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新课程标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教学新课程标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教学新课程标准

体育教学新课程标准范文1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快乐体育;终生体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193-02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就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后形成的体育教育教学标准。在新课程标准下能不能进行快乐体育教学,下面浅谈我的理论看法和教学实践。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让受教育者充分受益。总目标是使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具体做法是采用模块式教学,以田径模块为必修课,以球类、体操、体育游戏、民族体育模块为选修课,用学分制评价学生学业成绩,逐步与大学教学方式接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新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

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力图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有机结合的课堂结构,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二、改革课堂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新课程的时代性

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体现新课程的时代性。在课程内容方面,重视改造传统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类项目,精选适应时代要求,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教学方面,力求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改变过于强调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提倡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快乐教学法,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的教学氛围。

三、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根据高中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的特点,十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体育学习和增进健康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乐意学习,积极参与运动,不断健康成长。

四、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促进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达到热爱体育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什么是快乐体育呢?我个人认为:所谓快乐体育是重视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感到乐趣,愉快地从事体育运动并健康成长。也可以说是“寓教于乐”。这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快乐体育教学使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能享受运动的乐趣,是发动每一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有效途经。在实施快乐体育的教学方法时,应克服困难,想方设法创造有利条件,充分满足学生体育兴趣,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愉快学习。在我们学校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高级中学,我有机会有条件开展快乐体育。各种体育设施较为齐备,有标准的田径场及田径场周边设置的各类健身器材,有环保型的篮球场和室内体育馆,有排球场,有羽毛球场,而且还比邻有三百五十个台阶的望峰山。有较为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例如抛绣球、滚铁环、毛南傩面舞、马革竞走、板鞋竞速等等项目,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质朴、憨厚、勤学、听话,非常热爱参加体育运动,在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中得到了“快乐”,得到了健康和开心。我在新课堂标准下试行快乐体育教学作了有益的探索。

1.快乐体育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高中学生文化课的学习任务十分繁重,压力也很大,上体育课时,我试图让学生减压,充分让学生身心放松,听乐曲跳韵律操或做有趣的体育游戏,学生十分开心,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中来。在风和日丽的日子,还时常带学生登望峰山进行越野跑,既得到锻炼,又能享受了大自然的美好环境,呼吸着山林间新鲜的空气,学生可以放声大叫,释放心中的郁闷,开开心心地上完一节课,还依依不舍,期待着下一节体育课的到来。

2.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快乐体育的源泉。环江县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毛南族有许多传统的体育项目,如同顶、同填、同拼、傩面舞蹈,滚铁环、马革竞走、板鞋竞速等等。每一项都妙趣横生,刚开展起来,由于还没掌握要领,滑稽动作层出不穷,令人忍俊不已,捧腹大笑,在开心的气氛中学会动作,既得到了体育技能,又得到了开心快乐,可谓达到心旷神怡,身心健康。就是若干年后,同学们都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了,每每谈起高中的快乐体育,大家还津津有味、记忆犹新、兴趣盎然、非常开心。

体育教学新课程标准范文2

一、 营造主动探究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校的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体育教学应该让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思想,由“育身”向“ 育人”发展。良好的气氛总会使人精神振奋而又事半功倍。所以,体育教师应该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最大潜能的课堂气氛,营造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成目标。

美国著名数学教授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表现机会,真正让学生拥有主动权、自,教师应有意设置探索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主动活动,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去实践,使学生动脑、动手,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

例如,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参与课前准备。提前让学生知道体育课的项目,让学生对该课的学习有心理上的准备,为自主学习该课提供必须的前提条件。通过准备,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动作的要领,要准备的器材等。如“跳高课”前需要准备跳高架、跳高杆(或标枪、橡皮筋)高度尺、垫子,跳高前要做的一些准备活动等。另外,在质疑问难中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为传统教育过多强调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只是一味地作答。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被动的地位,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努力创设启迪发问的情境,促使学生自觉地提问。

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的真正体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参与性能力,以培养学生素质能力、学生的创造性和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只有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教”与“学”的活动才能发挥其作用,所以教师必须积极主动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目标,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教学是指教师与全班同学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开展教学活动,强调师生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形成了课堂全体成员参与并合作的教学过程。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合作能力的提高,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益。

合作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比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讲清合作学习的要求与方法,如何确定小组长;如何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新授课应采取什么样的合作形式;复习课应采用什么样的合作模式。合作学习是教学方式的一部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个体差异,这是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合作的机会,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新课程强调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它进一步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必须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强调体育教育增进学生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的功能,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整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以及健康成长的过程,是引导学生与同伴之间交往、合作,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创造性地学习,科学地锻炼自己的身体,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科学的健身方法。

体育教学新课程标准范文3

关键词 快乐体育 以人为本 新课标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了教师更大的、更广阔施展才华的空间,教师将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并将这种发展的成果用于课程的建设。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创设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实践。设计课的教学过程,注重学生主体性教育,承认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遵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体育的兴趣、爱好,选择搭配教材。教学方式则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根据学生体育基础不同,制订可供学习选择的学习目标,使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享受平等的体育教育。注重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图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凡是学生知识、经验、能力可及之事,均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要创造条件,指导帮助,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参与管理,参与评价。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能把健康与生存、学习、生活和自身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使学生学会健身、学会探究,努力创造,团结合作,从而达到育体、育心、育人等身心和谐发展的教学目标。

二、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的教师从“尊者”“长者”过渡到学生的“服务者”、学生的“朋友”。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是一个与学生平等的、永远的学习者、服务者。通过教师提供的优质服务,如安排学生喜欢、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体育器材,布置能引起学生丰富想象的环境、场地、学生练习时恰到好处的帮助和保护,适时的表扬、评价,都能使学生信心百倍,努力学习,使学生的身心健康,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得到全面提高。但我们深知,教师提供服务的特殊性、服务的过程充满艰辛,因此,教师服务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学生,多和学生沟通、谈心,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施以科学、合理的教育。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学科本位,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就一定能和学生心心相印。

三、新课程标准下教学内容的选择

旧课程大纲教材规定的内容占很大比例,自选教材占很少一部分,教师选择的余地很小。而新课程标准则要求可以根据学生、环境、自身的实际情况安排内容,为上好体育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我校由于历史原因,场地小、器材少,而学生又比较多,因此上课比较困难,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合理安排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特别是开课部分,我运用情景导人法、韵律操、舞蹈、徒手操、器械操、游戏代替过去以队列为主的模式,一开课就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很有效,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现在的孩子天真活泼、聪明可爱、好奇心强。我充分抓住这个特点,满足他们的需要,激发好奇心,为课堂服务。

接力跑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体育项目,但无论哪种接力跑,在学生的印象中都是跑,但如果我们给这些接力跑换个名字,增加些内容,效果就不一样了。我将折返跑设计成运送弹药、夺红旗;障碍接力跑则设计成穿越封锁线、翻雪山、过草地;蛇形接力跑设计成穿越森林、抓特务。另外还将一些智力游戏引入课堂。这些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好奇心,他们会积极、主动、争先恐后地参加,去了解、感受、完成。

3.将教学内容游戏化。将教学内容游戏化,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在玩中掌握,在玩中提高,这是我几年课改实践中体会最深的一点。内容游戏化可以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机勃勃,使课堂气氛热烈,让学生笑逐颜开,顺利完成任务。

我在《站立式起跑》一课中,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同学为猫,一组同学为老鼠,让他们都戴上各自的头饰,听到口令后,开始“猫捉老鼠”或改变角色“老鼠捉猫”。我反复强调:无论猫捉老鼠还是老鼠捉猫,都要充分做好准备动作。这样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战略式起跑的动作要领,完成了任务。

体育教学新课程标准范文4

论文摘 要: 本文在分析教育评价理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借鉴美国、日本等体育教育相对发达国家在体育学习评价方面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高校新的课程目标,从教学评价理论角度,提出关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发展的新趋向。

1.关于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

评价是评定价值的意思。学校体育评价就是对学校体育中的人或事物作出的价值判断。教育评价是指在系统地、科学地和全面地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教育信息的基础上,对教育的评价作出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评价是整个教育评价的核心,包括学生的学习评价和对教师任课的评价,我们理应把对学生的评价置于中心地位。因为学习评价不仅仅反映了课程的最终结果,更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体育课程评价必须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站在素质教育的新起点,探索评价的新思路。

20世纪30年代前,美国学者桑代克提出了学习能力的客观测定,即标准化学力。其特点是评定学生的成绩用统一标准,把对学生横向优劣的比较置于重要地位;其缺点是忽略了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评价的多种目标。

20世纪70年代后,欧美和日本普通接受布鲁纳的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的,一个单元的结束和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结束都要进行评价,其评价方式也灵活得多。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很大区别。终结性评价重视的是客观测定与定量分析,强调对学生的最终评分。而过程性评价既重视客观测定与定量分析,同时又重视主观判断(不仅是教师评价,而且包含学生评价)和定性分析,主张把两者结合起来。

新世纪来临之际,世界各国在体育课程的评价方面,几乎沿着一个方向在发展,这就是由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2.学校体育发达国家体育教学评价现状分析

2.1美国学生学习评价工具和方法

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提出了最佳体适能计划。体适能是指从事那些需要耐力、力量和柔韧性的身体活动的能力。最佳体适能的学习评价是为学生提供有关学习和成绩的关键信息,也能够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学习动力。其评价工具的选择充分考虑到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为他们走向社会制定锻炼计划,自我评价锻炼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力求评价真正反映学生进步的实际情况,这就使评价工具呈现多样化特征。其评价工具有教师观察、日记、日志条目、笔试、讨论、投票表决、角色扮演和健康测试等,这些工具可单独使用,也可综合进行评价。评价工具中以角色扮演和健康测验最有特点。角色扮演是对学生的情感方面的评价,展现了学生认识、理解的程度。如:怎样说服一位朋友戒烟、怎样帮助家人制定锻炼计划。健康测试的原则是:一是不把结果作为等级评价的唯一依据;二是不把结果作为衡量计划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三是不张贴测试成绩;四是根据进步与否而不是成绩高低进行奖励。评价方法有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学习档案评价等。

2.2日本学生学习评价的非成绩评定

日本学生体育学习评价包含体育课的学生成绩评定和体育课的非学生成绩评定两部分。日本对学生体育课学习的非成绩评定采用了四方面三等级标准评定。四方面包括:一是关心、意欲和态度;二是思考和判断;三是技能和表现;四是知识和理解等,并将关心、意欲和态度放在评价内容的首要位置。三等级标准是指:充分满足;大致满足;经过努力可以满足。学生评价包括“评价”和“所见”两大领域。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分,取消小学低年级的评分;小学中年级和高年级采用三级评定,高校对选择必修项目的单元测定采用三级评定。“所见”是指学生的闪光点和关注。总之,提倡对逐个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积极评价。

3.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重新定位及其与学习评价的关系

2002年8月6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正式实行。新课程目标包括五个方面,和以前的体育教学大纲有很大的区别,不仅要求学生增强体能,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而且期望学生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等。这就强调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为课程目标。

高校新课程目标突破了原来只注重“生物性”健康这一单维度健康标准的局限,给学校体育带来观念上的转变。它力求突破传统体育课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提出了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别、选拔功能的基本原则,并根据这样的原则对评价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新课程标准在构建评价体系的时候,把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体能、知识与技能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高校体育学习评价发展趋向分析

4.1体育学习过程和学生发展之间密切相关的指标作为评分标准

有人说,学校体育以增强体质为中心,就应当把提高体能作为主要目标。其实,体育课的评价应当是体能与技能并重。体育学习过程能提高体能,同时也能提高技能。但是,提高体能与学习过程的相关程度低,而提高技能与学习过程的相关程度高。一个人的体能与提高和遗传、营养、休息、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而运动仅是其中变量之一。有的学生尽管认真学习,但体能提高幅度很慢;有的学生先天条件好,不用练习也能评优,其原因就是因为体能发展与学习过程相关程度小之故。所以体育课考核,应当技能类优于体能类。

4.2成绩评定标准的可操作性与多样化

体育在学年、学期和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其目标往往是抽象的、一般的,其具体的要求往往不明确。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要把学习目标具体化,增强评定标准的切实可操作性。同时因各地区和各学校间的差别,也会出现考核的多样化局面,这种多样化有利于结束力和灵活性的结合,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能力及创造性的发展。

4.3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全面的评价需要各种评价工具。测验是学生评价的重要的也是最常用的工具。但是,仅有测验远不足以评价学生学习的全部结果。观察、访谈、日志等调查技术在学生评价中也应收到重视。此外,在测验中,客观式测验与论文式测验也各有作用,偏爱一种方法而忽视第一种方法是不完善的。

4.4体质测试单列

由于个体的差异,以及发展的非同步性,把体质测试内容作为学生成绩评定指标之一,不公平且不合理,应当单独列出,作为学生非成绩测定内容之一。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均反映体育过程中人的身体发展,是一项过程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但其评价方式应当和自己的过去比较,和同龄人的平均数比较。当然要先算出各项的标准百分数,这样比较就可知道哪项发展快,哪项发展慢,便于不断调节自己的锻炼方法。

4.5学生测定与教师测定相结合

高校在评价的过程中,缺少学生的自我评价、阶段评价,在评价的目的上,只求评分的最终结果,忽视对学生的鼓励和鞭笞。教师应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然后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

4.6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我国未来的体育课程将会十分强调对学生体育学习的多元评价,评价的主要内容可能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学生的生长发育;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运动的行为,运动习惯等;意志品质、情绪状态、自信心等;交往能力、合作精神。

5.结语

评价的目的是为学生的教育和发展,体育课评价的区分、区别、选拔的目的是次要的。素质教育与终身体育强调的是重视体育课程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评价不是最终目的,仅是手段。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激励和反馈,通过过程评价,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使双方了解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激励教师和学生进一步努力,不断完善,使评价更好地为体育课程和学生的未来服务。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杨文轩.域外学校体育传真[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0.

[2]顾渊彦.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0.

[3]曲宗湖,顾渊彦.大学体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1.

[4]顾渊彦.体育课程的结束力与灵活性[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

[5]季浏.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6]体育课程标准研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体育教学新课程标准范文5

[关键词]反思体育课堂教学共同关注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以来,广大体育教师以新课程标准为指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为指导,以高涨的热情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中,已经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几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体现新课程、新理念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但是,笔者在观摩课堂教学实例中,发现不少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阻碍了新课程的深化。笔者在这里将这些问题提出,希望与广大教师商榷。

一、课堂教学应注意避免表面自主现象

《新体育课程标准》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学习。这个转变可以说是最根本的转变。它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自主。自主学习,从理论上讲,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很先进的,也是我们培养人才所必须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旦成为教学现实,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啊!

笔者曾有意识的听过几节体育教学公开课,我的目的是观摩别人是如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案中都有这样一个环节,教学方法很新颖,教学理念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但是,都有一个特点:点缀。自主学习原则的内涵在于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参与到体育实践当中,惟此,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才是有价值的。

目前在我们的体育课堂中有两种现象比较突出:一是学生整堂课都在教师组织的活动中“忙碌”,练习、评价、展示,很难看到学生独立地按照自己的思维进行练习。有自主学习之名,无自主学习之实。二是有的体育课堂,有教师淡化出场的尴尬局面,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其结果是不少学生无所适从,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是任之自流。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结合起来。

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是建立在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是建立在意志基础上的“坚持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引领学生,逐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任重道远。

二、课堂教学注意避免无效合作现象

在自我意识取代从众心理的现代社会,学生的集体意识相对淡薄,而未来社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集体力量的竞争。因此,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成为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内容。体育运动不仅表现为个体运动能力的展示,更多时候表现为学生之间的合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学生只有参与体育活动,才能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在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设计教学环节、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手段时,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合作学习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参与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但是,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的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而时下不少老师片面的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等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忽视了大部分学生的发展,违反了教育原则。

应该明确合作学习要取得实效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一是合作学习的目标要明确、恰当,是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二是小组已经形成合作的机制,小组内的学生熟知合作的规则,明确自己的分工,学习在民主、有序的状态下进行;三是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地讨论、交流、整合;四是合作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体验集体智慧的力量,感受合作学习的效益和快乐,凡是个体学习能力能解决的问题最好不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解决。组织合作学习,必须全盘考虑学习目标、时机、指导方式等因素,不能只追求形式。同时,教师要积极、大胆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三、课堂教学要注意避免随意探究现象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学习。探究性学习主要的目的是通过观察、提问、假设、推理、验证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

探究性学习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进入问题情境。学生进入情境,发现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意向,确定探究的方向,在问题和任务的驱动下进入探究性活动。二是尝试体验实践。在这个阶段,教师要进行点拨、提示,向学生提供有关的材料,以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三是表达交流小结。要给学生展示交流的机会,给学生继续探究的信心和成就感,同时要有教师的小结,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总结、升华、提升以及提出进一步探究的希望和要求,以期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能力。

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避免以下几种倾向:一是整堂课事事探究时时探究,既没有效率,也没有必要;二是只重过程,忽视结果;三是不重课内重课外。这种探究性学习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素质的培养有百害而无一益。

四、注意避免课堂教学的无度开放

如何设计体育课的教学环节,自始至终渗透着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体育课堂。

体育教学应该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有利于个性发展的、“开放”、教学氛围,最大限度的发掘学生的潜能。教师的心态也应开放,放弃权威意识,敢于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应注重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的获得,应重视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培养。

但是,无度的开放就等于“放羊”。课堂的无度开放,就失去了体育课堂的功效,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学行为。

五、注意避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用与学生兴趣、爱好的碰撞

每当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心理需求之间发生碰撞时,似乎应该引起我们深深的思索。

中学体育课面对的教育对象处在青少年时期,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心理特征。在教学中对于教材中的部分内容不是有的学生兴趣所在,教师组织教学时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对于这样的局面教师感到很无奈。这样的课堂气氛、这样的教学效果不是体育教学的初衷,既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又达不到教学效果。

怎样组织好体育教学工作呢?只有在掌握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育规律,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晓得什么是学生的最爱,使体育教学走进学生,教法贴近学生,才能组织好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成功的体育教学在于成功地寻找确立学生心理结构与学科知识结构之间的最佳结合点。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构建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体育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实现潜能的最大发展。这就需要将体育教学置于研究基础之上,力戒“照本宣科”的不负责任的教学行为。

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把教学内容理解为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手段,一定的教学内容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是完成学习目标的决定因素,同一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所达成的学习目标是不同的。这就意味着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校的体育设施、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优选教学方法,突出“学法”指导,使体育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教学中要克服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心理需求之间存在的距离,使“教法”与“学法”相结合。

六、课堂教学应注意教学评价的运用

通过听课、评课发现不少老师偏重于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偏重于评价学生学习水平,而忽略了评价学生学习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这样的评价方式是不科学、不合理、不全面的。

应该明确:教材是教学活动的载体,教法、学法、教学评价组成了整个教学活动。要建立兼顾态度、方法和心智发展等方面的多元评价模式,要改变单一的来自教师的评价,建立既有来自教师的接受性评价,又有学生自动参与的自我评价、生生互评的新评价机制,真真体现评价的丰满度,便终结性评价为全程性评价,开展评价信息的双向交流,使评价机制有机的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体现评价主体互动,评价内容多元,评价过程动态。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新课程标准范文6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高中体育教学 游戏教学法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良好的情绪,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教材内容,结合高中学生的特点,采取游戏教学法,进一步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水平。我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对于游戏教学法有些心得,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现阐述如下,供同行分享和参考。

一、通过体育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最原始的直接动力,学生对于体育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时,在体育学习的过程当中将学而不倦、乐此不疲。因此,教师应着重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兴趣,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足球脚内侧长传球”的训练时,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每个小组成员以球门为中心依次站开,两个小组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这样的游戏式教学,远比照本宣科地讲教和单纯地训练有趣味,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又如,教师在进行球类教学,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玩球”,或开展“运球绕物”、“擂台赛”、“多人对抗”等体育游戏,使学生在“玩”的过程当中,促进体育技能的学习掌握和应用,并且得到相应的体育锻炼。此外,教师还可以将短跑教学设计成“你追我赶”的“追逐游戏”,从而使学生通过游戏中的竞争,激发其运动热情,提高短跑训练的效果。

但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设计体育游戏时,应根据体育课堂的不同阶段,设计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游戏。比如,在体育课刚开始时,因为学生刚从文化科目学习中脱离出来,只经过短暂的课间活动。所以,学生身体的各个部分尚未能得到充分的活动,注意力尚未得以转移,运动心理也属于待激发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一下子就安排剧烈而持续的体育游戏,即使游戏的趣味性十足,学生也难以适应,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体育课堂起始的准备阶段,应安排简单而轻松的小游戏,即教师可以让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站成几行,在前面做动作,让学生即时学做,并要求同学间互相监督,看谁反应的速度最快,动作的模仿最准确。这样的课始小游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让学生为进入体育学习和训练过程做好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准备,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在体育课即将结束时,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身体已处于疲劳的状态,但情绪却处于亢奋的状态,如果不及时调整,将直接影响下一堂文化课的学习效果,鉴于此,教师应在下课前安排一些可以放松心情、解除疲劳的小游戏以结束体育课程,如猜谜等。实践证明,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游戏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根据教材内容巧妙设计体育游戏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游戏教学法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体育游戏的趣味性特点,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和训练过程,以达到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排球运动中的“双面传球”体育技能时,可以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内容,将双面传球的技术动作设计成体育游戏,帮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娱乐过程中进行学习和自我锻炼,并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中长跑体育训练时,如果直接按照体育教材的相关要求,指导学生在整个体育课堂上进行单调的训练,势必使学生认为体育课程单调又枯燥,从而产生厌倦心理,如果教师能够将该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成体育游戏,就可以使体育训练的内容和过程丰富多彩。教师在中长跑训练课中,不直接强求学生跑完规定的全程,而是充分利用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安排学生进行追逐跑游戏,使得中长跑训练过程既有情趣,又有竞争性,其教学效果会远远超过单纯的中长跑训练。教师将学习内容设计成体育游戏,不仅能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使体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而且能有效缓解学生们的思想压力,成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三、适当利用师生合作的体育游戏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