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共实验室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共实验室管理办法范文1
关键词:知识型员工管理模式探析
一、知识型员工的内涵
1、知识型员工定义
对于知识型员工的定义,国内外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知识型员工是指“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加拿大管理学者FrancesHoribe认为知识型员工是指“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人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新、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的价值。
”这些定义说明知识型员工从事与知识相关的工作,而非体力劳动者;知识型员工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能帮助企业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中赢得优势。我国学者王兴成、刘琴等人也都提出了与此相近的观点。
本文认为知识型员工是指现代企业中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同时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通过创造性思维,不断形成新的知识成果,并将所获得的知识成果转化为企业不断增长的价值的员工群体。主要包括企业中的研发人员、中高级技术人员、高级营销人员、高级管理人员等。
2、知识型员工的特征
(1)具有出色的认知力和准确的判断力。知识型员工大多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宽泛的知识层面和较高的能力素质,且大多掌握企业的核心技术。他们凭借自身丰富的知识底蕴,对事物具有出色的认知能力,能早于其他员工更早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并能迅速地做出准确的判断,为企业管理者制定战略目标提供正确的依据。
(2)具有成就事业的坚强意志力。知识型员工与一般员工相比具有独立的价值观念。他们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意志力,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对事业的忠诚多于对组织本身。由于知识型员工从事的不是简单的重复性工作,因此一般性的工作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更热衷于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依靠自身的知识和灵感进行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工作,并渴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社会、组织和他人的认可,期待自己的努力能为企业带来价值。知识型员工很少将每天工作时间定义为8小时,为了某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经常自愿加班加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并对此所获得的成就感到满足。知识型员工的需求结构中,成就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比重远远大于物质需求。因此,相对于其他员工,知识型员工具有着成就事业的坚强意志力。
(3)具有持续不断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知识型员工在其知识结构不能完全适应需要的时候,能够不断地进行知识的更新,通过自身持续不断的学习,获得发散性、创新性思维。创新是知识型员工最重要的特征。英国管理学家库珀曾解释说:“知识型员工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某些秘密知识,而是他们具有不断创新有用知识的能力。”知识型员工依靠自身占有的专业知识,运用头脑进行创造性思维,不断形成新的知识成果,在多变的环境中充分发挥个人的资质和灵感,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状况,推动着技术的更新和进步。
(4)具有自由选择工作的能力。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已经取代了资本成为稀缺的要素。知识型员工由于占有这种特殊的要素,其职业的选择权更为广泛。尤其是企业的人才竞争,为知识型员工的流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良禽择木而栖”,大部分的知识型员工追求一种富有挑战性、能够发挥自身价值、高效率、被赏识、有灵活的工作时间的舒适的工作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他们才可能长期地稳定下来。知识型员工一旦发现现有的工作、组织环境、发展空间或成长机遇不能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很容易转向其他企业,寻求新的机遇,拓宽新的空间,从而实现对个人价值的追求。
(5)具有突出的个性。知识型员工大多个性突出,他们尊重知识,崇尚科学,敢于发表个人的见解,而不愿人云亦云或惧怕权威。相反,他们会因为对知识和真理的执着追求而敢于挑战任何权威。由于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性质是不断创造知识成果,因而他们在工作中需要拥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他们倾向于宽松灵活的组织氛围和工作环境,希望按照自己认为最有效的工作方式来完成任务,而不是来自于上级的遥控。
(6)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不易直接监督和衡量。知识型员工从事创造性的知识工作,其工作往往没有固定的流程和步骤,呈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其工作场所和工作时间也常随灵感和创意的迸发而不确定,因而很难用固定的场地和时间来规划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环境。因此,传统的工作规程对其没有实际意义。知识型员工的劳动成果往往体现于某种思维、创意、灵感等非物质形态的东西。同时,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成果又多表现为集体协作的结晶。因而无法用一般的经济效益指标加以衡量。知识型员工的这一特点为企业正确地评价员工的个人价值和给予合理的报酬带来一定的困难。一旦组织显示出不公平,知识型员工就可能选择另谋高就。
二、建立适应知识型员工需求和发展的管理模式
针对知识型员工的特征,企业应建立适应于知识型员工需求和发展的管理模式。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决不是对制度简单的规定和执行,而是要结合知识型员工的需求和特点,建立一套能够高效运行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建立应基于知识型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自主工作的需要、成就事业的需要、公平公正的需要以及尊重与参与的需要。
1、对知识型员工要“能吸引来、能留得住、能用得上”——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
企业应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来吸引和留住知识型员工。一味地“围追堵截”不仅会使外界的知识型人才对企业望而却步,而且也解决不了企业内部人才流动的实际问题。首先,企业要与员工共同规划其职业生涯,为优秀人才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次,企业要拥有综合的竞争能力和无限的发展潜力,让知识型员工能够看到企业的未来,感受到自身的发展与企业息息相关。再次,企业要建立具有吸引力的薪酬制度和福利制度,让知识型员工在物质方面得到满足,全身心地投入到创造性的思维工作中去,使企业获得增值,使自身的价值也得到提高。最后,企业要为知识型员工建立具有独特魅力和亲和力的工作氛围,建立以人为本的软环境,牢牢地吸引住员工,特别是容易跳槽的知识型员工。
2、激发知识型员工的使命感、成就感——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
知识型因其成就需求和精神需求远远高于对物质的需求,因而对其的激励机制决不是建立在简单的货币奖惩制度之上的,知识型员工更注重那些非货币形式表现的奖励。首先,对知识型员工的奖励除了工薪之外,还可以以股权、股份、福利等长期激励薪酬的形式表现。其次,要给予知识型员工不断提升的空间。知识型员工更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对其充分授权、委以重任、鼓励其走上领导岗位,可以提高知识型员工
的责任感和对企业的忠诚感。管理者应对知识型员工给予更高的信任和期望。最后,企业基于知识型员工持续不断的学习能力,开展教育培训,人才培养,使知识型员工随企业的发展不断地更新知识,同时企业也因员工知识的更新而不断地壮大。
3、科学地制定知识型员工的行为规范——建立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
知识型员工因其突出的个性,往往会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管理者应就团队的日常管理规范与知识型员工达成一致,即使知识型员工不能赞同每一个细节,但也能愉快地接受这些规范。好的团队领导者会在必要的时候提醒团队的成员,不要忘记一些必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首先,要求知识型员工建立一种牢固的团队意识,游离于团队之外的成功是暂时的,而非长久。其次,要培养知识型员工间的协作精神,乐于与他人共事,能够寻求知识的共享,尊重他人的想法,也能为他人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再次,要有必要的时间观念和做人的原则,不要因为张扬的个性,影响他人的工作。最后,做事要有正确的出发点,不要为追求个人的价值而损坏团队或他人的利益。
4、以人为本——营造有利于知识型员工发展的内部环境
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有利于知识型员工的发展。首先,要建立强大的组织文化,它可以激发知识型员工的创造力和潜能,使其产生创造性的思维和灵感,并转化为新的知识成果,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其次,建立简单明了的组织机构,采用灵活的管理方法。德鲁克认为对知识型员工应当“引导”而不是“管理”,这就意味着要为知识型员工营造更为宽松的工作环境。对于知识型员工灵感、创意突然迸发的不确定性,应实行有效的时间管理,营造开诚布公的交流气氛,采取宽容的管理方式,容忍其错误,也要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同时营造一种充满和谐、关爱、乐趣的工作气氛。最后,要建立高水平的管理团队。一个具有亲和力和凝聚力的管理团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文关怀、引导、沟通、交流等管理手段已经打破了管理者与员工的界限,让知识型员工对企业产生更加牢固的归属感,以企业的发展为己任。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者必须从知识型员工的特征出发,研究其需求,抓住其心理特点,构建科学管理模式,精心设计有利于知识型员工发展的组织环境,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行为规范,充分调动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其无限的工作潜能,实现其个人价值,以企业的自身魅力吸引知识型员工加入到企业的发展中来。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制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加]赫瑞比:管理知识型员工.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崔颖,杜庆霞: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途径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06(8)。
[4]张瑞玲,丁韫聪:知识型员工激励机智研究综述[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11)。
公共实验室管理办法范文2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办法;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规模进行,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了我国经济的主力。近年来,中职院校也越来越重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这也成为了目前许多中职院校教师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鉴于此,为了保证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创造一个较为安全的施工环境,我们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和学生探讨,从而提出各种改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管理办法与措施,以优化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
一、引导教学,对当前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分析
安全管理是建筑施工正常、持续进行的前提,其不仅关系着建筑业的长远与持久发展,还影响着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从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的现状来看,存在着不少安全管理不善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在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对当前的施工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一番分析。
1.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条例不完善
中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带领学生对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条例进行探讨,让学生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想法,再通过引导告诉学生:目前安全管理条例不完善产生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级阶段,在关于施工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上还存有欠缺,未能将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考虑周到;另一方面在于安全管理条例制定具有滞后性的性质,大多是在相关的安全事故发生之后,才具有该意识去加强管理。总的来说,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法律条例都有待完善。
2.建筑施工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除了让学生提出建筑施工制度的相关政策之外,教师在课堂上也要让学生对建筑施工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较薄弱有一个了解,其原因在于建筑施工工人大多来自于农民工,由于他们的专业培训较少、文化程度不高,就使得他们在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忽略一些关于安全操作的程序,没能够认真履行安全管理所要求的技术。另外,建筑施工本身是一件辛苦的工作,当建筑工人出现疲劳时,就容易出现施工过程中注意力分散的现象,在这种疲劳施工的状态下,也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这一系列的讲解,就可以让学生对建筑施工的现场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寻找各种解决办法。
3.行政监管不到位,监管人员责任意识淡薄
行政监管不到位,监管人员责任意识淡薄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安全监管需要将安全牢记于心,坚持以“安全第一”为施工第一准则,然而,对于责任意识不高的监管人员来讲,往往对施工安全问题重视度不够,或者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疏于监督。所以,在这种建筑施工监管不力的施工条件下,就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二、与学生共同探讨、研究改善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的办法与措施
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分不开的,教师要善于放低身段,积极投入到学生的讨论中,与学生一起寻求能够更好地解决目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方法与措施,以进一步保障施工安全、降低施工风险以及保障施工顺利开展。
1.师生共同探讨,以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法律条例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首要原则是“管生产就必须管安全”。从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法律条例的历史文件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条例对安全生产管理起到了一定意义上的惩治、规范与防范作用,但为了能更好地发挥法律法规的作用,就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建设,加强安全管理缺口的预测,防止因安全管理不善而出现安全事故后才制定相关的规范条例。另外,为了能够增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法律执行力度,还需要建立相关的安全管理激励机制,从而在这种激励制定的推动下,鼓励安全监管部门规范执法、勤于执法,进而保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法律条例能够得以有力、规范地实施,起到强化安全管理的作用。通过在课堂上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剖析,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思维,以促使学生提出更多具有创造性的措施。
2.师生共同探讨,增强建筑施工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共同探讨该如何实现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以更好地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与财产安全。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加强安全管理,就要先围绕建筑施工工人做工作。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权威的调查数据分析,让学生先小组讨论,经过学生自主思考之后,教师再向学生展示结论:从大多数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人员来看,绝大多数是农民工人,所以,为了使安全管理做到位,在改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就需要培养建筑施工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农民工人的自救能力。其次,教师要带领学生共同探讨解决的方案。一是要创造一个较为安全的建筑施工环境,使农民工能够在一个低危险的建设环境中工作;二是对建筑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施工教育,通过专业化的教育途径以及专业的指导师指导,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能与安全防范意识,同时,也要使其能够明辨自己是否处于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中;三是提升施工人员的自救意识,也就是当施工人员处于一个较为危险的施工环境中时,能够在他人难以实施救援的条件下,实现自救。
3.师生共同探讨,强化施工安全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
一个良好的施工安全监管人员不仅需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不懈怠、不做假,还需要树立安全忧患意识,能够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体来说,强化施工安全监管的责任意识,一方面应该发挥行政单位的监督作用,以身作则,履行好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并规范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秩序;另一方面要尽快提升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其自觉熟悉相关的监管程序与细节,认真落实安全管理工作,从而将政府管理与建筑自身安全管理有机结合,实现安全管理体系的强化。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南宫市的中职院校也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已不仅是一个告知者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已成为了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的陪伴者。因此,为了能够实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优化与改善,教师就要不断带领学生思考、探索,从实现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着手,总结过去、扎实眼前、着眼未来,深化建筑课程教学,细化建筑教学内容,从而探索出更优质的办法完善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赵锦山.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探讨[J]. 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05).
公共实验室管理办法范文3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017-02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的到来,各种考生踏着越来越低的门槛步入高职院校,低分考生相对来说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强烈的上大学意愿、不具备扎实教育准备的考生进入大学校园,出现了各种难题,也对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我们学院就设置了班主任学生管理制度,本人就担任DH1309班班主任工作以来,就所见、所想、所做和大家一起商榷。
一、新时代高职大学生的新特点
目前,“95后”大学生因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思潮的影响,其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不同于“80后”、“85后”的大学生,我们面对新时代高职大学生的特点应如何提出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新经验,成为广大高职学生班级管理者班主任的新课题。
1.学生入学分数较低,活跃性较强。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的学生综合素质也有所下降,特别是高职大学生,学生的来源多渠道,这个成绩阶段的某些学生无论是在高中还是中专,其主要精力没有放在学习上,而是放在了学习以外的事情上,与社会的坏风气接触较多,养成了许多坏习气,自我约束力较差,但是这些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好。
2.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导致学生自信心不足,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现象。他们也有远大的抱负,想考入重点本科院校,他们的老师和父母也为他们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大学生活,他们也为此奋斗过、付出过,可是,由于自己学习没努力,没考入理想的大学而心理不平衡,进而产生了自卑心理。他们没有大学生的荣誉感,甚至不敢正视自己是高职大学生的身份,逃避现实。
3.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不谐调,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目前,高职大学生多数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生的,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体制不健全,学生深受社会上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有的学生极力仿效,出现了学习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兴趣不浓、部分学生有强烈的厌学情绪,组织纪律差、专业思想不牢固,集体荣誉感淡漠,普遍存在着自卑、不自信的心理现象,抱着混日子的心态来到学校求学[2]等不良行为习惯。家庭是子女成长的摇篮,有的家长只重视子女的学习,而对子女如何做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则重视不够,甚至有的家长包办子女起居,导致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太强;有的学生家庭因父母离异、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地打工、父母间经常打骂等原因,导致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到别处寻求欢快时而沾染上恶习。学生好奇心强,识别真与假、美与丑的能力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社会和家庭中的种种错误思想、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二、高职大学生班级管理的新方法和方式
由于高职大学生的生源情况,高职大学生的特点是自信心不足、自我要求不严格、缺乏责任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为此我们高职院校的班主任也要不断地探索新的管理方式和创新管理方法,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高职大学生身心特点的科学的、规范的、更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班级管理新模式,成为高职班主任必须解决的问题。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科学班级管理。新时代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较多,离婚家庭子女多,留守子女多,他们心理不成熟,自私心理较重。有的独生子女忽略、漠视他人,一方面自身内心封闭,另一方面希望能结识更多的人,为别人所理解和获得真诚的友谊。我们高职院校班主任要改变传统学生管理者高高在上的姿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给予学生相对自由的空间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性。班主任应担当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习和活动的方向,并且在其过程中给予提示。通过加强高职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增加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从而拓宽学生的世界观,建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便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短处,不断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这样才能使高职大学生自己将来不会后悔。
2.重视高职大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她们的自我管理。针对学生家庭、受教育水平不同的多层次、多类型的特点,选择相适应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由于父母的宠爱让不少高职大学生从小就养成了依赖性,自己缺乏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监督的能力。并且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不少高职大学生成天沉迷在电脑的虚拟世界里,不能自拔,严重地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为了让学生学会做人、自我管理,我让学生先在教寝室这一块做好,因为教寝室就是他们的一个小家,大家都要为这个小家付出自己的努力。一要搞好教寝室卫生的工作,二要关心同教室、同寝室的成员,融洽相处。虽然我班的学生各方面的基础不好,但有了护理工作本身是服务性工作,没有卫生整洁的环境,护理就没基础这一指导思想,通过他们自我管理,教室、寝室卫生整洁的环境这方面也做得越来越好了。因此,高职大学生自我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高职院校的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问题。那么高职院校的班主任就要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引导学生建立自我信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帮助学生拓宽生活学习范围,使学生逐步从依赖走向独立。
3.规范管理,落在高职大学生的爱学习行为上。学习是高职大学生的最主要任务,更是大学生生活的主旋律。护理高职大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护理知识,而且要掌握护理的技能,随时注意了解自己所学护理专业学科发展的动态。因此,规范高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学生管理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要从入校时就抓起。在新生入学教育时,让高年级的护理优秀学生等向新生介绍正确的学习方法,怎样安排自己大学生活,让学生理解护理专业内涵,增强学生护理职业感和使命感,激发她们对护理事业的热爱等等。并且班主任在探索如何调动起高职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要采用严格的制度管理方式:(1)组织学生进行晚自习,对晚自习及课堂出勤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和奖惩制度。(2)完善课堂考勤制度。提高学生的上课出勤率,进一步完善学风建设,这样形成了高职大学生勤奋学习、自主学习、全面学习的良好习惯,这将是他们在大学里所收获的终身财富。
总之,随着时代的变化,高职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也有了新的特点,这要求高职班主任在工作中要不断更新观念,科学地把“情、理、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班级的班规、班纪,在执行中要注意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助人,以法育人,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我们一定积极构建全新的高职大学生班级管理理念,积极营造一个开放、自由、民主的班级氛围,使高职大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正确理念和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振斌.现行学生管理政策法规文件与高校学生工作规范化管理创新实用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公共实验室管理办法范文4
摘要:本文探讨了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安全体系结构的一种方式,并结合北京工业大学计算中心软件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关键词:立体安全保障体系;主机安全;可用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高等学校计算机公共计算机实验室是指承担着计算机软件教学实践环节和学生自主上机学习开放式的计算机机房,承担着计算机实验教学的任务。其特点是:一是计算机的软件应用环境复杂。既然是公用系统,就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课程教学的需求,以我校的计算机实验室为例,目前有Windows XP、Windows Server、Linux三个分区,安装有常用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二是使用计算机的人员多。由于是面对全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又是全校唯一的全天开放的计算机机房;三是计算机角色的变化快,管理复杂。一会是学生上课,一会是学生自主学习。不同的方式,管理的方式、收费的方法就不相同。如何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进行,如何面对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而引入的病毒、攻击等导致的计算机系统的崩溃,是国内外同行非常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就是从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体系结构出发,结合北京工业大学的计算中心软件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力求探讨一种立体式的安全保障体系,以维护计算机实验室系统的正常运行。
2实验室的安全保障体系
2.1问题的提出
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特点决定了其安全体系结构不同于一般网络信息中的安全体系结构,特别是对于用户计算机的管理是截然不同的。网络信息中心涉及的计算机是分布在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当中,并不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负责,只是指导和建议,甚至是强制的。而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就不同了,计算机系统自身的安全要有实验室老师负责保证,要提供安装相应的应用程序软件,提供必备的硬件环境,所以既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又要防止学生中有意或无意造成的损害,还要预防网络黑客的攻击与计算机病毒的破坏;另一方面,既要保证实验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又要防止学生在上课时间访问不利于教学活动的Web站点与程序,例如上课时间玩游戏、聊天、浏览不良网页等等。上述诸多的问题,都要求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安全体系来保障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从而为实验教学提供环境更好质量更高的服务。
2.2建设立体的安全保障体系
所谓立体的安全保障体系,就是从计算机实验室的公共性角度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办法、运用先进的安全技术,采取科学的系统的安全措施,保证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可用性。计算机系统安全不仅仅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汇集了硬件、软件、网络、人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关系和接口的系统。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安全问题不可能一劳永逸,也不能保证绝对安全,信息安全问题的处理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随时间环境有不同层次的人的参与和协作,以及技术的交叉运用等复杂过程。从行业和组织的业务角度看,主要涉及安全立法、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三个层面。要确保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注重把每个环节落实到每个层次。计算机的安全最主要的问题不是安全技术、安全工具或者是安全产品的缺乏,而是计算机管理人员和用户对安全知识忽视。
安全立法包括各种安全策略、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是计算机安全的最核心问题,是整个计算机安全建设的依据。包括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制订的法律法规等。安全管理主要是人员、组织和流程的管理,是实现信息安全的落实手段。包括学校、部门制订的计算机实验的规定、使用方法以及处罚条例;安全技术主要有:身份认证、访问控制、信息加密、防火墙、防杀病毒、入侵监测、漏洞扫描、安全审计及相关的服务等等,是实现信息安全的有力保证。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保障体系必须全方位的考虑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环境以及应用的安全特性。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1) 安全管理层
安全层主要包括安全立法和安全管理两个方面。实验室管理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等国家层面的法规标准,制定相应的学校部门的计算机安全管理条例,组织专家对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进行风险评估,形成计算机实验室立体安全模型的总体框架。
(2) 计算机硬件保护层
根据计算机实验室具备公用的特点,对于计算机的系统信息必须加以保护,以防止学生误删除或破坏软件,造成无法正常使用。建议采用硬件保护措施,对硬盘的内容进行保护。实现其目的。优点是速度快,方便可靠,缺点是占用一定的硬盘空间。
(3) 操作系统硬化层
操作系统在安装过程中,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添加了许多常规的应用服务,但是对每个用户而言不一定都适用,因此需要在细致分析操作系统服务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它与外界的信息交流渠道,尽可能地减少在它上面运行的不必要的服务项目。
(4) 用户安全管理层
用户安全管理是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对用户的账户、对资源的使用状况,例如使用的时间、计费、网络上流量、访问日志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5) 网络安全管理层
网络安全管理是为了保证用户的安全性而采取的安全措施。包括内网安全管理系统、放火墙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病毒防护软件等。
综上所述,安全立法和安全管理框架下的安全层次模型如下图所示。
2.3典型的计算机实验室安全解决方案
北京工业大学软件教学基地共有8个实验室、1个服务器中心,有20余台含有高性能多处理机系统、IBM小型机和微机服务器,800余台微机构成。实验室之间通过千兆网络实现互联,极大地改善了实践教学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上课、毕业设计、课题研发、自主学习研究等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实验环境,实验室可以按需配置,解决了学生上机难,速度慢,档次低等问题,为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工程型应用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安全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措施:
(1) 采用海光蓝卡(不同的版本)实现网络对传、硬盘的保护;
(2) 对计算机系统中应用程序按实验室进行优化处理,合理分配部署,既要做到方便使用,又要避免由于应用系统过多,机器负载过重导致性能下降;
(3) 对操作系统进行硬化处理。操作系统的硬化分4个步骤:1)打好补丁;2)关闭不必要的服务;3)确定子目录/文件的权限,要遵循最小原则;4)明晰用户权限,严格控制用户的访问权限。
(4) 采用金盘电子阅览室系统对实验室进行有效的管理,与学校的收费系统进行对接;
(5) 采用LanSecS系统对实验室内部的安全进行有效的安全控制,对学生使用程序进行进程级的管理,防止使用非法的软件;
(6) 采用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对实验室进行有效的防护,定期更新计算机防病毒软件,有效地遏制计算机的黑客攻击和病毒侵害。
3结束语
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保障是实验室能够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在强调实践教学工作重要性的同时,要加强实验室的安全建设,要有投资,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北京工业大学计算中心近年来积极进行了实验室建设,无论是在软件建设方面,还是在硬件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公共实验室管理办法范文5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科研经费拨款不断增加。各单位科研经费来源多样,有农业部、省、市、本单位四个层面,涉及科技重点攻关、科研公益、自然基金等领域,如何科学管理这些科研经费,提高使用效率,促进农业科研单位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是新形势下摆在财务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笔者在参与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过程中,发现有些课题负责人认为项目经费是自己争取的,可以自由支配,特别是横向争取的经费使用混乱,存在挤占、挪用、浪费等现象,影响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不利于科研出成果。针对以上现象,笔者认真分析、研判,找到了问题症结是“管用脱节”。一方面,财务人员只管科研经费的收支,不重视实施的过程,监督不到位;另一方面,科研人?T课题多,一人承担或参加多个课题,项目任务重,而课题负责人自由、随意支配科研经费,导致科研经费管理混乱,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
二、科学合理地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
科学合理地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应采取以下四种措施。
(1)全程监管。科管科、财务科分工负责,全程监督管理课题实施、经费使用情况。科管科负责监督检查课题实施执行情况;财务科参加审核项目进展、经费使用、设备购置、结题、结账、验收等全部实施过程。课题负责人每季度召开会议,向财务科、科管科汇报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及项目进展情况。这样做既可以接受相关科室人员的监督,也可以接受群众的监督,保证项目经费的正常使用。
(2)成本核算。课题负责人与财务科共同编制预算表,制定课题经费使用预算表。科研经费独立核算,重点保障课题的申报、评奖及成果运用、出差等方面提倡节俭,出差人员避免性别奇数,一律不准报销出租车票。另外,公共设施使用费、水电费、办公室电话费、网络费等与课题相关的列入各自的课题经费支出中。这样做既减少单位公用支出,又让课题组成员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
(3)绩效奖励。对发表SCI收录文章奖励:1区10000元,2区8000元,3区6000元,4区4000元(“区”分类按最新公布为准)。本单位主持的课题(项目)所取得的新品种,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或国家级(省级)审定或登记的奖励10000元;职务发明专利获得发明专利证书的奖励2000元,获得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证书的奖励1000元;主持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分别奖励10000元、5000元、3000元。课题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除由颁奖单位发给成果奖证书和奖金外,本所再发给配套奖金奖励:国家级一等奖30万元、二等奖15万元、三等奖8万元;省(部)级一等奖8万元、二等奖4万元、三等奖2万元;厅(市)级一等奖3万元、二等奖2万元、三等奖1万元。
(4)资产管理。课题负责人与公共实验室、财务科共同协商实验仪器的购买。首先由课题组负责人提交设备购置的书面申请给公共实验室,公共实验室根据申请进行审核,审核遵循三个标准,设备购置是否在课题预算当中,设备是否重复购置,设备购置是否有必要,之后提交到财务科,由财务科审核,设备购置是否符合课题预算,最后由单位负责人进行总把关。
监督管理科研经费的实践过程中,单位负责人及财务人员应该对工作高度负责,根据自身岗位,认真履职,需同时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高度负责,勇于创新。工作高度负责,开拓创新。财务人员要与科研人员面对面进行耐心解释,加以指导,增强科研人员合理、规范使用科研经费意识。认真对待科研经费管理中出现的漏洞,积极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汇总,想方设法进行解决。二是外出取经,制订办法。为了制订合理、有效的科研管理办法,提高科研人员、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单位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到兄弟单位学习交流,讨论心得,汲取别人成功的经验为本单位所用。三是配套制度,有效实施加强科研经费支出管理,严格执行支出审批程序和手续,建立“一项一卡”制度,实行专款专户管理;制定《科研管理办法》,进一步推动新措施的有效实施。四是全程监管,规范运作。全盘掌管课题资金的使用,财务人员根据课题预算表和决算表、财务项目支出表、财务原始凭证、固定资产台账、公共实验室的实物资产、科管科的课题结题验收材料,全程监管课题经费使用情况。
以上管理办法及措施使单位的经费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节省了经费开支,有效调动了广大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单位的科研工作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科学管理科研经费的启示与建议
随着国家对科研单位的科研经费投入的不断加大,建立科学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科研经费的科学管理,是科研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是科研项目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科学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把内部监控寓于单位各项资金管理的各个环节,发挥好财会人员的监督作用,才能防微杜渐,推进科研事业单位防腐倡廉工作,促进科研事业单位稳步健康发展。
现在,各科研单位的科研管理已经制度化和规范化,每个课题的经费开支按照管理办法有序运行。深思多年来的工作经历,笔者认为科研经费的管理尚有一些问题需从制度设计等更高层面加以解决,以促进科研资金管理更加规范和高效。为此,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规范制度。单位负责人及课题负责人经常参加财务法律法规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了解财经业务,为研究制定规章制度奠定基础,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制度。
公共实验室管理办法范文6
竞赛的特点在于努力与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密切结合,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紧密结合。全国电子设计竞赛要求选手们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还要积极创新。竞赛题目要求既涉及理论设计、实际操作,又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进行理论计算和实际涉及制作的能力。因此电子设计竞赛对促进教育思想的转变和电子类专业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改革,特别是对完善与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工程能力起到了独特的推动作用。我校近几年在该项赛事成绩非常突出,连续第五年荣获“优秀组织学校”的荣誉。在2013年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我校学生在竞赛中表现出色,获得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北京赛区一等奖5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0项,在参赛的31所北京高校中,我校获奖总数名列第二。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和我们学校重视实践环节,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是分不开的。
2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所采取的措施
我校作为一所非“211”高校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优异的的成绩,和以下几个方面是分不开的。
2.1制定政策,促进竞赛
近年来,我校先后制定了《本科生素质拓展学分实施办法》《本科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对在竞赛活动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学生参加竞赛获奖可以获得素质拓展学分,该学分是本科生获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同时所得学分可以替代公共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或集中实践环节部分的学分。教师指导学生获奖后也可以得到表彰和奖励,并且将其作为教师聘任、职称晋升等方面的考核指标。这些政策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了教师指导学生的热情,推动了我校大学生各类竞赛活动的蓬勃发展。因此我们学校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是水到渠成的。
2.2积极开放实验室,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待在实验室,教务处制定实施了《教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该办法的实施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实验室的设备、场地等资源的利用率,规范有序地做好教学实验室开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学生通过参加实验室开放项目可以获得素质拓展学分,通过学分的激励,促使更多的学生走进实验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宽广的平台。开放实验室使电子设计竞赛与学生科研训练融为一体,使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也为参加电子设计竞赛提前做好准备。
2.3积极组织素质拓展活动,造就实践创新沃土
学校制定了《本科生素质拓展学分实施办法》(主要途径:学科竞赛、学术论文、专利或软件著作权、各类认证资格考试、实验室开放项目、科研训练等),并在教学计划中列出每位学生在校期间都要完成4个学分。素质拓展学分是必修学分,学生未能完成,不能毕业。在“办法”中将大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列为学生获得素质拓展学分的重要途径。每年学校都要组织学生竞赛,如2013年我们就组织学生参加了80项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获奖人数。由于学校积极组织课外创新实践活动,营造了大学生创新实践氛围,每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学生都能够积极参加。
2.4修订本科生培养方案,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工程素养。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不断修改教学大纲,修订本科生培养方案,改进实践教学体系,将课堂教学与实践课程合理搭配,将综合实践课程、实践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相结合,按层次、分阶段实施实践教学改革。目前,在工科专业中,实践教学的比例已占到1/3。我们还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教学理念,确立了以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实践教学观念。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