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新课标课程标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体育新课标课程标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体育新课标课程标准

初中体育新课标课程标准范文1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个性培养方法初探

初中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着许多不足。但是,随着社会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对于社会成员来说,对个体的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国家教委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从根本上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基本素质,成为社会有用之材的“以人为本”的教育。“以人为本”的重要指向就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个性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环境,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提倡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并使其逐渐完善化,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笔者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树立“以人为本”思想,改变教学模式,提高运动兴趣,发展学生个性

我们知道,兴趣是体育锻炼的动力源泉。它能使学生坚定意志,培养顽强毅力与良好的情感。因此,学生在体育课上主动积极、生龙活虎应该是其本质体现。然而,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往往以体育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体育课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课堂气氛沉闷,统得过死。这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明白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学,不能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差异是一分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每个学生树立信心投入学习,形成激励机制,在每一个人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体育教学中,只有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大胆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改进组织形式,改革教学方法,充分体现现代学校体育健身性、娱乐性、开放性等特征,才能创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环境,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摇篮。

二、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确立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发展学生个性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于“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教学中教师是主角,是教学的主体、权威,是教学的中心,而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客体。教师怎么教,是教师的专利,学生是不能也没有发言权的;学生怎么学,学什么,由教师决定。这种教学理念下的体育课,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个性也更无法得到发展。新课程把教师定位为教学的主导,把学生都定位为教学的主体。这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不同需求等情况,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如授课学生的年龄特点、准备活动的组织、编排、教授内容的特点等,都要充分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去实现学习目标,使得人人学有价值的体育,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体育,不同的人在体育上得到不同的科学的发展。

三、建立体育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实施多元化评价方法,发展学生个性

新的《课程标准》在“评价”中指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这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性的评价,更要重视过程性评价;不仅注重定量评价,更要重视定性评价;不仅注重绝对评价,更要重视相对性评价。教师在对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时不但要有教师对学生的外部评价;还要有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评价中,体现了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发展进行评价,要建立体育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实施多元化评价方法的思想。我们知道,不同的学生由于个性不同,因而他的发展也是不同的。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认真把握好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每个环节,让每个同学的体育个性都得到发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课改理念,使不同的学生在体育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考试结果要进行全面分析,客观公正地描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和不足,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评价学生。由于体育教学的复杂性、多因素的制约性以及评价技术和手段的局限性,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界限。因此,实施多元化评价方法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方法。如从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积极情感的体验等方面进行评价。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既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和特长,又可以互相弥补其缺陷和不足,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以更科学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总之,体育教学应该从“以人为本”的观点出发,树立科学发展观,为学生提供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成长环境,使每个学生学有价值的体育,不同的学生在体育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体育新课标课程标准范文2

关键词 新课程 体育教师 教学行为 转型

体育健康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作为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目标。要真正落实新体育课程的理念,实现体育课程的目标,必须通过身体发展、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这五个领域来实现。体育教师在新课程下必须对自我有一个全新的定位并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在体育课上,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安排上,体育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更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这是实现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也是决定体育老师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

一、角色转换实现对体育老师的转型

体育教育本身是一种鲜活的实践性与创造性的劳动。新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师要成为发展学生身体,促进心理健康,指导技术技能,培养道德、情感和意志品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塑造与新课程环境相适应的教师角色。首先,教师要有炽热的“爱”。富有爱心的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善于忍耐,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以自己积极而饱满的情绪来感染学生,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其次,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育运动能促使学生取得成功,获得承认的愿望。但也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和自负心理、消极情绪。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自尊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意见,正确全面地评价学生,特别要注意多发现每个学生的闪亮点,并及时给予他们展示自己优势的机会,以提高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首先,体育教师应注重自我形象,从上课开始,就必须保持积极的情绪,以真诚的态度、饱满的精神和热情去感染影响学生。如体育教师的衣着打扮、精神面貌、姿态表情等都能令学生增添视觉上的美感,使学生向往体育活动;其次,在教学中,多用描述性语言,以生动、形象、简洁、有趣、幽默的讲解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重视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学生在愉悦兴奋的良好状态下接受学习。三是教师要讲求民主,充分信任尊重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多些热情,积极发展平等的、友善的、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

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师做到因材施教,淡化技能教学,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因此,教师无论是教什么内容,在教学方式上,都应关注、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各个环节处处以学生为中心,从而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充分给予他们表现与展示的机会。

1.抓住学生好奇心理,创设体验情景

体育教学环境是一种情绪场景,它能给学生以情绪感染的体验,进而产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因此,体育老师要特别注意创设合理的、和谐的、温暖的、富有挑战性的,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的情景。如根据课的内容在课前精心设计布局场地,合理安置各种锻炼活动的器材,让学生产生新、奇、异的心理活动,积极诱导学生萌发参与活动的强烈欲望。

2.抓住学生好游戏心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如何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游戏作为一种体育课的重要活动内容,它的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儿童应该在游戏中长大,通过游戏,指导他们初步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从中学会生活、学会与人相处,养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抓住学生的好表现心理,让学生享受体育乐趣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自我意识增强,自我表现的欲望日益强烈。初中年级学生在生理上出现质的转变,他们精力充沛、充满活力、求知欲旺盛、好胜心强。《新课标》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因此,当学生的反映出表现欲望时,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表现欲,要给予理解、关怀和适当的鼓励,绝不能对学生的表现欲置之不理、视而不见、或者用“你不行”等之类的话语给学生泼冷水、打击学生的热情。尤其是男生,往往要表现自己在体育方面的能力和特长。

四、以生为本,全面关心学生身心健康

以人为本,是新时代教育的人文精神,它是以鼓励人自主发展为旨趣,以教育和爱为核心的基石,是正确认识人、尊重人、信任人、开发人的心智和提升人的道德的指南。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体育课堂的主旋律。学生是主体,教师在思想上理念上要重视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初步掌握运动技能技术,了解体育卫生常识,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和能力。

初中体育新课标课程标准范文3

【关键词】实验探究;题型特点;思考

【Abstract】Along with new course standard of implement, "process and method" in"3D target" and physics the academics b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natural science and destined examination to set question essential around experiment investigation this top root topic.So, at new lesson mark under the angle of view experiment and investigation have which characteristicses, is caused our thinkings by these characteristicses and is what?

【Key words】Experiment investigation;Type characteristics;Thinking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实施,各科目的教学要求已由传统的“教学大纲”向“课程标准”方向转化,初中物理学科也不例外。近年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指挥棒”的中考招生考试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物理试题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以考实验的题型及命题的角度为亮点。“过程与方法”以及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特点,注定了命题必需围绕实验探究这一根本主题。物理中考试题中的实验与探究题题型所占分值远比课改前要多,内容在不乏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基础上,使经典内容题型不断创新;增加的实验探究题(专题),成为整个中考试题的亮点。可以说,把握好实验探究题型的教学,将使自己的学生在中考中能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在新课标视角下实验与探究题有哪些特点,由这些特点引发我们的思考又是什么呢?

1.由“三维培养目标”想到的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最根本区别在于理念,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了每一个学生”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根据这一理念,将物理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它体现了能力本位和学生本位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强调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它以物理学的内容作为素材,使学生获得终身的学习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2.新课课程标准下“实验与探究”题型的特点

2.1 以科学探究为主线,突出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例1 小华总结两年来所做的探究实验发现:

(1)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需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显示出来。

例如:图1甲实验是让木块在木板上做____________运动,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间接显示摩擦力的大小;乙实验中动能的大小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间接反映出来的。

(2)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时,往往采用控制变量法。

例如,要研究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就要多次改变压力,同时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做实验时我们改变压力的具体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研究动能跟质量的关系,就要改变质量,同时控制速度不变。具体办法是:换用___________并让它们从_______________由静止滑下。

这类题目提醒学生,要学会从看似不同的现象中找出共同点,体验归纳这种学习方法。解决问题时涉及到物理学中两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既关注学习方法,又注意研究方法,这是题目的创新之处。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有两个:探究滑动摩擦力实验、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这都是物理中比较重要的实验,一般中考卷几乎都会涉及到。

2.2 以科学探究为背景,强调对应用能力的考查

例2:在《研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探究实验中。下表给出了实验中所用到的导体情况,选择了A、D两根导体进行对比,是为了研究导体电阻大小与_____是否有关;选择C和_____两根导体进行对比,是为了研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为了研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应选择的两根导体是_____(填写导体代号)。

本题是以《研究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探究实验为背景,考查了学生对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方法的运用能力。它是物理学研究问题采用较多的一种探究方法,也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且有效的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初中物理教材中物理概念、规律的建立、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大多蕴含着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方法,且一般只用来定性地研究问题。教师应当通过教学活动有意识地让学生从见到、熟悉再到试着做,从而掌握这种研究方法,让他们认识到物理规律是观察实验、物理思维和数学推理的产物。使他们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揭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必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更有利于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并为将来进行定量研究在方法上给学生打下基础。

2.3 加强科学、技术和社会(即STS)相联系,使学生了解科学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考查学生对科学技术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领域的目标分为五类:接受、反应、价值评估、组织和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布卢姆等人指出,在情感领域与认知领域之间做出划分,是为了便于分析,完全带有主观任意色彩。情感领域与认知领域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每一种情感行为都有某种类别的认知行为与之相对应,反之亦然。新物理教学要使学生能从情趣中学习物理,考试题型也如此。

新《物理课程标准》十分突出一个重要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它力求贴近生活,强调物理教学的内容、教学空间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熟悉的环境,能使学生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保持对大自然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知识的价值,而且能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联系实际、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对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是否能把物理概念和规律同具体的生活情境有机地联系起来,是题目的难点所在,也是课标新增加的内容,已逐步成为考试的热点。

3.几点思考

3.1 物理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更新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理论主要以哲学认识论和教师的教学经验为依据,阐述知识、技能学习的一般过程及有效教学的一般过程、模式、原则和方法,它对于知识的心理本质等具体问题的回答是笼统、含糊的,用这种教学论指导教学设计,常常导致教学目标的笼统、含糊,于是在教学过程和方法上只能强调“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建立在现代认知学习论基础上的教学论反映在教学设计上,首先要明确陈述作为教学目标的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然后对学习结果的类型及有效学习的条件进行分析,由此而导出教学的过程、方法。因此,现代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学习,让自己从“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传统教学模式尽快过度到“学有定律,教有优法”这一科学的教学模式。

3.2 转变消极观念,创造条件开展实验探究教学。俗话说:“眼过三番,不如手过一遍”,与其搞大量实验探究题的“题海战术”,不如创造条件开展实验探究教学,让学生经历过程和方法,从而提高识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新物理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学习。科学探究不仅是教学方式,也是教学内容,是这次课改的核心内容。从初中物理新教科书内容来看,除了原有体现科学探究教学内容的实验外,还将部分验证性实验或测量性实验转化为新教材的探究性实验,同时又增加了许多新的探究内容,其形式不仅包括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还有家庭小实验、小制作、调查与研究等。新教材也针对了农村学校缺乏专门物理器材而列出了有效利用家庭、生活中废旧物品开展实验的做法。因此,教师不应总是埋怨器材不足、实验场所缺乏等客观因素,消极对待科学探究,而应充分挖掘并且利用这些科学探究的素材,广泛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以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懂得认识未知事物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3 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物理新课程的着眼点在于学生的发展而不局限于知识的传承。在内容上进行了调整,删除了繁、难、偏、旧的内容,适当地降低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定量要求少了,对解释现象、科技、人文的意义等要求多了,同时又增加了一些了解性知识。对学生的知识难度要求降低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和科学素养要求高了。它淡化了不同科目之间的区别,有意识地突出了不同科目之间的相互渗透,因而对物理教师的素养要求更高,知识面要求更广,使物理教学的难度更大。中考物理题中的实验探究题,以新课标为命题指导思想,它的特点折射出了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及课程改革对物理教师的要求,使我们看到了教改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必需转变观念,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更加重视实验探究的教学,并将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导向素质教育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年8月第2版。

[2] 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

初中体育新课标课程标准范文4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体育;合作学习;简易器材

新一轮的课程教育改革为初中体育教学带来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使得初中体育教学又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高度。但与此同时,也向初中体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教学标准与要求。以下,笔者谨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及感悟,就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初中体育教学工作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一、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提高学生体育自学、自练的能力

现代素质教育理念要求学生不能仅仅掌握基础的学科知识,更要充分具备积极创新、科学探究学科知识而形成的水平及实际能力。《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其教学建议中更是明确指出“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掌握体育动作的具体要领,并着重发展自身的体育自学、自练能力。”

这就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在体育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他们创设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的良好学习情景,以此为契机,推动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进步与发展。

如,在教学“立定跳远”这一项体育运动时,教师可以摒弃以往一上来就向学生分析立定跳远具体动作的做法,改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体育学习新型方式。首先,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播放运动员立定跳远比赛时的慢动作镜头。然后,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模仿运动员的立定跳远动作,并同小组成员一起相互观察、相互帮助、相互纠正各自动作上的不足及缺陷。这样,不但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而且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还切实帮助他们加深了对“立定跳远”这一体育运动动作要领的认识、理解与深刻掌握,在提高其学习效率及质量的同时大大发展了他们自身的自学、自练能力,真正可以起到一举多得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组织学生制作简易的体育器材,完善学校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

初中学校理应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学生配齐所必需的基础体育设施器材,以便为学生正常的体育活动、体育锻炼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一线的体育教师可以尝试组织、带领学生制作一些简易的体育器材,在完善体育基础设施的同时,大大调动学生体育锻炼与运动的兴趣以及积极性,从而真正自觉且主动地投入到相关的体育锻炼中去。

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将废弃不用的铁锹杆、拖把杆、锄把杆等锯成长度均一的木棒,以此充当接力赛中的重要工具――接力棒;还可以将虽然破旧但韧性依旧很好的帆布、棕垫等进行裁剪、拼接,再装上一定量的沙子,这样一个具有实际效果的运动沙袋便制作成了;再者可以找一个高度适中、大小适中的木头树桩当做“跳山羊”运动中的“山羊”……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太多可以用来制作简易体育器材的工具及原料,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打破传统、积极创新,将更多新颖、别致的好点子用到体育器材的创设上。这样,(1)可以借助体育器材的创造过程,调动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以及积极性。(2)在一定程度上真正缓解了体育器械与学生体育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与完善。

总之,新课标为初中体育教育带来了很多崭新的变化。我们一线教师必须积极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观点,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更好地服务于自身的日常教学实践。相信这样,必能真正推动初中体育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初中体育新课标课程标准范文5

关键词: 初中体育 长跑教学 有效性

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生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结合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理念看,初中体育课程改革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教学目标和最终回归。近年来,关于中小学生体能和健康的问题得到很多关注,我认为在新课标理念的导向下,长跑其实是对于一个人的体能、耐力、意志力等的考验,关于初中体育长跑教学有必要进行全面而有效的探索。

一、明辨之:云在青天水在瓶――现状思考

长跑教学在平日的课堂中时有涉及,基本上关于长跑教学的教学方式,但效果开展的都比较一般,结合我的调查研究,当前关于长跑教学的开展现状,主要呈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方式单一。

虽然长跑教学在课堂中也会有所涉及,但是由于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因此导致学生在长跑过程中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导致学生在长跑中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二)趣味性不强。

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趣味性是他们投入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他们大多认为体育长跑中不涉及趣味性,觉得那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没有任何趣味可言。此外,学生对于体育长跑都会有一定的畏惧心理,他们认为体育长跑太累,消耗太多体力。加上寒冬酷暑,学生会受天气影响产生跑步的倦怠情绪。

(三)重视度不高。

前几年,长跑不作为中考的一项内容,所以不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家长都对于学生的体育长跑重视程度不是很高,多数学生觉得,长跑损耗大量体力,也担心会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总之,大家对长跑的重视程度不是很高。

二、慎思之:站在天平的两端――深度解读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书籍中提到:“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我想到,针对体育长跑这项内容,其实并不是难度多大,而是在于能否用客观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面对它。由此,我有了信心,解读了体育新课标内容,了解了长跑的教学方法和体育中考必考的内容的技巧。

三、笃行之:为有源头活水来――实践例谈

结合不久前芝加哥的一项体育调查发现,学生在正式上课前参与体育运动,比如跑步,要求运动中学生的心跳达到最高值或最大摄氧量的70%。一开始有的家长提出反对意见,担心学生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后来实验研究表明,学生跑步后课堂更集中注意力,课堂教学效率更高。由此我联想到我的体育长跑教学中,结合长跑教学的开展,引导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表扬鼓励,开展正面积极评价。

体育长跑是一项比较消耗体力的运动,刚开始学生很可能不能一下子适应高强度的运动和训练。学生都比较喜欢听正面的评价,所谓“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教师可以通过表扬鼓励,开展正面积极的评价。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表扬鼓励,对初中学生开展正面积极的评价。有的学生会比较气馁,班级中有个学生体重超标,他在体育长跑中就比较“吃亏”,多数情况下他长跑过程坚持到一半的时候就难以继续坚持下去了,而每次拖了后腿的他,几乎都是在别人的嘲笑声中跑完全程。针对这样的个别情况,我通过表扬鼓励,先是肯定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坚持跑完长跑的全程。随后我进一步引导他,督促他多运动保持自己的身材,建议他每天上学和放学以慢跑方式进行,从家到学校的距离,通过跑步实现对自己身体和长跑运动的锻炼,只要坚持就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二)增强意志,强化体育精神激励。

长跑过程是一项磨炼意志的过程,教师除了要对学生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外,更要做学生的精神导师。通过引导学生增强意志,强化学生的体育精神激励。在体育长跑过程中,学生很可能会出现退缩等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精神鼓励、刺激,增强学生的信心和意志力,引导学生提高毅力。我在体育课堂中,适当融入一些多媒体教学,比如我播放了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奥运健儿手持奖牌,当国歌奏响的时候,他们眼睛里的泪水都在闪烁。通过这样的案例,强化体育精神激励,引导学生增强自身的意志。同时我鼓励学生,在很多年前,中国人都被国外一些人嘲笑说我们是东亚病夫,而如今,中国人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向全世界证明自己正在走向强大。其实是不是我们自己本来就强大呢?显然是凭借我们拥有的顽强的毅力,才一步步走向强大的。通过我的精神激励,引导学生增强意志,深深体会到自己需要不断增强意志提高长跑成绩。

(三)兼顾差异,分层设置训练目标。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有的学生短跑比较不错,长跑就比较弱。有的学生刚开始跑得不错,但是到了后面就慢慢掉队了……结合学生之间差异的普遍存在性,我认为教师可以兼顾学生的差异,引导通过分层设置训练目标,目标的设定可以具体结合学生的现实状况。从学生的体力、耐力着手,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训练目标,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相应层次的目标。在训练目标的分层过程中,我兼顾学生的差异,比如哪些学生是体力和耐力比较差,就要从体能方面引导他们,为了增强这部分学生的体能,应尝试让这部分学生从慢跑开始,逐步加大运动强度。针对有的学生自身条件比较好,就可以通过时间的设定,引导这部分学生不断挑战自我、提高长跑的成绩。通过兼顾差异和目标分层,引导学生在长跑过程中,不断提高运动强度和竞赛水平。

(四)缓解疲劳,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针对初中体育长跑这项体育活动,很多学生都会觉得非常疲劳,教师要学会通过有效的方法缓解学生的疲劳,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在体育长跑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从技术上说,学生需要掌握缓解抗疲劳的方法。比如在长跑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运动前做一些简单的体能训练,通过体能训练,引导学生快速投入长跑教育之中。长跑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长跑前期、长跑中期和长跑后期。针对这三个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整个长跑过程中适当调适,比如通过调整自己的呼吸、步伐频率等缓解自己运动过程中的运动疲劳状态,第三个阶段时长跑后期,这个时期最疲劳,普遍的学生都会出现呼吸不匀速、步伐迈不开等状况,甚至有的学生直接会停下来喘气,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长跑的后期进行自我调适,通过后期的调适,引导学生坚持跑完最后一程。

(五)激励前进,运用竞赛训练模式。

竞赛模式的运用,对于学生开展有效的长跑教学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平时的长跑成绩都是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在于有的学生认为这个不是考试没必要全力奔跑,等到正式考试的时候认真跑就可以了。我认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平日的测试引导学生提高比赛的素质,才能在真正到来的中考长跑中获得优异的成绩。我在平日的长跑训练中,采用竞赛训练模式,激励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激励前进。我采用小组合作竞赛的模式,比如有的时候采用接力棒的方式,每个小组的成员为了不拖整个小组的后腿,都会拼命往前跑,通过这样的竞赛形式,引导学生不断前进。

四、领悟之:黄沙吹尽始得金――远景展望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科学的教学方法,要比单纯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点更有效。教育之所以充满魅力,是因为教育带领我们从未知走向已知,这个探索、求索的过程是快乐的。长跑教学带来的幸福感正体现了这样一个辛苦又甜蜜的哲学道理。当学生能够坚持跑完长跑,当学生在长跑中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提升自己的耐力和意志力,这个不断挑战和战胜自我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求索,不断获得新知的过程。给予我的启发正是如此,有的时候我不免对教育产生了浮躁的心理,总想着通过最快、最有效的方式提高教学成效,其实“教育是一项慢的艺术”,我们应该享受这个“慢”的过程,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教育的魅力和内涵,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2011版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

[2]郭秋玉.初中体育中长跑教学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3).

初中体育新课标课程标准范文6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研究采用多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随机抽取89所市、市县级重点中学的140位体育教师,260所普通中学的260位体育教师,320所农村中学320位体育教师。本研究发放问卷1360份,收回有效问卷1250份,有效回收率为95.1%,并采用了统计分析技术。在做好问卷调查的同时,我大量的走访了省、市、县有关单位和体育工作者,同时还专访了郑大体育学院及河南省教育厅体卫处、教学研究室等有关权威单位;另外我还查阅了有关的体育教改的资料和文章。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用统计分析法把影响中学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研究规划到一个统一的系统中进行。确定影响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来分析新课标实施的标准及如何保证新课标实施的条件。综合前南斯拉夫教学论学者鲍良克和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的教育理论,配合实现这一目标的系统结构由物质结构、人员结构、管理结构等。在这个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各子系统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并不断的相互作用。学校体育教育与智力教育是一样的,是一个系统的层次结构体系,每个体系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体系的每个部分都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所以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均衡性和衔接度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充分的、合理的把握好每一个系统结构的关系并作合理安排,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为了正确实施新课程标准,多快好省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使系统的运转正常,对系统中的各个结构进行认真的现状研究,对于结构的合理化调整很重要。

(一)中学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物质基础结构

由于我省属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还很落后,尤其是贫困山区的中小学不能够在体育设施上提供足够的物质条件。在目前可能的条件下,尽量保证和提供相对较好的物质条件,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本文主要对各级中学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条件、经费投入等情况作了调查,结果如下:

重点学校完全能保证场地的28.1%、基本保证的:40%、完全能保证器材的:7.7%、基本保证的:32.9%,普通学校完全能保证场地的:36.3%、基本保证的:48%、完全能保证器材的34%:

对照1989年11月8日原国家教委下发的关于印发《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的通知;1990年3月12日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对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的具体标准的置化要求,我们可以从中看出,重点学校场地、器材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优势及当地政府的重视程度,基本能保证教学需要。而普通学校、农村学校由于缺少经费无论场地还是器材均不能保证教学需要。农村学校两方面物质基础更薄弱,70%的被调查者认为场地根本不能保证教学,58%的认为器材也根本不能保证教学。调查还表明,当地政府对于体育教育有不同的侧重面,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农村中学相比,场地器材都具有明显优势。

(二)中学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体育教师及人员结构

调查表明,河南省中学体育教师学历结构基本合理,大专以上学历80%,其合格率在70%左右;年龄结构基本合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力军。但有些农村地区的体育专职老师还很缺乏,大部分是兼职教师。大部分毕业生不愿到偏远地区任教,主要是这些地方工资较低,条件落后。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师待遇的提高,这种状况正在逐渐转变;目前我省已经有40%农村学校配备了专职体育教师。从职称结构上看,重点学校的职称大都在中教一级、普通学校教师职称集中在一、二级上,由于农村教师大都是兼职教师农村学校教师职称偏低,其原因多数反映认为学历起点低给职称评定带来很大影响。我们调查中学体育教师对待工作态度时发现,大部分教师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但也有少数教师事业心不强,并且以普通学校和农村学校见多。通过访问调查了解到,这部分教师不热爱本职工作的主要原因,有的是嫌工作条件不理想,便得过且过;有的是嫌待遇底,在外面兼职;有的是上下级或同事关系不协调,持不配合的消极态度等。这些均不利于我们的教学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同时也说明我们在对体育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思想教育方面存在着差距。

对中学各年级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情况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及进一步跟踪调查。从中可见,各学龄段学生绝大部分喜欢上体育课,但随着学龄的增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热情度有着下降的趋势。在对大部分学生问卷调查时发现不喜欢上体育课有几个主要原因:场地器材少不能满足同学们的需求、活动不方便,课堂组织单调、枯燥,整齐划一的组织形式限制了同学们活动的自由;课堂内容不能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调查中发现:重点学校和农村学校的老师事业心较强,普通学校的较差。初中和高中的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超过76%,无所谓的14%,不喜欢的10%。对体育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重点学校是最好的,其次是普通学校,最差的是农村学校。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初、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本的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健康知识包括“体育锻炼的意义”、“体育锻炼对生理系统的影响”、“怎样科学锻炼身体”、“健康的标准是什么”、“运动处方“等,体育知识包括篮球、排球、足球、田径等项目的基础知识,调查显示,城市重点学校的学生对这两方面知识的了解明显好于农村学生。

根据《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通知精神,调查发现,河南省大部分中学班级学生人数严重超员,平均每班达到76人,有的班级学生人数甚至超过100人。体育教师与学生比例失调,给体育课的组织到来了很大的困难;老师的辅导根本无法有效地进行,学生也不能充分根据自己的特长学习自己喜爱的运动,致使上课效率、效果不好。

普通学校、农村学校班级人数相对较少,但师生比例结构同样失调严重,特别是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兼职情况明显,其兼职有两种情况,即专职体育教师兼教其他学科和其他学科教师兼教体育课,而两种情况的兼教都把体育课放在次要地位。

(三)中学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教学管理结构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体育教学管理是按照体育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监督的过程,为此,我们对教师制订教学文件情况,实施课程标准情况,主管部门对体育教学质量情况等作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体育教师在制订教学文件方面还存在有一定问题,虽然平均91%的体育教师制订有课时计划,而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平均分别占7%、40%、3%。但大部分老师不是按照教学计划去上课的,并且上课的随意性比较大。尤其是农村的学校甚至没有教材,40%的老师是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上课的内容。农村中学46%的老师没有接受过新课标培训,不了解新课标的内容。

另外,不同的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相比而言,重点学校明显好于普通学校和农村学校,有些学校的主管领导认为体育课上不上无所谓。40%的受访老师的课被其它主要的学科占用过,尤其是快要期末考试时体育课大部分早早的都被停了。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教育教学管理者对体育课质量监督的力度不够,80%的学校体育课不参与学校正常的教学评比。

三、建议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切实加强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工作,尤其是偏远地区的老师的培训,帮助教师尽快理清新的教育观念;灌输快乐体育的思想意识,让体育课变为同学们乐学、爱学的一门功课。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全民健身计划,树立服务意识,真正的为学校体育发展服务。学校领导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正确认识体育与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真正做到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学校体育的投资力度,逐步改善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使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口号落到实处。体育教师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同时,要改变观念,把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及体育锻炼的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改革体育课堂组织形式,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学组织形式是多样的、灵活的、学生乐于接受的。

参考文献:

[1]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李以章.系统科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