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概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特殊教育概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特殊教育概述

特殊教育概述范文1

一、特殊教育数学教学的现状

1.数学教学的目标不够明确

对于特殊儿童群体而言,由于他们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明显低于正常的儿童,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爱心教育。但是,在特殊教学数学教学的实践当中,一些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够透彻,使得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无法完成对既定教学目标的实现,特别是一些教师仍然以单向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为主,严重的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得特殊儿童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无法实现应有的程度。

2.对教材和学生的认识不充分

除了对数学教学目标的不明确这一因素之外,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认识不充分也是影响特殊教育教学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当中,一些教师常常忽视了对教材的研读,使得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符,对于教材的理解只是处于表面之上,会造成学生思维混乱的情况。除此之外,教学方法的落后也是严重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由于特殊儿童群体的特殊性,教师必须要及时改变和创新教学方法,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此,对特殊教育数学教学进行改革尝试是十分必要的。

二、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1.拉近教材与生活实际的距离

对于特殊儿童来说,与一般正常儿童相比较,他们接触生活实际的机会比较少,对于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数学知识仍然感觉到十分的陌生。以聋哑学生为例,由于他们对外界的声音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获取,使得他们对社会生活中资源的接触率十分的稀少,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存在语言的,因此也就不可能通过数学语言来实现对知识的获取。为此,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实践时,要积极拉近教材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当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能够为生活实践而服务。例如,在对“认识钟表”这一内容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家中的钟表带到学校中来,指导每一位学生亲自感知不同钟表的形状和结构,在结合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对时针、分针及其读数进行有效的掌握和辨别,完成对相关知识的教授。

2.注重对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对于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学生来说,对其数学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为了能够使特殊儿童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能够很好的生活,必须将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位置之上。例如对“小明要买5个乒乓球和1个羽毛球,每个羽毛球4元,每个乒乓球2元,求小明实际需要支付多少钱”这一应用题的解决,教师可以将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模拟实际购买的情境,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够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水平。

3.选择多种方式的教学手段

特殊教育概述范文2

关键词:学前教育;特色美术;模块化;自主学习育;论坛

多年来传统的教育观念、陈旧的教学方法、参差的教学水平、脱离实际的课程内容,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坚持以学前教育专业名师工作室为纽带,以实习实训基地为交流平台,以学前特色美术课程及教学模式改革为突破口,不断研讨实践的意义在于:建构以实践课程为主体的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美术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毕业生质量为评价标准,以模块化教学模式为主导,提高专业建设。我们通过对2011年123名毕业生就职的金州区吉地堡、樱花等13家幼儿园,2012年115名毕业生就职的金州区中长街道、拥政街道等15家幼儿园,2013年106名毕业生就职的开发区格林、金石滩等23家幼儿园的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走访得知:教改后的毕业生直接上岗并能独立带班上课的毕业生由改革前的38.6%上升到现在的78.5%;毕业生的保育合格率由改革前的69%上升到现在的93%,节约再培训人力成本79.1%。实践证明,如何解决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供需的矛盾,提高办学质量并服务社会任重而道远。我们因地制宜,特别是在传承传统特色美术教育中,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为抓手,反复实践形成自己的特色模式:坚持职业能力形成模块;选择传承内容主体模块;形成自主创新合作模块;拓展全面多元评价模块。

一、坚持职业能力形成模块

借助见习、实习实践课程,利用美术课在幼儿园教师指导下“做”专业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幼儿园人才需求标准,结合职业与专业特点,通过幼儿园实践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或项目,习得职业工作能力,积淀职业素养和知识经验,解决实践课程中幼儿美术的显性问题,储备“职业”能量。

二、选择传承内容主体模块

在实践中融合传统特色传承内容。1.采取行动研究法,在美术活动中不断实践研究,及时调整教育内容方法。2.践行体验法,实践对接,形成有效、可行的模块化活动方案。与幼儿园园本对接形成特色校本,筛选剪纸、扎染、陶泥、国画内容。我在《扎染》课程中,尽可能利用一切资源平台,结合艺术教育的开放性与宽容性特点,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层次化。在园本中采取介入式,重在简易认知体验。在校本中采取深入式,系统学习与传承传统体系,有序地运用“双做”理念下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模块,课前形成初步的理论与感官认知,课堂中将知识与技能层层深化推进形成统一认识,课后积极拓展,完善体验扎染的惊喜与奇妙。在体验中、在活动中、在探究中,形成特色继承与发展的模块,能更切实地解决师生、师幼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三、形成自主创新合作模块

通过我们校内外调研实践看到,幼儿园美术教学的一般方法即观察法、范例演示、游戏练习、语言指导。而且现代幼儿教育理念别注重幼儿对事物有自己特殊的观察方式和独特的认识感受的培养教育。因此我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主要坚持实践性、启发性、自主性、创新性的原则,要留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创造的余地。例如在国画《金鱼》的教学中,把国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传授给学生,把表现形式留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和手创作。通过反复实践,启发学生学会剖析问题,寻找自己最喜欢的语汇去说明表现,大胆释放与展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自定具体形象,通过形态、动势、颜色的认知复述,我再把金鱼的画法分步示范讲解给学生,强调传神达意的笔法与墨色、水分与墨色、笔锋与形象的处理关系等,最后布置学生临摹并思考:怎样使你画面上的金鱼更生动?让学生注意总结,自行发挥,体验创作。而幼儿教师在应用水墨教学时则要时刻鼓励幼儿大胆绘画,一步步清清楚楚地演示讲解---先把羊毫笔蘸清水后笔尖蘸浓墨,侧锋画出金鱼的头和背;再蘸淡墨画鱼肚鱼尾、鱼鳍。待全干后用浓墨勾画出嘴、眼。要尊重稚幼的表现手法画出的各种有趣儿的、不规范的个性形象。

四、拓展全面多元评价模块

利用课外拓展,注重对我们学生和幼儿们的兴趣培养与能力体验的全面多元化评价。设计方案:我们的学习任务以生活、学习、归纳、表达四大块为着陆点,设计方案的全面、系统、规范更能满足学生职业成长的需求。行为实践:紧密围绕职业教育“三贴近”原则,把学生未来实际工作的可参内容植入到课堂动态检测评价中。分享感受:由于本专业的特殊性,在学生角色转化的职业素质教育中,利用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环节,有目的地进行故事插图、课件制作与语言表述的教学能力培训,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宽领域地发挥美术专业优势,因材施教形成“新”的综合技能,以满足“准职业人”学岗结合和职业发展的需求,增强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我们在长期的改革实践中发现,还有幼儿教学的实际工作有待于完善与细化。所以我们力求把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化岗前培训常态化,打造出更多“做人讲忠诚,做事肯吃苦”的高品质毕业生,为用人单位输送倍受社会赞誉的实用型人才做出应尽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2]布鲁纳.教育的适合性[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1.

[3]杨景芝.启迪儿童绘画[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

特殊教育概述范文3

近几年,国家对低渗透油田[1-4]、页岩油气田、稠油油田[5-7]以及凝析油气田[8]的开发越来越重视,对于能够从事这些类型油气田开采事业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9-10],为适应国家的重大需求,东北石油大学及时开设了“特殊油田开发”这门课程,其主旨就是向石油工程本科生讲授低渗透油田、页岩油气田、稠油油田以及凝析油气田开发的基础理论与实用技术,培养学生在这些方面的专业能力。

该课程自开设已有10年,在基本教学基本内容不变的情况下,每年都会不断增补新的内容,目前,已经形成了由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在教学资源、教学手段、考核体系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积累。但是,为了进一步强化特殊油田开发方面人才培养效果,有必要进行深入思考,如何加强对该门课程的建设。下面就课程的情况进行详细阐述和分析。

1 目前课程的基本情况

1.1 教学目标明确

由于常规油田开发已经进入中后期,一些特殊油田的开发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其中低渗透油田、稠油油田和凝析气田尤其重要。根据石油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要求,开设“特殊油田开发”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与低渗透油田、稠油油田和凝析气田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重点掌握这些特殊油田的地质特征、储层特征、流体特征、渗流特征、开发方式和开发程序等的专业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完善石油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油田开发的专业水平,为他们的油田开发工作奠定专业基础。因此,本课程已形成了明确的教学目标。

1.2 教学内容较充实,有针对性

“特殊油田开发”作为一门石油工程本科生专业课,将油层物理、渗流力学和油田开发知识与特殊油藏地质相结合,主要讲授低渗透油田、稠油油田和凝析气田等三种典型特殊油田的地质特征、储层特征、流体特征、渗流特征、开发方式、开发程序及开发规律等。课程教学内容比较充实,有针对性,同时结合目前国内外各大油气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作为课堂内容的适当延伸,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针对课程内容,在基本理论讲解的基础上,结合了大量的图片教学、多媒体动画演示、油田现场实例分析等,教学手段和形式已具备一定规模。

1.3 考核体系已建立

目前,就该门课程,已经建立了对应的考核体系,即课堂提问、课后作业、测试和期末考试。考核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80%。平时成绩由平时出勤、平时测验和作业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出勤占30%,平时测验占20%,作业占50%。平时出勤、平时测验和作业均按百分制记录呈报,平时成绩不及格者不得参加考试。考试采取闭卷方式。试题分难、适中、容易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成绩的25%、35%和40%。试题类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或判断题、简答题、推导或论述等综合题。

1.4 教材建设还需加强

鉴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目前,还没有适宜的专门教材,授课教师根据石油工程本科生培养方案的要求,选择了《低渗透油田开采工艺技术》(夏惠芬等编著)、《热采稠油油藏开发模式》(刘文章编著)和《凝析气藏高效开发理论与实践》(袁士义等编著)等作为参考书。但是,学生上课没有教材,不便于学生的系统学习。

2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的反馈

通过以上分析,授课团队的教师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并对近3届的听课学生进行了匿名调查,结合课堂授课的效果,认为目前从教学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该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上课没有专门的教材,授课内容既有基础理论也有扩展内容,信息量大,学生听课时来不及记全笔记,学习效果受影响。

(2)该课程涉及到的均为非常规油气田,机理复杂,虽然在课堂上有大量图表及少量动画辅助理解,但是学生反映,希望课堂能够再增加一些动画演示,便于理解复杂机理且更形象。

(3)理论讲述内容多过油田矿场实际应用情况,虽然这也是大部分大学课程的特点,但是如果能够围绕油田现场实际进行技术讲解,学生会更感兴趣,授课效果应该也会更好,而且也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4)常规已知的内容可以精简一笔带过,多介绍一些如页岩油气、煤层气等新形势下的非常规能源,对未来世界资源的新趋势可以适当介绍。

(5)学生希望在课堂上增加互动,作业布置一些有深度的、甚至是内容有争议的文献调研,如果能够把考核方式也变成文献调研综述报告那就更好了,他们认为那会比死记硬背某些知识点更有用。

3 需要教学改革的内容、方法与措施

3.1 教材建设

目前本课程没有一个专门的教材,所讲授的内容都是各个任课老师集体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并交流讨论之后定下的。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讲稿、教学日历和教学大纲等相关的教学文件,并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编写一本适合石油工程学院学生的《特殊油田开发》教材。

3.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配合,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可以安排学生做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验,比如稠油粘度对温度的敏感性实验,观察反凝析现象等。这样知识传授会变得更真实、更形象。而且,通过这些教学实践,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理解。

3.3 注重特殊油田开发课程与先修课程的衔接

特殊油田本身就是相对于常规油田来说的,在学习特殊油田开发之前学生应该知道常规油田的相关知识,以便在讲解特殊油田过程中有一个很好的对比和认识。在与先修课程内容的衔接方面,注意将基础知识应用到专业教学中,例如我们在讲解稠油特点时,可以对比常规原油的特点;在讲解低渗透油藏时,可以对比常规油藏的渗透率情况等等。

3.4 讲授与自学、讨论有机结合

注重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运用自学与讲座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授每种特殊油田之前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一些相关资料带到课堂上大家一起交流讨论。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每一章节都布置作业,而且最好包括一定量的无标准答案的思考题。

3.5 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并且对多媒体不断充实完善。在备课过程中多搜集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或者动画等素材。这些图片、动画形象逼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基本原理,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多方位的信息、文字、图象、音频、视频,使人感觉新颖、愉快,增加了新鲜感,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4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如下的结论与认识。

(1)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成败与否的最关键因素之一,也是本项改革首要解决的问题。

特殊教育概述范文4

关键词:文书工作 档案管理 教学特征 教学改革

        0 引言

        文书与档案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文书,“经国之枢机”,“政事之先务”。文书的系统整理和保存,最终使档案形成,有了档案,人们就可以“疏通知远”,了解历史。档案,历史的真实记录,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文书与档案是人类社会本身发展的需要,文书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书的延续。

        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在秘书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是高校文秘、行政管理等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相关职业岗位群的关键技能模块,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和操作性。现代社会的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学特征表现为:在理念上应尽力适应社会上相关职业岗位群对秘书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新要求;在教学内容上要着力从学科体系建构、理论知识完整向注重实用、知识精讲、侧重实务操作转变;在教学方法上从学科式、授课型教学方法向技能型、训练式、体验式教学方法转变。通过该课程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建构系统的学科体系,具备完整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公务文书协作处理和档案管理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尽快胜任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 

        然而当前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教学存在着以下问题:教学工作往往立足教材,以阐述文书学与档案管理工作的理论知识为主,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甚至没有见过档案柜、架、盒等实物,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轻视专业技术能力的实践培训。一旦参加实习或工作之后接触实际问题,又要从头学起,因此课程教学的目的难以达到,专业特色也无从体现。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文档管理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实际问题,例如文件和档案数量日益增加,给保管和提供利用带来困难。传统的管理方法直接影响了文件和档案的质量等。这些实际问题要求在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教学过程中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1 转变教育观念,完善课程体系

        传统的《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学理念的弊端是有目共睹的:“老师讲,学生听,从理论到理论”。因此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首要前提是转变教学观念。要坚持“学用结合、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方针,切实遵守学有所用、用有所长的原则。从培养实用性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人员入手,在讲授档案资源的利用、文档一体化管理等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前提下,加大实践环节的力度。密切联系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领域最新的动态、资料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岗位需求设计专业培训能力模块,在边教学边实践的基础上,安排理论知识学习后的集中实习周或实习月,系统训练涉及该课程的所有操作技能,强化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2 积极探索研究,改革教学方法

        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的课程设计从总体上讲要以实用为原则,以必需和够用为尺度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在教学方法上不局限于条条框框,强化针对性和实用性,将教、学、用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作了如下尝试:

        2.1 编写修订教材 教材是学科知识的基本载体,学科发展的程度、深度应该在教材上体现出来。传统的《文书档案管理》教材,包括一部分针对高职院校编写的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大多是对本科教材或档案专业教材的简单“改良”,只是泛泛地罗列一些理论知识,对于实践环节和工作场景的模拟几乎都没有涉及到。针对这一现象,根据社会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特点,在传统的教材基础上,我主动追踪文书与档案工作相关知识的发展前沿,结合新时期新形势下出现的有关电子文件的形成、处理、鉴定、归档,新的档案归档载体的使用和介绍等新兴问题,多方面整合知识资源,修订编写了顺应文秘专业特点、实用性较强的校本教材,这样做不仅保证了知识的前瞻性,同时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学有所用,为学生提供职业环境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事实告诉我们,科学知识并非一成不变,有些知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步被认识和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眼光来看问题。

        2.2 加强实践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照科学规律加大了教学实践过程中实践训练的比重,以此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操作水平,并在课程中体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再认识理论、发展理论”的基本思路。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应改革过去纯理论教学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实习实践的教学力度,实训实践课时数应占40%以上,将平时的所有实训、实践课都结合相应理论教学,在适当的时机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同时用一个学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书档案的办公现场进行实习,实现理论在实践中的升华。实习实践的基本形式可以打破传统,可以到学校的文书与档案课程实验室、学校综合档案室或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强化学生对文书与档案工作的直观认识与切身感受。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对课程以及相应的实习实践教学进行课题分解,确定每个实习实践课题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所需课时,灵活设置相应环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欲,提升实习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

        2.3 探索新型教学方法

        2.3.1 范本教学法 俗话说:“熟记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范本学习和借鉴他人的长处。教师可以收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不同类型的文书范本和档案范本,在此基础上适当加以修改和加工,作为案例以小组讨论、分析答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当前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领域最前沿的规定以及出现的新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2.3.2 情境教学法 面对没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学生,打破枯燥无味的教学桎梏,情境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现代社会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使教育与人的生活紧密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重点教师创设相关场景,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在模拟中体会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讲授“收文处理”这一知识点时,设置如下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秘书、主管领导的角色,绘制收文登记簿和文件处理单,将收文处理的程序一一进行演练;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指出其中的正确与不足之处;然后由教师作点评。通过情境模拟,使学生对收文处理工作有了直观的认识,掌握了收文处理工作的基本处理环节,与纯理论式讲授相比,情景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3.3 实物演示法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教学,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文书与档案教学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一旦出示实物,学生便能豁然领悟。例如在讲解“档案保管的物质条件”这一章节的内容的时候,可以结合知识点给学生展示档案盒、小型缝纫机、塑料螺钉、起订器等专业工具,同时也可以充分挖掘网络、报刊杂志等多种资源,为学生展示档案库房、缩微品阅读复制设备、易耗低值物品等的相关图片资料,把枯燥的理论介绍变成直观生动的形象演示,更加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为学生所接受。

        2.3.4 参观学习法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前往地区、县市的档案馆参观,将档案馆、档案室变成我们的第二课堂,通过实地观摩学习加深学生对档案馆的库房建设、检索工具建设、规章制度建设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切身了解。同时也可以学习现代数字化、科学化的现代档案信息处理技术,如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通过网络为相关单位进行档案全文信息查询业务等服务。除此之外,通过参观也能使学生学习档案工作人员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对档案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对于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3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往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着片面性,例如重理论,轻技术,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和知识应用;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偏重于理论水平等。为了弥补这些缺陷,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正确定位和有机结合,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要加强宣传,转变人们的观念,一是要转变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将培养计划纳入议事日程,制定相关的政策,将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转变专业教师自身的观念,树立竞争意识,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学习中去。对于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文秘专业的教师,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到秘书岗位进行专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并为他们获得文秘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职称提供实践和机会;对于从行政转行过来的教师,可以给予他们进修学习的机会,引导鼓励他们开展学术研究,提升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此外,还可以从有关单位引进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第一线的高素质人才,寻找、鼓励并帮助优秀的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人才到学校任教,通过他们把积累多年的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行业发展的信息和新观念带入学校,帮助在校任职教师开阔眼界,了解市场需求,从而提升教学改革的有效性,因此,积极引进高素质的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人才也是提高“双师型”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教师队伍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将先进的教学改革理念有机地融入到传统的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教学中去,使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与时俱进的专业技能,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文书档案管理人才的需要,是文书与档案管理教学工作者的使命。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改革还将继续深入开展,我相信,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积极创新,教学改革之路必定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王文亮.浅论高职教育秘书专业《档案管理学》的教学改革[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1.

[2]张小玲.“双师型”文秘教师队伍的建设[j].秘书杂志.2005(12).11-14.

[3]梁健平.浅析技校《文书与档案管理》的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2007(7).85.

特殊教育概述范文5

关键词:特殊学校;小学体育;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231-02

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但是由于部分学校对体育课程缺乏重视,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偏低。老师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学生身体健康的教育。针对这一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究了新课改背景下特殊学校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体育教学中的问题

1.模式老套。以前的体育教学大多是老师把学生带到操场,然后让学生跑步,跑步之后就开始一起运动,缺乏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引导。这种强硬的体育教学是对学生兴趣的一种扼杀。学生被老师强硬的态度吓到,面对长期的体力透支而不敢言语,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正确认识的。或许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上去了,但是学生心理对于运动的排斥也相当明显,影响到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

2.教学设备简陋。教学设备是体育老师展开教学的基础,所以设备的完善性也是相当重要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设备应该保证数量充足、种类齐全、质量安全、适合小学生使用等几个基本要求。但是在一些特殊学校里,这些设备要求完全没有达到,甚至在个别学校里是没有体育设备的。在部分学校里,体育教学的设备是不完善的,同时部分设施成人化严重,小学生无法直接使用,这是不利于体育教学的。不适合小学生的体育器材,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危险,所以学校还需加强在体育设施上的建设。

3.教学水平较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对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整个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对于小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激发体育学习兴趣有着直接影响。但是当前很多小学学校在招聘体育教师时,进入标准比较低,招聘了一些低能力、低素质、低水平的教师,并且教师入职以后没有进行系统的就职培训,使得教师在后期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影响了小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健全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不断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基础,但是我国很多小学由于种种原因,迟迟没有构建健全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在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水平。

二、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策略

特殊学校不同于一般小学,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采取创新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1.教学理念的创新。对于体育教学中不好的理念要及时抛弃,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的重要因素,所以对教学理念的创新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小学生由于年纪比较小,对于事物的认知缺乏判断力,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体育老师自身的教育水平会直接体现在孩子身上。体育老师想要提高体育教学水平首先就要加强对自身的体育知识,丰富自己的教学理念。

体育老师可以把进步意识融入到体育课中,在课程中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体育培训,学生通过学习会对体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当学生感受到自己进步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自豪心理,体育老师通过适当的引导就会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要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在实践中找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同时通过理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老师也可以在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要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有所反思,确保教学理念的正确性。通过反思,可以有效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

2.教学准备工作。在上课前,老师要对课程进行一定的设计,同时对体育现场也要有一定的布置。教学筹划应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就开始做起,在上课前就设计好这节课应该进行的内容,有助于帮老师梳理正确的教学方向。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加强自己教学的灵活性和准确性。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要准备不同的东西,使用的设备也不一样。比如老师在准备课程的时候还可以准备一首音乐,音乐的节奏可以欢快一些,学生在做运动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播放这首音乐。音乐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里进行运动,同时音乐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于节奏的掌握。

3.教学内容的创新。

(1)优化户外和户内教学。教学内容包括户外教学和户内教学。在室内教学中,老师可以选取一些有趣的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现在的教材内容一般是有图画、音像、文字等形式。老师可以根据课程上需要讲的内容多准备一些资料。在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在户外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做完规定的活动外,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做游戏。通过做游戏学生可以加强彼此之间的认识,老师和学生也可以增进感情。

(2)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对学生的心理有一定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角意识。小学生一般都是比较活泼好动的,对于活动他们天生是比较喜欢的,但是有些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不注意,对学生缺乏耐心,学生犯了错或者是不听话就会学生进行打骂,这样只会打消学生对于体育课的积极性。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做游戏,可以选一个人当小组长,由他带学生进行体育课程,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同时孩子之间是比较有话题性的,由“孩子王”带领学生进行体育课程也可以让老师更加理解孩子在体育课上需要的是什么,有助于老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

(3)体现生活性和实效性。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应结合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课程内容设置应尽量体现生活性和现实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体育教师应积极创新体育教学内容,结合小学体育教学要求和学生身心特点,在充分落实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尽量避免盲目地按部就班,体现出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师科学合理的引导,要自主探索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小学体育教学课程内容要给小学生留下适当的想象空间,提高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这个年龄段的想象力和理解力,标新立异、大胆探索、独立思考,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体育素养。特别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合适的生活场景,将现实生活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使生活场景和课程内容进行有效融合,在课程内容引入生活场景,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体育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摸得着、看得见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联系,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生活实践能力,并且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小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帮助,遇到问题要加强沟通交流,积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全面发展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4)融入德育内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应积极融入德育内容:敢于拼搏、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互相合作、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组织纪律性;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的情感意识。首先,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讲述一些国内外体育运动员长期坚持不懈、为国争光、努力奋斗的事迹,一边讲解相关体育知识,一边使小学生认识和感受到体育竞技也可以彰显国家实力,不仅可以强化民族精神,而且可以提高国家荣誉感,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在体育学习和练习过程中逐渐培养热爱民族、热爱祖国的意识。其次,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适当设置团队合作训练的相关内容,重点培养小学生的组织纪律和团队意识,多组织以小组或者团体为主的体育活动,使学生团体活动中互帮互助,充分发扬团队力量,遵守课堂纪律,为了获得胜利积极努力、协调配合。最后,小学体育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培养努力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如果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来积极引导小学生,会帮助小学生激发自身的潜能,发掘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做到勇于拼搏、自立自强。

4.健全教学评价体系。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应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结合新课改要求,健全教学评价体系,为小学体育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制定适合小学生心理和身体的体育教学内容,避免盲目、僵化地进行填鸭式教学。小学教师入职之前,应对教师进行系统、专业培训,学习小学体育教学要求和指导意见,使其充分了解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内容。同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教学总结和反思,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加强和其他学校小学体育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取长补短,全面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培养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结束语: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开始,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的学习情况。小学体育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课程。在小学可能中大部分课程内容都是在课堂内进行的,只有体育是可以在户外活动的,因此体育课程在小学教育中也有它独特意义存在的。在完善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加大对体育设备的通入,老师也要不断完善自己,增强自身体育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更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教学措施。体育老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家宁.小学体育教学设施创新研究[J].艺术科技,2013,(02):264.

[2]张宝春.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05):155.

[3]王新贵.小学体育教学创新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14,(26):187.

[4]许浩.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10):87-88.

特殊教育概述范文6

针对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变电站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需要加强工程现场管理工作,合理安排施工节点,全方位平行作业。为了避免出现大交叉作业等混乱现象产生,同时必须在确保安全、质量条件下满足施工进度等原因,引入“网格化管理”理念。为全面提升特高压建设能力和管理水平,提供管理示范意义,为进一步号召和动员广大工程建设者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建功立业,圆满完成变电站工程建设任务,以浙北~福州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浙中变电站为例,阐述变电站“网格化管理”办法。

一、指导思想

所谓“网格化管理”,即将工程现场划分成善于管理的若干区域,每个区域相当于形成“小规模变电站”,每个区域独立配置施工资源和管理资源,安排独立的管理人员,由区域责任人负责管理其区域内的安全、质量、进度的工作,对责任区内的安全、质量、进度负责,对区域内的各方面的工作进行细化和安排。各区域既独立存在,又互相联系。整个变电站工程全方位平行作业,又很少相互干扰。各区域严格工程安全质量进度的全过程监理现场管理,明确质量责任,提高现场管理能力。同时,业主、监理、施工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组成总工作组,对各区域进行安全、质量、进度监控,进行区域间的“宏观”调控和协调,组织区域间的安全文明施工、质量和进度竞赛,对各区域负责人进行考核,促进各区域的管理水平提升。动员和激励责任区内管理、施工人员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圆满完成重点工程建设任务,推进工程建设。

二、管理办法

1、合理划分网格。结合变电站内平面布置,以站内道路等硬性隔断为网格,将工程现场划分成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相对独立,每个区域成立独立的管理体系,即成立“站中之站”,强化区域管理。目前阶段,按照土建施工的区域划分,以浙中变电站工程为例共划分5个区域,即

“1号施工区域”:1000kV施工区域。

“2号施工区域”:主变及无功补偿施工区域。

“3号施工区域”: 500kV施工区域。

“4号施工区域”:主控通讯楼施工区域。

“5号施工区域”:备品备件库施工区域。

明确每个区域施工内容、施工周期、施工人数、施工负责人、施工安全负责人、施工质量负责人、监理质量负责人、监理安全负责人、业主区域管理专责。

2、定人定岗定责。“定人”,网格中施工单位明确施工负责人、安全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监理单位明确监理质量负责人、监理安全负责人,作为网格责任人,实行责任到人,承担相应网格施工管理和监理职责。网格责任人铭牌设置在区域网格出入口处,进行公示,方便服务,接受监督。“定岗”,将各自区域的管理工作为网格责任人的日常工作,施工管理人员要与施工人员同进同出,监理网格责任人要先进后出,实现人到格中去。“定责”,明确网格管理的职责内容,包括文明施工、安全、质量、进度、投资、协调等内容。

3、落实区域管理职责。各区域监理负责人和施工负责人必须要熟悉掌握各自区域的施工项目的特点,落实工程目标,包括:落实各自区域的进度目标、月计划、周计划和每天的工作计划,掌握每天工作的完成情况,找出计划滞后的原因并进行补救;掌握各自区域的施工人员数量、机械设备的配置情况;掌握各自区域的创优要求,标准工艺应用、质量通病、强条和“艺术奖”的控制要点,落实质量控制措施,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预控;分析各自区域的安全风险、文明施工要求,做好风险预控和安全管理工作;掌握各自区域的图纸到位情况、设备到货计划等;施工过程资料完整和及时,做到工程资料与工程实体同步。制定质量跟踪管理流程、安全文明跟踪管理流程、进度跟踪管理流程,以质量跟踪管理流程为例,业主项目部、监理项目部、施工总工作组、区域负责人按照跟踪管理流程履行区域管理职责。

4、安全文明策划,根据区域划分区域管理主要职责单位,策划区域场地安全文明规划措施,根据总平面布置图,适当的对场地进行整理,使场地有一定坡度,以便雨水能自然流走或通过简易排水沟流走。在所内主干道汇集处(邻近大门方向)设施工区域方向指示牌。据现场实际在所大门内或外附近及各区域设安全警示警告宣传牌,各区域设维护责任人、定置图标牌一块。施工现场照明配置采用集中广式照明和可移动式照明相结合的形式。在施工区域,分别设置钢架投光灯塔最高点设避雷针,角钢型柱顶安装四台镝灯,用标准节连接,高度现场确定。各重要施工区(临空面、大于 1 米的孔洞及 2 米以上深度的基坑、相对永久的区域)用截面尺寸Ф48×3.5 钢管实行封闭围护,立杆实际正负零上 60 公分及 120 公分处各设一道横杆,立、横杆上 30-40 公分刷红白相间色;立杆上可设安全、质量等宣传彩旗。区域小道入口处两侧分别设简易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弃物箱。一般区域划分可用提示遮栏进行围护。在现场大门入口处或作业人员相对集中的区域适宜处,设置休息亭(室),地面硬化、不积水。有专人管理。电缆沟不得跨跃而行,应在沟上布设可移动可重复使用组装式电缆沟临时安全通道并悬挂安全提示标志牌。露天使用的小型工器具设防雨/防曝晒罩棚。施工现场必须设置专用危险品库房,并醒目标识。对危险品及危险废品,集中存放,专人管理,并按相关规定做好危险废品处理工作。

5、制定有利于区域管理的考核评价办法。制定百分制的考核细则,合理分配安全文明施工、质量和进度的考评分数的比例,对工作有欠缺的进行扣分,对工作突出,受到上级领导专家表扬的进行加分。每周由竞赛领导小组按区域对施工区域和区域监理进行考核评价。

三、实施推进及检查评比

按照统一部署,围绕网格化管理内容,深入组织开展竞赛活动。拓宽活动形式。结合工程实际,将劳动竞赛与公司其他变电站工作紧密结合,开展QC小组、技术工艺创新竞赛、合理化建议等竞赛活动,确保各项工作有机融合、共同推进。加强宣传交流。通过竞赛简报、工程简报、专题新闻等形式,宣传活动动态,总结活动经验,营造竞赛活动良好氛围。组织检查考评。考评工作遵循统一安排、统一检查、统一评比、统一表彰的原则,结合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流动红旗竞赛,监理、施工激励考核工作及工程建设重要检查工作,按照竞赛领导小组统一部署组织周评比、月考核、结合土建安装开展阶段性检查考评。根据竞赛考评情况,通过竞赛简报、工程简报、专题新闻等形式,公布考评结果及相关信息。考核小组根据周评比结果,综合考核出每月的“先进区域”、“先进区域监理”、“先进区域施工负责人”。按照省公司要求,根据竞赛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推荐“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创新标兵”、 “建设功臣”等荣誉奖项。

坚持安全责任事故和违法违纪事件的否决制度。坚决杜绝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责任事故和违法违纪事件,对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违法违纪事件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省电力公司建设部作为竞赛监督机构,负责竞赛各阶段工作的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