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的实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电算化的实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电算化的实质范文1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中高职衔接;实践;探讨

1 问题的提出

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教体系的一部分,在学校层面中高职衔接的实质是专业衔接,是制定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的衔接。目前中高职衔接中大多数是以专业为纽带,将一个高职与多个中职院校或一个中职与多个高职院校连接起来。本研究从会计电算化专业五年一贯制的中高职衔接入手,剖析中高职衔接的状况,总结中高职衔接的经验,揭示中高职专业衔接层次上存在的问题,探讨中高职贯通的办法。

2 实践探讨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吉林省政府批准成立,具有高等教育招生资格的公办综合性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共设立十个分院,开设45个专业,其中会计电算化专业是吉林省示范专业;长春职业技术学校是综合性公办职业技术学校,是国家首批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国家级重点校,共设5个教研室,开设20个专业,其中会计电算化专业是国家示范专业。

从2007年开始,两所学院积极沟通,构建中高职衔接的途径,通过以职业标准为参照,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主线,理清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基本构建了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德能并重、阶层递进式”课程体系,在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办学实践上取得了初步成效。

学院就中高职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人才培养质量考评体系等的有效衔接,多次组织各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教务处、行业企业现场专家进行研讨与论证。

中高职衔接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2.1 构建了“3+2”衔接模式

我们执行的是“3+2”五年分段制的中高职衔接,也就是招收符合条件的初中毕业生,在校学习五年,前三年在长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为中职学籍,后二年在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为高职学籍,考核合格发给专科毕业证书。

2.2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基层单位会计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其就业岗位群比较广泛,如企业的出纳,商店、超市的收银员,仓库的管理员、保管员、统计员、材料员等。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面向中小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能够从事出纳、核算、财务管理岗位,能够胜任出纳、资产核算、往来核算、成本核算、纳税申报、审核、财务管理等实务工作,具有诚实守信、耐心细致等职业道德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以职业标准为参照,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依据,通过多方的多次论证和探讨,给合教职成〔2011〕9号文精神,将中职层次定位于培养专业初、中级专业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强调基本职业素质与技能的形成。高职层次定位于培养专业中、高级专业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强调职业素质与技能的提升。

2.3 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双方商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理念,系统构建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体系。

由于是两校共同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的安排上有诸多便利条件,也能比较好地避免中高职课程重复。在课程安排上,该中职学校采取了统一安排,前三年主要安排文化基础课,另安排了一些中职专业必修课,还包括高数、大学英语、大学语文等课程。后两年主要安排高职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在课程结构上,采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程、选修课和实践课的结构形式,围绕着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上按照技能的递进性分为基础能力、专项能力、岗位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四阶段培养过程,整个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校内校外相结合,设计的中高职会计专业电算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高职在中职的基础上,既增加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税费计算与申报等岗位实训,又进行了拓展、加深。例如同样是会计分岗位实训,中职与高职的岗位任务内容有明显的层次区分;中职实训将电算会计与手工会计分开,而高职更多的是将电算会计与手工会计实训相结合。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提升的核心,也是中高职衔接顺利进行的关键。在教学方法上目前高职基本的教学模式是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而中职阶段只有一少部分学生接受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大部分学生仍接受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针对这一问题,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在2011年开展了吉林省中职院校骨干教师培训班,将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构建、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校企合作机制建立等成果与中职兄弟院校分享。

中职教学淡化理论知识,重视实践技能,高职教学在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高于实践技能,高职院校的教师主动关注中职学校的课程改革、兼职兼课、参与教研、培训教师等,发挥引领作用,同时向中职教师学习针对中职生的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中职师生也可参观高校校园以及会计专业的实训室、了解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业岗位,增强沟通,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吸引力。

加强了对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训练,鼓励教师参加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通过校企合作,引“企”入校,下企业实践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 达到了职业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同时还聘请了企业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等一线财务工作人员为兼职教师,承担专业一些实训课程的授课,带动校内外专兼职教师的交流与合作。

3 实施结果

从2011年考试到2014年,通过近四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措施、优化方案。学生在实施后成绩突出,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在省和国家大赛中都取得了成绩优异,2008级(高职2011级)史玉桥同学在2012年会计沙盘大赛吉林省总决赛获得第二名,2009级(高职2012级)初蕾同学获得2013年吉林省第一届会计技能大赛一等奖,2009级(高职2012级)林博同学在2013年国家会计技能大赛中获得三等奖,由于林博同学在国家大赛优异的表现及个人的良好素质,目前留在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工作。

【参考文献】

[1]李盼.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问题研究[J].企业导报,2013(9).

[2]张惠君.会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衔接问题的思考: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J].价值工程.2013(15):266-268.

[3]刘任庆,刘平原.构建中高职有效衔接的现代职教体系的实践与探索:以株洲职业技术学院和株洲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科技信息,2012(30):74+76.

会计电算化的实质范文2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实施;制约因素;解决对策

1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

1.1陈旧的思想意识

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中思想意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企业运用会计电算化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人们仍然不够重视,一定程度阻碍着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实施。大部分人认为会计电算化实际上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会计核算,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和精度的一种方式,但是会计电算化既能改变数据储存形式、会计核算方式之外,又能使会计审计方法和内部控制技术发生改变。会计电算化使理论和技术更加完善,使会计工作质量整体得到提升,促进了制度的改革。所以,企业管理人员应该正确的认识会计电算化,对其引起充分的重视。

1.2不完善的法律法规

(1)电算化市场建设缺乏完善的制度,如软件技术严苛的制度规定,阻碍了电算化的普及和实施。另外不同的软件之间差异不同,软件行业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当前的法律法规对维护会计电算化以及犯罪方面仍是空白;(2)相关法规制度跟不上发展,如现在仍然以手工核算为主,很多方面都跟不上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需求,影响到其发展。

1.3落后的管理基础

会计电算化的运用,使会计数据模式得到很大的改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现今相关的会计系统制度管理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存在,电算化的基础仍然很落后,给员工增加了工作量,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1.4不规范的软件管理

软件质量是会计电算化重要的基础,决定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实施。现今一部分软件开发商只考虑提升计算机技术,如开发工具、使用平台等,忽略了拓展会计的功能。在相关软件的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产生了不同的开发模式,导致很多软件失去了相互兼容性,以致于不同公司开发的软件不能实现数据信息共享,也不能融合其他的管理系统,所以就不能利用互联网共享相关明细信息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发展。

1.5人才素质较低下

会计电算化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除了掌握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知识以外,还要精通财务软件的使用和保养。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有的会计人员虽然理论知识和业务经验比较丰富,但是计算机知识掌握的不够透彻,有的会计人员有丰富的计算机知识,但是在管理和金融方面懂得较少,因此在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的当前,对会计人员的各种要求也越来越高。

2解决会计电算化制约因素的对策

2.1管理人员应重视会计电算化

为了保障会计电算化顺利实施,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提高重视,把会计电算化作为企业的重要部分,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实事求是,制定有效的发展策略。另外需要把会计电算化规划到未来发展中,制定会计电算化的短期、中期发展目标,还应该努力增加员工的会计电算化的专业知识,促进其顺利发展。

2.2完善会计电算化法律法规

完善的法律法规能保障会计电算化顺利的实施,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在立法工作上下足功夫,尽可能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会计核算更加规范。在软件评审、档案管理、开发程序等方面制定合理的制度,规范会计电算化,指导基层单位正确的应用方法,使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更加法制化。另外,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数据保护、网络信息管理、财务报告披露等方面的制度和法规,详细的规定监管机构的责任和义务,给会计网络系统创造和谐的环境。

2.3建立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

企业中有效的运用会计电算化,使其工作效率得到大大的提升,加快了其转换经营机制的速度,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许多管理的风险。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可以运用电算化有效的处理相关的数据信息,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但是也给错误舞弊埋下了隐患,如在计算机程序中暗中输入对会计系统正常运行不造成影响的木马程序指令,当系统运行到一定的程序时,执行没有授权的木马程序指令内容,达到舞弊的目的。这种干预设的舞弊行为隐蔽性非常好,一旦有舞弊行为发生,企业有可能因此遭受严重的损失。所以企业为了电算化信息更加的合理和真实,需要制定科学的内控制度,尽量避免和控制发生各种舞弊行为。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要以安全保密、互相制约、不兼容权限分离等为基本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电算化系统组织结构,并上机操作和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还要做好数据控制和内部审计工作。

2.4切实推行软件管理的措施

在会计电算化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做好相关软件的研发、推广、应用和服务等的管理工作,使会计软件的开发更加规范化、专业化和商品化,使软件的质量得到提升,从而形成软件管理市场,促进发展。在实际会计工作中,许多财务软件缺乏全面的功能,没有具体的针对性,不能有效满足企业的财务需求,因此软件开发商需要针对企业的具体状况,尽量完善软件的功能,研究出比较稳定的保障数据安全和兼容性的软件,能在企业的运用过程中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国家应该制定相关会计软件的措施,企业利用政策和物质支持,减少购置和使用财务软件的支出。另外,企业还应该积极做好财务软件的推广,使会计软件的咨询和服务逐渐社会化,促进会计软件市场的和谐发展。

2.5培养会计电算化需求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特别是会计行业,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责任感等都和电算化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学校在培养电算化人才时,应该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除了培养电算化人才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在保障其专业素质过关的基础上,不断的培养其道德素质,使其在工作中能端正态度,尽可能避免发生不负责任的行为,树立良好的责任感,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3结语

在当今复杂的市场经济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实施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现在会计电算化的运用过程中还存在如观念比较陈旧、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软件管理不完善、法律法规不规范等问题,所以企业为了使会计电算化得到稳定快速的发展,应该正确的理解会计电算化的重要作用,对这些问题引起重视,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使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发展中能真正发挥出其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崔悦,李霜.会计电算化实施现状及推进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4(32):251~255.

会计电算化的实质范文3

关键词: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1

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信息系统技术为操作基础的新型的财务管理手段和工具。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各行企业在大力推行会计电算化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对其内部控制的运用和规范。然而,在实际的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过程中,遇到和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时期,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如何改进和做好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工作,发挥它的最大意义和作用,是各行企业都需要着重注意和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企业在推行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研究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在我国的企业管理工作中顺利发挥其意义和作用,提高企业的运营管理成效和水平,从而促进我国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科技化、现代化进程。

一、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认识偏差。目前,很多企业在实行会计电算化时,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和作用存在认识偏差,只是将其当作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形式和标志,认为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只是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由人工到机器的工具改变,没有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对企业整个会计职能、管理方法和经营控制等方面的影响的作用,忽视了对财会人员内部控制素质的培训,在实际的运用操作中限制了电算化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方面的作用,使得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2.企业缺乏完善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是一项操作复杂、内容繁多、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在运行操作时需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然而,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很多企业没有制定和建立完善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规范和标准,对其控制、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定位不清晰、不明确,缺乏客观的分析评定。造成财务会计工作时常出现归档不合格、资料储存不到位、信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

3.电算化内部控制系统的安全问题。会计电算化及其内部控制系统是以计算机系统技术为前提和基础的。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各种网络攻击和病毒不断出现,给企业的电算化内部控制系统的安全问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和挑战。在企业的会计信息传输、数据保密、系统稳定等问题上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严重阻碍了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

4.会计电算化控制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目前,很多企业的电算化内部控制人员都是由原有的内部控制人员兼任的,他们对计算机操作和会计电算化方面上的专业知识了解、掌握不足,在实际的工作中极易出现错误,导致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充分的发挥它应有的影响和作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二、完善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的对策

针对上述提出的企业在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完善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工作和制度。

1.加强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了解和认识。企业要组织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相关内容的了解和学习,提高其对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水平,明确内部控制工作的目标和内容,实现电算化内部控制效益的最优化和最大化。

2.建立健全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体系。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会计电算化的软件操作程序,针对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以保证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工作的规范、良性运作。其管理制度体系的内容一般包括:操作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数据管理制度;安全、保密制度;系统维护制度;权限分离制度和监督制度。

3.企业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防范。企业要注重和加大对会计软件网络系统的安全控制和监督,提高网络安全意识,设置先进的网络系统防火墙,定期的对电算化内部控制系统中的数据和文件进行备份和加密,及时安装和更新专业的商用杀毒软件,同时采用多种网络安全技术进行信息安全的保障。此外,还要加强对财务部门计算机等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加强防盗、防水、防火等的措施,并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4.企业要注重对控制人员电算化水平的提高。企业要通过工资环境、工资、福利等待遇来吸引和聘用专业的会计电算化控制人才进入公司工作,打造高水平高素质的财会电算化管理人才队伍。同时,还有注重对老员工的电算化技能和水平的培训。聘请专门的指导老师定期的为财会控制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技能素质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计算机操作技术;提高员工对相关电算化财务知识的掌握和处理控制能力,从而提高财会控制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技能。

结语

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我国企业财务控制管理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在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要在运营中大力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创新和发展电算化控制系统,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水平,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师仁祥.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浅析[J].北方经济,2008(18).

[2]汪洁,赵云,周晟.略论合计电算化的潜在风险与监控[J].当代经济,2010(06).

会计电算化的实质范文4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 信息系统 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065-01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使用计算机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对内部控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加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值得重视。结合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提高财务人员素质,重视财务软件的选择,完善电算化会计基础管理工作,强化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四个方面采取措施,完善公司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

一、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财务人员自身的素质水平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是否可以发挥效果的关键性因素。会计工作的电算化,使财务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所以要求财务工作人员相应地改善自己的知识技能,提升各方面的业务素质。

对财会工作人员而言,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财会人员应充分发挥监督作用。首先,对于在软件程序运行中无法自动执行的例外事项的监督,如对原始凭证的审核等,仍需要财会人员进行必要的控制和监督。因此财会人员应充分认识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加强工作责任心。为了内部控制任务的完成,对所有处在监督范围内的经济交易与事项进行严格监督。其次,财会人员应注重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培训,力争成为既具备财务专业知识与技能又具备电子计算机知识的高级财务人员,以实现胜任电算化会计相关工作的目标。财会人员应在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对系统的管理与维护,使系统得以安全、高效地运行。

二、重视财务软件的选择

在电算化会计条件下,财务软件质量决定了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质量。为此,为了建立、健全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就要注重选择合适的财务软件。

对于财务软件的选择工作,由于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因此选择合适的财务软件是一项看似简单而实际上相当繁琐的工作。经过总结,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考虑:

1.易使用性:主要是指财务软件容易学会、容易操作的性能。2.先进性:主要是指财务软件在同类产品中的先进程度。3.安全性:主要是指财务软件能防止财务信息被泄漏和被破坏的功能以及软件自身查错并且纠错的能力。4.适用性:主要是指财务软件的功能符合本单位财务工作的要求。5.通用性:主要是指财务软件能够通用于不同的企、事业单位,不同的财务工作岗位以及不同时期的财务工作环境。

三、完善电算化会计基础管理工作

完善电算化会计基础管理工作,是保证电算化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针对基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完善:

(一)机构和人员的管理控制

会计软件正式投入使用后,必须对原有会计部门做相应的调整,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度。具体包括操作人员的密码控制、权限限制、操作日志记录、以及禁止非电脑操作人员接触电脑等内容。

(二)加强系统安全控制

系统安全是指电脑本身及其附属设备的安全性,比如电脑硬盘的生命周期、单独的安全供电系统、保护性设备的配备以及财务软件本身的安全性,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身份的认证和识别、入侵检测以及网络防火墙等等。

(三)加强对会计档案的控制

为了系统能够安全、健康地运行,会计档案管理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根据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档案的特殊性,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管理:第一,完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制度;第二,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财务数据进行转存和备份;第三,制定财务数据资料的保密制度。

四、强化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

审计不但是企业发挥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发挥会计监督职能的必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完善单位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制度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制定:1.对财务资料施行定期审计,检查其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相关法规的规定,审查费用报销凭证的签章是否真实,所附单据是否符合公司规定;2.确保财务数据保存方式的合法、安全,杜绝恶意篡改财务数据情况的发生;3.注意审查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每个环节,杜绝意外情况的发生。

(二)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养

会计电算化的实质范文5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

随着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广泛运用,会计工作经历了从手工会计到电算化会计的发展过程。会计数据处理的工具也从算盘等发展到计算机单机和计算机网络。作为会计信息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控制,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其作用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它的控制手段呈多元化趋势,对控制本身的要求更加严格,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这些改变既给企业带来效益,同时也带来了内部控制上的问题和挑战。

一、电算化会计系统与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性

由于传统的分工控制在会计数据处理系统中基本上失去了原有作用,对会计处理过程中弊漏的防止和揭发更加困难,所以会计系统处理结果的正确与否将有赖于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二者的关系表现在:

第一,计算机改变了企业会计核算的环境。企业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和财务数据后,企业的会计核算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从原来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组成,转变为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家组成。会计部门不仅利用计算机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还能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原先没有的或由其他部门完成的更为复杂的业务活动,如销售预测、人力资源规划等。随着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业务事项可以在远离企业的某个终端机上瞬间完成数据处理工作,原先应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原先应由几个部门按预定的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因此,要保证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和可靠、达到企业管理的目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显得更为重要。

第二,电算化会计系统改变了会计凭证的形式。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会计和财务的业务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类会计凭证和报表的生成方式、会计信息的储存方式和储存媒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反映会计和财务处理过程的各种原始凭证等作为基本会计资料的书面形式的资料减少甚至消失了。由于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无纸化交易等的推行,每一项交易发生时,有关该项交易的有关信息由业务人员直接输入计算机,并由计算机自动记录,原先使用的每项交易必备的各种凭证、单据被部分地取消了,原来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变为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了。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与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有着很大的不同,控制的重点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控制为主。

第三,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立提高了控制舞弊、犯罪的难度。随着计算机使用范围的扩大,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贪污、舞弊、诈骗等犯罪活动也有所增加,由于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数据容易被篡改,有时甚至能不留痕迹地篡改,数据库技术的提高使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计算机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发现计算机舞弊和犯罪的难度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大,计算机舞弊和犯罪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也可能更大。

二、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可以划分为: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两大类。它们都是用来预防、发现、纠正系统所发生的错误、舞弊和故障,使系统能正常运行;是提供可靠和及时的信息保证。与手工会计系统相比,它们也是计算机应用于会计信息系统所产生的特殊控制。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引入会计内部控制的意义在于:

(一)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面对市场竞争环境的急速变化,以及买方市场的迅速形成,很多企业在经营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如销售不畅、三角债泛滥、资金匾乏、库存积压等。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忽视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为了及时、准确地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近几年来,不少企业相继建立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就企业选用会计软件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外购商品化通用会计软件;二是自己开发或委托开发会计软件。这两者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困难,自己开发或委托开发会计软件,优点在于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会计工作需要,但存在较大缺点:不仅开发成本往往较高,开发出来的会计软件较难通过财政部门的认可,而且数据的安全与维护存有隐患。因此绝大多数企业都是直接购买商品化通用会计软件,选用这种方式,投入少、见效快,使用维护容易到位,不过也有其致命弱点,首先,通用性越强的会计软件,软件的初始化工作就越复杂,对操作人员的要求的素质要求就越高,但从现有企业状况来看,往往越是财务负责人,对会计电算化越是知之甚少,这就为正确充分使用软件带来不便;其次,现有的商品化通用会计软件尚有许多不成熟之处,还不能完全满足各个企业的不同核算要求。更为可怕的是,无论是自己开发或委托开发会计软件,还是购买通用商品化会计软件,大多数工商企业在对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的好处予以认可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在内部控制方面所存在的巨大风险。

(二)应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来自国外的挑战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形成全新的市场竞争格局。我国会计信息产业这些年的高速增长,除了厂商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我国的财政制度和财政部门。财政部规定我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在实施会计信息化工作时,必须使用合法的财务管理软件。这就对国外的财务软件厂商形成了较难突破的市场壁垒。随着我国会计核算制度的进一步国际化,国外会计软件对我国会计制度的适应性明显增强,无形中削弱了国产软件遵循现有会计制度、符合财务会计人员操作习惯的优势。可以想见,国外软件企业会抢占中国市场,包括国外风险投资基金在内的外资也会在中国软件行业中大量投资,国外软件企业与我国企业的兼并与合作机会大大增加、国内企业之间的联合和重组也是在所难免。国外软件比较注重会计信息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综合应用,强调对企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而且一向注重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符合国际会计惯例,同国产软件相比,在电子商务支持技术方面具有优势。能适应多种操作平台,支持国际上流行的多种大型数据库,具有灵活的数据接口,更加符合国际化和网络化的发展潮流。在开放性的市场环境中,国外财会软件无疑对希望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企业具有更大的吸引力。目前,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如大型数据库技术、操作系统、网络技术等均掌握在国外大公司的手中,这些巨无霸企业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一旦这些企业认为某一领域具有潜在的市场价值、依托其技术和市场优势会很快成为强大的对手。另外,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在会计实践中产生了多层次、多方位的会计主体,从而形成对编制合并会计报告和分部报告的需求。跨国经营的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将更加需要有关外币业务会计和外币报表折算的功能。还有,在成本核算体系、税务会计处理、基金会计、非盈利组织会计等方面,我国都需要进一步完善现存的会计体系,修订和补充具体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变化,将对会计电算化以及其内部控制提出新的要求。

(三)适应互联网时展趋势

在传统财务会计中,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附表、附注提供报表以外货币性信息和非货币性信息,它们是财务报表的重要补充。互联网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使得财务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都可以适时进行,不仅迅捷、而且可以双向交流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得到极大的提高。甚至报表阅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以财务会计的原始数据为基础。进行再加工,获得更深入的信息。另一方面,互联网是高科技的产物,并将日益成为人类经济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在以知识尤其是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社会,财务报告中包含的人力资源、环境保护等信息重要性迅速提高,以附表、附注形式披露的信息不再知识会计报表的补充,以前并不重要的信息或受成本效益原则约束无法披露的信息,都必须进行充分、及时的披露。由此,传统财务会计报告的结构和内容都需要进行较大的变革。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一切信息在理论上都是可以被访问到的,除非它们在物理上断开连接。因此,网络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很有可能遭受非法访问甚至黑客或病毒的侵扰。这种攻击可能来自于系统外部,也可能来自系统内部,而且一旦发生将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

(四)强化审计工作的需要

国际上近代的审计都是以系统为基础的,即审计师要对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进行审查和评价,以作为制定审计方案和决定抽查范围的依据。由于会计系统实现了电算化,手工会计系统原有的内容控制已不能适应电子数据处理的新特点,不能有效地降低电算化会计系统特有的风险。例如,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存贮高度集中于计算机,会使手工会计系统中的某些职责分离,互相寄制的控制失效。为了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系统处理与存贮的会计信息准确完整,必须考虑电算化系统的特点,针对其固有的风险,建立新的内部控制。这些内部控制除了有关电子数据处理的制度、规定和人工执行的程序控制外,内部控制的程序化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如何识别、研究、审查和评价这些新的内容控制,尤其是程序化的内部控制,是会计电算化给审计提出的又一个新问题。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由于内部控制变化了,审计人员必然研究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掌握其审查方法。对程序控制,审计员要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进行审计。对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弱点,审计人员要能评估其影响,并向被审单位提出改进的建议。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系统内部规章制度的建设

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计算机数据处理易于篡改而不易留下痕迹。健全的管理制度、职能分割制度、授权的控制制度等都是保证财务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对于计算机文档及时的备份维护、防止病毒的侵害,都可以保障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操作密码设置必须健全,达到合理分工、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防止出现意外。内部审计人员应给予处理数据的系统和数据本身更多的关注。着重做到:

1.职责明确。会计人员应该检查组织结构、职权和责任的分配与分工情况、其目的在于确定职责分工是否能够提供有力的内部控制,例如,程序与系统开发、计算机操作、输入数据的控制、在可行的情况下应予以分离。

2.安全控制。会计人员应该确定是否制订了有关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程序、数据文件、数据传送、输入和输出资料以及人员的安全规定。该项检查应该不仅涉及中央处理站的计算机设备,还应包括其他地点的小型机、计算机终端、通讯设施及其他外围设备。

3.提高内部会计人员的素质。建立以提高内部会计人员素质为目的控制措施,,组织网络安全方面及高级程序语言的培训,大力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培训。如:数据模拟检测法、整体检测法、程序编码控制法、平行模拟法、程序追踪法。培养一批既懂财会、审计业务、又精通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有经验的复合型专业内部会计人员。

(二)加强人员职能控制。由于会计电算化知识与功能的相对集中,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控制。所谓组织控制,就是将系统中不相容的职责进行分离,即在系统中的各类人员之间进行分工,并以相应的管理规章与之配套。其目的在于通过设立一种相互稽核、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机制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减少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

职责分工首先是将电算化部门与用户部门的职责相分离。用户部门指产生原始数据的部门或人员。在这两者之间进行职责分工的目的,是尽可能保持不相容职能(如业务授权、执行、保管和记录)的分离,以及在电算化部门内部的职责分离。通过进行内部职责分工,以补救不相容职能集中化的不足。

会计电算化中,为了控制操作人员职能,还可根据系统支持的不同软件进行职能分工,从而起到各个部门权利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作用。如一般商业公司的软件控制主要是局域网组成的服务器、pc机、pos机等,可以结合商业企业自身特点,根据oracle8数据库良好的保密机制以及采用访问控制、口令控制技术的特征,形成以在sun服务器上运行的oracle8数据库系统为中心的网络系统,即俗称的“后台”,并采用以linix操作系统以及各帐台的pos机联机操作等。在运行中,后台管理通过商品从进、销、调、存各个方面入手。进货环节则由业务部进行输入登记,然后由财务部审核入帐;销货则采用单品管理,通过收银pos机的输入,电脑月终汇总,产生各类报表供财务部入帐使用。从而体现了各部门间相互牵制和相互监督的作用。

参考文献:

会计电算化的实质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仿真;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是在1979年开始在大中型企业开始试行的,已经有30多年的时间,发展的十分迅速,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做为最大的人才培养基地,高校的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会计电算化操作者的技能与素质。但是,目前各大院校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教学问题。

1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内容单一、理论性过强

当今,很多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材更多侧重于软件教学,按照模块介绍软件的使用,更像是软件说明书的详细版。实际的工作中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是要按照经济业务的发生顺序,需要进行一定的会计核算后在应用于会计电算化的软件中。这就形成了理论与实际不符的教学模式,很多高校侧重软件的讲解,忽略了实践与理论的差异。导致很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面对真实的会计资料不会进行软件的处理。所以院校在选择教材时一方面要选择软件教学的教材,另一方面要选择仿真的实践资料,让学生既了解软件的理论应用也了解面对现实的会计资料如何进行软件处理。

1.2 课程设置与实践能力相矛盾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掌握较多的专业课后才能学习并较好的领悟其中的道理。而初级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科目,在“双证书”的导向下,为了满足考证需要,很多高职院校把会计电算化课程开设在大二的第一学期。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院校在授课的时候采用的更多是理论教学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有很多重要的软件应用学生是不能理解其中的原由。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以实际动手操作为主,课程设为大二开课距离毕业实习还有一年的时间,形成了较长时间的空白期,本身很多学生接受的就是填鸭式的教育,对软件的理解较弱,较长时间不去接触软件,到企业真正需要使用时所学的知识很多都遗忘了,所以在校期间的课程设置与企业的实际应用怎样能够合理的衔接也成为困扰我们的问题。

1.3 教学环境与企业实际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实践课程采用的都是单机版的软件,学生独自完成所有岗位的操作。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存在着很多不兼容职务,一个人不可能完成所有的岗位工作,会是由多个人共同完成企业的经济业务。这样我们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实际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差异,学生的角色感和分工完成工作的能力都比较薄弱。

1.4 缺乏校企合作基地

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企业会更多的保护自己的利益,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是困扰各大高职院校的问题。会计方向是很多高职院校中最主要的专业方向,以我们学校为例,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一直以来都是全院最多的,可是进行校企合作的时候是最难解决的,即使有企业接收我们的学生进行实习也是需要为数不多的学生,这就使很多学生只有到毕业实习时才能真的见到企业的会计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1.5 师资力量薄弱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以计算机为载体进行操作,所以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全面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能够进行日常的计算机处理及软件的维护。但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存在以下的问题:①缺乏一定的实践操作水平。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一般都是高校毕业后直接步入教师岗位,没有在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对企业的实际操作过程和模式了解甚少;②会计专业教师对计算机知识掌握不多,一般只能进行简单操作,如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软件系统等方面的问题则无法得以解决。很多软件在正确的操作中是不会产生问题,而学生由于上课听课的注意力不集中或是理解错误等原因产生软件问题,需要教师有很丰富的教学经验才可以解决。

2 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探索

2.1 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2.1.1 减少教学与企业实际应用的空白期

为了减少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与企业实际应用的空白期,可以把这门课程放在大三的上学期进行学习,课程结束后学生马上找工作进行毕业实习,能够很好的把教学与企业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为了解决“双证书”问题,一些高职院校采取了不同的方式:第一种,以考取珠算证书代替考取初级电算化证书,这样就可以不受考证的约束,依照本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开设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第二种,以培训班的形式代替正式的课程,在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时候开设会计电算化培训班,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通过初级会计电算化这门考试。而后在开设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教师都不用受考证的约束,可以从软件应用的本质开始讲解,让学生在理解软件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操作,而不是麻木的记忆性操作。在现今的企业中软件的版本不同应用也不同而且更新较快,但是无论是哪种版本的软件其本质大体是相同的。学校因为受课时及实训条件所限,不能把所有的版本都教授给学生,如果能够让学生掌握其本质,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够胜任不同的软件版本的操作。

2.1.2 实行分阶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仿真性。

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安排中应加大课程教学的课时量,并分软件操作教学和综合仿真模拟实践教学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软件操作教学为主,主要使学生了解并熟练掌握整个软件的操作。第二阶段应进行综合仿真实践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可以与模拟实训课程相结合,运用模拟实训资料进行会计电算化核算,加强核算的仿真性,另外还应尽量模拟企业的实务操作环境,分组分工进行财务核算,使学生明白在企业实际操作过程中自己所获得的权限及所应承担的责任,并对企业的实务操作环境有大致的了解,使他们工作后能尽快融入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中。

2.1.3 建立健全仿真的实践资料库。

实践资料的选择对实训课程非常重要,很多教材配备的实践资料都是单独一个月的经济业务。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经济业务是连续发生的,尤其是每一年的年初和年末对会计人员都是比较重要的时段,单独练习一个月的经济业务很难掌握全面的内容,所以在选择实践资料的时候可以选择11月、12月、1月这样的时段的经济业务,能够更全面的让学生掌握企业的实际操作。 2.2 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

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参观学习的机会。可以利用软件公司举办的学习交流会议,选派一定的教师参加培训交流。社会上很多协会或组织举办的一些比赛,院校可以派队参加,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能力,一方面给教师提供一个多听、多看、多思考的机会。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等节假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了解企业的实际核算环境,增强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以便更好地进行会计电算化仿真实践教学。在顶岗实习期间,可以收集企业的实际工作案例结合所教授的内容进行整理,编制仿真的实践资料。

2.3 加大硬件设备的投入,积极建立校企合作基地。

2.3.1 加大硬件设备的投入。

要想提高实训课程的教学水平,实训设备是基本的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集团公司日益增多,这就需要有一个局域网环境来完成会计电算化工作,而要运营这样一个环境必须要求计算机具有较高的配置尤其对服务器配置的要求更高,所以必须建设一个能实现这种实务环境模拟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要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随着技术的发展软件更新较快,正版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可以满足院校不断更新提高软件水平的要求。

2.3.2 加强与校业合作,积极建立校企合作基地。

高职院校应加强与校业合作,积极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一方面可以为我们的实践教学提供教学资料,提供优秀的企业会计人员为我们进行企业实践指导;另一方面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并可以为我们的部分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从而缩小学校教学和企业实际工作的差距。

3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的实训课程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从而缩短院校教学与企业实际工作的差距。可以有效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不断地推动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科的健康发展,为国家输出更多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邓金娥,周荛阳.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仿真模拟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1):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