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实践观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实践观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实践 提纲 哲学
马克思从开始从事哲学活动时起,就十分重视实践问题。但对实践的理解,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在《博士论文》时期,他所讲的实践是哲学实践,即理论批判活动。《莱茵报》时期的斗争实践和受费尔巴哈的影响,使马克思对原有哲学信念发生怀疑和动摇,从而转向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分析,同时也由理性批判转向政治批判。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探索科学实践观中取得了重大的进展。首先,由于他把人的本质理解为自由自觉的活动,即生产劳动,从而抓住了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内容,即生产实践。其次,他在对人的本质的分析中也分析了实践的基本特征,即客观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并强调提出,人的改造世界的活动,人的对象化活动,离不开外部自然界,“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第三,马克思还初步论述了理论对实践的依赖性,指出真正的实践是“显示的和实证的理论条件”;“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
在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中,他们已把现实的物质生产看作历史的发源地,把现实的生产劳动视为实践的基本内容。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深化和发展了以往的研究成果,第一次把实践作为哲学的基本范畴提了出来,从根本上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表明马克思不仅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而且也同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并为制定哲学的基本原理奠定了基础。
《提纲》一文,马克思突出表达了自己在哲学世界观上的新观点,即实践的观点。首先马克思认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不了解实践的意义。旧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把客观世界单纯地看作认识的对象而不是实践改造的对象,把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仅仅理解为一种直观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是指旧唯物主义,包括古代的唯物主义和近代的唯物主义,主要是指近代欧洲的唯物主义,其主要代表是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 和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以及19世纪德国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
而新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则区别旧唯物主义,它把反映理解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主观能动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过程,认为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是建立在改造被改造的关系基础之上的,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才能反映、认识客观事物,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的。
马克思继而提出:“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的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旧唯物主义不了解实践,不能对人的能动性作出合理解释,这样就给唯心主义片面夸大精神的能动作用留下了空间。唯心主义把实践看成纯粹的精神活动是错误的,因为实践是
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是主体能动性与客体制约性相统一的活动。
同时,马克思深刻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实践观。尽管费尔巴哈主张研究人和自然界,特别把人提到哲学研究中心地位,有时似乎也强调实践的作用,但就其基本立场来看,他是贬损实践,抬高理论的,他只是把理论活动,而不是把实践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主义批判批判》一书的第二卷《认识论中的实践标准》中指出:“马克思在1845年,把实践标准作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提纲》中“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指思维的内容和思维反映的对象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能否反映客观对象,这是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的方法途径问题;二是思维内容是否符合客观对象,这是检验认识的标准问题。费尔巴哈在真理及检验的标准问题上,有明显的直观性和形而上学性。马克思指出:“人们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因为,在纯主观范围内或纯客观范围内,主观是否符合客观实际,都是无法得到证明的。实践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因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证明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马克思进而指出: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的“经院哲学”的问题。经院哲学是欧洲中世纪教会中的基督教哲学,它用繁琐的形式主义和抽象思维方法论证基督教教义,后来人们就把引经据典,咬文嚼字,钻牛角尖的习气叫做经院哲学。
科学实践观的意义范文2
针对这种情况,结合自己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体会,认为有必要改变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把原来一直沿用的“教师讲授理论,学生记笔记,最后卷面考试”的教学模式,改变为“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的三个阶段和层次的学习和考核。
一、课堂讲授――结合事例说明??1.对理论知识要系统讲授。通常要求教师讲授时,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概念准确,逻辑性强,实际上是一种结构式教学,也是对教师授课的一般要求。??2.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自学要结合起来。在系统的理论学习中,教师对重点、难点具体讲解,而对内容较浅、学生凭已有的知识和社会经验完全可以理解的地方,教师稍提一下,留下几个小问题,让学生自学和进行理解分析。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而非教师满堂灌,避免一节课老师感到非常疲惫,而学生昏昏欲睡的效果。??3.教师讲授时要结合事例说明。在市场营销学的理论教学中,教师要适用例证或例子来验证和具体化所讲授的理论内容,或介绍他人处理某一问题的经验或教训。例子的运用一方面,增进对这些系统化知识的熟悉和了解;另一方面,可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觉得有趣味。
二、课堂讨论――互动式教学方式
课堂讨论的组织可依以下程序来进行:
第一步:教师可以在课堂内容若干章节前或后,布置一个背景、内容较简单,针对性强的小案例及思考题,让学生课后阅读思考,并要求每人写出一份发言提纲或具体的发言稿。
第二步:上讨论课时,给出大约十分钟时间,大家可以互相讨论,交换意见,然后请同学上讲台来给全班同学讲述其分析内容,其他同学若有不同意见都可上台来说明,或向发言者提出问题。
第三步:讨论当中,教师要适当引导、提示和鼓励,以调节课堂讨论气氛。如当同学总是对一个问题纠缠不清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大家跳出;或同学都忽视的某一方面,教师要及时点出;当有的同学能提出一个新思路、新见解时,要及时表扬。
第四步:讨论结束前十分钟,教师要对本次课堂讨论作点评、总结,要阐述自己对此案例的分析意见,这也是同学们最想听的部分。
三、市场营销案例分析――综合分析和具体运用
1.对营销案例的要求
(1)案例不是对理论的系统阐述,不是就事论事或是文字说明,而是对一项营销活动及其规律的说明,可以是揭示事件矛盾运动,可以是说明活动的变化过程等,但至少包含一个问题和一项决策。所以,应把对营销活动及其规律的说明作为营销案例的主题或中心思想进行编写及组织讨论。
(2)案例既是为适应特定的教学要求而编写的,又是对一个真实企业营销活动情景的描述,是确已发生过的事实的记录,因此不得虚构与杜撰。
(3)案例是对事实的白描,不得带有撰写者的分析和评论。通常,案例是从决策者的角度编写的,这样使学生能够处在决策者的地位来观察和思考问题。
(4)一个完整的营销案例应具备四个要素:1)目标要素:凡是营销案例分析,都有着为了何目标或目的性的问题,缺乏目的或目标的营销案例分析没有实际意义。2)主体要素:任何一个营销案例都应有事先确定的主体,以其立场、观点来叙述营销实务的过程或运作。3)客体要素:即贸易对象,一般是有限个数的,但表现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4)背景条件要素:市场营销活动都发生在特定的背景条件之中,有宏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也有微观的具体时间、地点、涉及人物以及历史沿革等。
2.案例分析的组织
从总体上讲,学生在整个案例分析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ィ?1)学习准备
1)案例阅读。这一步骤是在课外完成的。先由教师指定某一案例,并推荐相关的参考文献,围绕特定案例布置几个思考题,引导学生去“读”案例。2)课堂预备讨论。在学生个人阅读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教师划分或学生自由组合的小组进行全班课堂讨论的准备工作。?ィ?2)课堂讨论
这个环节是案例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师生教与学所作努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相互合作以发挥他们分析问题能力的关键。?ィ?3)撰写书面分析报告
经过阅读分析、小组研究和课堂讨论几个阶段后,案例学习的认识、收获由浅入深,由少到多,这时教师会要求每个人上交书面报告。??3.案例分析课程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科学实践观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管理;科学性;艺术性;量化考评;科学主义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0-0187-03
管理活动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广泛地存在于现实的社会生活之中。凡是一个由两人以上组成的、有一定活动目的的集体都离不开管理,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艺术性与科学性不是一种吞并另一种的同一性,一种消灭另一种的消融性,而是差异性中的互补性、互补性中的差异性。然而,管理的量化更多的是科学性而缺乏艺术性。
泰罗于1911年问世的《科学管理原理》是量化管理时代的起点。该书率先明确而正式地勾勒了量化管理思想的种种预设,这些预设包括:即使效率并非人类劳动和思想的唯一目标,它至少是劳动和思想的首要目标;技术方面的精打细算总是胜过人的主观评判,在一切方面都是如此;实际上,人的评判并非稳妥可靠,因为它受到粗疏大意、晦涩不清和节外生枝的困扰;主观性是清晰思维的障碍;不能计量的东西要么并不存在,要么没有价值;公民的事务最好是由专家来指导或管理等。当然这些预设并非全部出自泰罗的脑袋,19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就主张,凡是不能看见和计量的东西都是非真实的。无疑,这个主张为后世把人当做客体的观念奠定了基础。泰罗的管理体系,起初只用于工业生产,他的初衷是科学地研究工厂,不仅为了增加利润,而且是为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他的体系包括“时间和动作研究”,用法律、规章、工作原理的“科学”取代对工人个体的评判。因此,“科学管理之父”非泰罗莫属。
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出版的《管理的实践》是量化管理系统化实践的起点。他认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德鲁克认为,“为了控制自己的绩效,管理者单单了解自己的目标还不够,还必须有针对目标,衡量自己的绩效和成果。所有公司都应该针对每个关键领域向管理者提供清楚统一的绩效评估方式。绩效评估方式不一定都是严谨精确的量化指标,但是却必须清楚、简单而合理,而且必须和目标相关,能够将员工的注意力和努力引导到正确的言论自由上,同时还必须很好衡量,至少大家知道误差范围有多大。”[1]因此在德鲁克看来,“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完全可以被称为一种管理哲学,目标管理这种制度,可以使组织的成员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实现“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而对于员工的工作成果,由于有明确的目标作为考核标准,从而使对员工的评价和奖励做到更客观、更合理,因而可以大大激发员工为完成组织目标而努力。因此,“目标管理之父”也就非德鲁克莫属。中国从1978年开始,伴随着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在一些大企业中首先开始试行这种管理方法,取得了一些成效。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开始采用科学计量方法用来衡量科研机构的科研水平和科研人员的工作绩效和能力,它对扭转当时科研的低效状态、增长论文数量,使论文与国际接轨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人类需要科学并发展了科学,是为了更深入系统地认识它所生存于其中的世界和宇宙。没有科学和科学的发展,就不会有我们今天对宇宙、世界、自然的系统、深刻、甚至准确的理解和认识,这是其他任何非科学所无法达到的。然而“科学所发现的真理是科学真理,人们感兴趣的还有其他种类的真理。把科学真理提升到绝对真理就是科学主义。”[2]
就科学作为一种关于物理世界的理论话语体系而言,它的根本目的是力图以世界自身的存在方式理解和解释实在世界。为了达到科学认识客观的物理实在的目的,为了描绘科学的世界图像,现代科学逐渐形成了“去感性化、理性化、数学化和实验化的科学方法。”[3]即把握关键的事实,抽象的概念和关系,数学化的表达,理论有效性的经验证明,没有这样一套方法,作为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自然科学,就不可能获得今天如此巨大的成就。然而“尽可能要求达到最高标准的严格精确性这样的标准只有用数学语言才能达到。另一方面,物理学家对于它的主题必须极其严格地加以限制:他必须满足于描述我们经验领域的最简单事件;企图以理论物理学家所要求的精密性和逻辑完备性来重现一切比较复杂的事件,这是人类智力所不能及的。高度的纯粹性、明晰性和确定性必然要以完整性为代价。”[4]爱因斯坦这里所说的“高度的纯粹性、明晰性和确定性”是自然科学理论所具有的必然特征,这些标准也只有运用数学语言才能表达出来。然而,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科学,它以物理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对象,而不关心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所表现的客观内容。数学越是发展,抽象程度越高,就越使它远离它所起源的外部世界。“19世纪是科学快速增长的开始,那时的科学被称为自然研究。随着许多科学的真实成果而来的乐观主义促进了科学主义的出现。科学主义的观念就是,科学不仅是通向所有有效推理的道路,而且它将为所有合理的提问提供答案。”[5]正是自然科学的方法,以及在这种方法指导下取得的科学理论所具有的高度的纯粹性、明晰性和确定性,才让人们如此地信服、信仰甚至崇拜自然科学的方法、知识和理论,以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相信,只有自然科学的方法、知识、真理,才是唯一可靠、可信的方法、知识和真理。
科学有着自身的界限,科学只能理解和解释在它的范围内它能够理解和解释的东西,只能描述它有目的地要描绘的世界图像,只能表达它能够表达的真理。我们人类除了需要认识和理解外在的客观世界的自然科学之外,我们仍然需要能够理解和解释我们的社会世界、人文世界和内心世界的其他非自然科学的东西。科学主义把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理论和科学的真理凌驾于所有其他方法、理论和真理之上,把科学看作是一种唯一正确和可靠的东西,认为自然科学的方法应该而且必须被广泛地运用于其他领域,这种贬低、取消、否定非自然科学话语体系的强烈的意识形态倾向,是一种自然科学方法论的科学主义话语霸权。作为自然科学观察的是自然的时间过程,它力图把握的是这些过程展开的没有时间的规律;人文科学面对的不是转瞬即逝的现象,不是要把时间固定下来,相反,它们深入到一个时间会自动停止下来的领域,并力图使这个领域恢复活力。在人类智慧的生命中,人文科学就是一种对人类文化的记忆的官能,人文科学想要求得自身的生存,就必须关心价值,这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最明显的区别。在人文科学的研究中,我们并不否定某些科学方法的运用,也不否定需要合情合理的客观性,伽达默尔在谈到人文科学的时候写道:“这根本不妨碍现代自然科学方法在社会领域中的运用。不断增长的社会合理化与操纵这种合理化的科学技术,比起现代科学所产生的巨大进步,可能更能够显示我们时代的特征。”[6]但人文科学的研究不能忽视它的主观性的思想、情感和态度,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而要求保持某种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平衡。
1.量化考评的风险。在管理的量化考评中,“去主观化”是不可避免的,客观化是必然的。这是因为,数字把握的是人的存在之外的实在,揭示的是人类自身存在之外的世界实在的秘密和规律。然而日益发展的人类科学在认识自然界上的一切里程碑都具有暂时的、相对的、近似的性质。因此,在管理中如一味地重量化的结果,忽视量化管理的过程,以数字来评判成败和得失,是非常机械和危险的,因为数学化设计的量化世界是一个坚硬、冰冷、无色、无声的死寂世界,人的位置被挤到渺小的位置,似乎是“人在消失”,剩下的只是一些数字以及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在管理中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在管理世界中适度的量化是必须的,而且也是可行的,但一定要反对唯量化的倾向。在量化考评中要充分关注以下可能的风险:第一,量化指标客观性的风险。有人认为,管理中的量化指标是客观的,排除了主观性的干扰。事实上,“客观性”一词指称既定事物,“客观外在的”、不依赖于任何人意志的东西,或者,用哲学术语来说,是外部世界。这些术语并不总是同义词,内部世界也是一种既定事物。假如主观是客观的补充,那么内部世界就是主观的,它就是我们“直接”经验的事物,或者我们可以自由操纵的事物。然而,对于客观事物或事实,可能存在主观的态度,而主观性可能存在客观的事实,一个事实报告可能是客观的,因为事实使然;同一个事实报告可能是主观的,因为它表达了制作报告的意图。称任何事物为客观的,这可能是客观的,但也可能是主观的,例如,梦是真实的,它们是关于现实的,但它们很少成为现实。因此,客观性存在程度的区分,但不存在彻底的客观性。第二,量化指标的风险。由于管理的本质和特性决定了人们面对的往往是多因素、动态和复杂的大系统,在特定情况下为了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重点发展和提升某些指标是无可厚非的,但不是全部。因此,为什么选择这些项,而不选择哪些项,这里不仅包括选取的目的是否合理,而且涉及到在实施中的手段是否合理。第三,量化指标陈述方式的风险。量化管理的指标往往总是以陈述的方式出现的,不同的陈述方式,其答案可能不尽相同。最著名的是神父是否可以抽烟和祷告同时进行,是以“允许祷告时抽烟吗?”还是以“抽烟时是否允许祷告?”的方式陈述,前者最终的答案是否定的,而后者却是肯定的。第四,抽象概念转换为一个客观事物时的风险。如“贡献”这个词是一个抽象程度较高的词,然而一旦转换为“贡献率”时,我们就会相信,科学方法能够给它定位,并给它进行测量。然而,对于“贡献”人们往往看重最终具体的数字,却容易忽视成本。第五,样本的风险。主观性的东西要转化为客观性的考量,数字是不可缺少的。比如满意度,在测评过程中取什么样的“样本”其答案可能各异。第六,确定权重的风险。权重需要一个标准,以便把各参数安放在一个序列中恰当的位置,然而这一标准是客观的吗?另外,在不同客观条件下用同一标准在进行衡量时,是否还存在“条件权重”指标等。
科学实践观的意义范文4
一、总体要求
重点为“五查五看”:一查思想发动情况,看参学率是否有保证;二查学习培训情况,看学习任务有没有完成;三查调查研究情况,看调研报告是否真实实在;四查边学边改,看是否解决了群众反映最突出的具体问题;五查组织领导情况,对没有完成的或者完成得不够好的工作进行及时补课。
二、主要内容
(一)看理论学习是否在科学发展实践中得到了深化,是否促进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一是查看“两本书”的学习是否真正到位,学习笔记、心得体会是否按要求完成,参学率是否达到100%。
二是查看破除了哪些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哪些科学发展新理念,科学发展意识是否得到了明显增强。
三是查看理论联系实际、是否促进了医院工作,是否紧贴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的创建等中心工作,广大党员干部对促进医院科学发展的问题是否形成了共识。
(二)看解决突出问题是否取得了实效。
一是查看分析检查报告中所列问题是否符合医院实际,是否真正引起了高度重视,是否正在解决和改进中。
二是查看分析检查报告是否真正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群众意愿、符合医院实际,思路清不清、责任明不明、落实好不好,特别是对限时解决和近期解决的突出问题,要一件一件地看结果、看进展、看群众满意不满意。
三是查看破解影响和制约医院科学发展的难题是否引起了重视,是否正在落实。
(三)看领导自身建设是否得到了加强,科学管理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具体要求,一是查看科学领导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是否切实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二是查看在加强科室思想建设,科学决策、科室管理等方面的整改措施是否落实,取得了哪些实效。三是查看树立了哪些新的发展理念,建立健全了哪些新制度,取得了哪些新经验。
三、时间方法步骤
“回头看”活动从7月11日开始,到7月19日结束。准备开展“五个一”活动:
(一)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查找存在不足。(7月11日至7月13)日。
通过问卷函调、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征求意见箱和专线电话等方式,着力查找和把握在干部作风、工作效能、服务水平、医疗质量等方面存在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广泛征求意见,确保了征求意见活动的广泛性、客观性和真实性。:
(二)组织好一次座谈会(7月13日至7月15日)。
邀请各方面群众代表、服务对象参加。座谈会主要通报前段学习实践活动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三)组织一次检查(7月15日至16日)。
由院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对支部进行一次抽查。主要检查规定动作的完成情况、会议记录情况和文字材料的撰写情况等,确保了学习调研阶段和分析检查阶段取得切实成效。
(四)召开一次专题会议(7月16日至18日)。
通报“回头看”情况,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科学实践观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 医患关系;实践教学;儿科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1(a)-104-02
How to deal with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n pediatrics teaching
TIAN Lang,YANG Zuo-cheng
(Department of Paediatrics, the 3rd Xiangya Hospit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13, China)
[Abstract] It is important to handle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avoiding the medical disputes in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during the current serious medical environment. The experience of dealing with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n our department was summed up in the paper.
[Key word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Practice teaching; Pediatrics
在当今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医患关系早已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医院从不同层面抓医疗安全、抓服务,改善医疗环境,提高医疗质量,最终提高医院信誉,改善医患关系,避免医疗纠纷。而目前由于临床见习或实习教学所引发的医疗纠纷的报道日益多见,这不仅影响了正常的医疗工作,也不利于临床教学的顺利进行。临床见习与实习是任何医学生成才的必经之途,如何提高临床教学的质量,不但需要知识渊博的教师,良好的教学环境及实施,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如何处理医患关系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学者[1]调查发现70%左右的患者或其家属不愿接受临床教学实践活动。在儿科学的临床教学中,面对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语言交流的对象主要是患者父母及家属,需要家长配合教学,而行体格检查时又需取得患儿的合作。因此,医患关系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另一方面影响学生以后行医的言行举止。根据本科教师多年从事临床与教学的经验,总结归纳如下:
1 争取患儿及家属的配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患者维权意识逐渐增强,我们在从事临床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以及享受医疗服务的权利。在儿科学临床教学活动中,医患关系的矛盾往往不仅是患者的隐私权,主要是家属担心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加重患儿病情,家属不愿意自己的小孩成为教学“道具”、“实验品”。因此我们在教学前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病例,临床特点典型,病情平稳,年龄适中,患儿会配合教学工作;同时必须尊重家长意见,详细告知临床教学的内容、过程、意义及可能的影响,对个别参与临床实践教学者(譬如配合完全病例的书写)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
2 培养学生诚信意识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医患关系成立的前提与基础,是医患关系发展的重要保证。诚信缺失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最根本原因[2]。有学者对目前医患诚信现状调查发现[3],仅5.2%的医务人员、19.5%的患者认为诚信现状很好;医患双方均有超过一半的人数认为医患诚信的现状只是一般;患方为19.5%,医务人员为19.9%的认为医患诚信现状较差。然而,95.5%的医务人员,92.6%的患者均认为诚信在医患沟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由此可见,尽管医患双方目前的诚信现状不尽人意,但大家均认为诚信非常重要,它是处理好医患关系的根基。就医院而言,可以通过诚信接诊、合理检查、真情用药、亲情回访等举措来增加医院的诚信。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首先向学生传授诚信意识,然后要求学生与患者的交流中体现诚信。对于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我们应该面带微笑,取得家长及儿童的合作;诚恳认真地听取患者家属的病情表述等方面,为做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做充分准备。
3 加强学生医患关系教育
3.1 重视岗前培训
目前,医学生的医患关系意识淡薄,医患关系处理能力欠缺,一旦进入实习和工作岗位,便不同程度、不同方式显示出来,服务言行就表现出不愿向患者多解释、不愿多倾听、甚至觉得有些患者行为不可理喻、嫌弃,交往中也不太注重沟通技巧等,不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从而也将影响到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在实习与见习前,我们通过岗前培训,让见习学生和实习医生明确,对于患者他们是医生,而不是学生,在思想、行为、举止、仪态等方面都要按医生的标准要求自己,同时熟悉课本知识,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赢得患者思想上的信任。传授医疗法规知识,医务人员承担“健康所系、性命所托”的重大使命,应具备较高的道德和法律意识。我们要在医学生入学之初就注重提高他们的道德和法律意识。曾有学者对某校临床实习生进行了问卷调查[4],发现学生明白医疗法律法规知识甚少,40%的同学认为只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一辈子都不会违法,大部分学生认为博极医源,精于医术更为重要。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直接影响其将来从事临床工作的风险。加强学生医患关系教育,可直接有利于临床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其实,在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著名的《福岗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5]。它强调医生必须掌握与患者交往和沟通的技能,对于即将从医的医学生,我们必须加强如何进行医患关系沟通的教育。
3.2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
医院工作以患者为中心,教学亦不例外。学生应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提出“如果我是个患者,我会有何想法”的问题,真正站在患者的角度想一想,责任心同情心就会由然而生,良好的医患关系也就容易建立。如果医生受到患者的欢迎,相对而言,对医生的依从性就会提高,对教学的支持也会加大。
3.3加强沟通技巧训练
统计资料表明,医患沟通不良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6]。医患之间的交谈不仅仅是病史的采集,也是患者对医生产生信任的基础。为了培养学生与患者家属的沟通能力,我们在进行岗前培训后还通过一系列兴趣讲座,譬如“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好医生”强调医生不但需精于医术,沟通技巧也相当重要,同时对临床医患沟通样板举例,告知个别因医患沟通不良所致医疗纠纷的事例,引以为戒。另外,学生自己模拟患者,进行“医患沟通”实战训练,不但主动可以学习医学知识,同时对医患沟通也有更深切的体会。
4 教师医德医风及精湛医技的影响
目前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现代医学要求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有高超技术,同时,要做一个有社会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对患者多一份关爱、理解、策略和技巧,是自己素质完善的展示,也是建立协调融洽的新型医患关系的基石。提高医生自身素质是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并对实习生进行医患关系教育的重要条件,带教老师利用自身精湛的医学知识结合良好的医德医风教育学生,定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以致影响学生今后的从医生涯。
[参考文献]
[1]王建.对临床实践教学中医患关系问题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8,7(1):105-107.
[2]刘激扬,余智萍.我国当前医患关系现状探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7):988-989.
[3]陈化.医患诚信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6(3):53-55.
[4]代远斌,都庆国.关于加强医学实习生医患关系教育的看法[J].医学教育探索,2007,6(2):162-163.
[5]许峰,卢仲毅,王兴勇,等.从医患关系现状看医患沟通在医学教育中的必要性[J].西部医学,2004,16(1):91-92.
科学实践观的意义范文6
我对自己在新课改前、新课改中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进行了总结,认为,在高中数学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应尤其注意以下几方面:
1.认识到过度形式化数学教学的弊端。中国古代数学教学是非常注重生活化的,这从《周髀算经》中便可窥见一斑。在新课改前一百年的时间里,我国的数学教学受西方形式化数学教学影响很深。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薄弱,基本上是以学习高度形式化以及抽象化的概念和原理作为数学教学的起点,然后是教师大量地讲题、学生大量地练题,以巩固所学的概念、公式、原理。这种过度形式化数学教学造成的后果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到的概念、原理、做题方法难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相联系,造成学习与生活的隔离,数学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做题高手往往是处理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矮子。这种新课改前常见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改后仍有一定的市场。
2.认识到过于经验化数学教学的弊端。在新课改的道路上,一些数学教师由于教育理论水平不足,对新课改的理念进行了片面的理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出现了唯经验化的趋向,使得数学教学在生活化的同时又庸俗化了。教师没能正确地对数学生活经验进行提炼、升华,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经验成分过多,知识成分过少。我认为,不是所有的数学问题都要充斥很多的生活数学问题,毕竟我们学得更多的是间接经验,直接经验虽然重要,但也不可能所有的数学知识都是学生曾经或能够经历到的。教师要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根据教学目标,选取典型的、学生熟知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究的兴趣,使数学知识的传授变得自然、有活力,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进入课堂的生活情境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加工改造后的生活情境;还可以是再选取一些经过教师有意加工改造过的应用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达到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类似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防止放弃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前的数学课堂是教师讲的多,学生几乎不需要思考就可以收听知识,因而学生不是学习的主体。现在教师总是让学生思考得出答案,如果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也同样成不了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对某个问题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或有一定的实践经验,通过思考才会有所感悟。
尤其到了高中数学教学阶段,教师的主导作用尤其重要。因而,需要教师讲的内容要不遗余力地讲,让学生思考的问题贵在少而精,所提的问题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谓处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就是既不太简单,又不太难的问题。不是学生不经思索就可以回答的问题,而是学生经过调动生活经验、调动以往知道的数学知识,经过短暂的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正所谓“跳一跳摘桃子”。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水平,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以学生为主体是针对过去把学生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提出的。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人,不是学生学习的管理人员,更不是旁观者。提问过多,学生会出现思维疲劳,也思考不出有价值的东西,白白浪费时间,同时也容易让学生产生自我否定。很多时候,学生是很愿意听教师的直接讲授的,教师作为这方面的专业人员,比学生知识丰富,为什么在恰当的时候不讲,而要让学生走那么多弯路呢?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课堂教学效率,降低教师的作用,挫败学生的信心。教师要切实担当起主导作用,如果不能适时体现,这就是教师的“不作为”。
4.防止借反思的名义浪费课堂教学时间。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行,高中数学课堂也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自己或他人在本堂课中的学习表现进行反思。我认为:到了高中数学教学阶段,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的认识已比较正确,而且学习任务重,课堂教学时间宝贵,不适合用课堂教学时间做这种集体性的反思。反思是思维的火花,它可能在过程中,也可能在过程后出现,而且经常是不自觉的,在人比较放松的状态时才出现。高中数学教师对个别学生数学学习中出现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不妥之处进行提醒是必要的,但没有必要利用上课时间进行集体性反思。反思性学习,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的元认识,包括思考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等。它是针对盲目接受式学习而提出来的。如果让学生在固定时间、固定空间的环境下集体性反思,是对反思性学习的误用。
5.常写教学心得。高中数学教学对教师教学要求高,常写教学心得是提高高中数学教师教学水平有效途径。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有了感触,无论是成功的案例,或是失败的教训,都把它们写下来,可以加深对数学教育教学规律的理解,使自己对怎么成功的和怎么失败的加强认识和反思。写的过程,会使自己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写作的内容不管是思想层面的还是实践层面的,都会让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以提高。如果发表出来,好的经验还可以在同行中得以推广,为数学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这还会大大增强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自信心,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可能会写出更有价值的教育教学论文,使教学、写作进入良性循环。一位出名的教育者说过:教师要想让自己不厌倦教学,有一条很好的办法就是一边教学一边做教学研究。
为了使这次改革得以顺利推进,为了使高中数学教学体现《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的基本理念,就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切实转变观念,本着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为高中数学新课改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