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范文1
一、文献回顾
国际生态旅游协会(TIES,1992)提出,生态旅游是为了解当地的文化和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的到自然区域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的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收益。
湿地旅游属于生态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湿地旅游的研究大都基于生态旅游的相关原理,但也存在其独特性。鲁铭、龚胜生(200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湿地旅游是以湿地为资源基础的旅游活动,具有强烈湿地环境保护意识的一种旅游开发模式。丁季华(2002)指出,以具有观赏性和可进入性的湿地作为旅游的目的地,对湿地景观、物种、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进行了解和观察的旅游活动,这种旅游活动开展不应该改变湿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同时还应创造经济发展机会。
二、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旅游资源概况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入海口的河海交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孤东海堤、丛式井架、海上钻井和采油平台、黄河三角洲湿地博物馆、黄河水体博物馆、胜利油田科技展览馆、天鹅湖、清风湖、亚洲最大的人工刺槐林场等自然和人文景观。黄河三角洲还蕴藏着丰富的野生陆地、淡水和海洋生物资源。黄河三角洲湿地由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以及周边的缓冲区,在缓冲区内划分成,沼泽湿地生态区、海滩湿地观光区、槐林生态接待区、芦苇湿地观鸟区、新国土观光区五个游览区。
黄河三角洲湿地地区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种子植物共有42科,400种,其中菊科、禾本科、豆科、藜科植物是主要的植物物种;野生动物1555种,水生动物418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6种;淡水鱼类108种,国家重点保护鱼类3种;鸟类367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丹顶鹤、白尾海雕等1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灰鹤、大天鹅、鸳鸯等51种。
(二)湿地旅游开发状况
黄河三角洲着力打造黄河入海口旅游区,突出黄河入海奇观和原始湿地自然风光,以观海栈桥、天鹅湖温泉度假区和滨海旅游区为重点,开发黄河口入海奇观、漂流、狩猎、骑马、观鸟、科考、温泉等观光与探险旅游项目,打造“新、奇、野、美、特”休闲度假观光生态旅游。
目前黄河三角洲湿地已开发了五个区域,在沼泽区可以欣赏沿途的动植物风光,去浅滩摸蛤蜊亲近自然。在海滩湿地区可以看到为防止海水倒灌而修筑的围海长堤,观看淤泥堆积而成的海滩。在槐林生态接待区,体验全国最大的人工刺槐林。芦苇湿地观鸟区,除了野生迁徙的鸟类之外,还有圈养的丹顶鹤、灰鹤等珍稀鸟类,为游客学习了解相关知识提供一个新的途径。2.6万公顷的天然芦苇荡,春季万物复苏,夏季充满生机,秋季荻花如雪,冬季白雪皑皑,其间不断传来野生动物的叫声,感受大自然的宁静。
黄河三角洲湿地最佳旅游时节是每年的夏秋两季,这段时间景区内植被最茂盛,景色最为壮丽。游客峰值出现在“十一”黄金周期间,占全年游客量的40%左右。主要以自驾游方式为主,以及市场上少量的以黄河三角洲湿地为一个景点的旅游产品。
三、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路线设计不合理,缺乏管理
当前景区的路线是在油田开发时所用路线基础上铺设的,未考虑游客的游览需求。尤其以自驾游的游客在景区内需重复往返于停车场和主要景点间,因此旅游旺季时易发生游客拥堵的问题。景区内没有专门管理人员和警示标示,随意停车等现象严重,增加了游客受伤的可能性。不规范的管理会影响景区内野生动物的繁衍生存,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二)居民参与度低,基础设施不完善
黄河三角洲周边居民在当地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参与人数少,对当地旅游规划项目了解较少。目前景区没有餐饮和住宿设施,游客的就餐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居民在路边随意叫卖当地农产品,饭店以个体经营为主,难以保证产品质量。景区内缺乏员工,如环保工作人员,以及对游客进行疏导的设施和服务人员。
四、对策建议
(一)完善路线,加强服务管理
发展生态旅游要把保护放在首位,核心区要坚持保护,缓冲区按照严格的规定进行限制的开发。完善景区内道路的建设,能够单向循环,以提高游客游览效率。可以采用圆环式设计,让游览的进出口、停车场相近,但并不相互影响,充分考虑游客的游览体验。路线设计避免横穿某个区域,减少游客和野生读物直接接触的机会,进而达到旅游和保护两者的和谐相处。在景区内增加导览等服务人员,既可以增强对游客行为的监管,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二)整合旅游资源,提高居民参与度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范文2
关键词:生态旅游 现状对策
秦皇岛是着名的旅游度假城市,其旅游业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绿色生态旅游产业作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兴模式,是21世纪保护环境、创造就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朝阳产业。秦皇岛作为一处生态资源较丰富的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还处于初期状态,必须遵循一定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依据、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通过构建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实施精品战略、搞好结构优化、实施生态旅游产品功能分区、推进市场营销建设、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立支撑与保障系统,才能更好的推动秦皇岛生态旅游产业稳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秦皇岛绿色生态旅游,起步始于1994年秦皇岛集发农业生态观光园区建设,2002年园区门票、餐饮等相关收入是蔬菜种植配送的2倍,达到1400多万元,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家AAAA级生态农业景区。北戴河湿地观鸟是人们在北戴河鸽子窝景区能看到的一幅惬意美景,蓝天、大海、白云、海鸟极完美的组合,成为中国鸟类研究基地,也成为观察迁徙候鸟的最好地区之一。这些生态旅游的实践是很好的尝试,但眼观其经营现状,的确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生态旅游缺乏开发商规范化管理,如何加强景区生态性管理,是我们当前最为关注的问题,目前,秦皇岛旅游业的总体呈现整体服务质量欠缺的现象,一些个体经营者,由于没有经受过相关的职业培训,服务水平明显存在着不足,为了提高秦皇岛旅游业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的服务质量,我们必须从这一方面入手,针对个体经营者经营不良的情况,切实地予以改善,使他们树立旅游服务意识,作到规范经营,主随客便。同时要加强自我优化,以顾客为中心,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009年8月省长在出席北戴河新区开发建设办公会议时强调:秦皇岛市要坚定不移地把旅游业作为立市的战略产业,要树立大旅游观念,并号召“全市发展旅游,全年发展旅游,全方位发展旅游,全产业融合旅游”,全市动员,齐心协力推动秦皇岛旅游跨越式发展。秦皇岛市委、市政府认真学习贯彻和落实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部署和发展新要求,初步确定了129个旅游和城建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886.6亿元。各级政府对秦皇岛市旅游业发展的高度关注,为其旅游业的大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发展秦皇岛生态旅游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现旅游经济的繁荣兴盛。
一、巩固发展国内旅游业,大力发展国际旅游业,带动生态旅游的发展。秦皇岛市国际旅游业务虽然起步较早,但比之国内旅游业发展缓慢。这显然与秦皇岛这个旅游城市不相称,尽管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但与条件相仿的沿海开放城市相比,主观上重视不够应视为主要原因。因此,应加强领导,加大发展国际旅游业的力度,争取在短时间内有所突破。首先,强化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宣传促销工作;第二,依托北京、承德等周边旅游热点城市,加强业务往来,借助他们的优势带动自身的发展;第三,深化改革,进一步调动秦皇岛各家旅行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外联作用;第四,积极向北京、天津等市常驻的外国使馆、商社、办事机构等宣传秦皇岛的旅游优势,使他们中更多的人来度假、游览,或参与专项旅游活动;第五,将邻近的日本、韩国、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作为重点目标市场,大力开拓经济贸易往来,发展国际合作办学等,以经济交流、文化交流促进旅游的发展。国内旅游是基础,而国际旅游的发展将会对景点开发、服务质量等整个素质起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整合优势旅游资源,做大做强生态旅游精品路线。在秦皇岛市旅游规划基础上,依托现有景区,通过对生态资源、农业资源较好,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旅游线路进行筛选和组合,规划出主要的生态旅游精品路线。包括:
①沿海生态旅游精品路线:以秦皇岛市海岸线为依托,开展看海景、听海涛、观海潮、海水浴、采海贝、品海鲜、买海货等旅游活动,体现鲜明的海滨旅游特色。
②长城生态旅游精品路线:以长城附近的102国道为主线,包括山海关、抚宁、卢龙等长城旅游区。
③生态养生旅游精品路线:依托秦皇岛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度开发环保健康的养生旅游项目,以分时度假养生游来破解秦皇岛市淡季瓶颈,全市、全年、全方位地发展旅游,全产业融合旅游;以养生科普教育和果蔬采摘游把养生理念、现代农业与旅游业完美结合,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现代农业经济效益,推动生态旅游业发展。
④森林生态旅游精品路线:秦皇岛市众多的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以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为开展森林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比如在远离市区的祖山风景区,可发展森林探险游、森林科考、森林休闲、森林健身、森林饮食等旅游产品。
⑤湿地湖泊生态旅游精品路线:当前湿地旅游已经成为国际上最流行的旅游之一。利用秦皇岛鸽子窝湿地,开发湿地观光和观鸟旅游等。
三、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我们要将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融入旅游业,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来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开创新型旅游开发方式,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主要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要强化信息服务。为了给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指导旅游企业的投资和经营,我们要着手开展旅游统计分析,建立旅游项目库,在进一步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完善旅游咨询服务体系;第二,广泛采用现代信息传输技术,我们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发展旅游业的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向整个世界展示自己,将秦皇岛旅游业的优势和特点,展现在大家面前,让更多的旅游爱好者了解秦皇岛、关注秦皇岛。在美国、德国等一些发达的国家里,就基本实现了旅游企业的全部上网,他们不仅能吸引国内外旅行商和潜在的旅游者访问网站,还能给自己带来更多合作的商机和广告宣传作用,我们应积极向国外学习这一经营方法;第三,应强化配套服务。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旅游数据中心,它可以进一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功能。改善我们的工作水平,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网络营销和网络预订,全面提升旅游企业、景区的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以信息化为主要途径,提高旅游服务效率;第四,尽快建成秦皇岛旅游局域网、旅游电子商务网和管理系统业务网。为使我市旅游业尽快与国际接轨,我们应积极建立旅游局域网和旅游电子商务网,尽快地实现“数字秦皇岛”的目标;第五,加强与同行业伙伴的合作,我们可以与兄弟城市开发京津冀旅游电子地图,实现环渤海区域旅游服务的一体化,从而更好地为顾客服务,同时也加强了行业之间的联系。
四、建设秦皇岛旅游人力资源引进、培训联动机制。要改善我们目前旅游业的状况,根本的解决途径还在于“人”这里,首先,我们要建设旅游人才职业培训体系。加强人事局负责的公务员旅游知识培训、由组织部负责的党政领导干部旅游知识的培训;做好导游和经理的职业培训;在企业内部作好入职培训、在职培训,形成日常培训体系;建立秦皇岛旅游培训基地,完善旅游企业人才培训和社会旅游人才培训,使秦皇岛市党政干部充分掌握旅游政策法规、旅游基本知识。其次,完善旅游人才教育体系。根据秦皇岛现有的旅游人才教育资源和现状,整合秦皇岛现有的旅游人才教育资源,争取在未来5年内建立起初、中、高等人才教育体系,建立秦皇岛多层次的旅游人才教育体系。健全结构布局合理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网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优化旅游从业人员结构,为秦皇岛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再者,建立旅游人才引进体系。重点加强旅游人才的引进工作,使人才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新世纪旅游行业的竞争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最终都表现为人才的竞争,我们要依托秦皇岛市综合优势,完善人才结构,抓好人才引进。在完善好人才培养工作的同时,积极引进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实现秦皇岛市旅游业现今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同步进行。
近年来,旅游业已成为秦皇岛市的支柱产业,其中生态旅游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生态旅游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对秦皇岛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的以旅游促发展,针对秦皇岛市生态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力争早日实现“旅游立市”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陈世斌.城市休闲产业合理规模评价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6(7):206-208.
[2]李树峰,李胜芬,李蕾,高雅芳.国内旅游者滨海旅游行为研究——以秦皇岛为例[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第7卷第3期.
[3]张玉香.体验视角下的旅游产品设计与创新[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1期.
[4]丁丽英,平潭.滨海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3期.
[5]高向丽.秦皇岛市滨海旅游供求分析及发展思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6]袁志超,孙振杰,冯禄昭.河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总体构思[J].当代经济.2009年9期.
[7]洪贤兴,韩立民.2007年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范文3
【关键词】海岛;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国际旅游岛建设
党的十八报告为我国未来几年的发展确立了任务与目标,当前涠洲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从资源的永续利用出发探索海岛生态资源的科学发展之路,不仅符合党的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及建设美丽中国的精神,而且对于提升涠洲岛国际旅游度假区魅力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合理开发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对提升涠洲国际滨海休闲旅游岛综合竞争力的作用
1、确保海岛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规律决定了一个地方的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是有限的,生态环境的失衡和破坏势必导致生产过程的中断,这就要求人们不仅要为当代人的发展保护好生态环境,也需要为子孙后代的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生态空间。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优良的生态旅游环境资源是区域实现永续发展的决定因素,对建设涠洲国际滨海休闲旅游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提升海岛的特色竞争力
决定一个地区竞争力的因素有很多,不同的地区各有其独特之处。如广西桂林的阳朔有山水及传说为依托,云南的丽江有古老民族的文化底蕴及保存完好的生活空间为依托,杭州有西湖及传说为依托;因而拥有丰富的火山地质地貌及丰富海洋动植物资源的涠洲岛,则可以通过实施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来将这种独特的环境资源优势转化成为地区竞争优势,使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体现地区个性的一张崭新的“名片”。
3、培育原著岛民的凝聚力
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能够产生积极的扩张力和强大的吸引力。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使岛民产生了对自己生活和居住地区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同时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开发和建设工作的深入,岛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也将随之得到提高。随着海岛生态环境的改善,人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把自己的生活地区建设得更美、更好的思想将成为一种共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理念将成为发展的主旋律,并成为提升国际休闲旅游度假海岛品位的助推器。
二、北海涠洲岛生态旅游资源的基本状况
1、基本概况
涠洲岛(包括斜阳岛)位于广西北部湾畔北海市区南部海面,距市区21海里,是中国最大、地质年龄最年轻的死火山岛。涠洲岛南北长6.5公里,东西宽6公里,总面积约26.88平方公里,常驻人口约为1.6万,是西南地区最大、最近大陆的海岛,素有“南国蓬莱”之美誉。据考证涠洲岛是一万多年前由火山岩浆喷发堆积而成的,集“典型性、自然性、优美性”于一身的火山岛,其资源禀赋在国内外十分罕见,是难得的“火山地质地貌天然博物馆”,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其生态旅游资源的丰富度及匹配的完美度在中国海岛中也具有极高的地位和不可替代性。
2、主要特征
(1)奇特多样的地质、地貌景观资源
涠洲岛是比较罕见的集地质地貌的科普、教学、科研基地为一体的海岛及天然博物馆,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
一是火山景观。涠洲岛由火山岩组成,岛上有南湾、鳄鱼山、横路山、猪仔岭以及斜阳等多处由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遗迹,沿岛屿海岸线呈现出因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口港湾、火山蛋、火山石、火山岩壁、火山溶岩、火山冲击坑、火山洞以及放射状断裂层等古地震遗迹的神奇景观。
二是海蚀景观。涠洲岛北部沿岸和斜阳岛是悬崖峭壁,坡陡水深,在海浪和潮水侵蚀下,形成了海蚀洞、海蚀沟、海蚀龛、海蚀崖、海蚀柱、海蚀窗、海蚀平台、海蚀蘑菇、海蚀石滩和海蚀沙、海蚀岸积等千姿百态的海蚀地貌和古海洋风暴遗迹等景观。
三是珊瑚礁景观。岛屿北部、东部沿岸珊瑚岸礁相当发育,礁坪宽400~1025m,珊瑚生长带宽200~660m;西南部发育较差,礁坪宽20~475m,珊瑚生长带宽50~215m。
(2)匹配度完美的人文资源
一是明代历史人物遗迹。早在400多年前,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游览涠洲岛,曾经留下“日射涠洲廓,风斜别岛洋”等诗句。因为汤显祖是为“避热至涠洲,夜看珠池”而来,不是探险而来的,可见当时涠洲已具备了一定的开发水平,由此涠洲岛的开发历史可以上溯至明代以前。
二是近代外国宗教传入地遗迹。19世纪50年代开始就有法国传教士到涠洲岛传教,并于清同治年间(1853年-1869年)在涠洲岛的盛塘村建成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哥特式的“涠洲盛塘天主教堂”,是晚清时期全国四大教堂之一,这是一座由法国传教士花了十年时间,用岛上特有的珊瑚石,由当地工匠建造而成占地面积近千平方米的教堂。1882年传教士还在城仔村建成“法国天主圣母教堂”,目前在岛上仍有着近3千教民。
三是南部海域妈祖文化遗迹。海岛尚存清乾隆三年(1738年)在海岛南岸建成汇聚沿海妈祖文化、充满神奇传说的“三婆庙(妈祖)”。
(3)丰富多样的亚热带滨海资源
涠洲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虽然其面积狭小、地域结构简单,然而它的热带生物植物资源却十分丰富。
一是海洋生物景观资源。这里的珊瑚属于浅水珊瑚类,不仅品质优良,数量庞大,而且不少世界罕见的品种,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涠洲岛附近海域还是广西著名的渔场。
二是陆地生物景观资源。涠洲岛是我国候鸟春末秋至迁徙途中一个重要加油站和栖息地,经专家考证约有180多种鸟类在涠洲岛驻足,隶属16目52科,其中,旅鸟117种,冬候鸟48种,留鸟14种,夏候鸟7种,13种鸟类被IUCN列为受威胁物种,包括黑脸琵鹭(Plataleaminor)。其中有国家级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鸟类29种,涠洲岛鸟类自然保护区是沿太平洋西海岸迁飞候鸟的重要中途停歇地,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价值①。涠洲岛还盛产香蕉、甘蔗、菠萝蜜等水果和植物,所产的香蕉味道香甜是广西著名的香蕉产地之一。此外还可观赏到鲎、藤壶、仙人掌等动植物。
三是气象景观资源。涠洲岛具有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的天然优势,海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23℃,年降雨量1863毫米,是广西最少雨的地区之一;活动积温8,265℃,是广西热量最丰富的地方。涠洲岛碧海蓝天、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气候温和,适宜全年旅游度假,是观赏日出日落、潮涨潮退的旅游胜地。拥有发展滨海旅游必备的 “5S+5V”(5S--海水Sea 、阳光Sun、沙滩Sand、船Ship、海鲜Seafood。5V---火山Volcanic crater、植被丰富Vegetation is rich、村庄Village、碧蓝色Vivid blue、翠绿Verdancy verdure)资源。
三、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助力涠洲岛休闲国际旅游度假岛建设的设想
1、提高认识,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涠洲岛具有类型丰富的生态旅游人文景观资源是建设国际高端休闲度假旅游海岛的优势所在,在保护、开发中应该有机结合各种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组合效应,向旅游者提供一个自然与人文高度和谐的理想胜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生态旅游资源,贯彻生态环保第一、严格项目建设审批的原则,力促早日建成“一湾(南湾风情度假湾)、一岛(斜阳岛顶级休闲度假岛)、两翼(石螺口休闲度假区、东岸国际社区)、三区(热带农业休闲区、西港物流控制区、北岸高端生态旅游度假区)、一海(海洋休闲运动区)”的格局。
2、完善综合协调机制,确保国际高端休闲度假旅游项目的建成
涠洲岛的生态旅游资源从属海洋、国土、环保、旅游、旅游区管委会等多个部门。由于海岛生态资源开发管理从属多个部门,管理体制不顺,开发利用资源遇到的问题就不能及时解决,因此必须建设完善的协调机制来保障资源的开发利用。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国际高端休闲度假旅游的档次
由于涠洲岛原为乡镇一级,财力有限,受到各种资源条件的限制,基础设施落后,旅游配套设施比较单一。一是住宿条件较差,住宿承载力不足是制约涠洲生态旅游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海岛目前有四星级酒店一家,三星级酒店7家,农家乐宾馆档次低,海岛尚未建成五星级酒店;二是交通的制约,目前岛内交通主干线到景点的路况有所改善,但是发展高端的滨海度假产业还缺乏游轮码头及机场等高端交通的配套;三是公共事业设施,如供水、供电、通信和医疗等设施不到位,海岛淡水资源及发电能力有限,旅游人数增多会造成供水紧张的局面;海岛目前只有原来乡镇的一家医院,遇到重大疾病不能岛内就医。为此,必须为“一湾、一岛、两翼、三区、一海”的新格局②目标建设游轮码头、游艇码头、飞机场等高端旅游产品需要的吃住行医等各种配套设施。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国际高端休闲度假旅游海岛的品位
涠洲岛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生态环境地域系统,有岛屿、岛滩、岛基和环岛滩涂小生态环境里独具特色的生物群落构成独立的生态系统。由于远离大陆,淡水资源相对缺乏,更由于海岛生态环境等的脆弱性等影响和制约,涠洲岛生态旅游资源的劣势不容乐观,管理不善将造成毁灭性破坏。这种生态系统食物链层次少、复杂程度低、生物多样性指数较小,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任何物种的灭失、增加或者环境因素的改变都将对海岛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和破坏。③为此,要加强生态保护意识,树立“富民强岛”的理念保护利用好十分脆弱海岛资源,要加强对海岛原住民、旅游从业者及旅游者,特别是旅游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的教育力度,确保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开发建设涠洲岛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打造旅游胜地,还要做到“富民强岛”。要通过旅游产业发展改善民生,带动就业致富,不断提高岛上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同时,应该加大民俗文化的开发力度,增强北海的文化底蕴和品位,把北海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滨生态度假旅游胜地。
5、加大品牌打造力度,努力创造与国际旅游度假海岛匹配的知名品牌
目前涠洲岛旅游产品开发仍然滞后,一些景点存在有史无迹,有点无景的状况,上岛游客主要以西南地区的为主,鲜有国外游客,离建设国际旅游岛还有很大的差距。旅游业的发自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认识资源上,必须树立创新理念,以打造世界一流中国最美滨海休闲生态旅游岛作为开发主线,加大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力度,形成受市场欢迎的产品,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以吸引旅游者体验、观赏、感悟和消费,促使生态旅游资源转换成经济资源。
6、大力培养生态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人才,重点扶持领军企业
滨海人文生态资源能否有效开发利用,关键是人才的支撑,必须加大培养、引入、激励机制,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充分利用民俗文化开发旅游项目是旅游地吸引游客、留住游客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注释:
①舒晓莲,等.广西涠洲岛鸟类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J].动物学杂志,2009(06).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范文4
1.温州生态园休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框架思路
温州生态园位于我市未来大都市的核心,由大罗山和三??湿地组成,总面积约为130平方公里。其中,大罗山117平方公里,界于瓯江和飞云江之间,是我市城市的重要生态屏障,有城市 “绿肺”之称。三??湿地与大罗山相连,是典型的平原水乡,面积为13平方公里,内部水网密布,由160余座岛屿组成,自然风光十分秀丽,属于古老的冲积平原,有城市“绿肾”之称。生态园是目前我国沿海最大的城市“绿心”。
1.1三??湿地生态景观建设
在生态园的三??湿地区域,充分考虑到三??湿地是温州城市功能协调过渡地带及三??和大罗山是不可分割有机一体的组成部分,同时三??湿地又承担着继承和弘扬水乡历史文脉功能的需要;把三??湿地功能布局,突出山水景观、文化景观、生态景观; 山水景观强调城市中心轴的延伸,通过对景逐步过渡联系大罗山的视觉走廊,并在与市行政中心相通,遥相呼应的视觉廊道转折点建设标志性建筑;文化景观,通过水乡风貌和核心景观创造,突出水乡历史文化风韵,展示中国园林精粹的廊道;生态景观,再现湿地景观,突显人与自然和谐的空间环境。
1.2大罗山生态休闲旅游开发
大罗山区域自然与人文景源非常丰富。区内规划有仙岩潭瀑、化成洞幽、千佛塔影、瑶溪钟秀、天柱古刹、峰台碧水、茶山果香等风景游赏区,及不同类型的生态墓园、生态果园和预留的可持续发展区。大罗山内圈层500米~700米的缓坡地带是最适宜生态景观建设的区域,在景观建设区外围周边形成机动车观光环路,内部通过步行观光路连接,将天河浩淼、香山日月等景点,古村落艺术家走廊、生态村旅游度假区、山顶生态教育区等联系在一起。
在大罗山和三??湿地之间的山坡地通过林相改造,规划建设成为群落生境示范区,为山地与湿地间的生态协调过渡区。在生物多样性发育较好区域进行封山育林,规划为生物栖息地和自然生态保育地
景观建设区内规划建设生态体验型的旅游项目,包括生态村、艺术家走廊、荒野山村、宁静小屋、生态客栈、山地野营地等。香山寺及罗胜村地处大罗山核心地带,地势较为平缓,交通便利,规划作为大罗山区的旅游接待中心,是山地观光游览的交通枢纽、信息枢纽,以香山寺周边为核心区,配套建设山地型住区、度假村、酒店等。结合山顶气象台的建设,作为青少年气象、天文观测基地,并结合风能、太阳能生态能源基地建设,使山顶地区成为市级的生态教育基地。
综上所述,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基础上,对温州三??湿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适度开发,开展特色鲜明的小规模生态旅游,不仅有助于温州城市环境的美化,更有利于温州城市形象的提升,有利于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的局面。
2.楠溪江风景区生态休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框架思路
三百里楠溪江,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北部的永嘉县境内,南距温州市区23km,东与雁荡山风景名胜区相连,西与仙都风景名胜区毗邻,北与仙居风景名胜区相依,它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的摇篮”。楠溪江融天然山水、田园风光、人文景观于一体,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的独有特色而闻名。
2.1树立“天人合一”的开发观
楠溪江乡土建筑应十分注重与自然山水的融合,借景山水,寄情山水。村庄布局应接山引水,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景观角度平缓舒适,勿需大俯大仰,视觉平和坦荡,游人游览楠溪江时心态自然和畅,清静自如。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范文5
关键词:地质公园;滨海景观;自然生态;和谐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9-0053-03
1
前言
在繁杂的城市环境当中,景观规划是专门用于公共消遣和娱乐的。然而,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为着追逐生活的脚步而毫无心思意念去唤醒自己心中的那一块“绿色尺度”。亦或者这个城市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却根本没有为它制造机会让人们停下追逐时代的脚步而好好的去与之亲近一番。
数次的实地考察让我为之震撼与怜惜。震撼的是,大自然的力量是如此的奇妙而富有韵力。闭上眼,你仿佛可以感受到那滚滚的熔浆就在你脚下肆虐的流动着,它覆盖着海水,侵蚀着沿岸……就好像你亲眼目睹了这整个美丽地质的形成过程一般,奇妙而美好。
然而很快的,你又心生怜惜。基地的现状是一片孤山,碎石凌乱而荒芜的分布着,参差不齐的摆在我面前。虽有几分设计,但却没有整体的统一性。即有欧式的古堡,中国古典园林的水榭长亭,又有闽南风味的古厝元素,许多的多余与不足并没有很好的进行中和;周边过多的人工养殖,严重的白色污染,使得这个原本自然的地质公园一分一分的黯然失色着;持起相机想为之附上一张才发现,怎么也找不见一个最佳的焦点……
这一切让我不禁的遐想:既有一片绿色旷野,又有一地苍穹的赋予,怎能放弃这片土地上所拥有的完美轮廓线呢?
因此,在不失它原有的地质地貌、不破坏它原有的自然生态、充分考虑了现状土地肌理、协调处理好了山地与周边民居、农田及现有景区绿地等的关系的前提下,力求山地既有自身优势和独特魅力,又能和谐的融入周边大环境中,从而构造出一个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处的自然生态景观旅游区。既能让百忙之中抽空而来此观光的游客流连忘返,又能进一步的带动当地经济的更高一层发展。
2 基地分析
漳州火山岛地质公园由香山岛、林进屿和南碇岛三大景区组成。总面积约为318.64km2。其中香山岛总面积约为40万m2。火山地质公园中香山岛的沿海地块是一块特殊的地块,陡峭的地理位置让人拥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美好感受。区内拥有着许多个景点,沿岸的熔岩和喷气口群是当中的主景之一,并且它是通往林进屿和南碇岛的必经之路。因此本设计拣选了该区域进行改造设计,范围是香山岛中游艇码头到情人沙滩这一带,区域规划面积约为12.67万平方米。为了进一步了解火山地质公园的详细情况,我们对此区域的地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发现该基地的整体坡度走向都比较大,碎石凌乱而荒芜的分布着,相比而言,西南走向坡度比较大,东北方向比较平稳。
经过近几年的投资与建设,区内目前拥有了一些初步的建成设施,例如餐饮、住宅等。但发现在休闲、娱乐等这些生活的配套设施还是不够完善。试想,拥有着这一份大自然赐予的美丽地质景观,它应该是一处让人回归自然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海上娱乐、寻奇探险、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介绍。
2.1旅游分析
公园内玄武岩景观、熔岩发状石林景观、海蚀熔岩洞等大规模成片的景观,十分珍贵,不可再生,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还有着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2001年3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批准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为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10年荣获亚洲(博鳌)旅游金旅奖。
2.2发展机遇
漳州火山公园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交通便捷的地区,拥有很大的市场潜力。罕见的海蚀火山地貌景观是漳州滨海风景名胜区的龙头,海岸堆积地貌形成的风景沙滩景观是漳州滨海风景名胜,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滨海风景名胜区的配套资源,是一处极好的自然风景区。
2.3现状不足
基地的坡度走向复杂而多变,许多的多余与不足没有进行一个很好的中和;整体的规划设计没有统一性,许多地方缺少了休闲、娱乐设施;情人沙滩周边的海域过多的人工养殖,在一定基础上影响视觉的观赏性;旅游设施建设不完善,“吃、住、行、购、娱、游”的旅游六大要素未能综合开发并形成配套,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发展。集齐一点:现状未此观光的游客周旋一周后的美好感受仅有这美丽的地质而无其它。
2.4解决方法
如果能把这些它原本所具有的自然形态与现代景观设计重新打造再组合,定能因地制宜的设计出一块被衬托在蓝天、碧海、沙滩、绿林之中,视觉效果很好的自然景观带。在原有的基础上,极大的丰富和补充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发展,这样,在推广当地历史文化同时对于提升漳州旅游与当地居民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 设计概念
3.1设计构思
大自然中的每一寸土地,都有着它自己独特的历史故事,经历过时间的累积而这些常常会令我们震撼与向往。想要回归于它,想通过它来追寻历史的变迁从而让自己重新回到自然的怀抱当中。火山岛地质公园便是这一切美好的中介。
为了创造让人能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甚至是回归自然的生态休闲旅游区,开发的前提是对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的切实保护,同时实现时间与空间的差异,文化与历史的再现。共同营造出特色旅游氛围,该地区才有发展的空间,才有生命力,才能形成一个自然地质的标本。
3.2构思元素
本设计对火山地质公园中香山岛的沿海地块进行了改造与现代设计元素进行融合,以火山地貌和天然沙滩作为景观资源的本底,打造出一个具有观赏、科普、娱乐性的综合性国家地质公园。总结为:天、地、人、林、水、渔、源、湿、汇。在充分考虑景观的社会性需求,为游客提供一个休闲度假的优良环境的同时,尽量减轻人类活动对自然的不利干扰与破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的规划是以火山地质的自然生态为主线,以公园的人文文化、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休闲娱乐为主体。对公园的保护区块与各个开发区块的环境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提升景观规划设计的目的,将其原生态通过适当的改造、保护等对环境的规划进行整合。
4 设计原则
我们遵循四个设计原则:
第一:延续性原则在深入研究分区规划和相关控制性指标的基础上,在局部地区结合现状进行适当调整。
第二:土地适宜性原则结合场地现状地质特征综合分析考虑设计区块的总体布局,功能分区和核心设施,坚持以土地最合理为根本,来恢复地质生态特征强化景观特色。
第三:可持续发展原则以人为本,尊重自然,注重地区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促进生态型、自然式的现代综合国家地质公园,同时应具有前瞻性和可实施性。
第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游客提供一个休闲度假的优良环境的同时,尽量减轻人类活动对自然的不利干扰与破坏,使两者达到和谐发展。
5 平面规划布局
在考察与汇总的良好基础上,火上岛地质公园的最终确认方案是“一心、三带、五园”的结构体系。详细为三大区域分类,即生态景观区、休闲娱乐区、地质观海区。
“一心”即中心广场区域,就像人体当中的心脏一样,整个设计的生命由此而展开延向四周;“三带”的出发点则是来自于自然、人文、生态,好比人体中的血液一样,输向身体的每一个部位;而“五园”便像是人体当中的五脏六腑,各个功能一一俱全。设计中按功能分为入口空间、休闲空间、娱乐空间、餐饮空间、观赏空间,是生态性、美观性、实用性相结合的景观节点。让游人提供一个可以放松休闲的观赏区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整个公园的氛围。
生态景观区是通过造景、移景等手法使公园具有自然之美、浪漫之美。例如种植大面积的水生植物和喜水植物,配以木栈道、雕塑小品等使其不仅具有净化水体作用而且形成亮丽的风景线;休闲娱乐区是为满足现代人们对于休闲娱乐的需求的一种满足,这些设施占用了很大的面积满足人们的需要。例如亲子娱乐区、餐饮广场区、梯田景观区等等都是为了这样的目的而设计的;地质观海区则是传扬该地历史文化的催化剂,火山喷发遗留的地质景观是整个公园的最佳特色,具有很大的自然科普教育和观赏的意义,因此在公园中设置多处观景平台景区,创造机会让人们能够亲近自然,发现自然这些不可思议的存在,感受大自然的那股强大力量。(如图1)
6 景观节点
6.1鱼情餐饮广场区
游艇码头即是游客乘船通往林进屿和南碇岛游玩观赏的必经之道,又是渔夫出海打鱼的始发、停泊位置。因此在此地设立一个餐饮休息区是非常必要的。让游客们在结束第一游览站点又即将通往第二游览站点的空闲之余能够在此稍作休息,品尝下渔夫们出海满载而归的新鲜海产品。又或是让他们与渔夫们一起出海,体验下渔夫们的生活与乐趣。(如图2)
6.2梯田景观与空中观景廊
原有地形的此块区域中,设施内容较单一,只有绿化带,整体的设计性不高,随意性较大。地形的靠南边拥有着美丽的林进屿与南碇岛,脚下又是自然形成的地质景观。因此,我们拣起这些优势,在此区域设计了可供游客观赏到这些美丽景观的空中观廊平台与一些休闲的梯田景观设施,让游客观赏、娱乐同时进行。(如图3)
6.2.1梯田景观
在区域的下走势处采用了多数格子型的绿化植物分割成了一个可供观赏和休息的地带,可以供游客在此休息、娱乐。艳丽的色彩景观相信可以让游客心情愉悦,同时也可成为公园的一道风景线。分割成的格子中还加入了柱状玄武岩的元素,这个元素只有在对面的林进屿才能观赏到的,因此在此区域我们借鉴了这个元素,让来不及到对面一览原貌的游客可以在此找到一点安慰。
6.2.2空中观景廊
在现状考察中我们发现原有地形坡度走向比较大,因此借助地势的优势,我们在设计中加入了一个空中观廊的游览道,在游览道的尽头处设计了一个眺望平台。观光的游客可以在此处用望远镜观赏到对面的林进屿与南碇岛,还可以俯视着脚下的这些美丽地质地貌特色景观。
6.3种植艺术区
漳州得天独厚的气厚条件,盛产着许多美味的水果。春天的草莓,夏天的荔枝、龙眼,秋天的香蕉、柚子,冬天的橘子、橙等,使之有“水果之乡”的美名。在本地段的设计中,我们容入了这个元素,使之成为一个具有科普与娱乐并存的一角。让不同季节来此观光的游客能够亲自领略一番做果农的趣味。通透的木栈道,围绕着整个果园,划分着不同的果区。左边一种景象,右边一种气息,领略着一翻乡间的味道,亲自当一回农夫,采摘着那些诱人的果实……(如图4)
6.4彩虹滑翔梯
未此的游客许多是家庭自驾游,又或是团队性质的。该区就是为了满足这样一个性质而设计的。利用山地原有的高度差和现有的植被设计了一个七彩色的滑翔梯,把一个原本应该在运动场所或健身场所上才看得见的元素搬至于此,让正在置身于乡野间的游客们仿佛有一种回到城市小区,陪着孩子在小区中哗众、喧闹的感觉。
6.5风车带
由于身处滨海地带,四面八方乱串的海风是无可阻挡的。与其苦恼,何不加把利用?相信在我们这代每个人的童年中,无可避免的都有着一段风车缘。迎着风狂跑着只为让它不停转……因此我大胆的在此处设计了一个空间,然后立上形状不一的架子,把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风车往上悬挂,让它在风中旋转着,而我们在之中行走着,观赏着……(如图4)
6.6光影走廊
假如,你正走在一片森林中,隐隐约约的感受到了几束穿过茂密林叶而进的光线,俯视地面,又看到了那些被光线投影的树丛影子,你会是怎样的一种感受?有没有一种回归自然而或融入自然的感觉?光影走廊就是于此为出发点,在茂密的树丛中穿过一条悠长的隧道走廊,让游客能够在此之中领略一番光影的变化,神秘而又奇妙。(如图5)
6.7地质温泉区
特殊的地质地貌,靠近沙滩的优势地理位置让我有了这样一种构思:以自然地质、休闲养生为背景,运用水体、温泉、大地、植物、天然石块等自然要素为主题进行衬托。让游客远离都市的喧嚣,逃避工作的压力,放松身心的疲惫,置身于一种心灵深处的安逸与宁静,品味一种悠然世外、怡然自得的美丽心境。
7 结语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范文6
摘要:生态旅游作为旅游行业的新生力量,打开了我国旅游业的新局面,带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人口大国,生态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分布范围广这些都为我国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优越的自然条件。本文主要从生态旅游资源的含义和基本内涵出发,介绍了我国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别划分,同时在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必须遵循一些原则和注意一些问题,从而实现我国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生态旅游;资源划分;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
一、简单了解生态旅游资源的含义及基本内涵
对于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不仅可以提高生态旅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还有利于各地区根据自身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也是保证生态旅游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生态旅游资源的理论知识方面远远落后于具体实践,因此,创立一个科学的、简单明了的生态旅游资源概念非常重要,它对于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和有效利用产生直接的影响。
生态旅游资源主要依靠自身的生态美吸引游客前来进行观光和欣赏,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前提下,被旅游业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一体的自然生态区。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生态旅游资源的基本内涵:第一,在生态旅游活动中,旅游者是主体,生态旅游资源是客体,它是旅游者实现生态旅游活动的必要条件,是生态旅游者实践活动的直接对象。第二,从狭义角度上看,生态旅游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生态区,包括生态环境良好的自然区域和荒漠、沙地等恶劣的自然环境;从广义的角度上看,生态旅游资源还包括一些相关的人文旅游资源。比如在我国的云南地区,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不仅具有少数民族特色,还能塑造吸引游客的具有生态旅游气氛的人文旅游资源,从而增强旅游景区自身的吸引力。第三,生态旅游资源只有被生态旅游业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才能充分发挥其自身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第四,生态旅游资源具有生态美的特性,这种美主要体现在生命与环境之间共存和相互支持上,从而吸引游客。第五,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前提是保护生态环境。
二、我国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别划分
生态旅游资源根据其划分标准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比如根据范畴的不同,可以分为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从成因方面可以分为原生和次生;从开发状态来看,可以分为已开发的生态旅游资源、待开发的生态旅游资源和潜在的生态旅游资源。本文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主要是从有利于生态旅游资源自身的综合评价、利用和开发的角度出发,以景观生态分类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对我国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在分类中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按级别分类。初始的生态旅游资源的划分标准包括两个方面:地形地貌及其界线和地表覆盖情况。地形地貌是形成生态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的基础性元素,也是划分不同个体的主要标准。地表覆盖情况包括地表植被和土地利用等,对于景观生态系统的内在整体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按本质属性分类。各类生态旅游资源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成因和本质属性不同,按照这一原则可以把生态旅游资源分为陆地生态景观和水域生态景观两个方面。
第三,按照综合性和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类别划分。通过对生态旅游资源的认真分析和调查,发现在不同的生态景观系别下的生态旅游资源的主要构成部门是不同的斑块、廊道和基质。在影响生态旅游资源的因素中有一个因素是最主要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以这个作为划分陆地生态旅游资源和水域生态资源景观系的重要依据。
第四,根据旅游开发和建设的需要进行划分。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是按照具体的旅游实践活动出发,根据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进行辩证的区分不同类别的旅游资源。
三、我国在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必须要遵循的原则
众所周知,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个经济项目,在旅游经济的发展规律的指导下,才能获取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如果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不合理,就是对旅游资源和自然坏境的不断破坏,可能会对旅游经济和社会环境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只有实现生态旅游开发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生态旅游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制定科学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才能实现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从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来看,在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长久利用。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能满足当代人发展经济的需要,还能保证为后代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生态旅游资源通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之间的有机结合,使当代人用最少的生态资源换取最大的旅游资源利用,并能持久为子孙后代所利用。
第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是保护。保护旅游资源是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对于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在保护自然生态的环境下进行,并使已经开发的旅游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促进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三,生态旅游资源必须具有特色性。特色性是生态旅游资源必须具备的特点,也是吸引旅游者的地方所在。特色性是指不同的生态旅游资源具有不同的特点,也是竞争力和吸引力强弱的重要表现形式。
第四,坚持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所处的环境之间的协调性。这种协调性不仅有利于突出旅游资源的优越性,还能让游客感受到旅游资源的整体美。
第五,坚持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实现生态旅游的合理开发利用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效益的最大化,这里的效益是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结合体。
四、我国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虽然整体上取得了很大进步,可是在具体的开发利用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注重改善生态环境。我国有部分地区比较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但是环境保护工作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大工程。如果生态环境被破坏,可能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甚至可能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对于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当今最重要的就是保护好现有的生态资源,避免生态环境的破坏。
第二,编制科学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计划。通过对我国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可以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开发方案,从而指导和协调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三,不断完善生态旅游资源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生态旅游资源的科学管理。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会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直接取决于在开发管理中是否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而法制的健全程度决定了旅游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因此,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加强生态旅游资源管理的重要保证。
总而言之,我国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提高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作者单位:厦门市鼓浪屿游览区管理处)
参考文献:
[1]黄震方;海滨生态旅游地的开发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吴楚材;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J];社会科学家;2000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