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专业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美术专业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美术专业知识范文1

一、从欣赏开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术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尤其是对于入学前学习美术知识较少的同学,这门课程显得格外难,有时付出的努力和学习成果不成正比,许多同学面对美术望而却步,渐渐失去了学习信心。因此,美术教学的第一步应从认识和欣赏开始。对于新入学的学生来讲,老师要通过对美学、美术以及美术与幼教的关系等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改变学生对美术狭隘、片面的认识。进而,教师可以开展审美教学,教会学生欣赏艺术品的美和生活中的美,让同学不断地认识美,渐渐地对美感兴趣。

二、用能力说话――确保知识技术过硬

美术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老师必须通过美术实现对幼儿吸引、引导、帮助和教育的目的,因此扎实的美术功底和灵活的美术运用是幼教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技能本领。在美术技术、技巧的教学方面,需要分为输入和输出两个层次。第一,是美术信息向学生的“输入”。在以绘画、手工、装饰为主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掌握和学习相关知识,了解每种美术形式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避免只会临摹、缺乏自创的情况。第二,是学生对美术信息的“输出”。一方面,学生应具备基本的美术常识,“讲得出”美术作品的信息和内涵。另一方面,学生应掌握幼教相关的美术技能,“做得出”美术作品和美术道具。

三、“学以致用”――做到理论实践结合

将美术应用到幼教当中是学习课程的关键。因此,美术应用是幼教专业学生学习的重中之重。第一,要学会用。在讲授美术技能的同时,老师要启发学生如何将所学的美术知识应用到幼教工作中。老师可根据幼教中不同主题布置阶段性的作业任务,如节日的教室布置、手工课、看图说话、图形教学等,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放在不同的主题任务中思考,促进知识应用。第二,要主动用。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其他专业课中应用美术,将知识有机结合,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它可以通过学生试讲课的方式实现,同时也是有效的就业指导。第三,要善于用。教师要启发和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都有美的存在,进而将美渗透到行为、举止、授课方式中。这个能力需要逐渐渗透、逐步培养,实现途径是在课上给学生思考、发问和讨论的时间,在教学中多举鲜活的实例。

四、“授之以渔”――体现幼师专业特点

职业学校幼师专业的学生就业后将成为幼儿教师,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做好美术教学。详细讲授幼教美术教学方法,指出幼儿教学工作的特点、难点和工作方法。通过实例、实战的方式指导学生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灵活地运用美术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实现从学生到幼儿教师的心理转变,能够真正地把幼儿当成教学对象进行教学和教育。第二,要教会学生如何传播美。在美术教学基础上,学生还应学会如何引导幼儿审美,如何利用美术与幼儿沟通,如何通过美术激发幼儿的创造力等方面。以美术为切入点,老师引导学生对幼儿的心理进行全面分析,进而学习美术的娱乐、锻炼、艺术、沟通、激励等主要功能的实现途径。在作业和任务的布置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和发散性的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实践,实现美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五、将眼界放宽――着力培养创新能力

美源自于生活、美无处不在,它不仅仅存在于美术课上。因此,要教好职业学校幼师专业的美术课,就应让学生放宽眼界,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不断地积累美术功底、美术教学方式和美术素材,同时善于发现并有能力培养幼儿的美。老师的课堂教学,只能作为学生学习美术的冰山一角,仅仅起到入门引导的作用,在课下,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做好美术作业、搜集教学素材、提升个人审美和拓宽教学思路等。要让学生明白每节课的目的,明确课后作业和阶段性的学习目标,起初老师可以给出作业范例,但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老师应尽量避免范例禁锢学生的想象力,要让每次作业成为一次全新的创作。同时,要定期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让学生自己讲述创作经历、作品意义和学习心得,通过一次次的锻炼让学生体会幼教工作中美术教学的真正意义。

小学美术专业知识范文2

一、以基础素描教学为主、培养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

在素描作品中。整体感是产生美感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联系各种有机关系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整体地观察和表现物象,同时要把培养学生的整体感作为素描基础教学的重要内容。在高职院校美术专业教学中。如何来使学生的素描整体感提高呢?

1、学会整体观察

法国画家德加曾经说过:“素描画的不是形体,而是对形体的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观察方法的问题。要从物象全局着眼,首先看全貌,然后看其主要部分。其次才是看局部细节,始终不能忘记或脱离其整体。整体的观察,就要取其大体的形态动势,确定主要的形体形状。观察时,视线不能总看着一个地方,要暂时省略掉细节,观察前后大小的比例关系,统筹地去看。学生只有通过整体观察,才能让复杂的东西在画面上变成一个有机体。所以这种观察包括构图时上下左右的布局,明暗中的强弱对比。当可以很熟练地运用这种思维方式的时候,娴熟的绘画技法才能最终派上用场。

2、培养整体美感

素描整体美的培养使学生观察能力得到强化的同时,也使其获得丰富多彩的审美体验。素描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艺术思维的想法和如何观察事物的看法。离开了这两点,素描练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2.1 比较照顾全局。素描的整体感是指作画过程中画面的整体效果而言。一般来说,作画时要求抓住大效果,可分四个步骤进行,即打形体结构与轮廓阶段,上大体明暗阶段。深入刻画阶段和调整完成阶段。在作画过程中切不可从上画到下或从左画到右,这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毛病。其实,素描就是比较、比较、再比较。比物体色调的深浅,比形体比例的大小,比透视关系的前与后、虚与实。根据这种比较画出来的物象,才是客观对象真实存在的一面。

2.2 针对细部刻画。细部刻画,是绘画过程中继构图之后的又一个重要过程。细部刻画,即通过认真观察,相互对比,将各个静物的每一个小的细节刻画好。细部刻画使作品更形象、生动,更具活力。

所以,在素描课的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整体美的塑造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在素描写生教学的开始阶段就应及时给学生输入整体思维方式的概念,并形象地加以解释。在写生训练的过程中教授具体的整体方法和整体程序的同时,不断强化整体意识,使学生通过整体方法的具体训练和运用,在潜移默化中取得较高素描水平,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达到理想的目标。

二、以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可以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艺术。美术教育是激发创造性和获取创造性表现能力的手段之一,激励、唤醒每一个学生潜在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会让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对素描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素描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学会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后,笔者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意识,在课堂教学的方式上再进行了一些尝试。

第一,运用合理、科学、灵活、多样的综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智力潜能,启迪创造智慧。例如。在素描技能教学训练中,教师改变光源的方向、静物的摆放位置以及写生的视角等,使学生对物象作全方位的观察、剖析,从中获取直观感受,以开拓原有的思维空间,达到对物象由表及里的全方位的观察和理解。物体移位、组合教学法是打破传统素描教学方法新的教学尝试。传统的方法是摆好静物的写生,有着或多或少的被动因素。在教学中,我们采用随意布置的一组石膏几何模型静物,要求学生在想象中对它们进行重新移位组合,运用构图的形式规律,表达出一定的思想和情趣。学生根据思维中形成的有结构的意象,运用具体的方法进行表现,在线条的使用和明暗色调的设计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情感,从而在这种具有艺术情趣的体验中,能更好地保持学习素描的兴趣。

第二,根据设计专业的特点。将设计意识与素描牢牢结合起来,不过多地追求对客观实体的再现,而偏重于理性归纳的表现,严谨分析形成一种科学的逻辑性。通过设计素描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意识,培养具有归纳组织形体的能力。运用简练概括的线条,快速捕捉物象的外部形体关系与空间关系,是学生将来进行室内设计和平面创意所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在写生中通过自我感受表现的追求,探索富有创造性的自我表现技能,使素描基础技能的学习与感悟视觉造型的精神意义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主观精神感受力、视觉语言的理解力与表现力。在教学内容上,通过对素描创新教学新思考、素描基础技能架构、视觉语言与形式基础、素描限色创意表现四个部分,构筑素描与创意基础培养的全新内容。

小学美术专业知识范文3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国内外专家都在积极研究如何建立教学评价体系从而改善教学质量。本研究主要是对我国目前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中存在的不足全进行全面剖析的基础上,运用教学质量评估理论和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理论,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加以研究,针对目前的评估体系都是普遍适用于各个专业,而对于美术这一特殊专业没有独立的评估体系,针对美术专业教学质量的规律和美术教师的独特教学方式以及美术作品没有一个标准的衡量尺度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系统地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并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开展专题研究,从而达到完善教学监管力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研究意义

    科学地构建高等院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开展高等院校教学质量评估,对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将教育部对高校的“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基本方针落到实处具有重要意义:

    (1)可以与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接轨,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打下良好基础,从根本上促使本科教学评估趋向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2)通过研究制定评估标准,提出科学的管理目标,有利于学校对全校教学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和调控,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3)有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以评估结果为重要依据,建立教学管理工作动力机制,将奖励和扶持力度挂钩,使高校管理工作走向良性循环。

    (4)能明确了解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应程度,从而增强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改革,通过教学质量评估,教师可以获取教学反馈信息,针对性的采取改革措施,提高教学水平。

    本课题的实施,必将促进教师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从而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研究设计

    课题组通过搜集很多与该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并查阅了许多高校开展教学质量评价的评价量表,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根据美术这一特殊专业的专业特征以及教学目标,构建了美术专业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量表。

    (1)学生评教是最传统也是最直观反映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师的教态、教学水平的好坏、学生对知识的受用程度都是通过学生最直接反映出来的,因此学生评教是构建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本研究通过向班级综合测评前10名的优秀学生代表发放学生评价表或进行网上评教,选择优秀学生代表而不是全班同学主要是考虑可以最大限度的做到尺度一致,避免了部分后进生对要求严格的教师的不理解行为,且优秀学生更能对老师负责对自己负责,对课堂要求也较高,学生评价占总分值的40%。

    (2)听课评课是一种行之有效地研究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既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也能对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认识。建立院(系)级督导组,主要是由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高职称且德高望重的教师组成,配合校督导组对每位教师进行听课,通过校级和院(系)级督导组听课评课确定专家评价结果占总分值的30%。

    (3)美术专业的学生往往比较散漫因此对老师的课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教学过程管理包括教学材料的检查和正常课堂秩序的检查在美术专业的评估体系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教学材料包括备课本、听课本、教学进度表、作业等。教师课堂秩序检查包括学生到课率和课堂态度,因此教学常规检查部分占总分值的20%。

    (4)高校教师除了教书育人外还肩负着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的责任,且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是科研创新教学内容,二是科研深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因此教师的科研水平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基于此我们也把这一部分纳入美术专业教师质量评估体系中,该部分占总分值的10%。

小学美术专业知识范文4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小学美术教育专业是以培养高素质小学美术教师为目标的综合型专业。其专业特征一是职业导向明显,二是带有很大的综合性。[1]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培养,一方面要合理把握美术专业内涵和美术课程结构,另一方面要充分兼顾到学科类课程和小学美术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特点。

一、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知识结构

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综合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的艺术教育人才。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科学方面的理论知识;(2)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3)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围绕这三个方面从以下几点来思考,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培养。

(一)良好的人文素养

无论是美术专业知识还是美术专业技能都只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是以人文素养为基础的。人文素养是指个体掌握的历史、哲学、文学、宗教、艺术、审美等学科知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人类生存充满深情关怀的意识,人文素养就其核心来说,主要是指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以及人文科学中体现出来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人文学科知识和人文精神。良好的人文素养是由历史文化和传统精神熏陶而成的修养和气质,是融进了自已理解和悟性的认知结构,是对人格心理及人生定位有着巨大影响的“遗传基因”。[2]

人文知识不等于人文素养,人文知识是指史学、哲学、文学、法学等人文类学科的知识。

(二)较强的创新思维

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我国教育的现状,还是偏重知识传授而轻过程分析的应试教育,教学方法多是科学主义的理性分析法,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和培养。

艺术教育具有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培养创造性人格的价值,培养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其创造性人格,这与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相一致的。

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学方法的运用,它要求教育者在教学中注重创新教育观,即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的教育观,它是人本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和健全的人格教育观。它不仅要求教育者倡导民主的教学作风,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不轻易否定受教育者的思维结果,而且还要注重在校园范围内营造有利于师生催生创新灵感、激发创新潜能、保持创新活力、涵养创新素质、取得创新成果的文化环境,以及注重激发受教育者的思维为关键,注意激发、培养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尤其是批判性思维。

(三)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的新理论和新战略。创新教育的结果是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促进创新,有利于可持续发展。[3]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为基础,以科学技术的知识生产、分配、传播和使用为支柱,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的经济形态。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还要与人文素养和自身能力诸方面和谐发展,才能确保其主体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并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价值。

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的教育是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旨在使每个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广泛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将会逐步提高教育质量,把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推进到新的历史阶段。(四)丰富的现代教育知识与技术

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教育改革速度加快以及新型的教学方式,要求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素质。现代教育技术,一个支点是教育,一个支点是现代技术,它是先进教育思想与先进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并且现代教育技术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思想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丰富新的内容,增加新的内涵。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由于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给人强烈的活动感、立体感等特点,所以能极大地引起受教育者探求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减少教学过程中的枯燥无味感,充分调动受教育者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参与,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能力结构

根据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特点,学生的能力结构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审美教育能力;(2)组织教学能力;(3)专业活动能力;(4)美术科研能力;(5)获取信息能力。根据以上五个方面,教师培养他们的能力结构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审美教育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

席勒说:“若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惟一的路径是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4]面对小学美术教育的预备军,要想他们将来成为审美教育的工作者,必须先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对学生审美教育能力培养的基本任务是:1.敏锐的审美感受能力;2.全面的审美鉴赏能力;3.初步的审美创造能力。而这三种能力的培养是在相应知识建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审美知识的传授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上。

(二)组织教学能力和专业活动能力的培养是关键

组织教学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培养,而且还要把儿童心理和生理与儿童美术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如何科学地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综合提高儿童素质上下功夫。

专业活动能力是组织教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它包含两个方面:1.了解小学美术教学大纲,研究小学美术知识和技能,具备给儿童传授知识和指导学习方法的活动能力;2.具备美术专业创造能力。这要求教师在美术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环节中,融入专业活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全面的科学教育知识和广泛的各科基础知识,具备丰富的美术知识和基本表现技能,并培养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三)美术科研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是发展的要求

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是将来推动素质教育和时代进步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它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符合时代的要求。由此,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必须培养具有时代开拓精神和一定科研能力的高素质的小学美术师资。

对学生的美术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注意两点:1.对小学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科研能力的培养,推动学生将来深化教学各方面的改革;2.对美术学科的科研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艺术创造和艺术思维的提高。

对学生能力结构的培养,也是学生将来从事小学美术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合理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

总之,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培养应以培养高素质小学美术教师为目标,以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创新思维、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和丰富的现代教育知识与技术,以及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和科研活动能力为任务,使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能更快更好地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惠中.高等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2).

[2]胡根发.浅议中学教师的人文素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小学美术专业知识范文5

关键词:小学美术 素质教育 艺术素养 艺术再创造 课堂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242-01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语数外这些主科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承担着美育熏陶和发挥学生想象力的美术学科需要思考的问题。《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美术教学要摆脱以技法传授、技能训练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而是旨在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断发挥美术的审美、认识、教育三者并举的功能。那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转变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呢?

1 由传统的注重技法向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转变

美术技法是美术专业学生和从业人员的必备素质,却不是每个小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小学生美术主要是为了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小学美术教学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注重技法、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传统,防止过早地接受技法知识禁锢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学生学习绘画并非纯粹意义上的美术创作,而是学生天真的幻想和丰富想象力的再现。教师不加限制的美术教学,能为学生留下更多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比如,在教小学一年级学生美术时,孩子们用铅笔随心所欲地画各种线条,然后在分割的块面上填上自己认为好看的颜色,结果每个学生画得都很美,有的乍看起来是山水;有的则像树林……不但突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线条及色彩搭配的感受能力。“不教而教”这种隐性的教育方式,是小学美术的最佳选择。教师不将美术知识、绘画技巧强行加给幼稚的小学生,让其成为禁锢学生想象和创新的羁绊。让小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描绘对象,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再创造。衡量小学生的美术作品的标准,并不是其与实物有多大的相似度,也不是多么神似,而是谁的作品更具创造力,更与众不同。让美术教学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真正想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转变。

2 由重视临摹训练向培养学生的艺术再创造转变

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主要围绕着“看画”和“临摹”两者主要内容进行教学,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教师传授的绘画技巧,对现有的美术作品进行描摹,以描摹的相似度判断学生学习成果的优劣,其最高标准就是描摹的与原作惟妙惟肖。这就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原作的构图、用色等来进行绘画,不允许学生加入自己的想象、修改和创新,严重阻碍了小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新精神。日本、美国、中国的孩子画苹果的故事,恐怕是人尽皆知了吧,其弊端再次也无需我再嗦。新课改后,小学美术教学不但在数量上减少对临摹训练的安排,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临门相似度的要求,而是追求一种神似的效果。更多的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比如,在学习“小鸟”这一课时,让学生先回忆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小鸟,并描述自己亲历的有鸟鸣的生活场景。然后,让学生闭着眼睛听鸟的各种叫声,让学生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将刚才的画面描绘出来。学生的美术作品充满了个性和灵性。在学习“色彩”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颜色,并回忆自己喜欢的颜色在生活的那个方面较多被运用。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画一幅画,表现自己的一种心情。这种看似离奇的课堂设计却受到学生极大的欢迎。有的学生花了一件迎风飘飞的红裙子,题目是《喜悦》;有的学生在一张纸上换了一双眼睛,其他部分都染成黑色,题目为《忧郁》;还有学生画了一片草地,以绿色为主,题目为《成长》;还有学生在一张纸上画了一轮红日,取名为《希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最大程度得到体现,每个学生都画出了内容不同、色彩不一的图画,并在创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了真正的创作的快乐。

3 由教师独霸评价权转向学生参与课堂评价转变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独霸评价权,学生的绘画作品好与否,哪里好,为什么差,都是教师一人说了算。不允许学生反驳,更不允许学生参与评价。但凡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进行质疑,教师就会讲出一大堆美术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来对学生进行“轰炸”,指导学生低头接受方罢。在教师的传统意识里,总认为:“小学生能懂什么?让他们评价同学的美术作品,只能导致跟着感觉走,忽视了美术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殊不知,美术这门艺术在很多时候更需要的就是跟着感觉走。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贵妇曾对马蒂斯所画的一个女人提出质疑,认为画中的手臂不合比例。马蒂斯回答:“夫人,你看到的不是一个女人,而是一幅画。”贵妇人认为画得真实才好,而马蒂斯一语就道出了绘画的追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教师才能更多地了解儿童在绘画中的语言和思维。在画《雏鸡图》时,让学生分组对同学的画作进行评价。结果各组学生评出的“最佳”作品相差很大,有的构图极不合乎美术专业要求的一张画评为最佳作品:把小鸡画在纸的下面边线上,而上面边线多是一个太阳、几朵白云;中间剩下大片空白;有的却将种类作品评为最差。我让各组学生陈述自己评价画作的理由,前边的小组认为:小鸡要在地上走,只有画在下边边上才有在地下走的感觉,否则,就是在空中走了;后边的小组认为,整张白纸都在一个平面,哪里都可以是地面,那样画天和地之间的空白太大,不好看。教师不必对学生的理解进行矫正,只要学生用心去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就应该得到支持和理解,肯定每位有思想、有个性的作品,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的美术思维。我们的小学美术教学并非美术专业教育,也不是为了培养画家、艺术家,而是让学生的创新在美术教学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要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真正实现审美、认识、教育(包括智力、情感等因素)三者并举的功能。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小学美术专业知识范文6

 

我国的近代美术教育是从西方的美术教育借鉴,吸收而来的。20世纪初由于工业革命的要求导致了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广泛的需求,从而导致了视觉艺术教育在普通教育中取得了一席之地。近代,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直接的动力来自科学与实业的发展,是一种实用的、强调对技艺的学习的美术教育。新式学堂的兴起急需大批教育师资,这导致了我国师范教育的萌芽。但在当时由于发展实业的需要无论是美术教育,还是师范美术教育都是重视技能传授的美术教育,而且这种“重技”的思想延续至今。

 

在师范美术教育领域对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师范美术教育的师范性决定了教育技能与教育理念的学习在整个教学内容中的重要地位。在许多先进国家和地区,有关教育技能的相关课程是放在专业必修课的重要位置上的而不是像我国教育技能相关课程大多处于边缘地位,在这里我们不是要贬低美术专业课的学习,抬高教育技能相关课程的学习,而是要探讨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教育技能相关课程与美术专业技能的学习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纵观我国当前的师范美术教育状况适当提升教育技能相关课程的比重增强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对教育技能的学习是一种教育方法的学习,对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则是一种能力的学习,只有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又掌握向受教育者传授相关能力的方法,才能更好的实现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基础美术教育中的审美艺术教育。

 

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学好与教育相关的理论课程,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必须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实践加强对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习,认识先进国家和地区教育理念的发展了解我国美术教育发展状况,尤其要增强对我国当前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的认识,取长补短,为我所甩唯有这样才能把师范美术教育的师范性落到实处

 

二、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上,加强专业技术学习的多样性强化完整的美术史学习,加强对现当代艺术发展的认识

 

前面强调了对于师范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教育相关理论课程的重要性这里要指出的是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等重要性。

 

1在专业技术学习上不仅强调“一专’,而且强调“多能”

 

当前我国的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普遍实行前一至两年普修后两到三年分专业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保障了专业技能学习的效果,实现了学生对某一画种的较深入掌握同时较好的调节了中国画与西画的矛盾,使中国画和西画各自发展互不干涉。但是这种美术教育模式的弊病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模式客观上强化了学生掌握单一专业技能的狭隘性违背了师范美术教育的师范性,强化了学生分专业后的单一专业的纵向发展,违背了师范美术教育的面向普通美术教育的审美教育要求,更倾向于专业美术教育的要求。加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轻视中小学美术教师、推崇艺术家的思想倾向导致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自身就普遍存在轻视美术教育的心态。

 

基于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师范性针对上诉问题我们在专业学习模式设置上不仅要强调“一专’,而且要强调“多能”的专业技术学习要求,这是因为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多能”比“一专”更适用。虽然我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沿袭的“一三’或“二四”模式存在普遍性改革有一定的困难但如果事实能证明这样做的弊大于利我们就必须进行改革与调整。可以实行小范围的改革试点每种专业进行循环教学给学生一定的专业自由度,强调创意思维的培养强调各个专业之间的学科交叉,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动手能力。

 

在绘画专业技能的学习中,无论是西画,还是中国画,我们的教学主要提倡写实主义的创作风格这里有历史原因,也有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其它艺术风格重视程度不足,使高师的学生对艺术的多样性、创造性缺乏认识和感受这种状况势必影响中小学美术素质教育的实现。强化对美术师范教育专业学生的多种艺术风格的认识,鼓励学生在多种表现手段、多种表现风格中进行新的艺术形式的尝试,是当代师范美术教育的客观要求。

 

2、提高对美术史论学习的重视程度,完善美术史论学习,注重对现当代艺术发展的认识

 

对于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美术史论的学习和美术技能的学习同样重要。这主要还是因为对于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对美术发展史有较清晰的认识,才能具有更广阔的艺术视角和准确的审美判断,才能在未来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实现审美普及教育,更好的传播美术文化。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在普通美术教育过程中,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普遍的美学修养比教会学生一种绘画技术更有意义,何况在现在的中小学美术课时有限的情况下,要教会学生掌握一种美术技能也是不太容易的事情。

 

美术史论的学习对于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如此重要,我们的美术史论教学的现实情况如何呢?现实情况恰恰相反在高师美术教育中,学生不重视美术史论知识的学习的现象广泛存在。美术史论课程虽然被归入专业必修课但学生在史论学习中往往压力不大应付考试的现象比比皆是没有养成自觉学习的阅读习惯只是为考试而背诵,考过即忘缺乏探宄精神。

 

而且我们对美术史的学习缺乏整体性,学生在学完美术史后,对美术发展缺乏宏观认识,大多只记得某些片段而对于未来的中小学美术教师来说,对艺术发展的脉络的宏观掌握更有利于美术教学实践,更有利于实现自我的再学习。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美术史论课程主要是对美术史的学习,很少涉及美术评论,一方面囿于学生美术知识有限,另一方面应试教育又使他们缺少评论能力,而且事实上美术评论在我国美术界还很不成熟能很好的进行美术评论教学的教师极其缺乏。美术评论方面学习的缺乏使学生懒于思考,人云亦云,缺乏对艺术现象的独立的认知与思考能力。

 

提高对美术史论学习的重视程度,完善美术史论学习,强化对现当代艺术发展的认识唯有这样才能提高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

 

三、强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视觉习惯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改变了视觉艺术发展的方向与进程。远程通信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加速了视觉形象的传播,现在我们可以随时通过各种媒介,包括电视、网络、广告宣传等等,接收大量的形象信息不管你愿意与否,现代的都市人都生活在各种人造的视觉形象之中。艺术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现在,人们可以用传统的方法来表现和接受艺术作品也可以采用与以往不同的方式来创作、传播、体验多样的艺术信,息通过网络我们可以随时访问世界各地的顶级美术馆,各种美术作品都以数字化文件的形式存在于网络之中。科技的发展切实的加速了人类世界的发展速度。

 

信息科技的发展同时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远程教育成为学校中心教育之外的教育形式。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提高学生获取、处理知识的能力的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网络的普及同样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通过网络,学生的主动探宄能力得到极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