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艺美术运动设计思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艺美术运动设计思想范文1
1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
1851年,伦敦“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成功地炫耀了欧美国家工业发展的成就,但的钢铁和玻璃却暴露出机器和美学之间的格格不入,刺激了人们探索新的美学规律的冲动,并试图寻求工业产品与艺术间的某种平衡。19世纪下半叶,理论家拉斯金、艺术家莫里斯的理论实践及其影响促成了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工艺美术运动。拉斯金反对“纯艺术”和大机器生产,主张艺术家从事设计实践活动,否定单纯制作工艺品的行为,艺术家应当自发地去改造社会,将美学与技术融合,从自然中获取灵感,指引人们的审美走向。莫里斯身体力行地将拉斯金的理论付诸实践,他不满当时社会上流行的矫揉造作的复古风气,认为艺术设计应该服务于大众。他的设计有三个原则:一是崇尚哥特式风格,推崇中世纪的自然风格和手工创作,这样的设计是民族的、有品位的;二是将自然材料以及形态运用到设计中,保留了原始材料的特性;三是注重设计的完整性与统一性,讲究协调,讲究美和功能的和谐。
2英国的建筑设计
英国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设计作品是莫里斯于1859年落成的新家——“红屋”(图1),其坐落在肯特郡内科斯利赫斯的郊外,周边地域开阔,环境优美。“红屋”的屋顶和窗户都保持了哥特风格的样式,外部简朴,采光良好,散发着浓郁的田园别墅气息。整体平面呈L型和非对称构造,房屋外表贴满了红色的砖瓦,没有粉刷,绿树环绕。室内装饰和家具用品则是由他亲自设计,秉承了忠实自然的原则,将自然界的植物藤蔓、花鸟鱼虫作为题材,以纯粹的中世纪手工方式创作,功能良好且不乏装饰性。整栋建筑、室内装修与周边环境达到了高度统一,将功能、实用与舒适感完美结合。然而,英国的艺术改革者们反对工业化生产、否定机器产品、主张回归自然、回归中世纪的传统创作模式的思想,显然与工业化潮流背道而驰,这也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局限之处。
3美国的建筑设计
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漂洋过海迅速传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运动的代表人物阿什比等人先后前往游访,并在美国社会积极宣扬设计思想。美国的艺术家们认为这种风格的设计能展现这个新兴国家的民族特色,更能用来表达个性。路易斯•沙利文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作为受到工艺美术运动影响的芝加哥建筑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理论和设计引领了美国建筑设计的潮流。沙利文设计的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凸显了注重内部功能、强调结构的逻辑性、立面简单利落的设计特征。沙利文最早提出的“形式追随功能”,被奉为功能主义设计的首要准则,功能永远在第一位,形式服从于功能.赖特沿袭并发展了沙利文的设计思想,他主张在建筑设计中,使功能、结构、装饰、环境等能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这是对莫里斯注重设计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思想的继承。赖特还有诸多设计理念,包括崇尚自然的建筑观、构筑属于美国的建筑文化、技术为艺术服务等。他认为:建筑本应是自然的一种延伸,建筑是有生命力的;设计师要汲取传统的、有价值的营养,创造具有美国特色的建筑文化,他身体力行地将其草原式住宅保留了门廊这一传统构件;技术的进步能为艺术提供新鲜的血液。赖特的建筑作品充满着天然气息和艺术魅力,源于他对材料的天然特性的尊重,既然材料来源于自然,那么建筑就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几何空间,应该是有生命力的、运动的。因此,他极力宣扬有机建筑,即建筑应与大自然和谐,他的流水别墅便是有机建筑的代表之一(图2),这栋建筑就像是从山林里生长出来的一样,生机勃勃地向四周伸展,粗犷的岩石材质与周围的山石融为一体。内部装饰不是人为的强加,而是如从建筑中生长出来的那般自然。赖特作为世界四大现代建筑大师之一,强调应用现代工业化材料,利用好每种材料的优点,不仅注重建筑自身各个部件的关系,而且充分考虑了人在建筑环境中的地位以及心理感受。加州西海岸的格林兄弟有别于其他建筑设计师,他们更多地执着于手工艺和对细节的把握,这源于他们早年的手工艺创作训练。格林兄弟认为建筑设计是一项艺术活动,所以他们的设计作品不管是外观还是室内,都非常的细腻,且讲究工艺。格林兄弟还受到了日本传统建筑的影响,所以在他们的设计中可以找到日本工艺风格的影子
4结语
工艺美术运动更像是知识分子反对工业化的逃跑计划,是没有出路的,但莫里斯作为现代设计运动的拓荒者,他倡导的中世纪手工创作、自然主义、人性化设计等都是难能可贵的探索实践,给后来的设计者提供了新的设计风格参考。更重要的是,美国建筑设计师经受了工艺美术运动思潮的洗礼后,在丰富工艺美术运动设计思想的同时,扩充了设计创造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着重协调了人与物、功能与形式、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发扬了美国式的个性。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3]曹天慧.风格设计设计史点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邱佳妮.建筑师的匠心——美国工艺美术运动大师格林兄弟[J].家具,2014(4).
工艺美术运动设计思想范文2
关键词:威廉・莫里斯;设计思想;社会主义思潮
威廉・莫里斯(1834―1896)是工艺美术运动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他既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人,也是一个社会主义者。其设计思想与观点对工艺美术运动以及后来的设计发展颇具影响,更是对艺术领域发起一场真正的改革运动起到了决定作用。此外,他的设计主张和观点又与19世纪的社会主义思潮相契合,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
在政治上,莫里斯是一位积极地社会主义者。他曾经讲道:“我不希望那种只有少数人的教育和自由存在,同时也不追求为少数人服务的艺术。”、“人既然要劳动,那么他的劳动伴随着幸福。否则,他的工作也是不幸的,不值得的。”以上言论体现了他主张社会平等和反对压迫的思想。他的这种思想一方面受早期社会主义者拉斯金的思想影响。后者的设计理论具有强烈的民主和社会主义色彩。他强调设计的民主色彩,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反对精英主义设计,亦如他本人所说;“以往的艺术都被贵族的利己主义控制,其范围从来没有扩大过,从来不去使群众得到快乐……与其生产豪华的产品,倒不如做些实实在在的产品为好。请各位不要再取悦于公爵夫人,而生产纺织品,你们应该为农村的劳动者生产,生产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他的这种社会民主思想也正是莫里斯所推崇的;另一方面,其思想也是对当时设计现状――两个重要问题的反映,一是过分装饰,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的漫延;二是工业化的来临。其中问题之二工业化的来临造成了不少社会问题,比如贫民窟的出现,城市底层人士生活水平的恶化,童工、女工的困苦生活等。此时,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无产阶级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非常恶劣,且无人来改变这种现状,如何解决以上问题,也是先进知识分子所关心的。以莫里斯为代表的艺术家希望通过日常的家庭用具、家具、衣服等价廉而物美的设计来改善人们的生活并滋润人们的心灵。他们认为如果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社会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得到解决。其设计思想反复强调两个基本原则“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活动;其次,设计工作必须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也是为此。
针对批量化生产导致的部分设计水准的下降,设计师尝试用装饰来弥补产品设计的不足,如将哥特式纹样装饰到蒸汽机,在纺机上加大批洛可可风格的饰件等。凡此种种,表现出的是过分的装饰和对历史风格的参考。对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而言,他们无力购买因用材及装饰造成的昂贵产品。而莫里斯关注普通人的设计思想,带有明显的社会主义色彩。为满足大众的需求,莫里斯于1961年成立的从事家具、纺织品和日用品设计为主的“莫里斯、马歇尔、福克纳公司”其目的就是要生产手工制作且人人都买得起的用品。如他们生产了一种结构简洁的“一天完成”的家具,它的突出特点具有浓郁的民主色彩。他呼吁艺术家关注普通人的民主思想,为现代设计所引用,现代设计的思想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莫里斯反对繁琐的历史主义装饰,强调“为大众服务”以及简洁的造型。若按莫里斯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进行设计,确是可解决现实社会中的不少问题,更可改善大众尤其是社会底层的生活水平。然事实却非如此,他高品质的设计和精致手工制作形成的产品价格并不能为平民所接受。也就是说,他的贵族出身和高雅风格也影响了他为大众服务理想的现实。这与社会主义思潮的追求相悖。
在莫里斯的思想中,他所推崇的是复兴手工艺,认为只有哥特式、中世纪的建筑、家具等设计才是诚实的设计,反对机械化大生产。虽然他后来认识到机器生产的发展趋势,在其后来的演说中承认应该尝试成为“机器的主人”,把它用作“改善我们生活条件的一项工具”,然而莫里斯对工业文明终生还是持否定态度。不难发现,仅靠手工艺生产,一方面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再者,其高昂的价格也只能为贵族所接受,成为贵族的设计。这与他提出的“我不愿意艺术只为少数人服务,仅仅为了少数人的教育和自由……”“要不是人人都能享受艺术,那艺术究竟跟我们有什么关系?”的主张背道而驰。建筑师韦伯为莫里斯在肯特设计的住宅――红屋,虽然摆脱了维多利亚时期繁琐的建筑特点,考虑到了功能需求,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部分吸取哥特风格细节,比如塔楼、尖拱入口等,在某种程度上与为大众服务存在一定差距。
从某种程度而言,威廉・莫里斯的观点与主张既有社会主义进步的一面,又有显而易见的不足。一方面他希望能够为大众设计的思想,主张为社会提供好的设计,改变设计中的矫揉造作的装饰,带有浓厚的社会主义民族色彩,成为了现代设计运动中最主要的内容。另一方面,他对工业化批量生产的否定,与社会发展潮流相悖,过于对装饰的强调,而增加了产品的费用,也不可能为低收入的平民所享有,因此其产品也是象牙塔的产品,代表的是知识分子一相情愿的理想主义结晶。
参考文献:
[1]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1:70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54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56
[4]梁梅.设计现代设计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7:5
[5]梁梅.设计现代设计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7:7-8
[6]梁梅.设计现代设计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7:10
工艺美术运动设计思想范文3
关键词:日本 设计 运动 影响 文化
欧洲自科学革命、工业革命之后逐渐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此期间机械化大生产像一股狂风,势不可挡地席卷了整个欧洲及美国。由于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的应用,对于建筑和产品的设计风格有了一个新的要求,大众在审美感受方面也必须慢慢适应、接纳这种变革。欧洲重要的设计艺术运动主要包括: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通过对前两大运动的深入分析,发现它们的共通之处在于均受到日本设计风格的一定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日本的设计文化根源做以研究分析。
1 日本设计文化与工艺美术运动
1851年,在水晶宫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工业博览会,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炫耀欧洲各国工业时代以来的丰硕成果。参观者达几十万人,均对展出的产品赞不绝口。其中只有两人提出了相反意见,一个是约翰・罗斯金,另一个是威廉莫里斯。前者是英国艺术理论家,强调全民设计教育,不能硬套美术于设计。强调手工艺的道德和精神价值,而非生产技术或美学意义。后者则是伟大的设计实践家。他们认为此次展览非常失败,展出的产品及其丑陋、粗糙,完全丧失了手工艺时代对精湛美学的追求,因此他们俩非常唾弃机械化大生产。
1.1日本对“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影响
强调手工艺,反对机械化的生产是“工艺美术运动”的主旨。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风格。东方风格主要指日本设计风格,当时日本的产品刚刚引入欧洲,它的自然清新的设计形式给当时还沉迷于繁复装饰的欧洲社会注入了一股清泉,使一小部分设计师、建筑师为之震撼。
一般人对设计更关注造型和功能,其实最重要的是灵魂,一种物灵的召唤而产生惜物的价值观。人与物间互动接触下所产生的情感和记忆,是难以抹灭的可贵之处。因此日本的“设计”有时叫“意匠”,“意”可拆为“音”与“心”,用心倾听使用者的声音,还有材料的声音。这种惜物的理念,正是由于日本的神道教信仰所产生的,即顺其自然、尊重自然的万物有灵论。
1.2威廉・莫里斯的红屋与日本设计文化
提到工艺美术运动,第一个重要的作品当属威廉莫里斯为自己设计的那幢房子――红屋,它是世界上第一次系统式设计的成果。红屋的外墙保留了红色砖头的本来面貌(如图一),不像以往把建筑表面刷上厚厚的图层,这一点与日本的禅学和神道教设计思想非常接近――遵从事物本身的材料质感,对世界万物都抱有一种敬畏之心,崇尚万物有灵论。红屋内饰的许多布艺设计都非常具有系统性,床上用品、窗帘以及壁纸都是配套设计,并且大量运用自然花草纹样,色彩雅致,很有东方温和的韵味,如图二红屋的内饰设计。
威廉莫里斯的设计理念和实践在英国、欧洲大陆和美国的土地上找到了适合发展的土壤,他受到拉斯金的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很大的影响,在设计上强调设计的服务对象,同时也希望能够重新振兴工艺美术的民族传统。
2 日本设计元素在新艺术运动设计中的体现
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运动。受到日本装饰风格影响,特别是日本江户时代浮世绘的艺术及日本陶瓷的粗矿和不规形方面,强调走向自然风格,反对维多利亚式矫揉造作的装饰风格。
提倡“自然曲线”,平涂颜色,提倡日本式的风格,放弃任何传统风格是新艺术运动的标志性特征!日本视手工艺人为购买者和销售商的上司。因为一方把他宝贵的精力仅仅用于赚钱,而另一方却用他的精神、爱心、智慧和技艺,使事物变得高贵起来。日本设计师对物的呵护,也是由地理资源匮乏、国土面积狭小造成的这种心理状态。以捷克、比利时和英国的设计为例具体分析日本设计元素在其中的影响性。
2.1捷克的平涂、沟边设计
捷克斯洛伐克著名的设计师穆卡,他所设计的所有海报,均以平涂颜色、沟神色边为特点,这种设计风格也是借鉴了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的绘画风格。它在亚洲和世界艺术中,呈现出特异的色调与丰姿,历经三百余年,影响深及欧亚各地,十九世纪欧洲从古典主义到印象主义诸流派大师也无不受到此种画风的启发,因此,日本浮世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2比利时的自然纹样设计
比利时霍塔旅馆的设计,充满活泼,有活力的线条,用模仿植物的线条把整个空间装饰成一个整体,他设计的空间通畅,开放,与传统封闭的空间截然不同。他的设计线条与日本传统纹样设计有比较相似之处,并且开放式空间的设计构思也与日本喜“空旷”的禅学设计理念比较相像。亨利范德维尔得,是比利时最重要的设计师之一,他的很多家具设计中都运用了植物的根茎的曲线风格,具有一定装饰性,但非常注重产品的功能性。他1908年把魏玛市立美术学校改建成市立工艺学校,即包豪斯的前身。
2.3格拉斯哥黑白格设计
英国的“格拉斯哥”四人组合则是新艺术运动的至关重要的一个转折点。马金托什出生于英国――苏格兰的格拉斯哥,早期从事建筑。后从日本传统艺术中的简单直线中找到灵感,通过不同编排、布局取得非常高的装饰效果,改变了“曲线最美”的想法,质疑“新艺术”运动的初始宗旨和原则,如图四高背椅的设计。他提出直线、几何造型、黑白等中性色彩的运用,与新艺术运动相反。因此,马金托什是设计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连接“新艺术”运动之类的手工艺运动和现代主义运动的关键过渡性人物。
3 日本设计思想的根源
3.1为了生存而设计
日本对传统设计的保护极其完整,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服装、食品、包装和建筑。由于日本的地理条件比较恶劣――资源匮乏、国土面积小,因此造就了日本人对任何一种技艺、材料都视为珍宝,从不舍得丢弃,流传上千年都不足为怪。为了生存,日本总是不断吸取他国的精华,然后经过本土化改良后归为己用,比如文字,最初就取自中国草书的偏旁部首;框架外露的建造风格,取自中国唐代的建造样式。资源短缺使得日本匠人向来不做无用的装饰,正如著名日本设计师黑川雅之――设计就是在做加减法,把简约之美发挥到极致,只留下最好的,如图五。因此,大多日本的设计大师大都可称做哲人,比如原研哉、深泽直人等,他们对手中的材料都怀有一中情愫,都是在用“心”做设计,他们认为所有产品都应该有灵魂,即使坏了、破损了,也可以作为一种记忆。而闻名世界的“无印良品”品牌的理念则是“虚无”,呈现出一个看似空无一物,却能容纳百川的容器。日本的整体设计信仰可以总结为:永恒+俭朴+功能与形式合一,这也正是日本传统文化的基本立场。
3.2日本对欧洲设计运动产生影响的因素
(1)对材料本来特色的重视,来源于神道教的,神道教崇尚万物有灵论。
(2)喜好开放式的空间,由于日本国土面积较小,因此狭小的生存空间逼迫他们在设计上尽量扩大视觉效果。
(3)喜好展示暴露的结构支撑部件,由于中国唐代建筑风格影响至深,欧洲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中也崇尚建筑框架外露。
(4)喜好模数系统,这是日本榻榻米设计的原理,与现代大工业时期的设计需求非常吻合。
日本设计特点可总结为:减少主义;便携性;紧凑性;细节到整体的系统性;模数体系。
日本简朴、自然的设计风格和江户时代奢华的装饰风格,共同促进欧美现代设计发展。日本历史上的江户时代是由德川幕府统治的一个对外封闭时期,由于德川幕府权力集中时间较长,因此财富积累丰厚,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与以往十分不同的奢华的设计风格,主要为了彰显德川家族权贵势力。因此,日本的现代设计风格是双轨并行,既有极尽奢华的一面,又有朴素自然的一面。前者更适合现代电子、电器等高端技术型产品,如汽车、笔记本电脑等;后者则能很好保留了传统类产品的本土文化风格,如陶瓷制品、服装等。
工艺美术运动设计思想范文4
【关键词】室内设计 环境艺术 人 精神诉求 自然
环境艺术设计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又被称作室内艺术设计,它所关注的是人类生活设施和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主要从事建筑物内部的陈设、布置和装修,塑造一个美的且适宜人居住、生活、工作的空间①。
从历史而言,室内设计或者环境艺术设计并不是现代才出现的。最早意义的室内设计概念可以追溯到人类开始从事住宅等建筑时,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当属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建筑的墓室规划、设计和装饰。时至今日,室内设计几经历史沉沦,在设计风格上经历了几多演变。从朴素的古希腊、古罗马古典神庙建筑内部空间和装饰的秩序、理想美,到14至16世纪文艺复兴为凸显皇权的尊贵、庄严、恢宏气势的古典主义崇高之美,再到巴洛克、洛可可打破古典和谐、宁静走向不规则的精巧、繁芜的动态之美直到现代主义的科技、时尚、新材料的冷漠、陌生感以及后现代主义的人文回归。这一系列的变化总是在按照人类自己生活、工作的各种需要来布置居室和变换空间环境,由此诞生出了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室内设计、陈设艺术和风格,也诞生出了相应的包括园林庭院设计在内的环境艺术设计体系②。
室内设计的本质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设计师依照社会需要从事设计,而不是依据定义而作③。中国古代专著《一家言居室器玩部》的居室篇中李渔论述:“盖居室之前,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窗棂以明透为先,栏杆以玲珑为主,然此皆属第二义,其首重者,止在一字之坚,坚而后论工拙”,对室内设计和装修的构思立意有独到和精辟的见解④。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陵墓建设,其建造是以人的精神为目的为诉求,虽然这里的人是“神人”。为了能让死后的“巴”(灵魂)重新回归到现实的身体中,工匠在金字塔中构建了灵魂的通道,灵魂可以在金字塔内部被划分的空间甬道自由穿梭,循着内部墓室壁画找到灵魂回归处。工匠在墓室的墙壁上绘制大量的带有正面人物活动的壁画,以正确指引灵魂的归处。在这些壁画中工匠们再现了法老和贵族们生前的一些重要生活情境;除此之外,在存放法老尸体的墓室中也放置了许多肖像性的雕刻以展现逝者生前的容貌,而装殓尸体的棺椁也被饰以各种金、银、珠宝等重器来精雕细琢,这里的一切布置(金字塔的外观、内部空间划分、走到、通风设施、法老墓室内部布排、墓室壁画、雕塑以及棺椁装饰等)构成了当时古埃及社会对于逝者地下居室的设计思想并承载了当时人的生存理想,但这里的人是法老或贵族,其他的群体则被视为服务者。所以说,上古时期设计中的人性诉求,只能说是一种集体愿望的一种表达而并不是作为个体人的真正人性需求。
如果说以上这种意义的室内设计思想对于现代人来说太过遥不可及、“不切实际”和概念模糊,那么转看现代主义以来的风格、特色鲜明的室内设计,或许能叫人理清思路。从一定意义上说,设计本身是客体,人是设计的主体,同时也是享受设计的主体。双重主体身份的人,在设计演变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时刻影响着设计的目标、态度和发展趋势。诞生在人类工业文明之初(19世纪)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为“设计”这一在之前带有技术性的名词增添了一件美丽的外衣――艺术,也因此通过它(工艺美术运动)的不懈探索解决了艺术与技术分离的难题,将原本只从事生产的技术工人与只关心艺术的艺术家孤立的两方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由他们统筹来改变当时机械化所带来的产品粗制滥造、形式单一的产业格局,将文化性和艺术性加入其中,把人对美的追求这一主观能动性体现出来,使产品艺术化,也使装饰成为不管是产品设计、建筑设计以及室内设计等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进一步促使了自文艺复兴以来的建筑设计和装饰艺术的成熟。可以说,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成就在于对建筑设计、家具设计以及器物的装饰设计上,例如工艺美术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威廉・莫里斯,他与菲利普・韦伯合力设计了自己的居所“红房子”,莫里斯亲自组织或设计了灯、餐具、家具、地毯、壁纸等室内装饰⑤,这些基本构成了相对完整的室内设计要素,也更进一步发端了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人的审美性需求。话句话说,通过产业革命之后的这一系列艺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以及装饰艺术运动中对建筑、家具、陶瓷等的设计装饰贡献,侧面将人在物化的精神运动中的审美需求提升了一个高度,从此美的设计需求成为设计的一个重要议题,而创作艺术的人和人的艺术需求更成为这个议题在后期发展的焦点。
人是自然界的一种生物,无论多么强大、聪慧,都始终离不开自然,并且需要依赖自然提供的一切维持生存和繁衍。因此,在人类进化史中,脑的进化也决定了人对于自然诉求的变化。在原始社会,先人业已开始对居住空间的划分和规整,以及运用简单材料对空间进行整葺,可以说,这是一种最原始的人类朴素的造物精神体现――以物饰物。但也仅仅如此,超越时代的人本需求在这一时期无法彰显,此时只停留在维持基本的生存层面。因此,对于吃饭、睡觉来说,前者更显重要,也是最重要的生存之道。如果说连最基本的都得不到保障,那么其他都无从谈及,也就是说,长久以来的人类在物质没有得到极大丰富的前提下,内心的需求是得不到关照的,只有“酒足饭饱”之后才会考虑到睡觉,才会去找寻舒适的休息场所。所以说,只有到了原始社会后期的农耕文明出现后,家才被固定下来,人也才开始考虑家要为生活提供便宜。而近代之后,居室作为人的主要工作和生活场所,人在其中的各种心理诉求才被一一彰显并逐渐满足,这也是时代的局限所致。从文艺复兴开始直到近代,人的个体精神和独行性才被逐渐提升出来,人只有具备了独立精神之后才能成为独立的个体,真实心理诉求才能被放大、被探讨,这其中就包括从人为的物化个人生活上去满足这些不同的人性需求。对于室内设计而言,除了具备最基本的避风遮雨功能之外,更多的要思考人的居室体现,进一步来解释就是为人居而设,去为人生活便宜而计。这或许才是室内或环境艺术设计的终极诉求。
西方现代设计史上出现了几次对自然的“回归”,这一点或许与人的自然本性分不开。设计师们寻求使用大量的自然植物纹样、曲线(自然界中不存在直线)作为主要设计语言,色彩绚丽,具有强烈的装饰性⑥。这实现了室内设计的装饰目的,同时也为室内设计提供了更多素材的选择可能性。从自然攫取素材这一点来说,无论是中国古代还是西方的室内设计,都携带了一个共同命题,即无论人力如何改变室内、环境面貌,它始终是自然大环境的一个小环节,都无法从自然中脱胎出来,环环相扣才是大自然的本质规律所在。人的终极诉求不外乎是更好的在自然世界中生存、繁衍实现自我,而这一点也是人与世界的一种真实存在关系的体现。与其说割裂,不如更好的融入其中,而人要在自然环境中去行使自己的双重身份,将自我生存的小环境营造成为极大物化后的人为世界,就需要回归到人性的本真――与自然合而为一,这一点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研究命题。这个过程复杂而又艰辛,但是人在其中却能慢慢的实现自我。这是一个悖论,同时也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作为环境艺术的重心的室内设计,它既是人在自然发展中能力不断提高的表现,同时也是人实现自我身心的一个良好场所。从中国古代的室内设计来看,历代的文献《考工记》《梓人传》《营造法式》以及计成的《园冶》中,均有涉及室内设计的内容⑦。室内设计的真实意义可以说是一种窥视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方法,是良性还是恶性,处理这一点的至关因素还在于人自身对于这个问题的真切看待。
注释:
①②③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006,006,005.
④⑦路边风景.室内设计发展史[Z]. http:///guangzejie520@126/blog/static/.2009.9.29
⑤⑥李敏敏.世界现代设计史[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4:9,12.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
[2]李敏敏.世界现代设计史[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4.
工艺美术运动设计思想范文5
从传统文化、传统艺术设计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的意义而言,传统文化、传统艺术设计都是现代文化和现代艺术设计的巨大资源和宝贵财富。
传统文化包括传统艺术设计所形成的文化传统,是民族优秀智慧与才能的结晶和体现,作为民族精神的具体形式和内在要素,它是民族文化延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桥梁,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本基础,是文化连续性的保证。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的根本上出发点和精神源泉,民族的传统精神是借鉴和吸取的主要内核。
文化传统是现代艺术设计巨大的艺术资源,从设计的形式到精神内核,文化传统都给我们无穷的启示和帮助。现代设计首先是为当代中国人的设计,为中国人的设计不能不关注中国文化。设计实际是一种文化的设计,这种文化设计是立足民族文化设计。因此,无论当代设计是否自觉,设计中的文化取向尤其是民族文化的取向,是设计成败的关键因素。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的文化传统也是由多民族的文化传统所组成所丰富。各民族传统在当式文化交流中更体现出中国民族文化的多元、博大、精深,也更加强了文化间、文化传统间的交流与融合。这种多元的文化传统使我们有了更多的营养、更多的选择、更多的依托和更多的发展取向。文化传统、艺术传统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无穷财富,是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真正基础,我们要认真地学习传统、认识传统、善待传统,才能有发展的力量和方向。在现代设计中,中国的造型艺术承袭了中国传统美术观。它有别于西方强调形象性、生动性的审美趣味,多不重“写实”重“传神”,在意境上追求“大巧若拙”的浪漫飘逸境界。它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它是绘形的,又是入神的;它是确定的,又是未定的。作品的意趣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的审美效果。近年来,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合于现代设计,备受设计师们的青睐。
当强调创新的现代主义设计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泛滥时,现代主义创造一个新世界的决心使人们在机器的丛林中迷失自己。而当人们意识到人类古老悠久传统和似乎已很遥远的过去时,后现代主义者出现了,他们企图连接起过去和现在及未来的链,找回在机器声中失去的自我。
早期代表青年一代的波普风格、反传统风格比较有代表性的激进设计组织有“超工作室”、“第四十五工作室”,生产这些激进设计组织产品的生产单位则是环球工具公司,他们反传统的“好设计”原则,影响欧洲其他国家的前卫设计运动,对现代设计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工艺美术运动设计思想范文6
恰恰相反,现代主义强调无装饰是一种极端主义主张,它的装饰是隐藏在产品内部的,具有深刻文化语义的装饰。
一、现代主义设计主张形式符合功能,反对不必要装饰
现代主义发轫于大机器生产时代,是从历次的设计与运动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适合大机器生产的设计思想、主张,以及表达形式的总和。现代主义设计最大的成功所在,就是克服了过去设计运动中给机器生产带来的障碍,它用几何形式来表现设计产品的造型,以适应大机器的成批量生产。一般来讲,设计是以实用功能为目的的造物实施计划及其结果。既然强调设计时的功能,所以形式就理应在次要地位,装饰也就显得更无足轻重了。因此,从设计的目的上说,现代主义设计主张是正确的。事实上,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和主张及其成果也是正确的,它完善了设计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关系,科学地解决了设计与技术、设计与艺术以及设计与生产的关系。例如,早年英国的魏德伍德所组织的陶瓷生产,事实上就是接近现代设计与机器生产之路的,魏德伍德的陶瓷厂使用了机械化设备,并实行劳动分工,在陶瓷产品装饰技术上采用印刷图案转印技术,成功地解决了陶瓷产品批量生产的装饰问题。但是,魏德伍德的创举没有被足够重视。适合大机器生产的设计还在继续摸索。现代主义在摸索中脱颖而出成为时代设计的主流思想,解决了让人们困惑很久的设计与生产问题。那就是为了设计目的和功能的需要现代主义设计主张形式符合功能,反对不必要装饰。
二、现代主义对装饰的态度,是反对影响大机器生产特征的装饰
现代主义对装饰的态度可以从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及设计理论家的设计思想与他们的设计实践中得到证实。在现代主义设计理论家看来,面向现代主义的设计是大众化的、理想主义和乌托邦主义思想的理想设计王国;强调功能主义特征展现,并以其作为设计的目的和中心,讲求设计的科学性,重视效率和经济效益;强调利用现代结构,并与新材料诸如钢筋、水泥、玻璃等结合成一个完整的结合体;反对装饰,尤其反对不必要的装饰,并认为装饰是罪恶;主张简洁的几何形式与严整的表面形式,其目的是要符合机械化和批量化生产的需要。总之,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主张对现代环境的适应性设计,反对盲目的形式主义和不必要的装饰。现代主义设计大师们为了践行他们的理论,也积极参与到设计实践中去,并设计出代表他们设计思想与代表时代潮流的作品。与其说是他们的设计思想指导了他们的设计实践,还不如说是他们的设计实践为理论成熟做了必要的准备。作为“机器美学”的创始人,现代主义设计大师柯布西埃,投身到现代设计中设计了不少现代建筑,充分反映了“机器美学”的特征,例如,1929―1930年,他设计的印度旁遮普邦省会迪加尔最高法院①(图1),从内到外,从局部到整体都是方体形,即几何形。不仅形式简洁,就是材料也采用了现代钢、水泥和玻璃等新型材料,可谓经济适用。就是这样,现代主义设计大师从建筑开始践行了他们的主张,不仅为社会化生产节约了大量经济开支,也为现代社会文化生活开辟了新环境。
总之,现代主义从设计的功能性目的出发,进行设计造物的内容和形式,避免不必要的过分修饰给大机器和批量生产带来障碍,克服了以往设计没有解决的问题。换句话说,现代主义设计极力反对装饰,认为装饰破坏了工业生产的秩序性,是对机器美学的否认,是对功能的贬低。
三、现代主义设计的装饰表现,是充分利用了装饰中积极和有益的因素
装饰,从广义上讲,就是给物体以表面的装点与修饰,是美化物体的手段及其结果。装饰艺术,就是利用艺术的法则对物体进行装点与修饰,或以装饰为目的对物体进行艺术加工。从设计角度来看,装饰不是功能的设计,是可有可无的设计内容和过程。因此,现代主义为了全力解决机器生产中的主要矛盾,弃装饰于不顾,甚至反对装饰来解决设计与生产的关系问题。因为,在工业革命以后的若干时间内,世界范围的设计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不论是以英国为主的工艺美术运动及其设计,还是强调装饰的设计,乃至新艺术运动的设计,都是在机器生产的“”进行修补,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大机器生产与设计的关系。一是人们当时的认识局限性所致;二是人们不愿意放弃传统,总想将传统的东西嫁接到新事物上。故此,长久以来,总是出现良莠参半的设计,给生产和生活带来不便。而现代主义设计在解决了设计与生产的关系后,大张旗鼓地主张反对装饰,实际上是反对传统与现代的不理性结合,而不是反对所谓的装饰。客观上,现代主义设计产品的装饰是隐藏在产品形式内部的一种更加隐蔽的装饰。
从装饰的形式看,装饰有自身的组织结构,比如单独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框架式结构等,为的是在装饰中形成一定的组织和秩序,产生一种秩序美感。从装饰的色彩表现特征来看,装饰的色彩有主次之分,各色之间讲求对比和协调的关系,既要突出主题色彩,又要做到协调性与互补性的统一。因此,从根本意义上说,装饰是人改变旧有事物和旧有面貌,使其变化、增益、更新、美化的互动。也就是说,装饰并不是人类必须抛弃的文化活动和内容。装饰艺术追求的是实用性的装点和美化,因而设计与装饰艺术结合也是设计的追求目标。工业革命后,设计发展的方向是向着大机器生产的适应性方向靠拢,因为人们坚持保守,或对新生产力认识得不够,屡屡将设计与传统装饰结合在一起,故此,长期以来没有实现大工业生产中的设计目的和要求。设计要发展,装饰也要发展。设计与大机器生产结合,装饰也应与大机器生产结合,并形成适应性。从现代主义设计的主张和设计实践来看,现代主义也没有从根本上全面认识与理解装饰,它固执地反对影响大机器生产的装饰,事实上是反对过于繁琐的装饰和影响生产的多余装饰。而现代主义在客观上却保留了有利于设计发展的装饰内容,装饰上的结构形式,在现代主义设计中就被吸收和保留;现代设计也同样继承与保留了装饰艺术的形式,诸如秩序化、规律化、程式化和理想化的规则,并将之发挥到平易和朴素的高度。中国传统上讲“饰极反素”“物极必反”“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都是一种对自然的超越。从中国传统式设计,包括建筑、陶瓷、铜器、漆器和纺织等设计制造,都充满了这种“饰极反素”特征。西方现代主义设计从开始到成熟,都是在不断扬弃影响大机器生产的装饰中向前发展的。从魏德伍德的陶瓷生产,到“水晶宫”设计展,再到后来的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其实,现代主义设计就是从新艺术运动中分离出来并逐渐成熟的设计艺术运动,而且是对新艺术运动中影响批量化、机械化生产因素的扬弃。实质上,现代主义设计就是完整保留了装饰中的结构化因素、秩序化因素、规律化因素,以及科学化因素和艺术化因素,并将其完整地运用到“适合化”的高度,即适合大工业的机械化生产的高度。这就是现代主义设计的装饰本质。
因此,现代主义设计不是没有装饰,也不是反对装饰,而是将装饰中积极的、合理的和有利于现代机械化生产的因素保留下来,并进行了自我改造。换句话说,现代主义设计对待装饰的态度是自我扬弃,而不是一概反对。
结语
现代主义设计思想极力强调功能第一,并与形式统一,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反映。它固然确立了机器美学在社会生产中的主流地位,并以里程碑的姿态完成了自己在设计史上的使命。它将装饰隐藏在产品内部,形成一种巨大的隐喻,让人理解其良苦用心。
注释:
①王受之.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3:108.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3.
[2]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8,第2版.
[3]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