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验室建设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验室建设意见范文1
关键词:实验室队伍 管理水平 实验室建设高校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基地,是培养人才、产生科研成果的场所。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水平是决定教学科研水平与层次的关键。实验室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实验室建设、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努力建设一支献身实验室工作,思想、作风、技术过硬,管理能力强的实验室工作队伍是建设好实验室的根本保证。
通过前一阶段高校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同样也使人们认识到:在高校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中,实验室建设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评估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实验室建设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实验室队伍的建设,其中实验室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人员精干的实验室队伍,是实验室建设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实验室任务的保障。
一、我校试验室目前状况
现在我校实验室面积和实验设备已随着实验科技楼的建成和日元贷款仪器购置逐步解决。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管理这些设备,使其更好地、更充分地发挥作用。我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第一是实验技术人员大多数是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他们工作认真负责、踏实,有非常强的敬业精神,但是存在着知识陈旧、更新不足等问题。第二:从事实验室教学工作的教师,某种程度上是被人们认为不能上讲台的教师,存在着较大的歧视,单从教学工作量上讲,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周学时为2,每周上两次课,工作量为4;而从事实验教学工作的教师,同一情况下,工作量只有3.6 (2+2×0.8),而且,由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差异和实验难易程度的差异,往往使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工作时间被迫延长(光学实验有时到晚上七点多才下班),再加上实验课前仪器的调试、维护和准备,一些实验设备的更新影响教学内容和实验讲义的更新等,工作量远远超过上一节理论课的工作量。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都不愿意从事实验教学工作,更谈不上敬岗敬业。第三,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量核算也存在问题:我校现有实验室14个,其中有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公共实验室等,各个实验室每周接纳的学生人数也大不相同。例如,基础兼公修的实验室,每周要接纳8个班的学生,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量非常繁重;而有些专业实验室,每周只接纳两、三个班的学生,可是,所有的实验技术人员都享受同样的月岗位津贴。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上存在的几种因素,直接影响着实验室队伍的建设,同时也制约着我校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实验室队伍的建设
国家教育委员会1992年7月4日教备[1992]44号文《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的意见》中,明确强调要重视和加强实验室工作队伍的建设。指出提高实验室的效益和水平,关键在于提高队伍的素质,特别是骨干教师和技术人员的素质。所以要尽快采取措施,加强实验室队伍的建设,以便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第一、要以学科建设带动实验队伍建设
学校要坚持以学科建设带动实验队伍建设的方针,让业务和组织能力强、有群众基础、工作认真负责、具有奉献精神的学科带头人担任实验室主任,主持和规划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制定并实施实验队伍建设规划。
第二、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实验技术人员进修学习,积极开展业务培训
学校应在培训费中安排一定比例,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在职进行学历进修、攻读学位或业务培训。实验室应积极创造条件安排实验技术人员特别是青年技术人员的培训与进修。
第三、科学定编,吸引高水平教师到实验室工作
长期以来,从事实验教学的人员力量比较薄弱,实验队伍中高层次人才匮乏,实验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历史制度上的原因,实验室人员的地位得不到准确的定位,他们的职称、待遇、业务进修等方面与理论课教师相比存在着不平衡,一些多年从事实验教学的骨干转为教师系列,造成了实验教师的倒流。实验教师是实验室的主体,在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开发新的实验项目,设计开发新的仪器设备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现实迫切要求高水平的教师到实验室从事实验教学工作。实验室技术人员在物资供应、设备维修、资源配置、管理协调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实际上实验室人员整体素质却与这些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学校应该通过政策导向,吸引一批高水平的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到实验室工作。另外,担任主干课程的教师,必须参加实验教学,并将此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利用引进、聘任或留校等方式充实实验教学队伍。
第四、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实验技术岗位聘任制
要更新观念,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建立一支综合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队伍。实验技术人员可实行聘任制, 将技术职务聘任和技术岗位聘任结合起来,淡化身份,强化岗位。按照设置的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与基本要求,全校公布,实行公开、公正、公平招聘,实行双向选择,双方共同认可其权利、义务和责任等。设立上岗条件,制定科学的计算实验工作量体系,制定必要的激励办法和相应的政策, 多方选拔、推荐高层次人才参与建设管理实验室。同时,可通过聘用本科生、研究生做助教、助管工作,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可以节约办学成本。另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科教仪器高技术程度加快,对实验技术人员的要求也高了,所以应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地培训,以提高实验技术队伍整体水平,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这不仅调动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给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第五、设立实验技术研究专项经费,促进实验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实验技术的开发
学校每年应拨出一定数额的专款作为实验技术研究专项经费,资助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师从事实验技术开发、实验教具自制和实验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促进实验室建设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第六、积极鼓励和支持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由于学校经费有限,工作在一线的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很少有机会参加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实验技术人员积极参加科研活动,撰写学术论文并有计划、有目的地派出人员,参加实验技术教学和学术研讨会,学习国内高校先进实验室建设经验,开阔实验技术人员、教师的眼界和思路。
第七、设立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奖,调动实验室工作者的积极性
加强实验室工作的考核,表彰在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业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从而调动实验室工作者的积极性。
通过以上七个方面的建设,我校实验室管理水平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的探索和研究.熊永红、刘文汉.《挑战 探索 实践》第二集
实验室建设意见范文2
[关键词] 机能实验;实验教学;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1(a)-0146-03
[Key words] Functional experiment; Experiment teaching; Laboratory实验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它无论在巩固、运用和完善知识体系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素质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医学机能实验学是基础医学实验科学中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它以机体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功能代谢变化和药物作用规律为研究对象[3],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三个学科的实验系统有机融合,实现了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交叉与融合应用。我校机能实验室是在原有的生理、病理生理、药理及实验针灸等实验室的基础上经优化整合而组建的综合性实验室,它的成立改变了实验教学依附于单一学科的传统模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为创新性实验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2012年3月我校医学机能实验室整体搬迁入新校区,实验室环境和设备层次得到了全面提升,为机能实验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
机能实验室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单位,在完成繁重的实验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进行日常的行政及教学管理、仪器设备及化学药品的管理、实验室建设等工作。因此,如何搞好机能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标,是一项值得探索的课题。
1.1 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是指一种成型的、能供人们直接参考运用的完整的管理体系,通过这套体系可以规范管理手段,完善管理机制,发现和解决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实现既定的目标[4]。目前,我国高校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主要有校一级管理模式、校-院(系)二级管理模式和校-院(系)-教研室(组)三级管理模式三种,各有其优点和不足。校-院(系)-教研室(组)三级管理模式是较传统的管理模式,此种管理模式有利于教研室与实验室、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间的协调,但容易造成研究领域单一、规模太小、资源浪费,从而形成“小而全”的局面。校-院(系)二级管理模式是我国多数高校采用的教学实验室管理模式,它有利于调动各专业院系领导、教师的办学积极性,促进学科的综合与交叉,有利于实验教学的整体发展。目前,我校机能实验室实行的是校-院(系)二级管理模式,由基础医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统一管理。虽然二级管理模式普遍采用,但笔者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这种模式的不足。在这种二级管理模式下,实验室与教研室关系较难协调,部分理论课教师带实验的积极性下降,形成了“只讲实验,不指导实验”的现象。另外,部分院(系)领导和理论课教师不了解实验教学的特殊性,往往重视教研室(学科)的发展而忽视实验室的建设,特别是对实验室的整体规划和实验课程的改革显得底气不足。校一级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校级管理的职能作用,使实验室真正成为独立于各学院的实验教学实体,不仅为实验教学改革搭建了坚实的实践平台,而且有利于综合设计性及科研性实验的开设,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5]。笔者认为,校一级管理模式应该是基础性教学实验室的发展趋势,对招生规模不太大的医学类院校尤为适用。
1.2 强化实验室内部管理
机能实验室可设的实验课程及实验数量较多,仪器设备庞大,为了保证实验室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校机能实验室搬迁入新校区之后,在注重实验室硬件建设的同时,更注重实验室软件的完善。为此,我校实验室制订了实验室岗位责任制、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学生实验守则等多项规章制度。在管理上,我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实行以岗定人的岗位责任制,建立教师工作档案,分工合作,权责明确,有效缓解了实验室内部人员相互推诿的现象,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实验室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2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体现能力培养
目前,我校机能实验室开设的实验课程归纳起来包括经典实验、综合实验和探索实验三部分,旨在给学生能力的培养搭建一个平台,活跃学生的思想,扩大知识视野,培养探索精神、独立能力和创新精神。
2.1 经典实验——基本能力的训练
医学机能实验技术是医学生进入实践操作的启蒙环节,其动手能力的培养及操作是否规范都与将来的临床和科研密切相关。因此,笔者认为首先要把各领域的经典实验引入到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在验证理论课所学知识的同时,掌握气管插管、颈总动脉插管、离体标本的制备、神经的分离等机能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并教导学生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每次实验。通过这种形式,学生不仅在短时间内掌握了基本操作、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还利用了已学过的理论知识,为以后开展的综合性、探索性实验打下了基础。
2.2 综合实验——综合能力提高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课程的综合知识或者与本学科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实验,也就是把多种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手段有机地综合到某一个实验中,达到完整的、综合的实验目的[6]。在机能实验教学中,综合性实验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例如,“体液因素及药物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就是一个典型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学生在已经掌握了蛙类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来做这一实验并综合运用药理学、生理学的知识来分析实验结果,不仅强化了理论知识,达到了融会贯通的目的,而且还实现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预期目标。作为实验教师,要在综合性实验特别是跨学科的综合性实验的设置方面下工夫,在增加数量的同时保证质量,全方位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3 探索实验——科研能力的提升
探索性实验在机能实验教学中能体现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创新性,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思维方法与严谨科学态度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7],因此增加探索性实验项目应该是机能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探索性实验的开设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也面临了诸多的困难,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实验实施规模较大,项目涉及范围广,给带教及实验准备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探索性实验需要讲授、讨论、实践等多个环节的有机结合才能完成,这就要求带课教师在实验进行之前要先指导实验设计,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而实验技术人员要根据设计方案逐一准备试剂、材料和仪器设备等实验用品,教学工作量很大,但有些院校并没有在政策上体现多劳多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及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其次是实验条件及学时数,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探索性实验的发展。目前,我校机能实验室的硬件设施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和完善,但其拥有的实验设备也仅限于大纲规定的实验项目,这就使得学生的一些创新性强且有较大临床意义的设计方案无法施行,不得已改成现有条件允许的设计方案。另外,探索性实验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应该允许失败和重复,但由于受到学时数的限制,致使学生无法再进行实验而最终以失败告终。这些实际情况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探索性实验无法达到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目的。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笔者认为,实验教学应该在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同时,引入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一方面,给予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政策的支持和奖励,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到实验教学的队伍中来;另一方面,在学生中成立科研小组,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间的平衡发展。此外,学校还应支持实验室的发展,加大投入以保障探索性实验教学的需要。
3 加强人才培养,稳定实验教学队伍
硬件和软件是实验室建设的两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软件建设难于硬件建设,因为硬件建设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而软件建设则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搞好实验室管理、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就是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稳定的实验教学队伍。
3.1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实验教学是富有活力和创造激情的教学,但我国高校传统的实验室管理体制确不够完善,造成了实验技术人员地位较低,工作缺少荣誉感,以致出现实验室师资不稳定的情况。有的理论课教师往往把实验课当作是理论课的附设,上课精力投入不足,很少指导学生实验操作,这样就形成了实验教学不重要,要求低,实验技术人员低人一等的观念和环境。因此,要搞好实验室工作,促进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验室是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前沿阵地,而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室工作的中坚力量。作为实验人员,应树立自信心和全心全意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思想,积极献身于实验室工作。作为学校,也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重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工作,明确实验技术人员的作用,提升其地位并得到大家的认同。
3.2 更新知识,提高素质
现代化的实验室,一是靠科学管理,二是靠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文化和业务素质,管理是方法,实验技术人员文化和业务素质的高低是关键。一名优秀的实验技术人员,不仅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丰厚的理论底蕴,还要掌握广泛的现代科学仪器知识和娴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经过比较全面的培训。因此,努力学习并不断补充新知识,熟练掌握实验技能,是每一位实验技术人员应该具有的业务素质。笔者认为,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实验技术人员的作用,为其提供更多的学习深造机会,使人才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和发展。实验室也可根据具体情况,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定向培养,区别对待,在抓好基础及专业理论培养的同时,重点抓实验技术及维修管理技能,从而将我们的实验技术人员培养成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一专多能型人才。此外,实验室应积极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强调对新引进的青年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高水平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并为青年教师创造更多的培训机会,以使其能尽快承担实验教学任务,成为促进实验室发展的重点力量。
3.3 稳定实验队伍
长期以来,由于实验技术人员不受学校的重视,导致实验室师资队伍不稳定的情况,很多人不愿从事实验教学工作,一有机会就往教师队伍靠,这种情况在青年教师中尤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验队伍的发展。面对这些情况,笔者认为,学校、二级学院乃至实验室应制定相关的政策,在大力引进师资的同时要稳定现有的实验队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事业留人。学校应加强教学科研设施的建设,在项目申请上向实验人员适当倾斜,让实验人员的科研能力有充分的发挥空间。第二,待遇留人。学校应在职称、津贴、进修等多个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为实验人员解决后顾之忧,从而在稳定现有技术人员的同时,吸收更多的新鲜血液,使实验技术队伍更具生命力。第三,感情留人,在实际工作中要对实验人员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对其工作和生活要关心和支持,对其成绩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其有益的意见和建议要给予重视和采纳。同时,要努力在实验室内树立浓厚的学术风气,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不断拓宽学术氛围,使实验技术人员在平等、活跃的学术环境中快乐地工作。
4 结语
医学机能实验学的发展和机能实验室的建立是医学教育目的再认识的结果,也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会在现有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优化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和实验教学内容,为培养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明昊,李玉洁,孙曙光.主体参与模式在医学机能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2,26(3):28-30.
[2] 景璐石,冯军,高礼,等.积极探索机能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65-66.
[3] 刘洁,刘芬,张大威,等.机能实验中心建设的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4):419-420.
[4] 张安勇,杨富国,陈常兴.普通高校教学实验室管理模式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6):139-141.
[5] 张建功.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选择与创新发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5):78-80.
[6] 段晓英,姚天明,杨勇.巧设综合实验,提升综合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4):97-99.
实验室建设意见范文3
【关键词】公路;试验室;建设;问题;措施
一、前言
当前,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快速发展,公路试验检测是公路施工效率的保证。随着公路建设水平的提升,公路试验检测的问题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二、公路工程试验室建设的意义
试验检测作为检验工程质量的必要手段,在控制和提高工程质量方面发挥着积极且重要的作用。公路水运工程工地试验室是工程质量控制和评判的重要基础数据来源地,也是工程建设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交通运输部的相关规定,取得《等级证书》的检测机构可设立工地临时试验室,承担相应公路水运工程的试验检测业务,并对其试验检测结果承担责任。
交通运输部一直高度重视试验检测工作,为此相继出台了《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水运工程工地试验室管理工作的意见》及《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信用评价办法(试行)》等一系列相关文件。这些办法及意见的,不仅提高了从业单位对试验检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而且对规范试验检测市场、增强试验检测机构诚信意识、提高试验人员素质等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公路工程试验检测问题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问题的出现是由很多因素引起的,这主要体现在质量意识有待提升、试验仪器质量不高、试验制度需要完善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公路工程试验检测问题进行了分析。
1、质量意识有待提升
在我国的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过程中许多试验检测人员质量意识不够明确并且自身的工作积极性不够高。这导致了在公路施工过程中,许多样本的抽取往往没有选择性或者规范性较差,最终使得抽取的样本失去了自身的随机性并且使抽取的样本也缺乏代表性,即工程质量的样本抽取最终变成了走过场的工作,因此无法保证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除此之外,质量意识有待提升还体现在评定标准的规定仍旧不够完善,众所周知,公路施工质量检测是我国公路质量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公路施工试验检测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原材料,加快推广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等,同时,它也是公路质量竣工验收评定的重要依据,而工作人员没有良好的质量意识则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的重要性很难落实到实践工作上去
2、试验仪器质量不高
试验仪器质量不高也是影响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精确性的重要问题之一。通常来说试验仪器设备不符合要求或者是试验设备相对落后,都是导致试验检测仪器精度较低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试验仪器质量不高的的主要原因还包括了部分公路检测单位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购买价格便宜但是质量低下的检测仪器,从而使仪器的检测精度无法达到相应的设计要求,最终导致了公路施工工程中出现了一些本来可以有效避免的质量隐患。另外,工作人员不重视公路工程施工试验检测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仅仅依靠经验进行检测是造成试验仪器质量不高并且使用寿命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3、试验制度需要完善
试验制度需要完善是促进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的重要依据。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由于缺乏科学完善的试验检测管理制度,导致了相应的检测过程不够合理规范并且也间接的导致了仪器设备无法进行及时的维护。除此之外,试验制度需要完善还体现在了许多公路检测缺乏健全的试验检测台帐并且试验设备的使用并没有严格按照程序来进行并且没有按照仪器使用要求来进行使用。最终导致了公路工程质量下降并且无法按时完成工期,同时增加了工程整体投资成本,从而使得公路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四、提高公路工地实验室建设措施
1、优化试验检测工作环境
政府、质监机构以及建设、监理、施工和检测等各方均应努力构建一个能够发挥试验检测在工程建设质量中重要作用的良好环境。在政策层面,商讨试验检测机构法人独立、费用支付独立以及业务单独招投标的途径及可行性;在管理层面,发挥母体检测机构作用,将行业管理有效延伸至工程一线,并避免有关参建单位利用行政隶属、费用拨付等手段干预试验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从而营造一个有利于工地试验室独立、公正、科学、规范运行的工作环境。
2、引进先进设备
引进先进设备对于公路工程试验检测问题解决措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对外交流与学习的过程中应当通过学习来及时的引进国外的先进检测设备和先进的检测理念。除此之外,在引进先进设备的过程中有关单位还应当注重对新设备进行工作人员的培训,从而有效提高工作人员对于新设备和新技术的熟悉程度并且树立质量第一、效益第二的服务理念。除此之外,在引进先进设备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购买正规厂家并且选择高精度的机械设备,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公路检测质量和精度同时消除因质量检测精度低,有效减少设备落后的因素给工程检测带来的质量隐患,最终能够促进公路工程试验检测问题得到更加合理的解决。
3、加强监督检查,充分发挥评价、惩处机制作用
采取随机抽查、飞行检查和专项检查等各种方式,加大试验检测工作过程中的检查力度,及时查处和纠正工作中的违规和不规范行为,严厉打击数据造假行为,保证其严肃性。同时,充分发挥现有试验检测人员信用评价和市场清退机制作用,规范从业行为,对有违规行为的检测机构和人员,加大惩处力度。
4、推进工地试验室建设和技术革新
将工地试验室建设标准化,重点打造一批样板工程,以起到模范引导作用。为此,应按照JT/T828―2012《公路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编制导则》的要求,对试验检测资料进行标准化管理。推进工地试验室信息化建设,主要是通过技术创新,普及推广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数据采集和报告处理,以及利用技术手段进行高效监管,杜绝作假行为,规范数据和报告管理。同时,鼓励采用新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技术来减小劳动强度,合理调整确定工地试验室的抽检试验频率等。
5、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完善制度建设,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赋予工地试验室负责人员足够的权限,使其能够独立、公正地开展工作,并适当提高试验检测人员薪酬,为其发挥工作积极性提供物质保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水平,完善继续教育制度以及开展工地试验室试验能力比对,在满足公路建设行业需求后适当提高人员准入门坎,并提倡严肃、公正、自律的行业精神。
6、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营造健康环境
应遵循公开、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开展行业信用评价。加强公路水运试验检测管理和诚信体系建设,增强试验检测机构和人员的诚信意识,进而促进试验检测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7、建立并完善工地试验室各项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
(1)要有明确的工作程序和质量管理条例;
(2)每人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制条例;
(3)建立试验室的管理和仪器设备的正确操作、日常维护、检定、维修管理条例(必要时针对每一台仪器,把条例贴在各个试验操作室的墙上),所有仪器经过标志管理有明显的标志,以表明其校正状态.避免误用不合格仪器而造成差错;
(4)安全管理条例;
(5)样品、资料档案管理形成制度化、标准化;
(6)试验检测标准、规范、规程、方法等技术文件齐全,严格按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资质管理暂行办法》又对各级工地试验室定期检查管理使其规范化、科学化。
五、结束语
总之,试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要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强标准化的建设,保证工地试验检测工作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实验室建设意见范文4
1重点实验室建设
1.1基础建设。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以“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为基础平台进行实验室建设,该舱体造价1000万元,相应配套实验设备360万元,成为本区特殊环境医学研究的主要支撑平台。实验室使用总面积共2793平米,万元设备总数217台(件),设备总金额3927.15万元。结合特殊环境医学的特色研究方向,本实验室建成6个研究室:野战外科研究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实验动物研究室、病理生理学研究室、药理学研究室、卫生勤务研究室,并与3所基层医院联合,分别建成代表高原、沙漠、高寒环境的3个现场实验基地。除了自治区科技厅的拨款支持外,医院在基础设施的投入上给予重点倾斜,并每年拨款30万元成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根据实验室规定的特殊环境医学的研究方向,选择8~10项具有一定创新和实用性的项目给予资助,开放基金课题的研究期限为1~2年,每项经费支持额度不超过3万元,为本院和相关单位具备一定科研思路而暂无立项课题的人员提供科研启动基金,为下一步申请军队、自治区及国家科研基金打下研究基础。1.2人才队伍。本实验室以新疆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为主体,联合临床医学研究所、输血科、药剂科、病理科、检验科及相关临床科室等20个科室及相对固定研究人员62人组成,并聘请客座专家10名。实验室组成人员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7人、博士后8人、博士36人、硕士15人、本科19人。其中,8人在全国各专业学术委员会中任职,5人在中华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中任职,16人在全军56个专业学术委员会中任职,8人在新疆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中任职,8人在原各专业委员会中任职。客座专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际著名专家1名,国内著名专家3名,疆内知名专家4名。组成特殊环境医学重点室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聘请国内野战外科领域著名院士担任。定期邀请客座专家和学术委员会委员对研究方向及课题研究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国内外专家的学术引领作用,在提高重点实验室研究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3制度建设。为使新疆特殊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达到运行正常化、管理规范化,本实验室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因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在新疆自治区尚属首例,为规范其操作和管理,制定《西北地区特殊环境模拟舱检测规范》(DB65/T3441-2012)和《西北地区特殊自然模拟舱操作管理规范》(DB65/T3663-2014)两个自治区地方标准并颁布实施,为重点实验室制定《总则》《新疆特殊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管理制度》《学术委员会工作章程》《对外开放管理条例》《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为了规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的利用与管理,加强实验室的对外开放与交流,制定《新疆特殊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细则》。各种规范的制定为实验室的正常运行提供规范和保证[1-2]。
2重点实验室管理
重点实验室是一个联合单位,其日常管理主要由动物实验中心负责,为了保证有效运行,成立重点实验室办公室,动物实验中心主任兼任重点实验室主任,由科技厅任命,并设秘书1名,负责与科技厅和各个组成单位研究人员的联系。为了克服实验中心固定人员少,研究室多的局面,在管理上采取“六化”管理措施。2.1科室管理精细化。为加大科室管理力度,根据科室点多面广的特点,并结合工作人员各自的专业优势,为充分调动每个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其管理意识,本实验室建立“交叉网络管理模式”。在此模式下,每个人负责一个研究室的相关管理工作,每个人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每周一科务会上各室负责人进行工作汇报,由科室主任进行讲评,提出要求并协调各个管理小组之间的工作。此模式一方面锻炼个人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保证管理上不留死角,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工作上的推诿,使科室运行高效[3]。2.2科学研究团队化。从重点实验室建设开始,本实验室以建立研究型团队为主要目标,将科室工作人员从单纯实验保障型向实验保障和研究复合型过渡。利用科室承担的全军及军区课题,将科室人员分成多个科研攻关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人均由博士或硕士担任,如一名博士带领一名实验员负责脑和神经内分泌方面的研究,另一名博士带领另一名实验员进行肠道黏膜通道性方面的研究。在导师指导下,在读研究生和科室实验员也组成研究小组。将大课题分解成小课题,由各小组负责实施。在动物实验及取材时通力合作,取材后各小组进行各自所取脏器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这样一方面节约科研团队时间和经费,另一个方面充分调动科室人员的科研积极性,收到很好效果。本团队2015年获批原科研创新团队。2.3人才培养自主化。针对动物实验中心人员科研实力相对薄弱问题,为了加快研究步伐,不能靠等高学历研究人才的引进,本实验室注重现有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坚持于每周五上午进行科研课题讨论,并针对每个科研小组的研究方向,要求课题负责人进行相关国际前沿的读书汇报。针对科室招聘人员学历低的状况,为了适应研究型科室的发展战略,鼓励其利用业余时间攻读专业硕士。在此模式下,一名主管技师在参与课题研究同时,于2015年7月顺利从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硕士毕业。另一名实验员也于2015年考取新疆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正参与本课题研究,另外两名实验员于2016年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本科2名博士分别获批自治区的科研项目,并获批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1名博士后顺利出站;重点实验室获批新疆医科大学联合博士培养点,科室人员在共同的课题攻关中科研能力得到不断提升[4]。2.4联合攻关多学科化。重点实验室的客座专家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及委员有军内著名的野战外科院士,也有高原医学、航空医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专家教授。在各位专家的指导和带动下,实验室既在军内进行研究合作,同时也在疆内与新疆医科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院内与放疗科、烧伤科、输血科、急诊科、ICU、临床医学研究所、检验科、营养科、心内科等科室建立跨学科的科研团队,以加快特殊环境军事医学研究,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团结协作,联合攻关。2.5研究方向特色化。因为本实验室具备“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这一特色平台,在科研方向上逐步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沙漠干热环境腹部火器伤创伤机制及救治研究为“十一五”全军临床高新技术项目,在国内外首次建立沙漠干热环境腹部火器伤模型,前期研究经科技成果鉴定认为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其救治研究正在进行中。同时,成功建立沙漠干热环境中暑模型,在美国急救医学杂志,并在国内外首次将姜黄素应用于沙漠干热环境热射病的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大鼠的生存率明显提高,提示姜黄素有明显的脏器保护作用,以此推测姜黄素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沙漠干热环境热射病的有效药物,其机制7个科研攻关小组正在积极研究中,有多篇文章陆续发表。本实验室已经在沙漠干热环境研究中形成特色优势,但在高原领域的研究尚未形成学科优势。近期拟与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研究所联合,以新疆民族医药为突破口,结合特殊环境医学的研究方向,以期在高原和沙漠干热环境损伤保护的药物研究方面形成研究特色和优势。2.6安全管理常态化。始终把安全管理放在首位,组织全科人员认真贯彻条令条例,遵章守纪,从军区部队发生的事故问题中汲取教训,逐步加强全科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本科在实验过程除了强调生物安全外,还存在毒麻药品管理的安全、消防安全、消毒锅的压力容器安全、人工实验舱的操作安全等,加上新疆环境的特殊性,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本科实际情况,科室安全工作实行四级负责制(包括各实验室、各组、总值班员、主任)。为了加强安全,启动24小时在岗在位的安全值班,并制定值班制度,明确值班的责任,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5]。
本实验室已经获批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但仍存在基础薄弱、管理经验不足、科研实力不强,没有形成较强的学科特色优势等问题。随着重点实验室建设的不断推进,在多学科研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形成高原和沙漠干热环境医学的研究特色,促进本院特殊环境军事医学的研究发展。
作者:刘江伟 是文辉 杨帆 雷权 许永华 张云宏 单位:1.新疆军区总医院新疆特殊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 2.新疆军区总医院医务部
【参考文献】
[1]房世杰,任红松,李进,等.对新疆农业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2,31(6):35-38.
[2]田伟,陈吉.疗养院健康管理实践[J].医院管理杂志,2017,24(1):22-24.
[3]张洪清,台红祥,郑楠.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2):42-43.
实验室建设意见范文5
打造文化强市,是“十二五”市文化建设确立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政协优势,助推省会文化建设,也是本届市政协的一项重要履职内容。本届市政协以来,通过视察调研、出版专辑、大会发言、座谈研讨等多种形式,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系统梳理红色文化、宣传弘扬传统文化,为促进省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
积极促进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
如何让历史文化融入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十一届市政协成立之初,正值城镇建设“三年大变样”之始,在大规模进行城市建设的同时,有效保护、利用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问题,显得越发突出而紧迫。市政协积极拓展思路,发挥优势,通过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和座谈研讨等途径建议在省会“三年大变样”战略中,应该高度重视城市文化特质和文化景观的规划。尤其是在市区拆迁改造过程中应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一系列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对其进行标志性利用。在市政协的大力推动下,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积极谋划,采取有效措施将现存的历史文化遗址与城市改造有机结合起来,拟建白佛口遗址公园、东垣故城遗址公园、旧火车站博物馆、常山大街历史文化景观带等文化设施。此外还组织专家学者策划编制《省会公共建筑景观保护建设规划》、《省会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意见》等法规文本,为城市历史文化主体框架定位,为城市历史文化风格定调,从而体现独特的城市风貌和文化底蕴。
年3月,市政协以新浪网博客圈为平台,在网上开展历史文化与城市品牌建设研讨活动,近万人给予关注。随后联合举办了古城保护暨城市品牌建设研讨会。30多位来自省会各界的博客圈成员和其他文化界人士参加会议,围绕城市文化定位、城市品牌建设的内容和途径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据统计,本届市政协以来,委员提交有关文化建设方面的提案、社情民意、大会发言达50多件(次),涉及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抢救保护民族民间文化、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等方面,其中许多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且大部分得到落实或正在落实。
市政协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活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在市政协的大力推动下,历史文化不断融入现代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之中。市委、市政府积极采纳有关意见建议,在制定市区北跨滹沱河发展战略时有机地融入历史文化资源;在城市广场、文化公园、主题公园建设中注重历史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
全力承办古城文化保护高峰论坛
年初,在市政协十一届三次全会上,市政协委员崔朝庆提出“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名城文化品牌”的建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市政协牵头筹办“古城文化保护高峰论坛”。
市政协遂举全会之力,聚全会之智,筹备论坛。
在全国政协、省政协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经半年多的紧张筹备,年月日至日,中国·古城文化保护高峰论坛在市成功举办。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亲临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文化部、住建部、文物局等国家有关部委及省、市有关领导和一大批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汇聚,就古城文化的价值、定位和特色,古城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新区建设和古城保护的关系,文化产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对古城文化保护达成了共识,对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提出了具有科学性、前瞻性、权威性的意见建议,形成了《古城保护宣言》。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和香港凤凰卫视等30多家新闻媒体对论坛盛况进行了全方位宣传报道。
此次论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也得到各级领导的认可。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对成功举办古城文化保护高峰论坛给予了高度评价。省政协主席刘德旺也特别指出,“这次高峰论坛,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原则,是一次拓宽参政议政渠道、提高履行职能实效的典型实践。”
实验室建设意见范文6
1.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就创意产业的需求状况来看,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设计经验不丰富,理论教学能力与实践教学能力不对称,课堂实践教学模式不科学,项目实践教学实效性不强等。
(1)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欠强。
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最为关键。教师在创意人才的培养中应当身兼两种角色,即教师角色和设计师角色。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虽然在理论教学方面就有一定优势,但是他么大多长期从事教学实践理论研究,缺乏必要的设计实践经历。因此对于教学中经常出现的实践问题通常都放到学生的实习阶段,交由企业设计师完成。而企业设计师在培养学生方面虽然具有一定的实践优势,但是他们时间精力不充沛,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论指导。因此实践教学的效率也大受影响。这是摆在当前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难题。
(2)课堂教学模式的综合性欠强。
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的基础素质是影响创意水平的关键。基础素质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反映为综合性教学的实施情况。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设计学科众多,既包含经济学科、美术学科,同时学生又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了解文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将这些知识整合为有机统一体。因此,艺术设计教学是一门学科交叉明显的课程。但是当前的情况在这些课程当中成为影响这些学科造成不良影响的一项重要因素。但是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虽然设计学科众多,但是交叉性和综合性不强。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都是片面的、零碎的,不能有效的整合到自己的艺术设计实践当中。
(3)项目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欠强。
项目实践教学是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通过一个具体的项目锻炼学生综合学科知识和实践经验创新能力的一个过程。在完成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调动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这样才能不断的优化和提升自身实践创作能力。这一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普遍应用,但是由于项目选择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导致这些实践教学项目的实效性不佳。学生在完成这些项目的过程中动力不足,作品质量不高。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教学模式中存在一些传统教学的桎梏,教学理念不够科学。
2.创意产业视野下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1)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创意产业视野下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即是教师+设计师。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不仅是一名合格的教学人员,同时还应当具有设计师角色。他们应当有成功设计案例,并且经受得住市场的考验。他们应当对创意产业有独到的见解,虽然不能与专业设计师相比,但也要具备基本的设计师素质。再将这些设计经验与教育教学技术和艺术设计理论相结合开展实践教学,这样才能确保他们实施的教育是符合社会需求的教育,同时也是最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一项重要素质。为此,学校层面应当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种设计赛事,帮助教师转化设计成果,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引导教师参与真实的创意产业市场竞争。使实践教学人员具备教师和设计师两种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