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范文1
1实验室开放基金的设立
1.1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的背景1984年,清华大学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为学校的分析中心和材料中心实验室添置了一批精密贵重仪器设备,使学校的分析仪器得到了更新和水平的提升。两个中心是当时为全校师生提供公共分析测试服务的单位,必然要有一定的费用来保持中心的平稳运行,如水电、试剂、仪器设备的维修和部件更换、仪器设备功能的二次开发、新测试方法的研究和辅助装置的研制等,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当时的情况是两个中心都没有这方面的经费来源,只能通过收取测试费用来平衡支出。尽管当时对校内用户的收费给予了很大的优惠[1],但是对一些基础研究工作和经费不足的学生论文工作仍是不小的负担。1986年,由原设备实验室处(现为实验室与设备处)牵头,联合财务处、研究生院、教务处和科技处共同出资建立了分析测试基金。学校也拨出一些经费支持分析测试基金,对使用这两个中心的仪器设备的课题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学校为了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修,还设立了大型仪器设备维修基金[2-3]。这两项基金后来合并为“实验室开放基金”。
1.2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的目的实验室开放基金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校内跨系、跨学科的科研教学工作,加强学术交流”[4]。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高低取决于需求和服务,当需求客观存在且服务条件具备时,就需要通过一种共赢的方式使供需双方都得到满足。实验室开放基金就是撬动双方积极性的杠杆,在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更多科研工作的同时,还很好地调动了机组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但解决了机组测试费不足的问题,还提高了机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此外,实验室开放基金也发挥了管理部门联系机组和用户的纽带与桥梁作用。开放基金的设立,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型仪器设备以传统的拨款方式补充运行费的做法,同时调动了机组和使用者的积极性,又为管理部门找到了一个工作的有力抓手,实现了多方面的效益。
1.3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的主要工作实验室开放基金的设立是一项有益的制度创新,为了保证基金的良好运作,清华大学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基金的申请、受理和评审流程。通过通知、印发“实验室开放基金使用手册”等多种方式宣传开放基金的使用情况,让更多的人清楚地了解实验室开放基金和开放设备;通过设计合理的申请表,收集必要、完整的信息,认真组织专家评审,保证基金审批和使用的公开、公正和公平。(2)加强管理和协调,保证基金的顺利实施。实验室开放基金的实施,得到了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财务处、研究生院、教务处和科技处等部处给予密切合作。实验室与设备处具体负责经费的管理、申请审批和考核工作,每年对基金使用成效进行总结,并向主管领导汇报,积极与相关部处沟通基金的使用情况和效益情况。实验室与设备处还及时调整开放共享仪器设备,将所购置的新型、有需求的设备纳入基金管理系统中,及时淘汰开放不好或者没有需求的设备,始终保持开放设备的先进性和通用性。学校设立了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奖,以鼓励机组积极工作,充分发掘设备的潜力。
2实验室开放基金的完善与发展
实验室开放基金设立以来,伴随着学校的发展和机构改革,主管部处也几经变化[5]。但是,20多年来,基金主管单位不断改进工作,努力探索适合清华大学发展的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方式,使开放基金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
2.1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制度的修订与完善清华大学不断完善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制度,使开放基金得以高效地持续发展。1989年5月,经主管校长批准实施了“清华大学开放基金管理办法”,1997—1998年度第四次校务会通过了“清华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基金实施办法”[6],进一步明确了实验室开放基金设立的目的、资助范围、资助仪器标准、实施程序、申报评审时间和财务管理、奖惩办法等。随之了“清华大学实验室开放基金使用办法”实施细则,细化了开放基金的申请、审批、财务管理以及奖惩措施。2005年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将“清华大学实验室开放基金使用办法”及实施细则合并为“清华大学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办法”。2012年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对基金管理办法做了较大修改。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成为清华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保障。
2.2实验室开放基金的历史变化实验室开放基金运行26年来,在基金的内涵、资助方式、资助额度、资助比例、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1)基金内涵的变化。开放基金设立之初的设想包括所有鼓励实验室开放的资助基金。1986年基金设立之初设置了测试基金和维修基金;1997年撤销了维修基金,大幅度增加了测试基金的数额,机组的维修资金主要来源于开放服务收入;2008年新设置了实验室创新基金,鼓励实验技术研发。近几年仪器设备的价值增加,维修费用较高,机组反映测试服务收入不能支持设备的大修。学校在“985工程”三期的支持下,2012年重新启动了维修基金。
(2)基金资助方式变化———变先拨款为后付费。实验室测试基金最初的资助方式是在测试开始前就直接拨款给用户申请的仪器机组,但学校很快就将“先拨款”调整为“后付费”方式并一直延续至今。“学校不是向实验室拨款,而是支持用户,只有用户使用资助设备后,管理部门统计服务情况后,将测试服务费拨付机组,机组才能得到相应的运行维护费和人员劳务费用”[7]。现阶段实验室与设备处每年两次集中办理测试服务的汇总和返款。
(3)基金资助总额的变化。基金刚设立时总额只有20万元,开放基金设立之初的8年,学校拨款累计277万元,平均每年34.6万元。由于运行良好,效果显著,1997年学校进一步加大对基金的支持力度,将大型仪器分析测试基金和维修基金合并,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同时将基金资助总额提高到600万元/年[8],并且一直实施到2011年。近几年由于国家项目的申请中降低设备购置费而加大测试费的比例,使科研项目负责人的可支配测试服务费增加。为此,学校计划将资助总额适当进行调整,同时在“985工程”三期恢复了维修基金,总额为1500万元。
(4)基金资助比例的变化。开放基金设立之初,学校科研项目经费普遍比较紧张。为了有效帮助课题组开展分析测试工作,测试基金最初对课题的支持比例为50%~70%。对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重大基金项目、“973项目”等基础研究课题资助70%。随着学校科研事业的不断发展,测试基金资助的比例逐渐降低,2012年将资助比例统一为30%[9]。资助比例的调整反映了学校科研事业的发展。同时,通过资助比例的调整,在年度资助总额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开放基金的杠杆作用撬动了更多的自筹资金,使测试基金的总额有了大幅度增加,更好地支持了获得资助的仪器设备及其所在的公共测试平台的建设和发展,鼓励开放共享。
(5)基金管理方式的变化———纸质文档流转变电子化、网络化管理。2001年之前,基金的管理(如基金的申请、总结、数据汇总等)都使用纸质文件流转,基金的使用也采用基金卡,机组人员在基金卡上记录使用金额和余额。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2001年,在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帮助下,一部分仪器设备实现了基金的网上申请和评审。网络化管理效率高、信息透明度高、查询统计方便等优点得到了机组和用户的普遍认同。2006年,全校开始统一使用实验室与设备处联合计算中心开发的网络版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系统,实现了基金管理全过程的电子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开放基金运行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实现了基金申请、审批、使用、汇总等各环节的过程管理和信息化管理[10]。
(6)基金资助设备变化。随着学校购置仪器设备的增加,基金资助设备也不断更新和增加。为了保证服务质量,基金资助的设备从最初需要动员加入到现在需要竞争择优。基金设立初期主要依靠分析中心、材料中心的仪器为全校服务,如今不仅分析中心、材料中心的仪器设备数量增添较多,还增加了生物医学测试中心、高性能计算平台、生物医学影像实验室等校级科研条件平台,一些院系级分析测试和实验研究平台也发展起来。
(7)服务奖金和酬金的比例提高。实验室开放基金从制度上保证机组能够从服务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酬金,学校规定从仪器设备用户自筹经费中30%作为酬金。现在用户在自筹经费比例为70%的情况下,服务收入的21%作为酬金。
3实验室开放基金的效果
清华大学实验室开放基金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清华大学通过实验室开放基金的实施成为高校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先行者和倡导者,这一做法后来被不少国内高校所借鉴,促进了高校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工作。
3.1清华大学内部效果1986年4月至1987年9月的1年多时间,全校有21个系的377个项目使用了开放基金[11]。开放基金设立的前8年共资助课题2500项,培养人员近8000人次,约2400篇。在开放基金的支持下,SCI数量、人才培养数量均呈递增趋势,且得到基金资助的SCI论文数每年都在1000篇以上,实验室开放基金的需求也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3.2开放基金的社会影响清华大学通过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做法得到了兄弟院校的广泛认可。不少高校到清华大学来调研交流,参照清华大学的做法设立了类似的开放基金,如重庆大学[12]、浙江大学[13]、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高等学校。《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强调要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共享,要在整合国家、部门、地方相关研究实验资源的基础上,营造开放、共享的研究实验环境。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强调建立有效的共享机制和运行机制是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和前提。清华大学建立实验室开放基金的做法,完全符合以上两个纲要关于仪器设备共享的要求,得到了科技部和教育部的认可,科技部在清华大学建立了“北京电子能谱中心”和“北京电子显微镜中心”。开放服务取得了良好效益。
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范文2
关键词:实验开放管理 教学理念 分散错峰
高等学校实验室,尤其是理工科方面的实验室,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场所,对培养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随着光电等新兴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光电行业对本科学生实践动手综合能力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方式与高校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难以有效满足学生参与各种实践学习的需要。因此,不断探索和更新实验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实验室和实验教学对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是学校实验教学环节关注的一个课题。我校光电工程学院光电与测试教学实验中心,作为理工科实验中心,除主要承担学院的本科教学实验任务外,不断探索和创新实验开放管理模式,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体制,培养光电学生创新能力。
1 目前现状和存在问题
1.1 目前现状
光电工程学院成立于2006年,它与我校光电子学研究所院所合一,资源共享,教学与科研互相促进,创办教学科研并重型学院。光电工程学院下设测控技术与仪器系、光电信息工程系和光电子技术科学系三个系和光电与测试教学实验中心。光电与测试教学实验中心隶属于光电工程学院,现有实验室面积约700平方米,仪器设备近600台套,价值1 000余万元。中心下设6个教学实验室,分别是:光学工程与测试实验室、测控与传感技术实验室、仪器电路实验室、深圳大学―NI虚拟仪器联合实验室、光电子器件与技术实验室和深圳大学―欧姆龙传感与控制联合实验室。实验中心主要承担光电工程学院本科专业的课内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论文实验、创新实践等实践教学活动;同时,中心所有实验室向全校师生免费开放,学生除了按照统一安排的时间做实验外,还可以通过开放预约管理系统自主选择实验室,预约实验时间。学生通过免费开放的创新实验,可以得到进一步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2013年,根据广东省教育厅下发的通知,我校光电专业本科学生招生计划将在粤上升到一本录取。这些专业将不分区域面向全省招生,这意味着光电工程学院的本科生培养将完全按照一本院校培养方案计划要求进行,加强培养光电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是我们实验中心责无旁贷的核心工作目标之一。
1.2 存在问题
实验中心建立以来,对各实验室进行统一管理,各实验室负责各自工作范围以内的运行管理,每个实验室均责任落实到人,以确保实验室安全、高效使用。实验室为学院培养光电类人才提供了较好的实验环境条件和较高水平的实验教学服务。长期以来,本中心实验室基本上是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很好地和任课教师一起完成了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任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光电专业本科生。但这种模式强调实验教学的共性发展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存在较大的缺陷:其一,在现行的教学模式和体制下,实验教学按照实验教学大纲和进度表进行,学生基本上根据教学给定的实验指导书和指定的实验任务内容预习、开展实验,属于被动式实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难以发挥学生实验学习的主体作用,许多学生到实验室做实验完全是为了完成实验任务和获得课程学分。与此同时,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一般情况只有在正式实验时使用,其余时间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场地和设备资源利用率很低。其二,光电类学生因为属于一个光机电算的综合类专业,许多学生必须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验实践才能获得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他们为了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实现某些设计思想希望进行实验却找不到实验场所,只能在宿舍或图书馆等地方上网查看文献或在计算机上仿真模拟,因此,得不到真实的数据和真正的体验。针对上述问题,采取开放式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开放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它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开放和自由的实验环境,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有步骤、有目的地学习相关知识,独立设计实验内容,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以及在共同完成任务过程中的集体协作意识。针对实验教学和开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思考,我们总结和提出一些办法和建议供同行参考和商榷。
2 实验开放管理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光电信息类专业涉及光通信、光纤传感、光信息处理、光电对抗诸多学科,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为了践行学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厚积薄发、经世致用”的办学理念,以培养“素质好、基础好、上手快、转型快的事业骨干和创新创业型人才”,实验教学开放管理也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从而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2.1 实验教学思维模式和理念的转换
实验教学开放管理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思想的解放,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转变实验教学理念,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对实验实践的多元化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进行开放实验。
2.1.1 加大实验室宣传力度,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提高开放实验室的使用效率
目前在校的部分理工科大学生思想观念还停留在认真上课、修满学分、按时毕业的保守状态,甚至部分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和考取好成绩以获得奖学金。而部分成绩不好的学生则得过且过,跟着教师走,实验只要完成报告即可。如何让学生爱上实验室,真正喜欢到实验室动手做实验,是一个从思想根源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学生本人真正意识到自己要成为一个合格人才,只有通过理论学习和不断实验实践相结合的途径才能实现,这样,实验室开放才真正具有培养高素质创新光电人才的意义。因此学院领导、任课教师和实验室教师需要通过学校、学院各种网络平台、授课平台和学生工作窗口等途径大力教育和宣传参加实际动手实验的意义,使学生从思想和思维上接受实验和爱上实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动手实验,从而达到锻炼学生实验动手的能力。
2.1.2 转变教师实验教学观念,在完成基本教学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各种开放性实验课题
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也要改变思想,除了按照实验教学大纲要求开设课程相关的实验外,还应以承担学校开放实验基金等项目为契机,以实施创新教育为主线,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对光电工程类实验室的建设模式以及实验教学进行开放性探索研究和尝试性实践。通过以科研促教学,扩展开放实验课题,完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建立创新实践基地等措施,形成自己独到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室建设新模式。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需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作为实验主题,敢于学习和创新,提高实践能力,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之,只有全院师生从思想意识上重视开放实验教学,才能使开放实验管理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2.2 实验教学时间的合理开放与安排
要实现开放实验教学,还需要对现行实验教学课时进行组合和优化。因为实验室的资源固定有限,不可能随时接受学生无计划地进入实验室做无准备的实验。为了提高实验设备与实验用房的利用率,充分挖掘实验教学资源潜力,使学生有更多有效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参与开放实验的时间,我们将采用优化配置实验课程教学课时和学生开放实验分散错峰进行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1)实验中心将联合学院教务部门优化理论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以教学实验中心实际情况为主,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保证实验教学主体目标的实现。如安排学生分阶段完成基础的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工程光学等实验后,待他们基本掌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后,再开设光电子技术、光纤通信、光电检测技术、液晶综合实验等实验课程。优化实验课程教学后,大二以后的学生具备了常规参与开放实验的基本技能,喜欢借助实验探索未知的知识领域。这样科学地安排实验教学时间,既减轻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器材检修和准备时间,也避免了学生因盲目进入实验室做实验造成的尴尬局面。
(2)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现代化工具,合理利用学校的勤工俭学制度,保证实验室全天候对学生开放[3]。要保证实验室对广大学生有效开放使用,时间管理上也要进行优化组合。如可以利用网络建立预约管理系统,学生可以提前预约,错峰分时实验。通过网络、电话和多媒体提前了解实验室资源的配置情况,从而事先预习仪器设备的使用操作方法,做好开放实验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和充分准备,进入实验室后即可快速有效地进行实验研究。实验中心教师不可能时刻守在每个实验室指导每个学生的实验,我们利用先进的视频监控来辅助完成[4],另外我们利用学校勤工俭学制度配备优秀的实验室助管学生和研究生助教,先培训他们熟练掌握实验设备的操作使用方法和常用测试技能,然后让他们协助实验中心教师轮换分时值班和指导学生的开放实验。这样大大提高了实验室开放使用的效率,保证了实验中心全天候对外开放。
2.3 实验资源的科学配置和有效开放管理
(1)开放实验教学对实验室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课题的开放性和实验内容的广泛性,对仪器设备,实验代课教师,实验室工作人员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要使开放实验教学规范有序、顺利、高效地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必不可少[5]。学校和学院对实验中心十分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目前实验资源配置都是优质一流的硬件,实验中心对从模数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平台、光学平台、全息技术实验平台、光电综合实验平台到光纤传感检测等光机电算系统进行了较为科学系统地配置。实验中心教师还根据学院专业的特点和最新业界发展形势,自制了大量的仪器设备,如PLC传感与控制实验装置等。实验中心还与一些知名公司合作,引进业界最新技术,建立了校企联合实验室,如深圳大学―大恒光电联合实验室、深圳大学―欧姆龙联合实验室、深圳大学―NI虚拟仪器联合实验室。通过这些措施,实验中心资源配置充足完善,完全可以满足光电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开放课题实验的要求。
(2)为了有效进行开放管理,需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保证实验室规范有序地运行[6]。实验中心为了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并发挥其效益,根据我院现有实验教学资源和各专业教学大纲,基于实验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对实验教师、实验仪器与设备、实验消耗材料及实验用房等分别制订科学管理条例,如《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实验器材管理办法》等。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摸索和总结出一条切实有效的实验器材开放管理办法―分门别类、标签编号、归类存档、统一收放、借用登记、专人负责。
2.4 实验师资队伍的提高建设与优化[7]
当然,开放管理运行的成功与否最终还是由人来决定的。因此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实验师资队伍对实验中心建设至为关键。实验技术工作比较烦琐,选拔一批思想品质好,任劳任怨的教师和技术人员承担实验教学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具备高度责任心的实验师资队伍,才能胜任实验室开放管理的重任。有了责任心,实验师还必须有技术,业务能力强。光电学科涵盖了光机电算的许多知识点,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也必然要熟练掌握这些方面的知识,否则难以指导学生和管理好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实验中心利用寒暑假分批选派实验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各种知识,联系业界龙头企业专家来学校培训实验技术人员,使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和知识结构的不断优化。
3 结束语
通过实验教学开放管理的探索和实践研究,实验中心摸索出一条适合光电工程学院实际情况的开放管理模式和分散错峰的实施办法。本中心实验室实验教学资源利用率得以大大提高,实验室全天候开放,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动手能力的机会和环境。学生可以在实验室进行各类课外科技创新实验或自主开放实验,从而使光电学生日后走向社会具有更好的实用本领、竞争实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鹤鸣,范红,钱晨.光电信息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光学技术,2007(S1):307.
[2]薛巧巧,吴援明.光电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8):255.
[3]白云,柴钰.加强开放式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8):112.
[4]张宇,莫蓓莘,汪安泰.深圳大学的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8):255.
[5]王福娟,蔡志岗,王嘉辉.光信息专业开放实验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物理实验,2012(1):78-79.
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范文3
关键词: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 实施工作 执行情况 困难和问题 工作建议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央财政于2008年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以下简称专项经费)。专项经费的设立和实施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运行提供了持续稳定支持,对推动重点实验室在主要研究方向上开展创新性的自主研究和自由探索、吸引优秀年轻人才和对外开放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促进了实验室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全面提升。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专项经费的实施情况、执行进度和具体效果,帮助管理决策部门和相关高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作用,笔者面向有关高校对专项经费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分析情况总结如下:
1 专项经费执行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对象涉及47所高校、12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含合建),调研内容主要包括:2008-2010年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等。
根据调研结果,截至2011年上半年,各高校专项经费执行情况较好,平均执行率为81.17%,其中专项资金执行率为100%的重点实验室有7个,执行率在90%以上的实验室有43个,执行率在70%以上的实验室有100个。
2 专项经费实施基本情况
相关高校自获得专项经费支持以来,依据国家有关规定,高度重视专项经费的使用、组织与实施,以高度的责任感引导并全力推进专项经费实施工作的顺利开展。
2.1 注重制度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所调研高校均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组织管理模式,基本保证了专款专用。有些学校为加强管理,专门成立了校级领导小组,明确了专门管理部门,并形成了相应的监督与评估机制。据统计,40%的高校成立了校级专门领导小组协调解决专项资金实施的重大问题,组长多由校级领导担任,成员由科技、人事、财务、资产、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处等部门的负责人担任。70%以上的学校将科技处作为牵头部门,全面负责重点实验室的日常运行和管理工作。
2.2 明确经费使用,规范管理监督。为做好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保证资金使用效益,各相关高校根据科技部要求和财政部下拨的年度专项经费指标,将专项经费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按用途分类实行不同的预算管理方式,制订重点实验室日常管理和运行的经费支出计划,同时,优化经费管理模式,加强经费使用的过程管理和考核监督,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价机制。在实践中,各高校形成了符合各自特点、灵活多样的具体做法,例如,北京大学专项经费的重大支出必须经过教授联席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实施,从制度上保证了经费支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专家咨询组监督与评估专项经费使用情况,促进提升了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益。
2.3 合理设置项目类别,优化支出结构。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相关高校根据各类专项经费的建设内容及目标进行项目设置和资金分配,并制定相应的预算管理和经费实施办法,以发挥专项资金对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设备购置的支撑和引导作用。例如,北京科技大学通过设置自主研究项目支持有潜力科研人员开展持续深入的基础性和交叉新兴学科研究,并以此为种子基金推动国家级项目的申报和承担;北京理工大学定期通过信函和网站向国内外开放课题指南,积极鼓励相关研究领域人员共同开展科研活动和学术交流;南京农业大学将专项经费的60%用于设立围绕主要任务和研究方向组织团队开展持续深入系统性研究的固定化支持自主研究课题上,促进了人才团队的培育和成果的持续、稳定产出。
2.4 强化使用效率,注重绩效评估。专项资金使用“零余额”的账户管理方式,这给高校经费管理带来难度和挑战的同时,也为进一步规范学校科研财务管理带来了机遇。所调研高校高度重视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校内相关职能部门在充分讨论和协商的基础上,确定经费使用额度和经费支出预算,明确各项经费使用的责任、验收和审计主体,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措施提高经费执行效率,确保专项资金的高效、安全使用。同时,为加快执行进度,重点实验室采取多种措施,推进经费的使用。例如大连理工大学财务处与实验室按月整理经费使用状况并形成明细表,定期通报给学校相关管理部门与实验室经费使用责任人,以方便随时掌握经费的执行进度和状况。东南大学定期通报专项经费使用情况,对使用进度较慢的责任人分阶段及时提醒并实行负责人约谈制,确保专项经费的合理使用。复旦大学定期对于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对于专项经费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进行总结。北京理工大学与课题负责人签订承诺书,办公室人员按月督促和提醒加快经费的使用和验收报账。
3 存在的问题
在具体实施中,多数高校严格依照科技部制订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以完成科学研究任务、促进国家科学技术发展为目的,按照有利于学校教育与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学校办学资源的效益发挥、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原则实施,基本做到统一管理、集中核算、专款专用,但是,由于专项经费的实施时间较短,在具体实施思路和方式上缺乏一定的借鉴经验,导致在专项资金实施工作上存在的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3.1 专项资金的拨付时间与实际使用存在矛盾。由于专项资金采用“零余额”管理模式,经费使用时效性强,而不同类型项目或课题需根据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相应支出,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项目或课题经费的支出进度可能与经费计划支出不一致,容易导致突击盲目花钱的现象。
3.2 仪器设备购置经费管理不够合理。目前,部分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购置必须按照财政部有关文件进行招投标,持续时间较长,同时,对于分期付款的仪器设备,依照合同约定未支付尾款的,无法进行设备报账,影响经费执行进度。
3.3 开放性课题经费使用方式有待改进。实验室设置的开放课题由非实验室人员承担,课题负责人有不少非本校或者外省市科研人员,而按照现行规定课题经费不能外拨至承担人所在单位,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开放课题经费使用和报销存在困难,影响了专项资金的执行进度。
3.4 部分学科更新设备需要不能够及时满足。部分学科(如生命、信息等)发展速度较快,对实验设备更新的需要较为强烈,但是,现有相关管理办法只允许每年提交一次设备购置或更新申请,限制了上述学科的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需求。
4 下一步工作建议
专项经费的实施主体分为两个层次,财政部、教育部作为宏观管理主体承担制定政策、分类指导和进行绩效评价的职责,各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高校作为具体实施和管理的主体承担着微观管理、自我评价和基层创新的职责。如何进一步提高两个主体对专项经费的管理和实施水平,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进一步做好专项经费实施工作的重要课题。针对两个主体承担职责和具体分工的不同,笔者分别提出如下建议:
4.1 针对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的建议
4.1.1 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和拨款方式。由于专项经费按照“零余额”方式管理,在每年的年底经费要使用完毕,而距离下一年度拨款还有一段时间,因此给实验室的工作带来了一些不便。建议部分经费可跨年度使用,适当延长其中少部分经费的使用期限,保障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同时,为适应快速发展学科(如生命、信息)实验设备更新的需要,建议在一个评估周期内做两次设备购置的申报工作。
4.1.2 进一步明确专项资金的使用边界和范围。目前,依托单位和多数实验室均参照国家基础类纵向科研项目的支出比例来使用,造成经费实际使用与目标实现的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既能突出专项资金的导向性,同时明确经费使用的若干边界和范围,以利于实验室健康持续的发展,提高专项资金效益。
4.1.3 改进专项资金外拨机制,促进学术资源共享。根据科技部对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所有开放课题经费不能下拨到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这大大增加了课题负责人用于经费核算的时间和物力成本,建议将用于开放课题的经费按照任务完成情况分批划拨到开放基金承担者所在单位,降低经费使用和核算的难度和成本,提高设备和资源的开放共享率。
4.1.4 增加激励机制,提高人才培养和引进水平。为引导并保障科研人员安心基础研究工作,吸引年轻科技人员投身到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建议适当提高人员经费比例或设立专门人才培养和引进基金,鼓励部分科研人员围绕实验室研究方向进行自主性探索,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的研究学者在实验室从事开放课题研究,为实验室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4.2 针对相关高校的建议
4.2.1 完善专项资金的体系化建设。目前,国家对学校创新能力建设的投入主要由“985”工程、“211”工程、“中央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实验室建设专项资金”等国拨资金组成,是提升高校学科创新水平、科研综合创新能力、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学校整体条件的经济来源。上述专项资金建设内容互为条件和基础,相辅相承,密不可分,是一个有机统一的建设体系,不能割裂单独发展。各相关高校应根据各专项的建设内容和目标,从学校战略发展全局的角度进行总体规划,统筹配置,不断完善现有经费管理体制,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真正使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办学能力和效益上水平。
4.2.2 加强以科研基地为核心的科研创新能力一体化建设。专项经费的设立归根结底是用于提升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相关高校的各类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科研基地是学校自主创新体系的重点组成部分,也是汇聚大项目、大团队、大成果的重要载体,如何真正发挥其作用,形成领军人才――科研团队――重大项目――创新基地一体化建设格局,对于切实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学科综合发展水平至关重要。目前,各高校在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的稳定支持外,应为对接国家重大需求,进一步优化学校学科总体布局进行战略谋划,重点考虑充分利用专项经费,资助有潜力、并与“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接的研究方向,加大扶持力度,筑就高校新的科技高峰。
4.2.3 加大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人才是科学研究的关键,专项经费设立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用于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具有潜力的青年科研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各学校应制定灵活有效的培养和引进人才的机制,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更要侧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和资助,建立公平、合理、有效的人才评估体系,在实验室范围内设立更多的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科研项目,让青年教师有机会、有能力在科学道路上健康发展。
4.2.4 加大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培育力度。各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学科和科研特点,对部门专项经费的使用进行调整和完善,更要凸显重点学科布局和发展,重点支持前瞻性创新性的重大基础科学研究,加大问题导向类项目的培育发展,与国家战略需求和科研发展相对接,培育一批原创性科学研究项目和研究队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光明日报,2006-
02-10.
[2]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08] 531号,2008-12-26.
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范文4
[关键词]研究生实验室 系统化管理 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046-02
研究生实验室是高等院校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平台。研究生实验室管理模式落后、实验室管理人员水平有限、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低等问题已成为目前我国研究生实验室管理的主要问题,严重影响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近年来,由于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研究生实验室人数进一步增加,研究生实验室的管理情况更加严峻。[1]本文通过对研究生实验室建设的信息化、管理的开放化、环境的绿色化、设备维护和维护的人性化等因素进行研究,提出应不断加强研究生实验室的管理,逐步形成可行的、合理的、科学的研究生实验室管理体系。
一、实验室建设的信息化
研究生实验室建设存在着建设经费投入不足、设备共享滞后、信息化认知水平低、实验人员工作热情不高等问题。[2]每一个研究生导师都有自己的研究生实验室,研究生实验室的设备主要靠科研经费投入,经费的投入不足和不合理的购入设备是实验室运行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建设经费的不足造成购买的设备达不到预期的实验效果,影响实验结果和教学质量。实验室之间设备共享手段落后,经常造成设备的重复购买,这既浪费了有限的建设经费,又降低了新仪器的购买可能性。实验室之间不能有效地进行信息互通,及时更新各自的信息,严重制约了实验室的发展。研究生实验室实验人员流动频繁,人员之间缺乏交流,团队建设缺少长期规划和目标,导师对团队建设往往缺乏重视,导致实验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实验进度。可见,加强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应加强研究生实验室的信息化基础设备的普及,完善计算机、网络的全实验室覆盖[3];加大研究生实验室的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系统软件,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对实验室的各项资源进行数据化的统筹管理。应参考国内外高校已经建设成功的实验室平台模式,如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实验室管理系统,建设大型设备共享平台、实验室管理系统、实验设备管理系统、实验室安全教育与考试系统、化学品采购管理系统等网络体系,设立虚拟拓展实验室,加大开放实验室信息共享程度。可以了解最新研发的仪器和设备情况,合理购买,杜绝因信息更新慢而买到落后、技术设备或共享平台已经有的设备。应科学的建立研究生实验室建设的规划和目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信息传播程度,进而提高实验人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认知度,由小到大,最终形成系统的、高效的、科学的管理体系,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室管理的开放化
高校研究生实验室开放程度普遍较小,开放型课题很少,研究生自主进行实验的机会不多,学生缺少热情和积极性。研究生是研究生实验室的主体,研究生实验的严谨态度和科研精神决定了研究生实验室开放的成败。[4]此外,实验室管理人员缺少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专业技术水平,学校缺少先进的管理体制和研究生实验室开放的概念。这些都是制约研究生实验室开放的因素。建立开放式研究生实验室管理体系,能有效降低管理难度,提高研究生实验室的创新能力。[5]
大多数研究生的实验内容是实践性很强的课题,它要求研究生们不仅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储备,同时还要具备极强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开放式的研究生实验室,让研究生通过大量自主性实验工作,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科研创新,取得研究成果。导师应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研究能力。同时,建立和健全实验室的开放机制,规范实验室管理办法,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实验室的时间、空间的全面开放。实验室管理人员将各实验室的开放型课题,开放时间和实验室仪器设备等参数公布到网络上,实验室和实验室内仪器设备使用可提前进行网上预约,这样能提高资源共享率,方便研究生学习。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前要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实验室安全的培训,进行专业实验技能考试和实验室安全知识考试,考试不合格者不允许进入实验室。这样可以使实验人员能做到安全实验,遇到事故能及时有效处理。这样可以提高研究生的自主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验室环境的绿色化
随着研究生实验室开放程度的加大,实验项目的增多,实验产生的污染物也越来越多。污染物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此外,实验人员违规操作实验仪器还会造成火灾、爆炸、人员中毒等危险事故。这些问题和事故直接影响了研究生实验室的科研进度,污染了环境,损坏了实验仪器设备,对实验者造成了人身伤害,对研究生整体学习进度和研究生实验室的安全有序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研究生实验室要“以人为本”。[6]实验药品和仪器是有价的,但人的生命是无价的。在实验室学习工作,首先要保证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实现研究生实验室环境的绿色化,解决研究生实验室的安全隐患和环境问题是系统化管理研究生实验室的重要环节。
实现研究生实验室的绿色化,首先要在广大师生中建立实验室绿色化的概念。在学校范围内定期开展实验安全环保知识宣传,提高大学生的安全实验和环境保护意识,导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和实验人员的绿色实验的意识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学校方面要建立长期有效实验室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制定全校的研究生实验室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各个研究生实验室要有相应的环保设施和安全制度,每个实验室要有安全责任人。学校要定期进行安全和环保检查,发现安全隐患或环境问题,应及时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要重点记录,想办法尽快解决问题。新实验室和老实验室都应尽量选择环保的材料进行建设和改造,以提高实验室的环境质量。[7]研究生教学实验方案应尽量选择无毒、无害、无污染的药品代替能对人体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应降低实验规模,科学选择实验方法,优化实验方案。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等应统一分类登记管理,购买时优先选择环保等级高的产品。冰箱、钢瓶等大型仪器应设立专门的使用注意事项和标签,危险化学品应由学校统一购买、发放。实验产生的危险废弃物,如废水、废固应由相关部门统一回收管理,杜绝环境污染。如果发现实验人员违规操作造成严重的安全环境问题,必须严肃处理,立即整改,并由相关环境保护部门验收通过后才可以继续开展实验工作。应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的风险,提高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的绿色环境。
四、实验室设备维护和维修的人性化
研究生实验室设备的管理,是影响研究生实验室的实验和科研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实验室内仪器设备的完整程度直接决定了实验的结果。多数研究生实验室由导师自己负责管理,但是导师们在进行科研教学的同时仍然有大量的基础教学任务,这使他们没有足够的精力用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学生们自己在做实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错误,不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或者不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可能导致实验仪器损坏或者仪器寿命缩减。此外,研究生实验室的实验人员不固定、流动较大、变动频繁、缺少专职的管理人员也是造成实验仪器设备损坏的重要原因。为了保证科研的顺利进行,实验室内的设备维护和维修就显得十分重要。
研究生实验范畴大、分类多,实验所涉及的仪器设备更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不同仪器设备构造不同,价值不同,需要维护、维修的方法、技术和时间也不同。要培养实验人员对实验室的认同感,珍惜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实验人员在接触没用过的设备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严格遵守说明书上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认真观察设备的各项参数,不可盲目的操作仪器设备。仪器设备使用完毕后要认真清理污染,降低设备的损坏程度,最大限制的保养设备。如果设备出现问题或者损坏,要及时维修,避免设备的进一步损坏对实验进度造成影响。[8]在购买设备时就要联系好售后维修人员,有问题马上请维修人员上门修理,上门修理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及时联系厂家看是否需要返厂修理。
五、结束语
研究生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平台,在当今社会,如何建立好一个研究生实验室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复杂工程。研究生实验室的管理不能单独依靠实验人员,同时还需主管部门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应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积极探索研究生实验室管理的客观规律,这样才能切实提高研究生实验室的管理水平,进而提高研究生教学的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喜德.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1):65-66.
[2] 何增颖.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7):169-170.
[3] 赵永俭,汪春华,朱西桂.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3):105-106.
[4] 于鑫,孙向阳.研究生参与开放实验室管理与建设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3):113-115.
[5] 宋建.研究生导师团队培养模式初探[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2(4):85-88.
[6] 李五一,谷大丰,胡放.香港高校实验室安全和环保工作考察及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9):10-12.
[7] 韦连喜,裴晓红,王彤宇.创建学校绿色化学实验室[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5):105-107.
[8] 李宇红,阎超.高校实验室设备维修管理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7(3):19-20.
[收稿时间]2014-12-16
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范文5
1.安全问题制约着实验室开放工作的开展安全工程实验是研究煤矿瓦斯、煤尘、矿井火灾、矿井通风等与煤矿安全息息相关的实验室,实验室内有瓦斯气瓶等易燃易爆物品。再加上用电、消防等安全问题都是制约实验室开放工作开展的基础问题。2.大部分学生(尤其是本科生)不知道实验室是开放的安全工程实验室开放之初,申请参加开放实验项目的基本都是硕士研究生,很少有本科生申请参加开放实验项目,通过与学生开座谈会等方式深入了解得知,很多学生不知道安全工程实验室是开放的,更不知道实验室开放的管理办法及具体的开放类型、开放时间、指导教师等相关信息,这无疑会影响实验室开放的效果。3.师资力量不足,年轻理论课教师指导实验能力较弱实验室开放后,参与实验的学生人时数势必大幅度增加,单靠专职实验人员的力量远远无法满足大幅度增加的实验指导工作量的需要,因此就需要理论课教师参与到指导开放实验项目中来,而理论课教师的研究重点是理论知识,因此他们的实验指导能力相对较弱。
二、安全工程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1.制定了实验室开放安全管理规定,并要求指导教师和学生严格执行为了确保开放实验过程中人员、设备的安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开放安全管理规定。要求实验指导教师在学生进入实验室时的第一件事就是宣读实验室开放安全管理规定,针对具体的实验项目重点强调本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必须全程跟踪指导学生实验并实时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实验前由指导教师负责供气、供电、开机,实验结束后由指导教师负责停机、断气、断水、断电。2.加大实验室开放工作的宣传力度针对很多学生(尤其是本科生)不知道安全工程实验室是开放的这一影响实验室开放工作的根本性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新生入学教育是进行宣传;(2)理论课教师在理论课堂上进行宣传和解释;(3)班主任老师在开班会时进行宣传和解释;(4)在安全工程学院网站上《实验室开放管理规定》、《实验室开放计划表》、《实验室开放学生申请、教师工作流程》(见图1)等相关详细信息,学生在网上就可以完成参与实验室开放项目的申请工作。3.成立教研组,提高实验室开放工作的指导力量针对师资力量不足,年轻理论课教师指导实验能力较弱的问题,我院要求所有副高级以下职称的理论课教师都要参与实验室开放工作,成立了通风安全、瓦斯防治、粉尘防治、火灾防治、机电安全等五个实验室开放教研组,每个教研组由教授或副教授任组长,并由几名相关研究方向的教师参与实验室开放工作,由教授或副教授定期对青年教师的实验能力进行指导,同时规定青年教师要定期进行提高实验指导能力的研讨。为了进一步增加开放实验的指导力量,我院还制定了硕士研究生助理实验员制度,即对一部分有能力的硕士研究生重点培养,使之能够熟练掌握实验室相关仪器设备的原理、基本操作技能,并熟习与实验室有关的教学、安全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从而能够具备组织同学学习使用实验仪器的能力及指导简单实验的能力,积极参与到实验室对本科生开放的管理和建设工作中。
三、安全工程实验室开放效果分析
两年来,安全工程实验室开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室仪器设备利用率大为提高。由原来的只有在上固定实验项目是使用到现在的全体教师全体学生随时都可以使用。(2)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学习理论课的积极性也有了普遍提高。(3)学生参与开放实验项目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两年来,安全工程、煤及煤层气工程、采矿工程等3个专业的本科生共计2046人次参加安全工程实验室开放实验;安全工程、采矿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共计682人次参加开放实验。安全工程专业15名硕士研究生参与了实验室开放管理与指导工作。
四、结语
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范文6
设施园艺学是涵盖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等多门学科和多种系统的一门科学,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便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1]。它要求从事设施园艺领域的人才必须具有多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具有很强的应用技能和实践性。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设施园艺人才的需要,迫切需要积极探索设施园艺实验教学新思路。因此,必须对设施园艺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实验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进行设施园艺研究的基本素养。
实验室开放运行是实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实现创新教育的新举措[2]。通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开放实验,能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实验的能力,帮助他们亲身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实验室开放内涵和形式
实验室开放,一般可以分为实验时间、实验空间开放,实验项目开放和实验对象开放等,它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的物理实验教学改革[3]。中国教育部于2007年2月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学校的各类实验室要对本科生开放。安徽农业大学的设施园艺实验室是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最近几年,实验室开放工作实现了有序、生动、持久地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设施园艺学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建设
完善设施园艺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
为了推动设施园艺学实验室有序、持久地开放,安徽农业大学先后出台了《安徽农业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安徽农业大学实验室开放项目申报指南》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设施园艺学实验室结合自身情况配套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学院领导很重视实验室开放工作,成立了实验教学中心,组建了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与实验室主任一起,负责统一规划、管理实验室;由全院老师和实验中心技术人员一起编写仪器的采购计划,广泛征求大家意见,全院师生共同研究探讨实验室开放工作模式和管理措施。
建立促进平台共享的管理制度
通过校园网络信息化建设,以全院实验中心实验资源为核心,连接各实验室形成一个开放式共享实验平台。学生通过网络选自己喜欢的实验课、实验授课老师等。教师也可以浏览平台成员实验课、实验内容安排情况,预约自己的实验和进行网上回答学生的疑问。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也为构建各学科之间交叉渗透的实验氛围创造了有力条件。
优化实验室设备配置,加强技能培训
我院的实验中心建设得到了校领导的肯定和极大地资助,学校给学院拨了一笔专款用于中心建设和仪器采购。学院把实验室分为教学平台和研究平台,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仪器购置,使得实验室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鉴于设施园艺实验的特点,我院在校农场建设了实验基地,为设施园艺学实验室配备了一批能够室外研究的器材和温室大棚,邀请所购仪器厂家技术人员为全院师生开展仪器安全、正确使用讲座,定期加强实验技能培训。
创新开放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建设是开放实验教学的灵魂,资源丰富的实验项目也最能够体现开放教学模式的优点[4]。我院是把“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学士学位论文”挂钩的示范院系,开设了综合性、设计性大实验,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可以实现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具体模式为:综合性实验在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后,运用某一门课程或多门课程的知识,为学生开展实验技能和方法综合训练的复合型实验,实验时间可以在一门课程一个循环结束之后,也可以在几门课程结束之后安排有一定规模较长时间的实验;设计性实验在学生经过常规基本实验训练以后,开设的高层次实验。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实验条件、教学要求提出实验目的和要求,由学生自己制定实验方案、拟定实验步骤、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记录数据、绘制图表、分析实验结果等。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更进一步的设计性实验,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结语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和积极探索,设施园艺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已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保证了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可喜成绩。自2008年以来,实验室承担了多项全国、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本科生毕业论文多篇入选“校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均在核心期刊。目前,我校设施园艺实验室正以“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有条不紊地运行着。
【参考文献】
[1] 李式军,郭世荣.设施园艺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2] 向远明,王伏玲.心理学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9):356-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