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程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体育课程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体育课程计划

小学体育课程计划范文1

[关键词]课程开发;一体化课程;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9 ― 0167 ― 02

随着我国教育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的出台,技工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时机,也肩负着巨大的挑战,改革与发展成为技工教育的重大课题。伴随着“一体化教学”的兴起,国家及各省市都纷纷出台了各种相关政策文件,将教学资源向一体化教学倾斜,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已成为技工学校的改革方向。

一、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前提

(一)教是手段,学是目的

“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在"讲"和"练"两方面的有机有效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具备企业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让改革后的一体化课程在学生未来的工作中能“用得上,用得住,能发展”。因此,在课程开发前,必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明确教是为了学。对教学的评价不只是看教师讲的怎么样,教师表现自己(浅层次要求),而重点看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师让学生获益(深层次目标)。

(二)育人为首,培养工作态度

针对计算机应用的种种正负两面的影响,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学生成为计算机应用的主人,成为一名有益于社会的合格人才。哈佛大学前校长Derek Bok说过:“对学生而言最重要的课是能够培养履行责任的能力(工作态度)、就业能力(工作能力)、思辨能力和沟通能力的课程。”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同样要注重职业态度的内涵教育,育人为首。

麦可思研究报告指出对美国全国雇主进行的调查问卷显示:态度是雇主们最看重的特质。技工学校更需要重视职业人培养,借助一体化课程实现学生从学生角色到职业人角色的成功过渡,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掌握应学的知识和需掌握的技能,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增强解决困难的意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和健康的思维方式。培养自身履行责任的工作态度、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计算机专业的“一体化教学” 改变传统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分离的做法,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职业性、实践性和先进性,培养学生岗位技能水平,达到教学目标,培养技能型计算机专业人才。

三、一体化课程开发的方法

(一)基本概念

“一体化”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不相同、互不协调的事项,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或措施,将其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形成协同效力,以实现组织策划目标的一项措施。 “一体化”在教学上是指教学、实训、考核等环节相互配套、相互促进,形成高效运行的有机整体。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边做、边教、边学,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进行项目化教学,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

《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8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的课程整体。简单说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通。开展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1.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定位与方向、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等都要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尤其是要结合各专业特点,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进一步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2.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要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3.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的责任和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加快实现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

(二)载体选择

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一体化课程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将课程与课程之间以及课程内容与内容之间进行重组,强调对工作体系的系统化,因此,需要寻找一个载体,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做中学的一体化课程,而这个契合点就是典型的工作任务。

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采取工作任务导向,典型工作任务下的“一体化教学”课程具有下列特征:一是针对来源于企业实践的、典型的工作任务,注重专业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二是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这里所指的典型工作任务,是能够承载知识,技能,态度的工作任务。对于整合教学内容,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加减,而是在新的教学观念指导下重新调整与组合。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将教学内容整合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内容都结合典型工作任务讲解。教学内容要与考核方式相融合。配套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讨论式、团队式、抢分式等等,并要注重考核的实践性。在不同类型课程中的表现也各有不同。公共课开发应与生活结合,以培养社会能力为主,主要采取表演,辩论,朗诵等活动方式;基础课开发应寻找典型问题,采取讨论等方式以培养方法能力为主;专业课开发需引入具体工作任务,通过实际操作来培养专业能力。例如,在网页制作课程中,涉及到创建站点、网页设计、动态效果、网站与维护等“主模块”; 网站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站点目录结构规划与设计、网页链接结构设计、网页素材制作、页面色彩与布局规划、文本网页制作、图片网页制作、框架网页制作、网页风格控制、域名申请、网站与维护等“典型工作任务”。

确定了合适的载体后,通过对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系统化分析,明确完成某项目的工作过程、能力要求、完成标准等相关内容,若干个项目的集合就是一体化课程的精髓。由于完成一个典型工作任务较复杂、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较多,所以,需要通过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该任务的典型应用。如计算机专业的“办公应用”的开发就是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1、企业(公司)的简介。2、企业招聘启示。3、企业录取通知(图文并茂)。4、设计企业(公司)的电子报刊。5、制作一份企业产品说明书。6、个人简历设计。5、自我推荐信。6、企业机构及功能设置一览表。7、企业部门工资表。8、制作产品报价表。9贺卡的制作。10、制作演讲稿。11、制作与企业产品相关的宣传方案设计等。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就可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

(三)教学方法改革

1.团队学习模式

技工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厌学情绪大等特点,针对非本意入学的学生,通过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变个体学习为团队合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本着竞争性、民主性、自愿性原则划分学生学习团队,将分科课程分解为学习项目,团队成员围绕项目学习讨论,抽签形成对抗性的夺分团队,成员从团队总分中得个人分。教学方法的改革,使课堂教学由“排排坐”变“围圈坐”;使传统的教师考核全体,变为学生考核自己,使寓个体培养于团队培育之中,是“快乐性的学习,娱乐性的考核”的改革。具体的如集体讨论时选组长的方法可以是教师指定、小组推选,也可以是轮流坐庄;团队合作规则是每位学员最起码当一次组长,每半天更换一位新组长,组长负责该小组半天的工作分工,组长负责在该半天里对组员评分,若小组里有不同意见甚至产生争论,谁当组长,谁说了算,组员有责任尽全力为领导(组长)分忧。由多个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达到促进师生和生生之间相互对等交流的目的,引导学生在交流、协作中学会合作和竞争,从而提高学生协作学习、协作克服困难的能力。

2.多种教学手段融合

一体化课程将课堂教学搬到实际操作室,学生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时“做中学”,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讲解、演示、实际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听、看、练等方法全面调动大脑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更快、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的“任务”能够使其思维活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加深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学生在工作目标的驱动下,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这就要求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时注重教学媒体的使用,并将多种教学方法互相配合、灵活运用。同时其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一体化教学的表面层次,似乎只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实质上它是奠定职业教育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的系统工程。

(四)课程资源建设

确定了典型工作任务和教学手段后,应抓好课程资源的建设。主要包括教学文件建设、校本教材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其中,教学文件主要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考核标准等。校本教材是一体化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教材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要按照项目规模和难度递进式的编排,既要覆盖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全部知识与技能目标,又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实训基地为一体化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一体化课程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和提高,通过设计和开发计算机专业一体化课程,培养更多技能型计算机方面的人才,使学生们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竞争能力。

〔参 考 文 献〕

〔1〕张伟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J〕.科技信息,2009,(29).

〔2〕殷琳.浅议高中计算机应用教学中的“任务”设计〔J〕.中国基础教育,2005,(01).

〔3〕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08,(08).

〔4〕陈建辉.计算机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10下).

〔5〕莫钜宝.技工学校一体化课程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10).

小学体育课程计划范文2

一、实验室安全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难点

高校实验室研究工作涉及各个领域,实验仪器种类和实验手段各有侧重,这使得高校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应具有多层次、专业化等特点。国外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主要侧重实验仪器的安全操作、如何避免实验过程中的伤害以及紧急处理内容,规定制定的细节缜密、操作性和实用性强[1-3]。目前国内各高校在实验室安全教育方面也开展了许多工作。北京理工大学开设安全教育选修课,对新入校本科生进行消防培训,指导学生亲身进行防火、灭火的训练。北京大学广泛征求各院系和实验室相关人员和教师的意见,建立了全面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体系[4]。尽管如此,受宣传方式和教育资源的限制,国内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教育仍落后于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5-7],安全管理教育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8]如下。

1. 普遍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教育工作的不重视,安全教育工作仍停留在书本上,没有引起工作人员、教师和学生的关注。

2.现有安全管理教育课程体系不成熟,面向不同专业、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对象,课程内容不具有专业化、层次化的特点。

3.安全管理教育形式单一,局限于发放安全手册和讲座等传统形式,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对此,建立一个完善的、有效的安全管理教育体系迫在眉睫,如何面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掌握安全防护、防护措施和紧急事故处理应对技能,降低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率,成为高校综合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课题[9-12]。

二、模块化安全教学体系

以我校机械与车辆学院为例,针对机械与车辆学院各级实验室实践教学任务繁重,具有面向专业广、仪器设备种类繁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等特点,建立模块化安全教育体系如上页图1所示,该安全教育体系具有模块化、全程化、层次化和多样化的特点。

(一)模块化

该安全教育体系可按照内容、研究对象、专业等形式拆分成不同模块,根据培训目的和授课对象的不同调整授课内容。比如针对低年级学生,使用事故应力处理模块和环保教育模块,对学生重点进行事故应急措施和安全技能培训;对高年级学生,采用安全教育的专业化模块,针对高年级学生需要进入各个专业实验室使用仪器进行学习,重点侧重指导他们对仪器的安全操作等内容。

(二)全程化、全员化

安全教育始终贯穿教学、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同时,进人实验室的人员包括教师、学生、实验室其他工作人员,有时也包括参与实验的校外人员,涉及人员多而广,所有涉及人员都要接受必要的实验室安全教育。

(三)多层次、专业化

学院实验室涉及的学科众多、专业性强,层次不同的实验室人员更替频繁,甚至有部分风险性高的创新性实验。安全教育课程应能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制定不同的安全管理条例,比如机械工程专业,专业实验室内的数控机床较多,需要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首先进行设备安全操作指导,防火、防电等事故预防措施,以及紧急状况的处理技能;动力能源与传动专业,常用到油液等材料,需要培训学生安全处理实验废料等。安全教育不仅涵盖专业实验,还包罗人身安全救护知识等。因此还设置了安全救护模块的课程,请医护人员现场指导学生如何处理人身伤害等。

(四)多样化

学校主要通过分发安全知识手册以及课堂授课等传统方式对学生和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根据调查发现,学生更偏向于实战演习和观看视频等学习方式,对比传统的课堂理论授课和宣传资料发放方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甚至认为传统的方式流于形式化,实用性不高。为此,本课程体系引入多样化的教育方式,通过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学生安全主题小品晚会、安全技能比赛等,加强安全实战演习训练,通过培训学生使用灭火器、危险逃生技巧,模拟火灾现场人员疏散,烫伤、烧伤事故急救处理技能等实战演习;指导实验室安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佩戴,水、电设施的安全操作等,提高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互动性,增强学生的安全管理意识,自救能力和应急事故处理能力。

小学体育课程计划范文3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教学做;任务驱动

0 引言

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把教学设计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整理融合教学环节,单独制定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旨在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坚持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要遵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原则,使学生学以致用,以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引领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培养具有汽车营销与策划、汽车技术服务与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及技能,同时具有较强计算机、外语应用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人际交流表达能力、工作责任心与职业道德。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后适合在汽车生产、流通企业及其他汽车服务行业从事汽车销售、汽车维修企业业务接待、汽车国际贸易、汽车配件销售、汽车事故分析、汽车评估、保险理赔等汽车商务及技术服务工作。

2 专业建设思路

本专业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通过从职业学习的角度来综合分析职业的工作过程和企业活动情境。

我们本着“从岗位中来,到岗位中去”的设计理念,使得课程内容设置紧密贴近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参考实际工作流程。以现代汽车后市场服务能力为核心,以销售与售后服务过程为主线,以工作实践为起点,通过设计工作任务,构建学习情景,建立仿真的和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职业行动中获取知识,锻炼专业技能,通过完成一系列任务教学项目,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通过分析汽车维修企业及4S店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和工作评价,按照相应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和教学评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获得未来工作中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

本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以课程定位为基础,立足我院的实习实训设备,引进企业培训模式,开发教师手册和学生手册,力求打造精品教材为目标。对教学资源建设实施标准化、专业化、过程化“三化”建设的思路。同时在工作过程导向开发课程中,结合工作任务,并将复杂任务进行分解,开发出若干个专项模块,最后以综合性故障,进行全面总结和考核,检验学生的专业能力。

本专业在专业建设方面要更多地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专家和维修技师以及4S店的售后服务经理。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人员的聘任制度、定期活动制度,明确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职责,探讨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探讨课程体系的建设,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职能。

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我们认为要真正构建一套成熟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首先设计一体化教学的课程体系,制定具体课程内容、教学计划,编写一体化教学大纲,编著一体化教材和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构建设施,而其中课程体系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3 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路

该课程体系以汽车维修技术服务、汽车销售顾问、售后企业服务管理等岗位能力要求为标准构建。根据典型生产性作业项目工作流程,校企共同开发建设核心课程、生产性实训课程、顶岗实习教程。

在课程体系开发设计过程中,必须同时把握两条主线:“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主要体现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质”主要体现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意识。只有贯彻两条主线的课程体系开发思想,才能形成符合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设计要非常注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职业技能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增加“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课程,形成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与职业综合技能的有机结合。全面推进基本职业素养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素质训练项目和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在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学会做事做人,学会学习,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强化职业导向,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引领,以项目为载体,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为目标,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现代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实现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和课程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4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培养目标岗位(群)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对课程体系的结构方面进行创新,将现有的“横向”课程体系结构改变为“纵向”课程体系结构,突出个性,构建由综合素质课程、基本技能课程、专项技能课程、综合技能课程、岗位技能课程等五大课程群构成的“素质+技能”的课程体系,通过课程体系的建设支撑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平台+专项+综合+岗位”的、充分体现培养“素质+能力”的课程体系。并将汽车维修工、汽车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融入课程体系之中。

“平台”指“基础素质课程”(如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德育、体育等课程)和“机电类专业群课程平台”(机械基础、电工电子等课程)。

“专项”指“专项技能课程”。专项技能课程变“横向”为“纵向”设置。以发动机检修课程为例,将原来“横向”课程体系中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拆装实训、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汽车检测与维修设备应用、汽车维修实训、汽车维修电工实训课程里与发动机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整合为发动机检修一门“纵向”课程。这样避免了同一系统知识需要几个学期分散完成,课程内容脱节,知识重复讲授,教、学困难,效果差,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等现象。

“专项技能课程”包括发动机检修、自动变速器检修、汽车传动系、行驶系统检修检修、汽车制动系统检修、转向系统检修、汽车空调检修、气囊及安全带检修、汽车电气系统检修、汽车网络系统检修、汽车销售实务、售后服务接待实务、汽车索赔及配件管理实务、汽车保险理赔实务等12门课程,培养岗位专项技能。

“综合”指“综合技能课程”,包括汽车保养、汽车整车检测、汽车售后维修实务3门课程,培养岗位综合技能。

“岗位”指顶岗实习,学生在工作岗位上,验证所学知识,掌握岗位技能,熟悉岗位流程,锻炼岗位能力,逐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改革后的课程体系更接近工作的实际,通过课程体系的建设支撑人才培养模式,更符合人才培养规律。

5 专业课程内容开发设计

该专业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要以能力培养为本位,采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项目来源于生产,经过加工、提炼,将其核心要素提取出来,使其高于生产,作为我们教学项目。即工作任务驱动下的教学设计,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过程,采用实际的工作任务来完成教学。

该专业课程内容的开发按企业工作流程来设计,遵照学习领域的“七步法”。即:项目(工作任务)具体的起始条件;项目(工作任务)目标具体化;创设(总)项目(工作任务)情境,说明学生的主要任务与学习内容;拟定可能性流程;制作相关的实训指导和教学材料;讨论并制作对教学项目(工作任务)的评价;以报告形式总结工作。

6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效果实现

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采用边讲边学,边学边练,边练边做,讲、学、练、做相互交叉,学做合一、理实一体,使学生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实践技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也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以大大增强。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任务引领使学生获取了专业知识并构建了完善的知识体系,同时获得处理信息、整体化思维和系统化思考的关键能力。这些都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对他们的动手能力、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锻炼。

7 总结

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课程的教材、教学大纲、教师素质、实训条件、教学环境应有哪些具体要求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提高对“讲训并重,学练结合”教学理念的认识,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彰显高职教育特色,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孙文平.“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9).

小学体育课程计划范文4

城西小学:严保忠

一、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本人在本学期的研究内容和目标主要有:

一是参加各种培训、学习、研究活动,通过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高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及创造性运用农远工程资源的能力,二是深化“模式一”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将农远工程资源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机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收集并处理信息的能力等,努力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并依托农远工程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三是进一步完善与之相适应的课堂评估、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校评估等评估机制,促进教师素质、学生能力等提高。

二、研究的途径与措施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注重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培训教师,也提高自己。以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的紧密结合为突破口,邀请专家到校讲学,并有计划地外派教师学习,坚持专家引领和骨干引领,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自己和本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注重理论学习,促使课题研究与课改密切结合,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

(1)参与、组织人员学习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等理论,学习并掌握远程教育的有关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求,为资源运用提供有力的前提保障。

(2)参与、组织教师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课程改革文件,端正教育思想,牢固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牢固确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可持续发展”为本的工作思想,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3)参与、组织参研人员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增强教育教学研究者的意识,掌握必要的科研方法,提高参研人员的研究能力。

2、充分发挥子课题成员的作用。努力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带动本组教师深入开展研究工作。

3、注重研究成果的推广和运用。将课题的研究成果有机地整合于教学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并把好的方法和优质的资源向西徐、分部推广。

4、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送教下村等活动紧密结合。深化课题研究的内涵,丰富其形式,以点带面,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上学期我校利用课题研究为依托,连续两周安排10位教师到西徐小学开展农远实验课,和实验成果推广课,本学期,我校将继续开展此项活动,并争取向分部推广。

5、坚持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认真组织阶段研究工作及成果汇报会,本期开展一次优秀研究成果(包括经验总结、课例、个案、论文、调查报告或研究报告等)的评选活动,为广大参研教师提供展示与交流的平台。

6、注重调查研究,坚持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运用,在运用中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调研,及时分析研究对象,并结合班情实际,以研促教,为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服务。

九月份:

(1)研讨交流有关课题方面的问题。

(2)制定、修改、并学习课题组子课题计划。

(3)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十月份:

(1)参与课题组听课、评课活动。

(2)迎接“四县市”课题互评和交流活动。

(3)在实践中探索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方法。将一人两节课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评课内容整理好,并上传到学校网站和个人博客。

十一月份:

(1)及时上传研究课案例、评课记录。

(2)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

(3)加强理论学习的方式、时数,积极参加听课活动。

(4)撰写经验文章,教育叙事,编写教学设计。

十二月份:

(1) 认真上好教研课,积极制作课件,并应用于教育教学中。

(2) 争取写出质量较高的论文

元月份:

1、做好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资料的收集工作,整理并展示相关资料。

小学体育课程计划范文5

关键词:办公自动化;教学改革;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119-01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办公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信息技术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办公自动化这个建立在办公室工作基础上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多种先进科学技术融合的学科应运而生。因此,提高全体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尤其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办公自动化水平使他们能够出色地完成办公室相关工作,也就成了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以下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的体会。

一、教学目标的进一步深化明确

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的核心应该是培养学生办公自动化操作技能水平和延伸学习的能力。高等学校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当的专业实用操作技能,而且也要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生在未来的职场生涯中不断谋求发展的最基本能力。

二、目前教学所面临的突出矛盾

(一)课时压缩与课程特征的矛盾。《办公自动化》课程具有系统性、应用性、开放性三大特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办公自动化必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同时,本门课程又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要求教师必需将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引入到《办公自动化》的课程教学中。然而,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特别是大幅度压缩课时的需要,如何在压缩课时后,既突出课程特点,又保证教学质量,已成为教学中的主要矛盾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社会需求与学生现实能力的矛盾。目前社会各个岗位要求大学生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具备灵活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的高低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但是,由于我院学生为全国招生,60%以上的同学在上大学之前极少接触过计算机。通过对前几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与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的分析发现,我院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弱,不能适应现代办公的发展需求。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他们顺利就业,自然成了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三、富有成效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坚持以实用和最新为原则确定教学内容。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内容共分为三大模块:办公自动化基本知识和概念、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其中,常用办公自动软件主要包括OFFICE系列软件、邮件收发软件等。办公自动化课程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后续课程,学生已有使用OFFICE系列软件的初步知识,为了使教学内容不致重复,在内容选取上,一定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与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实际,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二)坚持讲述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办公自动化课程性质决定了上机与实践的重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学者提倡的案例教学法,即以一个具体生动的实例来演示软件的使用技巧。特别是在EXCEL教学中,日常办公中的具体实例很多,通过对实例的讲解和剖析,让学生从实际、鲜活的例子中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及在实际例子中掌握软件的使用。

(三)坚持控制与自主学习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办公自动化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以上机实践为重点,上机实践内容尽量将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技能融入到实际应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上时间进行教学,要严格管理课堂,保障学生在课上完成实验任务、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操作情况进行点评。事实证明,每次上机后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恰当的评价,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课,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定专题,指导学生分组学习,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使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寻找问题的答案,然后在小组内部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学习。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掌握了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体育课程计划范文6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10)

摘要:针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应构建“校企合作”模式下学院、企业、学生、社会、教师五位一体的汽车维修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构建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的课程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院社会服务能力,优化配置教学设施;形成以实践能力考核为本位,兼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考核体系:加强“校企合作”模式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实现学院、企业、学生、社会、教师的互利多赢。

关键词 :校企合作;汽车维修课程;模块化教学;五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 2014) 02-0137-03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社会汽车保有量正在逐年增加。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1年末,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0 57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6.4%.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7 872万辆,增长20.4%。另据相关专业人士分析,预计到2012年末,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将达到8 650万辆,届时中国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将达到20辆,中国全面进入汽车社会。作为汽车行业的派生需求,每增加1 000辆社会汽车保有量,就要新增一、二类修理厂5个。如果按每个修理厂30名员工计算,则每年该行业需新增专业技术人员10万人。因此,社会急需大批有一定理论知识基础和较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我国汽车维修界目前的人员素质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汽车维修市场的需求,依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技术传授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不足

对开设汽车维修类专业的职业院校而言,现有的汽车维修专业相对薄弱,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内容陈旧,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现代汽车维修业的需求。“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器”、“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汽车维修”5门课程是高职院校汽车专业主要的专业课。传统教学模式是将5门课程独立设置,先进行理论课的学习,再进行实习教学。这就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操作技能的提高,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影响学院教学的效率传统教学模式分为理论与实习两部分。两者不能较好接轨,而且在管理上各自为政,理论教学由教学部门按教学大纲安排教学,而技能操作培训由实践教学部门负责。专业技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分段实施,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各负其责、相互脱节,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十分欠缺,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不到协调,教学内容不能合理统筹,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影响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应用型复合人才的培养专业技术理论课的教学安排时间跨度大,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学期开设。如“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器”、“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汽车维修”分在三个学期讲解,学生对发动机与底盘结构的认识是断续、分散的。与5门专业技术理论课相配套的实习教学同样各自分段实施,缺乏衔接。在“发动机构造”课程的拆装实习阶段,学生还没学习修理工艺,不懂组装、调整及技术要求,常出现漏装、错装和组装不符合要求的现象。整体认识不清楚、理解不透彻,学习难以深入,技术和知识更新周期较长,不利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不利于“双师型”队伍的建设传统教学模式是先学习理论知识,再进行实训课程,以专业理论知识为本位,强调知识的传授灌输,忽视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职业教育特色,容易使教师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符合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要求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不能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内容与生产实践相脱节,学非所用,学非所需,知识与能力联系断裂,培养出的学生无法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

不能有效实现校企合作,对全社会的资源配置不合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校闭门办学.缺乏强烈的开放意识、市场意识,不能积极主动地与企业联系,学校的专业设置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脱离企业、行业的标准,不能结合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将学校的智力资源与企业生产要素紧密结合起来,不能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及技术创新服务。按照各自为政的方式进行教学与资源配置,导致教学资源重复投资,技术更新严重滞后,不利于全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造成人力和物质资源的浪费。

“校企合作”框架下模块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模块化教学(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简称MES)是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一种模块式技能组合课程,课程遵循“按需施教、学用一致”的实用主义,即干什么学什么。它弥补了传统的以学科为系统培训模式的不足,建立起了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体系的培训新模式。国内外对模块化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并且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针对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与要求,构建“校企合作”框架下,学生、教师、企业、学院、社会五位一体的汽车维修课程模块化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将学生的就业与培养、教师的发展、学院的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能力、企业的需求、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全融合在一起,实现学院、企业、学生、社会、教师“互利多赢”的局面显得尤为迫切。

“校企合作”框架下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构建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的课程教学体系从企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出发,按照汽车零部件构造特点一常见故障现象一诊断分析一修理的教学思路,围绕一个能力或一项技能,对“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器”、“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汽车维修”这5门主干课程进行有机整合.编定教学模块。各模块应根据本专业带头人、实训指导教师和企业专家分析的项目任务的数量和种类进行必要的归类与整合,然后依据确定的项目和任务进行选择,整合出每个项目和任务的具体要求和应掌握的知识点、技能点,明确职业岗位应做哪些工作,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摆脱“职业教育缺乏职业特点,专业学生缺少专业特色”的弊端。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院社会服务能力,优化配置教学设施在实施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学院应组建汽车维修专业专用教室、汽车虚拟拆装和故障诊断试验机房及汽车各大模块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应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利用师资及各种教学资源,为行业开展各种培训,为社会提供技术支持及信息咨询等更广泛的服务。同时,应通过对院外实训基地设备配置情况的分析,统一购置学院设备,使之与企业的设备形成互补之势,避免某些低水平的设备重复投资,从而优化教学设施的配置。(1)汽车维修理论课可安排在专业教室进行。对应实物进行讲解,并配置辅助教学和辅助学习的多媒体课件,用形象生动的平面动画、三维动画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提高教学效果。(2)可安排学生在虚拟拆装故障诊断机房上课。学院应在专业机房里安装景格与宇龙软件,这两款软件功能强大,拥有大众和丰田部分车型完整的汽车维修各大模块。软件集成了基本结构、原理介绍、故障维修、考核等内容。学生通过操作软件,可完成构造、修理、检测与诊断等相应模块的学习。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对各模块的虚拟拆装与故障分析。(3)可将学生带到校内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分组训练,每小组约4—6人。小组内每次由两名学生实际操作,另外几个学生仔细观察,做好记录。小组内每个成员都必须独立完成实训项目,轮流进行,以保证每个组员都能完成一次实际操作。在遇到困难时相互讨论,由教师指导。(4)为了借鉴企业中的职业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应注重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当学完相应的模块后,可将学生直接安排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企业实训学习。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实践工作,进一步强化在校所学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企业岗位工作的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以及综合职业素质。同时,教师因与学生一起参与实训,一方面可与企业相关人员对学生进行跟踪考核与指导:另一方面能通过校企合作了解行业最新技术和发展动态.将汽车企业最新的技术培训课程导入学院汽车专业模块化教学中,推进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的更新,与时俱进地为企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实现学院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形成良好的循环体系。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二是紧贴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紧贴行业发展的需要,紧贴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开展职业培训,提高行业劳动者的素质:三是开展技术服务与咨询,为行业和企业解决应用技术难题:四是对口支援与交流,促进区域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形成以实践能力考核为本位,兼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考核体系模块化课程的考核应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形成评价方式与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采取如图1所示的“四位一体”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检验。(1)自评:一个模块进行一次理论考试,采取知识与技能相结合方式,由学生自我检测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水平。(2)互评:采取教考分离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人,组内每次由两名学生实际操作,另外两名学生做好记录,依次轮流,由其他小组对该小组进行考核。通过对汽车故障的判断、分析和排除,从应知应会两个方面检测该小组运用技术的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形成对照,取长补短。(3)业评:即参加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技能考核与全省乃至全国的汽车技能大赛,使学生取得汽修等级证书,通过与兄弟院校的竞赛比较优劣,加以改进。(4)师评:包括学校的任课教师,企业的专家和高级维修技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核,还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以考核,如出勤率、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模块化教学考核权重如表1所示。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以单个模块为一次考核,学生的最后成绩由所有模块累加后取权重平均,从理论知识到操作技能及职业素质均应全面考核,以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阶段性考核成绩的对比,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教师通过阶段考核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在理论和技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指导教师确定下一模块的教学工作,对个别学生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