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分析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海洋工程分析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海洋工程分析报告

海洋工程分析报告范文1

关键词:工程案例;学术前沿;课程讨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031-03

与本科生教育不同,研究生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科学研究素质养成教育,其特殊性体现在研究生的职责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还包括学术研究和学术创新。在课程教学中,如何激发研究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以及培养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虽然已有调查表明,研究生课堂教学方式已经走向多元化,但是目前研究生教学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其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不相符,课程内容与本科阶段重复较多,在难度上也与本科差距不大,前沿性知识比重低,限制了研究生思维创造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课堂教学在教学观念和教学目标上仍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上,以教师和课堂讲授为中心,多数学生仍停留在以教材为中心的应试学习状态,大大弱化了研究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三是在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不够紧密,难以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难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针对以上三个问题,结合专业课程《船舶板壳力学》,提出了面向工程实践、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方案。

一、工程案例教学的特点

原有《船舶板壳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偏重板壳基本理论的学习,涉及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方面的内容较少,《船舶板壳力学》中的“船舶”专业特色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由于课程教学与实际工程联系不够紧密,而且教学目标仍然处在知识传授的层面上,学生虽然了解知识却难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对于相关力学理论与方法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为了在课程教学中把力学理论与工程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笔者将实际工程案例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依托,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交流为手段,以开发学生潜力、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目的的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目前在国外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被认为是一种能够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与传统的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导的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传统的教学方式关注的是向学生传输了哪些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而案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学生通过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在对已有资料做多方面分析的过程中促使自己的思维不断深化,并在力图对一个问题寻找多种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培养和形成创造性思维。

2.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针对实际工程问题,在一定的条件下对解决问题的最终方案做出判断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自我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和经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与合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常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之间会有明确的分工与合作。小组内部成员通过讨论相互沟通,形成小组的案例分析报告。最后各小组再指派代表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结果的汇报与答辩。

二、工程案例教学的实践

1.调研国内外研究现状了解学术前沿。要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研究生能够对学术前沿动态保持密切关注。大量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是了解某个专业领域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的最有效途径。文献是研究生培养深入探讨学术并保持学术研究创新性的必要资源。没有足够的、高质量的文献作为学术研究的基础,研究生很容易做无用功。没有广泛的阅读,研究生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观点,更不可能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广泛阅读的过程中,研究生既能够获得知识与信心,又能够获得思维与方法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对于研究生的学术素养的形成及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船舶板壳力学》这门课主要涉及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强度与安全领域的相关内容。通常将研究生分成八个小组,并列出该领域中八个研究方向分配给各个小组的学生进行调研,包括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的极限强度、剩余强度、屈曲强度、疲劳与断裂等。每个研究方向查阅的文献要求是近三年公开发表的期刊、会议论文或者是研究生学位论文等,其中国际期刊论文数量不少于十篇。每个小组最终要完成一份某个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调研报告,作为课程平时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2.采用案例教学联系工程实际。本课程在教学中引进工程案例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本课程仍然注重力学理论与方法的学习,但是力学问题的提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都是基于具体的工程案例,研究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既提高了学习力学理论的兴趣,又加深了对理论与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在工程案例中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让研究生思考并寻求解决方法,从而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每组学生给出的分析问题思路和解决方案有可能是不同的,但正是在不同解决方案的比较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本课程采用的工程案例全部来自笔者完成的实际工程项目,涉及的内容包括船与海洋平台结构的屈服强度、屈曲强度及疲劳强度的分析与校核。例如在讲解薄板屈曲强度时,笔者以实际船舶甲板板架为例,给定边界条件和外载荷的大小,设置的问题是当甲板板厚偏薄不能满足屈曲强度要求时,采取何种加强方案最为有效而且增加的结构重量最小。每组研究生在计算报告中给出了各自的加强方案和分析结果,采用的方法包括增加板厚、增加纵向骨材或者横向骨材的尺寸及减小骨材的间距等。虽然各组的解决方案各不相同、有优有劣,但是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既充分运用和巩固了学习的薄板屈曲理论,又动用了自己的智慧,锻炼了自己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开展课题小组讨论激发学习热情。研究生在完成国内外学术动态调研和各个工程案例分析的报告后,开展一系列学术汇报、答辩和讨论非常重要。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研究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开展课程学术讨论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共同研究问题、交流思想、表达自我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本身要有较强的创新思想,同时还要有启发学生思路、驾驭讨论过程、评价与总结学生讨论结果的能力。本课程开展学术讨论主要分为三个环节。首先,要求每个小组针对各自完成的问题进行组内交流。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这一环节由各组学生在课后自行组织完成,但可以邀请教师参与。在讨论中,组内的每个成员可以自由发言,在合作中分享不同的观点和思想,最终形成小组的讨论成果。成果形式包括文字报告和汇报用的幻灯片电子文件。教师在参与过程中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并帮助协调与推进小组的活动。然后,在课堂上每个小组指派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小组研究工作的完成情况和讨论成果。其他组的学生可以质疑和提问,汇报小组的所有成员参与答辩。这一环节有时会出现非常激烈和精彩的辩论,教师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讨论问题的理解,也开阔了思路,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和参与辩论的能力。当出现冷场的情况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可以通过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最后,教师要对整个讨论活动进行总结,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及全班讨论的情况进行点评。比如对于某个工程案例的解决方案,可以从基本原理和实际工程应用等多方面评价其准确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另外,教师还要能够通过每个研究生的表现掌握其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学习态度及付出的工作量,从而对学生讨论环节的成绩给出公正的评定。本课程为了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学术前沿调研、工程案例分析和学术讨论,将这部分成绩的比例定为课程总成绩的40%,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占60%。

三、教学改革成效总结

“船舶板壳力学”基于工程案例的教学方法经过两届研究生的实践,获得了学生很高的评价。通过与学生座谈交流,本课程教学改革收到的实效总结如下:①研究生在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研究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使他们懂得怎样灵活应用这些知识。③在课程中引入工程案例分析,能够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案例分析的完成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④以组为单位的学习与讨论,锻炼了研究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成果汇报与答辩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⑤在教学过程中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研究生的主体性。同时,通过师生间的讨论与交流,教师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精度,真正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劲光,何涤非.关于研究生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调查与思考[J].长春理工人学学报,2011,6(2):150-152.

[2]段丹.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的若干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26(7):71-72.

[3]王根顺,李立明.从案例教学看研究生教学改革方向[J].中国电力教育,2011,4:38-39.

海洋工程分析报告范文2

CCS认证培训进军石油石化领域

近日,中国船级社认证公司(CCSC)正式获得美国石油学会(API)授权,成为其认可的培训机构。自当日起,可向经培训且考试合格的学员颁发带有API培训认可标志和注册号的培训合格证书。目前,该公司已按照美国石油学会培训机构认可规范《APITPCP培训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和实施了培训管理体系,今年已通过API的全部审核,成为API正式授权的培训机构。

珠海港十大项目签约投资超110亿元

近日,珠海港集团总投资超过110亿元的10个重大项目在海泉湾集中签约。这些重大项目的签约,是珠海实施“以港兴市”战略的重要成果。据悉, 10个重大项目的签约将进一步完善珠海港大型干散货码头功能和布局,增强珠海港大型船舶的服务功能和货物吞吐能力,加速以煤炭、矿石等为主的大型干散货物流体系的形成,为珠海港迈向亿吨大港、“十二五”实现两亿吨规模注入了新动力,标志着珠海港向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华南集装箱干线港、西江流域龙头港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

港航四巨头合作开发董家口港区

近日,中远集团、招商局集团、万邦集团和青岛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港航四巨头将共同开发、建设、经营青岛港董家口港区。

根据合作备忘录,四方将进一步加强战略合作,凝聚各方优势形成整体合力,统一开发、建设、经营董家口港区码头。青岛港集团在董家口港区已建成的30万吨级铁矿石接卸泊位和配套及附属设施,将由四方共同投资成立合资公司负责运营管理。该项目的推进和落实将为加快山东省蓝色经济区战略规划实施,持续提升青岛口岸核心竞争力,加快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北海加强客船安全监管 确保旺季旅游安全

知名滨海旅游城市北海目前已进入旅游旺季,北海辖区客运船舶种类较多,年海上客运量超过100万人次,且逐年剧增。今年上半年,仅北海至涠洲岛航线的客运量就接近70万人次,增速超30%。为保障客船航行安全,北海海事局充分利用船舶AIS系统、CCTV系统等现代化手段对航道、港池、码头、泊位等实施重点监控,重点加强对北海至涠洲岛及北海至海口两条陆岛客运航线,以及“海上游”营运船舶和乡镇渡口渡船的海事监管,并联合32家涉海、涉船单位共同打造北海至涠洲岛“安全畅通文明”航线,以确保旅游旺季期间的航运安全。

长航凤凰“联姻”中天钢铁

近日,长航凤凰股份有限公司与江苏中天钢铁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的市场、资源、技术、港口、江海洋一体物流等优势,在物流方案设计、安全保供等方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在国内沿海运输业务方面,提供优质和有竞争力的水路运输物流服务;在资本、资产和投资领域的广泛合作等方面继续推进和发展双方全方位、多层次的友好合作,加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双赢。

中船协报告称造船业增速回落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日前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称,今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同比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但生产、效益方面的指标增速同比已显回落态势。报告预计,下半年国际船舶市场活跃程度可能低于上半年,预计今年全球新船订单成交量同比降逾40%。报告还指出,下半年,交船难仍将是船厂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散货船、油轮交付难度较大尤为突出。报告建议,我国应加大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投入,加强对国际新规则、新规范的研究,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换代。同时,大型骨干造船企业应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扩大优势产品和高端产品制造能力,加快发展成为国际一流大型企业集团。

世界集装箱指数将于九月

7月26日德鲁里航运咨询公司和新加坡场外交易结算所Cleartrade宣布第一个欧洲集装箱运价评估和生产指数世界集装箱指数(WCI)预计将于2011年9月。这个新的指数将会报道每周散货,商品化货物和回收货物在出口航线和返程航线上的运价率。

海洋工程分析报告范文3

1.1总量和质量显著提升

目前,江苏普通高校总数达130所,实现了13个省辖市全覆盖,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其中本科院校48所、高职高专学校82所。全省拥有“211”工程高校11所,仅次于北京的26所,与上海并列全国第二;2011年,全省普通高等教育在校人数达179万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2%,;拥有科技人力资源5.14万人,其中两院院士75人。

1.2学科建设扎实推进

目前,全省高校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8个、二级重点学科166个,分别占全国同类比例的10.1%,与8.9%,,有重点学科建设的高校18所,占全省高校的14.2%,。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3年公布的第三轮学科评估(2009—2011年)结果显示,全省8所高校的13个学科专业全国排名第一;6所高校的11个学科专业位居全国第二;此外,还有包括中国药科大学的药学专业等18个学科专业位居全国第三名。

1.3科学研究成果丰硕

“十一五”期间,全省高校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0.9万项,争取科技经费319.5亿元,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87%,和206%,;申请专利30,049项,授权专利14,297项,分别是“十五”期间的8.8倍和11.7倍;共获得部省级以上科技奖励1,989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26项,均占全省总量的一半以上。高校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全省高校建有全国首批14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的3个,至2011年累计建有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实验室21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164个。

2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情况

2.1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更加活跃

强化了高校科技与地方政府、企业单位的有效对接,动员和引导高校院所科技人员深入基层、走向社会。自2009年以来,全省高校积极响应省科技厅、省教育厅联合实施的“江苏省科技服务社会校企联盟行动”,采取多种形式与省内企业结盟合作。截至2013年6月底,全省70多家高校与企业合作组建“校企联盟”6,000多个,服务企业科技人员超30,000人,促进校企合作由单纯的项目合作转变为联合研发、共建平台、成果转化、人才交流等多方位服务。

2.2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明显加速

加强高校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整合高校创新资源,引入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大力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至2012年底,省内24家高校建设的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共对外设立分支机构100多个,已有专兼职从事技术转移工作的人员1,000多人,累计服务场所面积40,000余m2,2012年共组织技术交易活动900多场次、组织技术转移项目1,000多项,合同成交额近40亿元,带动了全省高校技术转移转化的快速发展。

2.3产业创新支撑能力有效提升

围绕地方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和亟待转型升级的特色支柱产业,省内高校与地方政府、科技园区等共建研究院、研究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70多个,有力提升了地方、园区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服务能力。至2012年底,列入统计的55个机构已建成研发服务场所面积18万m2,现有仪器设备3,600多台套;拥有从业人员达1,900多人,其中R&D全时人员900多人、柔性引进人才近400人;当年服务企业1,400多家,转移转化技术成果160多个。

3高校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3.1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需求匹配度不高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3年公布的第三轮学科评估(2009—2011年)结果中,我省高校的33个工学类学科中虽然有15个学科点进入排名前3,但与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关系密切,涉及面宽的学科,如: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学科没有一所高校排进全国前10。

3.2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

全省130所高等院校中,位于苏南地区的90所,位于苏中地区的仅15所,位于苏北地区的也仅25所。“211工程”高校仅有1所位于苏中苏北地区,而拥有国家重点学科的18所高等院校中,也只有扬州大学1所位于苏中、中国矿业大学1所位于苏北。28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点除了有1个在苏中以外,其余的27个全部分布在苏南地区。

3.3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结构层次不够合理

《2012年第四季度江苏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显示,全省高级技师、技师的求人倍率(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分别达到2.75和2.48,远远高于本科及硕士以上学历人员的1.02,表明了高技能人才的短缺。但自2009年以来,全省有3所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高校,技能型人才在校生人数也从2009年的33.9万人降至2012年的28万人,年招生人数也由12.15万人减少至10.6万人,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有明显错位。

3.4高等院校服务社会的动力不足、能力不强

在以论文、获奖为重点的考评体系影响下,对高校服务社会的情况缺乏有效考核和约束。高校科技人员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不高,许多科研成果缺乏实际应用价值;对技术转移中心等校内服务机构缺乏考核激励政策,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推进力度不足。从南京地区抽样选择19所高校调查显示,从2006年到2008年,19所高校科研经费中纵向经费年均增长29.62%,,横向经费年均增长16.98%,,相差近13个百分点。对10所主要部属高校调查得出,面向市场应用转化的成果不到6%,。

4推进高校学科建设的对策措施

4.1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科建设针对性

①推动重点高校结合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和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加强相关新兴学科、应用叉学科的建设力度。②推动地方高校特别是苏中、苏北地区的高等院校紧密围绕地方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打造各具特色的高水平新学科点。

4.2进一步完善对高校服务社会的考核评价

①探索构建高校分类管理评价体系,按照不同科技创新水平、不同人才培养层次等对我省高等院校进行分类管理和考核评价。②建立科学的高校内部分类考核评价制度,完善高校教师职务晋升、绩效考核等的标准和要求。③促进高校科教资源的开放共享,推动大型仪器设备、文献信息等资源面向社会开放服务。

4.3进一步释放省内高等院校的创新活力

海洋工程分析报告范文4

【关键词】船舶 设备管理 有效方法

船舶设备管理工作是船舶施工单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所谓“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船舶设备就好比是筑就高台的垒土,只有管理好了这些设备,那船舶单位的施工才会顺利进行。因此,管理好船舶的设备就变得非常重要了。不过,想要找出一些加强船舶设备管理的具体方法,还得要从这项工作本身出发,只有找出其本身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查漏补缺。

一、船舶设备管理存在的缺陷及原因

目前,基于船舶行业的整个状况,国内的大部分船舶设备均是由中国重工生产提供。作为国内船舶配套设备制造的龙头,中国重工公司的产品种类齐全,目前来说是国内研制生产体系最完整、产品种类最齐全的船舶设备制造企业。除此以外,公司在技术优势、研发力量及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国外的船舶行业大多采用专门的设备管理软件,让船舶设备管理的过程与船岸同步受控于一台计算机面前,这样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但是,因船舶设备的管理不善而发生的事故,还是屡治不止。因此可见,船舶设备管理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强。总的来说,船舶设备的管理包括对设备的维修、对设备操作人员的管理和设备管理体制的构建这三个方面。

(一)设备质量不过关

首先,设备的质量如果不过关,那就将是最大的问题。当今社会的生产力发展良莠不齐,像我国就存在大量非公有制的小企业、小技术点,这些企业生产出来的很多产品大多质量劣质、技术落后。再者,如果设备管理不善,当设备在运用过程中发生故障而没能及时做出正确的维修,那么即使是金刚石一样硬的设备也会有“罢工”的一天。但目前就设备维修这一块,很多企业还是依旧采用传统的模式:设备投入使用前不太重视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所以导致后阶段的维修工作繁复。

(二)设备人员素质偏低

其次,船员作为操控设备的主体,在此项管理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就目前的状况看,从事船舶设备管理的人员并不是那么如人意。纵观整个船舶行业来看,很多从业人员本身素质偏低,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情况。尽管很多单位在夏季或冬季封航之际,对单位人员进行了培训,但是大多也仅仅只是走走过场,并没有给船员带来多大的作用。因此,随之而产生的问题便是很多船员由于自身知识能力不够而导致有些说明书都看不懂,接着便是不能很好地掌握船舶各个设备的性能,最终,一些故障就会不断发生。而且,很多单位会出现频繁调动船员的岗位的现。一些高级船员在面对岗位的时常变动,不仅会产生疲惫从而对工作失去激情,另外有些船员从一个熟悉的工作岗位上调到另一个岗位上,有时候会面临着生疏的状态。这样,不但让船员失去工作的积极性,而且也会降低工作效率。

(三)管理制度不完善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设备管理制度的问题。船舶设备管理的主管部门,常年来一直忙于日常的事务而疏于管理的规则,缺乏一套系统的、完善的、高效的的科学规章管理制度。虽然有些部门之前也有过一些规章制度,但是由于船员的整体素质的偏低,就使得很多制度到现在成为一种“有令不行”或“无令可行”的状态。整个船机设备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就会成为一种游散无序状态,这样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大家就只能哪儿破往哪儿补,甚至有些船员对自己所管理的设备心中没底,对设备的故障缺少预见性,自然就无法管理好船舶的设备了。

二、加强船舶设备管理的方法

针对船舶设备管理目前的情况,相关部门也在极力探寻着完善的方法。在2012年,上海公司与上海设备管理会管理协会共同召开了设备管理会,本次会议就提出了如何做好设备管理工作的一些方法。它提出要做好设备管理工作,大致要从六个方面出发:一是要求低投入、高产出,要始终把确保质量、降低成本作为目标;二是要求设备管理须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移;三是设备管理须覆盖到设备的使用者即船员;四是在设备维修方案上要引进评价机制和风险意识;五是在设备的前期管理、选型、认证和出厂前验收等方面要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六就是要进一步加强设备现代化管理及信息管理。

这六个方面总结起来,要想加强船舶设备的管理,大致也就是要从质量、人员和体制这三个方面来着手了。

(一)引进先进技术,提高设备质量

技术作为设备的核心,是设备管理的关键。无论是一些非国有制小型企业还是国有大型企业,都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在采购环节,也要加强对质量的监督,对于细小漏洞全部都要杜绝,如果出现任何质量问题均要得到重视。

(二)完善人员配备和提高人员素质

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那些基础知识不牢固的船员,应加强基础培训。在冬夏封航时期,不仅仅要开展培训班,还要实行一对一的教导。可以让那些经验丰富的高级船员对那些素质偏低的船员进行查漏补缺,学习基本文化知识,杜绝培训班走过场的模式。另外,应该要要求船员从理论中走出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把自己在培训期间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设备管理工作中来,另一方面还要在工作中去检验自己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如果在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可以及时向那些有经验的高级船员请教以求得解决。使这些素质偏低的船员能够实现工作水平与理论水平的相结合,从而在整体上提高船舶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逐渐实现现代化船舶设备管理。

另外,对于人员配备这一方面也应完善,制定一个好的流程和工作模式。很多船舶单位都有着船员调动的问题,但出于工作效率等原因,最好是不要轻易调动船员的岗位,尤其是高级船员的岗位。尽量做到各尽其用,合理分配人员,使得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作为管理阶层,要制定明确的任务分工及奖惩制度,充分调动船员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整个船机工作的工作效率。

(三)采用可靠性管理的体制

所谓可靠性,它是一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门科学工程学科,而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机械可靠性工程。它是以影响产品的可靠性因素为研究对象,又以提高产品得质量为核心,以数理统计和概率论为基础,从而保证和不断提高机械产品的可靠性,这些理论和原则全都贯穿于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维修和管理等各个技术环节。

在设计阶段,可靠性管理要求在开始开展一些新船型的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工作时,一定要有可靠性及维修性的内容;在船舶的设计任务书中,必须要提出可靠性以及维修性的指标。最后当设计完成的时候,它要求设计单位要提供有关的可靠性资料,像是系统的可靠性数学模型、可靠性综合分析报告、可靠性预测以及环境适应性报告等。

在制造阶段实行可靠性管理要求,掌握并控制船舶在承建厂制造过程中影响可靠性的因素,从而保证船舶可靠性目标的实现。它可能要求一些承建厂建立完整的可靠性保证体系,并要求专业人员对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而维修阶段实行可靠性管理就要立足于实际,实事求是,采取船舶可靠性的理论,以实现船舶设备可靠性的目标。仔细分析影响船舶设备可靠性的因素,然后针对性地制定维修的策略、内容,选择最佳维修方式。

三、结论

船舶设备管理工作与今天看来,有很多环节都亟待改进,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只要船机单位能够实现科学化的管理,不断改革设备管理技术,整个船舶设备管理工作就能日趋完善,最终也必能实现船机设备管理的现代化与信息化。

参考文献:

[1]何钟武.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M].中国宇航出版社,2007.8.

[2]熊寅. 建立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船舶设备管理体制[J].船海工程,2002(6).

海洋工程分析报告范文5

【关键词】 香港;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贸易转型;航运服务

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发展息息相关,国际贸易中心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环环相扣。香港,作为历史悠久的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其发展历程值得思考和借鉴。

1 香港发展模式

1.1 进出口贸易大幅增长,传统航运中心发展 迅速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香港利用其劳动成本优势大力发展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使香港成为亚洲地区制造业中心之一。其贸易以原材料进口和港产品出口为主,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统计数据显示,香港本地产品出口占总出口比重在70年代曾达到创纪录的81%,是香港贸易的主导模式。同时,19591979年港产品出口额年平均增长率为20.8%,港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的平均比重达76.6%;进口年平均增长率为16%。由于货物进出口贸易飞速发展,港口货物吞吐量及船舶货物运输量也大幅提升,货物吞吐量与进出口贸易量同步增长,以货物运输为主的航运中心逐步形成。进出口贸易发展使得港口地位提升,港口服务及船舶运输迅速发展,促进了因货物进出口运输而形成的航运中心的发展,而航运中心的发展又带来更大的贸易量,贸易中心与航运中心相互促进、发展迅速。

1.2 转口贸易迅速崛起,航运服务业逐步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改革进程加快,开放程度加深,沿海一些城市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得到快速发展。此时,香港劳动力成本和商务成本大幅上升,而周边地区的劳动力等成本却很低,香港制造业便开始向周边地区转移。由于之前的发展使香港拥有优良的港口管理服务,因此其转口贸易迅速崛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统计数据显示,香港港产品出口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幅下降,而转口贸易与香港GDP的比值却从1978年的15.5%增加到2001年的105.1%。香港19581975年转口贸易额年平均增长率仅9.6%,而19781990年转口贸易额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4.2%。由于转口贸易飞速发展,港口货物吞吐量大幅增加,19901997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平均增长率为11%。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统计数据显示,19811990年服务贸易额年平均增长率为17.6%,1997年香港货物贸易量占全球贸易量的3.6%,居全球第8位,服务贸易额为600亿美元,居全球第12位。

随着贸易转型,香港航运服务业逐步发展。首先是服务及船务经纪。众多的船务、船务经纪和货运机构,为每年数以万计的到港船舶提供各项服务。很多知名的船务经纪商逐渐以香港作为亚洲地区总部,香港的船务经纪商获得了香港船务经纪专业学会及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等组织的认可。香港航运发展局数据显示,至2010年,香港仅船务企业数量就达到245家,创造了38.14亿港元的增加值和人的社会就业人口;船务经纪企业数量达到50家,提供了285个工作岗位。其次是船舶相关服务。很多国际航运服务商都在香港设有办事处,提供船舶供应和船舶维修业务及船舶劳务服务;美国船级社、法国船级社、中国船级社、挪威船级社、德国劳氏船级社、英国劳氏船级社、日本船级社、韩国船级社等在香港均设有办事处。最后,香港还有很多独立的验船公司。这些公司拥有专业的验船师,为船舶承租人、货主及存货人提供独立的船舶和货物检验服务。

1.3 离岸贸易迅速发展,服务型航运中心初露端倪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的发展及深圳港等周边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香港以往在设施、地理位置等方面的要素优势逐渐弱化,面临着被取代的压力,因此适时进行了贸易转型。其贸易转型的一大特点就是由转口贸易向离岸贸易转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统计数据显示,19962000年,香港转口贸易每年平均仅增加4.9%,但“有关贸易的服务”增加值却每年劲升11.4%,“有关贸易的服务”增加值与传统贸易增加值的比例从不足三成提高至44%。另据香港贸发局统计数字显示,1997年,香港离岸贸易总额约1万亿港元,相当于转口贸易总额的84.5%;2000年,离岸贸易额增加到1.4万亿港元,开始超过当年的转口贸易额;3年间,离岸贸易额年均增长10.6%,也大大高于同期转口贸易额的升幅。香港19972011年转口贸易额年平均增长率仅为7.4%,而其离岸贸易额20032010年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3.8%,几乎是转口贸易额的2倍。离岸贸易的蓬勃发展使得香港由进出口贸易中心向管理协调性质的贸易中心转变,香港服务型航运中心初露端倪,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船舶登记注册迅速发展。香港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及良好的经济环境吸引了大量船舶来港登记注册。据香港海事处统计,1997年,香港船舶注册量为540万t,1999年推行了符合船舶所有人需求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后,船舶注册量快速增长,截至2012年8月23日已达到7 839万t,15年增加了13.5倍。大量的船舶来港登记注册不仅使香港船舶登记注册业务迅速发展,还带动了其他与船舶相关的服务业发展。

(2)海事法律和仲裁较为成熟。根据香港与内地之间“一国两制”的安排,香港使用原有的普通法法律体制,并以国际海事组织联系成员的身分,在国际有关航运公约的议事论坛上发挥影响力。香港的仲裁法例相当完备,尤以航运及商业法例为然。全球不少顶尖的国际律师行都以香港为基地。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于1985年成立,据其统计,2010年处理624起争端事宜,其中有131件属于航运方面的争端,占总数的17%,而2009年这一比例仅为15%。据其相关分析报告显示,未来这一比例仍将增加。

(3)船舶融资和海事保险不断扩展。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金融产品多样,投融资环境优良,外汇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海事保险业务在香港得到不断扩展,国际上主要的保障及赔偿组织均在香港设有代表处或办事处。20002012年在香港获授权承保船舶保险的公司数量见表1。香港已设立亚洲船体保险市场,为亚洲区船舶所有人提供服务。劳合社已在香港设有营业点,世界上许多规模庞大、享有商誉的海损理算公司已在香港开设永久办事处。

表1 在香港获授权承保船舶保险的公司数量

(4)船舶拥有量及船舶管理处于世界前列。香港船东会于1957年成立,至2010年年底,其拥有、管理、经营的船舶数达到艘,以载重吨计约占全球商船总数的9.1%;至2011年年底,其拥有、管理、经营的船舶数达到艘,总吨位达万t。同时,香港还是世界十大船舶拥有国家(地区)之一。许多全球知名的船舶管理公司都选择以香港为基地,其中不少公司是国际船舶管理人协会成员。

发展航运上游产业最能为香港带来长远利益,而船舶注册量的持续增长将带动香港上游产业的未来发展。由于贸易方式的转型,以物流为主的航运服务逐步演变为高端航运服务,进一步巩固了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1.4 贸易中心转型发展,航运中心优化升级

21世纪以来,香港贸易转型逐渐取得成功。2002年以后香港港口货物吞吐量、转口贸易额、离岸贸易额、进出口贸易额及其增长率和离岸贸易额与转口贸易额的比值如图1~3所示。

由上述图表可以看出,香港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放缓,年增长率逐渐下降,年平均增长率仅为4.6%,说明其港口地位正在减弱;转口贸易额增长率下降明显,年平均增长率仅为8.5%;传统的进出口贸易发展速度放缓,地位逐渐下降,从其2005年集装箱港口冠军地位被新加坡取代及2007年退居第三也可以得到证明。香港货物进出口增速虽然放缓,服务贸易却大幅增长,20002011年,服务贸易额年平均增长率为10.4%,明显大于港口吞吐量和进出口贸易额的增长速度。在增长幅度上,19901999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幅为124%,进出口贸易额增幅为114%,服务贸易额增幅为71%;而20002011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幅下降至58%,进出口贸易额增幅为119%,服务贸易额增幅高达181%,离岸贸易额增幅为178%。直接与货物运输有关的贸易支持服务未来增速可能放缓,而无直接关系的支持服务却将蓬勃发展。例如,贸易融资和保险等业务将保持畅旺,而运输和仓储等服务业所受的影响将会比货运、测试和验证服务等所受的影响更大。

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香港离岸贸易发展速度加快。从图1可以看出,从2005年开始,其增长速度开始大于货物吞吐量和转口贸易额的增长速度,其占转口贸易的比重也逐年增大。2011年,离岸贸易额是转口贸易额的1.31倍,可见贸易结构逐渐由转口贸易向离岸贸易转变。由于进出口贸易逐步向离岸贸易转变,服务贸易及离岸贸易的发展与港口吞吐量的增长呈现负相关。

从香港贸易的发展变化趋势中,可以得出结论:未来香港货物吞吐量将逐渐减少,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港口服务及船舶运输功能将逐步退化;随着香港服务贸易贡献比重增加,特别是离岸贸易的快速增长,其相关的航运服务如服务、船舶检修和船舶供应、航运经纪等产业将得到增强,而高端航运服务如船舶注册及管理、航运金融和保险、航运仲裁和法律等也将得到支持和发展。同时,由于高端航运服务相互依赖、相互补充,香港高端航运服务业的集中程度将越来越高。进出口国际贸易中心逐步向管理协调性质和国际资源配置的国际贸易中心发展,以物流促进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方式将发生变化,国际航运中心将由低端向高端优化升级。

2 上海的借鉴

上海提出建设国际贸易、国际航运、国际金融和国际经济四个中心以来,通过各方努力,已取得惊人的成绩。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在2010年超过新加坡首次位居榜首,同时在进出口贸易和港口货物吞吐量方面也取得开创性的进步。上海19802011年进出口总额和港口吞吐量如图4所示。

从图4可以看出,2002年之前,上海进出口总额和港口吞吐量增长平缓,发展较缓慢。从2002年开始,上海进出口总额、集装箱和货物吞吐量增长速度加快,增长势头强劲,三者同步发展。笔者似乎从中看到了香港发展历程的影子,同样是优越的地理位置、国际性枢纽港、港口吞吐量快速增长和国际贸易量急剧增加,同样面临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升、周边浙江和江苏工业发展迅速、宁波舟山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等压力,上海的经济和贸易也正在逐步转型。上海应借鉴香港的发展经验,按以下3个阶段逐步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1)当前,上海主要还是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进出口贸易额一段时间内将持续增长,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也将强劲增长,世界大港地位逐渐稳固,并将保持较长一段时间。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港口装卸效率,完善港口及城市集疏运条件。大量贸易货物运输必将带来大量船舶停靠,同时上海拥有江南造船集团、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外高桥造船厂等大型船舶制造商,因此上海可以围绕船舶相关产业链,大力发展新造船和二手船买卖的船舶经纪业务以及船舶管理业务,大力发展船舶燃料油、生活用水、生活用品、航海图文、导航设备等船舶供应服务及绿色环保的修造船业务,大力发展海洋工程等新兴船舶设计和建造业,促进航运服务发展并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未来一段时间内,以货物进出口贸易为基础的物流中心与航运中心的同步发展仍然是上海经济发展的关键。

(2)随着劳动力及土地成本上升,制造业等工业逐渐从上海市区搬到城市边缘或者周边城市,原材料进口和本地产品出口减少,直接出口和本地留用货物将大幅减少,上海应该以转口贸易和水水中转为抓手,利用港口资源大力发展转口贸易。上海有外高桥保税区、洋山保税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可以充分利用保税区功能,加以政策和法律法规支持,以转口贸易促进贸易和经济发展。同时,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长江内河有广泛的货源及港口。2011年,上海港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上升至41%,洋山港区水水中转比例达到46%,政府也大力支持发展水水中转运输,因此上海可以此为契机,积极发展转口贸易,通过发展转口贸易促进上海贸易和经济转型。转口贸易必然带来相关航运服务业的发展,促其由传统的服务向中高端服务发展,国际贸易中心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国际航运中心将向高端航运服务中心转变。

(3)随着制造业逐步退出、高端产业蓬勃发展以及产业转型,服务业比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外资公司总部及投资公司将进驻上海,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将逐渐转型,港口货物吞吐量必将减少,港口地位逐渐下降,而服务业发展将显得格外重要。上海应该以此为基础,以航运金融服务业为抓手,发展离岸贸易和高端航运服务。目前上海已形成集合银行、证券、保险、期货、外汇、产权交易等较为完善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同时也开展了离岸人民币业务,这为离岸贸易和高端航运服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海可以通过发展离岸贸易,在亚太甚至全球发挥更为广泛的资源配置、生产协调和产品营销等功能,促进服务业升级,成为集多种贸易模式为一体的贸易运营和控制中心,提高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地位。由于在航运服务方面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因此上海可以像伦敦一样发展航运金融、保险、咨询、中介、经纪、电子信息网络等诸多高端服务业,确立其国际高端航运服务中心地位,逐渐发展成为具备全球资源配置和生产协调能力的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

3 结 语

香港在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方面已取得成功,上海在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香港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因此,上海要抓住机遇,以船舶相关产业、转口贸易和水水中转、航运金融服务业为抓手,大力发展离岸贸易和高端航运服务,促进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转型和升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