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术知识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术知识点总结范文1
关键词:《美术鉴赏》;审美素质;培养;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5-066-01
《美术鉴赏》是进行审美素质培养的有效教育途径,通过这种方式使我们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一堂堂生动的《美术鉴赏》课会给学生的心灵留下闪亮的印记和火花,引导和完善精神世界。上好这门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我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几点感想:
一、合理地构思
这个构思也就是总计划,也是一堂课成败的核心。教师应清楚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有哪些知识点需要学生记忆、有哪些只需学生理解、有哪些需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分门别类,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并加以计划。如:我在上《美术鉴赏》中“美术的起源”这部分内容时进行教材分析、了解。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美术是怎样产生的,初步了解现已发现人类最早的美术遗物,激发起学生探究美术发展的兴趣。教学重点是:学生应明确美术的萌芽起源于什么。教学难点是:结合现已发现最早的美术遗物探究美术的产生。教学的知识点是:1、现已发现最早的美术作品是什么?2、什么促进了美术的产生?3、劳动与美术产生之间的关系?4、劳动人民与精神财富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讲述这些知识点时把“发现这些美术遗物的过程”同“当时人们创造它们的目的”结合着一起讲述,从而增添本节课的生动性,在轻松气氛中引入知识点“已发现欧洲洞穴壁画中最著名的两处”以达到轻松记忆的教学目的、效果。
二、巧妙地组织
把各个知识点有机地衔接起来,使学生理解记忆,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把所学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活学活用。如在“美术的种类及其主要特征”这节内容中,用“绘画不仅种类和形式丰富多彩,由于国家、民族、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世界各国的绘画在艺术形式、表现手段、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轻松过渡到“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绘画体系”这两大绘画体系地理条件是产生美术风格各异的根本原因。为以后讲外国美术史——尼罗河文明、爱琴海文明、马雅文明埋下伏笔。
三、严谨地调整
使这些内容与上课的时间、学生的接受性、现有知识状况等现实情况相统一,增加实施授课的可行性。时间的分配要合理,充分照顾学生的接受能力,以便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如在“美术的种类及其主要特征”一节内容,讲述“绘画”这部分内容可丰富些,时间安排15分钟左右,讲述“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这四部分内容时间定为10分钟,另外10分钟用来提问、讨论,5分钟用来布置思考作业或练习。
四、灵活地运用
根据教学内容不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比较法、分析法、归纳法等多种方法合理地运用,使学生在轻松气氛引导下,水到渠成地掌握本节的知识点,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学习变得不再枯燥。如在讲“世界文明古国奴隶社会的美术”首先用联系法,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东西方两大绘画体系;东方绘画体系是以埃及、波斯、印度、中国等东方文明古国发展起来的,西方是以古希腊、古罗马绘画发展起来的西方绘画体系近一步探究,那么人类早期灿烂的文明又是怎样分布的呢?教师从而联系到本节内容:早在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埃及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印度和巴基斯坦境内印度河流域,欧洲的爱琴海区域以及我国的黄河流域和古代美洲创造了人类早期最灿烂的文明。接下来可以具体讲述人类文明发源地的美术成就。用分析法讲述地理条件影响下的两河流域的艺术特点。从而比较法对两个地区美术差异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不用死记硬背,轻松获得知识。因此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是教师营造积极、主动、轻松学习气氛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
五、认真地收尾
一堂完美的课除了有以上所说的几个特点外要认真收尾。不要因重点难点都已解决而草草收尾,从而造成整个教学过程虎头蛇尾,在收尾时根据后面的教学内容需要,可适当留悬念。如:讲述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开兹时,讲他的艺术特点“强调画面的空间层次和光线的作用,使画面形成有节奏的层层光波”接着用“后来十九世纪重在表现光色效果的法国印象派画家特别推崇委拉斯开兹就决不是偶然的”为本课内容留悬念,为后面讲述印象派埋下伏笔。
学习新课程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和内容,教好新课程。1、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能够感受到的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的学,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同时明确了美术课堂教学的努力方向:
①在《新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框架下要灵活处理教材。
②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必须明确并有针对性。
美术知识点总结范文2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韩景阳在一次采访中提到:教育的根本使命在于造就全面发展的人,一个完整的教育应至少包括科学教育,人文教育,艺术教育。唯有完整的教育才能实现真、善、美在受教育者身上的有效统一。[1]艺术教育是以“美”为核心的文化传承。
美育是创造美,完善美,升华美的重要途径。任何艺术都需要美育来加以完善,美育显然是艺术教育最前沿阵地。如何使学生在学习美育的同时,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创作出新的优秀艺术作品。从而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也就是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使我们的精神境界,艺术素养也有所提高,真正使传承美术教育渗透到艺术创新中。本文从美术教育对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三个角度分析,以实例剖析的方式,阐述美术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整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
一、美育是传承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
大家知道,在这个大千世界里,对每个人来讲,不管他如何见多识广,也不可能观察和体验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然而,借助于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鉴赏,却可以使我们接触到许多个人生活经历远不能涉及到的领域。例如:历代的许多绘画、雕塑、工艺品和各种建筑艺术等。这些作品都是经历了人类历史进程的筛选、淘汰、不断丰富的人类文明财富的总结。具体讲,就我国的建筑艺术——苏州园林来说,这种画中有画,移步一景的美丽画卷无不使观赏者有美的享受。
同时,在我们欣赏之余了解到创作园林的目的和意义,建筑师们的设计理念等相关知识,帮助我们开阔眼界,从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和个人经历所无法得到的生动而丰富的知识。再比如中外历史上一些反面题材的美术作品,我们并不能说它就是不好的,在鉴赏过程中,通过比较鉴别,也可以使我们具体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肯定,什么是鄙弃,这对人们的思想感情也是一种很好的陶冶。这种陶冶思想感情的过程,其本身也是提高精神境界,传承艺术教育的过程。因此,美术可以推进文化艺术教育的传承。
二、美育是促进艺术创新的重要手段
国际上对创新的研究起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schumpeter)提出的创新理论,他的创新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既涉及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又涉及非技术性变化的创新。[2]因此,创新是一个兼容并包的过程,作为艺术与艺术教育的文化传承创新,必须具备五个条件,我的理解是:要有懂得艺术,懂得欣赏艺术的人,通过对许多优秀艺术作品的分析、鉴赏、学习其精湛技巧的同时,应用自己所学美术知识和能力,创作出一幅可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新作品,从而提高我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创作能力,加强对美术学习的爱好。
想要达到这五个条件,本人认为在我们的教学中加入音乐、动作或者把画面中的情节排练成话剧等。这样我们的美术课就不会单一、乏味,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比如,我们来上一堂美术欣赏课:这堂课有三个知识点,我分别采用了三个不同艺术情节完成本课的教学。第一个知识点是了解画面的社会历史背景欣赏作品;我先准备一段和所要欣赏的画面情节相容的音乐,让学生用画笔或者语言表达出自己所听到音乐中的画面情景来。
结果让我很受启发,把学生们的描绘组合起来就与我们所要欣赏的画面很吻合。第二个知识点是这样安排的:我找了几幅伦勃朗的自画像,通过对画像的欣赏,学生分组做出不同时期伦勃朗画像中的思想感情的再现,让学生们猜测是哪个时期的伦勃朗。起先学生们很害羞,经过我的鼓励和示范,同学们的积极性提高了,大家都开始按我分配的小组讨论,选出一位代表上台展示他们所表现的这个时期的伦勃朗的表情。等到不同时期的伦勃朗都上台了,同学们都很准确地找出他们相对应的角色来。这说明同学们认真了解过伦勃朗这位艺术家的生活经历和艺术观点,不然怎么能够表演的这么形象,让同学们一下子就猜到!第三个知识点是作品的形式美,这个知识的是关于美术专业知识,我找了几幅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画面,讲述每一画面所运用的艺术家们独特的绘画手法,使同学们了解到这些作品是这样创作出来的,有一种想要自己试试的心理,我抓住他们这一心态,准备一些纸笔、颜色等绘画工具,让同学们亲自感受一下创作的意义!最后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总结今天的上课内容,同学们完成的非常好,这节美术欣赏课完美的完成了。通过这样换位学习,学生们不仅了解了所要掌握的知识,同时让学生对美术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美育既可以完善自己的心灵美,又可以利用你们的智慧和通过学习美术后所掌握的能力,创作出新的艺术人生。把美洒向人间,为社会服务,美化我们的生活,提高全民族的审美素养,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三、美术教育是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最重要的途径
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这就是说,按照美的原则创造出来的艺术品,反过来又对人们起着美的教育作用,从而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3]。例如,凤凰和野鸡,珠玉和石头是有很大区别的,但是有人总是把它们弄混。再加上现代科技的发达,把石头加工的和玉石很相似,人很难用平常知识识别出真伪,但一个珠宝商或玉石生产基地的人对玉石的识别就容易的多。这说明我们的见识不够广。所以说“有比较才能鉴别”,多学习鉴赏一些古今中外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是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结束语
美术教育不仅有助于端正人的审美观念,培养人们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因此,美术不仅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对于德育和智育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斯大林把画家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美术教育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也是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美术知识点总结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美术课堂;辅助教学;全面发展
一、运用多媒体整合教学资源,扩展学生创作视野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因学习资料的匮乏,加之自身生活经验的不足,在美术作品创作方面处于无所适从的状态,甚至会感到不知所措。而教师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可以以美术教材知识点为蓝本,通过互联网途径高效整合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容量、模拟性强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认知视野,为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美术“彩墨脸谱”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京剧、粤剧、沪剧等剧种的脸谱,开阔学生的认知视野,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特征、色彩、谱式等基础知识点的理解。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诉求制定美术课程教学方案,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与美术知识点相承接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有效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是说,运用多媒体所创设的美术课堂教学情境,可以将书本中的静态图画转换为动态视频,使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形象化,进而为学生创设集看、听、做于一体的全新教学情境。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鸟语花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制作课件,其中包括五颜六色的花朵、各种类型的禽鸟,并通过禽鸟的叫声刺激学生的感官,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产生想要画禽鸟的想法。由此可见,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发挥了自身的价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营造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创作能力
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之中解放出来,将美术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尊重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高效整合各项美术教学资源,如图像、音频、视频等,通过电子白板播放的形式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与听觉感官,引导学生感受到美的环境氛围,积极主动进入到美术创作活动中,达到培养学生创作能力的目的。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学画山水画”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齐白石《山居图》等艺术大师的山水绘画佳作,并在音乐旋律的带动之下引导学生陶醉在山水画的美妙意境之中。当学生感悟到山水画作品的内涵与魅力之后,教师则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创作一幅山水画作品。这样的方式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无形之中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美术知识点总结范文4
一、教学设计上的“加”法与“减”法
1. 教学设计上的“加”法
美术课亦是一种文化,美术课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与创造性。美术课的教材内容的编写非常精炼、概括,具有可塑性。在《有趣的哈哈镜》教学中,课本教材非常简练提供了数句的文字和几张图片。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需要有一定创意与发现,还需要借助网络资源收集相关信息来充实、丰富教学内容。这就是教学设计上的“加”法。
在深入研究教材之后,理清思路,将教学过程初步设计成“用实物观察引入哈哈镜――美术课堂中的‘哈哈镜’――怎样制作――展示”四个环节。这样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能帮助学生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并有序逐步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让每个学生都充分体验看到哈哈镜变化后的奇特画面所带来的快乐感受。
根据上课的需要,我添加一个课前预习――快乐体验环节: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用不锈钢勺子当镜子照照,观察勺子中自己的样子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添加课前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一个玩的过程中体验照哈哈镜的快乐,感受其带来的新奇感,同时也激发他们探索镜子变形的缘由,从而将“哈哈镜”这个知识点通过课外渗透到学生身上,以此体现出美g课的文化性。
2. 教学设计上的“减”法
上课前,我添加了课前体验:照哈哈镜。目的不仅是创设一个学生亲身体验并探索答案的情境,同时也是有目的地减少课堂中过多地解释哈哈镜成像原理,也为学生理解哈哈镜原理之后的制作环节节约了时间。
在课堂中,我直接导入课题“哈哈镜”,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总结:“为什么哈哈镜照出来的样子会变形?”这时课前体验和探索开始发挥作用了,学生很快地总结出:“我们把勺子当作哈哈镜,勺子的表面是弯曲的,所以照出来的样子会变形。”
在弄明白哈哈镜的成像原理之后,我讲道:“圣诞老人和小女孩,他们也想像小朋友一样照照哈哈镜。”从而巧妙地将课题过渡到折纸添画的方法上。我以变魔术的方式展示学生喜欢的圣诞老人和小女孩的折纸添画后,抛出问题:“这样的画有趣吗?有趣在哪里?”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要学习画这样的画?”激发学生的求学欲望。
二、“加”与“减”灵活运用
激发学生求学欲望之后,并不要急于教授学生新的知识,此时要及时提出课堂要求。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在一次次惊喜后,容易分散注意力,所以需要及时集中他们的注意力。等到大家都安静的时候,才开始教授新的知识。为抢一时时间,少了这个必要的环节,强行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样做只会使自己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美术知识点总结范文5
关键词:团队拓展;美术;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0-08
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十二五” 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在学前教育中艺术综合教学占有很大一部分,美术课又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那么在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养中美术教学成为其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其教学效果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就业后在幼儿园中对幼儿的艺术类培养。团队拓展教学模式对于美术这种相对自由、空阔的课程来说,是非常值得尝试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团队拓展教学模式的特点
团队拓展教学模式是在拓展训练的基础上借助于教育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学科成果,引入企业的内训理念,容团队管理理念、现代教育思想于教学实践过程中,针对社会的需求和中职学生的特点而设计出来的一种新型的互动启发、探究体验式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团队拓展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更符合新课改的精神要求。从教学目的上来看,团队拓展教学模式从原来的重视知识导向转变为重视能力导向;从教学方式上来看,此模式从原来的以教师教授为主、教师为课堂主导转向学生自主自发学习,以学生为主导;从教学过程上来看,团队拓展教学模式从原来的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单体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自主通过团队进行发现、探索、总结。
二、团队拓展教学模式在中职美术教学课程中的应用
1.结合教材,做好课前准备
美术课堂教学一般是两节课连续进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使用讲练结合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老师将知识点讲完,学生进行独立创作。这种教学方式组织形式单一,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僵化、学生之间缺少互动,在长时间的学习中学生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团队拓展教学模式可以有效避免此类不良影响。
2.组建学生团队,发挥学生团队作用
在组建学生团队之前,要让学生了解团队拓展教学模式的目的、作用和方式。在分组过程中,可采取自愿组合形式(在新生班级可按座位划分或抽签等形式)进行分组,教师再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调整。每组人数要适中,一般30人班级以5组为宜,根据情况可适当加减。在团队组长的选择上可使用自荐或组员推荐的形式,团队组长是教师与组员沟通中的有效桥梁,组长要明确其作用,在团队合作中要起引导作用,使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其中、发挥其作用,并在任务过程中在需要的时候控制及调动团体气氛。
3.采用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调动课堂气氛
传统的美术课授课形式呆板,师生之间互动较少,在这种课堂氛围下学生学习兴趣会逐渐减弱,学习效果不明显。而团队拓展教学模式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有较强的互动,故教师更应该从此入手,采取多变的授课方式。可以将一些课前准备好的“知识包”以不同的形式分配给各个团队,让各团队亲身体验,通过自己动手实验的方法将各知识点总结出来。
4.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观察、考虑全面,运用合理的方法有计划、灵活地进行团队拓展,并在适当时候对团队进行辅助。如,在团队活动开展到一定时候,在团队交流中会出现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创新性的培养;团队小组成员彼此较为熟悉,对其他组员不了解等现象。此时,可进行小组成员互换或随机组合等方式进行重新组合。
5.进行有效的课后反思
在团队拓展教学这种相对传统教学更为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中,课后反思显得更为重要。在每堂课后教师需要针对课堂内容、任务进展情况与团队完成效果对教学内容与方式进行修改。这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负责,也有助于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美术知识点总结范文6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机械地讲述基本的知识,教学枯燥无味,而且是静态的,不利于学生对基本的美术知识的掌握。而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超强的表现效果,可以将那些原本抽象深奥的画理知识寓于直观形象的表现素材之中,并动态地呈现出来,这样便可以将整个过程展现出来,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这样,教学更具直观性与形象性,更加富有表现力,富有动态感,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展开积极学习。而且将抽象的知识形成过程直观而动态地呈现出来,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的理解、掌握与运用。
如在学习《光和影的交响》一课中关于影调关系这一知识点,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不能将这些知识用图片示范来进行讲解。而有了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教学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可以将彩色照片转换成黑白照片,将这一转换的过程直观而动态地呈现出来,这样的教学生动活泼,极具表现效果,可能将学生的视线与思维集中在特定的教学内容上,让学生在抽象的理论与实际的运用之间建立直接联系,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牢固掌握,而且可以达到学生对此知识点得灵活运用。
二、创设形象有效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美术鉴赏水平
美术鉴赏是欣赏者通过感知,运用生活经验和专业美术知识对作品进行体验、感悟,理解作品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美、享受美的活动。应试教育下以教材为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师与学生的视野完全在教材上,教师只需要备好教材,运用专业的美术知识便可以上出一堂完美的美术鉴赏课。但是在当前,我们要将教学的视野引向一个更为宽广的鉴赏空间,学生也并不满足于书本知识。此时现代信息技术无疑是为困惑中的广大美术教师带来了希望。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收集更多的美术作品充实到鉴赏教学中来,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鉴赏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其次,以往对作品的鉴赏相对来说是单调的、封闭的,而在现代信息技术中,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而形象的教学情境,再配以相应的背景音乐,可以让学生的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带给学生多种感官上的刺激,这样更加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能够真正地深入作品,将作品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更多直观的认知,而不只是就基本的美术知识来谈作品,能够明确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这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以及综合水平都能起到重要作用。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