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专业技能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气专业技能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气专业技能培训

电气专业技能培训范文1

关键词:维修人员 培训 系统化培训方法(SAT)

系统化培训SAT(Systematic Approach to Training)方法是制定人员培训大纲的有效方法,制定出满足电厂安全运行的人员培训大纲。能够培养出具有全面工作能力的人员,并且可以使得这种全面工作能力和资格得以保持。

一、培训需求的系统化分析方法介绍

在SAT方法的定义中,将培训管理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岗位任务和能力需求分析、培训大纲设计、培训教材编制、培训活动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价。SAT方法针对的是整个培训体系的建立。

二、高压电气维修人员培训大纲的编制过程

高压电气维修人员在核电站维修活动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电气专业所管辖的设备范围包括所有6KV以上电气设备部分及公共电源部分,同时还包括了核电厂最根本的发电输出的最后几环:发电机-变压器-送出线等等。

1.高压电气专业主要职责。主发电机维修;全厂电力大型油浸式变压器及干式变及其附属冷却设备的维修;柴油机发电机组的电气部分维修;220KV 升压站维修;6KV 厂用高压配电装置维修;厂区生产用的高压电力线路维修;厂区生产用的电力电缆及其电缆支架、电缆护套管、电缆沟、电气贯穿件等的维修;全厂电气设备的高压试验维修;电气设备和各种互感器、隔离变压器、逆变调压器、避雷器、消弧线圈维修。

2.初始培训目标。初始培训应为维修人员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安全、可靠和有效地完成分配的任务。初始培训还应帮助维修人员达到核行业管理团队的标准,包括工作表现、专业能力、人员安全和电厂可靠性。

3.继续培训目标。继续培训是为了保持合格的维修人员能够高水准地完成维修任务。

4.培训途径。维修人员各岗位相关培训需求提出了维修学员为达到初始培训目标和再培训目标所需进行培训的要求。上岗前维修部门负责人可组织对拟上岗人员进行资格考评,可根据该人员的工作经验等,对部分培训科目实施等效处理,然后按以下培训途径进行培训:辅助检修工(初级),具有执行检修工作的辅助任务资格;检修工(中级),具有执行检修工作的一般任务资格;主检修工(高级),具有执行检修工作的所有任务资格。

5.培训内容。根据以上分析,秦山核电厂高压电气维修人员的岗位大纲及课程设计可从授权专项培训、基础理论培训、专业理论培训、电厂系统培训、技能培训、管理培训、专项培训等几个模块来实现。这些模块描述了维修人员岗位相关培训需求中应包括的主要范围,这些内容来源于行业工作任务分析或运行经验,范围很广。

三、高压电气维修人员培训方式框架设计及实施

1.培训方式的构成。在核电厂内,一般培训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课堂培训;岗位培训;实验室、模拟体和车间培训;计算机辅助培训(CBT);自学。

2.培训方式框架设计。本文根据针对所培训人员的需求及所要达到的培训目标,编制了秦山核电厂维修人员培训方式的设想。在整个培训体系中,根据高压电气维修人员的经验,设置了培训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使用课堂培训的方式,对维修人员进行基础理论及核电厂维修员工所需要的其他知识培训。第二阶段,使用课堂培训、岗位培训及实验室、模拟体培训几种方式搭配的办法,使维修员工能够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继续根据维修人员的需求进行专业技能、系统知识、设备知识、岗位管理、实际操作等相关的培训。第三阶段,在第二阶段培训方式的基础上,增加计算机辅助教学、核特有工种培训等方式,培养专业的、核电站的相关专业检修人员。

3.培训的实施。第一,基础理论模块。对于这部分书本知识,应该以课堂培训为主。在地点上,可以采用厂内课堂培训的方式。同时也可以与厂外专业单位合作,进行相关基础理论的培训。第二,安全授权模块,主要也是以课堂学习为主,同时还有一些实体操作。第三,公共课程培训模块,主要也是以课堂培训为主。第四,管理课程培训模块,主要以课堂学习为主,同时还有在岗培训的部分内容。第五,电站系统和设备培训模块,以课堂学习为主,同时采用一些实验室/模拟体的培训。第六,技能培训模块,主要以岗位培训,实验室/模拟体为主。

专业的维修人员有效保证了电站安全稳定运行。近年来,随着SAT分析方法在核电站的普遍运用,电厂各处室的岗位培训大纲分析和编制工作正在逐步进行当中。随着培训大纲编制和培训方式的正规化,相信核电人才队伍的建设会越来越适应国际化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核电厂人员培训及其评价(IAEA-TECDEC-380)

[2]HAD103-05核电厂人员的配备、招聘、培训和授权(1996年修订)

电气专业技能培训范文2

1改革的基本内容

1.1能力导向,构建“工程化”实践课程体系

1.1.1以“项目驱动”进行校内阶段工程能力预培养

“2+1+1”培养体系的前2年,站在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高度,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构建科学基础、工程技术基础、文化基础以及基本技能有机结合的大基础教育.强调工程教育的基础性和通用性,其核心是构建系统整合、整体优化的大基础课程体系[3].在课程体系改革中,通过压缩部分必修课课时,前置部分第3年的专业理论课,为实施工程能力预培养腾出时间.此阶段是以“基础强化、课堂培养”为特征进行工程基础培养.第3年进入专业模块的学习,此阶段我系大幅整合原有零散的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以项目驱动方式重新设置实践课程,逐步建立以能力导向,分层次、模块化、相互衔接的工程能力培养体系.此阶段是以“项目驱动、梯度培养”为特征进行工程能力预培养.实践教学按“分层培养,阶梯递进,逐步提高”的方式进行,通过开设阶梯式工程实训系列课程,每一个阶段完成对一种能力的训练,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工程认知、实验、设计和实施能力,体现了能力训练的渐进性[4].

(1)开设9个专题讲座.开设9个专题讲座,把学生在理论课程中学到的专业知识系统化、工程化,由具有工程经历的校内导师和聘请的校外导师共同讲授,包括:工程师及能力的培养、发电厂系统及辅机设备、发电机及其实验、变压器的规范及运行、直流系统、配电系统、发电厂防雷与过电压保护、继电保护、电气倒闸操作原则及注意事项.

(2)整合7个实训模块.通过购置新的实验系统和对原有实验平台进行整合、重构,基本构建了一个能够真实再现发、输、变、配电全景过程的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平台.基于该平台,我们把以往一个或几个单一性实验内容整合成综合性实训项目,各项目模块计相应学分,同时联合企业编撰了对应培训教材,并实时更新.整合后的实习实训课程内容以工程项目为驱动,包含以下几大模块:发电运行与控制实训项目、输变电运行与控制实训项目、供配电运行与控制实训项目、电气测试与控制实训项目、高压电气设备绝缘检测技术实训项目、电磁仿真计算分析项目、电气基本技能培训项目[5].通过综合性实训项目的训练,能让学生体验真实工程环境,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电力系统运行、控制、维护、管理等工程实践与科技创新能力,为下一年在企业阶段的综合实训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有能力参与企业真实生产,在生产中完成教学行动,助企业创造效益,让企业接受,受企业欢迎.

1.1.2以“工程实战”进行企业阶段工程能力再培养

第3年学生在企业实训及做毕业设计,我们对企业阶段培养方案进行系统设计,其中含“始业教育、项目实战、毕业设计”等3个大环节、12个小环节.企业学习阶段由企业资深工程师和企业背景教师共同指导.此阶段是以“工程实战、系统培养”为特征进行工程能力再培养,其实战项目几乎全部来源于企业的生产实际.企业阶段培养重点体现电力生产过程的实际操作与控制、系统工程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以及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企业阶段培养是校内培养的高级阶段和延伸,计相应的学分.该方案明晰培养内容、步骤和目标,做到针对性强、校内校外不重复,“真刀真枪”进行项目实战,完成毕业设计.

1.2四元一体,整合三级递进式工程实训平台

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验课程内容优化设置,往往依托于实验室建制及其设备、用房配置.因此,对我院传统实验室、实验中心、工程实践基地进行科学合理的重构是十分必要的[6].工程训练平台重构以再现电力系统真实场景和过程、培养学生系统工程能力为目的,遵循工程能力递进式增长曲线,设计一批适合教学且源于典型工程项目的实训模块,同时考虑教学和企业科研服务有机结合,实现高校学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我们将校内外已有的优质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对分散的同类资源进行整合,我们构建了“工程基础、工程专项、工程综合”三级递进式工程实践训练平台。真正建设了一个集教学、科研、工程实践、创新训练“四元一体”的工程实践平台,提升学生认知+探究、实验+设计、工程实施+创新三类工程能力,体现了能力训练的渐进性[7].

1.3校企协同,共谋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

1.3.1解析校企合作教育的痛点问题

(1)从电气专业的特点来看,现代电力系统呈现高电压、大容量、大系统、智能化等典型特征,其系统结构及运行方式复杂且多变,做实验设备庞大且价格昂贵,运行、操作环境高危且不可逆,在教学、科研及培训中要构建完全真实的实验系统和环境是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只有企业才具备了真实的生产环境.因此我们只能够与企业进行全过程合作,才能确保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2)工程能力培养的渐近性使学生在企业阶段培养时间长达一年,有别于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大多数企业害怕影响其正常的生产,难以接受,因此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困难重重.

(3)校内工程教育师资缺乏,校内师资不能长期蹲点在企业带实习实训.(4)学校实践培养经费不足,没有相关的经费来拓展实践基地的建设.

1.3.2共谋“产学研训”有机融合机制

我们通过调研定位企业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企业对校企合作的利益诉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探索了紧密型的“产学研训”合作机制,吸引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产学研训”互融是生产、学习、科学研究、实习实训的有机融合,产学研训合作教育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工程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起来[7].

(1)产学结合.在学校建立职工培训基地,依靠学校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完整的培训课程体系、经验丰富的培训师资队伍,开展电路及嵌入式系统等方面的理论及专业技能培训,开展全面的电气设备检修及运维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培训,满足了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在电气产品开发上的技术要求,为企业的标准化作业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我系的人才培训基地已成为重庆三峡水利电力集团、重庆汇能达电子有限公司、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培训基地.同时在企业建立工程教育基地为学生工程实践提供工程案例和应用环境.企业技术专家受聘硕导、兼职导师,部分解决校内工程教育师资匮乏问题.

(2)研训并举.在学校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利用学校工程化师资队伍和完备的实验、测试、科研平台为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在企业建立科技成果孵化基地,把我们的技术成果提供给企业进行成果转化,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与公司共建成果转移孵化基地,教师依托基地进行产品开发与成果转化,部分学生全程参与.“发电机微机励磁控制系统”“发电机微机监控系统”等成果广泛应用于各类发电公司,近3年累计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

(3)校企协同.实践教育基地,校企共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教学改革得到一批知名企业的协助与合作,在企业实践环节实施过程中,我们结合自身优势和行业背景,分别遴选了重庆三峡水力发电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重庆水轮机厂、重庆汇能达电子有限公司及南岸供电局等5家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的企业作为校外工程实践基地,建立了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群.合作企业共同为基地提供实践教育资源,为学生1年的企业实训打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了使我们的人才培养计划符合市场的需求,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时俱进,校企协同对人才培养体系实施闭环控制,即通过社会调研、人才市场调查以及企业对就业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所涉及的核心课程开发、专业教学实施、实训基地建设等关键环节,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创新与特色

2.1构建以“基础强化、项目驱动、工程实战”为核心的工程化实践课程体系

传统实践课程体系多依附于理论课程,验证性实验比重过大,缺乏综合性和系统性,不利于工程能力的培养,改革为“基础强化、项目驱动、工程实战”为核心的工程化实践课程体系[8].具体措施为:校内1年,整合原有零散的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以“项目驱动、梯度培养”为特征进行工程能力预培养;企业1年,“真刀真枪”进行项目实战,完成毕业设计,其实战项目和毕业课题几乎全部来源于企业的生产实际,此阶段是以“工程实战、系统培养”为特征进行工程能力再培养.

2.2整合以“工程基础、工程专项、工程综合和创新”为台阶的递进式工程实训平台

通过对原有实验中心、实践基地以及实验室的整合重构,搭建了“工程基础、工程专项、工程综合和创新”三级递进式工程能力实训平台,各平台相互支撑、有机融合、科学衔接、梯度推进,真正建设了一个集教学、科研、工程实践、创新训练“四元一体”的工程实践平台.分阶段地提升学生认知+探究、实验+设计、实施+创新3类工程能力,形成科学的工程能力发展曲线,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工程能力.

2.3设计以“始业教育、项目实战、毕业设计”为主线的系统化企业培养方案

为期1年的企业培养是实践教学环节中非常关键的阶段,电气专业企业阶段的培养方案,以“始业教育、项目实战、毕业设计”为主线,其目的是使学生受到电气领域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能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电力系统、电机系统设计、运行、管理的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具备在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进行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技术管理和知识创新的综合能力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9G10].

2.4确立以“产学结合、研训并举、校企协同”为特征的紧密型

校企合作机制实践是工程的灵魂和根本,产学研结合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11G12].产学研训,多元互融,校企协同,互信共赢.树立学校服务企业的思想,充分利用学校人才优势和设备,为企业开展人才培训、技术攻关和科研成果转化,使企业受益,促进校企互信和校企长效利益共同体形成,从而解决了工程实训基地“建立难、针对性差、费用高、不稳固”的工程教育瓶颈,具有小投入、大产出效应.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校企全程共建,并协同对人才培养体系实施闭环控制.

3应用推广效果

3.1促进学生工程教育环境条件的不断改善

以工程化、系统化理念整合、构建实验中心、实践基地,共计投资2000万元,拥有重庆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与重庆市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市级人才实践培养平台.2015年,电气专业被授予重庆市本科高校“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同年获批重庆市能源互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外建有7个定点实习实践基地,具备了良好的工程教育平台,有利于我们顺利开展工程教育.

3.2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自实施该培养体系后,我系毕业生就业率均超97%,就业质量逐年提高,每年约20%~40%学生被国家电网录用(见图2).通过对近几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学生因在校期间接受了全面系统的工程实践训练,受到社会普遍好评.近几年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6篇,专利授权7项,获得各类科技竞赛奖励53项,近2年承担各类科技项目41项。

3.3师资队伍工程化素质不断增强

通过企业全程参与学生培养过程和密切的产学研合作,我系师资队伍工程化素质不断增强.本专业除引进具有工程背景的专职教师外,积极与企业开展人才交流,聘请企业的专家、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全程参与学生培养,同时和企业密切开展产学研合作,把我们的技术成果提供给企业进行成果转化,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例如电气工程系与重庆汇能达电子有限公司通力合作,研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机励磁控制系统、微机调速控制器、一体化综合控制屏、微机监控系统已在重庆三峡水力电力集团、江津富源发电公司、綦江发电公司等企业得到应用,年产值超千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自主研制的电力测功机已产业化,广泛用在长安、力帆等企业的汽车零部件试验台上,申请专利3项,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自主研发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输电线路杆塔绝缘子闪络监测装置”已在重庆电力公司长寿供电局和三峡水力电力集团公司输电线路投入运行,实现了对线路特定杆塔上绝缘子闪络的实时在线监测,有效提高线路故障巡视效率,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通过产学研合作研制的配电网可视化实时状态监控系统,在三峡水力电力集团供电公司投入运行,大大提高了配电网运行的管理效率.这种“双向参与、资源共享”不仅使本专业方向的师资队伍工程化素质不断增强,也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条件,将科研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了“校企合作、产学双赢”.近4年成果完成人承担了相关教改项目10余项,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0余篇,获得各类教学成果奖15项.

4结语

我校电气专业近几年通过专业综合改革,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毕业生,腾讯、华龙网等主流媒体网站曾针对本专业作了“这个专业很牛”的专题报道,指出“重庆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不论是课程设置还是设施设备,都与企业进行了紧密结合,所以学生才能够得到企业的好评”,并详细报道了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的代表性情况,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也引起了一些教研机构和相关会议的关注,吸引了一些院校来校调研交流.我院应邀在2011教育与教育技术国际学术会议、2012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研讨会上作经验交流,还先后与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华大学等高校就学生工程能力培养进行了面对面经验交流.我院工程实践基地每年接待10多所国内高校参观访问,如重庆科技学院、重庆文理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等到我校观摩电气实训平台建设,并建设了类似实训系统.特别一提的是我院工程化、系统化电气实训平台集教学、科研于一体,对大型企业建设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和借鉴作用,吸引企业来校调研交流,如国网重庆电科院、重庆新世纪电气有限公司、重庆水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等来参观交流.我院的改革模式和建设成果得到兄弟院校和相关企业的高度认同,成为“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范例,改革成果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杨奕,刘伟,贺晓蓉.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电气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3):16G19,31.

[2]杨靖.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状况到底怎样[N].科技日报,2014G11G27(007).

[3]李山,贺晓蓉,郭燕.以“大基础、大工程”创新电气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高教论坛,2011(7):12G14,54.

[4]杨奕,徐鹏,彭小峰.电子设计竞赛与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4):172G175.

[5]蒋东荣,贺晓蓉,李山.电气工程专业综合实践基地建设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3):155G156,158.

[6]张玉洲,鲁璇班.论高校工程实训中心文化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4):136G138.

[7]翟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1(4):106G108,111.

[8]林健.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进展评析(2010—2012)(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13G24,35.

[9]张铁楠,刘铁武.基于“卓越计划”的计算机专业企业培养方案的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2G115.

[10]刘伟,贺晓蓉,贺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6):58G59,63.

[11]傅越千,楼建明.电类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途径的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0(4):67G71.

[12]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0(7):4G5.

电气专业技能培训范文3

【关键词】电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1、电气工程质量管理的特点

1.1周期较长序较多

电气工程施工大体包括:接地D埋管D穿线D配电箱(柜)安装D照明器具安装D设备安装D避雷网(针)安装D通电试验D设备调试等。整个施工过程等于或超过主体施工过程。

1.2电气工程施工的隐蔽性强

电气工程施工中管、线、盒等暗设在结构主体内,出现质量问题不易察觉,返工难度大。

1.3电气工程子系统较多

电气工程施工包括照明系统、动力系统、消防系统、安防监控系统、通信系统、电视接收系统、宽带网络系统等,各个子系统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需要从整体上对电气工程的质量进行控制。

2、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建筑电气施工技术不到位

建筑电气施工是一项专业性以及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为了压缩成本,一些施工单位从市场上随意找些工人,这些工人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就开始上岗施工,施工技术不到位严重影响了电气施工的质量。建筑电气施工人员缺乏良好的专业技能培训,施工的水平和技术与规范要求不相符合,使得建筑电气施工达不到相应的标准。

2.2电气施工人员素质低下

电气施工无论是施工者、管理者还是监理者都是人,所以电气施工是以人为主体的工作。当前很多电气施工中的施工者自身专业素质无法得到保证,同时管理者与监理者也无法实现良好的管理与监理效果,那么无论是施工过程、施工质量管理还是施工质量监督都会影响到电气施工的质量。

2.3建筑电气施工的现场管理较为混乱

当前,建筑电气施工现场管理比较混乱,在施工当中缺乏专门人员的指导和协调,不能根据正常的程序来实施电气的操作和安装,以致影响了工程的工期。与此同时,在对一些隐蔽工程进行验收时缺乏认真度,缺乏明确的形象进度和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电气施工材料堆放无序,环境卫生普遍较差,这都对电气施工的现场管理产生了影响。

2.4建筑电气工程质量安全意识不够高

现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管理中很重视人的因素,电气工程质量管理同样如此。首先,建筑企业存在重主体、轻安装的质量意识。在安装过程中常常盲目追赶工期,简化正规安装程序;认为工程合同结束就等于圆满成功,根本没将电气施工质量放在心上;有的企业甚至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给工程带来巨大安全隐患。其次,建筑企业对安装施工人员的素质要求不高。安装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系统的理论培训。虽然在长期实践过程积累一定经验,但职业道德不高,许多安装环节能省则省,只是图快,不求干好。管理层的思想问题与安装人员的职业操守是造成电气事故的重要根源之一。

3、加强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3.1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能

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的共同作用,他们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首先,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和质量意识,有助于控制施工质量。其次提高管理干部的目标管理和施工组织能力,提高施工技术人员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的能力;最后,施工前对各专业施工班组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水平,使各分项工程质量达标,实现预定管理目标。

3.2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

电气工程师不能只停留在按图施工的水平,要全面熟悉设计图纸,发现图纸中的不足,及时提出处理意见。电气工程师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精心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要求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各项技术措施,而且应与设计图纸、电气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相符。根据建筑工程总体进度情况编制电气工程进度计划、人员计划、机具计划并组织落实,在工程实践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予以修改与补充。对施工班组及人员进行工程的总体技术交底,由于施工人员流动性较大,还要根据工程的进度情况分阶段进行交底。明确适用于本工程的电气规范及操作规程,对相关技术文件、技术要求、技术标准做到心中有数。

3.3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施工中必须根据已会审后的电气施工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按照国家现行的电气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方有关工程建设的法规、文件,审批后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中若发现图纸问题应及时提出并处理,不允许未经未经同意擅自变更设计。严格推行规范化操作程序,编制符合规范、工艺标准,具有可操作性的质量控制程序。加强对设备、材料进场检查验收,每次进材料都应填报审表,经审查同意后方能用于工程。进场时要提供三证,即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产品检验报告。同时要组织监理人员根据规范的要求进行检查,若发现不合格材料应坚决退换。每道工序未经有关人员在验收表上签字,不得进行下道工序,记录好工作日志,防止监督流于形式。在施工阶段要严把材料质量关,每种材料要有完整的资料(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复测报告等)并经过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签字才可进场;要严格控制分部工程的质量关,重点是工序的质量控制。

3.4注意防治电气安装工程质量通病

常见电气工程质量通病。防雷接地不符合要求;室外进户管预埋不符合要求;电线管(钢管、PVC管)敷设不符合要求;导线的接线、连接质量和色标不符合要求;配电箱的安装、配线不符合要求;开关、插座的盒和面板的安装、接线不符合要求;电缆、母线安装不符合要求;室内外电缆沟构筑物和电缆管敷设不符合要求;路灯、草坪灯、庭园灯和地灯的安装不符合要求;电话、电视系统的敷线、面板接线不符合要求;电气工程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从事电气安装的人员技术素质差,不完全遵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电气材料市场混乱,把关不严;施工企业对电气安装质量不够重视。防治电气工程质量通病的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提高电气安装的设计水平;加强管理,把好原材料进场关,控制材料质量;严把电气安装工程验收关。

3.5做好电气安装工程后期的系统调试与验收工作

当电气系统安装完毕后,必须对整个系统进行调试,以确保其使用的安全性、稳定性。首先,电气设备系统调试前应检查外部条件和环境是否满足调试要求,在条件成熟后按系统功能和负荷大小分批分次进行。其次,采用经计量检定的检测仪器对电气工程进行检测,严格按照使用条件及规范操作。第三,电气设备系统调试应严格遵守调试程序进行,前道程序未完成或未合格严禁转入下道程序,以确保电气设备及操作人员安全。最后,严格按照质量验收标准对已完工程进行验收。对于安装工程中存在的不合格品,应及时进行返工处理,以确保工程质量。

3.6电气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编制针对本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组织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设专职持证上岗的安全员。

4、结语

随着建筑物服务功能不断增加和扩大,使得建筑电气专业在建设工程中的复杂程度越来越大,对电气工程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提高电气工程的质量需要我们在各个环节都加强调控,注意施工过程的细节问题还有质量安全问题,只有做好全方位的准备才能保证电气工程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电气专业技能培训范文4

【关键词】土建施工;技术分析;现场管理

房地产业的火爆催生的我国建筑大军的兴起,土建施工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意义,有的已经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行业的发展,相关人员应该引起重视。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简略分析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1 当前土建施工项目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1 施工进度控制不严谨

我国今天的土建施工项目存在着总包与分包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对施工进度的控制往往不能达到统一的要求。一般来说,土木建筑施工的进度控制对工程建设项目建设阶段的工作程序和持续时间会有总体的安排,以保证土建施工、检查、调查等一系列活动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但是在进行分包的过程中由于分包项目比较单一,造成了对单一项目的进度不能统筹协调的管理,这样一来,各部分施工甚至会产生干扰和阻碍,出现一部分项目拖延,一部分项目“清闲”的局面,必定会影响整体工程效益。

1.2 技术和质量控制不足

施工技术无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施工阶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工程的质量,效率,总体效果都要靠科学严谨的施工技术来保障。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技术指标不稳定性因素,有材料上应用的问题,也有技术上的不足,还有人员上的操作不当的问题。土建工程施工技术包括很多方面,涉及不同的专业和工种。面对复杂多样化的技术问题,工程施工监督部门的工作尤为重要。可是,技术指标的不稳定往往伴随着监理的漏洞。例如,在重视对重点技术问题进行监理控制的同时,如对针对混凝土施工的材料、硬度、灌浆问题的监理,却忽视对现场、资源、气候问题的考虑,只注意了施工方面的控制,却不注重后勤与材料管理。殊不知这些边缘或者说外界因素也是技术控制的重点内容。

1.3 环境污染与环境公害问题

土建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必然会带来诸如粉尘、有害气体、噪声、强光,固体和液体废弃物的污染。而杂乱的施工现场、高空坠落物、地震以及其他偶然事故等,都会地对城市居民生理上和心理上造成了伤害。我国早有相关的法规对这些内容进行限制和规范,但是实际上,施工单位和监管部门往往对此不重视。每年都有建筑单位与周围单位的纠纷发生。实际上,建筑的本身是供人们使用的,但若是它的出现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就已经违背了建筑美学的精神。

2 加强现场管理,提升工作效率,保障施工安全

管理是生产的精髓。一个工程的管理,就像大脑对于人体一样重要。工程中出现的一切问题,广义上都能由科学的管理来解决。以下提出自己关于土建施工管理的建议。

2.1做好成本控制和进度控制工作

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的今天,成本和进度控制对企业的效益有重要影响。施工前根据工程造价,在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的同时,应考虑成本的控制,进行评估预算成本。对于利润较高、潜力较大的工程(如装修、装饰工程)采取尽量降低成本,又不影响工程质量的途径。而施工进度的控制是组织者在施工中的重要部分。确定目标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结合施工内容,严格履行计划。又要做好对于突况的预案,例如停电,机械故障等,不要让这些因素影响到施工进度。

2.2 重视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才能保证施工质量。组织者要认真学习安全法律法规,对操作人员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做到在任何工作,任何时间都具有警惕意识。丰富和加强管理手段,严格监督施工过程的安全生产,对于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部门重点监控。纠正违章行为,保证各类机械的安全运行。各类防护措施必须要组织验收合格后方能施工。

2.3 做好人才储备,提升管理水平

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管理水平决定着质量管理的好坏。组织者应经常性的对管理人员进行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积极引进人才做好人才的储备和开发工作,善于利用激励机制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走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有工程质量的保证和业务的发展,才能打造精品工程。

2.4 推广和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施工机械

某些施工技术及先进设备的引进,往往会解决以往的大难题。如混凝土的人工振捣,平常可能由于操作人员的松懒、懈怠、造成很多结构中振捣不密实,影响工程质量,而采用自动化高抛免振捣方法施工,再辅助人员处理,就会得到更好的效果,还能提升工作效率。良好的施工组织,需要先进的施工技术来协调。只有合理运用的先进施工技术,加上先进的机械化设备的引进,才能省时省力,又能降低成本又加快工程进度。

2.5 做好后勤管理与材料控制工作

目前我国土建施工项目中,材料采购比较混乱,后勤管理繁杂无序,手工管理的方式较为落后,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有待提高。没有合理高效的后勤管理,就不会有高效率的生产,不良材料应用在建筑中,甚至会产生安全事故。材料不能被合理利用,即浪费了资金又浪费了时间。我们往往专注于建设优秀的建筑,实际上,“没有好米,哪来好饭”,这也是我们管理的盲点。

3 处理好施工进度与工种配合管理问题

土建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专业空间的交叉作业,包括土建、装修、电气安装、给排水、智能化弱电等。若专业之间的配合不协调,势必会影响其他工种的开展,最终给整个建筑工程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施工过程中的协调配合至关重要。

3.1 施工前的准备

在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电气安装人员应该事先对土建设计提出电气技术的要求,这些电气要求必须在土建结构施工图中得到具体的反映。开工前,土建施工人员必须要与电气安装人员进行接触,共同商讨施工方案。对于存在交叉施工的部分,在图纸上作出标注,以便提醒相关人员,协调施工。

3.2 基础施工阶段的配合

总的要求是,所有的线缆穿墙管,必须预埋预留,而不能破坏返工。也就是说,不同的工种之间并不是你做完了我做,而是大家同时做,不是后改,而是先留。这就要求电气专业施工人员必须做好与土建施工人员紧密联系,格外注意基础固定件预埋与土建施工人员施工的配合度,核对预留空洞及预埋钢管的轴线,标高、位置、尺寸、数量等方面是否与图纸要求相一致。

3.3 结构工程施工阶段的配合

主要是电管暗敷工作。电管暗敷工作是整个电气安装工程的关键工序,必须根据土建浇筑混凝土的进度要求及流水作业顺序逐步进行。此阶段的配合主要内容有:地面的混凝土浇制前,必须敷设好地面中的全部管线、室内接地线,并完成开关箱、柜基础框架的安装,做好地脚螺栓的预埋工作。现场浇制的梁、柱、板中的电气工程全部按照暗配管方法施工,在浇制混凝土之前做好穿线管、灯位盘以及开关盒等的安装工作。同一房间内的电气设备安装标准必须严格一致。

3.4 混凝土浇制阶段的配合

混凝土浇制前,电气的相关排线就要布置妥当。要将接线盒和管子等安装固定于相应位置上,如果严格按照设计图进行排线,一般不会出现与钢筋网位置发生冲突的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若是管线与钢筋网冲突,可拨开影响安装的钢筋,待安装好接线盒以及管子以后,再适当调整钢筋的位置,或在原来的位置上增绑一些附加钢筋。

4 总结

土建施工项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我们要时时注意以科学管理为先导,以保质保量为先决的基本要求,统筹协调不同专业不同工种进行施工,严把材料关,严格进行质量技术监督,才能打造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梁爱萍.工程中的材料管理浅析.中国科技博览[J],2009(9).

电气专业技能培训范文5

人事专员年度工作计划(一)

1、完成各部门所需人员的增补,满足人力资源需求,并通过各种渠道招聘人员,计划人员招聘数量达500人左右。针对现阶段人员流失较为频繁的现象作出相应的对策及措施,查找出原因并进行改善,尽量稳定员工。

2、部门人员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合理地招聘一批员工,以配备各岗.

3、做好人员流动率的控制与辞工人员纠纷与处理。既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又维护公司的形象和根本利益。

4、规范各部门的人员档案并建立存好档案,严格审查全体员工档案,对资料不齐全的一律补齐。

5、作为行政人事部的一员,应以身作则,这样才能保证在人员偏紧的情况下,大家都能够主动承担工作,使公司各项工作正常进行。

6、配合采购和财务部门,严格把好促销员的进、出关。

7、开始对员工宿舍5S进行定期检查并评分,以提高宿舍管理及卫生清洁。

最后,感谢各位领导能够提供给我这份工作,使我有机会和大家共同提高、共同进步;感谢每位同事在这一年来对我工作的热情帮助和悉心关照。虽然我还有很多经验上的不足和能力上的欠缺,但我相信,勤能补拙,只要我们彼此多份理解、多份沟通!也希望今后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公司给予的平台能创造和发挥出更好的水平,希望公司在10年丰收更大的喜悦,吸纳更多的人才!相信公司明天会更好!

人事专员年度工作计划(二)

一、人员调配管理

本年度重点做好新兴工业园投运期间的人员调配工作。

1、根据公司新的体制设置及人员定编,抽调部分优秀管理人员及生产骨干到工业园工作,使技改项目投运后,能够正常的安全经济运行。

2、根据公司各部门、单位人员岗位定编、缺编情况,随时作好调配工作。及时、准确下达人事调令和人事指令,力争使人力资源达到最佳合理配置。

二、劳动合同管理

做好劳动合同的签订、解除及劳动合同档案管理等工作。本年度重点做好xx年6月30日194人劳动合同到期员工的续订工作。针对本次续签工作,在今年劳动合同管理工作的基础上,需进一步运作新的管理办法,对生产工人及其他工作人员拟采用中期(2年)、短期(1年)合同,对部分人员采取不再续签合同的管理办法。

三、人事考核评价

为进一步加强对员工在一定时期内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正确把握每位员工的工作状况,建立公司正常、合理的人事考核评价制度,从而为员工的奖惩、晋升、调整等提供客观依据。根据公司目前生产经营状况,制定人事评价制度,进行人事考核评价。对不合格人员实行在岗试用、待岗培训或转岗,以保证员工队伍的高效率、高素质。

四、奖惩管理

结合公司实际,对在生产、科研、劳动、经营管理等方面,成绩突出、贡献较大的,分别给予奖励。对有违反劳动纪律,经常迟到、早退,旷工;完不成生产任务或工作任务的;不服从工作分配和调动、指挥,或者无理取闹,聚众闹-事,打架斗殴影响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等情况的员工,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

五、人才储备工作

根据公司现状,结合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做好招聘工作计划,参加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大型人才交流洽谈会,直接引进高层次、高学历人才获得技术过硬、品德优秀的人才队伍。拟在xx年招聘应届大学本科生10名左右,专业主要有:热能与动力专业5-7人,电气专业2-3人,化学专业2-3人。

六、员工职称评定、职业资格证年审工作:

随着对人才资源的进一步重视,职称评定等项工作已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与重视。

1、做好xx年度公司员工申报职称工作的办理,重点做好申报初级及中级职称人员的手续办理。

2、做好公司员工职业资格证书的年审与办理工作。按照劳动部门要求,做好职业资格证书年审工作,同时根据实际适时做好职业资格证的申报及办理。

七、其他人事管理工作:

1、做好员工季度劳保及劳动用品发放及管理工作,及时做好员工劳保用品的补充及相关制度修订工作。

2、做好员工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建档工作,保证档案的完整性、齐全性、保密性;

3、严格按照公司规章制度,认真办理员工的辞职、辞退、除名、开除退厂手续。严格退职手续的办理,做好退职员工钱、财、物的交接监督,不留后遗症,并做好人事部门工作总结。

人事专员年度工作计划(三)

一、加强制度建设,为人事人才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1.建立目标管理制度体系,编制院(部)、部门年度目标任务书,修订完善院(部)年度综合考核办法。

2.根据学校事业发展需要,调研起草第四轮处科级机构设置及处科级干部岗位职数调整方案。

3.调研起草各类岗位分类考核、教辅岗位分类设置、第二轮专业技术岗位分级聘用等实施办法。

4.根据国家和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关政策,调研起草学校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方案。

5.在现有编制和岗位职数内,积极探索适合我校职称评聘改革的相关制度。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教师实践创新能力

6.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认真落实2014年人才引进计划,刚柔相济,大力引进高水平人才;积极主动做好进人考核、签订聘用协议以及报到接待、安置等服务工作;做好2015年人才引进计划及人才引进政策的编制工作。

7.科学编制并落实教职工教育培养计划,通过学历深造、专业培训、国内(外)访学与交流等形式,切实提升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

8.认真实施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若干意见,做好新进教师导师制的考核管理、新教师岗前培训、高校教师资格认定等工作,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综合素质。

9.继续做好中青年教师挂职锻炼、专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证书资助等工作,丰富应用型教师实践创新能力发展内涵,提升教师实践创新能力。

10.做好“双能型”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实践教学、应用型横向合作项目、挂职等多渠道多形式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组织开展第三批“双能型”教师资格认定工作。

11.组织开展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做好正、副教授等评议推荐及讲师评审工作,为教职工提供及时准确的政策信息及专业咨询;组织开展试用期满人员定岗定级,以及校聘副高、中职的评聘工作。

12.做好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人才项目组织申报工作,组织开展第二批校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的评选工作。

13.认真落实本科教学评建整改任务,对照评建整改内容,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做好外聘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结构。

三、强化岗位管理,稳步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14.推行目标管理。为适应校院两级管理和工作重心下移的需要,认真做好院(部)、部门年度目标管理的考核工作。

15.做好第四轮处科级机构设置及处科级干部岗位职数调整方案的实施工作,组织开展第二轮专业技术岗位分级聘用、各类岗位分类考核、教辅岗位分类设置等工作。

16. 按国家和省相关政策,全面启动我校绩效工资制度,认真落实我校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方案。

17. 认真做好教职工(包括合同制聘用人员)年度考核工作,组织开展人事和合同制聘用人员的聘期考核及续聘等工作,做好各类人员调配、轮岗、辞职等手续办理工作。

18. 做好在职及离退休人员工资、津(补)贴及相关福利的审核发放,规范校本部合同制人员的聘用、工资福利及档案管理,认真办理拟退休人员的退休手续、做好退休工资的审核报批等工作。

四、其他工作

19. 推进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适时启动我校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二期工程,做好人事处网站建设工作;做好全校人事人才、师资队伍、工资福利等信息的统计与上报,数据库采集,法人年检等工作。

20. 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按照国家一级干部人事档案室建设目标和标准,加强干部人事档案室的软硬件建设;做好各类人员档案的日常管理和服务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