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学习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心理学学习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心理学学习的概念

教育心理学学习的概念范文1

新课程理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课堂教学条件差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存在差距,各地学校在教学设备上的投资水平参差不齐。例如,在城市和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多媒体教学已经十分普遍,信息技术教学水平也较高。而在农村和偏远落后地区计算机还未得到普及,许多学校并未配备也没能力配备计算机机房来实现信息技术教学。另外,现在许多学校虽然有自己的计算机机房来实现信息技术教学,但是计算机软硬件早已落后现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革命,而且计算机维护不及时,使原本一人一机的机房许多机器损坏,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其教学目的并未达到,使目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只是流走于行事。

2.教师水平、学生基础的差异

在当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任职教师很大一部分是“半路出家”。他们并没有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内容,他们只是了解一些简单的电脑等信息技术产品操作,在讲授课程时只是根据教材进行生硬无聊的讲解,忽略了信息技术教学是以研究和开发为目的的教育。另外,是现在许多学生从小就接触电脑等信息技术产品对信息技术十分了解,其所具备的信息技术知识甚至比教授他知识的教师还要丰富。相反地,有些学生则从未接触过电脑等信息技术产品,这让他们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时处于十分被动的位置。基于两方面原因,导致许多熟悉信息技术知识学生因教师水平限制而对信息技术学习失去兴趣,或者对信息技术不甚了解的同学因与高水平同学有差距并且教师水平不高,因此也对信息技术学习失去兴趣。

3.课堂教学手段单一,理论与实践不统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用于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知行合一的学科,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既单调乏味又与实践相脱离。在这种趣味性和实用性极度缺乏的课堂上,怎么可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就使大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没有了兴趣,信息技术教学也因此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再者,信息技术教学所使用的教材质量不高,其内容多为文字介绍缺乏软件应用讲解,导致其结构不完善趣味性低的特点。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思考

1.加大投资,提高学校硬件水平

学校和政府应该充分重视信息技术教学,在地方财政和学校支出中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硬件水平。使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一人一机,加快机房建设,更新机房计算机软硬件使其紧跟信息技术革命的潮流,加强机房的日常维护,提高机器的使用寿命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使用。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最新、最有效、最实用的信息技术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体验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方便和快捷。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在计算机上展示先进的科研技术或者是实用有效的软件,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为开展下一步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打好基础。

2.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

利用节假日,学校和政府应对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定期进行统一培训,为其提供一定培训机会和费用,并进行考核和审查,逐步缩小地区差异和教师水平差异(这是实现教育公平重要手段)。同时,以此让信息技术教师跟上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的专业水平,避免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时出现枯燥乏味的现象。例如,政府和学校共同出资资助本地区、本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统一进行计算机技术学习和培训,参加最新信息技术教学学术报告。让每位信息技术教师了解和熟悉信息技术教学前沿,提高个人素质更好的在课堂上传授信息技术知识。

3.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对待不同水平学生要有不同培养方案。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教师要从基础知识抓起,重点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操作能力,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教学,让领悟能力好善于动手的同学担任组长带动组内同学的学习。相对于此,教师在对基础较好的同学进行重点的培养,就其个人兴趣入手,培养一项该同学喜欢的信息技术。例如,有些同学喜欢新鲜事物,教师就可以将WORD中的一些较为深奥的用法教给他们,而有些同学喜欢设计,教师则要重点传授PPT中的有关设计的使用和操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游戏进行教学,如在教学大纲完成之外,让同学们玩一下小游戏并且告诉他们游戏设计的原理和方法,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完成一个小游戏的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结语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高中信息技术改革正在走向深入,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化的培养。这不仅是推动信息技术在我国的普及,也为我国培养适应新时展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但信息革命下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这要求教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不断走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教育心理学学习的概念范文2

关键词: 新课标理念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

一、语文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进行合作探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学习中获得技能。这有利于推动学生不断交流和沟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强班级的团结及创新意识,这是课改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之一,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做到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教师进行《沁园春·雪》教学时,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第一段及第二段的学习,了解学生在学习该课中的困难,用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展开探究,将在前两段中学到的经验迁移到第三及第四自然段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由组合学习,进行小组形式讨论,最后由学生给出汇报结果。在该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而且要采取一定的学习方法。在合作讨论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学生的参与意识会逐渐增强,并在学习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学生学习自主性也会彰显出来。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在课堂上营造竞争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发挥出自身潜能,推动初中语文学习顺利开展。

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充当引导者及组织者,进行语文学习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意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要尊重个体差异性,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我学习的方式,在实践中获得学习策略。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是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知识学习变化性,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后,会逐渐进入课堂,在课堂中转变角色,这是当前进行教学的当务之急。如:有位老师教学《青春随想》时,首先组织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对闰土月下刺猹所描绘的美丽画面形成整体感知,然后自由读文,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品读体味。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更多自由,课堂上学生充满激情,在广阔的空间中学习更多知识。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和生机,配合教师讲课的积极性也会比较高。在学生演示之后,教师再在多媒体上放映青春趣事视频,使学生对自己的演示有全新认识,这是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促进学生加深对课程的理解,从而把握文章主旨。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通过情境创设,不仅提供刺激物,而且营造气氛,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学中若能利用课件,通过放映录像、音乐或者是幻灯图片等,则能体现出信息技术在创设情境方面的优势。把学生带进课文中的情境,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语文课程学习最注重的是理解和体会,初中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感知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在读时有所收获和感受,逐渐形成语感,并深入把握文章的重点,情感得到熏陶。教师指导学生深入把握每个关键句子和段落,不断反复研读,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例如:《背影》教师让学生品读该课文时,教师抛弃了传统的方法,注重学生自读自悟的过程。于是,教师让学生自行品读,说出感受,学生在优美的段落中体会文字传递的情感。另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品读和体会,从中把握文章,从而体现出以人为本、着眼未来的精神。而且,学生在朗读文章时,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学生每朗读完之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读完这篇文章,你们觉得其中的意境优美吗?你们有何感受和收获呢?”用这样的方式点拨学生,因为学生读书时的想象和文中情景是相同的,所以读书的热情非常高涨,能真正理解文章,领悟其中含义。学生在不同的语序、句式或者词汇学习中,会发现文章的不同之处,这样才能够灵活运用知识,把握其中情味,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口语交际教学应挖掘课内外教学资源

教师在选择口语交际话题时,最好选择和学生生活贴近的话题,而且是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话题。初中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训练。只是仅从课本上学习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课外学习更多知识。这些都是初中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的资源,要将口语学习渗透到生活大课堂中。学生具备语感,才能提升口语表达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需要在课外阅读中不断积累,充分掌握课外教学资源。语文知识内容非常广泛,局限于教材,无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应该从课外获取。

四、结语

教师进行教学时,要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找到学习突破口,逐步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岩生.本教育:唤醒自然生命力——初中语文生本课堂教学实践案例分析[J].新课程学习:上,2013(2).

教育心理学学习的概念范文3

1 农村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生物学实验硬件设施严重滞后

实验室、仪器设备是开展实验教学的物质条件。由于教育经费投入的相对不足,多数学校的生物学实验室建设和装备还停留在教育部Ⅱ或Ⅲ类标准,很多农村中学没有独立的生物实验室,相当部分学校的实验室是利用教室改建的,存在生化共用一室现象,且水电布局不合理或水电难以保证。实验“三室”用房不够或缺少问题比较突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1.2 生物学实验设备缺失严重

按照中学生物新课程标准,农村中学现有的实验设备根本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新课标增加的实验仪器基本没有配备,甚至连显微镜配置数量都不足。实验设备老化,原有的仪器设备、药品没有进行必要的更新、补充,如一些学校显微镜的镜筒大多无法固定而下滑,目镜和物镜丢失数量较多,一些模型、标本也损坏严重。旧的实验装备配置已滞后,较先进的仪器以及多媒体设备还未配备。

1.3 领导不重视,教育理念落后

由于中考取消了生物科目,多数农村中学的领导、教师淡化了生物学实验教学,对生物实验教学管理模式仍停留在旧有的认知水平,对实验室的功能定位停留在完成上级评估验收要求,关注的重点是在升学率和考试分数,在师资配备、资金投入方面都不予重视,忽视了生物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环节中的重要作用,凡此种种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农村学校生物实验教学的实施和提高。

1.4 生物学实验室管理不规范

一些农村中学生物实验室缺乏规范管理,表现在部分学校实验室仍悬挂的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实验室管理规则,实验器材布满灰尘,实验试剂长久失效,常用的仪器维护不到位,实验室管理资料残缺不齐。

1.5 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令人忧虑

生物学实验开出率在不断降低。表现为:一是农村学校经济困难,经费短缺,投入到实验中的经费自然是能省则省,实验经费得不到落实,实验教学所需的仪器药品没有得到及时补充,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二是农村学生比城区学生有更大的生存压力,中考不考生物,做不做实验不会影响升学,师生在思想上不予重视,将生物学列为“副科”,这样,生物学就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三是多数农村学校由于没有专职生物实验教师,任课教师自己准备实验,工作量的增加,使得一些老师力不从心,于是一些装备条件较好的学校就改为在多媒体教室让学生看实验演示课件,条件差的学校则取消实验课,甚至有些学校教材内容都无法完成,多数农村学校的学生连最起码的显微镜都没见过。

1.6 农村中学师资力量薄弱,生物教师不被重视

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学校中生物教师整体专业水平不高,发展后劲不足,素质参差不齐。初中生物实验教师专职少,多为兼职教师。因此,教师上生物课就是“照本宣科”,对新课程的变化不了解,不会做实验或做不好实验,而生物实验教师很多仅起“保管员”的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农村中学中具有高级职称的生物教师比例相对较低。由于生物学科在中学学科中处于弱势学科,从而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评聘、待遇等切身利益,导致很多生物专业的教师改教其他学科或调入城区中学,非生物专业的教师在任教生物学课程中,没有归属感,将其作为一种过渡,没有将精力真正投入到教学中。大中专生物学专业毕业生不愿到农村任教,人才流失严重。

1.7 生物教师自身职业倦怠,不重视实验教学

由于中考取消了生物科目,没有成绩压力,多数农村中学生物教师没用积极性去开设“费力不讨好”的生物课,因此表现为:将学生分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将做实验改为讲实验;将实验现象和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课时内容被压缩,课时严重不足,或将生物课时挪用于“主课”。生物教师忽视自身的学习,没有积极主动地去提高生物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无法适应新的要求和挑战。

2 农村中学开展生物学实验教学新思路

综上所述,农村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令人担扰。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学生的人数占全国中学生总数的70%以上,多数农村学生将来还将在农村为农村生产建设服务,因此实施素质教育的重难点在农村中学。如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思想上不重视,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必将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影响到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和为本地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寻找一条适合农村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路子,是各级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职责。

2.1 改善实验条件,逐步加强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

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对生物实验室装备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针对现有的实验教学设施与教育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情况,为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教学,要实验教学的物质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完善实验教学设施。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不断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经费投入的总量在大幅度上升,学校实验教学的硬件条件会不断完善。要积极争取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采取上级拨一点,学校自筹一点,解决实验经费不足或没有实验经费这个难题。在管好、用好现有实验室及实验设备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分批进行配套建设,逐步改善实验条件,科学添置设备,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及应用,为实验教学提供优质服务。

2.2 改变教育观念

新教材增加了大量的生物学实验,这对农村中学现有的师资和设备等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办学条件和办学观念一直相对落后的广大农村中学,将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农村中学应扭转应试教育观念,立足于农村实际,从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生物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上不可替代的作用,转变过去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和能力培养的做法,努力创造条件,开展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生物学的一种基本的教学形式。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生物教师素质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因此,教育机构和学校领导要重视师资力量的建设,一应建立健全农村地区生物教师“留得住、在得长”的保障机制,在职称晋升、评优加薪等方面,优先考虑在欠发达地区中长期任教且表现突出的教师,以鼓励广大生物教师在欠发达地区扎根。二应建立健全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后备人力资源补充机制,重视从源头上提升欠发达地区生物教师队伍素质,制定相关政策,加大政策倾斜,积极鼓励和吸引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欠发达地区任教,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只有采取措施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才能使农村地区素质教育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三应建立健全农村地区生物教师培训机制,鼓励生物教师在职进修。采取集中培训、示教观摩、网络学校等多种形式,为欠发达地区生物教师提供免费优质培训。加强骨干生物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学科带头人,加强校本培训,提高生物教师的整体素质。

2.4 加强生物学实验室管理,配备专职生物实验教师

生物实验教师是学校实验教学必备人员,是保证开展好生物实验教学的关键因素之一。有关部门要解决生物实验教师队伍比较混乱,师资配备较差,流动性大,生物实验技能薄弱等问题,配备专职生物实验教师并落实相应的待遇,定期对其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这样才能有效地实施生物实验教学工作。

2.5 发挥农村中学在生物教学方面的优势,开展好生物实验教学工作

据调查,教师本身对农村中学生物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影响农村生物教学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树立新的理念,立足农村实际,发挥农村中学在生物教学方面的优势,培养师生将实验作为一种习惯,切实开好生物实验课。

1)开发与利用低成本的农村生物实验资源。农村中学虽然在实验教学硬件上相对落后,但却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生物取材比较方便。农村学生由于长期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有关农业生产、生活的经验比较丰富,动手能力较强,因此,生物教师应克服困难,立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调整教学结构,开发与利用生物低成本实验资源,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学习和掌握实用性较强的、对振兴当地经济有利的生物学知识,在实验教学中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学习植物花的形态结构、植物的扦插、栽培技术等,就可带学生到当地的果园去观察、实践。发动学生到野外采集,进行植物的识别、植物标本、叶脉书签的制作,也可开展农业生产、气候环境、生物多样性的探究活动。走出教室,以草原、丘陵、平原、山地为课堂,取法大自然为教材,开展活教育,培养真性情,激发真兴趣。给学生创造与自然密切接触的机会,寓教于乐,让学生对生命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于潜移默化中开展生物学教育。

2)开发具有农村特色的校本实验课程。自编乡土教材,创造性地开发一些有利于学生今后开展生产实践的生物技术实验内容。一可选择与学校条件相符的内容进行教学,二可根据地方的生产特点开发相应的校本实验课程,如“小麦的田间管理”“果树的嫁接与管理”“生态养殖实验”等。农村中学应以新课改为契机,充分体现“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新课程理念,致力于校本生物学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使学生的学习内容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办出农村生物实验教学的特色。

3)创建生物实践园地。充分利用农村无法比拟的生物资源,根据区域特点,师生动手,创造条件,变弱势为优势,开辟诸如花卉区、蔬菜区、果树区、动物饲养区等生物实践园地,利用园地的材料,既解决了实验经费短缺的问题,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实践中拓宽了知识视野,培养了自主探究的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开展学校与当地的互动合作,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后备人才。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农村中学生有近半数的人将来可能从事农业生产,因此,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和实际生活,重视挖掘当地的教育资源,充分拓展探究式、体验式教学的生命力。可设置一些技能型实验,如葡萄酒的制作,食用菌的培养、区域特产的种植、养殖场、大棚菜等生物技术实验。结合课程内容,向劳动者学习实用技术,如在讲“光合作用”时,介绍大棚菜通光面积和光照时间;讲“植物的矿质营养”时,介绍小麦、玉米等所必需的矿质元素,怎样合理施肥等。变单独的为教学而实验为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传统生物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加深理解现代生物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学习兴趣,树立爱家乡的观念,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技术型人才。

5)开展自制教具活动。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利用一些日常生活物品或废弃物,积极开展自制教具活动,如利用木工的边角废料,自制植物标本夹、昆虫标本盒、接种箱;开展植物标本采集制作和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利用废弃的透明饮料瓶,开展生态瓶的制作实验;无色透明的罐头瓶可代替标本瓶;利用家禽、允许采集的鸟类等可制作解剖、浸制、剥制标本;利用地方特色材料如秫秸、粘土等,制作生物教学所需的教具等。这些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热爱自然的科学素养,又可变废为宝、节约资源,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

参考文献

[1]彭勇,黄发享,段彬江.重视新课程背景下生物学实验管理与改革[J].生物学教学,2011(11):67-68.

教育心理学学习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心理学;小学生;效率

數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一门学科,其起到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发展智力的作用,具有其他任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

随着学习的深入,小学数学的知识结构不断复杂,难度不断加深,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小学生学习数学产生困惑、苦恼、畏惧等情绪。因此,借助于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小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是很有必要的。

一、数学教育心理学的含义

数学教育心理学属于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基础性的领域,国际上对数学教育心理学一个通行的概念就是,数学教育心理学是指以数学教学的实践为基本出发点建立自己的理论观点及其体系的研究,从认知理论的立场探究、分析和评述在数学教育中遇到的各个方面理论及实践问题。数学教育心理学在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不只是将数学教学案例与教育心理学的结合研究,还是具有学科特色以及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二、数学教育心理学中小学生主要存在的数学心理障碍

1.轻视心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学生,学习很认真、刻苦,但是每到测试成绩始终不能提高。笔者通过与他们的沟通,发现这类学生对于基础性的题目不够重视,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难题和大题之上,于是这种眼高手低的做法导致了成绩始终得不到提高。

2.心理畏惧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随着难度系数的增加,变得更加抽象更加深奥,小学生一旦对这些困难没有及时解决,就会对学习数学没有信心,并会出现自卑感。长此以往,这部分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就没有了动力,数学成绩也得不到有效提高。

3.心理满足

尤其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经常会有这样一部分学生,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十分自信,但是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就自以为是,在学习上不再用功。这种心态严重影响了他们进一步学习,导致他们总是处于中游状态,得不到更高的发展。

4.偏重结论

在小学数学学习之中,有部分学生注重数学结论,认为只要知道结论就可以了。这就很难深刻领悟数学结论,在运用时常常会出现差错,且不利于逻辑思维的形成,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5.心理依赖

小学阶段目前没有升学压力,不需要参加如中考、高考般的考试,这使得有些小学生对学习没有压力,在学习中对教师形成了依赖心理,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遇到困难并不及时去解决,而是等待教师讲解答案。这样的心理状态使得数学学习停滞不前。

6.外界诱惑

因为小学生大部分年龄都在13周岁以下,受到年龄因素的限制,小学生的意志往往不够坚定,非常容易受游戏、网吧等外界的诱惑,部分学生沉湎于网络游戏,因此数学学习成绩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育心理学的实践研究

笔者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平时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几点运用:

1.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笔者将教学与实际有机结合,创设有趣生动的教学情境,并不断贴近生活,这样就提高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欧拉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保持这种心理状态,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会变得更加努力也更加轻松,并能够有着更高的学习效率。

2.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学习状态,树立正常的学习心理状态

作为数学教师,应该要经常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体会要我学与我要学的区别,帮助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教授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以及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科学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重视学生学习方法

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培养学生基础学习能力,改正他们眼高手低的缺点,避免出现课上听得懂,课后用不了的局面,运用合理的数学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4.加强心理引导为主

针对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和诱惑的学生,一方面不仅要依靠学校以及家长的约束管制,更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人格,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关注他们的心理活动,以朋友的身份带领他们走出误区。

总而言之,科学应用数学教育心理学进行教学,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更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作者:邱筱卿

参考文献: 

[1]唐云霞.运用心理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科技信息,2014(10):256. 

[2]范如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儿童心理学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25):117-124. 

教育心理学学习的概念范文5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心理学教学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应顺应时展潮流,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始终做到人本主义思想。本文首先论述了当前学校心理学教学现状,指出了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接着论述了针对性解决策略。

【关键词】心理学;人本主义;教学

一、学校心理学教学现状

学生都认为心理学的学习会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利,因此对心理学学习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能够学到较为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为了适应时展与社会进步,心理学教师一直对此进行着细致的研究,但取得的效果却并不理想,一学校不能对心理学课准确定位;因为存在着财力紧张、人员缺少,以及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很大等问题,所以学校时时刻刻都想引进专业能力强、技术水平高、讲求职业道德的心理学课教师。但当前设置的心理学教学目标,却着重于对学生讲解一些基本性知识。二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与实用性,在当前的心理学教材中,只有简单描述了人的一些心理与行为,而关于人的心理与行为有影响的内容却非常稀少;三教学手段过于简单,与前面的论述相同,很多教师在讲解心理学知识时还是以课堂讲解为主,而没有重视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心理学教学中人本主义思想应用方法

1.调整和完善课程结构体系

教育心理学重点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规律与学习条件。在当前的教育心理学学习中,主要内容是在“心理发展与教育”一章中讲解维果斯基、皮亚杰和柯尔伯斯等人的心理学研究;在“一般学习心理”一章中主要讲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迁移和学生的生理机制等;在“分类学习心理”一章中讲解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学习方法、以及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等;在“学习理论与教学”一章重点讲解了最近出现的基础理论知识,而删除了一定内容的旧理论;在“教学心理与教师”一章重点讲解了如何设计教学内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学生的学习与教学心理结合在一起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形成了较为严谨的教学结构。

2.加强实践操作

设置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学生今后的教学解决遇到的各种实践问题,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因此,教育心理学的重点内容应该是如何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态度、掌握知识、学习动机与道德教育等。如在学习“知识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创造合适的活动内容,教会学生如何整合知识,如何形成自己的概念等,要重视理解高层次的知识和进行高层次的学习。再有,教师在讲解上述有关内容时可以应用一定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设计一定数量的思考题、案例分析题和讨论题,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在掌握一定内容理论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创新教学内容

现代教育心理学重点研究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重视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重视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应用教材的同时发挥教材中重点内容的作用。同时重点学习“学习心理”、“品德心理”、“心理发展与教育”等三个方面。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做到以学生为主,将学生心理的发展做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真学习皮亚杰等心理发展理论和教育的深层次内容。再有,还需认真研究学习的本质、过程和学习条件,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教育心理方面,要重点讲解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需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学习个别差异一章时,要重点讲解多元智能理论,以及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如何应用等,再有,也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等。

4.不断改善教学方式和评价手段

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师生共同讨论的教学方法。讲解教育心理的基础知识时,通常情况下都是教师在前面讲,这时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利用师生间的对话帮助学生找到知识中的疑点和难点,从而展开讨论和研究,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师要以精细为主,而且需要重点讲解有关主题方面的内涵与逻辑之间的联系,学生才能系统的理解。

5.积极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教师要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如在研究学习知识、形成技术与遵守法规等内容时。教师还需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要求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针对某一问题展开思考,拥有自己的观点和结论,然后在小组当中进行讨论,每个人都要表达自己的见解,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合作意识。教师最后做出总结,纠正学生认识中的失误之处,进一步将理论知识加以深入,提高教学效率。

结语

总之,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育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为今后其他课程的改革积累经验。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在课程改革中具有主体作用,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讲求师生间的协调配合,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得以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丽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与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03).

[2]沈承春.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0).

教育心理学学习的概念范文6

关键词:学习动机;概述;指导意义

一、学习动机理论的概述

对“学习动机”这一概念的界定,现代教育心理学并不仅仅将其简单定义为激发与维持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原因,而对其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在心理学中,一般将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内在动机(也称内源性动机),指由个体内在兴趣、好奇心或成就需要等内部原因引起的动机,而不在学习活动之外的奖赏或分数,即乐在其中。第二类支持学习的动机即外在动机(也称外源性动机),指由外在的奖惩或害怕考试不及格等活动之外的原因激起的动机。

二、学习动机理论对数学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对于数学这门特殊的学科而言,要学好这门学科,需要的不仅仅是学生应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演绎推理能力等,还需要学生能产生和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即具有有利于数学学习的学习动机。

数学学习动机的一个具体方面即学生对数学学习应用价值的认识和理解。许多学生经常会问教师“学习数学有什么用?”学生之所以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主要是因为学生对数学学习可为未来自身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和改变,数学学习对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应用价值存在疑虑和困惑,学生不能意识到学习数学是作为一个公民所应具备的一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为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能产生通过主动开展数学学习以改变和改善自身生活的学习动机,应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走进数学。

总之,学生的学习动机极大地影响着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潜在影响和重要意义。此外,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具有不同的学习动机,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帮助、引导和激励学生产生和保持有利的数学学习动机,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快乐、自信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史静寰.当代美国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29-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