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庭教育学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庭教育学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校;企业;家庭
目前,高职院校越来越担负着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人才的重任,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课程设置、实训特色等特点,再加上90后学生成长在经济、文化、思想意识多元化社会,具有不同于以往的个性强、心理承受差、过分依赖等特点。如何针对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建立家庭、学校、企业三维一体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是本文的主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新情况
(一)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引起高职学生价值观的变化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在教育类型、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教学、服务面向等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基于这些特点,高职学生价值观产生变化,主要表现为追求掌握技术,注重技能操作,不重视理论知识,轻视政治修养,有强烈的效益意识等,高职学生比普通高等教育学生更期望成功,更希望能实现个人价值。
(二)高职教育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
高职院校学生具有高职教育本身的自卑失落感、学生生源复杂、渴望成功等特点,还具有当代90后大学生共同的时代特性。由于复杂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不少来自单亲家庭,而且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承受父母家庭太多的期望,他们具有理想信念淡化、价值取向功利化;合作意识差,缺乏集体观念;诚信观念薄弱,道德标准低等特征。进入大学后,竞争环境更为激烈,远离了父母的庇护,一时难以适应大学生活,由于自我调控能力差,心理素质脆弱,容易精神空虚,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三)企业已成为影响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
高职院校进一步增强市场意识,自觉地对接和服务于行业、企业,大胆探索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沟通、融合的新途径,在实践层面上进行创新和拓展,这是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如何使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的要求,适应企业的需要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因此,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顺应高职院校开放办学的形势,对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认清家庭、学校及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性
(一)家庭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成长,对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
家庭思想教育的好坏,往往对子女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品质起着重大影响和制约,而这种影响很容易通过学生本人带入学校并通过自身的行为表现影响其他对象,从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由于社会的不良风气极大地影响着家庭思想教育,形成不良的家庭教育理念,特别有些地方“不吃亏”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导致大学生争强好胜,乃至以自我为中心。还有很多家庭奉行“非诚信”化教育,教育自己的子女“不能太老实”,孩子将这种观念和思想带入高校以后,导致大学生不诚实现象与日俱增;还有部分家庭尤其是高收入家庭对孩子道德教育的弱化,即只注重物质资助,不注重道德教育,使孩子享乐思想抬头,优越感特别明显,处处以高傲姿态出现,经常自以为是、目中无人、不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当回事等等。所有这些,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和实施形成巨大的挑战,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打折扣。
(二)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重技能轻思想政治教育,导致高职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不高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许多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他们过分强调以掌握技术为目的,更注重学生实践环节,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实训室、车间、企业等实训基地,着重适应岗位职业能力提高。而学校教师很少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严谨性,高职学生政治理论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很多时候简单以“必需、够用”来对待,很少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和深度,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技术过硬,政治素质薄弱,缺乏责任心及责任感不强。因此,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实践教学中心,对如何促进高职思想道德教育的深化,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技能性人才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三) 企业偏重于高职学生技能的需求,影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
在招聘过程中,企业更多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忽视了思想政治素质的考察,明显感到技术性高、操作能力强的大学生,往往能够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给很多学生造成了错觉,认为只要掌握技术就可以找到好工作。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为了培养更多适合企业需求的技术性人才,许多高职院校更注重强化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采取譬如“1.5+1.5”或者“2+1”教学、项目化实训、校中厂等教学模式,学生实习实训的实践性占教学计划重要部分。这样一来,就无法对高职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也明显不足,教育的效果也凸现不出,从长远出发,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职业发展。
三、构建家庭、学校、企业三维一体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优化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家庭教育学的意义范文2
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分析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由于家庭教育具有盲目性和自发性等特点,因而家庭教育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由于大多数家长在观念上常被一般的社会期望和价值观所左右,因而往往仅从提高学业成绩地角度来关心子女的成长,很少顾及子女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化问题,因而引发出各种问题。例如家长的教育价值观仅仅体现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目标,重智育轻德育,忽视子女的个性、精神面貌和道德观的培养,更少关心子女的思想和心理方面的发展变化,造成子女的逆反心理,这种价值观甚至还会成为子女犯罪的主要原因。
第二,家长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如何密切配合的问题认识片面。他们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只要交学费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没事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造成学生对老师、学校产生厌恶的情绪,认为父母都不管,老师倒变成了多管闲事的人了。甚至有个别的家长袒护孩子,不配合学校老师对孩子的教育。
第三,家长对于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家庭因素认识不足,往往把学业的失败归因于学生本人不努力、不聪明,或某个老师上课不认真等,忽略了左右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家庭环境。曾经我班有一个女生,平时成绩很好,表现也很好,从不旷课。有一次,一天没有来上课,后来她来了,坐在座位上发呆,上课时走神。问及原因,她说她父母吵架了,她没有心情学习。由此可见,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影响是非常大的。
第四,独生子女问题成为一个普遍的、等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家长的溺爱、放任纵容,使子女在个性及品德发展上出现问题。据我调查我班独生子女占全班人数的88%,他们总体表现为不会关心别人,总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是非观念,做事完全根据个人的喜好,自理能力较差。我班某同学一直由祖父母抚养,祖父母极其溺爱,一米八几的个头,刷牙、洗脸都要由祖父伺候,晚上睡觉还要人给盖被,自理能力极差,同时也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懒惰、怕吃苦,军训时逃跑,学习时逃课,抽烟、喝酒,花钱如流水,不体谅家长的钱来之不易等等。
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
我们通过对家庭教育产生的根源及其结果的考察,不难看出家庭教育对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既具有积极作用,又具有消极作用。因此班主任必须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有利因素,同时避免和克服不利因素,具体采取的措施有如下几个方面:
1.利用开家长会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让家长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教育,严格杜绝互相推诿的现象,特别不能让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的事。家长会是邀请学生家长参加学校教育工作,使得学校和家长能够互通信息,统一思想和认识,从而充分地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来配合学校教育,让他们认识到教育是我们双方共同责任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家长会上切忌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数落一些表现不好或成绩较差学生家长。
2.通过家访或采用现代通讯手段与家长及时地沟通,互相配合。班主任要以介绍学生在学校的思想和学习的成绩与进步为主,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指出不足。对于后进生,班主任应实事求是地反映他们在校内外的表现,并和家长一道耐心地进行分析、研究,商量教育地方法,不能带有厌恶学生、埋怨家长的情绪。班主任在和家长联系时切忌“告状”,因为“告状”会带来消极作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失去信心,学生对老师反感,从而加深师生间的隔阂。
家庭教育学的意义范文3
一、制约家庭科学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因素
1、教师开发和管理家庭科学教育资源的能力不足。
对家庭资源相关信息的了解和掌握是教师利用家庭资源进行科学教育的主要参照。教师对幼儿入园之初的家庭情况调查,一方面了解幼儿的家庭背景,另一方面获取家庭资源的基本信息。一次调查难以发掘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而且仅仅掌握了家庭资源的基本情况还不够,教师对家庭资源的管理、维护和更新也是影响利用家庭教育资源进行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2、家长对幼儿科学教育的认识不够。由于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整体水平较低,加之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给家长带来的压力,使得家长对科学教育的关注远不如对幼儿读写算能力的关注。
3、家长自身的科学素养水平有待提高。家长普遍缺乏对科学教育的关注和理解。“许多家长会给自己的孩子买有关科学方面的书箱,如《十万个为什么》、《恐龙是怎样灭绝的》等,但往往是充当‘播音’机器,只给孩子一种知识的陈述。”
二、可开发利用的家庭科学教育资源种类
1、人力资源。人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活的课程资源,在家庭中,主要是孩子的家长担负起孩子科学教育的指导者的角色。幼儿的科学教育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就在幼儿的身边,在幼儿经常接触到周围物质世界之中,包括自然界和渗透在社会生活中的科学产品。处处都充满科学现象,而对于这些科学现象的粗浅知识,一般来说,具有丰富的工作经历和生活经验的家长们都有所了解,完全有能力为孩子的科学教育提供良好的支持。家庭幼儿的科学教育具有个体性,家庭成员可以随时随地引导、启发幼儿去观察、发现思考,做到遇物则诲,择机而教。
2、物质资源。为幼儿创设一个能够不断向他提供科学信息,激发想象,引发探索活动的兴趣和可供操作的物质环境就显得尤其重要。家庭具有提供幼儿科学教育的各种物质,信手拈来,取材方便。同时家庭有利收集废旧物品,各种不同规格的塑料瓶、易拉罐、吸管等等,都可以制作各种科学活动的工具和玩具。
3、环境资源。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离不开社会和大自然,幼儿是通过与社会、大自然中的人和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获得发展的,幼儿科学兴趣也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幼儿科学启蒙教育需要通过不同的活动得以认识,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积累经验。家庭是幼儿生活的社会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科学教育环境资源,可以说处处是课堂、处处是教材,资源丰富而且生动实在。在潜移默化中,科技教育的素材和资源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入孩子的心灵,这对于孩子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进一步产生科学探究的愿望是十分有利的。
三、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策略
1、增强家长对幼儿科学教育的意识。幼儿园应把家庭幼儿科学教育工作,作为幼儿园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切实做好家长工作,不断提高家长对家庭幼儿科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家长搞好家庭幼儿科学教育的意识,明确幼儿科学教育仅靠幼儿园是远远不够的,家长应该积极、主动地开展家庭的科学教育活动。与此同时,要求家长不断的学习,吸取科学的营养,获取新的知识,掌握科技发展的新信息,提高科学素质。还要帮助家长理解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真正含义,明确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掌握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使家长更好地胜任幼儿的科学教育。
2、创设一个充满爱,有安全感,能大胆尝试探索的心理环境。幼儿时期,易感性极强,是情绪、情感萌发的重要时期,幼儿的情绪、行为容易受外界的干扰,成人的情绪、态度、评价对幼儿来说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在科学活动中,幼儿不仅需要成人回答他的疑难问题,更需要成人对他们的好奇探索加以鼓励和支持。孩子只有在好奇和想象中得到成人的赞许,才能走进更加广阔的科学天地。幼儿在从事科学活动的过程中,总是用自己稚气的目光、想法、做法去观察、发现、探索、理解周围的事物,因此,难免会有烦人的尴尬,如刨根问底、一意孤行(不按成人的指示行事,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屋子、衣服弄脏,把工具、玩具弄坏等等。)家长不应一味地训斥他们,而要善于保护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的精神。
3、为幼儿创设可供操作、探索的物质环境。环境对幼儿的科学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有趣、可操作的蕴含科学道理的材料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物质基础。因此,家长要为幼儿提供探索的空间和材料,在固定的地方,投放各种规格的瓶子、秤、磁铁、塑料线、电池、灯泡、放大镜、镜子等安全而又卫生的不易损坏的材料,让孩子运用这些材料去主动观察、发现、摆弄,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家庭教育学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 农村小学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1家庭教育的一般规律
1.1先导性
孩子首先进入的是家庭,模仿的第一个对象就是父母。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入学后,孩子的生活园地还在家庭。由于经济上的关系,生活上的依赖,学习的场所,使学生与家长形成了密切的关系。此时,孩子们也容易接受家庭的教育和影响。所以,家长的政治态度和对问题的看法,甚至思想作风、爱好特长,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家庭的这种先入为主的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影响极大,甚至会影响到孩子们的未来。有人说:孩子身上有父母的影子。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
1.2感染性
感染性谈的就是情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情感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因此,每一个家庭必须高度重视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用心学习,提高并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从小给孩子上好家庭情感教育这一课。家庭教育主要是以父母的榜样力量,让孩子学会和掌握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通过制定规则让孩子遵守,并最终形成习惯。
然而,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着追求高效率、高速度,使得人与人之间缺少情感交流,中华民族传统的互相关心、团结友爱等品质也趋于淡化。这种社会现象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现代家庭教育普遍重视对孩子的知识技能和智力的培养,而对孩子品德、情感方面的付出,相对要少的多。父母问的最多的是:“这个你会不会?”“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至于情感上的需求,父母则往往忽视,或者认为孩子根本还不懂得情感。一家一个独生子女的现状,使得孩子被众多长辈们捧在手掌上,倍加呵护着,事事包办着,认为父母、长辈给予的爱是理所当然的,养成了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的习惯。在孩子中间经常出现因为一件小事引发矛盾,表现出较强的占有欲,不懂得关爱他人,与人沟通交流时,没有感情付出的意识,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这些问题的产生与我们的社会和家庭情感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情感的感染性就更加强烈,家长的好恶取舍,常常决定子女的行为。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时候,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才会有着难以置信的教育力量。
1.3终身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中,家长与儿童朝夕相处,情感上最依恋,所以家长的影响最直接也最强烈。如今又有许多年轻父母外出打工、经商,把孩子都交给爷爷奶奶或亲戚带着。有的父母一年才回来两三次,与孩子缺少沟通。有些孩子的父母虽然没有外出打工,但他们有的忙于工作,有的自身缺乏素质,又如何去教好孩子。
比如,有这么一位家长,上午放学的时候,她来接自己的孩子。这孩子指着同桌对她说:“妈妈,他又拿了我的笔。”这位家长一听,一把抓住那孩子的衣服,大声吼:“谁让你又拿他的东西,再要拿,我打断你的手。”她一边凶,一边又对着自己的孩子“壮胆”:“你真没用,下次,他再拿你的东西就打……”试问:这种教育如何成为孩子的表率?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因心理与教育出现问题,而构成社会治安不稳定的因素。
2家庭的文化程度对学生的影响
家庭教育学的意义范文5
一、改善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家庭教育对策
离异家庭子女家庭教育的缺损实际上是摇篮教育、甚至是终身教育的缺损。因为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第一步,同时家庭教育也必然是人生最漫长的教育,家庭教育由于其具有自然的早期性、父母的权威性、巨大的感染性、要求的连续性、内容的多样性以及方式的灵活性等有利条件和特有优势,因而是其他任何教育都无法替代的。因此,要使离异家庭子女同完整家庭中的子女一样健康成长,关键还在于弥补业已缺损的家庭教育。离异家庭父母可以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注意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家庭的教育质量
教育家哈巴特说:“一个父母胜过一百个校长。”离异父母不仅要重视家庭文化环境的建设,更要重视家庭心理环境的改善。而改善人际心理环境的关键是提高离异父母的素质。离异父母可通过吸收各方面积极的信息来提高自身素质、文化修养,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孩子感受到父母虽然离婚了,但还是爱自己的,从而使孩子的身体与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重视子女交往能力的培养,促进其社会化进程
离异家庭子女往往由于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歧视和偏见,在性格上容易变得内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父母要多和孩子进行沟通,关注孩子情感方面的需要,多给孩子以精神上的支持,教育孩子要自尊、自强、自爱、自励。父母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尽可能多地参与社会活动,主动与他人交往,培养健康、开朗、乐观的性格。
(三)尊重子女的感情,注重同子女的情感交流
离婚往往会阻断子女与离异父母一方的亲情联系,从而使其得不到完整的父母之爱,使其在课堂上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率下降,学习成绩产生波动或明显下滑。因此离异父母在对子女抚养和教育问题上应该保持着较密切的合作,使子女可以自由地与父母见面,营造比较浓厚的亲情氛围。在这种环境下,子女的学习成绩往往会有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四)家庭教育应以表扬为主,增强子女的自信心
比起完整家庭子女来,离异家庭子女往往容易自卑,因此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反之过多的责备只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和自信,造成提防、戒备和疏远他人与社会的心理。反之,如果能够随时发现孩子的长处,并及时给予一些赞扬和鼓励,营造一种愉悦的氛围,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五)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性,增强其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
有许多父母在离异后只与孩子相依为命,把孩子当作生活中的唯一希望与寄托,他们对孩子的生活一手包办代替,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而且,还采取各种办法去限制孩子的活动,生怕孩子出问题。孩子任何事情不能独立,没有机会亲自去体验一些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风险”。这就会造成孩子缺乏独立意识,这样的孩子一旦离开了父母,便不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了。
(六)注意性别角色教育,正确对待子女同非抚养方父/母的交往
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性别角色的社会化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没有父亲的男孩或没有母亲的女孩,在性别角色的学习中缺乏最直接的模仿榜样。所以,离异家庭父母应使子女经常与非抚养方父母往来,并且注意调动亲戚、朋友中的性别资源,给予孩子以适宜的影响,让其性别角色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展,培养健康、高尚的人格,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二、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
家庭教育学的意义范文6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单纯的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都是不完整的,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需要有效的结合才能完成育人重任。用家长会或家访与家长聊天,了解他们在家庭中常采用的教育方法,以及他们在家庭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经常交流沟通。长期以来,农村很多家长一直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把教育责任完全推给学校,一旦孩子出现问题,抱怨学校、埋怨老师,甚至还形成一定的社会呼应。事实上,在人生的三大驿站――“家庭、学校、社会”中,学校教育具有时段性,而家庭教育是终身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前奏,从一定意义上说,孩子的很多习惯、性格、品行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在上学之前的家庭影响中形成了。对一个人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格形成阶段,是在于早期的家庭教育,而这一点是学校任何教育都无法给予的。由于家庭环境、结构、条件的不同,形成了孩子性格、品行的多样性。 学校对家庭教育重“标”不重“本”。更未听到、见到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和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性家庭的指导活动。如何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是我们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新课题。
二、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留守儿童隔代监护教育现象增多。由于“隔代教育”日趋突出,引发孩子学习、思想道德滑坡现象;心理健康、人格发展障碍。首先,家庭教育是育人的起点,农村学生学前教育主要以家庭教育为主。家长要注意形象,做孩子的榜样。有些家长错认为孩子成绩很好,便自信大局已定,遂出门打工,孰不知,在小学阶段,孩子可塑性是非常大的,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家长们精心的呵护。其次,家庭教育对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习惯养成等教育意义重大,有助于学校教学任务的完成。实际上,一种技巧、一种方法是不可能保证家庭教育“长治久安”的。家庭学习氛围的形成,亲子沟通的畅达,家庭环境的优化,才是根本之道,要长期地默默耕耘,而不能企求一时半日的速战神功。第三,家庭教育及时关注孩子的成长和缺点,能很好的弥补学校大班教育的不足。教师与家长以纸条、卡片的形式了解孩子在校和在家的表现,定期或不定期沟通,反馈学生的各种信息,家长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老师指导相应的教育方法,使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学生。很多农村孩子的家长对孩子整日不管不问,任其发展,认为全部教育交给老师,不懂家庭教育是何等重要,有时甚至比学校老师的教育更有力度、效果。第四,家庭教育有很好的感染力,家长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很好的影响孩子自主学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乃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如果我们对孩子疏于管理、教育,则明天我们将第一个品尝由此酿成的不良后果。孩子有出息,能健康成长,是我们的骄傲、自豪。这之间,孰轻孰重,要让我们做家长的多多掂量。希望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来改变农村的旧面貌。家长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格素质。第五,同时农村教育赶不上城市教育有几个方面原因:一是师资力量不足;二是学校条件较差,比不上城里学校的条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家长与城里家长们存在差距,许多家长认为:子女能否成才,是命中注定,先天遗传。农村文盲、半文盲的家长们这种愚昧落后的思想更是根深蒂固。家长的素质才是决定孩子成人、成才的最关键因素。
三、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有效结合
只有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结合才能发挥强大的育人功能。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不但真实感人,而且可信易学。可以利用家长交流会的方式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并且让家长之间互相交流,介绍一些有效的做法,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效果与家长进行经验交流,发挥家长的示范作用。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学校、家庭共同努力,对各种情况召开家长会,向家长推荐优秀的教育书籍,并多给孩子买一些有益的书,让孩子有自己学习的空间。随着传统道德规范约束力的减弱,社会控制逐渐松弛,新生的各种道德问题和道德难题横亘于父母面前。在正义与邪恶面前,孩子迷茫;在个人利益极度膨胀,在物欲横流、贪利成风、功利为上的社会现实面前,孩子贪利自私;孩子言语粗俗,懒惰,放任、不懂礼貌、嫉妒。因此,家庭教育应打破封闭,实行开放,加强引导、严格要求,大胆地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分析解剖其丑恶现象,去认真阅读理解社会这部错综复杂的教科书,引导和培养学生对社会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鉴别力、判断力和批判力、自我教育力,学会自动筛选过滤社会信息,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树立国家至上、社会为先的道德观念。坚守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财不占,取财有道,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信念。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的良好品质。
四、结语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缺一不可,只要合理调整,才能保证教育的成功。只要我们做好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共同努力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扬长补短,还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吕绍清.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中国妇联,2006(6).
[2]周敏.新课改中的家庭教育[J].科技信息,2008(21).
[3]吴佳玮.当前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应对方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9).
[4]孟繁晓.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1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