需要具备高于学生的知识储量。譬如说,比学生更能画,比学生画得更好更多,或者比学生更了解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传奇故事等,就足以让它成为美术教师了。这一现象以前普遍存在于各个学校和美术培训班,但这几年随着外国教育理论的传入,已有改善,但问题仍然存在。如今家长除了会让孩子报学校的美术特长班之外大多还会送孩子利用周末的时间去美术培训班,因此现在美术培训班是越来越多。如此多的培训班应该怎么选择?家长也很苦恼。美术培训班为了吸引家长注意,就让自己看起来更“专业”,让家长觉得自己的教师具备很高的美术知识储量,会教孩子画素描,带孩子出去比赛、考级之类。除了这些培训班老师选择的教育方式外,临摹、写生是最多的教育方式。殊不知在孩子正需要培养创造力、想象力的时候,这些教育方式就大大限制了孩子的发展。美术老师的作用应该是引导,与儿童的心灵对话,遵循儿童审美心理发展的规律,让内向的孩子敢于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让外向的孩子学会安静下来耐心地去做事。
其次,目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误区。现在每个家庭几乎都只一个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使得现在的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情操和文学修养什么都让孩子学,琴棋书画一样不少,就怕落后于“别人家的孩子”,再加上现在有些学校会对美术特长生有优先权,这样一来儿童美术培训班应运而生。对于如何选择美术培训班,就像上面所说家长往往会选择看起来更“专业”的。但是儿童应该多培养感性的能力,像素描这种需要大量理性思考的东西,孩子并不理解益处也并不大。在初中时期学习素描是完全来得及的。对孩子美术教育的方式不仅仅是选一位合格的老师就够了的,家长也需要注意自己对孩子的评价,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画,“怎么不像啊”“画得真像”之类的评价最好不要出现,更不能说孩子“笨”“蠢”之类的话,并且夺过孩子的笔帮他完成画,这是非常不好的。家长也是需要注意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的,应该说“画得真好”“你真棒”这类鼓励孩子的话。这样除了开发了创造力,还培养了孩子对于画画的兴趣,如果孩子将来从事美术方面等工作,创造力与兴趣是很重要的。
二、儿童美术教育具有特殊性
儿童本身就是特殊群体。他们处于一个很敏感的特殊阶段,他们渴望长大,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同,家长送孩子去学习美术也是希望他们具备一定的审美水平。因此这是当一种兴趣去培养,需要给予一定的鼓励,才能让孩子更感兴趣,信心更大。我国台湾的郑明进先生在其《怎样了解幼儿的画》中认为,通过儿童画面可以发现儿童的性格。在美术创作中,当儿童准备在画面上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时,他们通常都是在情感激发的前提下进行的,沉醉在自己的活动中,以积极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情感。儿童的画面大部分是抽象的,这与成人有意识控制画面色彩形态等不同。刘晓东在《解放儿童》一书写道:“儿童的艺术是童年生命的律动,是儿童内在精神生活生动的外部表达。传统的儿童艺术教育同传统的科学教育和道德教育一样,儿童是出于消极被动状态的。传统艺术教育以灌输的方式为主,以临摹和写生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儿童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是不同的。幼小儿童的世界是诗的、童话的世界,而成人的世界是现实主义的客观世界。”孩子有孩子的世界,我们作为美术老师就必须走进他们的世界,按着他们世界的规矩来制订相应的教育方案。
三、创新儿童美术教育方法
单方面临摹,多像也只是在复制别人的东西。儿童的世界是和成人不同的,不应该用成人的眼光和方式去对待儿童的美术教育。美术教育应当打破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以临摹、写生为主要的教育方式,鼓励儿童自由创造,并适当地进行艺术技巧的训练。比如:选择命题绘画的方式。假设今天的题目是“背着房子的蜗牛”,孩子们可以选择他们想用的任何绘画工具,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等,甚至是手工都可以。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最后把画挂在黑板上进行互相评价,鼓励孩子勇敢发言。
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儿童学习儿童画最开始都是画动物和花草,在没有摹本的情况下,靠自我想象有些困难。这时带孩子去动物园、公园观察小动物、小花、大树,然后进行自我创作是能很好地培养观察能力的。教学色彩的基本理论——三原色,红、黄、蓝,红色和黄色可以调出橙色,黄色和蓝色可以调出绿色,红色和蓝色可以调出紫色,这些基本的色彩理论孩子应该掌握。看名家画展。有很多人认为儿童不具备欣赏名家画作的能力,要知道孩子有自己的理解方式,他们不带有复杂的情感,以原始的眼光去看画,会看到我们成人所看不到的东西。同时这也是当成一种习惯去培养,经常接触艺术品也有利于审美水平的提高。不同性格的儿童需要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于内向的儿童,在他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他,发现他的闪光点并帮助其扩大,鼓励他与其他孩子交流评价互相的作品;对于外向的儿童,以表扬鼓励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培养耐心的好习惯。“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教师不要用显而易见的刺激法,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而是应在更深的层次上,让他们通过发现自己才能的过程,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总而言之就是用儿童可以接受的方式让儿童自己去发现自己的才能。
美术教育能促进儿童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儿童有充分的精神、想象和表现的自由。儿童的成长发展离不开美术,更离不开美术带给他们的快乐。所以在教育孩子时应更加注重孩子情感的培养,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让他们热爱艺术,尊重艺术。孩子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思想也是千差万别的,对任何一种方法或模式都不应该死板地套用。为此,儿童美术教师应正确地定位自己,为孩子制订最正确的教育方案,家长也应该为孩子选择合适的美术培训班。儿童美术教师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活动,这都有利于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儿童想象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儿童主体性品质和创新精神,最终促进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儿童美术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艺术家,也不是为了孩子升学的附加分,而是适应孩子身心发展需要的、以提高其审美修养和艺术素质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儿童美术教师还需要继续更多地思考如何正确地设计儿童美术教育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杨成,钟朝芳.美术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