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保值增值率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资产保值增值率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资产保值增值率分析

资产保值增值率分析范文1

摘要在建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的过程当中,要如何合理地促进国有资本的流动,并让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和增值,充分发挥社会审计、政府审计以及内部审计的作用,这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所必须研究探索的问题。本文就内部审计如何参与国有资产管理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内部审计国有资产参与管理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通过建立有效可行的国有资产审计管理机制,以保证国有资产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当中能实现保值和增值,并使盘存量资产的效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是当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下面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对国有资产执行内部审计的管理机制进行了一些探讨和分析,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1.对国有资产存量资产的管理

对国有资产存量资产的管理是为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通过评价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健全性,认定国有资产的合法性和真实性,验证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目标的完成情况,并综合分析经营者的经营业绩以及获利能力。

1.1评价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健全性

要推动国有资产经营法人负责制的积极实施,为了明确企业法人对于净资产与法人财产资产所承担的增值和保值责任,企业法人代表要和国有资产的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只经营部门签订相应的经营责任书,而企业则需要建立与之想对应的管理体系。对于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健全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1.1企业有没有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岗位或者是机构,有没有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比如说《财务工作程序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资金的管理办法》等规范财务管理工作的流程,有没有在企业的内部经济责任制中纳入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指标;

1.1.2认真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通过专项审计、常规审计以及审计调查对各部门负责的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评审,以检验其履行责任的情况;

1.1.3应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范畴和相关经济业务进行深入的审计,为使审计工作顺利进行,可按制度建设、资产的管理、收入、成本费用、营业外收支、投资收益、财务费用和各种税费的提取等内容进行分口审计。主要采用盘存法、详查法、抽样法、审阅法、核对法等。

1.2对国有资产进行保值率和增值率的测算

对国有资产进行保值率和增值率的测算,可以从量上及时反映其保值和增值的情况,通过测算的保值率和增值率,可以检验国有资产的保全性以及完整性,下面为保值率增值率的计算公式:

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当保值增值率大于100%的时候,表示国有资产实现了增值,增值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种是外延增值;一种是内涵增值。所谓外延增值是期初追加投资基础上的增值,而内涵增值则是在原始投资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制度创新、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等手段使企业增值。同属于增值,其效果却不可等而论之,显然后一种增值是集约化经营的集中体现,是当前企业改革的方向;当保值率等于100%的时候,表示国有资产实现了保值。在计算保值增值率时,需要注意下面几点引起所有者权益变动的情况:一是由于上级部门或者国家的拨款和投资,而导致的资本金或者资本公积金增加;二是按规定进行的国有资产重估、评估,而导致的资本公积金增加或者减少;三是按规定对核资进行清产,而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或者减少;四是经由国有资产的上级部门或者经营部门确认的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或者减少等。

2.对国有资产变动资产的管理

对于国有资产变动资产,要实施动态的内部审计管理,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对于国有资产的减少部分要按权限经由相关部门明文批件,对于出借和出租的国有资产要完整办好相关手续并规定出借资产的有偿使用等。

2.1做好国有资产的价值评估以及产权界定

企业要做好资产变动时的资产价值评估和产权界定工作,在此,内部审计要主动介入并且全程参与并要协助企业,要选择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资产评估师,做好对资产变动过程的监督和检查,中介机构对于资产的评估结果以及经营部门确认过的每个项目都要进行抽查与核对。

2.2以调查论证作为企业资产经营的最佳形式

对于企业要在经营中要采取何种形式才能在当前的行业市场特征、产品以及资产结构下实现经营规模的扩张,要通过内部审计的调查论证才能实行。

2.3选择合适的经济规模

通过采用兼并和收购来进行企业的资产重组可以是其资源配置更趋于合理,以发挥其作用。但是如果不顾实际情况,麻木的进行企业规模扩张,则会令企业陷入困境。因此,应当从实际的市场、管理、产品、技术和资金等情况出发,选择比较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经营规模。此时,内部审计则要帮助企业分析国家对于产业政策的要求,确定企业的在不同发展时期的战略目标,确定在不同行业特点下的企业规模水平等。内部审计在这里的职责主要是在资产规模扩大能获取较高收益的前提下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

3.结语

对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资产配置不合理以及资产短缺,是各个国家都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所有企业决策者和经济工作者所关注和研究的问题。而在我国,由于国有资产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对于这份资产的配置是否合理则影响了我国整个社会资产的合理利用。为此,应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参考文献:

[1]王玉起,郭勤安.浅谈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石油杯全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2003.

资产保值增值率分析范文2

财务分析报告是企业财务主管以实际的财务资料为依据,系统地研究分析企业财务运作的应用。随着商品流转的不断进行,企业的资金不断循环周转,构成了资金的筹集、运用、耗费和分配等方面的运动,这就是企业的财务活动。企业财务活动的结果,反映在资金来源、资金占用、流通费用、税金、利润等财务指标上,企业的财务分析报告就是对这些指标在一定时期内的完成情况用一定的方法进行综合性地计算和分析,并用书面文字加以阐述。

财务分析报告的作用主要有:通过检查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执行情况和对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实绩的分析,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经验及教训,并提出具体的工作建议,提出对资金运用、费用开支、利润完成状况的总评价,作为检查、考核企业财务管理优劣的重要依据。它是帮助领导决策、指导企业业务的重要手段。

财务分析报告可分为综合分析、专题分析、简易分析、典型分析、财务预测五种。

综合财务分析报告分为年度和上半年度两种,它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活动状况及其成果,并对资金、费用、利润等数据,对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总结经验教训,对今后工作提出建议。

简易财务分析报告是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通常是季度或月度,对企业财务活动及经营成果作简要的分析,以发现经营活动和财务资金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专题财务分析报告是企业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发现某一财务状况对业务经营的开展有很大影响而作出的专门分析。如商品库存结构分析;资金分析;财经纪律状况分析等。

典型财务分析报告是分析与财务活动有关的、重大突出的、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事例所写的报告,多数是上级单位或同级财税,金融,工商管理部门编写,常用第三人称。

财务预测报告也称财务可行性预测,是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或对某一经营业务的财务成果进行预测时所写的报告,供领导作决策之用。

财务分析报告具有真实性、同比性、议论性等特点。

(一)真实性

财务分析报告的主要作用是供领导正确决策之用,作为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之用,因而材料的真实性至关重要。任何虚假的材料都会导致判断的失真,进而导致决策的失误,导致工作的失败。

(二)同比性

财务状况的优劣,一定与某特定时期的背景分不开,一定与企业发展的一定阶段性分不开,所以,比较法是最为常见的分析方法,尤其是上的同比很有必要,这有助于帮助企业找到发展的坐标。

(三)议论性

财务分析报告的表现手法,侧重在议论,其他的记叙、说明都是为议论服务的,最后的结论也是建立在议论分析基础上的。所以应该不断地夹叙夹议。

二、财务状况分析报告的主要分析指标

(一)经营指标分析

主要说明企业基本情况、本期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等,如产量、营业量、销售量等实际完成额及同比增减值。

计算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状况的财力评价指标有:销售增长率,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

将这些指标与标准指标及上年同期值相比计算增减值,并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生产经营中取得的业绩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是经营环境变化的影响,主要分析企业生产经营内、外部条件变化的影响;二是营业范围调整及影响;三是需披露的其他业务情况和事项的影响等。从中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并说明企业取得成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说明企业经营中出现问题与困难的原因是什么,使企业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

(二)盈亏指标分析

1.对利润表所反映的本期实际利润数与计划数及上年同期实际数进行对比,分析利润实现情况及增减值。本期实现利润(亏损)总额是多少,比计划及上年同期数增减额及增减率;分析本期实际利润总额构成情况,其中: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支等情况与计划数及上年同期数的增减额及增减率是多少。

2.计算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并用标准值与上年同期值相比计算增减值。

3.根据分析与计算结果,分析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并从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减额的影响、成本费用同比增减额影响、其他业务利润、营业收支净额等因素分析其对本期利润的影响程度,查找导致盈利能力增强(减弱)的原因。

(三)资金指标分析

1.通过资金结构比例分析,分析本期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报表中各项目的构成比例,以行业比例和上年同期项目比例相比较,将增长分析与结构分析结合起来,判断各项目构成比例的合理性、性。

2.对企业资产的营运能力进行分析,评价企业资产管理效率情况。其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如通过对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析,可以得出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的快慢及管理效率的高低。如果周转率高则表明:收账速度快,账龄较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可以减少收账费用及坏账损失。同时借助应收账款周转期与企业信用期限的比较,还可以评价委托加工单位的信用程度,调整原订的信用条件,制定出相应的收账政策。对固定资产周转情况的分析,可以知道固定资产的利用率是否合理,固定资产结构是否恰当。

3.计算企业的偿债能力情况,其主要指标有:速动比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等。

4.指标变动差异分析,将本期各项指标计算结果与标准值及上年同期值比较,找出变动较大或不正常的指标作为重点分析对象,揭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分析

1.衡量国有资体保值增值情况指标是国有资本增值率,通过对该指标进行分析,能充分体现对国有资产的保护,能及时、有效发现侵蚀国有资产的现象,反映国家投入资本的保全性和增长性。

资产保值增值率分析范文3

建立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工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是我国统计界长期研究、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二十几年来,我国统计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指标体系和考核方法,不断推动了工业经济效益统计的发展。评价工业经济效益涉及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合理选择反映工业经济效益的有关指标;二是科学确定评价方法,使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一致。回顾我国工业经济效益统计的发展历程,无不是围绕解决这两个基本问题而逐步完善的。

早在1975年,我国就制定了工业企业八项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统计报表,1977年决定采用产品产量、品种、质量、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流动资金、成本、利润和劳动生产率8项指标来考核地区、企业经济效益。但当时是分别用这些指标来反映各地区、行业和企业不同侧面的生产经营技术状况,只能得到各单项指标的水平和变动幅度,无法形成有关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概念,特别是在一些指标良好,而另一些指标恶化的情况下,更是无法说明经济效益到底是好是坏。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效益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1982年,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劳动人事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制定了包括工业总产值和增长率,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和计划完成情况,主要工业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主要工业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降低率,工业产品优质品率,万元产值消耗能源和降低率,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和增长率,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和增长率,工业企业上缴利润和增长率,工业企业产值利润率和增长率,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利润率和增长率,工业企业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和加速率,工业企业产成品占用资金和降低率,可比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增长率,工业企业职工重伤死亡人员和降低率共16项指标组成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经济效益这一综合性概念的主要方面,较好地防止了单纯追求某项指标的偏向,但内容繁杂,难以用来综合评价。为了解决综合反映经济效益总体情况这一问题,又规定从上述16项指标中选取10项,通过报告期数据与基期数据对比,将改善的指标赋10分,持平的指标赋5分,退步的指标赋0分,将相应的指标同所得分数相乘后加总,可得报告期经济效益总分数。将报告期经济效益总分数除以按同样方法计算的前期经济效益总分数就可得到工业生产综合经济效益指数。

这是我国第一次综合评价经济效益的尝试,迈出第一步是可贵的,但仍有一些重要问题没有解决。这一是将各项指标平等相待,没有考虑它们的内容及其重要性,也就是没有规定其应有的权数;二是按照各项指标的变动程度赋予相应的分值,结果往往出现基础好、水平高的企业或地区由于指标改善的难度大,其经济效益分数低于基础差、水平低、指标改善相对容易的企业或地区,出现“鞭打快牛”;三是没有对各项指标的改善和退步规定适宜的区间,结果改善10%是10分,改善15%也是10分,反之退步指标也是如此,赋分方法过于简单。由于存在以上问题,该体系及评价方法的使用时间不长。

1991年中央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今后要把经济工作的重点转移到调整结构、提高效益的轨道上来。为了纠正片面追求产值、忽视经济效益的倾向,1992年初,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和国务院生产办又联合下发了有关改进工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的文件。这次改进制定了包括产品销售率、资金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流动资金周转率和净产值率(后改为增加值率)6项指标组成的考核指标体系,并对综合评价方法做了不同以往的改进。这首先是采用专家调查法,根据各项指标对经济效益的重要程度赋予不同的权数;其次是根据“七五”时期各年度数据加权平均,计算这6项指标的全国标准值。完成这两项工作后,就可用6项指标的本期数据分别除以各自的全国标准值,然后依据各自的权数,计算加权平均数,即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这次改进,特别是综合评价方法的改进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成果。实践证明,这套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具有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长处,已为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所接受。

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方法的改进对促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情况复杂,变化频繁,所以任何评价考核指标体系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它必须随着实际情况的发展而不断修正和完善。正因为如此,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和国家经贸委与其他有关部门经过长期的协商,于1997年10月就改进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联合发出通知,明确指出,改进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有利于促进经济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方面上来。这次改进已得到国务院原则同意,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应认真贯彻执行。

遵循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应具备宏观性、科学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对1992年指标体系作了调整和补充,在保留流动资金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销售率4项指标,去掉资金利税率和增加值的同时,增加了总资产贡献率、资产保值增值率和资产负债率3项指标。新的指标体系可以从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产出效率和产销衔接状况来较全面地反映经济效益这一综合概念的不同侧面,同时又考虑到会计制度改革后直接从有关会计、统计报表中取得数据的可行性,避免了增加基层企业报表任务的情况发生。此外,这些指标基本上都是会计和统计分析所常用的,为广大基层统计人员和各级党政领导所熟悉,便于开展分析和计算。

总资产贡献率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它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

总资产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12

=──────────────×────

贡献率平均资产总额累计月数

式中的税金总额是产品销售税及附加与应交增值税之和,平均资产总额是期初数与期末数的算术平均值。在这里之所以把税金总额和利息支出列在分子上,是因为这两部分都是由工业企业所创造的,前者是企业对国家的贡献,后者是企业向其他领域转移的价值。

资产保值增值率反映企业的发展能力,也就是净资产的变动状况。

资产保值报告期期末所有者权益

=───────────

增值率上年同期期末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资产总计-负债总计

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和运用债权人资金的能力。

资产负报告期期末负债总额

=───────────

债率报告期期末资产总额

流动资金周转率是投入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速度。

流动资金销售收入12

=─────────×────

周转率流动资金平均余额累计月数

成本费用利润率既反映企业投入的成本费用的经济效益,也反映降低成本费用所取得的经济效益。

成本费用利润总额

=───────

利润率成本费用总额

上式中成本费用总额是产品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之和。

全员劳动生产率反映企业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

全员劳动工业增加值12

=──────────×─────

生产率全部职工平均人数累计月数

上式中工业增加值用现价计算,而职工人数是实物量指标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所以应该用总产值价格变动系数来消除工业增加值的价格变动影响。

根据以上7项指标可以计算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在周密考虑各项指标对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和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强弱的基础上,采用专家调查法确定总资产贡献率的权数为20,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6,资产负债率为12,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5,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4,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0,产品销售率为13,合计为100。与此同时,还参考我国近期各工业经济指标的实际水平和一般标准,为7项指标确定了全国标准值,它们是总资产贡献率10.7%,资本保值增值率120%,资本负债率不高于60%,流动资产周转率1.52次,成本费用利润率3.71%,全员劳动生产率16500元/人,产品销售率96%。该指数可按下式计算:

工业经济效某指标报告期数值

=∑(──────────×该指标权数)÷总权数

益综合指数该指标全国标准值

最后,就以下几个问题作一说明。

1.资产负债率为负指标,报告期数值低于60%,权数为12;如果高于60%,其权数按下式确定:

指标值-不允许值(100)

────────────

60-不允许值(100)×12

2.计算综合指数时所用的全国标准值均为年度平均水平,在进行月度统计时,总资产贡献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三项指标都是以时期数除以时点数,所以必须把它们的分子(均为时期数)折算为年度数据。

3.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遇到指标值为负数的情况,在计算综合指数时可按下列原则处理。

总资产贡献率为负,按其实际数值与全国标准值对比并加权计算综合指数。

资产保值增值率分析范文4

摘 要 财务指标虽然反映了企业的相关能力,能为决策者提供有力的参考数据,但在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时存在的诸多缺陷,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应充分考虑和解决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获得企业真实的财务信息。本文分析了存货周转率指标没有全面反映其内部结构、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只反映了有关项目的表面现象、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没有考虑净资产的使用时间、销售利润率指标不符合配比原则和可比性原则等八个问题。

关键词 财务指标缺陷 注意问题

财务指标分析反映了企业的相关能力,能为决策者提供有力的参考数据,定位企业现状和考核评价企业业绩,但其不是评价企业偿债能力、经营状况和发展能力的绝对标准。笔者认为财务评价指标在设计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这是我们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一、存货周转率指标没有全面反映其内部结构

存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销售能力强弱、存货是否过量和资产是否具有较强流

动性的一个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的综合指标。在实际运用中,存货计价方法对存货周转率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分析企业不同时期或不同企业的存货周转率时,应注意存货计价方法是否一致。另外,为了改善资产报酬率,企业管理层可能会希望降低存货水平和周转期,有时受人为因素影响,该指标不能准确地反映存货资产的运营效率。同时,在分析中不可忽视因存货水平过高或过低而造成的一些相关成本,如存货水平低会造成失去顾客信誉、销售机会及生产延后。

值得注意的是,存货水平高、存货周转率低,未必表明资产使用效率低。存货增加可能是经营策略的结果,如对因短缺可能造成未来供应中断而采取的谨慎、预测未来物价上涨的投机行动、满足预计商品需求增加的行动等等。此外,对很多实施存货控制、实现零库存的企业,在对其进行考核时,该比率将失去意义。

二、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只反映了有关项目的表面现象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用以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其在实践中存在以下局限性;一是没有考虑应收账款的收回时间,不能准确地反映年度内收回账款的进程及均衡情况;二是当期销售具有季节性,特别是当赊销业务量各年相差较悬殊时,该指标不能对跨年度的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连续反映;三是不能及时提供应收账款周转率信息。该指标反映某一段时期的周转情况,只有在期末才能根据销售额、应收账款平均占用额计算出来。

三、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没有考虑净资产的使用时间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公司股东向公司投入资本的报酬率,反映了公司净资产的增值情况。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存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年末净资产”项目中由于已经剔除向股东派发现金股利的数额,导致采取不同股利政策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口径存在差异;二是由于“年末净资产”项目中包括公司年度内增加的净资产,而这部分增加的净资产是在报告年度内逐步取得的,而公司对该部分新增净资产的使用自然是在取得以后,上述计算公式显然没有考虑到这部分净资产的使用时间,导致“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结果不尽合理。

四、销售利润率指标不符合配比原则和可比性原则

销售利润率是盈利能力分析的主要指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总额与产品销售净收入的比值,其反映的是企业一定时期的获利能力。销售利润率虽能揭示某一特定时期的获利水平,但难以反映获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并且该比率受企业筹资决策的影响。财务费用作为筹资成本在计算利润总额时须扣除。在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等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由于资本结构不同,财务费用水平也会不同,销售利润率就会有差异。同时,投资净收益是企业间相互参股、控股或其他投资形式所取得的利润,与销售利润率中的当期产品销售收入之间没有配比关系。同样,销售利润率指标之间以及营业外收支净额与当期产品销售收入之间也没有配比关系。因此,销售利润率指标不符合配比原则与可比性原则。

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元化,将很难区分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在实际经营中,有些企业的营业外收入甚至超过了主营业务收入。若仍以主营业务收入来计算销售利润率指标,则不能反映企业收入的全貌,也就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获利水平。

五、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在计算中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整

资本保值增值率是考核经营者对投资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和增值能力的指标。资本保值增值率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该指标除了受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还受企业利润分配政策的影响,同时也未考虑物价变动的影响;二是分子分母为两个不同时点上的数据,缺乏时间上的相关性,如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将年初的净资产折算为年末时点上的价值(或年末净资产贴现为年初时点上的价值),再将其与年末(或年初)净资产进行比较;三是在经营期间由于投资者投入资本、企业接受捐赠、资本(股本)溢价以及资产升值的客观原因导致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的增加,并不是资本的增值,向投资者分配的当期利润也未包括在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未分配利润”项目中。所以,计算资本保值增值率时,应从期末净资产中扣除报告期因客观原因产生的增减额,再加上向投资者分配的当年利润。资本增值是经营者运用存量资产进行各项经营活动而产生的期初、期末净资产的差异,若企业出现亏损,则资本是不能保值的。

六、资产负债率指标应和盈利能力指标结合起来运用

资产负债率指标只反映报告日的静态状况,且资产中各要素所占比例的大小,对企业偿债能力有重要影响,流动性较差的项目所占比重越大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就越差。对企业来说,该比率也并非越小越好,如果该指标较大,说明利用较少的自有资本投资形成了较多的生产经营用资产,不仅扩大了生产经营规模,而且在经营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财务杠杆得到更多的投资利润,但资产负债率过大,则企业财务负担重,资金实力不强,财务风险大增;如果该指标过小,则表明企业财务杠杆利用不够。因此,应当将偿债能力指标与企业的盈利能力结合起来,予以平衡考虑分析。

七、速动比率指标没有全面反映速动资产的构成

理论上速动比率是比流动比率更能反映流动负债偿还能力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指标。但是该比率虽然弥补了流动比率的某些不足,却仍没有全面考虑速动资产的构成。速动资产尽管变现能力较强,但它并不等于企业的现时支付能力。当企业速动资产中含有大量不良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时,即使该比率比较理想,也不能保证企业有交强的短期偿债能力。该比率应与速动资产变现能力等相关指标结合起来分析。

八、流动比率指标计价基础的不同影响了指标反映偿债能力的准确性

资产保值增值率分析范文5

[关键词]施工设备 保值增值

[中图分类号] TU7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3-309-1

为了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完整和不断增值,提高企业资产的运营效益,增加资本积累,发展企业经济,是集体企业的历史使命和基本出发点。

目前我省的施工企业大部份已是集体制企业性质,施工市场的竞争主要表现为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的竞争,因此施工机械的装备水平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的实力水平。同时,设备资产也占有了企业资产很大部分比例,所以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基本职责就是实现资产收益率的最大化,资产保值增值率大于100%。

施工企业设备管理部门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如何实现企业设备资产的保值增值?根据多年的机械设备管理经验,概括了以下三点供参考。

1首先考虑施工设备投资的最优化

如前所说,设备资产是施工企业资产比例中份量最大的部分,这是由于工程机械设备是我们最主要的生产工具,而且价格最高昂,往往是几百万到几千万元,单台的投资几乎就是一个小型的工厂。因此,在设备曲购置的时候,一定要进行认真仔细的论证的分析,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的需要。

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绝不能因一时任务多、工期紧,而盲目的购置设备,后因工程任务少,导致这些设备经常闲置,利用率低,资产收益率自然也低。因此在设备购置地时候要考虑到长期和利用率和收益率情况。其次要考虑设备的配套合理,机械生产率要相互匹配,施工能力不但要满足眼前工程需要,还要前瞻在其它工程项目的通用程度,以及设备听技术先进程度,技术更新速度因素。那些用途单一、价格昂贵和特种设备尽可能采用租赁方式;内部单位的大型设备应当该加强调剂,防止重复购置占用企业大量资金。还用短期的临时的设备不足,可向社会上租用以作补给。

设备的选型是投资的关键一环,如果设备的通用性、匹配性不好,其用途必定受到限制,能创造的价值和效益自然不充分,设备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就难以实现。此外,在购置方式上应采用招投标制度,要形成规模优势,发挥集团合力,在供货商的谈判中争取最大的价格优惠和最完善的售后服务。

2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现场使用的合理维护制度

(1)正确选型,合理调配。任何一种机械由于自身的性能,结构等特性,都有一定的使用技术要求。如能严格地按规定合理使用机械,就能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因此,在安排施工生产任务时,就要使工程项目和机械设备的使用规范相适应。

(2)正确使用,即时保养,“用养修”相结合。机械危险是指由于机械设备及其附属设施的构件,零件,工具,工件或飞溅的固体和流体物质等的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作用,可能产生伤害的各种物理因素以及与机械设备有关的滑绊,倾倒和跌落危险。为此,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与指挥人员人员一定要按照相关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该设备。同时,公司在保证机械操作人员与施工现场指挥人员正确使用机械设备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地预防机械事故的发生,管理部门在“管好,用好,养好,修好”的同时,推行机械设备的风险评价工作。

保养工作方面:在实际运行中,公司严格要求机械操作人员按标准、规范要求,做好设备每天开机前、作业中和停机后的“一日三查”的例行保养工作,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予以排除。这样既确保了设备在完好状态下安全运行,又有效地控制了设备的维护成本。

针对设备的运载周期,运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控制设备一、二级维护,落实专业机修人员到施工现场按工艺流程规范维护,公司要求现场机械操作人员做好配合,督促,监督,并由专业检验人员验收质量,保证设备现场维护质量。

严格执行机械设备退(转)场之间进车间实施二保带修制度,强化二保带修的预检,过程中检验和竣工终检工作,严格把好质量关。最终将合格的设备按施工生产需要进入现场使用或移交设备材料管理站保存。

有了以上几个方面做保证,机械设备的自身性能与工作效率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有效避免了设备故障的出现,减少了因机械设备而出现的怠工,没有了工作任务的拖延积压,从而也就避免了机械设备的超负荷长时间运转与带病作业。

目前,依市场需要各企业已基本上实行项目法施工,项目经理已成为设备资产保值的直接责任人,但是企业也要提供良好的设备维护保障机制,收回的租赁费和折旧费,一部份还要投入到设备的大修改造。设备的日常维护一般是由使用人负责。关于设备现场使用管理,企业只有依靠完善的租赁合同去约束和规范,依靠专门的设备管理机构去监督和检查,这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设备资产使用寿命的长短和管理水平的好坏都决定于此。对此,施工企业应实行大型设备现场监理制,公司派出专门人员常驻一线,监督项目部对设备执行定期保养。对于设备的大修和改造,则由企业设备专管部门负责,只有对设备进行多个周期的大修和改造,才能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尽可能多的为企业创造效益。设备的效益是从施工一线产生的,设备的维护管理一定要保障一线、服务一线。只有保障了现场的生产,才能使资金产生良性循环,设备资产的保值增值才可能实现。

3设备费用提取的良好制度

必须使设备资产保持一定的收益率。不论实行内部租赁还是内、外租赁制度,必须确保租赁费或者折旧费的收取。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是管理制度上,企业必须建立设备管理专门机构,按照会计制度确定设备折旧率和租赁费率,加强预测和预算。

第二,企业设备要参与内外部市场竞争,即使是内部机械也要实行合同化管理,实行设备有偿使用机制,设备折旧费或租赁费必须列为考核项目经理的刚性指标,而且是一票否决制;项目经理要明确设备租赁费或折旧费是项目经营的成本,从而把经营成本和责任落实到基层。

资产保值增值率分析范文6

关键词:国有企业目标管理

一、组建机构,合理分工

目标管理的组织体系由管理机构和工作机构组成。其中管理机构为权力机构,隶属由董事会或总办会职能,具体职权包括:第一,制定目标管理的有关制度并贯彻执行;第二,确定和调整被考核单位的考核目标和考核结果并公布实施;第三,其它与考核有关的职权。管理机构下常设的专门机构,会同人事、投资、企管、财务、法律等部门组成目标管理的工作机构,具体负责实施工作,主要职能有: 第一,拟订或修订目标管理制度;第二,审核被考核单位公司目标;第三,组织年终目标考核;第四,汇总审核考核结果,制订被考核单位效益奖金方案;第五,向管理机构报告工作。

二、确定流程,规范程序

年初目标要根据被考核单位当年的工作计划、中长期规划中的阶段发展目标、考核年度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最近若干年的资产经营情况及国有资产主管部门的行业保值要求,并遵循一定的程序进行制定。具体程序包括:第一,管理机构发出通知;第二,被考核单位提交年度工作计划、滚动发展计划、年度预计报表、年度全面预算及目标自报书等相关材料,第三,工作机构根据目标管理制度体系的规定及被考核单位上报材料拟订年度目标建议方案;第四,管理机构批准并下达执行。

年末目标考核则要依据被考核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实际经营成果进行确定。具体程序为: (1) 由被考核单位对年度工作进行总结、对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自评后,汇同包括财务报告、审计报告、生产经营情况在内相关考核资料、上报工作机构。被考核单位的考核自评由被考核单位自行组织测评,并为考核工作机构实施考核做好准备。考核自评报告应有完整的工作底稿备查,被考核的企业必须提供真实、全面的基础资料,并对提交的报表数据和其他评价基础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承担责任。对提供虚假数据的,造成考核结论失真的,则由企业相关的责任人负责, (2) 管理机构责成工作机构安排年度的目标考核工作。(3) 工作机构对被考核单位实施考核,向管理机构提交目标考核情况报告; (4) 管理机构根据工作机构提供的考核情况报告,审定考核结果并公布实施。

三、慎选指标,确保实施

1. 科学、规范、公正和真实。特别是对于市场化的经营性被考核单位,首先应建立统一的考核参照基准,该种参照基准必须具有可对比性和可验证性。最好是以国家财政部统一测算、每年颁布一次的行业资本保值增值率标准值为主要参照系,据以确定各个被考核单位的利润考核基准和超额利润计算标准。

2. 要按照被考核单位主营业务性质的不同实施分类考核,在实施具体目标管理时,可划分为经营型、管理型、混合型进行分类管理,其中经营型企业又可划分为资金密集型、智力密集型、劳动密集型、项目开发型等液态。对于资金密集型和项目开发型企业,在按行业确定考核基准时,股东有资金支持的,还应按市场原则计算资金占用费; 而对于主业涉及多个行业的,还要根据各自贡献毛利比例确定考核利润基准。

3. 适当修正原则。具体一是考核年度净资产因增资、减资、合并、分立等客观因素变动的要修正;二是在国家统一标准基础上,要结合当地GDP 发展情况、区域同行业发展水平及企业自身以往发展水平和企业自身在行业内的地位,科学制定适合自身的考核基准;三是谨慎性原则修正,如不良资产修正考核利润的力度应比国家法规规定的力度大。

4. 定量与定性结合和权数适当分配原则。在确定目标指标体系时,不仅定量与定性要结合,在分配权数时,更要根据被考核单位实际情况灵活确定。如对于亏损企业,应以扭亏额为核心目标;对于战略转型企业,则应以转型的节点目标为主,对于成熟企业,则应以开辟利润增长点为核心目标:对于项目开发和项目投资企业,则应以开发的成功与否为主进行考核。

5. 选择性原则。在确定评价指标时,应根据被考核单位的业务性质和财务特点进行选择,不能一刀切。如对于赊销业务很少的单位,考核应收账款周转率就没有多大意义。

6. 短期与中长期结合。确定目标指标体系时,还应根据被考核单位的发展战略,适当融合一定中长期指标,以避免被考核单位的短期行为。

四、科学选择评价方法,强化指标引导作用

目标管理指标体系采用以定量分析为基础,以定性分析为补充,实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互校正,以此形成企业目标管理的结论。企业目标管理结果的基本计算方法为功效系数法,辅以分析判断法,即按照年初制定的指标体系,以企业年末实际经营结果,对照年初目标预定值或全国统一测算和颁布的行为标准值。分步得出目标管理的初步结论、基本结论和结论。

目标考核指标的计算方法,分别量化指标和定性指标的不同特点,使用不同的方法。定量指标实际值的计算,应建立统一依据,最好一律按照各被考核单位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或正式出具的财务报表及相关证明材料的数据为计算依据,不按考核口径作调整。同时为避免因异常情况对考核指标产生异常情况对考核指标产生异常影响,被考核单位定量指标得分,应设定最高得分。此外在具体确定单项指标得分时,还应根据指标本身的特性及考核机构的引导趋向,分别采用正除法、反除法及接近法,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指标体系的鼓励、引导、限制及禁止效用。

五、合理设定奖惩条件、保障发挥激励效用

实施目标管理,必须在目标管理制度体系中预先设定奖惩条件,奖惩条件的构成要素包括考核基准、奖惩基数及奖惩比例等要素,是据以计算被考核单位考核年度效益奖金的依据。合理设定奖惩条件,对保障发挥目标管理的激励效应极为重要,否则目标管理架构将行同虚设,其中考核基准的确定以年初净资产乘以行业资本保值增值率减一的结果加上资源占用为基准,并结合该公司近年的经营情况进行确定。其中行业资本保值增值率应采用考核年度前一年国家财政部门颁布的行业标准(如无法获取国家公布的行业标准,可以按照当年度本地GDP 增长比例进行确定) 。同时考虑被考核单位以前年度的实际资本保值增值水平加以确定。对于跨行业经营的被考核对象,应分行业下达资本保值增值率目标,年终考核时再按其各种业务贡献毛利的比例加权计算确定考核年度考核基准。若考核年度被考核单位的净资产出现增资、减资、利润分配等非经营性质的变动,应于年末考核时对变动进行加权调整。

资源占用费按照经营性下属公司实际占用总公司资源数量和参照市场制定的资源价格计算,具体在年初目标中确定。奖惩基数为经考核调整后的净利润实际值与净利润考核基准值的差额部分,也就是超额利润。其计算应以审计净利润为基准,并依据应收账款的情况以及奖金预提(发) 的情况等进行适当的调整。调整的范围涉及:当年新增的超过一定期限的应收账款余额,在确定实际调整额时,被考核单位必须严格按照业务合同确定的收款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会计核算,对于不按规定执行的,年底目标考核时可统一按照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的一定比例确认实际调整额;当年应提未提的投资减值准备,指按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应计未计的投资减值准备;其它调整,包括当年发放或预提绩效奖金的调整及其它应该予以调整的项目。奖励比例原则上按照超额利润的一定比例分档计算,奖惩比例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得随意更改,否则很容易产生被考核单位对目标管理体系的疑虑。在确定奖惩比例时,最好能按超额利润与考核基准的比例,采取分段累退方法确定个区段奖惩比例。

六、建立奖金预留机制,规范考核调整行为

1. 奖金预留。对于被考核单位按年度目标考核提取的绩效奖金,在确保年度激励目标实现的同时,原则上应预留部分以建立奖金池,留存到中长期指标考核期满后再根据实际考核结果予以兑现,以避免被考核单位的短期行为,同时也为以丰补歉创造条件,确保被考核单位员工收入的平稳。

2. 考核调整。首先,受客观因素的限制,被考核单位审计报表形成的时间一般会晚于考核实施时间,因此在进行考核时,如果审计报告末形成,考核机构可用财务报表有关数据进行预评,并在审计报告形成后再行调整。其次,被考核单位目标如果因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产生重大变动,考核机构应在考核实施前对年初制定的绩效衡量指标进行必要的调整。第三,被考核单位如果在年度目标以外争取到对公司有重大影响的项目,考核机构应对被考核单位实行额外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