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收获与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研究性学习收获与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研究性学习收获与反思

研究性学习收获与反思范文1

1、以平等合作为研究基础

研究性学习以研究问题为目的,没有死板的教材制约,这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更多的创造空间。从研究问题的提出,资料的获得,到研究结果的得出,都突破了原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由学生自己完成,注重能力培养。强调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注重研究过程。研究性学习突出的是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研究性学习改变以往教师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和作用,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或信息分发者,更应是学习共同体中的参与者与帮促者。教师“对”学生的师生关系将转换成教师“与”学生,甚至可能是“伙伴一伙伴”的关系。

2、以协调组织为主要方式

研究性学习特别要强调组织管理。学生的活动带有很大的流动性、自主性和灵活性。教师是研究过程中的组织管理者,一方面保证学生的研究工作不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掌握学生的活动动态,还可以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所得,研究性学习集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于一体,指导教师要协调各学科老师对学生研究工作的支持,教师应是研究过程中的协调者,学生要外出调研,要走向社会,他们没有经验,没有社会阅历,调查时可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这时需要教师出面帮助解决。

3、以促进发展为最终目的

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反思活动。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促进其对新、旧知识的反思,促进知识在新情境中的迁移。教师不再完全是教学的发起者和控制者,而在更大程度上作为学习者的伙伴而参与到沟通活动中,并在其中促进学生勇于实践探索,要通过对问题诸要素的分析、学生内部准备状态的诊断,帮助学生从“困惑”到“问题”,从“问题”到“课题”。认真追踪研究活动的进展,根据学生遇到的具体困难,或提供各类咨询、或安排相应的技能发展、知识深化活动。

二、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实践的有效性

1、从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上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突破

实践性的基础在于实践活动本省具备的科学性,在高中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要实现课题的研究性学习,先要处理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探究的阶段目标,本着循序渐进的培养原则,可根据能力发展来具体定位阶段目标,在初级阶段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根据《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提出问题、围绕问题收集信息;发展阶段培养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应用信息技术工具主动获取、选择、整合、加工信息的能力,在高级阶段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能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突出研究的实践性

首先要保持学习活动空间、学习途径、学习结论开放,教师主要起组织、关心、指导和评价作用。学生主动选择课题题目,课题方案的设计、实施、解决以及课题结题报告,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组织学生研究课题,可以围绕某个专题组织多方面或跨学科的知识,以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加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例如网上购物、网络诈骗、垃圾邮件等,特别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其次在研究中,注重实践性,对计算机硬件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计算机硬件方面的课题,对网络比较熟悉的同学,可以就网络文化进行研究。让学生从校园到走向社会,通过网络、图书馆、报科电视等媒体,走访社会有关部门、单位,采访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等多种途径学习,学生在开放情境中主动搜集和加工处理信息,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沟通,以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注重学生研究过程及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自身体验与收获。学生自主研究的研究课题,要能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整理资料,加工处理信息,学会以恰当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结题报告。对收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和提炼,确定总结的内容,撰写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选择课题研究过程、成果中的精华,展示宣传研究成果。

三、实现研究性学习效率提升的有效性

1、注意研究性学习兴趣与深度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条件要求相对更高一些。它将整个探究过程看得比结果更为重要。研究性学习者通过亲历实践,尝试与他人交往和合作,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课题,因此研究性学习具有一定的时间维度、理解和研究的深度,在研究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兴趣等内在学习动机更高,需要学习者具有更高水平的学习策略和技能,有更强的学习意志自控力以及较好的信息素养能力,同时还要求教师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指导能力等,需要更高的物质资源保障。这样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结果才会有价值。

2、注意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和指导性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为构成元素,在内容上、形式上、空间上和时间上都具有开放性,但是学生又是研究经验不足,组织协调能力尚欠成熟的群体,如果太开放而疏于管理,必定影响研究目标的实现,而且很有可能失去研究、探索过程中的意义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如果管理太死,开放不够,又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对于项目能否顺利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性学习必须有教师的具体指导,这种指导包括研究途径和方法方面,包括研究性学习理论方面,也包括具体学科知识方面。同时,学生探究性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液需要长期有序的训练。

3、注意研究性学习中的有效合作

小组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因此小组活动成效如何,也直接关系到研究性学习目标的达成。但是参与的高效与低效的问题又是不容忽视的客观现象,性格开朗、交往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容易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和培养更强的探究能力,而性格较为文静内向、腼腆拘谨的学生,可能也在沉思冥想,获得启发和收获,但更有可能只是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全程旁观者和结果接受者。因此,小组合作是全员有效参与的优势互补、功能整合,而不是数量的简单相加。要实现有效的合作,必须注意组内成员的搭配,提高组内交流、组际竞争的效果。

研究性学习收获与反思范文2

一、 我做了什么?

我坚持每天都阅读《教育技术手册》,力图系统掌握理论知识,如遇到不明之处,还常常上网查阅其它补充资料;我认真思考每一个案例,除了必修之外的我都认真阅读和思考;我学会了通过平台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我还学会了制作思维导图、网页制作、开博客、制作研究性学习方案、评价量表等等。一路走来我的收获不少。

二、 收获和感想

1、系统的学习了新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学习目标分析、学习者目标分析、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研究性学习、教学评价等。一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一面以系统的理论来对照自己的实际,发现了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例如,在进行学习目标的描述时,有时未能从三维目标来全面的描述获描述时用词不够规范;对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常常流于感觉,未能用科学的方法例如问卷调查法等来深入了解学习者从而更好的选择教学策略。信息化资源的准备基本囊括了所有途径和方法,很值得日后运用。

总之,这次学习帮助我解答了很多教学上的疑问和困惑,有了理论的指导,今后工作的思路会更开阔。

2、提升了教育技术的能力 通过学习,学会了运用思维导图来呈现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思维导图之后,我觉得在语文方面大有作为,如采用思维导图总览全文、采用观点导图来解决问题、采用拓展导图迁移知识等,在训练学生逻辑思维方面大有可为。

学习了主题网页的制作,启发我可以将做好的网页放在学校的网站上,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平台。

评价量规的作用将可以广泛应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及时和科学的评价学生,促进其个性发展,以评促学。

3. 网络学习的方式坚定了我终身学习的观念。

这次网络学习的全新体验,使我认识到,网络的支持为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了方便,即便没有时间脱产学习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系统的学习,在导师的启发下,同学的讨论间也可以解决很多疑问。

四、 建议

1. 学习结束后依然可以登陆这个平台,关注其他学生的发展。

研究性学习收获与反思范文3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初中地理教学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研究性学习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价值观及相应的学习方式开始根本性的转变。能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切实应用研究性学习,已成为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仅就自己的教学经验,来简要地谈一下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初中地理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首先,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它既有自然科学知识,也有社会科学知识,是研究人与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是在地理学科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与地理学科有关系的专题进行研究。它的特点是选题内容广泛、研究方法多样、研究过程趣味性强、研究结果实用性高,特别适合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学生们可以在研究过程中广泛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对事物的分析、研究,抓住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从而提高学生获取、分析、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初中地理二年级上册《多民族的大家庭》一课中“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某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民居与气候的关系”、“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的历史原因”等问题就非常适合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其他问题如森林对保持水土的作用、旅游线路的选择、社会环境调查、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与原理等,也都适宜以研究性课题的方式进行探究。

其次,新阶段地理课程的教学迫切需要研究性学习。当今社会,研究意识与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人才的一项重要标志,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是什么”,还应当是“为什么”,并且让这种“为什么”的研究意识根深蒂固的根植于大脑中,形成一种研究型的思维方式。新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等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还要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认识我们的现实世界,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人口、资源、环境意识的培养等目标。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影响下,我们的初中生在地理课堂上要被灌输进大量陈旧的、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地理知识,这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学生对地理课的厌倦心理。而研究性学习则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验性与探究性。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研究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能力和兴趣热情。此外,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也对刺激和推动地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有着巨大的作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职责不再仅仅是将生硬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然后以考试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记忆效果,而是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选择研究课题、搜集资料、指导研究方法,还要时时面对学生在研究中发现的新问题。可以说,研究性学习对初中地理教师也是一个“再充电”的过程。

二、初中地理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

一个现实的问题是:虽然目前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但关于研究性学习还没有统一的教材、统一的内容和统一的模式,这也让很多教育工作者感到迷茫。笔者从事初中地理教学多年,近年来一直在探索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有过不少教训,也有一些经验,在此与教育同仁们分享。

1.确定适合的研究性问题

首先,选择的问题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学科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教材中的某些概念和规律,对学生来说只是被动地接受,其实可以把这些知识还原成问题,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最直观的感受,同时还可以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综合已有的知识来了解未知的事物。

其次,选择的问题要有趣味性,能最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多学生对初中地理提不起兴趣,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想要改变这种课堂效果,激发学生兴趣是关键,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设计要有趣味性。教学实践证明,趣味性的问题不仅可以引导并改变学生被动思考的惰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计适应学生心理认知的问题,同时能让学生产生好奇,有好奇心学生就会产生兴趣,积极去思考。学生能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就有希望。

再次,选择的问题要有延伸性。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有创新社会才有活力。所以我们的问题设计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要注重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够进行发散性思维,让思维多元化;要突出问题的发展性,这点如同问题设计的分层,要由浅入深,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积累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联系其他学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单独的学科知识显得势单力薄,所以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又是很有必要的。

依照上述几项原则,笔者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曾选择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问题有:“城北某村水荒的调查”、“家乡耕地少的原因”、“家乡环境情况存在的问题调查报告”、“家乡水污染的忧思及治理方法”、“自来水、纯净水与人体健康”、“白色污染的调查”、“废电池的危害与利用”、“洗衣粉的利与弊”、“塑料包装袋的研究与改革”等。这些问题都很好地结合了实用性、趣味性、延伸性的原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笔者指导下很好地完成了研究,不但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还引申出了很多相关问题,培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怀疑探索的精神和协作交往的能力。

2.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研究性学习,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将课本上的知识简单的灌输给学生,而是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具体来说,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发现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教具、学生分组学习的材料。然后向学生说明发现的过程的目的和要求,提出探讨的问题,指出探讨的价值和步骤,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途径,通过阅读、演示、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主动去概括原理、法则,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是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发现知识的基础。

研究性学习收获与反思范文4

【关键词】 新课标 创新教学 尝试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1-050-01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新课标,使地理教学焕然一新,让平时的地理课堂既有利于师生互动,又能让我们的学生应试胸有成竹,使地理教学这门艺术不留遗憾,独具魅力?笔者认为,在地理教学中要敢于进行大胆的尝试,勇于创新。以下是我在新课标实施以来地理创新教学的尝试与反思。

尝试一:引导学生探究自然,养成良好的探究性学习习惯

必修一“月相”这一内容,是作为课外活动要求部分。在课堂上,我针对该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都看到过月球的阴晴圆缺,可是你们是否注意到,亮面圆的一面的朝向,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在时间上有什么不同呢?由于大多数同学来自乡镇中学,地理基础较差,所以很多同学顿时感到很迷惑。这时候,我及时给学生提供一个精心设计好的表格,要求学生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在天气晴朗的农历上半月上半夜和农历下半月下半夜观察月亮在天空中的方位以及亮面的朝向,然后将观察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通过一个月的实践观察,大多数学生能直观地发现:农历上半月的月亮上半夜可见,月亮在西半天空,亮面朝西;农历下半月的月球下半夜可见,月亮在东半天空,亮面朝东。有几位同学经过合作,用示意图直观地展示他们对月相的观察结果(如图),很有创意,受到老师的赞赏和同学的好评。

教学反思:月相的变化这一地理规律比较抽象,如果老师没有为学生创设情景,没有让学生进行月相变化的观察实践,而是直接由老师来讲述,学生很难真正掌握月相变化的知识。通过这样一段时间的实践观察,学生直观地发现了月相变化规律,这个收获比单纯的老师讲解要理解得更深刻一些,也更有助于记忆。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探究,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各抒己见,不必急于得到圆满的答案。但要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学的宗旨。“施教之功,贵在诱导;妙在转化,要在开窍”是教的宗旨。

尝试二: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学科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实践探究能力,能够独立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评价。实现这一目标,培养学生地理学科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

我着手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重点指导高一(2)班某小组确定的《墨江河水质污染问题分析》这一课题的研究性学习。引导他们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特征和生产实际确定研究方案,学生很受启发,并在老师的全程指导下搜集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在结题过程中撰写了一份令人满意的课题报告。

此外,我还与学生共同设计地理小实验,如“正午太阳高度角测量”,“大气热力环流”,“调查学校家属房太阳能热水器安装是否正确”等等。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既让学生重温了课本知识,也感受到了自己探究生活现象和地理知识联系的乐趣和成就感。

教学反思: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进行全程指导,对实践数据的处理,要引导学生学会怎样整理资料、加工、处理信息,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性学习成果。

研究性学习和课堂教学可以建立相互弥补、相互促进的关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获得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和材料,而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所形成的能力、学生所得到的信息及新的知识又由学生很自然地迁移到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的指导,锻炼和提高了学生地理学科的实践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尝试三:用生活中的重大地理事件充实教学内容,活化地理课堂

研究性学习收获与反思范文5

[关键词]引导 学生 中学政治 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8-0128-01

在中学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活动,将研究性学习渗透进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实践,着力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我的认识和做法是:

一、巧妙切入,激发学生积极研究

为保证研究性学习活动成功实施,我在选题时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坚持从实际出发原则。一是学生实际,即指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等实际情况,只有结合学生实际,才可能做到“有的放矢”。二是本地实际,即选题时要结合本地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调动学生的研究积极性。三是可行性,即教师的选题应结合学校教学条件,实际操作时便于学生查寻资料、完成研究课题等,如果没有可行性,教师的选题就不可能实现。

第二,坚持巧妙切入原则。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社会热点问题或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点作为研究的主要课题,这当然也有助于学生掌握和解决书本中的重点,有利于剖析社会热点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这些研究课题涉及内容较多,包含面较广,综合性较强,相应地研究难度也必然会较大。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对主课题加以分解,整理出具有系统性、可行性的子课题,制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课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层次分明地开展研究。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精心实施,培养学生研究品质

研究课题确立后,教师就要精心组织实施,引导学生顺利进入问题研究阶段。这一阶段也是整个研究性学习的主体部分,要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挖掘学生主体学习的潜能,为学生开展探究创造良好的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一,引导顺利进入探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顺利进入探究阶段,尽快找到探究的感觉,掌握探究的方法,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顺利开展探究活动。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开展探究活动的方法、途径,引导学生围绕探究课题开展资料收集工作。让学生知道研究性学习的相关资源主要包括文化资源、信息资源等;获取资源的途径主要包括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尽管开展探究时学生的知识面较窄,缺乏研究性学习经验,但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会很快找到开展研究的感觉。

第二,引导学生科学整理资料、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在研究项目的开展过程中,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研究目标甚至动机都会发生变化,研究结果和最后完成的报告甚至会与原来的研究方案大不相同。所以,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树立一种意识,即在研究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研究的发展进程,适时调整自己的研究方案,科学整理资料,梳理自己的研究思路,敢于向传统、向权威挑战,与时俱进,冲出固步自封的桎梏,勇于张扬自己的新发现。

第三,在研究过程中,由于研究任务的复杂性,学生很自然会遇到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中学生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但是中学生还处于心理素质成长期,容易产生退却情绪,缺乏耐力和毅力。因此,教师应根据这一特点,加强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以便顺利完成研究任务。

三、科学评价,让学生在成功中享受愉悦

第一,是指导学生形成研究性学习成果。研究过程结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研究过程中的资料进行分析、整合,提炼出属于自己的见解、观点,将其形成书面的、可以与任何其他人进行交流的东西,这就是学生探究的成果。

第二,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一定的形式或者渠道表达出来。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按一定要求撰写成研究性报告,也可以通过开辩论会、搞展览、多媒体演示文稿等方式进行表达。其中将研究成果以书面形式总结成文是研究性成果展示的基本方式。

第三,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提高。在这一阶段,学生可以在教师必要的指导下,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整理、加工成文。教师可以通过相互传阅、班会交流等形式,为学生创造交流平台,通过交流,感受研究的不易和成功的收获。树立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研究性学习收获与反思范文6

习是一个感受体验,主动创新、个性发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的过程。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

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

人的教育价值需要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研究性学习”这一形式正是新课程改革在“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

学习方式”中所特别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

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自主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实践

中确定的各种课题或课堂上设定的课题为学习的基本载体.以在提出

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中获得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知识体验为基本内容,

以学生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形式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聆听声音始终是音乐课堂的主要内容,感动学

生的,应该是音乐本身。下面试以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歌声永

相随”中的欣赏部分“友谊地久天长”为例.来谈一谈在音乐课堂上开展

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音乐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育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

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孔子也说:“知

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善于创设音乐情景,引

导学生学习、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

见解,展示自己的才华。

伴随着上课铃声.音乐课堂里响起“友谊地久天长”的优美轻音乐.

学生们一边走进音乐教室一边就小声议论,有的还跟着哼上几句。接下

来,教师围绕下列话题展开:同学们,你听过这首乐曲吗?这首乐曲是哪

部电影中的主题曲?你看过这部电影吗?这首曲子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引入上述话题,就是为了用这样的音乐情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

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产生思考动机和探究的愿望,为下一步讨

论确立相关的研究专题做好铺垫。

二、启发引导,自由选题

“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

力”(苏霍姆林斯基)。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

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

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

创新意识。

围绕上述问题.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自由选题,过程中可适当地给予

指导,引导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视角或是综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来发现和

提出自己想要探究的专题.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最后较集中地确定若干

个相关的研究专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到这些专题既要与音乐

课本中该节所要学习的音乐知识相联系.同时也要注意结合本校的音

乐教学资源和研究活动时间,把握其实施的可行性.因此专题的涉及面

不宜太大,切口要小,以适应学生开展研究活动。

经师生共同讨论后.本节内容确定的研究专题主要有:

①音乐欣赏——《友谊地久天长》。

②英文歌曲表演唱《友谊地久天长》。

③表演苏格兰舞蹈。

④主题音乐在电影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自由组合,积极筹备,共同研究

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它是一门主

要由学生自己负责完成的课程。

结合已经确定的专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成研

究小组,教师作适当调剂,每组选出1人任组长,由组长负责本组成员

共同讨论和制订研究活动计划。计划中主要将小组成员的分工、研究活

动的具体方法和主要活动进程的安排及预期成果等项目大致列出。利

用课余时间开展上述课题的相关调查研究活动。教师要对如何收集和

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如何及时做好比较详细的研究活动记录和自己的

体会感受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鼓励同学们上网查阅资料。

四、分析整理,形成观点

在这一阶段,各小组要将本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有关资料、

结论和收获体会等进行整理加工和归纳总结,并形成相应的成果形式。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整理、加工处理信息.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

成果和阐述自己的观点。

五、成果展示与交流

研究性学习重视结果,但更重视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

的感受和体验。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活动,研究性学习也一定会让学生在

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收获。

在展示课上,请各小组将上一周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取得的各种

收获和成果,在全班进行全面、充分地展示。这既是学生在积极体验的

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和即兴式自由发挥.凸显其情感和个性的绝好舞

台,也是促进小组内协调配合、小组间相互学习、互补知识并使学生的

审美体验和情感得到第二次升华的好机会.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开

展研究性学习的质量和效果、为调整和改进今后的教学提供有效反馈

信息的重要依据。

音乐欣赏——“友谊地久天长”小组的同学采用了

Power Point等软件制作成欣赏演示材料,并在演示介绍作品内容的同

时将“友谊地久天长”的音乐分解成若干个片段链接成背景音乐,并下

载了电影中的几幅画面穿插在演示材料中.整个展示过程俨然是专业

音乐教师正在上的一堂音乐欣赏课。

而用英文演唱“友谊地久天长”小组的几名同学更像是开起了演唱

会,有主唱,还有自己的乐队。其中的主唱英语吐词纯正,弹吉他的同学

也声情并茂。他们优美的旋律深情地演唱,引得教室掌声不绝于耳。

通过合作探究,他们调查收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和撰写成果报告

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使他们学会了欣赏,懂得了欣赏。

六、自主中学习。体验中收获

研究性学习突出的是它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音乐

课程所要达成的目标就是要通过音乐教学及学生的各种生动的音乐实

践活动和亲身体验,从中培养学生的爱好音乐情趣,发展他们对音乐的

感受和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其音乐文化素质,丰富情感体验,

陶冶高尚情操。这种学习方式正是实现音乐课程目标的良好载体,能使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在收集和聆听大量音响资料的过程中,分析

作品,体验情感,从而提高音乐的欣赏力和辨别能力,并能培养对音乐

作品的独到见解和表现力,形成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尊重和热爱,最终达

到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虽然活动中学生的研究过程

还比较粗放,研究内容尚还肤浅,形成的成果及展示也显稚嫩,但这些

都不影响对他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效果的认可,因为“最重要的教育

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研究性学习更注重对其研究过程的评

价,正如同学们在小组活动的反思材料中所写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是关于音乐方面的知识,而且是从整个活

动中学到的关于学习、做人方面的道理,我们在自主中学习着,在体验

中收获着。

参考文献:

[1]《初中音乐教学法》

[2]《新课程到底该怎么上》余慧娟《人民教育》2002年第5期

[3]《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范例》胡永生上海交通大学出

版社

[4]《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国家教育部

200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