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保健的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婴幼儿保健的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婴幼儿保健的内容

婴幼儿保健的内容范文1

【关键词】 婴幼儿;早期发育;保健方法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2.194婴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全面发展阶段, 此阶段发育状况的好坏可能会影响一生的健康, 因而对孩子早期教育的进行, 具有重要意义[1, 2]。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如何使孩子赢在起点, 亦是所有家长及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本院接收的96例婴幼儿资料, 旨在探析不同的儿童保健方法对婴幼儿早期发育的影响,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5 年12月接收的96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48例。对照组年龄1.4~ 3.6 岁, 平均年龄(1.54±1.31)岁。研究组年龄1.5~3.0 岁, 平均年龄(1.56±1.10)岁。经检查所有幼儿均符合标准, 无遗传病及其它禁忌证。两组幼儿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健法保健,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教育、饮食营养指导及婴幼儿疾病防治教育等正确的儿童保健方法进行保健, 具体如下:①早期教育。对家长传输健康育儿与科学育儿知识, 例如在孕期可对胎儿进行声音的传输。在婴幼儿期间, 根据其心理的变化与生长过程进行相应的辅导和教育, 主要有进行身体触摸运动、语言沟通色彩感知等方面, 以提前给婴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②饮食营养指导。遵循婴幼儿饮食营养指导原则, 对新生儿一般至少需要进行6个月的母乳喂养, 以此保证其摄入充足的营养。6个月后可给予奶粉、麦芽类等适当的食物辅助, 同时进行其他方面的辅食, 以进一步保证婴儿体内蛋白质、维生素及钙铁锌硒等元素均衡。需注意的是由于饮食过多出现偏食或消化不良。③对于婴幼儿疾病防治方面的教育。注意保持婴幼儿身体卫生, 防止滋生细菌导致的疾病[3]。同时进行定期疫苗注射, 以预防各种传染疾病。按时对婴幼儿进行相关疾病检查、筛选, 由于婴幼儿自身免疫系统较低, 应加强保暖措施。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两组均给予1个月相应的保健后, 通过电话询问家长其孩子的饮食营养状况、疾病预防、治疗情况及生长发育情况等, 比较两组身高、体重及血红蛋白水平, 并进行详细记录。同时使用蒋新液等[4]文献中婴幼儿发育检查量表(Gesell)对患儿进行相应的智力检测, 内容主要包括静息动作、大运动及适应性3个方面。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婴幼儿智力发展情况比较 研究组静息动作、大运动及适应性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婴幼儿身高、体重及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两组体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红蛋白水平及身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儿童的早期智能发育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 而且受后天诸条件的制约。而大脑发育最重要的条件则需要非常丰富又适宜的教育环境刺激, 这种刺激将从根本上改变大脑的微结构与整个大脑的性能[5, 6]。这对婴幼儿进行早期干预与早期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近几年来, 本院保健科接收的幼儿, 无论是从儿童健康成长、疾病控制还是孩子的早期教育开发都得到了众多家长的认同。对儿童进行正确的保健是保障婴幼儿早期身心健康发育的关键, 有利于提高婴幼儿智力及身体健康[7]。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静息动作、大运动及适应性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给予婴幼儿早期教育、饮食营养指导及婴幼儿疾病防治教育等正确的儿童保健方法有利于婴幼儿早期各方面的发育,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晓娣.有关婴幼儿保健工作的讨论.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2(2):347.

[2] 张辉.在社区开展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中国民康医学, 2013, 25(24):135-136.

[3] 高春梅, 杜亚平.流动儿童保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9):967-970.

[4] 蒋新液, 马玉杰, 陈雅芬, 等 . 480 名正常婴幼儿认知发育影响因素调查.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3, 21(12):1321-1323.

[5] 曲华, 魏益民.正确的儿童保健对婴幼儿早期发育的影响分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27):38-39.

[6] 肖永红.早期综合发展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27):53-54.

婴幼儿保健的内容范文2

用知晓率描述产褥期妇女掌握婴幼儿喂养及疾病预防知识的现状;比较不同户口所在地产褥期妇女掌握婴幼儿喂养及疾病预防知识的现状及其相关知识获取途径及利用率,用R×C表检验。采用Epidata3.02进行数据录入,导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419例产褥期妇女年龄18~44岁,平均(26.74±4.38)岁,中位年龄26岁。户口所在地:城市205例(48.93%)、乡镇85例(20.29%)、农村129例(30.79%)。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8例(4.30%)、初中128例(30.55%)、高中及中专130例(31.03%)、大专及以上143例(34.13%)。职业:医务工作者10例(2.39%)、教师40例(9.55%)、公务员14例(3.34%)、个体75例(17.90%)、公司职员或工人53例(12.65%)、服务人员10例(2.39%)、临时工25例(5.97%)、无业157例(37.47%)、其他35例(8.35%)。

2.2产褥期妇女掌握婴幼儿喂养与疾病预防知识现状419例产褥期妇女对婴幼儿喂养及疾病预防知识总知晓率为37.06%,其中仅有4.06%知道果汁、蔬菜汁等的添加时间,11.69%了解预防佝偻病的措施,42.48%了解预防缺铁性贫血的措施,13.13%知道开始断奶的时间,能正确回答首选辅食者仅占18.62%。

2.3产褥期妇女获取婴幼儿喂养与疾病预防知识的途径及利用率城乡产褥期妇女获取婴幼儿喂养与疾病预防知识的途径及利用率不同,均为城市大于乡镇和农村,农村大于乡镇;除“保健培训”和“其他”2个项目外,城乡产褥期妇女获取婴幼儿喂养与疾病预防知识的途径及利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褥期妇女获取婴幼儿喂养与疾病预防知识的途径均以“医务人员”告知为主要途径,“保健培训”利用率最低;但城市产褥期妇女获取婴幼儿喂养与疾病预防知识的途径及利用率以“报刊、书籍”次之,乡镇以“健康知识宣传册及资料”次之,农村则以“亲朋好友告知”、“报刊、书籍”、“健康知识宣传册及资料”次之,见表2。

3讨论

目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婴幼儿食品丰富多样,小儿营养不良患病率明显减少。但父母在婴幼儿喂养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懂科学、不会喂养等因素,仍是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与健康成长不可忽视的大问题[4]。因此,医务人员应做好产前宣教,包括孕期营养与保健、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等[5],增加早期教育方面的内容,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儿童保健的预见性指导作用,将早期教育纳入儿童保健常规工作之中,向父母灌输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理念,让每位儿童拥有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6]。

3.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4个月内婴幼儿最好的喂养方式的知晓率达70%以上,关于婴幼儿过敏应对的知晓率达90%以上,这说明母乳喂养的宣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反映出人们越来越强的保健意识。但产褥期妇女关于婴幼儿喂养和疾病预防知识仍相对缺乏,且对大部分知识的知晓率均低于50%,尤其以乡镇妇女表现突出。如辅食的添加时间,首选辅食,果汁、蔬菜汁等添加时间,开始断奶时间等知晓率均出现城市大于乡镇和农村的趋势,而过早或过晚添加辅食或断奶都会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且与婴幼儿的营养不良有关[7]。因此,保健人员需重点加强乡镇、农村产妇的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宣传和普及婴幼儿保健知识[8],使家长掌握正确的辅食添加及断奶时间,从而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使其健康成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常见疾病,家长对这两种疾病的患病原因及预防知识知晓率都较低,也基本呈城市大于乡镇和农村的趋势。有研究表明,儿童骨营养水平与维生素D摄入量及日晒时间密切相关,特别是4~6月龄婴儿需添加富含铁的泥状食物如含强化铁的米粉以补充铁营养[9-10]。因此,相关部门应普及相关疾病的患病原因及预防知识,倡导家长携带婴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接受阳光以补充维生素D,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和钙剂,从而预防佝偻病。其次,应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婴幼儿辅食,控制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和营养不良的发生。

婴幼儿保健的内容范文3

【关键词】健康教育;儿童保健;家长参与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002-01

儿童社区预防保健工作对保障社区儿童健康、促进儿童正常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家长作为儿童的监护人,其预防保健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社区预防保健工作的成效[1],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进一步加强儿童保健工作,对本辖区内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小区内的婴幼儿及家长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80例婴儿中男婴儿46例,女婴儿34例,年龄3~12个月,平均年龄(5.9±2.1)个月,80例家长中男性21例,女性59例,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7.6±2.3)岁;观察组80例婴儿中男婴儿44例,女婴儿36例,年龄3~12个月,平均年龄(5.7±2.2)个月,80例家长中男性19例,女性61例,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6.8±2.5)岁,两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比较,年龄、性别、家长文化水平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对照组给予一般健康教育,包括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卫科二楼楼道内张贴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宣传画,制作板报并按时更换,发放儿童健康教育手册,在疫苗接种日向家长进行疫苗接种相关知识的教育等。观察组给予特殊健康教育,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健康教育人员培训:实施健康教育前由儿童保健科相关专家对担任健康教育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系统培训,促使健康教育工作人员掌握儿童保健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实施准则、调查问卷发放方法及实施健康宣教过程中应注意事项等,提高工作人员健康宣教水平;(2)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小儿感冒、腹泻、湿疹、小儿佝偻病的预防与治疗、婴幼儿贫血的预防与治疗等婴幼儿常见病预防与治疗,生长发育监测的意义、婴儿各月龄体重、身高正常值,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辅食添加时间、原则等,Ⅰ、Ⅱ类疫苗种类、各类疫苗接种时间、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等;(3)健康教育形式:根据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兴趣爱好等采用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宣教;定期开展儿童保健相关知识讲座,通过专家宣讲、播放录像带、组织家长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注意了解家长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根据家长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实施有针对性、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知识讲解;采用电话、短信、QQ群等联络方法为家长提供健康咨询,耐心解答家长疑惑,建立起与家长间的信息反馈、互动系统,丰富家长的儿童保健知识。1.3 评价指标采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制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生长发育监测、常见病预防、母乳喂养与营养和疫苗接种四个项目;调查统计婴幼儿定期健康体检的参与率及婴幼儿定时接种疫苗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研究对象基本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婴幼儿定期健康体检参与率及婴幼儿疫苗按时接种率以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比较,P

2 结果

2.1 两组家长健康教育前后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比较 两组家长实施健康教育后,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均较实施健康教育前有明显提高(P

3 讨论

婴幼儿期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随着婴幼儿活动能力逐渐增强,接触感染源的机会也逐渐增加,因而婴幼儿时期的预防保健工作十分重要[2]。家长是婴幼儿的监护人,其对预防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直接关系着预防保健工作的开展效果,对婴幼儿健康成长起着关键作用,而以往有调查研究发现,国内婴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掌握程度较低,参与儿童保健的积极性较低[3],从我中心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实施健康教育前,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均较低,因此加强对婴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十分必要。

我中心在一般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家长的健康宣教,对婴幼儿家长实施特殊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健康教育工作人员专业素质,采用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对家长进行系统化的健康教育,从实践结果来看,实施系统化、综合性的健康教育后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婴幼儿定期健康体检参与率及定时接种疫苗率明显高于一般健康组,表明对家长实施综合性、系统性的特殊健康教育可有效地提高婴幼儿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提高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积极性,促使家长配合儿童预防保健工作。

参考文献

[1]周红芳.健康教育对预防保健的促进作用探讨[J].大家健康(下旬版) ,2013,(12):43-43,44.

婴幼儿保健的内容范文4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婴幼儿时期是神经心理发育最为迅速的阶段,发展潜能大,可塑性强。婴幼儿的智力发育不仅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还受后天是否提供良好的适宜刺激有关,早期及时提供良好的适宜刺激对婴幼儿的神经心理发育起到非常有效而重要的作用。早期教育为婴幼儿提供系统丰富的养育环境和信息刺激,对婴幼儿智能发展的影响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国务院2001年5月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强调:“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儿童必需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国家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儿童享有可达到的最高标准的健康咨询及不良心理矫正服务”。儿童的健康及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每个儿童有权拥有最佳人生开端”[1]。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在我院出生的生后42天且健康的200名儿童保健婴幼儿,其中早教组100名,男49人,女51人;对照组100名,男50人,女50人。两组均为正常健康的婴幼儿,排除合并早产、窒息、先天性、遗传性等疾病。

1.2 方法

1.2.1 两组婴幼儿从出生后42天内进行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检查,检查后立即做评分记录,然后向早教组家长说明测查结果,使家长了解早期教育的意义,以便更好地完成训练计划,达到最佳效果。

1.2.2 早教组接受早期教育,参照鲍秀兰教授0~3岁教育大纲[2]要求制定早期教育方案, 帮助掌握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训练的方法。

1.2.2.1 主要内容:每日2次抚触、按摩、婴儿主被动操(0~6个月做被动操,6~12个月做婴儿主被动操),根据婴儿神经生理发育规律,以游戏的形式,在运动、感知觉、语言等方面给以提前训练及刺激。

1.2.2.2 定期检查:每月来院检查至1.5岁(检查项目包括体格发育、神经系统、智力发育、营养状况和常见疾病防治)。

1.2.3 资料统计分析,将两组婴幼儿在6个月、12个月、18个月时测量的身长、体重、头围及MDI、PDI结果进行资料汇总,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3 讨论

3.1 从NBNA测查中探讨早期教育的意义。本研究对婴幼儿(出生后42天)进行NBNA检查,包括视觉追踪、听定向能力、牵拉反射、握持反射、自动踏步反射等,在测查过程中, 可以看出新生儿具有惊人的能力,如:在行为能力中,新生儿具有活跃的视觉能力和视觉记忆力;在听觉上表现出有声音的定向力,说明新生儿已经建立听的条件反射了;在主动肌张力中,牵拉反射反应出新生儿所具有的自我保护意识;在一般评估中新生儿有安慰反射,也就是说对正在哭的新生儿抱起、用语言安慰或触摸腹部、手、脚、新生儿会立即停止哭泣,这说明新生儿具有语言、情感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新生儿的吸吮动作也是他们得天独厚的最敏感的触觉动作;触觉是新生儿安慰自己、认识世界和外界交往的主要方式。通过NBNA检查,让家长了解自己宝宝惊人的表现和巨大潜能,从而加深了解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改变家长过去认为婴幼儿是看不见、听不到的“无能儿”的传统看法,为完成训练计划做好思想准备。NBNA的应用使我们认识到新生儿具有惊人能力和巨大的潜能。婴幼儿潜能的教育是构建婴幼儿神经网络、开发大脑潜能的教育;是把儿童成长规律与未来社会可预见的需求融为一体的教育;是适宜于不同儿童的个性化教育;是全面和谐的教育; 是能把握成长关键期的教育;从根本上来说 ,是使儿童拥有幸福完整人生的奠基工程。因此开发婴幼儿潜能教育的最佳时期应当是新生命诞生时就开始,充分挖掘0~3岁儿童的大脑潜能,早期教育势在必行。

3.2 早期教育重点在于神经心理发育。早教组与对照组儿童体格发育主要指标,即身高、体重、头围均在正常范围,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主要原因是两组婴幼儿均同时接受了定期的健康检查、指导,而早教组加入参照鲍秀兰教授0~3岁教育大纲所制定的内容 , 设计不同年龄段的教育训练方案,说明早期教育重点在于神经心理发育潜能开发。

3.3 早期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的应用是有效的、可行的。我院对>42天100名婴幼儿按不同年龄段有计划地进行早期教育,早期教育组的婴幼儿运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及语言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证明早期教育对促进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是有效的;同时我们还进行了个性化教育,根据不同的个体,不同的生活背景,特别是其家长所代表的社会阶层及知识结构,在规范指导的基础上,对特殊的个体施以特殊指导,使早期教育工作更加人性化[6]。容易掌握,这使早期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的应用的可行的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 ,及早推广早期教育的儿童保健有利于促进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有利于促进婴幼儿智能发育,值得我们儿童保健工作者的推广。

参考文献:

[1] 鲍秀兰.塑造最佳的人生开端:新生儿行为与0~3 岁潜能开发指南[M].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2-3,103-106 ,242.

[2] 鲍秀兰.新生儿行为和0~3岁教育[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211-222

[3] 范有仁.CDCC婴儿智力发育测验手册[M].北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1988:1-50

[4] 刘湘云,林传家,薛沁冰.儿童保健学[M].第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13-231

婴幼儿保健的内容范文5

【关键词】铁缺乏症;婴幼儿;母亲;铁营养知识

【中图分类号】R17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547-01

缺铁性贫血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主要的公共营养问题,据WHO统计,铁缺乏大约影响着20亿人口,其中每3个儿童就有一个儿童发生铁缺乏症,而婴幼儿则为极高危人群。由于母亲对婴幼儿的喂养承担着主要责任,故开展本项调查,以了解铁缺乏症婴幼儿母亲铁营养知识的现状,为其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调查对象为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科进行营养知识咨询的铁缺乏症婴幼儿(婴幼儿年龄6个月~3岁)的母亲,均具有本调查所需的理解、判断与表达能力。其婴幼儿铁缺乏症的诊断均符合《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中的诊断标准[1]。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现场问卷调查220例,回收问卷218份,回收率99.09%,复核剔除不合格问卷3份,215份为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8.62%。215例有效的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年龄21~33岁,平均24.58岁;第一胎母亲172例,第二胎及第二胎以上母亲43例;大学及大学以上学历39例,中专或高中学历146例,初中及以下学历30例。

1.2 调查工具: 采用自制的铁营养知识问卷调查表,内容为一般情况和20个铁营养知识项目(二选一选择题);选项答案正确者得5分,错误者等0分,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铁营养知识掌握程度越高;选择题内容涉及铁的代谢和生理功能、铁与婴幼儿健康的关系、缺铁的危害、如何防止婴幼儿缺铁(如婴儿喂养方式、食物选择和膳食结构、烹调技巧、饮食习惯)等方面。预调查测评:该问卷重测信度为0.91,效度为0.89,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测评难度经过难度、正态性、区分度检验适中。

1.3 调查方法: 利用上述工具对调查对象于在我科接受营养知识咨询指导时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问卷由作者亲自发放、指导调查对象填写并负责当场回收。

1.4 统计分析: 对上述对象按文化程度、胎次分组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百分率描述、t 检验、χ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设检验水准α0.05,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调查显示大多数铁缺乏症婴幼儿母亲铁营养知识欠缺,平均得分仅45.12±9.58分;大多数选题答案正确率低于50%,详见表1。其中第一胎婴幼儿母亲铁营养知识掌握程度(平均得分43.31±9.26)明显低于第二胎及第二胎以上婴幼儿母亲(平均得分52.33±7.98),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 5.86,P <0.01);大学及大学以上学历(n 39)、中专或高中学历(n146)、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n 30)母亲平均得分分别为65.38±6.47、41.78±5.69、35.00±8.76,高学历组母亲其铁营养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低学历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均<0.01)。

3 讨论

目前婴幼儿铁缺乏症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原因是多方面的。研究认为社会学因素或家庭因素(尤其是婴幼儿的母亲)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婴幼儿铁缺乏症的源头往往就是孕妇和乳母,而且母亲承担着婴幼儿喂养的主要责任,喂养不当也是引起婴幼儿铁缺乏症的主要原因,所以防治婴幼儿铁缺乏症应该从源头人群开始[2-5]。然而有关婴幼儿母亲铁营养知识与婴幼儿铁缺乏症的报告并不多见,婴幼儿母亲铁营养知识问题却十分突出,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表1 215例铁缺乏症婴幼儿母亲铁营养知识掌握程度(人数,%)

本调查结果显示铁缺乏症婴幼儿母亲(尤其是第一胎婴幼儿的及低学历的母亲)铁营养知识普遍欠缺,说明她们对婴幼儿铁缺乏症缺乏足够认识和重视,对婴幼儿铁缺乏症的发生负有一定责任;同时表明铁营养知识与生育育儿经验、自身文化素质有密切关系。所以应加强对婴幼儿母亲铁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教育的重点对象是第一胎婴幼儿的及低学历的母亲。

参考文献

[1]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血液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儿童保健学组.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7):502―504

[2] 刘梅兰,张建平.围产期缺铁与补铁[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4(5):540―542

[3] 罗桂英,刘美华,徐瑛,等.南昌市千名儿童铁缺乏症临床的调查分析[J].江西医学检验,2002,20(4):249―250

婴幼儿保健的内容范文6

【关键词】婴幼儿;骨密度;影响因素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113-01

骨质疏松是日益受到世界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虽然其常见于老年人,但却是一种儿科疾病,可能始于儿童期[1].儿童阶段骨密度能否持续增长是影响成年骨峰值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对837例婴幼儿采用超声定量技术测定骨密度值,同时对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营养因素,环境因素等对婴幼儿骨密度的影响,为今后的婴幼儿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837例婴儿,年龄1-12个月,其中男431例占51.5%,女406例占48.5%。选取标准:在保健所正常系统管理,且母亲无产科并发症、婴儿无早产、出生体重2500-3500克、无重大疾病、无急性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

1.2 测查方法及诊断标准 用BMD-1000型超声骨质分析仪,以胫骨中点处为测量点,测量婴儿的胫骨传播速度值(sos),系统自动得出标准差z值。Z值诊断意义:参数置信区间[+1 ~ -1];均值0;高于标准值0 ~+1,低于标准值0~-1;轻度骨矿质缺乏-1~-2;中度骨矿质缺乏-2~-3。同时对婴幼儿进行样本问卷调查,内容:性别、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添加辅食时间、有无常规添加维生素D、户外活动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描述性资料用 ±S表示;P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被调查婴儿的sos值的Z值评分数高于标准值(0 ~+1)的204例,低于标准值(0~-1)的538例;轻度骨矿质缺乏(-1~-2)的95例。

2.2 超声骨质测量结果分析

837例婴儿骨密度检测,sos值平均水平3049.89±324.20。其中男婴(3047.42±269.31)m/s,女婴(3051.35±373.36)m/s,Z值平均水平(-0.24±0.89),其中男婴(-0.21±1.08),女婴(-0.31±0.83)。骨密度检测sos值、Z值,男女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3 讨论

3.1 骨密度与性别 结果显示,骨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研究与古桂雄等相关报道一致[2]。同时考虑结果与我们选择的样本有相关性,选择样本为1岁以内,男女婴的运动强度相差不多。但随年龄增长,男童活动强度加大,骨密度值的异常检出率可能会小于女童。

3.2骨密度值与不同的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时间的关系 Z值低于标准的检出率中母乳喂养

3.3 骨密度与添加辅助食品时间的相关性 在4-6月内及时添加辅食,能训练婴儿咀嚼能力,促进牙齿发育,而牙齿的萌出又促进婴儿更好地咀嚼食物,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增加骨密度。

3.4骨密度与添加维生素D的相关性 许多欧洲的研究表明,轻到中度的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从而增加骨转化标记物水平,降低骨密度。

3.5 骨密度与户外活动时间的相关性 适当户外活动可促进骨密度增加,一方面肌肉收缩对骨骼局部产生压力负荷,增强成骨细胞活性,使骨生成增加,增强骨密度[3],另一方面能提高IGF-1水平,而IGF-1是引起骺软骨细胞分化和再生、促进骨形成的重要激素,是有效促进骨合成代谢和生长的内分泌生长因子[4]。

总之,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一定要强调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助食物,注意全面营养与丰富钙质的摄入,增加户外活动,以便在成年后获得高质量的骨强度峰值,为一生的骨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MCDEANLD 骨质疏松防治展望 国外医学卫生分册,1995,22(CD):32

[2] 古桂雄,陈艳,花静,等.八市15岁以下儿童2008年超声骨密度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4):313-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