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文化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文化的问题

农村文化的问题范文1

农村文化消费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农民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河南省是农业大省,近70%的居民生活在农村。促进河南农村文化消费,将有利于河南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扩大消费需求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一、河南省农村文化消费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河南省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进农村重点文化工程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文化扶贫,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较好的发展局面。但是,目前还有很多因素阻碍河南省农村文化消费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文化消费支出较低

历史地看,河南省文化产业及文化消费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农村文化消费尤其如此。河南省2011年年鉴提供的数据表明,河南省城镇居民家庭娱乐教育文化服务人均消费支出2008年为988.95元,2009年为1048.14元,2010年为1137.16元,其中,教育的支出分别为464.35元、477.64元和396.34元。而河南省农村居民家庭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的人均消费支出是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的三分之一。这表明河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吃穿等为主的“生存性”消费比重逐年减少,以文化娱乐教育旅游等为主的“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比重逐年提高,消费领域不断扩大,消费水平全面升级。而农村居民家庭缺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同时,由于农村文化消费的限制,所以河南省农村文化消费的发展水平不容乐观。

(二)消费结构与模式单一

与城市文化消费相比,农村居民不仅文化消费观念相对滞后、消费总额偏低,而且大多数农民的文化消费结构和消费模式比较单一。从商品类消费支出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耐用机电消费品上,而书报消费以及购买文化服务的开支较低。具体到文化消费开支项目,首要的是用于子女的教育开支,这是带有持续性的消费开支;其次是婚丧喜庆的消费支出,其它文化娱乐享受的支出就很少了。另外,农村文化公共设施的缺乏也限制了农民的文化消费,在很多地方,看电视、听广播仍然是农民主要的娱乐消费方式,很少能有戏曲演出、电影放映活动,农村文化生活十分单调。

(三)农村文化人才队伍薄弱

农村文化人才队伍薄弱,而且严重老化,已成为制约基层文化发展的一大桎梏。据调查,全国文化站现有人员6.04万人,其中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占71.24%,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28.76%,河南省的整体水平低于全国的水平。由此可知,农村文化站人员的知识水平过于低下,工作队伍素质偏低。而且现有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和素质状况不合理,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观念陈旧落后,缺乏创新意识和大局意识,难以适应新时期文化工作的需要。因此,文化建设中缺乏文化管理的专门人才和农村文化工作的长远规划,仅仅使文化成为农村工作中“锦上添花”的摆设,没有发挥文化应有的作用,不利于农村文化消费市场的发展。

二、河南省农村文化消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文化建设,是解决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村人们精神境界和科学文化素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的重大问题,全社会都要高度关注这个问题。河南省农村文化消费水平仅教育支出高,其他方面较低并表现为多元盲目性,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不协调,原因在于农村居民文化消费观念相对滞后,缺乏相应的理论引导和政策指导,农村文化消费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一)农村居民文化消费观念相对滞后

农民文化消费观念不够科学和先进,是导致农村文化消费发展困境的直接因素。没有钱无从花,但有了钱花不花、如何花,也是个问题。文化消费观念决定了农民文化消费的内容、模式和结构,文化消费内容、模式和结构又体现出农民精神文化享受的程度、层次、品位。目前,对农民消费观念影响最深的,依然是许多传统乃至落后的思想意识,农村文化消费依然是以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为纽带、带有强烈的家庭和地域印迹。除了对下一代的教育投入,农民对自身的文化提高和文化消费需求较低,而对娱乐需求更为抑制,宁肯储蓄也不花钱。并且,在不少人心里,长期形成了“免费”娱乐消费的观念,被动消费的意识较为浓厚,带有较强的依赖性和保守性。

(二)缺乏相应的理论引导和政策指导

河南省的城镇的文化建设投入较多,农村文化建设投入相对较少,造成了农村文化消费相对滞后。同时,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消费有了新的需求。农村原来的传统文化形式比较落后单一,河南省按照中央文件精神,每年都组织文化下乡活动,活动每年开展的也如火如荼,可是影响范围不大、农民满意度不高,有些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意义,这样导致广大农民很容易利用空闲的时间参加一些不健康的文化活动,如“黄、赌、毒、斗”等有害的东西趁机侵蚀农村文化肌体。政府对农村文化消费缺乏正确的理论引导和政策指导,严重影响了河南省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农村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

河南省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低。电影院、电影公司和新华书店等国有文化事业单位并没有提供相应的文化服务。县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都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但是有些文化设施已经拍卖、租赁或者改作其他用途,事实上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县乡文化机构没有面向农村、面向基层,不利于农村文化消费的开展。同时,农村缺乏文化人才队伍,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体制都有待于加强和提高。

转贴于

三、解决河南省农村文化消费问题的对策

加快农村文化消费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引导转变消费观念,提高农民消费品位,创新农村文化消费的体制和机制,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发挥其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一)引导农民转变消费观念

文化消费观念是指在进行或准备实施消费时,对文化消费对象、消费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我国农民文化消费观念固然受制于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农村文化发展水平,但各个方面的引导作用也不可或缺。积极发挥有关部门和舆论的引导作用,转变农民文化消费观念,提高农民消费品位,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大力倡导主动、理性文化消费,引导农民摒弃自给自足、等待依赖的传统消费观念,把握城乡统筹发展之契机,不断提高文化消费水平。二是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遏制不良消费倾向,坚决打击农村黄、赌、毒等腐朽因素影响。这也是地方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各级部门要倡优惩恶,为消费者提供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创造方便有利的消费环境,提升农民的消费品位,使农民“想”消费、“会”消费。

(二)加强理论引导和政策指导

政府要加强理论引导和政策指导,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文化消费系统,加快改善民生,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以怕生病、要防老、要为子女积攒学费,是农民不敢花钱、不能充分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原因。针对这种情况,一是要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系统;二是要推进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三是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所幸的是,我国已经开始启动农村医疗及养老方面的改革,2009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我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河南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60岁以上的农民已经享受到了政府的补贴,这对释放农民文化需求起到推动性的作用,使农民“敢”消费。

(三)创新农村文化消费的体制和机制

1.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对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进行改革,要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同时要逐步推动经营性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发展,即推动国有艺术团体、电影公司、电影院、新华书店等经营性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进一步为农村文化消费提供服务。

农村文化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东北部;新农村;文化建设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新农村文化建设是造福于全国人民的一项事业。然而,在我国东北部地区,由于新农村建设起步晚,农村村民思想相对守旧,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东北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东北部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向全国发展,东北地区也开始投身到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新农村文化建设在我国其他地区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新农村文化建设活动,如“三下乡”活动,都深入农村人民心中。然而,在我国东北地区,由于该地区进行乡村城市化转型起步晚,各方面有所滞后,所以我国东北部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

1.先天性基础薄弱。

我国东北地区的农村,历经了好几代人,都是踏踏实实的农村人,每天忙碌于农活,面朝黄土背朝天。受到旧思想的深远影响,农村人认为自己一辈子只为种地收获庄稼,以此来养家糊口。随着时间的沉积,一代代流传下来的思想,导致我国东北部农村的文化基础薄弱,历史原因造成农村文化教育的服务不到位,造成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先天性不足,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效果并没有很大起色。

2.后天重视度低。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近几年来刚刚兴起的一个热门话题,新农村文化建设还处于新生阶段,但对于一个祖祖辈辈都是农村人的地方,要从思想上改变人们,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新农村文化建设在东北农村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首先,是农村村官对于新农村文化建设没有予以高度重视,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农村的领导没有带头大力倡导文化建设,牵头领导作用没有发挥到农村文化建设上,对于国家关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方针没有落实到位,导致我国东北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没有做到位。另一方面,是农村村民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度不高,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农村村民,如果村民们对文化建设呼声不高,认识不深,就算领导再支持宣传也是枉然。东北农村人民祖祖辈辈都过着勤勤恳恳的农耕生活,生活圈子里几乎不会涉及到文化这种精神层面的东西,想要在短时间内改变人们多年来形成的思想,并非易事。

3.硬件设备不足。

所谓硬件设备,是指新农村文化建设所需的硬件,主要指文化活动场所。在我国东北部地区,很多农村都没有公共的文化活动广场,人们想要买书,也非常困难,各方面硬件设备不足,导致东北农村的文化建设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硬件设备的支持,新农村文化建设没有物质保障,很难持续下去。

二、东北部新农村文化建设相对应的策略

针对我国东北部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找到有效可行的对策,以保证我国东北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将文化建设真正落实到农村,提升农村人民的精神生活层次。

1.在东北部地区深入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宣传工作。

在东北部农村大力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宣传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让村民们从感性上认识新农村文化建设,并且认识到新农村文化建设对于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意义。例如,多组织村民观看新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的电影,让村民们自己从电影中去体会新农村建设的辉煌成就,及新农村文化建设带给人民的福利,让村民自我意识,比直接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2.加强东北部农村领导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度。

农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领导水平,在我国东北部地区,要加强农村领导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意识,先从领导层开始进行新农村文化建设,然后由领导带动群众,少数人带动多数人,大家共同参与到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浪潮中来。农村的领导要提高自我思想觉悟,不断学习新思想,新文化,加强领导的文化素养,增强领导的文化建设意识。带好了头,东北部新农村文化建设将会顺利进行。

3.鼓励村民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活动。

新农村建设需要依靠全体村民,最后也要造福于村民。在我国东北部农村,要多开展文化活动,以东北二人转为中心,根据东北人民的风俗喜好,开展一系列新农村文化建设活动,鼓励全民参与,让大家切身感受到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春风,并愿意积极投身到新农村文化建设,改善自我的生活水平。在东北农村组织活动要有地方特色,不盲目追新求异,让村民们自愿参加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活动中来,不断深入认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4.健全新农村文化建设活动场所和活动设备。

东北部新农村文化建设,不仅仅是东北部农村的事情,而是全国人民共同来完成的一件事,需要国家和社会大众的支持。国家应该投入一定资金在东北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帮助东北部农村兴建文化广场,修建文化场所。同时需要依靠社会大众的力量,为东北部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鼓励城市志愿者积极投身到东北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农村人民的文化生活提供自己最大的帮助,例如城市官员下乡辅助,城市大学生到农村支教等等行动,给予农村人民最好的帮助,帮助农村人走出落后的思想,引导农村人走上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道路,提高农村人民的精神生活质量。

总结:

加强我国东北部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有助于丰富农村人民的精神生活,帮助人民摆脱陈旧的思想,开拓人民的视野,有助于农村人民与时代步调一致,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角度来看,有助于缩小城乡差异,提高全民素质,有利于全国人民共同走向小康社会。(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

[1]郭国祥,丁建芳.今年来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学术论坛.2009(07).

[2]朱保安.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J].河南社会科学.2005(01).

农村文化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对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基础性力量。健康向上的先进文化具有时代的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然而,从对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看出,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1、认识不清,观念陈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求知、求美、求富、求乐、求健康已成为当代农民的共同追求。农村文化建设发展也比较迅猛,但腐朽落后的文化观念在农村很有市场,通过调查突出表现在:一是文化生活十分单调,除了收看电视、打牌赌博、大闹红白喜事、庙宇拜佛,就是散布“绯闻轶事”。二是灰色文化侵蚀十分严重,许多农民说“黄段子”看“老黄历”,还有相当部分农民有算命行为。三是文化市场的监管存在“死角”,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现在的文化市场执法跟不上目前形势的发展,农村有些地方已成为“黄、赌、毒”的温床、农民精神生活的盲区。

2、重视不够,设施滞后

近年来,尽管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文化兴县”战略,全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建设、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使农村开展文化活动的条件有一定的改善。但当前农村个别地方几年仍看不上一场露天电影,看不上一次文艺演出;没有黑板报、阅报栏、图书室的村相当普遍;至于文娱、体育场所和设施就更少的可怜,个别电教设备年代已久,上面配发的新设备也成摆设。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3、人力资源薄弱

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由于地域的乡村特性,决定了它的人力资源必然是以农村人员为主。而目前农村文化层次较高的年轻农民多已离乡外出打工,用人只能“就地取才”,靠留守在家的农民奋斗在农村文化建设第一线。这些人多数素质偏低,观念陈旧,年龄偏大,缺乏文化品位,难以在弘扬新型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传统美德观念淡薄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中华的传统美德,目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活动中更是如此。因为它扎根现实生活,紧扣人民群众的思想脉搏,因此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同。在我们广大的农村涌现出了大批的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诚信待人的典范。对民族传统的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赋予新的内涵。但通过调查也同样存在着与中华传统美德背道而驰的行为:自私自利,重男轻女,虐待老人,邻里纠纷矛盾较多,农村的脏、乱、差现象严重,破坏历史遗产、遗迹的事时有发生,更谈不上开发利用。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滞后

调查结果表明,制约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障碍,就是某些基层领导存在“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错误思想。因为基层干部特别是近几年新提拔的“村两委”主要干部大多都是曾经办企业、经商的致富能手,现在还有自己的经济实体,个别的还是与黑社会有染的“能人”。在他们的骨子里根本就没有文化的概念,所以对于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农民精神需求状况严重估计不足,认识上存在偏见,认为经济是“硬指标”,文化是“软任务”,从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带领当地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上,文化建设工作就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

2、经费投入不足

经费投入不足直接造成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滞后。一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和简陋。娱乐场所、体育设施、场地、阅览室等都需建设,报刊、书籍需不断更新,电教设备需不断升级换代,维护和保养。二是无经费,无法支付管理人员工资,使得农村文化事业的有关机构难以正常运转,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成为泡影。三是文化产品的开发和利用难以实现。四是文化服务供给短缺。

3、人员素质较低

农村文化建设,人才队伍是关键。由于地域的乡村特性,决定了在文化建设一线的工作人员都是农村人员。这些人员大多文化程度不高,文化层次较低,很难在新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图书的管理,报栏内容的更新,种养殖实用技术、科技、法律、卫生、道德教育等知识讲座的选用播放和录制上都存在问题。使农民群众丧失了进一步获取知识和信息,转变思想观念,了解中央惠农政策,感受改革开放成就的平台。

4、奖罚措施不力

在全面建设新型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活动中,缺乏“两手硬”的方略,只对经济指标进行量化考核奖罚,而忽略了对文化建设方面量化考核奖罚,这是一种悲哀。凡是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精神文明先进村,他们村的文化建设都走在其他村的前列。在文化建设方面都能制定出一套奖罚制度。例如,洋县的东城社区每年评出“好婆婆”、“好媳妇”、“十大孝子”、“文明村民”等典型,对这些进行量化加分给予一定的奖励,反之进行量化扣分给予一定的处罚,使其享受不了村上的有关优惠政策。使人民群众形成了人人学先进、抵制邪恶的良好社会风尚,知道什么是光荣,什么是羞耻,使全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人人和谐相处,诚信友爱。而其他一些村则在这些方面做得很不足。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提高认识,转变思想观念

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选出一个“品能”兼优的班子带头人,带领和引导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文化力量和精神力量,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入手,弘扬先进文化,支持有益文化,改变落后文化,抵御腐朽文化,拓宽人的视野,激发人的斗志,启发人们去思考,去创造,从而推动农村文化建设。

2、加大投入,改善文化环境

公共文化设施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平台,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物质基础。针对农村文化环境落差的现状,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各级政府和村委会应将农村文化事业经费列入预算。一要根据农民需求,因地制宜每年有计划的办一些让群众真正实惠的文化项目。二要有充分的经费保证图书、报刊、杂志等的更新。三要投入一定量资金研发富有地方特色产品的文化品牌。四要保证文化建设一线人员的工资,使文化设施不再成为摆设,经常性的用好、用活,使其真正成为广大农村人民群众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学用科技、获取知识的重要基地。

3、强化措施,提高人员素质

农村文化建设,人才队伍是关键。通过引进、培养和稳定、管理等多种途径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农村文艺人才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对民间艺人和业余文化人制定优惠政策进行吸纳利用,欢迎具有文艺特长退休干部加入队伍,使整个队伍的素质得以提高。

农村文化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农村文化机制改革;文化队伍建设;文化服务机制

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是建设和谐农村社会的精神基础。只有建设好农村文化,才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地方政府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关键作用。地方政府如何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在以前的农村文化建设和现在的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地方政府发挥作用的范围和形式都发生哪些根本性的显著变化,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一步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急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

党的“十六大”以来,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科学发展观”,再到“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农民和农业等“三农”问题始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就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志着农村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让广大农民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面,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在提高广大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滞后性,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步伐。实践证明,许多地方通过镇街基层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等开展各项文化活动,使更多的农民群众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并掌握了一些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农业实用新技术,增强了致富本领。先进文化扎根农村更有利于繁荣农村文化建设,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要的有效途径。农村文化建设一方面能够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带来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并进一步激发创新精神,对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新农村文化事业,有利于突破传统文化中的家族弊病,增强农村发展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发展新农村文化事业,为农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更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还必须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通过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开展农村健康的文体活动,为农民群众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形成良好的社会精神风貌。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与内容

文化不仅与经济、政治共同构成综合国力的三大支柱,而且文化建设又是保持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基础。新农村文化建设还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密切相关。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文化建设的智力支撑与可靠保证,也就是说,只有文化建设搞好了,和谐社会的构建才有可能。还必须充分认识到,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因此要充分深刻地认识到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它关系到新农村和整个国家未来的兴衰存亡的大业。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高水准的复杂系统工程。具体而言,新农村文化建设,包括以下几大主要内容:1.思想文化建设。要发展先进文化,应不断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世界,并立足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先进地区及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上不断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特别是注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思想。2.道德文化建设。道德文化建设也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又包括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等内容。新农村的道德文化建设,必须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引导广大农民加强社会公道、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具体来说,就是认真贯彻执行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逸为耻”。3.科学文化建设。坚持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大力发展文化科学技术,实现科技与文化的融合,采用先进的技术,如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用先进的生产手段,增强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和传播能力;强化科技培训,增强科学技术知识。4.艺术和体育文化建设。要开展各种艺术活动,例如演小戏、唱歌、跳舞、扭秧歌等艺术活动和各种体育活动,使人们从多种多样的娱乐活动中陶冶情操。

三、高密市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高密市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良好的效果,农村文化事业得到较大发展,特别是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开展了各种农村文化活动,培育繁荣农村文化市场,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不是很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很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很相适应。在农村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1.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足

高密市在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部分经济条件比较好的镇街没有进一步完善相应的考核机制,个别的镇领导认为农村文化工作可有可无,抓与不抓一个样,或者只停留在口头上吆喝,没有进入真正的行动中,还有部分镇街由于镇村村经济困难,需要支出的地方太多,对农村文化建设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把农村文化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2.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与经济发展不相对称

近几年,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得到进一步提高,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却落后

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农民用于文化娱乐的消费支出偏低。农闲季节,农民大多都在家里看电视、站街串门闲聊、聚在一起打牌。据调查,在家中看电视的比例高达80%,串门聊天的比例达10%,而参加文体活动队等文体活动的比例只有5%。其中农村老年人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最为贫乏,农村老年人群体成为特别需要文化关怀的群体。

3.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还不能够满足农民需求

近几年来,高密市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上来看,发展速度仍然相对缓慢,滞后于城市文化建设的状况也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根据调查发现,高密市农村文化娱乐设施,尤其是农村图书阅览室,在农村普及率不够高,图书的配置针对性差,满足不了农村群众阅读的需求,看书难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同时,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又不能得到满足,从而使得“不良文化”乘虚而入。

4.政府对新农村文化建设投入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

2010年,高密市地方财政地方达到18.4亿元,但是与农村目前文化设施及广大农民对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相比,农村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仍然不足,影响了镇街文化设施建设,从而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和谐发展。

5.农村基层文化队伍不够稳定

由于乡镇待遇低,工作环境相对较差,文化专业人才难以留住,部分现有较高素质的文化专业人才流失,造成现有文化站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低,很难适应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要求。

四、高密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推进高密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有效途径。大力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同时对于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维护农村稳定,促进科学文明风气的形成,以及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也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就要紧紧抓住时代的机遇,采取切实的措施,加快构建完善的、符合高密市实际的农村文化建设服务体系,推进新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

1.推进新农村文化投入机制建设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作保障。要建立多渠道筹资机制,建立新农村文化建设投入增长机制。要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制定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对农业文化事业进行投资或捐助,逐渐建立起多渠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资新体制,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事业协调、健康发展。

2.推进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市、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全面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农村文化事业,重点捐助文化站(室)、图书室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市镇街文化机构要努力面向农村广大群众、实现工作重点的下移、文化资源的下移和文化服务的下移;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开展流动文化服务,建立服务农村的长效机制。

3.推进新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农村文化事业稳步发展的保障机制,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开放型的农村文化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灵活多样的分配保障机制。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一批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服务队伍,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农村文化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新农村 规划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新农村规划直接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通过新农村建设规划,可科学整合农村的资源和力量,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庄整体面貌明显改变,各项功能明显提升。

一、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必要性分析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必要性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普遍认为新农村建设,规划必须先行。这不仅因为新农村建设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而且因为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具有明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并且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新农村建设需要由责权利对称的投资主体、建设主体和监督主体等组成的系统主体;新农村建设不是“新村”建设,更不是“村居”建设,而是涵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制度创新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制定建设规划尤为重要。

二、新农村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依据各地城乡之间、工农业之间的差异加以分类指导,而不能按照原有的农业自然区划原则确定的九大农区来指导新农村建设;应按四大类区域,即大中城市郊区、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人多地少地区、中西部人少地多地区来制定不同的政策指导新农村建设坚持一下几项原则:第一,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谋求城乡一体化发展,减少农村人口的外出。第二,加强农村特色、遗产的保护,保存具历史价值的文物、风貌和民俗,并赋予老旧住宅及具历史意义的建筑物新的生命。第三,维护农村的自然生态和田园景观,增强农村在居住环境品质以及游憩价值方而的吸引力。

三、新农村规划中存在问题

新农村建设规划是新农村建设推进的前提和保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新农村发展的质量。近年来,我国新农村规划虽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现实中新农村规划仍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规划概念认识不清,规划水平不高

一些地方的领导囿于相关知识的局限,没真正理解现代意义上的规划概念,而仅仅从自己所想象和理解的“规划”出发,把木应全盘考虑、综合协调的规划活动变成了拆房子、搬村子、改门脸、盖屋顶或是修道路等简单建筑行为。欠缺长远目光,欠缺把建设新农村的现有内容与缩小和解决城乡差距来通盘考虑的思维。在规划水平方面表现在内容不全面、深度不够、合理性不高。村庄的总体规划深度没有达到控制性规划深度要求,居民点规划没有达到修建性详细规划深度要求。更没有从区域角度给村庄性质规模定位,没有对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布置,对如何保护自然遗产的、河湖水系等也没有考虑。

2、村庄规划科学性、指导性尚需加强。

村庄规划对规划部门而言是一个全新的理论课题。理论体系,指标体系还值得探讨和完善。虽然国家就村庄规划的编制出台了《村庄和集镇建设管理条例》、《村镇规划编制办法》等指导意见。但在村庄规划编制和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不同内容的规划指导是远远超出了上述《条例》、《导则》所涉及的内容。由于理论体系不完善、标准不统一,直接的影响是村庄规划难做。此外由于高水平的规划师不多,设计任务又繁重,在多种因素制约卜导致一些规划成果比较粗糙,规划科学性有待提高。

3、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不健全。

村镇规划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于基层的管理,而目前我国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存在不健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村庄规划建设的顺利实施。各区县村镇站招收的村镇规划建设助理员实行双重管理,以乡镇政府为主,区县建设局负责业务培训和指导,无法保证其专职从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有些乡镇还擅自将村镇规划建设助理员调离本职去从事其它工作,把村镇规划建设工作视为附属工作,直接影响了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4、新农村规划复合型人才欠缺

当前,不少对村庄规划教育研究院所注重的是对城市规划课题的延伸,对城市规划人才的培养,与农村人居环境产业关联性小强农村建设规划中农村产业性规划仍需涉农部门的设计编制部门主笔由城市规划专业部门主持的农村建设规划内容缺乏与农村自然生态、产业发展、民主政治等专业内容的衔接;而由其他涉农部门主持编制的村庄规划在村庄建设内容上又留卜了许许多多的遗憾城市规划与农村经济产业之间需要优势互补和紧密相连,协调发展所以,要尽快建立从城市到乡村的复合性规划教育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体系。

5、村庄规划浪费用地,重复建设

有的编制村庄规划脱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求,脱离当地久镇)域规划,空泛空洞,一味追求大而全,不切实际,搞大拆大建造成严重浪费。有的地方编制村域总体规划,不能从区域角度给村庄性质规模定位。近期建设规划内容目标过高,近期建设范围过大,居住用地安排和布局过小,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资过大,对自然遗产的保护、河湖水系、绿化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又不够,有面子工程之嫌。

四、改善新农村规划问题的对策

1、加强调查研究,提高规划编制水平。

要组织科研力量和规划设计人员认真收集村庄规划的基础资料,加强对村庄规划的调查研究和专题研究,组织编制单位要加强对村庄规划设计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使设计人员明确村庄规划的技术要点、规范性内容及深度要求。其次要重视规划的村民参与性,充分听取他们对村庄发展的想法和要求,这样才能确保规划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才能提高村庄规划的水平,才能保证规划建设的顺利实施。

2、建立健全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各级机构。

需加强区县、乡镇、村三级管理机构。①加强区县级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培训机构。区县级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培训机构主要负责对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的管理、培训及对重要建筑的批建工作,通过完善制度、加强业务培训及出台处罚政策等,全面提高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的管理及业务素质。②加强乡镇级村镇规划建设执行监督机构。乡镇级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监督机构主要负责监督检查村镇规划建设执行情况,及时处理违章建筑和破坏村镇规划建设的其他行为,监督管理村级村镇管理人员。③加强村级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村级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由村委会机构成员组成。村级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是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的最基层,也是最重要的机构,所以必须加强村级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从源头上杜绝违章建筑的产生,确保村庄规划建设的健康发展厂

3、加强相关工作人员培训教育

针对负责新农村建设的政府官员和农村干部,要进行关于规划以及规划实施的专业知识培训,开阔视野,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同时,要加强专业机构和专业规划人才的培训,使其专业知识能充分指导农村的规划工作

4、节约规划,节约利用资源

针对大拆大建行为,要坚持资源节约利用,尽量不新建扩建工程,住宅尽可能使用原有宅基地,村容镇貌、环境卫生建设,要体现保护农村资源和环境原则,编制村庄规划应完善配套公建与基础设施,合理确定耕作半径,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协调和全面发展,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另外对资金欠缺问题,应坚持节约与因地制宜的原则,不能等、靠、要,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讲究策略和方法。

参考文献

农村文化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屯绿化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06102

1 引言

村屯绿化工作不仅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同时也是当前我国农村地区进行绿化的重点环节,对于进一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这项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将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基于此,城镇和乡村在建设的过程中就需要对村屯绿化工作进行全面分析,明确总体目标,为创建更优美的居住环境打下工作基础。笔者研究了村屯绿化工作,确定当前这项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希望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2 开展村屯绿化工作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的实现农村城镇化发展,尽可能缩短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在农村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绿化工作,将农村的村屯绿化工作放在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环节。这也是当前农村城市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内容[1]。在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村屯的绿化工作担负着建筑和自然、人类和自然的过渡和协调作用。农村小城镇的建设和绿化工作不可分割,绿化工作的有效开展也将对农村城镇建设工作的开展,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不仅保持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二者还相互影响,互相促进。

3 当前我国农村村屯绿化情况

笔者对柳州市的农村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确定柳州市农村在人口密度上比较小,土地的利用率不高,田园特征更为显著,但是绿化水平欠佳,没有系统性的规划和工作方案,造成树种林种的形式比较单一,保持常绿的树种的类别少,生态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其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点。

3.1 村屯周围绿化问题现状

经过笔者对柳州市的研究,发现柳州地区有90%以上的树木都是由桂花树组成,但是在林带的宽度分布上却存在明显不同[2]。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树木建设过程中,树种相对比较多样,逐渐出现了木棉、洋紫荆等树种,但是由于质量得不到保证,并且植株在种植的行距上还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情况,导致病虫害十分严重,对树木的生长和发展都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在90年代初期,国家大力宣扬护村林的种植,虽然在这种前提下,我国很多桂花树、洋紫荆等树木的质量都得到了更新和质量的完善,但是在树种的选择上大多数还是由这几种传统树种组成,在树种的形式上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扩展,因此难以进行新的突破和发展,使得病虫害的发生始终处于潜在危机,对绿化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3]。当前很多村屯中甚至还存在四周无林的状态。

3.2 村屯中街道绿化情况

现在很多村屯在街道的建设上都将桂花树作为主要树木,但是在对栽种过程中没有进行品种的筛选工作,所以树种经常出现杂乱种植的情况,一旦到了开花季节很容易出现花瓣乱飞的问题,这将对村屯的环境建设和道路整洁化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如果不及时清理散落的花瓣,也容易产生病虫害蔓延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曾经栽种的针叶街道林也很容易受到排水或是天气环境的影响,最终出现存活率的情况,对绿化工作有序进行将起到阻碍作用[4]。

3.3 村屯中企事业单位绿化问题

农业经济产业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对农村企事业的发展产生起到推进作用。现在的企事业单位已经基本实现了绿化工作,但是绿化的形式比较单一,也没有达到统一的标准,因此在这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仍旧保持着传统的工作模式,没有形成相应的环境保护意识,影响了绿化工作的整体效果。

4 对村屯进行绿化工作的基本原则

在对村屯绿化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将科学发展观作为基本的指导原则,并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要工作目标,从而更好对农村环境、人民居住条件和生活为重点环节,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对村屯绿化工作的开展和有效进行,因此在对这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将以下原则进行落实。

4.1 整体性原则

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将总体规划工作放在村屯绿化工作的重点中,通过内容上的丰富和完善,对其进行统筹和规划,加强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有效减少和避免重复建设的情况。在对村屯进行绿化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将村屯的整体景观做到美化的程度,同时还需要建设其完善的生态环境和系统,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促进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为更好的实现生态环境提升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5]。

4.2 多样性原则

在对村屯绿化工作进行开展的过程中,为了充分展现自然环境特点,还需要采用较为科学和合理的方式对空间结构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提升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发展,减少物种单一或是结构不明的情况。村屯绿化还需要进一步结合地域文化特点,从而更好的设计出具备文化内涵的景观生态布局和方案。

4.3 适宜性原则

在对村屯绿化工作进行开展的过程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结合当地环境和土壤情况等,有效开展G化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坚决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土壤情况对树木进行种植,加强对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问题的研究,从而保证造林工作中的成活率得到更大提升。

5 村屯绿化工作的发展策略

5.1 提升人民群众对这项工作的认知

首先,应该加强对村屯绿化工作的宣传工作,向广大人民群众宣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人们了解国土绿化工作的意义,引导农民认识绿化工作,充分掌握对环境的绿化也是对自己家园的爱护,是中国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农村居民对自家院前院后的环境进行绿化,其次,还应该对农村周边环境进行绿化,这样才能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

5.2 正确处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应该将村屯绿化工作放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前提上进行,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全面分析。如果一项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没有相应的经济效益作为最终保障,那么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就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在这种前提下,要想将这项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在对树种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就应该选择一些生长速度快,产品种类丰富的树种或是经济类型的树种。种植树种过程中还应该保证将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按照比例进行种植,这样将有效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对于强化经济效益也将有着重要帮助。

5.3 应用科学技术,提升村屯绿化工作的质量和标准

在对绿化工作进行开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应用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对科学技术的应用,对整个工作质量和标准的提升也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就需要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从而保证掌握科学技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

6 结语

通过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屯绿化工作研究,确定了当前我国在进行绿化工作开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没能得到有效解决,制约了这项工作的开展和提升。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也对问题进行了相应阐述。确定在近年来的农村工作开展过程中,村屯的绿化工作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因此这项工作作为当前我国农村建设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项组成环节,而如何对村屯绿化工作开展建设,是当前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能在更大程度上推动我国农村绿化工作的开展,全面提升我国整体绿化水平,为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彼波.百色市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屯绿化规划设计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6,36(3):134~135,162.

[2]毕海英.浅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村屯绿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29(21):214.

[3]潘剑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的村屯绿化浅谈[J].南方农业,2016,10(15):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