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范文1

关键词: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有效指导;学科联系;研究学习

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课,让这一门新课程不流于形式,而能够帮学生夯实基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从而得到接受、认可和支持呢?笔者经过研究认为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的选题要明白学生的需求点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由活动课程 发展 而来的,是对活动课的继承、发展和规范。所以研究性学习活动课不应只顾活动形式,更要注意课程的实质:它是一门课程,综合性的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所以选题时应有意识的选择一些跨学科、多感官参与而且学生有兴趣参与、有探究价值,对学生起引导作用的课题。如果把握不好,可改变题目的来源,即:由教师引出话题,通过对话、沟通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所在,根据学生的意向确立研究方向,学生讨论、归纳问题后确立研究的主题。如环境问题的选题教师就不要强拧牛头,说我们研究环境问题中的××主题,同学们讨论,而可以改成教师就环境中某一热点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兴趣激发后,再引导学生讨论、研究环境问题中某一方面的现象,学生讨论出一个主题,学生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产生子课题,展开研究性学习活动。这样题目由学生中来,任务又回到学生中去。因为是学生自己的问题,学生研究兴趣也就高涨了。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的开展要建立学科联系点

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的最大特点是综合性。其主要内容是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它是学生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综合课的最大作用应该是学生在主题探究过程中,通过对已有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产生对新知识探究的欲望,同时又诞生新的主题。知识储备的不足又让学生产生更高的知识要求,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地学习新的学科知识,不断内化学生的学科知识,又反过来辅助学生综合性课程的推进,借以相辅相成,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那么如何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开展中建立学科联系点呢?就在学生运用知识的时候发现知识缺障。学以致用是 教育 的直接目的。因需而学应是学习的直接动机,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建立学科联系点,直接体现在活动方案的设计中。学生就自己的子课题起制定活动的计划,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计划中进行分析:我的优势、我的不足、我解决的措施、我可能的困难、我解决的措施。“我的不足?”这里就是一个学科联系点,改进不足怎样去改进,方法多种多样,学到知识是目的。只要指导教师抓住了学生的计划,关于发现问题,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许多学科就相继渗透进来了。学生在实践中产生的对某一学科知识的需求就是建立学科联系的最佳位置、最佳时机。这时的学生是为需要而学习,学习是拿来用的东西,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就有了很大的拓展。同时学生在活动中也产生了对自己客观而准确的识,这对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也有相当的好处。

三、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的开展要抓住引导的关节点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范文2

【关键词】 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语法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引言:高中英语是高中课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同时,高中英语的教学与初中有了很大的不同,与初中英语教学中主要注重学生词汇的积累教学相比,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掌握英语的语法内容,让学生学会对英语的句子进行成分的分析,同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1]。

1.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及特点

1.1高中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1.1.1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分享

研究性的学习完全打破了过去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努力的创建出有合作,有交流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享结果,交流学习经验,积极的培养学生发展团队方面的合作精神。

1.1.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品格

该项学习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有着较高的要求,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扎实和认真,脚踏实地的进行相关学习研究,得出有效的正确结论,同时,要尊重别人的想法以及劳动成果,除此之外,要培养出不怕困难、能吃苦、不怕面对挫折和挑战的品格。

1.1.3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研究能力

该种学习模式主要强调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方面的相关活动当中,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亲身的体验,逐渐养成善于提问、乐于探索、勤奋动手、主动求知的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1.1.4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社会的实践和调查研究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学习方法,对社会中的科学知识以及人类的进步价值和意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忘关心国家与社会的发展,以此培养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2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2.1探究性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方式,学生不需要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内容,而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方法,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学生主动进行,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需要确定某个材料,而是采用引导和归纳的方式,将问题呈现在学生的发现范围之内,对问题的讲解,可以例举一个相关实例来进行充分的解释,讲解过后,由学生自己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括。

1.2.2实践性

该学习模式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走出课本,将学习中的理论内容与社会方面、科学方面以及生活方面进行相互连接,加大学生对环境方面、科学技术方面的关注程度,让学生了解这些方面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引导,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

1.2.3开放性

该学习方法没有确定学习的范围和内容,所学习的知识点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当中,英语本就是一门融合了多方面内容的学科,并且在日常生活当中,使用的比较普遍,因此,学生从生活当中对英语进行主要的学习,学习的方法不再是以书本为主,而是社会的实践为主,明确研究的目标、视角、设计、方法等,让学生的思维开放化,没有内容或方法上的约束。

2.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2.1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类型

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可以划分成两大类,一是课题性的研究,这类型的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认识和解决问题;二是项目和活动设计的研究,其主要目的是完成任务。

根据不同的组织形式划分,研究性学习包括三种,一是小组合作式的研究,这种小组合作式的研究方法以小组合作为主要组织形式,通常情况下由3到6人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在研究的过程中按照不同的分工完成任务;二是个人独立式的研究,个人独立式的研究可采用“开放式长作业”的形式进行研究,这种方式的研究专题既可以确定范围,也可以不确定范围;三是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研究方式,采用这种形式的优点是通过全班同学的集体讨论,实现了研究成果的共同分享。

2.2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程序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程序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进入问题情境的阶段,这个阶段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可以采用的方法包括开设讲座、组织参观等,再结合讨论结果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二是实践阶段,其一是进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的过程;其二是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其三是进行初步的交流。三是表达和交流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把自己的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总结,并组织成书面材料的形式,通过研讨会、辩论赛、板报等形式进行交流。

2.3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要遵循四个原则,一是自主性原则,二是递进性原则,三是过程性原则,四是共生性原则。这四个原则对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2.4案例分析

本文举的案例是在高中英语结合研究性学习方法进行英语语法教学。以标准的人教版教科书中的必修1第五单元中“Nelson Mandela”为语法分析对象,这一单元中所涉及到的语法是定语从句的特点[2]。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首先学生要对文章“Elias Story”的大意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再把文章中所有的定语从句找出来。其中的例句有“The school where I studied for only two years...”[3]。把所有的定语从句找出来之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从定语从句的引导词、从句出现的位置、与句中词语的关系出发,分析定语从句的特点,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思考定语从句能否删掉,并分析其对整个句子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上述方式对定语从句进行认识和掌握,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另外,在语法教学中,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语法的形式、语义和语法的应用,一旦掌握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便能全面掌握语法知识,对词汇的积累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3.结语

总之,将实施研究性学习应用到高中英语教学当中,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英语的技巧,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陈晓岚.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体现[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8(08)7-10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范文3

高中政治课是中学阶段一门比较特殊而又重要的课程,它不仅要传授政治经济、法律哲学、伦理道德等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承担着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培养学生高尚品德的德育任务。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并从过程中得到体验,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变为主动探究式。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尝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互相提高。下面结合自己几年来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一般都选择一些需要在政治理论的指导下,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往往都没有现成的答案,这正是需要学生去探究的,因而它的结果可能是多样的、开放的,而且在探索活动过程中,还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从而给学生提供新的目标、新的主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兴趣就会增强,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新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同时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挖掘课题资源的,它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地体验和感受生活,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

2.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增强高中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在收集信息过程中,往往都需要走出校门,通过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生活体验等途径来获取信息。这个过程正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极好时机。学生与校外人员接触与在校内老师、同学的接触差异很大,他们会遇到许多在校内不会遇到的现象和问题,如何进行成功的交往需要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实验。在这种思考与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交往意识、交际能力得到了增强。

3.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直接体验为基础的。它要求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自主探究结果。这为学生真正体现教学的主体地位,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条件。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和方式,自己决定学习结果的展现形式,而教师只是帮助学生完善自主选择的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而不是代替学生的选择、探究,因而有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往往是若干个学生共同完成的,在选择与探究的过程中有分工,更有合作。这种合作使他们体会到了团体力量的优势,从而更自觉地增强合作。这比学校对学生的团队意识、团队精神的教育与培养的效果要好得多。

二、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l.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核心环节。我们要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就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引导、帮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问题情景中,学生面临新的、未知的知识或情景,便会在头脑中产生“问题”,从而引发思考。如在高二哲学《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教学中,讲述了的历史功绩,但其晚年也犯有错误,引出了一个课题:《晚年的政治生活研究》。

2.帮助学生选择课题

对于初涉研究性领域的学生来说,能否选择一个恰当的课题是至关重要的。在课题的选择中,教师应积极引导、热心地帮助。针对高中学生的实际,我在指导学生选择课题时,要求把握以下几个方面:①、课题要具有新颖性。选择的课题一般是没有现成答案的,具有研究的价值。②、课题要具有开放性。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更不能只局限于现学教材的范围。可以是与思想政治课有联系,但又超越思想政治学科的课题。③、课题要具有现实性。课题要联系国际、国内形势或联系当地社会生活实际或学生生活实际。④、课题要具有适应性。要与学生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相适应,不能一味的追求新颖,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水平。

3.指导学生设计方案、开展研究

课题确立之后,还需要设计具体的研究方案,才能确保研究性学习的顺利、有效地开展。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不外乎是“为什么”、“怎样”等方面的内容。具体来说应包含:①课题提出的原因,研究的目的和预期达到的目标。②、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③、课题研究的具体安排,包括人员分工、时间安排等。④、研究结果的结题形式。

三、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1.处理好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学生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为目标的。而研究性学习则以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的。两者各具特点、各有优势。因此两者不能等同也不能替代。但两者也具有密切的联系,课堂教学所形成的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分析能力为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研究性学习中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又促进课堂知识的学习,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因此,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

2.处理好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范文4

关键词:高中语文 实践 反思 范例 研究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虽然研究性学习都在各领域各学科大力推行与实践,语文学科也进行了不少尝试,然而却是少有真正语文味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具体表现为:语文专题式研究活动的多,语文课堂研究性学习少;课外校外研究的多,校内课内研究的少;研究性学习方法及理论研究的多,实践操作研究的少。结果,语文研究性学习背离了自身应有的特点,使语文研究性学习等同于综合实践课,没有体现语文研究性学习应有的特色,改变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初衷,留下的只是一些徒具形式的空壳,影响了学生继续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效果。

一、开展读说写活动,在实践中学习

传统语文学习过多强调“听”,注重知识、能力的内化过程,实践证明,这正是语文教学遭受“少、慢、差”的原因之一。“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是不争的事实,社会生活更多是感性的、意象的,需要学习者积极参与生活,在参与中感悟生活,进而提高能力,养成素质,形成品质。因此,我们在“听”之外,充分解放学生的手脚与心灵,让学生主动学习,大胆学习,主要抓了“读、说、写”的系列语文实践活动。

大量阅读,广泛积累。主要做法有开设阅读课,组织阅读名著,做读书摘录,写读书笔记等。自然科学常常能做到举一反三,而人文学科往往是厚积才有可能薄发,因此,阅读积累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步,不能想象学生连起码的名著都未接触而能在语言、思想、文化的领域内自由遨翔;不能想象都没有被艺术的语言、深遂的思想感动过而能进行艺术的表达与思考。围绕“读”,我们从内容上,三年一盘棋,按国家相关要求,分别安排了不同的阅读教材,高一、高二要求每学期阅读中外文学名著,不少于五部,给每个班级订阅《读写天地》等三种语文报刊,要求学生个人或小组自由订阅一种报刊;从阅读方式上,我们充分利用高中六册《语文读本》进行比较阅读、延伸阅读,如读《鸿门宴》,为学生补充了《史记》中《高祖本纪》《项羽本纲》全部内容,以拓展教材,打下厚实的基础。高三年级主要推荐阅读《青年文摘》《读者》《意林》《意汇》,余秋雨、毕淑敏、林清玄等著名作家的精短时文、美文,以针对性提高高考应试能力。

二、开展专题研究活动,在反思中学习

语文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专题式语文研究性学习和语文课堂研究性学习两种途径。专题式语文研究性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专题研究泛指与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有关的课内外所有研究性学习活动,狭义的专题研究指围绕教材、利用教材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专题研究性学习,这里指的是狭义专题研究活动。在专题研究活动中,我们主要开展阅读专题研究性学习和写作专题研究性学习。

阅读专题研究性学习方面,我们借助教材文本,包括读本,主要运用“三步六因素创新阅读学习法”,对学生进行思维的、思想的创新学习训练,以“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少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如在学习余秋雨的《莫高窟》一文中,可以开展了以余秋雨文化散文代表作《文化苦旅》为蓝本、以“余秋雨散文语言魅力”为轴心的“秋雨散文阅读与研究”活动等。

写作专题研究性学习方面,我们根据高考作文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内容,把写作能力细化为“审题立意方法”“选材与用材”“论证艺术”“结构艺术”“扣题艺术”等20多个小专题,结合具体实例,编写出初步的校本作文教材,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写作现状,自主确定要突破的难点或者要发扬的优点,教给研究方法,让学生收集材料,大胆研究,形成结论,并运用于实践,提高写作能力。写作专题研究性学习使写作教学步步为营,分层推进,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步提高。

三、“范例”研究法与语文研究性学习

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没有统一的目标,没有统一的内容,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现成的模式,尤其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自身的特长,创造性地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怎样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才是科学有效甚至高效的呢?通过反复的实践,我发现运用“范例”研究法来指导学生进行语文学科的专题研究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顾名思义,“范例”就是典范的实例。“范例研究法”就是通过分析、解剖“范例”来揭示隐含着的规律。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分析研究“范例”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对范例的解析来掌握语文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式、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

当然,我们首先必须注意选择“例子”。既然是“范例”,自然必须具有科学性、典型性、示范性、生动性。“科学性”就是所选择的实例必须是真正的科学研究,必须是从大量的事实中去寻找和发现规律,必须有研究着自己的理解和发现。“典型性”就是要真正体现语文学科学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内容,体现语文学习的基本特点。“示范性”就是要为学生的研究做出榜样,可以供学生模仿和借鉴。“生动性”就是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能够激发学生在语文学科中自觉主动地研究的兴趣。这里所说的“范例”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名家研究语言和文学作品所形成的文章,二是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所形成的优秀的“案例”。

一般说来,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搜集和选取“范例”:一是语文课本配套的《语文读本》《教师教学用书》;二是《人民日报》《文学报》《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等报纸和《名作欣赏》《作品与争鸣》《古典文学知识》《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教学之友》等语文教学刊物;三是中学语文教学网络。

总之,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中心,以讨论为交流方式,以陈述观点、说出理由为要求,以强化思维为训练程序,以让课堂上每一位学习者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为目的。这样的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这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现代教学规律发展趋势的“研究性学习”对于基础薄弱的学校行之有效,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尝试、勇于探索、善于合作的现代人素质。因此,研究性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跳一跳摸得着。如果我们长期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的成绩不但不会下降,而且会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尹后庆.上海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认识.上海教育科研,2000,(1).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范文5

一、教师的“导”

首先,教师要对研究性学习的方向进行必要的指导。教师比较熟悉自己所教学生和所教学科的特点,能站在更高的角度评判研究性学习的意义,能更清楚什么学习阶段的学生适宜进行哪方面的学习。例如,同样对《红楼梦》这部文学名著开展研究性学习,初中生和高中生由于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差异,所进行研究的课题是不同的。初中生可进行一些表层的,难度不高的研究,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研读原著,理解主要人物形象,并就同一人物及突出的现象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撰写研读论文。而对于高中生来说,可以对《红楼梦》的思想性、艺术性等高一层次的问题进行研究。总之,教师只有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进行大方向上的指导,才会避免其盲目性,增强研究性学习的针对性。

其次,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指导。研究性学习需要科学的方法,而学生自身可能缺乏这方面的能力,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建立科学的研究性方法。方法得当往往会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则会事倍功半。从大的角度来看,在学习过程中少不了集体讨论法,学生可以自由切磋,资源共享,在思想的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形成研究的结论。

二、学生的“学”

陶行知是我国提倡“研究性学习”的先驱,他在教育实践中创造了“教、学、做”合一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理论,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全面推行。而我国把研究性学习作为课改的主要内容是在2001年。但是,几年过去了,依旧有很多人没有弄明白,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应该怎样学习?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又该掌握哪些能力,应该有什么收获?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要获得既定的目标,必须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即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只是一味地注重知识的结果。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学生和教材所组成的封闭环境下接受教师所输出的知识,学习偏重于死记硬背、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而研究性学习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研究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积极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探索问题,充分体会学习的过程性,弄明白知识为什么是这样的。例如,高中的文言文教学中,古代汉语的语法往往是一个难点。很多教师都认为,给学生讲语法,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不爱听;不给学生讲,考试又得考查,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鉴赏文言文的能力。于是,很多教师在两难处境下,采取这样一种方式,即出现一个知识点,就告诉学生这个词是某某活用,这个句式是某某特殊句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是通过死记硬背掌握了一些学过的篇目中的死知识点。等到了课外文言文,学生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面对这种情形,我让学生对此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先积累一些知识点,然后让学生对其中的文言现象进行归纳、研究,弄明白每一种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一方面,避免学生觉得单纯讲授语法枯燥;另一方面,让学生重视学习的过程,而并非知识简单记忆。其次,让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交流,总结成果。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更强调学生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探究,强调过程与方法,强调理性质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其次,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中,更多体现的是“教师设疑,学生解疑”,而这造成的重要后果就是学生越来越不会问,不敢问,不愿问了,进而造成学生距离独立思考、独立创新越来越远。但实际上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思维冲动,更谈不上研究问题。因此,问题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呼唤,是创新精神的开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真正体现。而研究性学习,可以实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目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均来自平时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或者存疑的地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自主设立研究课题,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让学生在质疑、研究求证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有利于学生真正语文素养的获得。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范文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对综合实践活动做出规定时,把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的主要内容之一。怎样认识研究性学习是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问题,而且学习方式的变革又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性学习正是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那么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以及怎样进行研究性学生呢?下面就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收者,被动学习,而是能与教师一样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带着自己的兴趣、需要与客观世界对话,从而使学习与研究统一。

二、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革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式

1、比较异同。即向学生提供内容上互相关联的一组学习材料,让学生对其相同点、不同点进行探究,展开研究性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研究性学习,思维活跃,在研讨、探究、辩驳中闪烁出许多可贵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2、评价鉴赏。即对已有的结论、课外材料或课文,让学生大胆地进行品头论足、评价鉴赏,阐明自己的观点,进行研究性学习。

3、观点争鸣。即对课本中或教师自己选择的课外材料中存在争议的观点,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努力阐明理由,在观点争鸣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4、焦点争论。即由教师提出焦点问题,或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有研究、讨论有价值的焦点问题,在小组中展开讨论探究,进行研究性学习。

5、质疑问难。即在学习中从学生的疑难问题起步,放手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大家讨论解决。

6、专家研讨。即让学生就某方面问题大量查阅资料、充分准备,撰写研究报告,在“专家研讨会”上,进入专家角色,展开研究学习。

7、实验操作。即对有实验操作内容的课文或学习材料,让学生自己模拟,进行实验操作,在具体的体验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8、社会调查。即采用“社会调查”的实践方式,让学生发现问题,就问题展开社会调查,进行研讨。

9、学科融合。即抓准本学科与其它各学科的融合点,让学生从这些融合点出发,大量涉猎其它学科中的相关知识,展开专题研究活动,撰写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