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需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验室管理需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验室管理需求

实验室管理需求范文1

 

前言:培养物流人才要不仅重视与区域发展的联系,还要加强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结合,并以此为基础做好物流人才培养工作,满足区域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在培养物流人才的过程中,除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培养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进行实践能力培养。因此,有必要对怎样做好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展开研究。

 

一、寿光市对现代物流人才的需求

 

寿光市作为山东省一个县级市,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取得了重大进步,在2010年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了26家,尤其是在物流方面,寿光市已经形成了农产品物流园,仅相关的物流公司有两大部分,一部分为门市经营区,林一部分为物流大厅,总占地面积达到了8800平方米[1]。由此可见,寿光市物流产业正处于逐步上升发展阶段,因此,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多。寿光市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懂得物流管理与操作的实用型人才,不仅要掌握足够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还要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懂得怎样操作物流与处理计算机信息[2]。其次,懂得农产品相关知识,了解与预见农产品市场行情。由于寿光市农产品物流园已经建成,所以,急需此类人才。最后,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无论哪一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人才,这也是寿光市发展物流产业中最需要的人才。

 

二、做好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

 

(一)实行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要做好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为寿光市物流产业发展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就需要教育机构重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培养物流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其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还要让其掌握实践知识,并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所以,在实际教育中,教师应先让学生了解物流人才的发展方向,为其分析物流未来发展前景,教授技术原理与方法,安排5-6门核心技术课程,然后,让学生学习必要的文化知识,提高其人文素养,如《管理学基础》等,并联系寿光市物流产业实际,开展特色专业,如《农产品存储与销售》等[3]。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应在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以后,让学生多参与实践,让其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应用其中,并让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学校应注重与物流企业的联系,每学期至少要参与实践五次,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成长起来。

 

(二)重视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为做好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学校不仅要重视校外实践,还要重视校内实践。首先,对于校内实践来说,学校应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场地,如实验室等,主要进行专业课程教学与综合实训教学等。在校内实践中应以物流管理软件学习为主,如学会怎样利用ERP 软件等,经过对软件知识的学习,学生也会对物流管理流程进行全方位了解,以便更好的应对日后工作。其次,在校外实践中,就是让学生参与到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企业中,让企业为学生实践提供必要的场地,让学生认识与了解真实的物流工作是怎样的,要做好物流管理需要学习哪些知识与技能,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也能对物流管理工作有全新认识。如在顶岗实习中,可以将其与专业知识学习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参与配送管理,同时,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还可以发现现有业务流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学会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提出新型业务流程模式。

 

此外,学校还可以为学生举行物流管理创意大赛。学校可以与合作物流企业沟通,让企业为学生提供除商业机密以外但与企业相关的资料,如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物流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等,并鼓励学生到企业调研,由于有这些条件的支持,学生的创意也就更具现实价值[4]。在评价学生创意的过程中,应由企业人才与学校教师共同组成,保证公正公平,通过这样的比赛,学生也会认识到自身价值,更可以对物流管理产业有新的认识。

 

(三)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建设。为促进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制定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时,就要联系实际情况,确定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践,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也要多参加物流专业人士的知识传授,并将重点内容记录下来教给学生。如在顶岗实习前,教师应告诉学生在实习期间不仅要用自己的知识做好工作,还要细心听取企业相关工作人员的指导,做到多做多学少说,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实习中获得最多的知识。在建设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应重视校内与校外实践基地相结合,在校内主要学习怎样操作物流软件,在校外学习怎样与专业人士沟通,怎样与其他企业构建合作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端正自己的态度,将自己当做企业正式员工而非实习人员,将企业看做是自己的事业,这样学生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企业发展中,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掌握物流操作知识。

 

结束语:

 

通过以上研究得知,虽然寿光市仅是县级市,然而它为山东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却不少,尤其是在农产品物流园建成以后,物流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物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管理人才,因此,怎样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就成为教育企业重要工作。本文联系实际情况,提出了改革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带来参考。

实验室管理需求范文2

[关键词]合同管理;合同状态;索赔;隐性需求

中图分类号:S618文献标识码: A

[项目支持] 1、西京学院科研基金项目:国内外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法律救济比较研究(批准号:XJ130140);2、河南科技大学科学研究基金:基于ECOTECT仿真分析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研究(批准号:2014QN021)。

[作者简介] 张彩红,西京学院工程技术系,硕士,研究方向:工程经济与造价

张芳芳,河南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联系方式: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京路1号西京学院工程技术系,邮编:710123

电话:张彩红 15829250418

邮箱:;

全文字数:3000

我国工程建设实践中,业主普遍倾向于把风险一味地由承包商承担,承包商勉强接受合同,双方的对抗思维造成合同履约过程中无休无止的责任推诿进而引发纠纷,致使工期延误、投资失控、甚或工程质量低劣,同时也导致承发包双方利益受损,严重阻碍了合同管理绩效的提高。

一 、隐性需求理论

1.需求的文献回顾

学者们从不同学科对需求进行解析,我们通过下表进行汇总:见表1

表1 各学科对需求概念的观点

综上分析,需求的分析和理解,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却相互渗透,需求的特征可归纳为[9]:

(1)需求针对一种生理和心理不满足的状态;(2)需求表现为一定的时间和序列发展趋势;(3)需求具有一定的情感特色;(4)需求具有质与量和主客体的统一性;(5)需求可以进行探查、挖掘和诱导;(6)需求具有社会历史性,具有经济效应。

2.信息认知和价值感知两方面的审视

从两个方面对需求进行分析,如下:

信息认知度角度,即对自己的需求有着清晰、模糊的认识或没有认识,企业多顾客需求的把握也会处于一种不对称状态。因而,某些需求是显性的,有些需求是难以表达或认识模糊,需要企业进行挖掘才可以显性化的潜意识需求或缺乏状态。

价值感知度角度,对企业而言,可能是提供生理的、心理的或精神方面的产品或服务功能,对消费者而言,可能表现为获得基本的、期望的或兴奋的需求满意程度。这说明对自己需求存在层次性认识,对满足自身需求的价值感知也具有差异,也表明对需求域的探求和提升顾客感知价值的期望。

3.隐性需求的内涵

罗永泰教授对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进行了界定[9]:

显性需求是指消费者为保证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有具体满足物的、已经意识到的、能够明确清楚表达出来的, 以达到基本期望的一种内在要求和行为状态。在工程合同管理过程中,主要体现在具体的合同条款中,可以通过合理索赔机制进行解决。

隐性需求是指消费者为获取高层次的精神满足产生的或客观事物与刺激通过人体感官作用于人脑所引起的一种潜意识、未明确表述的, 并能够实现或超越消费者期望的一种心理要求和行为状态[2]。可以发现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隐性需求更多体现在工程实践中。

二 、隐性需求在合同管理索赔中应用

1.需求因素在合同管理中分析

我们通过表2 分析,合同阶段性管理过程中的需求要素分析。

表2 合同管理过程中需求的分析

2. 隐性需求分析在合同中

(1) 显性需求:是指消费者对于自身的需求有清晰的认识,而且这种需求大多局限于满足自身生存需要的浅层次需求,顾客满意低于或等于顾客期望,以企业提供的基本功能和价值为主,如果缺失就会形成负需求。(2) 结构半隐性需求:主要是针对消费者的基本生存和生理、安全需要,由于特定的经

济条件和生存环境,消费者对自身的基本需求认识程度较低,这种功能上的结构缺失,是一种半隐性需求。(3) 意识半隐性需求:是消费者对自身的高层次需求具有清晰的认识,只是企业现有提供物的功能无法实现更高的价值满足感,这种价值感知上的潜伏意识状态,是一种半隐性需求。(4) 完全隐性需求:是消费者对自身的高层次需求没有清晰的认识,企业现有提供物的功能亦无法实现更高的价值满足感,这种价值感知和提供手段上的双重潜伏和缺失状态,称为完全隐性需求。完全隐性需求必须经过市场、社会、文化等方式的培育才能被察觉和意识到。

3.施工合同管理过程中的需求的转化

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在合同管理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在工程实践中需求的转化如下图:

隐性需求 隐性需求

创新 外化

内化 组合

隐性需求 显性需求

显性需求 显性需求

图2隐性需求和显性需求之间的转化过程

这四种转化过程,进行多次循环,就会生成新的组织需求。随着施工合同管理的进一步细化及合理化,将是不完全合同向完全合同无限的趋近。

4.索赔机会识别及索赔管理体系建立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索赔机会的识别过程:如下表3所示:

表3需求二维度索赔机会识别

三、对策与建议

在合同实践过程中,需求的信息认知度及价值感知度的度量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对这方面隐性需求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及索赔理论体系的建立。

不完全合同既然是绝对的,势必对合同绩效产生阻碍,本文提出为了提高合同的效率和效果,应将初始合同和履约过程中合同再谈判中参建各方的需求,作为整体框架进行统筹安排和设计,将在合同文本中往往不易表达,也很难书面化,大多存在于成员的头脑中,由个人本身的技能、经验、分析与处理能力的隐性需求作为重点分析,通过需求循环的创新,达到合同效率的优化。

参考文献:

[1]Hart Oliver D,Moore John. Incomplete Contracts and Renegotiation [J]. Econometrica, 56(4):755-85.

[2] Philip Kotler. A Framework for Marketing Management.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第一版, 72.

[3]冯丽云. 现代市场营销学[M].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8, (8): 171.

[4]托马斯.N.伊格拉姆. 专业化销售:基于信任的方式[M]. 中信出版社, 2003, 第一版, (1): 33.

[5]张承津. 论市场消费需求流行[J]. 商业研究, 2005, 311(3): 83.

[6] 严学军. 企业营销知识全书[M]. 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7,(2): 161.

[7] 吴健安. 市场营销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第一版, (7): 4.

实验室管理需求范文3

关键词: 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252-02

0 引言

每一次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都会带来财务管理教育的变革和发展。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市场的环境和条件、资本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都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一系列新的复杂的财务管理问题,如复杂环境下的资产定价、衍生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利用、跨国经营的财务管理、全球化趋势下的风险管理等应运而生。我国企业的理财环境正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同时也对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

1 我国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缺陷

1.1.1 重“财务”而轻“管理” 财务管理是站在企业整体的高度来组织企业财务活动以及处理财务关系,因此要求在掌握系统的财务知识的基础上拥有宏观思考的能力。然而现在很多高校在培养财务管理人才之时过于强调财务会计类的知识和技能,轻视对于市场整体把握以及企业战略、项目运营方面技能的培养,加之忽视人文、社会以及自然等领域相关课程的设置,造成的直接结果即是培养的学生知识面狭窄,使得学生难以做到财务理论的跨学科运用,对于未来工作的适应性也会较差。

1.1.2 实践性课程较少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与应变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来自于现实案例的分析与实践。现阶段我国财务管理教学过于强调经典理论模型,而忽略在时代背景下的财务管理的变革与具体应用:既缺乏通过对企业、银行、财税局等单位实践调研而获取的“感性认识”,又在项目投资决策、现金流预测等“理性运用”方面的实验设置不足。因此,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做得不够,造成了教学内容与经济活动的脱节,再加上对于社会实习环节的轻视,使得学生在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时显得捉襟见肘。

1.1.3 计算机技术以及财务分析软件运用的短板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财务分析变得更加的快速与便捷,然而这在无形中也提高了财务管理人才对于计算机技术以及财务分析软件的运用要求。特别是在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逐渐被公众所接受之后,财务管理也跨入到了网络财务时代。现阶段,大部分高校仍然将中心放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上,对于在企事业单位所用到的SPSS、用友、金蝶等财务分析软件教学课程以及企业管理信息系统(ERP)等课程设置较少,实验资源以及师资的缺乏使得学生难以获得实际操作财务软件的机会,这也造成了高校所培养的财务管理人才在实际操作方面有所短板。

1.1.4忽视双语课程的设置 国外教材的有效使用以及双语教学不仅可以避免不适当翻译带来的晦涩难懂与错误理解,更可以锻炼学生阅读国外文献的能力。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双语课程的设置比例较低,学生缺乏阅读和使用国外教材和文献的锻炼机会,使得未来在外企等单位工作时较难适应。

1.1.5 职业道德教育不足 近些年财务报告造假、审计舞弊等现象的不断出现使得人们日益加大对于严格监管的呼声,然而外部监管所起到的作用只是一方面,最根本的仍然是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在当下灰色交易层出不穷的社会中,高校对于培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人才肩负着重大的责任,然而在课程设置方面却鲜有作为。只有少数高校专门设置了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多数高校对此仍未做到足够重视。

1.2 教学内容难以与时俱进 飞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为新时期的财务管理学科带来了层出不穷的问题与挑战,然而现实却是:教材在不断修订,内容却鲜有实质性的变化与更新,更多的是内容顺序的调整,而近几年发生的经典案例以及最新杂志期刊等方面的内容却甚少引用。加之有些教师年复一年的使用同样的案例讲授同样的内容,使得教学内容单一枯燥。我们都知道,宏观环境的变化必然会为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带来许多新问题,然而高校陈旧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难以了解财务管理新的动态与进展,因而也无法对于新问题进行分析和锻炼。

1.3 缺乏灵活的教学方式 我国大多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强调知识的获得而甚少考虑个人能力的发展,这就造成了学生只是在被动且消极的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只注重应知、应会特别是“应考”,而很少去主动思考和探索书本以外的知识。特别是在高校扩招的情况下,大班型的授课方式使得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和必要的信息交流,环境的限制使得教师不得不使用类似“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这样的结果是既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 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要培养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财务管理人才,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方面应做如下改革:

2.1 建立“厚基础”、“宽口径”与“活模块”的课程体系 在财务管理专业体系构建中,最重要的三个问题就是目标定位、价值定位与市场定位,这决定着现代高校的财务管理教育是否能够适应社会与环境的发展以及能否培养出适合的人才。因此在课程构建方面需要遵从厚基础、宽口径以及活模块的相关要求,使设置的课程合力为培养目标服务。

①在厚基础方面,高校应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要注重数学、外语以及经济管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更要拓展到在写作、计量模型设计、社会科学、人文自然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只有掌握广阔和宽泛的知识才能够为将来真正实现财务管理在企业投资决策、利益相关者制衡以及资源配置最优化等方面的全面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②在宽口径方面,高校在设置专业课程方面要突出学术特色与执业特色,具体来说,财务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内容涉及金融、会计财政以及管理学等多方面内容,因此需要设置以金融学为理论基础,以会计学为商业语言,以管理学为工具或手段①的课程体系,即专业课程不仅仅要包括财务分析、公司理财等方面的内容,更需要开展投资学、金融市场学、财政与税务规划、项目管理、组织行为学、企业战略以及会计等相关课程,以满足未来执业的需要。

③在活模块方面,高校不仅要考虑财务管理学科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技能,更需要在选修模块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在资源和师资满足条件的情况下,设置在数量以及质量方面都能够满足学生需求的课程。即考虑“学科本位”特点的基础上,还要考虑“能力本位”的需求。

2.2 加强实践教学的“质”和“量”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设置适合的实践教学对于加强学生对于财务管理学科的感性认识以及理性运用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学校在引进相关设备、完善师资力量的同时,更应该致力于为学生构建更加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在具体实践教学课程的选择方面,有实力的高校可以选择建设ERP实验室或者与银行、证券公司、会计事务所以及企业等单位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其他院校可以定期邀请企业财务人员、银行高管等专家举办学术讲座,或者在案例教学中与学生探讨当前实际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企业财务状况、运营情况等进行分析。总之,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创新性的实践活动,以达到加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目的。

2.3 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财务管理的教学目的应在于强化学生的职业判断意识,以培养学生分析、表达、交际以及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在教授经典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即适当引入一些商业材料、期刊、新闻等内容作为现有教学课本内容的补充,在扩展学生视野的基础上,可以令学生了解企业在筹融资、海外并购以及经营决策等实际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与财务管理学科未来的发展前景。研究当前的时事热点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学习;特别的,当采用案例研究、角色扮演、课堂报告或演讲、小组协作、专题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的时候,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效果更加出众。

注释:

①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5,12.

参考文献:

[1]温素彬,彭敏等.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J].会计之友,2009(12).

[2]李世辉.基于新理财环境的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模式探索[J].现代大学教育,2009(2).

[3]曾维君.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9(1).

[4]赵德武,马永强.中国财务管理教育改革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J].财经科学,2008(11).

实验室管理需求范文4

[关键词] 航空运输;六西格玛管理;顾客需求;知识模型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4-0078-0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60572170);民航总局资助科技项目(批准号:MHRD0622)

[作者简介] 桂云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航空货运优化管理;

朱金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江苏 南京 210016)

一、引言

六西格玛管理[1,2]自上个世纪被摩托罗拉、通用电气等公司实施以来,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它不但使质量管理的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且由于它的运作模式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强调业务流程的改进和持续改进,其影响面已经大大超出了质量管理的范围,它已经容纳了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资源管理和流程管理等许多现代管理的重要领域,成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一种灵活的综合性系统方法,也成为企业追求管理卓越性的一种重要战略举措。六西格玛管理不仅在制造业取得很大的成效,而且在服务业也有成功实施的典范[3-5],但在服务业实施六西格玛管理过程中,战略管理的支持、组织结构的构建、数据信息的收集与分析、企业文化的建设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定义阶段顾客需求确定问题,因为它是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阶段的出发点,直接关系到六西格玛管理是否成功实施,所以本文从顾客价值角度分析航空运输服务业顾客需求特性,确定顾客需求变化动因,建立顾客需求知识模型,为进一步成功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和流程改进提供基石。

二、顾客价值研究体系

自从哈佛大学波特教授提出竞争优势思想,人们做出了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其中占主导地位的理论与实践包括价值链管理、质量管理、流程再造、企业文化、顾客满意等。但是这些管理方法都必须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前提之下:能够为顾客提供超越竞争对手的优异价值。所以顾客价值成为最近营销研究领域的一个焦点。从顾客价值研究内容出发,顾客价值研究体系主要由三个研究分支构成:

顾客价值定义研究。对于顾客价值的内涵,在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学者们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给出不同顾客价值的定义。比如:菲利普・科特勒将顾客价值定义为顾客让渡价值,即为总顾客价值与总顾客成本之差[6];Woodruff认为顾客价值是顾客期望价值与顾客感知价值两个层面的权衡[7]。

顾客价值度量与识别研究。企业要正确认识顾客价值,就必须解决如何进行价值识别问题。顾客价值度量占主导地位的研究方法是顾客生命周期价值[8],主要是从供应商角度研究如何衡量顾客对于供应商的相对重要性和价值贡献,支持供应商针对不同价值顾客,在长期盈利最大化目标下为顾客提品、服务和问题解决方案。

顾客价值动态性研究。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论文和实证文献较少,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成果是Woodruff & Gardial在访谈调查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方法提出顾客价值变化模型,该模型定性描述了影响顾客需求的因素构成[9]。

本文隶属于顾客价值动态性研究,将以航空运输服务业为研究对象,从企业、竞争者、顾客3个方面研究顾客价值变化动因,并进一步建立顾客需求的知识模型。

三、航空运输业顾客价值特性分析

1.航空运输业顾客选择决策过程分析

按照时间顺序,顾客决策模型分为5个阶段:需求产生、处理信息、评估品牌、购买和购后评价。从顾客购买过程可将航空运输业顾客价值分为:

(1)期望价值

期望价值是顾客在准备购买服务产品之前对即将消费的服务产品将会给其创造的价值的感觉。顾客对航空运输业期望价值主要体现在航空企业提供物体的位移及其在服务过程中体验的预期感受,顾客也可以从服务质量五维度――有形性、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角度预期航空企业提供价值的感觉。

(2)消费中的感知价值

对于航空运输服务,消费中的感知价值是顾客在享受空运服务过程中对航空运输服务产品给其创造的价值的感觉。比如,顾客是否安全地享受到舒适的空中旅行,顾客的行李是否发生丢失等等事件对顾客产生的感觉。

(3)消费后价值

顾客将期望价值和消费中的价值进行对比,对航空运输服务产品提供的价值整体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消费后价值对期望价值进行重新修改,以便于以后顾客的消费与选择。

2.顾客价值动因分析

顾客所做出的一系列需求决策与行为,是感知价值和期望价值两个价值层面的互动进化所至。所以,从影响感知价值和期望价值变化的因素来研究顾客价值变化动因具有可行性。Woodruff & Gardial的实证研究也说明了驱动感知价值和期望价值变化的因素,比如宏观环境、竞争者、顾客自身变化因素,是影响顾客价值变化的主要因素[9,10]。因此,本文从企业、竞争者、顾客三个方面分析航空运输服务业顾客价值变化的原因。

(1)航空运输企业自身方面。航空运输企业自身可以改变服务产品的属性和员工与顾客间关系来改变顾客的期望价值与感知价值,所以航空运输企业触发价值变化的事件可以分为服务产品属性改变事件和人际关系变化事件。对于航空运输企业来说,服务产品属性改变事件包括服务质量、服务价格、服务有效性、服务过程、服务表现等方面的改变,人际关系改变事件包括员工服务表现、员工与顾客间关系、企业与顾客建立客户管理关系等方面的改变。

(2)顾客方面。顾客驱动期望价值与感知价值变化主要受到顾客环境、顾客感知能力、顾客学习紧迫感等方面的影响,所以顾客引起价值变化可以归结为3个方面:顾客需求目标、顾客需求情境、顾客需求强度。因此,即使同一顾客对于同一服务在不同需求目标、不同需求情境和不同需求强度条件下顾客期望价值和感知价值也是不一样的。

(3)竞争者方面。顾客的期望价值确定的信息大部分来源于公开信息如广告、杂志、商家对产品的宣传或者亲戚朋友推荐,所以,竞争者方面的信息为顾客确定期望价值提供了一个改变方法。对于航空运输企业,主要是航空运输行业内部的竞争者和外部的竞争者如铁路、公路、海洋运输企业,竞争者的信息主要包括竞争者提供的新产品、新的服务质量、服务产品的价格、竞争者的联盟等等。

四、顾客需求知识模型

1.顾客需求知识求解过程

企业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就必须随时跟踪影响顾客价值变化的因素,但是又由于影响顾客价值变化的因素很多且有些因素是企业本身不可控制的,所以,本文考虑从顾客角度出发建立基于顾客目标驱动的需求知识构建模型。从模型构建思路来说,顾客需求问题的实现可以看成顾客目标求解的一个过程。首先,依据顾客需求目标和顾客价值建立顾客需求目标实现问题,其次,根据顾客需求情境对需求问题进行分层分析,顾客需求情境可以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从企业客户关系数据仓库和销售数据仓库中以顾客、顾客需求背景、需求特征等作为主题信息元提取。再次,按照顾客需求强度对顾客需求分层问题进行求解得出需求解决方法,影响顾客需求强度的主要因素是顾客需求紧张度、需求偏好、价值取向,从而依据顾客需求目标、需求情境和需求强度完成整个目标实现过程,而且三者的变化可以产生新的顾客价值,进一步影响到顾客需求目标求解过程,也能实现基于顾客目标下期望价值与感知价值互动循环关系。顾客需求知识求解过程结构图如图1所示。

2.顾客需求知识语义模型

对顾客需求求解过程进行系统建模,就必须对需求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理解与思考,也需要将自然语言描述向模型语言描述转变,以便于知识求解与转化。所以,需求知识语义模型就是需求目标求解的基本模型类。对于顾客来说,为了实现某种目标,顾客需要对需求对象进行评价、选择、配置,最终达到顾客目标,从这个意义来说,目标求解过程可以用目标问题求解空间描述。

设系统初始的求解状态可以表示为S=[s1,s2,s3,…sn]T,其中:S为需求问题状态矢量,si为需求问题变量,i=1,2,…n,S∈Qn,Qn为n维状态空间。为了实现需求问题有目的状态转移,需要对状态空间进行转移和控制,设控制矢量为R∶,其中:C为控制矢量,ci为控制变量,i=1,2,…m。同理,也可以构造需求问题求解最终的状态矢量为G=[g1,g2,g3,…gn]T。所以,利用状态矢量和控制矢量,可以构建某一需求问题的解决状态空间,具体形式为三元组。R∶。在三元组中,S和G分别为顾客对需求问题的期望价值和感知价值的叙述性知识,C为控制期望价值与感知价值变化的控制性知识,在这里只考虑顾客角度,就指顾客需求强度、顾客需求情境,所以三元组构成了目标求解问题最基本的知识模型类。

例如,问题“顾客选择合适航空公司进行货物运输”

S:需求目标,S=[变量(运输价格,运输时间,安全性,…),条件(合适航空公司)]T ,

G:最终目标状态,G=[运输价格方案,时间,安全情况,…]T,

C:控制与转移变量,C=[需求偏好(价格敏感,价格不敏感),需求情景(时间要求一般,时间要求紧迫),价值取向(对A航空公司有总裁偏好,…)…]T。

所以,顾客选择合适航空公司进行货物运输的基本知识模型类为:R∶。

3.基于“规则+案例”的顾客需求知识模型

为了航空运输企业能够掌握顾客需求的变动和敏捷地满足顾客的需求,本文建立顾客需求知识模型,以便于企业动态更新顾客需求进行服务产品的创新和服务流程的改进。我们可以在需求目标求解的基本知识模型类的基础上建立知识库,构建“规则+案例”形式知识库。因为在三元组R∶中,我们可以利用如归纳、粗糙集方法推论出一些规则,建立规则库。对于专家意见和经验,可以依据三元组为案例的框架形式建立相应案例库,也可以直接由三元组建立案例库,最终构建集于规则推理和案例推理的一种知识决策支持系统如图2所示。用“规则+案例”式的顾客需求知识模型可以确定六西格玛管理实施过程中顾客需求确定问题,从而为航空运输企业成功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基础。

五、结论

本文分析了航空运输企业顾客价值特性,从而找到影响顾客价值变动的企业、顾客、竞争者三个主要因素,并从顾客自身影响顾客价值变动角度出发建立了顾客需求问题目标求解过程的知识模型和基本知识模型类,依据基本知识模型类建立知识库和案例库,为了航空运输企业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确定需求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也为航空运输企业进行服务产品创新和服务流程改进等方面提供了一个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参考文献:

[1]彼得 S・潘德,罗伯特 P・纽曼.6σ管理法:追求卓越的阶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2]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六西格玛核心教程――黑带读本[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3]何桢,车建国.精益六西格玛:新竞争优势的来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

[4]杜栋,莫箐.6σ与ERP中质量管理子系统的集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5,(9).

[5]Ayeni, Flora O.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Impact of Six Sigma Methodology on Organization Financial Performance in the United States[D].PhD.UMI ProQuest Digital Dissertations,2004.

[6]菲利普・科特勒,加里・阿姆斯特朗.市场营销教程[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

[7]Woodruff, Robert B, Customer value: the next sourc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1997,25(2):139-153.

[8]白长虹.西方的顾客价值研究及其实践启示[J].南开管理评论,2001,(2).

实验室管理需求范文5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电力行业;教学改革

Facing The Demand of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Practice Teaching

CHEN Zhi-hui SHAO Xiao-shuang LIU Wei-xing ZHANG You-jia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Northeast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Jilin Jilin 132012,China)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roject management puts forward new demands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al teaching is more prominent. To this end, facing the demand of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project management major,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Key words】Project management;The electric power industry;Teaching reform

20世o80年代以后,工程管理出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向:现代工程系统越来越复杂, 要求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工程管理;在现代建设项目中,从构思、目标设计、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建造,直到运行的全生命期一体性要求增加;新的融资模式、工程总承包方式和新的项目管理模式的普及;整个社会对工程的要求提高[1]。这些新的发展变化,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不断改革实践教学方式,才能满足企业及社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1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

1.1 实践教学环节构成不足

大多数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往往停留在自身可以解决的层面 。通常,实践教学环节只包括测量实习、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而这些实习环节,往往是自编自演,由教师给出实习题目,学生按照设定的背景进行演练,学生认识不深刻,积极性不高,与实际生产存在很大的差距。在认识实习及毕业实习环节中,学生虽然可以进入生产现场,参观学习,但往往由于安全及时间方面的原因,并不能全面了解实际的生产情况,因而并不能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

1.2 实践教学资源短缺

由于生产企业自身多方面的原因,并不愿意接收学生进行实习,从而导致大多数学校每年的实习场所经常变动,有时甚至存在没有实习场所的情况,仅有的校内实习场所,也与实际生产存在很大差异,并不能满足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需求。学生不了解实际,因而只能纸上谈兵,就业前景必然受到限制,工作之后的适应阶段必然延长。

1.3 实践教师缺乏

工程管理学科的学科定位应为:研究工程技术活动中所涉及的计划、组织、资源配置、指挥与控制等管理问题的学科,具有区别于其他管理类学科的特征。而对于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国际上存在两类观点,学科定位不同导致其培养体系、研究方向等均存在明显差异。一类是面向特定行业,另一类则不是面向特定行业的工程管理[2]。而我校依托电力行业背景,学生就业后应主要面向电力行业,因此,我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属于典型的面向特定行业进行培养。美国建设教育委员会对其国内面向建筑行业的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单位有指导与评估的职能,该类专业的学生培养定位为:获得在建筑领域的专业知识;获得全面而均衡的教育,以使学生得到终身学习的机会;获得专业意识和领导能力以便服务于建筑业和社会[2]。借鉴这样一种培养定位,我校面向电力行业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在实践环节就需要教师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更要了解电力行业的相关知识,而这样的人才是相当匮乏的。

1.4 理论课程的构成体系不够完善

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完全依照国家的指导规定,并没有形成自身的特点,没有依照电力行业的背景优势,设置相应的课程结构,因而对实践环节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

因而,必须面向电力行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提升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水平。

2 面向电力行业需求,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进的建议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必须紧紧依托电力行业背景,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实践。

2.1 坚持走出去原则,深入企业实际,了解电力行业需求

面向电力行业需求,必须首先了解电力行业需求。因此,学校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定期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了解电力行业对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工程管理专业教师也应坚持走出去原则,深入用人单位,了解工程实际,从而掌握现场实际情况,用于指导学生的工程实践。为此,我校特地制定了年轻教师的工程实践教学计划,鼓励年轻教师深入工程实际,接受实际锻炼,这既解决了对电力行业市场需求了解不足的问题,又解决了实践教师缺乏的问题。这一良好做法,应加以坚持,同时接受锻炼的教师范围应进一步扩大。

2.2 通过多种方式,解决实践环节构成不足问题

应通过多样化的实践环节设计,解决实践环节不足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实践环节,尤其是在假期,应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实习机会,深入工作现场,深入生产一线,掌握工程实际情况。这一做法不仅解决了学生理论与实际脱轨的问题,同时,也为学生增加了未来的就业机会。学生通过与实习单位的长期接触,通过平时的工作表现,为实习单位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从而为自己未来就业占得了先机。

2.3 通过各种途径,解决实践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

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为学生的实践创造机会。为此,学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加强通各校友单位的联系,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习场地,以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2.4 调节理论课程体系构成,服务电力行业需求

针对现有课程体系设置的不足,面向电力行业需求,进行课程整合和设计,将一些属于一体的课程进行整合,将一些企业需要而现有教学过程中缺乏的课程进行补充,以便更好的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学生。

3 结语

工程管理的飞速发展,对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为此,本文针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面向电力行业需求,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实验室管理需求范文6

[关键词] 研究生; 健康管理; 认知; 需求

[中图分类号] R16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289-02

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及研究所教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掌握与了解本校研究生健康管理情况,探索研究生健康管理的途径,规范在校研究生的健康管理,对于有效预防相关疾病、慢性病及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安全隐患,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高校卫生保健的重要工作之一[1]。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目的 首先,期望通过本次调查,引起在校研究生对健康管理的思考,有意识且主动地去提高自己的健康管理意识和身心健康水平。其次,探索健康管理服务在研究生人群中的市场潜力及最佳提供对象,最终为我校卫生保健工作的创新与完善可行性政策建议与意见。

1.2 调查对象 杭州师范大学在校研究生。

1.3 调查方法 专家咨询及问卷调查。

1.4 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五部分:调查背景与目的、个人基本情况、对健康管理的认知情况、自我的健康管理情况、对健康管理的需求情况。共22道题,数据输入时有多项选择,变量一共30个。

1.5 统计分析 首先通过简单的描述性统计,知晓各个变量的分布情况,其次通过简单的相关分析,最后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来分析多个自变量和主动接受健康管理服务之间的关系,目的是筛选混杂变量,挑选有效变量。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分发问卷120份,实收回119份。学院分布情况表1。

2.2 健康管理认知情况

2.2.1学生对“健康概念”的理解 94.1%的研究生对健康管理的概念理解是正确的,即认为健康是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几乎所有的人对健康的概念都符合WHO对健康的定义,仅有小部分人认为健康只是不生病而已。

2.2.2 学生对“健康是否可以管理”的看法 98.5%的研究生认为健康是可以管理的,但其中仅61.7%的人赞同健康管理并注重日常的身心健康管理与维护。这说明:大家对健康有很高的认同感,但思想上的认同并未完全化为现实中的行动。逆向思维表明:健康管理产业和相关服务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健康管理的道路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积极发挥作用。

2.2.3 学生对健康管理师和营养师的知晓情况 超过一半的人仅是听过健康管理或健康管理师这个名词,但并不了解,更不熟悉,说明健康管理师和营养师的社会知晓度还比较低,同时可以预测健康管理产业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

2.3 自我健康管理情况

2.3.1 自我主动体检情况 仅41.4%的研究生是主动接受体检,剩余的皆为被动的听取学校的体检安排。在定期体检周期的认同上,认为周期应为6各月的(44.7%)与周期为1年(45.7%)的基本相当。仅有个别的人认为要超过两年再体检。

2.3.2 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 72.9%的人认为大学生面临的最重要的健康问题是神经症,主要包括焦虑症和抑郁症等,其次就是精神分裂症。这为高校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教育指明了方向和工作的侧重点[2]。

2.3.3 运动锻炼情况 仅45.4%的在校研究生经常参加锻炼(每周≥3次),绝大多数的学生偶尔锻炼或者几乎从不参加任何体育锻炼活动。不良的生活方式势必对我校研究生的身体状况产生不良影响,需要有效干预。

2.4 健康管理需求状况

2.4.1 接纳健康管理的出发点 接受或愿意购买健康服务的人群中,影响其接纳的主要因素是降低疾病风险(54.3%)、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56.3%)、降低医疗支出(39.2%)。而不愿意购买健康管理服务原因分析显示:62.3%的人不购买健康管理多是缘于经济问题,同时作为年轻人,身体状况良好也是他们不选择健康管理的主要原因。

2.4.2 时间的选择 40.7%的人认为二三十时最适合购买健康管理服务,54.8%人认为四五十岁比较合适。仅有很小部分的人认为六七十岁以后比较合适。

2.4.3 服务机构的选择 61.3%的人会选择去大中型医院,34.7%的人会选择去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社会认可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4.4 费用的选择 42.7%的人在健康管理的投资小于500元,44.7%的在500至1000元,而500之1000之间大约占三分之一。大于1000元的仅占一小部分。

3 健康管理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应用原理 二元logistic回归。

3.2 研究目的 分析影响大学生购买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因素。

3.3 研究结果 以是否接受与购买健康管理服务为因变量,以性别、对健康管理的看法、主动接受体检的情况等为自变量,以P

Model:检验除常数项外所有的总体回归系数是否为0,P=0.000,回归方程具有显著性意义。Cox或Snell R Square和Negekerke R Square分别是0.386和0.750,其含义表示回归模型对因变量变异贡献的百分比。

表2 Variables in the Equation

3.4 结果分析 专业背景不同,对健康的认知与需求有差异,医学、卫生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对健康的知晓率偏高。听过健康管理、认为健康可以管理,且日常注重自我健康管理的人更容易接受健康管理服务。经济条件越好或者消费能力越强,越容易接受此类服务。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生属于大学生群体中的特殊群体,随着年龄的增加,但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和现实消费能力不足的现实之间构成了一对矛盾体。针对这部分群体,学校或相关的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应提供恰当的、适宜的健康服务。

4 讨论 研究生是大学校园里的特殊群体,其健康状况已经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需积极落实。第一,加大健康管理宣传力度,提升在校研究生健康管理认识。通过各种方式提升研究生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提升自我管理意识。第二,实施在校研究生健康管理服务,提升大学生健康水平。例如,可以开展学生对健康讲座的需求,建议校方邀请国内相关流行病及健康教育专家团队来校进行健康教育讲座。第三,建立在校大学生健康管理平台,积极探索大学生健康管理模式。健康管理是现代化的健康服务,具有个体化、信息化的特点。信息化平台的建立是进行健康管理服务的重要前提。学生健康管理软件系统及配套工具开发与构建适合学生健康管理模式及评价机制可以有效的促进健康管理工作效率[3]。各个高校应该积极探索,为大规模的学生健康管理服务积累经验,探索建立与高校大学生卫生相适应的健康管理的运行方式和体系,以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和“人人享有健康”的世界卫生目标的实现[4]。

参考文献

[1] 彭爱东.提高高校医务服务意识改进医务工作[J].医学信息,2010,9.

[2] 彭玲,张继红,朱于芳.建立大学生健康管理体系的体会[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