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电算化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电算化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电算化管理制度

财务电算化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电算化;内部制度;实施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发展,会计电算化系统替代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大社会的必然趋势。会计电算化制度在国内外都有很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也已经实现了这一不发展,所以中小型企业应该建立电算化制度,从而减少手工运用来处理经济业务。

一、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现代化会计技术,以先进的计算机为工具。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了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开发,使用、培训、服务、制订和执行法规制定以及实施微观与宏观管理会计业务和会管理现代化的全部。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会计信息处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管理、决策的需要。许多私营企业一样还是采用传统的手工做账模式,为了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利于以后的企业扩展,采用会计电算化制度来处理经济业务势在必行。

二、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状况

(一)会计电算化广泛普及,但发展不平衡

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使其在会计方面的应用也逐步显示出其优越性,从而得到了众多会计工作者的青睐,并广泛应用于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总的来说,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已基本普及,但由于各地区,各企业的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导致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不平衡,通常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效益越好的企业,会计电算化程度越高。

(二)会计电算化网络系统发展迅速,但其安全机制有待加强

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推广、发展迅速,但随着网络系统更进一步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信息安全方面有较大隐患:在外部有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的攻击等;在内部有软件本身的缺陷,计算机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将导致会计数据的不完整性、会计工作内部控制失效,这些是会计电算化继续发展要解决的问题。

(三)软件功能单一,数据共享程度不高

目前财务之间的不统一,不兼容性,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存在。特别在同一行业内部,由于未从行业的整体角度出发,各下属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品种多,各种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使用方法不一致,就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还有在同一部门内部中,由于财务软件的购买时,往往只考虑财务部门工作需要,没有从整个单位信息管理的高度出发,结果导致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信息的中断,其他部门也不能通过网络有效的共享财务部门的信息。

三、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一个良好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保证单位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会计电算化工作成功的基础。实行会计电算化后,跨机核算工具与程序、会计数据与信息的表现形式、会计档案的保管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制定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时,除了要遵守手工会计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外,还要考虑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特点。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是:

(一)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

(二)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通过对系统操作的管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完成会计核算工作。每个操作人员都设置各自的密码,以确保他们不会篡改自己的操作。

(三)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该项管理制度内容是做好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的维护,以保证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是以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会计数据与信息的,具有磁性化和不可见的特点。

四、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实施步骤

(一)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与进程

会计电算化是单位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需要制定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和发展进程,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考虑整个发展进程划分为几个阶段,明确各阶段的工作目标、要求和进度。

(二)资源的配备计划

首先考虑会计软件的处理流程是否适应企业现行的财务流程;再次考虑会计软件所用的数据库是否与企业选用的数据库一致;最后还要考虑到会计软件的性能是否安全可靠。所谓的安全可靠一般是指,会计软件防止财务信息被泄露和被破坏的能力,会计软件防错和纠错的能力。会计软件的操作设计是否适应企业的特点也是要充分考虑的问题。

(三)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培训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财会部门和财会人员,还涉及到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和相关人员,需要具体有新知识结构的人才来完成会计电算化的组织、实施、开发和应用等工作。作为财会部门的人员,我们必须参加电算化培训,以便能够适应电算化下的业务处理工作。

五、会计电算化的展望

所以说会计电算化代替传统的手工方式处理经济业务,已成为不可逆的潮流。首先,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和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其次,他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再次,他推动了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会计工作进一步发展。企业要根据实际的情况,积极建立会计电算化制度,制定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会计电算化制度必然会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最大程度的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好的为提高各企业、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参考文献:

[1]汪允杰.中小企业选择会计软件应注意的问题.2007,4,14

[2]江磊.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南京工业出版社,2007,8

[3]飞杨.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内容目标及原则.2007,12,1

财务电算化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发展; 影响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电算化在经济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的新型财务系统刻不容缓。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一、影响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因素

(一)单位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不健全

管理制度是保证和实现会计电算化安全、准确、可靠的先决条件。不建立和完善有关的管理制度,不但不能发挥电算化的作用反而有可能造成会计工作的混乱。在我国的一些企业中,对于会计制度要求考虑过少或根本没考虑,也有些企业对会计制度的理解过于僵化,如有些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中规定,只有系统管理员才有资格打开数据库进行操作。这是对系统管理员权限的误解。即使是系统管理员也是没有权利直接对有关数据库进行操作的,针对出错的凭证等,应依照会计制度规定采取相应的补救处理措施,而不是修改数据库。

(二)高素质的网络财务人员缺乏

网络技术运用于企业财务涉及到整个经营管理模式的变革,相应地对财务人员素质的要求也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当代经济的发展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网络是企业会计信息输入、加工处理以及输出的主要作业形式,只有具备财务会计信息的网络人才才能满足新经济形势的需要,会计人员仅仅具备专业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亟待着眼于未来,适应客观要求,加强数据库应用、计算机操作、网络信息技术、商务经济管理等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我国目前能适应新形势的复合型网络财务人员十分缺乏,这也是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的关键问题。

(三)财务软件发展不足

会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重要前提,软件的发展和使用决定着企业、公司的会计工作能否继续深入。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现在需要的软件不同于传统的财务软件,应符合以下几个标准:1.功能多样化;2.全面采用网络技术,适应网络化管理、移动办公、开放体系、电子商务需要,实现财务集中式管理、动态核算、实施监控;3.软件在符合国际会计准则、多语言、多币种情况下提供具有国际化的会计信息,满足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实现财会国际化;4.会计与业务协同,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票据流有效整合。

目前,在我国各单位所使用的软件缺乏通用性和标准性,软件系统内部衔接性差,数据的兼容性差,很难实现数据、信息共享,严重阻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四)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安全问题

会计电算化,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越来越被各个单位所重视,普及率也越来越高。但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电子学和信息学的综合运用,会计传统的核算环境、信息载体、管理模式、安全控制体系均发生了变化,而且随着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化,电算化将面临众多新的挑战。电算化安全是面临的挑战之一。如何提高会计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确保会计电算化的安全,充分发挥会计参与企事业单位决策和管理的作用,已成为各电算化单位需要解决的问题。

日常工作中,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会计信息通过物理通信线路传输就可能出现安全问题。例如:网络信息来源的多样性,有可能导致审计线索的紊乱;网络信息很有可能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拦截或者被人为篡改;网络中存在的病毒和网络“黑客”的侵袭都可能给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带来危害。所以,对于新兴的网络财务软件,更应当重视其安全保密措施。此外,由于会计数据主要是保存在计算机的磁盘或者外在软盘、光盘中,一旦磁介质受热、受潮、折损等原因出现损坏,保存的会计数据将会丢失,势必严重影响到企业的会计工作。

二、对会计电算化出现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

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会计电算化高效发展的前提,面对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就必须建立一套新的管理方式、程序、措施。从而通过这套比较健全的、与会计电算化环境相适应的内部管理制度,使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能够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内容主要包括:1.人员管理制度。主要是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规划并划分职责。2.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操作规程、操作权限、操作记录、代码设计标准、管理制度及内部制度。3.数据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数据输入输出的管理、备份数据的管理、存档数据的管理和保密规程。4.系统维护制度。主要包括系统维护任务,系统软件硬件的维护、系统维护权限的规定、己方管理制度和软件修改的手续。5.岗位责任制度。主要是明确规定各职能组及各成员的责任制。

(二)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加入WTO后的要求,加大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针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特点和工作要求,科学地确定培训内容,做到教育对象层次化、知识结构系统化,更新会计人员的知识技能。同时,企业会计电算化人员要敢于从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成长,不断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提高操作技巧,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自己能够精通信息技术和财务管理知识,熟练地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推动企业电算化事业真正向“管理型”、“智能型”、“网络化”转变。

(三)加大软件开发力度

要想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主要问题就是加大软件开发力度,开发出比较完善的通用财务软件,满足市场需要。提高会计核算软件的通用性和实用性,可以对购入的商业化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同时也可以考虑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发挥专家系统在预测、决策工作中的作用,加强会计管理控制职能;还要吸收国外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开发出比较完善的通用财务软件,以顺应网络会计的要求。

(四)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

为了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国家应制定并实施计算机安全法律,在全社会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的宏观控制;政府主管部门还应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应加电磁屏蔽,以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制定机房防火、防水、防盗、防鼠的措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还要建立必要的内部控制。在电脑网络环境下,某些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及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都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安全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必要的。第一,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第二,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第三,从电算化网络软件的设计入手,增加软件本身的限制功能。第四,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第五,强化审计线索制。第六,建立进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

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向网络化发展,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网络会计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但同时也将自身暴露于风险之中,这些风险主要来自泄密和网上黑客的攻击等。为了提高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应采用一些措施,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认证、授权等。

在确保安全的同时还应该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1.加强数据的保密。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另外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软件加密或把系统作在芯片上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专机专用、专室专用等。2.加强磁介质载体档案的管理。为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并逐渐向完全保管新型磁介质载体过渡。

三、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为了参与企业管理,要更多地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所以会计电算化也要规范化。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环境的日趋完善,会计电算化工作将进一步发展,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会随之而来,我们应该采取必要措施使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岳国军.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1(4).

[2] 常艳艳.会计电算化的风险与对策[J].交通财会,2003(6).

[3] 于玉林.新世纪会计的发展趋势[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4(9).

财务电算化管理制度范文3

1、政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工作重视不够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与企业财务工作相比,有些领导认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较简单,没必要进行过多的监督和管理,因为经费是财政供给,只要能正常开展工作就可以了,没有必要用计算机管理。但事实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与企业会计工作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应得到和企业会计工作一样的看待,不应该有偏见,应充分引起领导们的高度重视。

2、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工作薄弱

首先,会计人员对凭证摘要填写不规范。会计人员在输入凭证过程中,由于摘要的填写依据软件提供的功能,可直接使用,这也致使不同经济业务的各行摘要相同;而在调整帐务时,对凭证摘要仅填写调账、更正等简单文字,也使得凭证很不规范。会计人员在调整时,经常随意调整,甚至有时对个别账务调整之后又调回原样。其次,往来款项错账现象较多。填制凭证时,由于会计人员在选择往来明细科目代码时经常发生“张冠李戴”的错误,从而导致往来明细账与实际不符。第三,有些会计人员对账簿的打印也不规范。少数会计人员为了省事,往往直接将往来账发生额打印装订,并未依据末级科目打印往来明细账。同时,部分单位的会计人员也未能及时填制会计凭证,修改系统日期,存在集中进行账务处理的情况。

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缺乏

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部分会计人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弱,对电算化知识不掌握,电算化管理的感觉也很陌生,只习惯于以往的手工记账管理,尤其是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认识存在严重的空白。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经费是财政供给,政府财政较紧张,这也使得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资金对需要更新、升级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升级,只有坚持维持现状。同时行政事业单位为了节约开支,对电脑采购的数量也有限,通常是数人共用会计电算化电脑,这极易遭受病毒侵袭,从而也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

4、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数据备份工作不及时,不到位由于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时间较短,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组成内容不清楚,缺乏管理经验,会计电算化档案保管人员的工作职责也没有及时制定,造成会计人员没能及时将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存储归档,即使已经归档,内容也不完整,从而使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和自然破坏,甚至造成了单位会计信息的泄密。同时,由于会计人员自身素质及能力无法胜任对数据备份的工作,只能依赖电脑公司的后续服务,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电脑公司不可能对每一家客户都能及时备份数据,这也直接影响了单位财务数据的及时备份;部分单位即使备份了,也经常无法做到双备份。因此,一旦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故障,会计数据将无法恢复。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1、提高认识,强化会计电算化重要性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领导要对会计电算化提起高度重视。首先主要领导应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地位及其对会计工作的深远意义,只有领导有了“认识”,其下属才能真正“认识”。因此,单位领导不仅要从思想上支持,更要从人力、资金、财物上大力支持。其次,会计电算化人员也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记帐技术的革命,而且对于会计学科本身也是一次重大的革命和创新,使会计人员从原来的记帐、算帐、报帐等繁杂的工作当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资金管理、资金分析、资金评测,因而进一步深化了会计职能,所以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一定要刻苦深入的钻研业务,真正达到精通财务软件。

2、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

提高安全保密意识实行会计电算化,就需要高素质综合性的财会专业人才,他不仅要具备财会方面的知识,还要具备计算机知识。因此,财会人员要经常性的进行培训学习及交流。而财务人员的后续培训内容不仅要包含法律法规知识、财务会计知识、更需要更新电算化及电脑知识。只有通过财务人员之间不断地进行交流学习,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对财务软件及数据处理的认识,才能够使每一位财务人员都能够达到独立、及时备份数据,并实现数据双备份能力。财会人员,为了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同时还要加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身份认证授权等。

3、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为了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运作,财政部从1994年开始到目前为止,相继颁布了一些规章制度。一个单位要实现财务部门会计电算化,必须要有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否则,就是实施了会计电算化工作,也是不能长久实施的,甚至还会给不法分子钻了空子,给单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各部门要重视会计电算化工作,强化规章制度建设。财政部门要加强基础工作规范管理、统一要求、并定期检查,以使财务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规范可遵守,有示范可模仿。审计部门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与被审计单位沟通,提出整改建议,行政事业单位做好调整与整改工作,防止问题一直存在并扩大,带来更大的隐患。这个管理制度体系一般包括:(1)人员管理制度。主要是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规划并划分职责。(2)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操作规程、操作权限、操作记录、管理制度及内部制度。(3)数据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数据输入输出的管理、备份数据的管理、存档数据的管理和保密规程。(4)系统维护制度。主要包括系统维护任务、系统软件硬件的维护、系统维护权限的规定、机房管理制度等。

三、总结

财务电算化管理制度范文4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状况却不尽如人意,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电算技术的使用在总体上还处于低层次水平。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三)会计软件发展模式的局限性。

(四)会计电算化人才严重遗乏。

(五)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差。

二、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也已紧跟大企业的脚步,开始配置财务软件实行会计电算化,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中应当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搞好手工会计向会计电算化的转换工作

一是改进相关会计制度。从手工会计转向电算化时,一般应当对原有企业的财会制度进行修改或者重新制订。二是作好数据的转换工作。无论从存储安全性、取用快捷性上还是从进行相关分析报告的需要上考虑,将历史数据输入新的电算化的会计系统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

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的“会计-- 计算机-- 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

(三)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会计电算化高效实施的前提,内容主要包括:

1.人员管理制度。主要是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规划并划分职责。

2.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操作规程、操作权限、操作记录、代码设计标准、管理制度及内部制度。

3.数据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数据输入输出的管理、备份数据的管理、存档数据的管理和保密规程。

4.系统维护制度。主要包括系统维护任务,系统软件硬件的维护、系统维护权限的规定、机房管理制度和软件修改的手续。

(四)会计电算化系统文档资料、会计档案管理

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的全套文档资料,视同会计档案保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档案管理主要是指打印出的各种帐簿、报表、凭证、存贮会计数据和程序的软盘及其他存贮介质,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以及其他会计资料。

三、随着会计电算化产生的快捷、高效日益为众人所知,财务软件也以惊人的速度普及和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会计电算化将向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方面发展

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是实现对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管理。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传统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在全面企业管理中的财务管理模块,原有的单一财务软件已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企业管理材料的采购、销售、存货的管理到会计核算、应收应付账款的管理,以及企业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和成本费用的管理,财务分析预测等实现一体化,进而实现对整个企业资源的规划,所以,将现有的财务账务系统、成本分销系统、报表、资金管理系统等软件实现数据转换接口,保障各软件系统内部的数据方便进行交换与重组,实现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

(二)电算化会计将向管理会计电算化发展

在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并不广泛,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分析手段的落后。管理会计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以数理统计方法为手段的,面向企业内部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的管理活动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碰到大量的数据需要分析、归类,还会涉及到较为复杂的计算。因此,许多企业往往主观上希望通过管理会计解决一些决策与控制问题,但客观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由于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有着紧密的联系,管理会计的许多资料来源于成本会计。因此,如能解决成本核算软件的通用性问题,将有助于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三)财务软件的开发将实行统一的标准

现在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是各自向软件开发商购买的,甚至有的软件开发商还别出心裁地搞出各自的特色,结果使会计电算化所用财务软件比较混乱,就是同一行业的不同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也不尽相同。不同的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使用方法的不一样,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从国外情况看,在某些会计电算化搞得好的国家,基本上是通过行业会计协会制定统一的财务软件标准,甚至某些国家就直接通过政府行政手段规定哪些行业必须使用哪种财务软件。这样国家有关经济管理、监督部门就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进行财务检查、专用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分析,单位也可以利用网络及时地进行财务报告的传送等。

(四)电算化会计将向知识处理、智能型方向发展

计算机应用经历了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两个阶段,现在正向知识处理的新阶段发展。作为会计电算化这门新兴学科,需要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与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研究和发展其自身的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会计电算化有四种模式电子数据处理EDPS、会计信息系统AI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如何有效地把它们结合起来应用,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方向。

财务电算化管理制度范文5

(一)对电算化的认识较为片面

尽管会计电算化在近几年内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很多企业仍然不能清晰到认识到电算化的作用和意义。会计电算化手段可以保证财务核算的灵敏性和快速性,大大的节约了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让他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是,在很多财务管理人员看来,他们只是看到了电算化将以前的财务管理管理工作从手工操作变成了电脑操作,并没有真正的意识到运用电算化可以极大地提高财务管理效率。这种肤浅而又片面的认识导致单位的领导者对会计电算化不重视,严重影响了企业会计效益的提高,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电算化发展中缺少专业的电算化人才

目前,许多企业中财务人员和计算机专业的人员十分欠缺,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在工作中,由于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很多企业如果待遇不够高,就很难吸引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很多会计电算化人员由于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不扎实,对财务软件的应用方法掌握得并不是很熟练,对财务软件的认识不深,再加上他们本身的知识结构有限,对于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故障不能及时的排除,很难保证软件的正常运行。很多企业对于电算化人员的管理不科学,普遍存在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给他们安排满负荷的工作,导致他们对电算化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电算化的知识。久而久之,他们对于电算化工作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专业化水平就不能得到提高。

二、在工作中,如何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一)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工作中。不论是企业还是各单位,要想让会计电算化更好的为财务管理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转变观念,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现阶段,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简单的记账和算账,这种旧观念无形中对工作效率的提高形成了极大的阻碍,严重的抑制了单位和企业财务管理的决策。因此,有关部门要正确的认识到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对于大量的数据和计算,仅仅靠财务管理人员是很难完成的,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帮助管理势在必行。然而会计电算化不仅是传统会计行为的重要代替手段,而且具备了数据处理、数据存贮和数据管理的功能,能够大大的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节约工作人员的时间。此外,利用会计电算化还能够在单位内部建立起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反馈,形成系统的业务数据信息,实现高效率的财务数据的采集,并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财务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让信息化高效率的服务于财务管理。

(二)加强企业内部电算化人员的培训和选择,提高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水平

众所周知,电算化事业的发展在于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要想让会计电算化更好的为财务管理服务,让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更上一个台阶,就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电算化人员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水平。笔者认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一是培训的初级阶段。在初级阶段的培训中,企业要根据相关的规定和要求,强化电算化的岗位培训,通过教育,让会计人员掌握一些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二是中级培训。在中级培训中,要教会一部分会计人员能够学会对会计软件的参数设置和一般性的维护,保证会计软件正常进行。三是高级培训。高级培训不必针对企业所有人,在企业内部选择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较为牢固的工作人员,让他们学会对会计软件进行高层次的维护、系统分析和开发,让会计软件更好的为财务管理服务。除此之外,在招聘电算化人员时,要严格把关,要求他们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证,注重考察他们是否有健全的法制观念和相应的应变能力和处理工作的能力。

(三)加强管理,规范管理制度,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全面发展

要想充分的发挥会计软件的优势,使其更好的为财务管理服务,就必须加强管理,规范管理制度,扩大电算化软件的功能,保证企业或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在科学的管理下健康发展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全面发展。要加强管理,首先必须清晰地认识到现阶段很多企业或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体系并不是十分完善,还有一些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虽然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制度,但这套管理制度并没能真正发挥作用,这些制度就是一个摆设,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并没有起到规范和约束的作用。还有一些企业的管理制度已经制定多年,没有以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为依据,也没有融入新型的财务管理理念,所以这些制度都是对电算化发展没有帮助的。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企业内部还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奖励与考评机制,对会计电算化人员进行综合的考评,在考评中可以将电算化财务管理的成果纳入政绩考核中。

财务电算化管理制度范文6

分析研究并解决会计电算化的安全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会计工作岗位出发,就会计电算化的安全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并就解决会计电算化安全性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会计电算化安全现状分析

(一)会计电算化科技含量提高,但基础工作仍较薄弱

不仅会计信息系统硬件、软件本身的科技含量比较高,而且由于会计电算化所跨学科比较多,各自的发展亦很迅速,这就增加了其他学科与会计学之间融合的难度,科技含量的提高给会计电算化安全控制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

事实上许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在会计电算化实施的过程中,对电算化的认识不够,会计电算化实施时并没有专业的指导和系统的调研,没有充分的专业储备,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会计电算化基础工作不健全,操作不规范。这给本来很规范化的计算机数据处理带来了因不当操作而造成数据丢失、系统错误分析、甚至会计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电算化安全管理也就出现了一些问题。电算化信息系统安全防范缺陷甚至影响了单位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信息化、财务管理专业化的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安全管理难度增大,系统控制方法、控制手段更复杂

会计信息的安全在传统的纸质信息载体和手工处理阶段就存在,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人们已摸索出比较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随着计算机在会计中的运用,会计的组织管理、日常维护与管理均发生了变化。

1.会计电算化后会计的岗位和工作职责在原有的手工分工的基础上新增了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系统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岗位,岗位职责发生变化或调整。设置电算化岗位时不仅要适应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核算的要求,而且要与会计部门的会计人员配备相适应,要符合单位的实际规模。如何合理分工又与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内部控制等相适应,这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会计信息系统不是单一系统而是人机一体的复杂系统,其安全不仅涉及设备安全,而且涉及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安全控制内容广泛,安全控制的方法、手段比手工账务处理时期更复杂,这就增加了安全管理难度。

3.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处理的无形化,数据储存的电磁化,伪造和舞弊的隐蔽性,这些新特征的存在都会成为电算化安全的杀手,也给系统的安全控制带来了困难,而且电子数据的储存介质容易受损,很难保管,会造成会计信息容易丢失和毁坏的危险。

4.网络和数据库的开放性也对会计电算化的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商品化的财务软件一般都具备网络版本,会计人员在感受网络带来的便利时,会计机密的被侵犯、被恶意破坏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如网络通信协议和软件自身不完善,造成网络协议存在漏洞;网络自身布线不合理造成通信质量差;大量的传播极易受计算机病毒的攻击;网络黑客的恶意入侵、窃取、篡改、破坏系统和数据。

(三)会计电算化安全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财政部也先后制定了有关会计软件开发、评审及管理的相关规定,促进了会计电算化的健康发展。但会计电算化后与会计核算相关的会计工作规范,仍然按传统的手工算账、记账为制定基础,电算化会计法规的建设和电算化的普及推广不很融洽。

会计核算的财务处理、会计账簿登记、财务报告的编制、会计监督、错账更正方法、内部会计管理等都因电算化核算环境、核算手段、技术方法的变化而变化,电算化实务中上述许多问题仍然无法可依,会计电算化安全管理的相关法规还很不健全,会计行业内系统的电算化安全规范尚未形成。

(四)会计人员知识结构亟待更新

人的素质决定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质量,高素质的复合型会计人才不仅是电算化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而且某种程度上能弥补硬软件投入相对不足的缺陷,提高信息系统运行质量。

二、会计电算化安全策略

(一)加快电算化法制建设,规范电算化安全管理

电算化会计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是电算化安全正常运行的制度保证。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主要是通过认真落实会计准则、会计规章来实现,通过具体会计准则、会计规范、会计制度、管理办法来指导会计业务处理,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

相关的具体会计准则要对会计电算化的软件采用的标准、软件的安全性、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会计信息的规范使用、会计电算化文档的保管以及会计电算化人员的责任作出指导和说明;对于原有的会计工作规范、管理办法、会计制度,根据电算化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安全的日常维护

1.电算化实施的准备阶段

电算化实施前要做好充分的调研。调研的内容主要包括:(1)对不同会计软件的可用性、安全性进行比较,选择适合本单位核算与管理要求的会计软件。(2)操作系统软件的选用要与会计软件相适应。商业会计软件都有不同的版本,版本的不同操作系统也有不同,其稳定性也有区别,要选择安全性高又与会计软件最适应的操作系统。(3)硬件的选用对于系统安全运行至关重要,要根据会计软件、系统软件的硬件配置要求,详细咨询软件供应商或软件研发单位,选购计算机和相关设备。

2.电算化系统的运行阶段

电算化安全控制虽然难度大,但只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规程,建立规范有序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实行日常工作制度化管理就能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1)安全运行的制度保障

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建立健全本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硬、软件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实现网络化的单位还应建立网络管理制度。制度的制定者还要根据本单位电算化的发展需要及时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当然单位在制定这些内部管理制度时,应充分体现对系统和数据的安全保障,制度制订后还需要重视并倡导制度在工作中的贯彻落实。

(2)安全运行技术保障

①电算化操作人员要善于运用软件的对经济业务的控制功能。成熟的财务软件对输入的数据具有校验功能,如总额控制校验、数据平衡校验、重复输入校验,以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只要对该功能启用就能发挥作用,但要经过必要的授权,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

②建立多级备份与恢复机制。系统备份与恢复机制的目的就是防止系统瘫痪,提高安全性,保证在意外情况下有快速自救能力。要善于运用先进的安全保障设备和措施,建立多级备份和恢复机制,会计电算化开展单位应结合单位实际,分层次的采用以下几种备份:

进行服务器双热机备份,发生故障时,保证在一般故障出现时,服务器系统的不停顿工作,瞬间恢复。其级别最高,保障系数最高,但投入多,对人员要求高。

采取磁盘镜像备份技术,是指通过磁盘镜像技术,实现数据库服务器磁盘的完全备份,即两个物理磁盘的数据完全一致,保证在一个磁盘发生故障时,数据可从另一个磁盘上读出,不会停止系统运行。

财务及管理软件自动备份,它是利用财务软件或管理软件本身的备份功能,实现重要数据的定期或定时备份。备份程序运行时可能会降低系统运行效率,但对数据的安全很有必要。网络环境和单机环境下都适合使用。

系统管理员定期集中数据备份和账务主管的日常备份,这是最基本的备份级别。当前三种备份条件不能实现时,其备份尤为重要,而且网络环境和单机环境下都适合使用。

系统的恢复也是电算化安全的重要一环,恢复时,特别是第一次恢复数据,要做到忙而不乱,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在软件商的专业人员或开发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要注意勤备份、少恢复,内部管理制度也要对恢复流程有明确的规定,每次恢复操作必须有详细的书面记载。

③加强系统的防病毒入侵工作。尽可能做到财务系统的相对封闭运行,控制病毒源,及时更新防杀病毒软件,充分运用加锁存储设备,加强磁盘读写控制。网络环境下除防病毒措施外,还应采用网络防火墙技术、网关技术、身份认证技术、密码技术,确保系统的安全。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的监督与管理

必要的监督将会促进管理制度执行水平的提高,电算化工作也不例外,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监督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①系统维护人员的监督。主要是监督电算化系统的运行是否正常,性能是否降低,有无病毒存在,指导操作员操作,检测数据的完整性。②电算化主管的监督与管理。主要是监督操作人员有无违规行为,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质量,及时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调整,监督系统的运行质量。③电算化单位领导的监督与管理。单位领导应把电算化工作作为本单位管理的重要部分,单位领导要加强本单位的电算化监督,经常听取单位会计人员对电算化工作的意见,支持电算化及安全管理工作。④主管单位和财政部门的监督与管理。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监督电算化单位的电算化组织实施情况、管理状况、安全措施情况。要把电算化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和电算化的安全性作为评价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组织电算化单位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行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组织行业精英专业指导电算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