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实验室安全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实验室安全制度范文1
引言
实验室是科研人员的培养基地,也是培养高校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必备途径,同时也是高校安全隐患的主要来源地。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逐渐被高校所重视,因此加大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力度具有现实意义。确保高校实验室安全平稳运行,加强事故防范意识,营造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本特征
1、仪器涉及内容较为复杂
我国高校实验室的专业面涉及较为广泛,加上高校理工类的科研项目、高校实验室的转型和发展、以及科研人员的培养等教育需求。大多数高校都陆续开展了相应的教学及实验,实验室是高校实验研究以及科研的重要阵地,实验室的设备管理对于高校实验室安全极其重要。高校实验室仪器较多,种类复杂,实验室的硬件设备与软件设备都需要进行安全检查和管理。实验室的安全检查需要全面,才能真正保证实验室安全运行。
2、仪器种类繁多危险性大
高校实验室所进行的实验种类非常多,相对来说危险系数也就越高。加上许多的外在因素影响,高校实验室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实验室安全隐患中包括机械设备、危险化学用品、电气压力以及军用科研材料等较多类型,且个别设备安全隐患极大,不容许有一点操作失误或疏忽。例如机械设备隐患,焊工、机械加工等实验,存在刺伤、高温、飞物等安全隐患。
3、教学与科研存安全隐患
由于许多外国高校长期以来重视科研实验,科研仿佛成为高校的主要职能,我国大部分高校也开始了教学科研的路程。此时,实验室安全管理成为了科研顺利进行的保障。高校教师在进行教学实验时,多数学生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但仍有许多学生,不顾危险擅自操作实验仪器。教师对此有很大的责任,教师在实验前,就理应为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促使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后,集中注意力,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实验,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心理,因为实验事故的结果往往不是我们所能承受的。
二、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实验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我国大部分高校对于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较为疏忽,往往是高校的领导层非常重视实验室安全,到其下级的系或院中往往重视度不够,而到了实验的操作人员,往往安全意识淡薄,对于实验安全没有强烈的意识。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实验的基本操作教学,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导致学生认为实验是安全的,不会存在隐患。在实验过程中一心专注实验结果,这样的实验操作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安全隐患。高校实验室的大多数实验人员为学生、青少年,对于安全隐患认知较为浅薄,始终对事故抱侥幸心理,在事故发生时往往措手不及,甚至对身体及心灵造成伤害。安全问题是实验过程中相对于实验结果和实验目的来说最重要的问题,安全管理不容小觑。
2、实验室安全机制不完善
许多国外的发达国家在实验室安全问题上的细则较为科学规范,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相对较为健全。我国的整体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相对而言有待完善,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对于实验室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部分高校的二级院校中许多教师和领导对于安全管理构架体系不清晰,导致了在完善制度时无从下手。高校应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落实管理到个人,明确管理人员负责的区域,注重管理人员安全培训。管理者应严格要求进入实验室的人员,首先进行登记,其次检查携带物品是否存在危险隐患,最后佩戴好实验室专用手套、服装等进入实验室操作。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忽略了这些小事所带来的无穷后患,安全机制必须进一步完善。
3、管理人员执行力的匮乏
健全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的重要保障,而严格规范的执行这些安全管理制度,则成为了主要应注重的问题。目前我国许多高校,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但在执行方面并未严格遵守,很多高校仅仅是挂在墙上展示,并未真正的贯彻落实。在执行过程中往往碍于情面,导致事故责任划分不明确,对于实验事故的处罚力度也没有实施,导致了制度成为了形式化的摆设,对于事故的处理方式,也多是进行批评教育结束。因此,可以明显看出,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对于实验室安全管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现实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实验室事故都是人为造成的,管理人员缺乏执行力度,对于规章制度的模式,对于安全意识的淡薄,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安全隐患的几率。
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施策略
1、严格实施准入机制
大部分的高校实验室都有严格的准入机制,在实验人员首次进入实验室之前,都会进行安全意识培训及严格考核,但在培训过程中,往往为实验者灌输的都是安全教育意识,缺少专业系统的实践培训。实验室的开放制度,应针对培训以及考核制度,只有通过培训及考核的实验人员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根据实验室不同的物品的危险系数,进而设置相对应的课程标准,其中应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化学及物理物品的安全、仪器设备使用后的处理方式以及发生安全事故时如何保障自身安全。同时,高校在实验理论课教学的同时,设立安全教育课堂,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方法相结合,详细的为学生讲述实验安全常识以及应对安全问题时的具体措施,加强学生自身事故防范意识以及安全观念。
2、建立专业管理队伍
高校实验室的主要管理人员为资产管理部门、设备部门、实验室以及保卫科等,管理的部门人员多数为高校二级行政管理人员。相对而言,这些人员对于化学药品、辐射、物理知识以及机械设备方面缺乏认识,在安全检查过程中,不能及时准确无误的发现设备的问题,为学校实验室加大了安全隐患。若想高校实验室规范科学严谨的运行,离不开专业的管理队伍,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对实验室器材设备以及药品等有更深入的了解,保证能够在第一时间解决安全隐患,学校需要对管理队伍进行培训,保证每个管理人员在安全方面具有极高的防范意识。建立专业的实验室管理队伍,不仅能够维护实验室的安全,还能在高校师生进行实验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告知,做到实验室安全防患于未然。
3、完善安全检查制度
无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人员有多专业,安全管理制度有多完善,如若没有完善的安全检查制度,这些起到的作用将微乎其微,不足以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实践,最终安全管理制度将会流于形式。安全检查制度需要具备三方面素养,一是严谨、二是具有权威性、三是跟随问题导向。高校应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高校实验室进行安全排查,检查机械设备是否完备、化学药品是否保存完整等多项内容。安全检查制度必须落实到个人,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整改,若因检查不到位而发生隐患,则免除该检查人员一年评职称、评奖资格,并对造成的问题负全部责任。安全检查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所以对检察人员应给予较高的福利待遇并进行严格筛选,通过检查监督实验室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维护实验室以及校园安全。
4、规范管理高危实验用品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最大隐患之一,便来自于实验室的高危实验用品。所以,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在规范严格的管理下,使高危用品能够发挥积极地实验效果,同时避免实验室事故的发生。高危实验用品需要制定严格的管理章程,对其与其他实验用品进行分别管理,挑选专人负责检查和管理。对高危物品进行单独存放,进行双门双锁以及双人保管和领用的制度,此外,应彻底排查高危用品数量和领用记录,保证高危物品只能在实验室进行专门存放。高危物品在进入实验时,应有严格的领取、实验以及用后销毁制度,做到高危用品的严格规范科学的使用,使用、归还或销毁都应由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统一操作,不允许师生在实验后私自处理,一经发现必须严肃处理,从根本上排除最大的安全隐患。
结语
综上所述,实验室是科研创新以及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是体现高校整体水平的标志。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也是一项为广大师生服务的工作。伴随高校实验事故频发,高校应高度重视安全教育与管理,制止一切不安全不规范的行为在实验中发生。实验室安全关系着学校科研成果,为高校科研能够顺利开展,师生实验安全得到保障,实验室安全管理应被学校重点关注。
参考文献:
[1]徐红岩,曾令宇,陆召军.地方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12).
[2]谭棉,冯夫健.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05).
高校实验室安全制度范文2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引言
实验室是我国高校开展科学研究、实验教学、服务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和场所,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室体系,是有效提升院校的综合实力,构建体系完备的研究型院校的主要内容。在高校办学要求与教育理念得到快速提升的背景下,传统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的弊端日渐突出,进而使其成为实验室主要的安全隐患及管理漏洞。我国高校实验室普遍储存多种辐射、有毒、易爆、易燃等化学物品及容易发生触电危险的电子仪器及设备设施,加之实验室的工作环境,通常处于超低温、高压、高温及微波、强磁、真空、高转速、强电、辐射等危险环境中,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存在操作不当、存方不当等情况,将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严重地威胁着学生与教师的财产与生命安全。因此安全管理体系,在实验室管理中拥有着难以替代的地位,同时也是推动实验教学有序进行的基础支持。
1.实验室安全管理所面临的新挑战
首先,责任压力增大。我国相关政府机关对实验室安全核查的力度与频率逐渐提升,国务院在《安全综合管理方案》中指出:增强实验室安全治理工作,能够有效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保障高校师生命财产的安全。2015年,教育部在针对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上,明确规定,高校应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做好安全检查工作,保障实验室的安全性,如果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学校将作为重点单位进行深入检查。2018年中旬,教育部先后落实“飞行检查”机制,每个高校平均检查一天,并在检查过程中对待检院校不作提前通知。由此可见,我国教育部及相关政府部门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较大,学校所面临的压力和责任也得到明显提升。其次环保意识提升。安全事故是严重威胁国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是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因子,在追责体系日渐完善及安全检查力度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实验室环保意识也得到了普遍的强化。2015年教育部的安全检查活动,也从侧面充分反映出高校在实验室管理层面上的变化,并促使高校逐渐构建出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机制,使安全管理问题得到有效的破解,现阶段我国有部分院校已经建设了技术安全课,构建了相应的专项基金,全面落实教育部对季度、月度安全检查的要求,提升了高校的安全环保理念。最后是健康要求的增强,西方高等院校普遍开设了健康组织部门,譬如牛津大学的安全与健康委员会,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制定安全与健康管理的政策与方针,与此同时牛津大学还设立了健康咨询部门,由各专业的学生组成,以此为安全与健康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出策略。而香港大学也设有类似的管理部门,即环境、安全与健康事务处,并在实验室管理机制中拥有监督与咨询的功能。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民对幸福生活的需求日渐提升。对高校实验室管理来讲,构建温馨、健康、安全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的需求,基于此,实验室不仅要满足环境舒适、湿度温度、分贝适宜的基本需求,还要构建出良好的健康保障机制,满足高校广大师生对实验室健康环境的需求。此外,在新形势、新挑战的背景下,高校传统管理制度的弊端与不足日渐突出,严重影响到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2.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现状
2.1管理制度不健全
责任主体模糊、多头管理现象严重,是实验室管理制度的主要问题。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高校普遍缺乏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并且主要由不同职能的学院或机关承担,责任不清、政出多门的现象较为显著。部分院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有设备管理处、学校实验室及国资处进行负责,而部分院校的实验室管理责任主要由科研处和教务处按科研分类、教学实验等形式进行管理。表面上,实验室拥有较强的管理机制,然而由于多头管理的问题,导致各项安全管理工作难以落实到实处,无法满足新形式下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发展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缺乏专业人员。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人员严重不足,并且在职人员普遍缺乏专业背景,在安全管理效率与质量层面上,差强人意,难以推动安全管理体系的顺利发展。其次,无法可依。根据相关调查发现,我国高校普遍缺乏安全领导小组,相关管理手段及理念较为落后,致使不规范的处理办法与事故认定,不完备的应急预案与监督机制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与实行,进而导致实验室管理工作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2.2管理经费不充足
我国高校管理部门普遍面临着教育资金严重不足的局面,过于注重科研领域的资源配置,从而忽视实验室资金的匹配,具体表现为,高校实验楼及实验设备设施相对老旧、建设资金及成本有限,并且大部分实验楼主要是通过其他房屋的改建与调整形成的,进而造成,烟感、监控、洗眼器等安全设施设备不到位,燃气管道、水电布局不合规,电线乱接私拉现象严重,此外办公区与实验区混在一起,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楼的安全隐患。在化学实验室层面上,我国高校普遍缺乏相应的实际存储库房,导致大量危险试剂存放或储存在实验室内部,既不符合相关存储标准,又提升了实验室的危险系数,导致气瓶性质相冲、不固定的气体混放在一起,一旦出现任何电火花、电压紊乱等现象,将导致实验室火灾及爆炸等安全问题的发生,严重威胁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而在相关安全设施的投入上,由于经费的不到位,使气体泄漏、燃气报警等报警设施没有充分地应用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环节中,特别在民办高校院校中,经费不足的问题较为明显。
2.3监管机制不严谨
首先,在购买审批层面上,实验设备及药品的采购管理日渐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且大部分销售市场不具备实验物品经销许可证,加之部分院校在选购化学品时,对采购物品的质量及价格存在较高的关注度,从而导致其对经销商的资历及许可证的重视程度不足,此外,我国大部分高校教师普遍存在“先上车后购票”的问题,致使实验室管理人员相当被动,难以根据实验物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进行安全管理。其次,在使用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高校实验室管理者在记录物品台账的过程中,存在简单记录或不记录的问题,造成管理者难以准确把握实验物品的应用明晰,影响了物品年度使用登记及统计工作。此外,实验室物品的使用时间不明、库存规模不清、随意取用现象严重,为校园治安及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最后是废弃物处置问题。在实际的安全管理中,师生环保意识欠缺、废弃物处置不当、随意倾倒化学物品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安全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并且大部分实验室的废弃物管理程式混乱,没有根据相应的规章制度做好记录,标签、包装不合规,造成废弃物难以得到有效运输与转移。
2.4安全意识的缺乏
首先,培训不到位,虽然现阶段我国高校普遍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然而由于安全教育工作的不深入与不细致,导致完整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计划与成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机制难以得到有效落实,部分院校甚至出现教材与师资不足的问题。在这种教育体系下,高校学生将难以深入地掌握并理解安全教育知识,导致安全教育表面化、形式化、内容空泛,无法深入到学生的实验教学中。其次,技能培育不到位,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高校实验室所发生的安全事故主要由操作不当、物品存放不当等因素造成的。由于高校管理人员缺乏设备操作、设备使用、事故应急、三废处理等理论知识,导致事故发生后,实验室管理人员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导致实验设备、设施及物品受到严重的损害,极大地威胁了高校师生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所以构建安全培训机制,提升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能够有效增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系数,提高安全管理质量,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健康发展。
3.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的实践策略
3.1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与体系
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机制需要以完善的管理制度为支持,制度建设贯穿了高校实验室安全体系构建的全过程,需要高校相关负责人在全面梳理安全管理问题的前提下,结合对实验室制度的研究与分析,补充并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构建全面、系统的安全管理机制。通常来讲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需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建设。首先,加强安全管理的理念设计与顶层设计,构建出相应的工作小组或职能部门,负责各项实验室管理的实施、组织及领导工作,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其次,落实安全生产的“齐抓共管、一岗双责、党政同责”等管理理念,即全面深化实验室管理制度的有效性、针对性与实效性。再次,引入措施有力、奖惩分明、责任明确的评价体系,提升安全管理的检查力度,落实隐患通报机制与隐患约谈体系。最后,加强实验室物品采购的处理、使用、存储、采购的监管制度,并要求高校在各项管理制度的构建与形成中,应参考地方或国家相关的法规法律体系,全面规范实验室管理的制度体系,使其有法可依、有据可依,使各项操作流程更具规范性与操作性。
3.2加强实验室配套资金的供给力度
为有效培养高校学生的环保与安全意识,规避实验室违规操作、随意排放危险废弃物问题,高校应构建出基于废弃物处置的管理经费,并根据实验室发展情况及废弃物处置规模,对专项经费进行动态化调整,以此实现合理利用实验经费的目标。在经费来源层面,废弃物的处置经费可由院校部分承担转变为全额承担,满足教育部对废弃物排放的相应要求。除此之外,在新形势背景下,高校应创立废弃物存放库房,并由二级学院的管理人员作为库房的管理者,使其在定期回收或整理散落在实验室中的危险物品及设备设施的过程中,规避高危废弃物对实验教师及学生的威胁。而在宏观层面上,高校应设置安全管理专项费用,其用途主要有,对实验室进行监控覆盖,改善气瓶房设备设施,购进并完善防爆设施,置办急救药品与洗眼器等设备等,以此在紧急情况出现后,最大限度地确保高校师生及实验人员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然而在专业人才匮缺的问题上,高校可将专项经费应用在专业人才引进、培训及奖励的层面上,提升高校安全管理团队的质量,推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3.3构建信息化的实验室管理机制
为有效提升实验物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高校需要构建出集实验物品使用、存储、采购、回收等功能为一体的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实验室物品现代化发展的目标。在实际的构建过程中,高校应通过招标的形式筛选出优质的经销上,并以此作为高校实验室实验物品的供应商。在实验教学阶段,高校教师和经过授权的学生群体,能够通过登录信息管理平台对所需要的实验物品进行检索与筛查,并在订单确认后,将数据信息共享给校级监管机构进行审核,随后由供应商安排送货,进而完成实验物品的筛选、采购及审核等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管理者能够实时监控实验物品的采购流程、应用流程,从而为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课题组可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库存台账进行及时地更新,把握库房的存放量,提升库房的存储效率。与此同时,管理平台的数据统计模块,能够有效实现实验物品的回收统计、存量统计及订单统计的目标,使实验物品的“流向”更加清晰、更加具体,对规范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
3.4深化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培训体系
实验室的安全培训工作对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提升实验室的安全系数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及制约,导致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存在流于表面化,形式化,对此,高校应在提升实验室管理者安全教育意识的基础上,加大安全教育力度。首先,实验室教师应在结合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编写安全教育教材,制定安全手册,开设安全教育宣传栏或网站,利用安全讲座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能力,使实验室安全管理更具规范性、实效性与有效性。其次,高校应将实验室操作规范作为评价学生学科成绩的重要抓手,使学生在获取实验知识的同时,深化安全教育的内容,提升对实验室安全操作的重视。然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应明确实验操作在整个实验教学中的评价比例,如果比例较大,将严重影响学生的课业学习质量,如果比例较小,将难以引起学生群体对“规范操作”的重视,因此教师需要将操作规范与各项评价内容相结合,使其成为学生参与实验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4.结语
高校实验室安全制度范文3
【关键词】 实验室 安全管理 思考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1、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保障实验室的安全。通过加强管理,提高相关人员对实验室的安全意识,从根源上解决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有利于减少实验室的人为性的火灾、爆炸、机械器材的损坏等事故,减少学校的重复性投资,保障实验室安全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人身安全。一些高校最近开展的安全讲座、播放实验室安全教育的DVD等,使学生更加直观的面对这些问题,印象深刻,收获颇多,有利于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2、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是反映高等学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高校实验室又具有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存放大量贵重仪器设备和重要技术资料的特点,因此,其安全管理问题不容小视。制定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解决好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有利于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3、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学生的安全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获得的。学校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一种制度,是一种约束,是培养学生的一种自我约束力和自控力。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安全知识,而且在实验室中知道如何避免发生事故,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在危急关头知道如何自救与救人,这对学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观念不强,安全意识不深。长期以来,各高校都把教学科研工作视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对学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安全工作的本质认识不足,重视度不高,对于一整套的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缺乏统筹性的思考,宣传教育趋于淡化,仅凭经验就想当然做出决定,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识,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2、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监管机制。现阶段,许多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都由校办、保卫处、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或负责学校环保的部门来负责,形成了管理部门多,体制相对松懈的局面。而且管理部门之间的不必要摩擦,降低了管理的效率,容易出现互相推委,导致“三不管”。而且,学校保卫处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实验室的安全进行专业管理。
3、安全制度不严,安全检查不力。新时期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不仅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也存在一个现有制度检查督促不力、执行落实不细的问题。例如,实验室“三废”处理缺乏专业部门统一管理。大部分高校实验室没有污染治理设施,对未经严格处理的“三废”(废气、废液、废渣)尤其是成分复杂、毒性较大的废液只采取了简单的直排或稀释后直接进入下水管网的处理方法。日积月累,产生的毒性,造成的污染是不容忽视的。
4、设备实施老化,安全隐患大。有些实验室设在上世纪50-60年代建造的砖木结构的楼房内,楼道狭窄、通风状况欠佳、防火设计不合理;再加上实验仪器增多、用电功率增大,供电设施老化,致使多年前布置的线路难以负荷。有些实验室乱设防护门窗,阻塞安全通道,加上由于安全资金投入不足,消防设施不足或老化,没有一套完整的应急逃生的方案,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建议
1、明确管理职能,落实安全责任制。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首先要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能,搞好岗位责任制度建设。建议成立校一级的安全管理组织,执行主管校长负责制,对学校实验室的安全问题进行全面管理。缩减过于繁琐又相对松散的管理部门,建立院系一级的安全管理体制,明确具体负责人,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责任到人。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教育,使其充分了解学校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让学生安全地参与到实验中,并掌握科学、严谨、规范的实验手段。
2、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实践证明,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是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增强全员安全观念的有效途径。通过开辟安全教育宣传栏、建立安全教育网页、开展安全教育讲座等形式,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学生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安全知识教育,普及安全卫生防护和救护知识,传授安全操作技能,定期进行消防演习和发生事故后的逃生演练,不断提高有关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增强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安全教育要落实在实验室工作的各个方面,把安全教育贯彻到实验教学的全过程。
3、完善监督机制,开展不定期安全检查。完善学校的安全管理监督机制,由校实验室主管部门对实验室的安全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对检查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室要通报批评,下发治理通知书,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治理完成后由安全管理部门检查验收。每次安全检查都认真做好纪录,参加检查人员签字并写出书面报告上交安全职能部门存档,对管理好的实验室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鼓励。建立一个完善的奖罚并存的监督机制,消除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
4、加强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建立一支思想过硬、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安全管理人员队伍是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是为高校创造安全、安定环境的重要保证。实验室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并通过安全工作的专业培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人为事故的发生,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
【参考文献】
[1] 王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9).
[2] 陈红琳: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改善实验室环境[J].赤峰学院学报,2006(12).
[3] 刘春柱: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与管理对策[J].实验室科学,2006(8).
高校实验室安全制度范文4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 安全管理 安全事故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13-01
近年来,高校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案例屡见不鲜,例如:2013年,上海某大学发生剧毒化学危险品投毒事件,造成一名研究生中毒死亡;2015年12月,清华大学何添楼学生在做实验时突然发生爆炸,造成一名博士后死亡;今年9月,东华大学3名研究生在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过程中引发爆炸,导致1名学生受轻微擦伤,2名学生进一步检查治疗。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打乱了正常的教学和科研秩序,更重要的是损害了国家财产,危害了他人的生命。所以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尤为重要。
一、常见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1.安全制度不健全
目前很多高校实验室安全制度不完善,只有常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对有毒物质的排放,“三废”(废气、废液、废渣)的处理均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长期以往,导致实验室有毒物质污染严重,给学生及实验人员带来严重危害[1]。
2.监管不当、制度形式化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多由校办、保卫处、设备管理处、实验中心等多个部门同时管理,从而导致部门之间缺少沟通,管理责任不明确,责任相互推诿等现象,而且管理者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只能停留在管理层面,不能对实验室潜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专业的处理,增加了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风险[2]。
3.安全意识薄弱、操作不当
实验室安全事故很多都是由于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主管领导大多重视科研成果,忽视实验安全问题,认为实验安全问题就是定期召开会议,定制度、搞个培训,就可万事大吉,同时实验技术人员对实验安全问题也没有重视,常大意或违规操作[3,4],学生进入实验室前没有掌握实验安全常规知识,对安全问题淡漠疏忽大意,这些都是引发实验事故的因素。
4.潜在安全隐患
实验室由于环境的特殊,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例如:⑴实验仪器多,线路复杂,有的线路老化,导致超电荷工作易引发火灾;⑵有毒物质及三废(废气、废液、废渣)的排放不当,造成环境污染;⑶实验动物的抓取方法不正确,导致被动物抓伤、咬伤、可能引发伤口发炎或感染实验病毒;⑷实验动物尸体处理不当,导致细菌疾病的传播,后果不可想象;⑸实验室危化品的使用和保存,有些化学物品燃点低,如保存不当会引发自然;⑹实验室面积不足,安全操作空间不够,物品摆放紧凑,造成安全隐患[5,6]。
二、安全管理的对策
1.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实验室要制定科学、完善、可行的规章管理制度,包括健全的岗位安全责任制;有毒污染物排放制度;仪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制度等[7]。要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并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长效管理。
2.加强监管、领导责任制
学校的各管理部门要有明确的管理职能,并逐级签署安全责任书,上到校级领导,下到实验技术人员及每个进入实验室做实验的同学,责任明确到个人,确实的做到“谁主管,谁负责 ”,“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8,9],实验室安全管理者要是从事实验及科研的专业人员,了解各实验项目及实验室内存在的危险,具有事故的应激及处理能力。
3.强化安全意识、开设实验室安全课程
实验室应开设实验安全课程,每个做实验的学生进入实验室后,要针对不同实验项目的特点进行不同的安全知识教育,如何防火、防爆、防生物性机械性损伤,并要求学生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防止意外发生。
4.开展安全事故演练,提高应变能力
实验室要针对火灾、爆炸、生物污染、机械性损伤等不同类型的安全事故,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实验技术人员和学生进行事故演练,提高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以便安全事故发生时,降低财产损失,减少人员伤亡[10]。
三、结语
实验室安全问题无小事,它不仅涉及实验成果和财产的损失,更加威胁人的生命,造成的后果是无法弥补的。所以实验室管理者与实验技术人员要共同努力,消除安全隐患,为师生创造一个安全的实验环境。 参考文献:
[1]刘义全,鲍洪刚,宋世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的思考[J].科学与技术,2012,10(1):173-175.
[2]温光浩,周勤,程蕾,等.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153-157.
[3]李佳玮,刘志东,郝存江,等.新形势下高校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2):150-152.
[4]廖庆敏.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67-168.
[5]孙忠,王洪肖,张锡良,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与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7):11-14.
[6]高淑芹,平梅.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J].实验研究与探索,2007,26(10):149-152.
[7]鲍敏秦.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1) :188-190,193.
[8]王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9) 179 -182.
[9]赵志成.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探讨[J].科技信息,2010(1) : 862,920.
[10]黄文霞,罗一帆.高校化学教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9):193-196.
作者简介:
高校实验室安全制度范文5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 安全管理 安全考试系统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安全管理密切关联着教职工以及在校学生身心健康,与平安校园建设息息相关,关系到整个高校的稳定、和谐,是科研、教学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前提。
一、实验室发展现状及安全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速扩大,教学和科研的发展和实验室建设投入的增加,都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各类学科的发展也带动了新的实验室种类出现,已有的实验室也在不断扩大规模、增加数量、提升科研能力。实验室出现了药剂种类复杂、实验人员繁多的特点。许多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对涉及的实验技术不熟练、安全管理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实验室安全问题主要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安全意识淡薄。我国中小学阶段的教育体系中,对学生安全方面知识和能力培养尚有欠缺。大多数学生在进入高校后,不但实验室安全知识不足,而且安全意识也十分单薄,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2.安全投入不足。我国高校对实验室的投入主要集中在教学和科研上,这两个方面投入产出比高,普遍忽视了安全方面工作的投入量,导致实验室安全相关设备替换升级较慢,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的培训。
3.安全体制不完善。目前,高校安全培训的力度取决于高校管理人员自身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程度,培训内容的饱满度也依赖于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没有从上至下形成成熟、固定的培训机制。
4.安全教育不足。实验室安全事故中,有98%的事故是人为引起,现在实验室安全教育存在着内容不全面、渠道过于单一、过程缺乏连续性、考核过于简单等诸多不足,实验人员和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没有起到安全培训应有的效果。
二、实验室安全问题的对策
1.完善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高校应该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全校安全工作,将实验室安全建设视为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作为其主要职责之一。与其他部门共同合作,形成管理结构清晰、职责明确、分工科学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并不断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关的行政管理制度。
2.加强安全技能、安全意识培训。安全培训工作在整个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影响重大,效果也最为明显。实验室安全培训对象包括所有大学生、研究生和教职员工,高校应该将培训作为一种常态化的教学内容把安全教育持续做下去,切实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
3.建立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是为了从管理上强制学生与教职员工掌握必备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只有通过了安全培训考核才能获得进入实验室的资格,规范实验室的人员管理,从而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实践
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作为高校的实验室管理部门,应当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在不同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共性问题上加大投入,采用更先进的管理方式提高实验室的安全水平。通过建立安全考试系统可以实现安全培训的开展和实验室准入制度的建设。
在校学生和实验室教职员工可以在特定网站上进行自学,按照系统规定的考试时间登陆系统参加考试,只有通过考试后,才能获得实验室的准入资格。安全考试系统的目的是通过考试方式,促进各类涉及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学习安全相关知识,提高人均素质和校园整体安全水平。
1.安全考试系统的实现
安全考试系统可以按照功能划分为公告模块、学习模块、考试模块、系统管理模块:
a.公告模块。校级管理员可以使用公告模块准备工作、考试通知,或其他与实验室安全考试相关的公告。分院管理员和考生通过此模块获取信息后,执行对应行动。
b.学习模块。校级管理员可以在学习模块添加或删除不同专业的学习资料和题库内容,考生能够在此模块学习对应知识,并进行模拟测试检验学习效果。
c.考试模块。考试系统针对不同专业从对应题库抽取试题,考生在指定时间可以进入考试模块进行答题,交卷后系统当场显示考试成绩。
d.系统管理模块。对于所有用户,系统管理模块都包含有登陆密码管理。对于校级管理员,此模块还有系统参数设置的功能。
2.系统应用效果
安全考试系统投入使用以来,已经有本科生11527名、研究生935名顺利通过考核,覆盖全校54.48%本科生、90.60%研究生,考试内容包括通识类、化学类、医学生物类、机械建筑类、电气类、辐射类等,有效地达到了安全知识培训、安全意识培养的目的。
四、结语
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复杂度随着科研水平的发展持续提升,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应当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积极主动以营造“和谐校园”为目标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持续的吸收新鲜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促使高校安全管理水平与时俱进,为高校科研、教学工作有序进行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五一.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概论[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
[2]温光浩, 周勤, 程蕾. 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26(4):153-157.
高校实验室安全制度范文6
【关键字】 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规章制度 实验教学质量
Reform Of Laboratory Management
Wang Yao(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Colleg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bstract: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system is more important, laboratory management problems more and more, therefore,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reform, improve experiment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laboratory management; laboratory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quality
一、前言
随着高校对实验教学的重视不断提高,实验室的数量和使用频率不断增长,实验室管理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是实验室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在日益增加。因此,如何科学有效的管理好实验室,建立良好的管理体系,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已成为大多数高校目前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实验室现状分析
(1)实验室分类复杂。现今高校的实验室大多可分为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创新创业实验室、实训实验室、科研实验室等多种类型的实验室。实验室与实验室之间相对独立,互成体系,但是相互之间又存在关联,造成管理上的困难且存在重叠。
(2)实验室拥有的仪器和设备大多不能同时满足多个实验室,且仪器设备相对滞后。在使用的时候需要经常移动实验仪器和设备,会对这些仪器和设备造成破坏,也会造成仪器和设备的丢失,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3)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品,有害气体等,没有得到专业的处理[1]。
(4)有些实验室建设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后期仪器和设备更新的问题,原先设计的实验室硬件环境不能满足后续需求。
(5)实验室数量相对于学校开设的实验课程,还是供不应求,承担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
(6)在实验室进出的人多,存在卫生问题。
三、针对实验室现状提出的问题
3.1实验室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实验室现行的规章制度大多是针对实验室管理人员提出,没有很明确的规定教师或者是学生在实验室管理中该做什么,该怎么样做。对实验室的监控管理造成困难,不能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科研工作的需求是否能够满足。造成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保管不到位,没能及时跟踪仪器设备最新的使用情况,没能及时进行维护,仪器设备的维修率低[2]。
3.2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数量较少并且专业技术水平存在欠缺
首先,实验室管理人员在高校中一般作为某个二级学院下属某个专业的附属教辅人员存在,地位尴尬。
其次,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常常一人管理多个实验室而且有的实验室管理人员还兼顾其他角色,因此不仅对实验室的管理造成困难,做不到两头兼顾,还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影响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再次,高校对实验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不够。没有针对实验室管理人员所管理的实验室进行专业的业务培训,很多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实验室了解都不够透彻,甚至都没能够掌握本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的使用以及日程的维护,并且对实验室所承担课程的了解也很有限。
因此,这样就对实验室的管理造成掣肘,不能更好的管理好实验室,也不利于实验室管理人员自身的发展。
3.3实验室硬件环境相对陈旧
为了满足教学或者科研的需求,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不断的更新,但是实验室原有的硬件条件没有跟上,不能完好的为新仪器,新设备的运行提供环境并且存在安全隐患,如实验室防静电地板损毁、供电线路老化、供电不足、网络负载过低等,没能及时的进行升级和维修[3]。
四、对实验室管理提出的建议
4.1完善规章制度
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对于现行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守则》、《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使用人员管理制度》、《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危险品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并提出事故应急方案。
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完善制度前,应对现行制度进行分析,在考察其他高校的情况,听取教师和学生的对于实验室管理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再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完善。
对于实验室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判,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将这些可能发生的事故以及解决方案编辑成事故应急手册。
4.2合理的分工
根据完善好的规章制度,建立严谨的分工。实验中心分为校级和院级两个等级。校级实验中心归属于教务处,由分管教学和实验室的校领导管理;院级实验中心由各二级学院管理。
校级实验中心负责全校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质量监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等;院级实验中心由二级学院的院长管理,负责实验室的全面工作;分管副院长负责实验室的教学安排,实验教学质量检测,安全管理工作及对实验室主任的工作进行监管;实验室主任责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监管,并与校级实验中心对接负责上传下达;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自己分配到的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实验课教师负责课堂的安全管理工作,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协助;学生则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
4.3规章制度的宣传
将制定的实验室规章制度“上墙”,让实验室的使用者能够直观明了的了解相关的规章制度。由实验室管理人员组织,进行安全管理讲座,如在新学期开始,召开安全管理讲座,向教师和学生宣传解读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及相关的实验室安全知识[4]。
4.4考核制度的改革
应当根据实验室主任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不能依据教师或者是行政工勤人员的考核制度来考核实验室主任和实验室管理人员。
4.5实行严格的岗前培训
实验室主任大多是专业教师兼任,实验室管理人员是通过招聘考试选拔的,因此两者对于实验室的管理的认知存在误区。需要对实验室的相关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对于考核合格者才能上岗工作,促进实验室相关人员学习专业的实验室管理知识,帮助他们更快的进入工作状态,走出误区。
4.6加强对实验室的重视力度
引进高素质的实验室管理方面的人才,加强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5]。将实验室单独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存在,形成自己独立的管理体系, 而不是依附于某个专业,为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带来便利,提高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地位,利于实验室规章制度的执行,不会出现个别教师凌驾于实验室规章制度之上的问题。
4.7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
仪器设备以及实验室的数量是实验教学能否正常进行的先决条件。应根据学校的实验课程开设计划,加大实验室建设的经费投入,建设新的实验室,更换新设备,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室应当及时进行整改。
4.8实现实验室的数字化管理
利用高校现成的数字平台建立实验室管理系统[6],将实验室以及该实验室归属的仪器设备,使用的时段,在数字平台上进行登记;建立实验室的安全门禁系统,脱离落后的“钥匙盘”管理方式;对仪器设备进行定位,,对于大型仪器设备实现实名使用,减少仪器设备的管理难度;将实验教师的工号与实验室管理系统进行进行关联。要在课程之外使用实验室的时候只需在网上进行查询和预约登记,就可以凭借工号进去实验室,使用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实验室管理系统将会如实记录下每间实验室的使用情况,这样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实验室的管理难度,提高实验室的共享度。
4.9对实验室开展的实验课程进行创新
实验教学是当今高校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重要手段。但是,在高校实验课程中,学生在进行实验活动的时候,按照教师预先制定好的实验指导书或是实验手册,依照上面的实验步骤逐步进行,只是对实验内容进行操作和验证,限制住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出现在课堂上学生都能正确完成教师布置的实验任务,但是到了该课程实实验能力考核阶段,大多数学生的考核成绩跟平时的实验成绩有者很大的出入,没能达到考核要求。
因此,在实验课堂上,教师在制定实验任务的时候,应该给与学生完成任务较大的自由度,不能局限于某个知识环节,或者是某些固定步骤,应该以启发或者引导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步骤,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7]。
实验室与实验室之间的联系薄弱,区分明显,一间实验室只承担某一课程或者是某一专业,不利于实验室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创新,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应在专业群的背景下,加强实验室与实验室之间的联系,实现实室的开放共享[8],建设综合性的创新实验室,实训操作实验室等,并为该类实验室配置专业教师和试验管理人员,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总结
对实验室管理的改革,其最终目的还是服务于实验教学,服务于人才的培养,实验室的改革不能脱离这两者独立进行。
参 考 文 献
[1] 丁爱侠, 郑春龙. 实验室污染调查及绿色化管理新举措 [ 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28( 3): 276278.
[2] 牟英华.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9(2).
[3] 林卫峰.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及其对策创新研究 [ J]. 实验室科学, 2008 ( 4): 156158
[4] 赵庆双, 闻星火, 李 明. 加强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关键 [ 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24 ( 9): 811.
[5] 温光浩, 周 勤, 程 蕾. 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 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 [ 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26 ( 4): 153157.
[6] 黄易.高校实验室的网络化管理研究[J].社会发展,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