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范文1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有机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4-0081-02

成人高等教育与生俱来就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理想教育模式,但受普通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影响,它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如何充分发挥好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功能,力促其与职业技能培训有机融合,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以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的亟须,这是我们成人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成人高等教育的不可替代性

成人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它有输送学历人才的补偿教育功能,但绝非教育的补充,更非可有可无。成人高等教育是特色教育,更重要的是从业者大学后的职业技能培训教育,这是它贡献社会的强大服务功能。成人高等教育充分利用高校的学科优势、专业优势、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它能有效缩短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新设备、新管理知识的传播时间和传播途径,能依照专业属性直接实现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瓶颈

生源的日渐减少、学费标准的低廉、教育投入的不足、教学师资的短缺、教学内容的陈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缺失、教育教学方式的滞后、教学质量的滑坡、质量监管手段的缺少、学习平台建设的落伍和社会声誉的低下,这些问题的凸显不利于成人高等教育主体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迫使成人教育工作者去创新成人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强化人才的职业技能素养,培植新常态,发挥新作用,做出新贡献。

三、影响成人高等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有机融合的因素1.影响成人高等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有机融合的内因

(1)成人高等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教学计划课程的融通度。它是指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计划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教学计划专业课程的一致性。两种教学模式的课程一致是融通的前提,也可以说专业课程融通是成人高等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有机融合的充要条件,离开专业课程融通谈成人高等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融合是空谈,更是无稽之谈,专业课程的融通当然也少不了教育主管部门的批准,但专业课程的融通程度完全取决于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可制订相关的指导性专业课程融通标准,指导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机融合。

(2)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条件与职业技能培训教育要求的适应度。它是指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条件要完全满足职业技能培训在理论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条件要求。在实现了专业课程融通的前提下,既能保证理论课的正常教学,又能满足专业课程对实习、实验、实操的要求。

(3)专业设置与岗位要求的适应度。它是指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与职业技能培训的工种设置要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两者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要与岗位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完全一致。只有这样,专业才是社会上受欢迎的专业,人才才是社会需求的人才,技能才是社会紧缺的技能。

(4)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的融入度。它是指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教学计划中专业课程教材的内容要足够支撑对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素质要求知识的一致性程度。教材内容不能挂羊头卖狗肉,不能短斤少两,更不能用盗版以次充好,在满足专业知识完全符合职业技能要求的前提下,理论性与实操性、知识性与趣味性、可读性与专业性、美观性与实用性、前瞻性与现实性的完美统一却是十分重要的,兼顾深入浅出,由表及里,循循善诱,润物无声,做到既遵循成人高等教育规律,又符合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既具有成人高等教育的特色,又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既有严格的理论知识要求,又有理论指导实践的实操功能,达到完全符合职业标准的知识融入程度。

2.影响成人高等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有机融合的外因

(1)“职业资格证书制”。它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的国家考试制度。它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从业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

(2)“双证制”。它是指政府相关部门允许成人高等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证书分发,学分互认,成人高等教育颁发学历毕业证书,职业技能培训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学历毕业证是从业者系统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证明,而职业资格证是从业者具备足够专业职业素养和实操能力的证明。

(3)“行业准入制”。它是指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加剧和中国加入WTO后进入一体化国际市场,我国的人事制度逐步从学历证书向职业资格证书过渡,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已做规定的行业从业人员必须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才准进入的制度。“行业准入制”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就业制度迈入常态化、法规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4)“认证体系”。它是指利用互联网资源和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数据库、职业资格数据库进行网上认证的体系。特殊情况或由政府授权,委派教育主管部门或社保部门的某个单位对认证者在网上进行学历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定,并出具相关证明。

(5)“双证管理制”。即学历证、职业资格证的管理体系。双证管理体系是指从业者在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以专业技能和职业标准为核心,以专业课程融通为纽带,使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相一致,达到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质,最终实现从业者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水平相互融通、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同时持有的体制机制。

四、注重人才职业素质培养,创新成人高等教育培养模式(1)科学拟定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计划要兼顾理论性,突出实践性,注重应用性,强化实操性,建立学校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研发机制,充分吸纳行业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技能素质要求的合理化建议,力促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完全符合职业技能准入标准要求,实现两种教育模式专业课程互相融通,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做出调整和修改,以满足经济社会对“留得住”“善管理”“精工艺”“多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既有高深理论的支撑,又有实践技能的传授。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可通过师资培训、内请外聘、专兼结合的方式,建立“金牌师资库”,以确保成人高等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人才培养质量。

(3)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强化职业技能培养。重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就是重视人才培养的能力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职业技能素养,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增强动手能力和实操能力的实践平台。高校应加大对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加强与基层企业与生产单位的联系,让实习实训基地落地行业企业内部,深入生产线、流水线,真正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复合型”人才。

(4)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建设学习培训平台。在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下,成人高等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要重视网络资源的利用和学习平台建设,建立学习便捷、不限时空、形式灵活、开放自由、轻松愉悦、兴致乐向、反复演练、利于记忆的网上学习和考试平台,方便从业者业余学习,有效避免了工学矛盾。

(5)开展“双向互动,订单培养”服务。高校可以通过联合办学、送教上门、委托培养、实习实训等方式,增强成人高等教育的服务功能,与行业、企业签订人才培养订单,为行业、企业量身定做培养专门人才。

(6)加强监管,确保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质量是成人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质量好坏决定成人高等教育能否持续发展。因此,要加强对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监管,要把监管深入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用制度机制、监管队伍和措施手段,对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全方位、全过程进行监控,确保成人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质量达到职业标准的准入度要求。

(7)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合作联盟,走驱动发展之路。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瓶颈已日益凸显,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应拓宽思路,完善系列制度建设,建立利于成人高等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发展的体制机制,从影响成人高等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融合的内外因素上下功夫,积极与行业、企业建立联盟,合作办学,订单培养,便于产学研互相促进,教学与需求相互匹配,不断推进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的改革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以两种教育模式的专业课程融通作为纽带,与行业企业共同探索建立成人高等教育培养计划与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与职业资格准入要求相一致,校企合作、计划共订、教师互聘、课程融通、学分互认,证书分发、产学研结合,相互促进,驱动发展,合作共赢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成人高等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机融合需要相关部门和相关行业相互配合,完善管理制度和体制机制建设,共同奋斗,强化成人高等教育的服务功能,共同建造服务型成人高等教育新体系,服务当今经济社会,引领新常态,走驱动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黎璞琛.成人高校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有机结合的思考[J].职业时空,2014,(8).

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范文2

摘要:职业技能培训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措施,本文以宁波市为例,基于促进就业视角,分析了职业技能培训和促进就业的内在有机联系,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改进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就业;职业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224-02

一、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的内在联系

1.职业技能水平直接与岗位收入挂钩。提高劳动者收入是促进就业最直接、最有效、最现实的手段,而提高劳动者收入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取得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根据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2016年度宁波市企业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表,从不同等级分类的职位工资指导价位来看,工资随着技能等级提升而上涨。在一线作业服务业人员中,取得高级技师、技师、高级技能、中级技能、初级技能证书的劳动者工资指导价位年平均值分别是:151888元、114328元、100791元、77743元、52099元,分别是无资格证书者的3.02倍、2.27倍、2.00倍、1.54倍、1.00倍。

2.职业资格证书是就业的通行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推出的技能水平认定制度,如果求职者通过培训考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就等于拿到了求职、任职、开业甚至境外就业的通行证。以宁波市海曙区广安养怡院为例,该院每年招聘80余名养老护理工作人员,要求“需持有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未持证者需在入职三个月内考取证书”,这表明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并拥有资格证书的求职者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下图所示为该院2014年―2016年每年招聘人员中持有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占比情况,可见,持证比呈逐年上升趋势。

3.职业技能培训有利于促进再就业。目前,简单的体力劳动和技术含量低的职业已经难以满足宁波市经济发展需要,劳动者只有经过不断地进行技能改造和提升,才能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和工作能力。为此,政府通过开展“定向”培训、“定单”式培训,围绕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原则,使培训更有目的性、方向性。

二、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改进策略

1.努力提高社会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提出,要不断提升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另外,由于一线劳动者群体具有职业流动性强的特点,使部分企业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舍得投入培训经费,不愿意提供学习条件,长此以往,劳动者和企业间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制约了双方的发展空间。要改变上述困境,应不断加强宣传,提高思想认识。工会、人社、教育等部门应组织力量深入企业和社区,宣传技能培训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企业和职工对技能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他们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微信等舆论工具做好宣传工作,营造“培训幸福、技能宝贵、就业无忧”的良好氛围。

2.围绕市场抓培训,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目前,宁波当地职业技能培训采用“直补培训机构、直补个人和直补企业”的工作机制,使一些培训机构把大量精力花在“拉生源”、节省培训成本以及考试题库的研究上,而不是根据市场与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科学设置培训内容,结果导致“技能培训合格率高,但受训学员技能水平依然低下”的矛盾状况,这无疑对促进就业、改善就业质量的帮扶作用甚微。另一方面,参训学员有部分是盲目跟风,抑或是迫于单位的压力,其结果就是浪费了有限的培训资源,使真正需要提升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的劳动者失去了机会。为此,职业技能培训应坚持与就业紧密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训意愿为准绳,按需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实地走访企业、人力资源市场和企业等形式,根据各类用人单位的需要和岗位要求,开展以需定培,以培供需的培训模式。

3.从广度与深度上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培训机制。宁波经济社会繁荣,企业数量众多,企业职工数量庞大,为使职工的岗位技能跟上时展的步伐、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就需要不定期地对一线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而面对如此庞大的职工人数、名目繁多的岗位工种,仅靠培训机构显然是不现实的,职业技能培训更侧重操作能力的训练,具有高投入、设备更新快、师资要求高等特点。一套代表新技术的教学设备可能要花费几十万的资金,而且几年后有可能会被新产品所取代,专业机构少、培训成本高、教学资源有限已成为制约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发展的一大瓶颈。为此,培训机构就要本着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主动与企业联系,寻求培训资源,借用企业的设备、场地、师资、资金等资源来弥补培训机构自身存在的不足,而企业则可以借助培训机构的师资、培训政策等优势来实现自身的发展。

4.调整培训补贴发放模式,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政府培训补贴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提升劳动者的技能、获得更多就业福利;用不好,就会弱化技能培训的引导机制,影响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宁波市为例,大部分培训补贴是打入培训机构账户上,培训机构采取的是免费培训模式,导致参训学员“零成本”参加培训,甚至有些职工认为“在帮培训机构赚钱”,这显然走进了培训补贴的误区。为了使政府培训补贴真正用在刀刃上,应采取由培训学员先行支付所有培训费用给培训机构,待考核鉴定合格后,再由政府将培训补贴费用全额拨付到个人账户,政府补贴与培训机构不发生直接经济关系,这样就利于营造一种“职工花钱培训,机构按需收费,政府补贴职工”的良性市场机制,从根本上彰显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的基本功能。

5.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服务平台打造和技术管理支持。技能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民间力量很难保证培训质量,为此,政府要充分发挥指导职能,在培训平台打造和培训技术支持方面,给予大力度的倾斜。宁波市目前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大量用在人头补贴上,而对于公共实训中心、技能竞赛成果转化、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师带徒等技能培训平台,缺少相应发展。另一方面,现行培训补贴机制,虽然刺激了培训市场,但盛景之下,难以掩饰大多数培训机构在人员素质、培训师资、管理机制等方面的不足,培训市场发展配套平台的搭建,也处于真空期。同时需要看到的是,目前宁波市职业技能培训管理流程仍需进一步优化,当前的纸质化管理方法,已经严重滞后于培训发展实际,亟需政府搭建新的培训管理体系,该体系必须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本运作框架,以职业技能培训管理流程为设计思路,以服务广大企业和职工为终极目的,提升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的精准性。

6.创新培训模式,强化质量督导,提升培训效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科技手段日益呈现出它的作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突破传统的“面对面”界限,有限空间变为无限空间。宁波市目前职业技能培训大部分内容仍限于“课堂讲授”,该模式的局限一方面体现在职工必须集中在教室中,使得广大职工“分身乏术”,另一方面由于现场教学手段的单一,内容枯燥,不利于技能的掌握。为此,职业技能培训要勇于拥抱互联网技术,为职业技能培训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政府需要强化对培训质量的督导。职业技能培训的核心功能就是促进就业,各项政策的改进和工作方式的革新,绝不能偏离这一方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速度换档、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正在从中低端为主向中高端为主提升。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宏观环境复杂、产业竞争加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挑战,技能人才作为经济体质增效、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前提,已成为区域竞争的战略资源。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我市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顶层设计、通盘考虑,以促进就业作为改革的指挥棒,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制造兴国”的最终梦想。

参考文献:

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范文3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5707万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为3284万人,2010年全国共有1658万人次参加职业资格鉴定,1393万人次通过职业资格鉴定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证书,“十一五”期间,全国共有6893万人次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5683万人次获得职业资格证书。1994年7月3日,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大力开发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认真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的制度,使城乡新增劳动力上岗前都能受到必需的职业训练。在全社会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实行职业资格证书18年以来全国各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共发放了多少职业资格证书,全国持有职业资格证书者共有多少人?遍查互联网和各种统计数据,没有一个权威的数据,利用上述公开数据有推算,十一五5年间5700万人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来18年间至少1.8亿人次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

应该看到,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加强,对于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从发展的眼光看,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仍不能很好地适应促进就业以及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其自身也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职业资格证书发放过多,过滥的问题不可回避,由于制度不完善,地方和行业工作领域有交叉,还没有做到有效衔接;通过鉴定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与使用、待遇脱节;鉴定所涉职业(工种)还没有真正做到分层分类管理;鉴定技术指导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证出多门和证书混乱问题依然没有真正解决;考培不分、超范围鉴定、跨地区鉴定,甚至虚假鉴定的现象仍屡禁不止;一些培训机构乱办班、乱收费现象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鉴定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逐步加以研究解决。

提高劳动者素质能力、促进就业,这是国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初衷,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核心,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发放职业资格证书促进劳动者学习技术,掌握过硬的本领,更好的为经济建设服务这是国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的根本目的,也是各级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职责所在。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关键点在于职业技能鉴定如何去科学地引导职业技能培训,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地进行职业分类,从生产和服务的工作实际出发,科学地制定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和培训目标,职业技能鉴定要以培训目标为依据制定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考核标准,这样才能保证通过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人员符合市场需求。做到培训专业设置与职业需求相衔接,并依据职业技能标准开发相应的教学大纲、课程,开展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发挥鉴定的导向作用,推动劳动者职业素质的提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

从当前的就业形势看,201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高校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今后五年,城镇劳动力的供求缺口每年将达到1300多万,比“十一五”期间压力更大。另一方面,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其现实表现是部分企业“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就业难”问题并存,且有常态化趋势,而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就业结构性矛盾将会更加复杂。不论是产业转型升级,还是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都将对就业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势必更加凸显,结构性失业问题也会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也使就业形势增加了更多变数。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还将长期存在,就业结构性矛盾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的问题也很严峻。要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造更多适合大学生知识结构和就业意愿的岗位。同时要加强就业需求预测,引导高校优化专业设置,改革培养模式。此外要将公共就业服务延伸到校园,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就业见习,帮助大学生更好适应社会需要。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逐步加快,农村人口进入城镇逐年增多,有数据预测十二五期间将有2.5亿农民进入城镇,这就需要一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二是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三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如何切实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镇民化,往往我们统计的时候,他们已经属于城镇化人口了,他们是不是享受到和城镇人口同样的公共服务,这才是一个问题,给予了这些人同样的生活权利,他们才能真正成为新市民,新镇民。这就需要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必须认真思考和妥善解决这部分来自农村的新市民、新镇民如何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尽快融入城镇生活,在城镇能够住的下,生活得好,能够掌握一技之长,能够融入城镇社会,过去我们在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也曾经做了大量工作,培训了一大批农民工,并且国家还实行农民工培训补贴政策,据统计2008年全国约1.4亿农民工进城务工,有许多已经成为生产骨干,今后要继续加大进城农民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发挥他们的特长,发挥他们的能力,为促进经济建设的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就业网曾经刊登山东省文登市强化培训选拔注重激励创新全力打造蓝色经济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经验。文登市是一个以机电工具、汽车及零部件、工艺家纺等为优势主导产业的新型工业城市。现有从业人员近20万人,一线产业工人4.5万人,拥有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11058人,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4.6%,其中技师、高级技师1800人,各级首席技师45人,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成为各大产业集群、骨干企业跨越发展的带头人。一是在全省县级市率先开展“首席技师”选拔工作。2005年,制定了《文登市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办法》,在技能岗位选拔首席技师,首席技师每3年选拔一次,由市政府命名、颁发证书,进行表彰,每3年一个管理期,三个管理期分别享受3000至5000元的政府津贴,并享受带薪休假、学习考察、免费查体等待遇,至今已选拔了文登市级26名首席技师。同时与新闻媒体联手,大张旗鼓地宣传各级首席技师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学习、争当高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创新出台企业职工技能大赛伯乐奖制度。为增强技能人才队伍活力,2010年我们制定出台了《文登市企业职工技能大赛伯乐奖评选办法》,核心政策是由政府出资,鼓励名师带徒,大赛中若徒弟获奖,带徒师傅获得同样奖励。2010年,在全市机械行业职工技能大赛上,12名带徒师父被授予“伯乐奖”,最多获奖金3500元,在广大企业职工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受到了部、厅领导的高度评价。三是在全省县级市率先建立行业高技能人才选拔管理办法。文登家纺产业跻身山东省十大产业集群行列,是“中国工艺家纺名城”,近年来家纺行业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但家纺行业标准设置受限,为激励人才发展培养,今年我们又制定出台了《文登市家纺行业高技能人才选拔管理办法》,享受和市首席技师一样的政策待遇,有力促动了这一行业人才的大发展。四是引导企业建立职业资格与工资薪酬挂钩的激励机制。鼓励引导企业发现高技能人才价值,提高技能人才经济待遇,目前全市骨干企业都建立了职业资格与工资薪酬挂钩的激励机制,技能补贴高达每月600元。同时为技能人才提供广阔晋升空间,部分企业一线技能人才最高可以晋升为副总经理级别,实实在在让拔尖技能人才“名利双收”。

吉林省四平市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比例大,培训任务艰巨。为切实提高广大农民工的职业技能,进一步扩大农民工就业空间,四平市充分发挥了中等职业教育在农民工培训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相关职业学校积极行动起来,认真思考,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程”。

2010年,全市共有15所中等职业学校参与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成立了专门培训班,参培人数多达9627人次。培训班以技能培训为主,并辅之以创业培训和就业培训,各地、各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分别开设了种植、养殖、机械、电子、计算机、服装、美容美发、按摩、汽修、焊接、激光、工民建、农副产品加工、厨师、面点等十几个专业,采取了“理论+示范+操作”的模式组织教学,经培训合格的学员,由学校和就业部门负责推荐就业,并实行跟踪服务,实现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上的三个转变。

第一、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由数量型向质量和技能型转变。各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多种渠道深入农民工中间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农民工在培训、就业、创业等方面的需求和愿望,准确掌握农民工的数量、年龄、文化程度、现有技能、集中分布地区等情况,为农民工量身制定专门的培训方案,合理设置培训专业,确定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教材等,使培训的各个环节有的放矢,提高了农民工培训的针对性,克服了以往在农民工培训中长期存在的重数量、轻质量和技能的现象,实现了培训农民工由数量型向质量和技能型的转变。

第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一是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在新闻媒体设立专题、专版,宣传农民工培训政策,动员农民工积极参加培训,提高职业技能;二是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张贴标语、制作滚动大屏幕、出动宣传车等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提示农民工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意识;三是通过召开村务会、群众会、开辟农民工培训咨询窗口等对农民工实行面对面宣传,使宣传的内容更直接、更具体。采取以上三项宣传措施,宣传效果非常明显,广大农民彻底认清了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营造出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促使广大农民从思想上认识到当今社会发展对劳动技能的迫切需要,提高了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自觉地参与到职业技能培训中来。

第三,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从“盲目外出、靠力气赚钱”到“有准备外出、有目的从业、有条件致富”转变。通过积极与就业部门的沟通衔接,准确掌握劳务市场、企业用工需求和本地产业发展等实际,坚持“学以致用、学有所用、按需施教“的原则,多渠道、多层面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做到学习期限更加灵活、学习形式更加多样、学习内容更加实用,使农民工经过培训后能尽快融入生产一线,及早发挥专长,从而进一步拓展了农民工就业空间,增加了务工收入。

各职业学校由于有充分的市场调查为前提,并采取了培训方式上的转变,使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更强,做到“先培训,后就业”,坚持“边培训、边职介、边就业”的原则,以需定培,使培训和就业有机地融合,充分保证了为农民工提供优质的就业平台。一是采取“订单”培训,学校根据企业用工需求,与企业签订就业“订单”。二是采取“委托”培训,对一些实力雄厚、培训机构健全的大型企业,为他们输送农民工时委托他们免费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三是采取“创业”培训,我们选定一些培训时间短、投资少、见效快的专业实施培训。

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范文4

[关键词]互联网+ 时代;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255-01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及发展困境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

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进行了论述,专家朱启臻认为,新型职业农民首先应满足农民具有的四个一般特征:一是要占有或长期使用一定数量的耕地用于生产;二是大部分时间要进行农业生产;三是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生产经营;四是居住地为农村社区。此外,他认为新型职业农民还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首先,应是市场的主体,并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追求收益最大化,一般收入较高;其次,应具有极高的稳定性,终身从事农业生产,且能有所传承;最后,应具有强烈的现代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不仅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还要懂得对生态、社会、环境和后人承担应有的责任。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困境

1、培训活动先行,但城乡对立严重。虽然我国很早就开始着手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受训农民数量也在不断扩大,但更多的农民仍然热衷于跳出“农门”。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对立,使得有条件的农民更倾向于进入劳动收入更加丰厚、医疗教育更加优秀、法制意识更加先进的城市定居。城乡二元结构不破除,职业农民就不可能成为一种新兴职业平等地与其他行业的从业者进行竞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就不可能取得实质性成就。

2、教育类目繁多,但缺乏顶层设计。农业劳动力素质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国家先后实施了“绿色证书工程”、“星火科技培训”、“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一系列类目繁多的培育计划,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在针对农民开展的各类教育培训活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职业农民培育缺乏顶层设计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是:农民职业培育的制度不健全,导致培训活动的随意性大、连续性差,上述众多的农民教育培训项目是由农业部、教育部、扶贫办等十几个部委分别组织实施的,国家多方面大力支持本是好事,但是在行动上缺乏统一的领导;另外,对培训资源的及时调动能力较弱,面对劳动力需求的快速变化,现有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没有迅速做出资源调整的能力和培训机构的整合机制。

3、资金投入加大,但培训方式过时。在开展农民培训项目实施之初,人均经费投入只有100元左右。2012年新型职业农民概念提出以后,各地方更是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活动,参与培训的农民也初具规模。国家农业部、财政部更是将山西和陕西确定为两个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省推进试点省,计划每年拨款3亿元,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0万,人均享受经费补贴1500元。2014年一年仅山西省就创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机构达355个、投入师资1200多人、开展培训课目30种。在资源投资力度加大的同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过程也出现了“一阵风”、“走过场”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农民群体庞大,且农户分散,而现有的农民培训基本采用传统的常规教学方式,农民对所授技能的掌握效果比较差。

三、互联网+时代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路径

(一)互联网+为新型职业农民带来的机遇

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将从生产力、组织方式、交互方式和价值传递等方面,给传统行业发展带来新变革。首先,互联网+农业,将加速农村电商的快速爆发。近年来,阿里、京东电商等巨头企业为代表,为了抢占农村的电商市场,开始的一系列诸如抢占墙体、农村广播、农家店、信息宣传栏的疯狂营销活动更证实了此点,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必将加速农村电商的快速爆发。其次,互联网+农业,将为农民增收带来更多机会。据不完全统计,京东在部署农村电商的战略上,仅乡村推广员便招募了5000名。随着农村电商的成熟发展,将有更多就业岗位吸引离土离乡的农民工选择就近就业。主动增收表现为互联网+农业给农民创业提供了更多可能。众筹、农业P2P等模式的诞生,都给农民创业创造了优良的环境。以农业P2P模式为例,国内首家P2P平台农金圈主导经销商做担保,给农户提供农作物,农户在农作物播种到收割的自然周期内,可进行分期付款,同时为农户购买农业保险,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农户的风险。

(二)互联网+时代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路径

1、完善教育培训制度,加强管理体制,加大政府扶持体系

在《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各示范县结合实际及发展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相关制度及扶持政策。并依托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各项基础建设。通过试点,提出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具体内容,力争在制度上有所创新,在政策上取得突破。

2、筛选重点培育对象,优化培育模式,以重点为基点扩大培育范围

100个示范县大部分以“一部分优秀对象重点培养,带动更多对象的培养”模式,引领了不同数量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计划。同时,对培育对象进行筛选,保证培训结果的优质性及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积累经验,优化培育模式,从而达到逐年扩大性效果。2015年由农业部联合教育部、团中央启动的“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便是该模式的最佳标杆。

3、依托“基地”培训,加强实操经验

在2015年3月出台的《关于做好2015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3],要加强职业农民创业基地(园)等基础建设,可见建立相关基地,加强实操经验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重要性。以湖南试点祁阳县为例,该县推行“学校+基地+农户”在内的培训模式,利用当地油茶苗圃培训基地,为当地农村学员培训油茶相关种植新技术。通过理论实践相结合,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六千余人,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多元化发展的进程。同时,随着近几年培训理念的提升,农业创业基地正慢慢发酵。2015年4月,全国第一个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基地落户临沂,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农业基地覆盖,给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创造更好的空间。

4、借助互联网 + 大数据,搭建针对性培训平台。

大数据是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借助大数据,对我国目前各地新型职业农民特性、年龄、影响因素等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搭建相关教育平台。各地新型职业农民可登陆该平台获取相关培训技能,从而有效的推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当然,在互联网 + 背景下,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方式还有很多。例如从生产方式上,培训一批高科技的无人机农民,借助无人机对农作物施肥、灌溉等,从而减少劳动力的产出;例如,打造农业的创客空间,吸引更多有想法、有兴趣的青年致力于农业创业等。把握好时展的契机,充分利用互联网 + 背景,培训有文化、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目标才能更好的实现。

参考文献

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范文5

大学毕业后,唐xx面对职业的选择。她放弃了从医的机会,选择去北京拜师学习“钩”的技巧。在师傅的指点下,唐xx将“钩”与“绣”两种技艺结合,制作出来的产品和种类大大的增多,极具美感和创意。

1999年,唐xx回到苍南正式开门市,大力传播钩绣技艺,免费为城乡妇女提供培训指导。为让更多妇女能掌握这份技艺,她还开始着手编撰钩绣技艺方面的书籍,2002年、2004年,她编写的两册《娇娇教钩绣》分别正式出版。2006年参加教育局精品课程评比,获市三等奖《非遗类高中选修课钩绣一钩的理论与实验》草稿完工。

此后,唐xx相继在苍南县强制隔离戒毒所、苍南中学、灵溪中学、灵溪二高、苍南县实验三小等场所开设钩绣课程,教授钩绣技艺,传播钩绣文化。

在市妇联牵线搭桥下,唐xx在创业导师团指导下,针对钩绣项目的特点,从项目价值挖掘到教育延伸到商业模式完善及产品开发等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辅导。在妇联、源大、人力资源社保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的帮助下,2015年钩锈项目获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备案通过,以唐xx的钩锈评分标准来考核专项规范,定技定级。唐xx也被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评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钩绣”代表性传承人。

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范文6

关键词:虚拟技术 虚拟装配 职业技能培训

一、引言

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使虚拟现实技术已经从前沿高科技敏感领域进入了教育领域,开始为教育的各个分支服务。计算机可以将现实的实验实习设备变成虚拟的,并利用网络生成虚拟的实验室现实,真实、直观地表现出众多领域的实际内容。它把创建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大幅度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变成可能。

二、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是利用计算机三维软件设计制造技术、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前沿技术,生成高级的人机虚拟界面。操作者利用计算机输入设备,或者设备,通过语言、手势进入虚拟环境,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时交互,并且能够感知和操作虚拟环境中的各种对象,进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

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沉浸感、交互性和想象力三个基本特征。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学习的主角是学生,我们利用虚拟技术使学生脱离课本利用虚拟界面的信息图像进行操作,让学生从身临其境的学习中得到真实的知识反馈。而且,学生沉浸在虚拟空间中,感叹超越现实的虚拟技术的同时,他们会自觉地探索未知,积极主动地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虚拟现实技术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优越性使其在教育领域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一)虚拟实验的应用

虚拟实验是指充分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或者局域网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实验。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实验效果,扩展实验方法,加大实验力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虚拟实验中,学生通过光标的移动,把计算机上各种虚拟仪器按实验要求和过程组装成一个完整的实验系统,同时再利用系统来完成整个实验操作,包括实验原材料的添加、条件的改变、实验数据的收集,从而进一步进行实验结果的模拟、分析等。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避免真实实验操作带来的潜在危险,减少实验成本,还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二)在专业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现代职业教育的教与学,是传授知识和学习知识。创造有利于技能训练的条件,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是当前职业培训面临的重要任务。计算机虚拟技术的运用对目前职业培训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其优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配置资源

实习实践训练是技能培训过程中技能训练、提升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目前职业学校的存在突出矛盾是仪器设备的更新率远远跟不上时展的需要。由于培训设施与企业的要求严重脱节,不能满足企业和学生的需要。职业教育手段的滞后性将严重阻碍学生能力的培养,没有物质基础谈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而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虚拟技术可以算是一个解决问题的重要且有效的手段。由于复杂零件或部件都是通过计算机图形软件设计制造的,由实践者参与设计其功用,采用系统集成式结构,将任务分解成多个模块,可根据技能培训需要改变设计参数“生成”新的零部件,可以扩展教学实践内容,不断更新虚拟设备,使实践操作训练能及时跟上企业的需求,跟上时代步伐而不至于淘汰。另外,虚拟软件制造的设备还具有良好的集成性、控制性和交互性,不断改进等优点。利用虚拟现实三维技术在实习实践训练中不需要任何实物,实践过程中使用的零件种类和数量由建好的或不断更新的模型库提供的优势,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很难接触到的最先进设备、仪器的训练机会,像利用实物一样能达到训练的目的。通过虚拟软件构建其三维模型比实物训练更直观、更实用,而且可以减少因在教学中经费有限,可能无法购买先进设备而造成的遗憾。

2.改善提高培训效果

在技能培训中,很多操作性要求很强的科目,像汽车故障诊断、电路维修、发动机组装等科目,教学中需要各种各样的汽车、发动机进行技能训练,学生通过不断拆装、结合汽车日常故障维修,不断强化提升学生的技能。在培训时由于受课时、实习训练设备,以及实习场地的制约,教师教的非常辛苦,学生学的累且常感觉学不到真正的技术,培训效果很不理想。而利用仿真技术在发动机的装配过程及运动仿真实训中的优势,教师传授知识方便、通俗易懂,学生可以轻松地进行多种发动机的拆装实习,既直观又形象并且可重复练习,直到真正掌握为止。这是现实实践技能训练中很难做到的。学生全面了解了发动机结构及装配关系,为进一步进行故障实战训练打下坚实基础,进而激发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和成就感,提高培训效果。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现代职业技能培训不仅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培训模式,运用计算机虚拟技术,利用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逐渐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中,发挥年轻人善于接受新知识、学习新事物的主动性。像计算机虚拟技术用于虚拟教学中,系统集成化的实验内容和实验仪器,加上开放式的虚拟实验环境,既便于教师讲授,又能让学生自行实验和设计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掌握和探索知识的兴趣。这样一个全新的仿真学习情境,学生可以修改设计,获得不同的产品,还可以设计小制作,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能力的提高。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将有更多的新技术、新手段用于教育教学中,使教与学变得更和谐、更高效。

参考文献:

[1] 谈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