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科学化的重要标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科学化的重要标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科学化的重要标志

体育科学化的重要标志范文1

关键词:体育教育 发展 趋势

一、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

1.体育教学观念还比较陈旧,体育发展意识不强

高校的体育教学目标和指导思想,还停留在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教育,身体锻炼及锻炼的效果,忽略了现代体育教育的重要思想“终身体育”,缩小了体育教学的空间,导致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体育教学不能发挥更大的效能。据调查分析,有些高校只重视除体育外的其他基础课、专业技术技能课,导致学生自身也只重视这些方面的学习,忽略了体育课,使其体育课成为他们觉得无所谓的学科。这就直接影响了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2.体育教学模式和设施的改革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器材等大都仍在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模式,体育场地器材也非常落后。长期以来多以篮球、足球、乒乓球运动为主的体育课堂教学,而体育运动中非常重要的“运动之母”田径,在教学中逐渐被淘汰。

二、未来社会体育的发展特点

1.社会化———未来体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体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又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的社会功能已大大超出增强人民体质的范围, 成为改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体育活动在现代社会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所必需。日常健身必不可少的运动场, 作为社会的缩影, 成为人们社交的场所。形形的人聚集在这里, 除健身强体外, 青少年从中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平等参与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成年人则为共同利益或兴趣, 在运动中结交朋友, 融洽关系, 商谈业务, 显示社会地位;老年人健身防病,消除孤独, 激发活力, 颐享天年。

2.科学化———体育科学化是未来体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未来体育必然在一切领域广泛采用科学技术的理论与方法, 其中包括体育的决策、管理、教学、训练和科研。体育管理的科学化主要体现在领导决策方法的科学化和运用现代利学理论方法制定政策, 进行体育各项工作的管理。体育教学的科学化在于教学思想的科学化。在群众性体育锻炼方面, 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发达国家普遍采用“运动处方”来指导群众体育锻炼。现代科学技术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可以认为, 在当今竞技水平已经很高的情况下, 运动场上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未来社会公民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 对于体育学科的认识, 对于动作技能的掌握, 更加科学化、系统化。人们树立了终生体育的观点, 能主动吸收各种信息, 模仿、创造学习动作技能, 自觉确定运动目标与运动体育的方案, 寻求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

3.素质化———高校体育教育将由强调“健身”转为“全面育人”。学校体育是现代化体育的基础, 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促进生长发育, 培养坚强意志和进取精神, 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物质基础;同时为终身从事体育锻炼创造前提和培养兴趣。

三、高校体育教育发展趋势

我国高校体育随着经济建设的步伐, 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目前, 在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运动和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要求下, 高校体育发展有以下趋势。

1.高校体育教育目标向多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终身体育是目标的最大归宿。教学大纲的科学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主旋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对高校体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学思想的研究, 主要围绕培养体育能力、体质教育、整体效益、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成功体育等几种思想观点进行探讨。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开发研究, 认为体育教学目标应向多元化、多目标方向发展。

2.高校体育课程结构更为合理、科学, 向课内外的一体化、整体结构化方向发展。高校体育追求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 促进身心协调全面发展, 强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高校体育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教学内容呈现多样化、娱乐化及健身性、兴趣性与文化性等特点。各种体育教学模式、方法、手段被广泛采用。如“发现学习”、“程序教学”、“掌握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引进体育教学领域, 打破了以往主要以特殊认识过程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及三段式常规结构, 深化了人们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多种认识。

4为焦点, 以体育教学模式、课程改革等为内容。高校体育是一个具有多功能、多层次的开放系统;在继续强调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 开始重视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为竞技体育培养人才, 为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服务。

5.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呈现新趋势。体育教学思想提出以育人为最高目标, 以知识技能为主导, 培养能力为重点, 身心发展相协调, 终身体育为方向。体育教材内容向竞技、娱乐、健身等方向转变, 并重视发挥高校体育的文化价值作用。体育教学方法、手段的实验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果, 重视教师的“导法”和学生“学法”的结合, 关注整体化教学方法手段。体育教学评价的突起并逐步规范化。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教师质量有明显提高。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促进了高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的接轨, 并对体育教学产生了全面积极的影响。

四、高校体育教育应该适应未来体育发展

1.加强学生自觉体育锻炼的培养

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自觉地养成体育锻炼之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自觉锻炼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往往会由于缺乏运动技术的吸引作用,使学生觉得枯燥,甚至反感的情绪,运动技术的掌握是体育锻炼的基础,没有了解运动项目的本身含义和技术是很难对其产生兴趣的。

2.体育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体育教育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德育教育的有利条件,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家长迁就,除了学习基本不参加劳动锻炼,在体育教学中经常表现为怕脏,怕累,意志力差等缺点。老师发现有这样问题的学生,应及时的进行思想教育,纠正错误,这样就能及时有力的改正学生错误的思想和行为。

3.高校体育的科研工作

体育科学化的重要标志范文2

关键词:测评仪器;体育教学;高校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0-0251-02

前言

世纪之初,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下发有关文件,要求“在全国实行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并在的部分学校的进行试点工作,而后全国各高校推广实行”。2005年新学年开始,山东省所有高等院校实施新的《标准》”。《标准》的颁布实施,突显了体质健康水平、发展规律及对策研究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也改变了高校以往的测试项目和测试方法,对体育教学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智能体质测试仪器的应用,不仅加快了体质测评的速度,更是体质监测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一、目前高校的基本状况

目前各高校的情况不尽相同,有的学校单纯进行身体素质达标,上报数据与学期考试成绩无关。如山东大学、山东师大、山东轻工业学院、山东建筑工程大学等。有的学校把达标测试成绩上报并按一定比例纳入学期体育成绩。如山东经济学院等。有的学校直接作为学期考试成绩并上报数据。如济南大学等。由于差别较大,因而智能体质测评仪器使用及对教学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如单纯进行身体素质达标而上报数据,这对教学内容影响不大。如把测试成绩直接作为考试成绩,或将考试成绩与达标成绩各占一定比例作为最后考试成绩,这对原有的教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虽然各高校情况各不同,有一点有共识,就是支持国家进行的学生生体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这一点广大高校教师态度是积极的,并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如都比较重视体能测试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仪器检查是否符合要求,必要的安全组织措施等。另外,加强测试人员的的培训。包括要求测试人员熟知的测试细则,特别是测试动作的标准化控制,更是进行统一的要求。如,在台阶试验上下台阶时,学生的膝、髋关节要完全伸直;在坐位体前屈测试中,学生身体前屈时两腿亦难保持伸直等。这些为《标准》的实施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标准》作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个体评价标准。因此,《标准》的实施必然会促进学生积极锻炼,况且测试项目突出了对发展和改善身体健康状况有直接影响且关系密切的心肺系统机能、肌肉力量和耐力以及柔韧性等方面。因此它的实施会不断改变目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出现的突出问题,从而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但在调查中发现高校认识还远不够、特别是个别高校只是把仪器买回来却不使用或很少使用,有些项目还是使用人工操作。另外,个别高校只为完成任务而进行测试,上面要哪一年的数据再临时进行测试,这样在时间上与要求不符,也与其他高校测试时间不一致,造成数据的不准确,还有对学生的宣传远远不够,导致了一头热的现象,一方面老师积极工作,严格要求,而学生不在乎,尤其测试成绩与学生学期成绩不挂钩的学校,此现象更为突出。

2.缺乏应有的组织与管理。据调查有相当一些高校目前没有建立相对稳定的机构,因此就很难有完整工作筹划和部署。如思想动员,计划调控,检查监督、评比和总结等工作。管理上也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和漏洞。在组织程序上因受时间的限制在项目的测试程序上有时也不太科学。例如,在测量基础静态数据后,应先进行立定跳远测试,后进行台阶测试等,这样才能保证被测试者的正常体力发挥,力求测试结果的客观、真实,使测试数据能真正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也真正为大学生身体健康进行追踪调查研究以及现阶段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调查提供可靠数据。

3.使用时间受限。把测试成绩直接作为考试成绩的学校将体质测评时间一般放在学期末课堂时间,这样学生会因准备状态不足而影响到成绩发挥,另有些女生,因生理原因成绩影响会更大。对教学效果也有一定影响。另外由于在某特定的时间里仪器使用率增大,使用过于频繁,也使仪器损坏率加大。另外,在学期末进行测试工作,而大部分时间里仪器闲置,造成了仪器使用率较低。

4.教和考的内容还缺乏科学衔接,缺少专业教师。在测试成绩作为学期考试成绩或与学期成绩挂钩的学校有时出现为考试而学习,为测试而锻炼的现象,表现为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练什么,影响了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另外,没有稳定的专业队伍是无法实行真正意义上教考分离、教测分离。

5.对测试成绩的评定要求不同。是否把测试成绩计算到学期总成绩里去,各高校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也不尽相同,一种是达标不与学期成绩挂钩,如山东大学等,此种做法的好处是对教学影响不大,但学生不重视,出现一方面老师积极工作,严格要求,而学生不在乎,不配合,如果管理上稍一放松经常出现不来考、或替考等现象。另一种是把测试全部作为学期考试成绩,如济南大学,此种做法对教学有一定影响,但同学们对测试较重视,测试成绩会有很大提高,但从另一方面讲,测试成绩与真实的数据有一定偏差,带有一定的暂时性。

6.测试的准确率不高。主观方面,教师要提高认识加强业务学习,尤其是对测试项目内容和测试仪器性能的了解,测试方法的掌握和使用时的熟练操作等方面的学习,还有测试动作的标准化控制的问题,这些高校老师都能掌握,但在调查中发现个别教师在对学生要求上不严格,这样会直接关系到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因为测试的正常开展需要被测试者的密切配合,老师要求不严导致掌握标准不统一,造成了数据不可靠效率且低下。在客观方面,测试仪器的功能欠稳定,需要进一步改进。

7.缺乏测试咨询服务。应有测试咨询服务机构,努力做好宣传工作和学生的动员工作,特别是身体素质达标与学期考试成绩无关学校,更应动员学生积极参与测试,以保证被测试学生具有代表性。测试咨询服务机构还应做好测试过程中释疑工作,要解答学生的疑问,消除学生的顾虑,监督检查落实情况。但要办好这些事需要一定的财力物力,据了解有很多学校目前条件都不够,没有固定的办公室和相应的附属设施和专业人员,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测试咨询服务机构的建立和测试工作的进行。

三、建议和改进

1.注重宣传动员。在实施《标准》工作中,必须向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深入进行思想发动,发挥宣传阵地作用,利用各种手段进行,宣传形式可以丰富多彩,包括会议动员以及现代多媒体技术等宣传方式。要让学生、家长和社会都认识到,国家进行大学生身体健康进行追踪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调查的必要性。还要让学生清楚《标准》的评价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教育手段,它不是以选拔和鉴别学生体质健康的好坏为目的,而是通过评价,反馈给学生、教师和家长,使学生知道自身还存在哪些不足,应该怎样努力达到目标。

2.思想认识有待提高和统一。要充分认识国家对大学生身体健康进行追踪调查研究以及现阶段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调查的重要性。各高校思想认识应基本统一起来,否则,由于认识的不同导致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上有很大区别,反映在体能测试的数据上有很大变化,失去了测试数据的可靠性,对大学生身体健康进行追踪调查研究的真实性,以及分析现阶段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将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应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和措施,即真正反映现阶段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避免急功近利,单纯为考试成绩进行锻炼,导致测试数据的片面性和暂时性,同时能通过体能测试成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有效手段。

3.建立“健康测试咨询中心”。建立相对稳定的班子,学校应成立由主管领导、具体实施单位,主要协作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实施《标准》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实施工作的部署,筹划必要的场地和经费,测试工作计划调控、思想动员、时间安排、人员培训、仪器维修、检查、评比和总结等工作。同时也有了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测试过程中释疑工作,解答学生的疑问,消除学生的顾虑。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责任到人。以解决管理上、组织形式上等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保证测试工作的有序完成,所有这些都需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

4.实现真正意义上教考分离、教测分离。体质测试为体育教学服务,但在组织管理上应有一个统一体制来实现教考分离,《标准》测试项目多为机能、素质检测项目,且项目较多,特别是达标测试成绩与学期体育成绩挂钩的的学校建议测试项目可设置必测及选测项目,一方面,引导学生全面地锻炼身体,减轻学生、教师和学校测试工作的负担;另一方面,实现教测分离,克服考什么教什么、测什么练什么的弊端,这样既保证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又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体育科学化的重要标志范文3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领域的各项改革措施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成功应用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标志,促进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根本性改变。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在图形、音效和视听方面多角度地相互融合,不仅弥补了高中田径教学内容的枯燥性和单一性问题,还可以有效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作为高中田径教学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技术对提高田径教学质量,保证田径专科训练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已经将多媒体技术成功运用到高中田径训练教学方面,并积累了大量的实际经验,但是在课堂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田径训练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和应用策略,旨在进一步提高高中田径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二、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田径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促进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

高中田径教学中训练动作具有多面性,而且具有一定的难度。田径教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技术要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技术动作要领通常采用的是普通的讲解方式,往往不能够清晰透彻地表达清楚。而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清晰地讲解和演示技术动作要领,使学生们可以形象化地接受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背越式跳高动作要领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把起跳、转体、压肩和收腿等多个环节进行分解演示,通过慢放镜头将每一个细节呈现在学生面前,加快学生对动作要领的掌握。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硬件基础设施是影响高中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很多高中在教学硬件设施投入方面严重不足,不仅场地环境较差,而且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高中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成功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缺陷。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动作细节的演示,不受场地条件和硬件环境的制约,通过图片、视频、动画和比赛场景等方式将复杂的技术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3.有助于知识的更新

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田径训练中最前沿的技术和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扩展学生们田径知识的视野,加快了高中学生田径基础知识的更新和发展。

三、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田径训练中的应用策略

1.加大高中业余田径训练课件的开发力度

高中田径训练课程有别于其他体育项目教育,它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术要求较高,重点应挖掘学生对田径训练的体育精神,追求体能训练的最优发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和技能。所以,学校应加大田径训练课件的开发力度,通过对学生心理、生理和运动营养知识等因素地有效整合,进行多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从而完善田径多媒体课件系统的开发,并形成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使其向着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2.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多种训练方法相融合

现代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田径教学训练中的应用从本质上讲仅是对田径基础知识的传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训练和实践。所以,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其他训练方法的融合。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都不相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田径训练教学实践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加以训练,从而引导学生有效提高田径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对于那些抽象的田径动作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清晰讲解,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充分掌握动作要领,从而有效和其他训练方法相互融合。

3.丰富多媒体田径教学内容

高中田径训练教学是一项系统和完整的体育结构,与我国当前的教育精神和人文环境密切相关,其主要目的是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优秀人才。所以高中田径训练教学一方面要紧跟时代步伐,不仅要做好知识结构和训练体系的调整,还要完善高中田径训练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综合性的体育人才。另一方面,高中田径训练教学成果的主要考核方式是考试,但是这种单一的考试模式并不能真证体现学生真实的田径水平,所以学校在对多媒体田径训练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和调整时,还应改变田径训练教学的评价标准,以真实反映田径教学成果。

四、结束语

体育科学化的重要标志范文4

【关键词】体育教学 差别施教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学校体育在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国民体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应了解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

一、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1.儿童化

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

2.兴趣化

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躁,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3.游戏化

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二、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的各种机能能力,它是衡量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五个方面。上好体育课,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1.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的一种能力。儿童少年各年龄阶段都可进行力量练习,但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要与成人有区别。儿童少年时期,由于肌纤维较细,蛋白质含量较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还欠完善,肌肉群的活动不协调,加之儿童少年长度的发育领先宽度和体重的发育,所以,力量素质较差。在力量练习中,应采用负荷较轻,动作较快的练习,或中等负荷的练习,适宜做速度性力量练习,以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单位的动员能力,改善肌肉协调工作的能力,避免过重的负荷练习和过长时间的静力紧张练习,以防引起关节损伤,抑制骨骼生长。

2.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儿童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皮质兴奋性和提高过程灵活性高,反应快,所以小学阶段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频率高和反应速度快的教学手段。短跑可以很好地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质,宜于儿童少年练习,但在具体安排中应科学地控制练习的强度、距离的长短、重复的次数和间隔的时间。另外,在固定跑台上练习跑步时,对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小学生不宜采用。

3.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看作是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在儿童少年身体素质自然发展过程中,是较薄弱的环节。目前我省小学生耐力明显下降,令人十分担忧。体育教师不能不进行耐力练习,但也不要过多地进行耐力练习,耐力练习应作为全面身体素质练习的一个必要方面安排在计划之中,但必须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距离,适当合理地安排中等强度的耐力练习,并有间歇地逐步延长持续时间,以便发展耐力素质。

4.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转换动作、变换身体姿势和方向的能力。灵敏与人体对空间定位和对时间感觉的能力有关,也和速度与力量素质的发展有关。灵敏是一种综合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可采用活动性游戏和各种基本体操等方式,以促进灵敏素质的发展。

5.柔韧素质

体育科学化的重要标志范文5

一、独生子女化与体育教学的相应改变

独生子女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目前,我国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已占绝对多数。因此研究独生子女的身心特点,并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组织方式等方面适时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不仅是一 项关系到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的宏观研究,同时也是学校体育如何适应社会需要,怎样 扩大教育功能,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紧迫课题。

“独生子女不可独处”,要让独生子女从“独处”的环境中解放出来。独生子女与同龄人的交往机会相对较少,易产生孤独和寂寞感,因此,独生子女有强烈的交际欲望,追求集体活动。体育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提高集体项目的比重。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分组练习,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有一定的优势。分组练习就是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全体学生的练习。以小组为主体进行体育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顽强进取的精神。分组练习是一种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是以各个小组 在达到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这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集体主义的观念。小组练习将学生之间的 互助合作、相互作用视为教学活动中赖以进行的动力源泉。小组练习不仅讲合作,而且还要竞争。学生之间是 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关系,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全力以赴,与同伴和睦相处的能力。分组练习能够 增加独生子女之间的接触,使得优、差生在帮助和被帮助的过程中,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有利于改变独生子 女不合群和胆小的不良性格。

二、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1.儿童化

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 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2.兴趣化

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 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躁,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3.游戏化

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 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

三、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的各种机能能力,它是衡量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五个方面。

1.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的一种能力。儿童少年各年龄阶段都可进行力量练习,但采用的方 法和手段要与成人有区别。

2.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儿童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皮质兴奋性和提高过程灵活性高,反应快 ,所以小学阶段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频率高和反应速度快的教学手 段。短跑可以很好地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质,宜于儿童少年练习,但在具体安排中应科学地控制练习的强度 、距离的长短、重复的次数和间隔的时间。另外,在固定跑台上练习跑步时,对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小学生不 宜采用。

3.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看作是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在儿童少年身体素质自然发展过程中,是较薄弱的环节。目前我省小学生耐力明显下降,令人十分担忧。体育教师不能不进行耐力练习,但也不要过多地进行耐力练习,耐力练习应作为全面身体素质练习的一个必要方面安排在计划之中,但必须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距离,适当合理地安排中等强度的耐力练习,并有间歇地逐步延长持续时间,以 便发展耐力素质。

4.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转换动作、变换身体姿势和方向的能力。灵敏与人体对空间定位和对时 间感觉的能力有关,也和速度与力量素质的发展有关。灵敏是一种综合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可采用活动性游 戏和各种基本体操等方式,以促进灵敏素质的发展。

5.柔韧素质

体育科学化的重要标志范文6

一、尝试多种分组练习

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适应社会需要、扩大教育功能、为社会发展服务是我们教育教学追求的目标。目前,我国中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已占绝大多数。这些学生与同龄人的交往机会相对较少,易产生孤独和寂寞感,因而有强烈的交际欲望,乐于集体活动。这些都要求教师要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组织方式等方面适时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因此,体育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提高集体项目的比重。

比如,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分组练习。分组练习就是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全体学生的练习。形式可以多样:自由组合式分组。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一般按男女学生高矮的分四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8个人一个小组,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生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互帮互学式。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为各小组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组员期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分层组合式。先按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好层次,再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的学生能够得到足够的训练,差的学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有效地解决了课堂上“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以小组为主体进行体育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顽强进取的精神、集体主义的观念,增强与同伴和睦相处的能力。由此看来,分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

二、运用兴趣化、游戏化的教学方法

初中生易动,情绪变化快,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兴趣。任何课堂教学都离不开兴趣。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学生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会影响学习的兴趣,也相应影响课堂效果。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现象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躁,教师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可通过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再加上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趣。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法来提高课堂效率。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教师可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从而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所以教师要不断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更加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中学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实践证明,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的各种机能能力,是衡量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五个方面。上好体育课,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有真对性地安排教学与锻炼内容,要科学地制定教学、锻炼计划,不失时机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针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薄弱环节,既全面又有侧重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并要注意学生的性别差异,做到区别对待。比如,初中阶段,应抓紧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才有可能在高中、大学提高体能水平;柔韧、速度、爆发力、灵敏度和耐力等素质以及投掷能力,应在学生青春期前及早发展,尤其是男生约在13—15岁(初中)时发展快速力量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