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小学德育工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范文1
德育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主要方向,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对个人一生性格和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从近年从事德育教学工作切身体会,从农村孩子所处的环境特点与当前农村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不良表现进行归纳总结,对农村德育工作进行探讨。
1.农村孩子思想情感形成环境的特殊性
一个孩子性格与思想情感的形成,更多地受到他所处的环境的影响。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正在发生较大变化。一是农村大环境的特殊性。农村相对来讲,信息较闭塞,环境寂寞安静,同时农户居住较分散,相互间交流较少,是一个不适应孩子好动好奇心灵的环境,容易导致孩子自闭孤僻的性格。二是家庭环境的特殊性。由于当前很多年青父母都外出务工,很多孩子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成为留守儿童。爷爷奶奶一方面忙于农活,只管孩子吃饱穿暖,无暇顾及孩子的情感世界,另一方面缺少文化知识,无法跟孩子沟通,使得对孩子性格影响最大的家庭教育缺失,孩子的思想情感处于一个自我形成与发展状态,无法得到很好的引导。
2.当前农村学生思想品德的一些不良表现
由于农村孩子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家庭教育的缺位,表现出一些不良的思想和性格。
2.1 厌学情绪。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不愿意进教室,不愿意听课,不能完成日常学习任务。我们的学生很少有主动阅读有益的课外刊物,自愿做课外练习的,学习上处于应付状态,导致学习成绩较差。
2.2 缺乏礼貌礼仪。不懂礼貌,爱说脏话,不尊重老师,甚至给老师取绰号。
2.3 贪图享受的思想较重。喜欢穿着,爱吃零食,宁可不吃午饭,也要买小吃,一些住校学生一周的生活费在前半周就已经花光了。学校不时有发生掉钱掉东西等事情,而且很难查找,有的学生捡到钱物不主动交老师。评先进、选贫困主动要,分劳动任务相互推。
2.4 以自我为中心意识。不管父母、同学他人的感受,只顾自己的想法,自私、任性。一切活动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观念淡薄。
2.5 缺乏自信。自卑意识较重,不能主动承担任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不敢承接。
3.对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建议
3.1 要高度重视农村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小学德育工作是影响学生一生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多,家庭引导较少,学校更应发挥主体教育作用,不尽要承担学校本身的教育工作,还应向家庭教育延伸,弥补当前农村孩子家庭引导的不足问题。农村小学应将学生的德育教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强化每一位教师的德育观念,增强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形成全校师生共同关注孩子成长、共同促进德育工作开展的良好氛围。
3.2 要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要强化学校的校风、校训和办学理念,提炼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较为响亮的文化口号。比如:重庆谢家湾小学以“六年影响一生”作为办学理念,以“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作为校园文化,形成了其鲜明的个性特色和文化氛围。学校良好的文化理念,对师生也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容易产生以此为荣,团结奋发的激情。
3.3 要创新德育教学方式。我们很多师生都把德育教育作为一门课堂学科来看待,对学生的教育也仅是按照文化课程的教育方式来开展,说教式教育显得十分枯燥,学生也很难接受。德育教育应该是贯穿于课堂内外、联系于学生言行的常态教育,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与性格品质的教育,必须坚持时时、事事进行,坚持多样化教育,寓教于乐,才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3.3.1 抓典型,树榜样。“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应多采用正面教材,对于做得好的学生给予更多的表扬和赞同,让他们从内心产生自豪感,也成为众多学生效仿的对象。作为大队辅导员在过去的德育工作中,我采取了每月评选德育标兵、每期评选德育先进班级等形式,对此产生了较好的影响效果。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范文2
关键词:农村小学;低年级;德育工作
德育就是通过教学引导和渗透,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与道德等方面的强化与提升。农村低年级的小学生刚刚步入校园,德育工作必须尽快完善,通过德育管理控制学生德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本文通过专项教育、常规教育和校外教育三方面进行了德育工作管理的实效性研究。
一、专项教育――主题班会
小学低年级的德育工作任务是艰巨的,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刚刚入学,很多德育思想都需要尽快建立起来,而开展专项教育是让低年级小学生树立起良好品德和思想道德的最佳途径。主题班会的形式要力求多样化,才能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诗歌朗诵、诗歌表演、小品表演、小快板,采访等,都是可行的形式。例如,设立“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主题班会。教师可以利用诗歌朗诵的形式,让一年级的小学生转变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认知,让他们明白帮助别人,获得感谢,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誉,内心是很快乐的。又如,设立“团结友爱”的主题班会,着重解决一年级小学生在刚刚入学的阶段经常和同学发生摩擦和争吵,不断地告状,不断地哭泣,使得常规教学活动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要召开以讲团结、讲友爱为主的主题班会。在开展班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品表演,每个学生都会感受到“友爱”要比“争吵”更让人幸福,更好地体现出一个人的良好品质。除了与日常管理相关的主题班会之外,低年级的小学生知识储备有限,刚刚步入校园,看到学校的许多规则制度和行为往往会感觉困惑,因此,教师可以设置提升知识量的品德教育内容,如“红领巾来历”的主题班会。针对这类的少先队教育活动,教师要让学生借助网络资源进行了解,同时讲述更多的“故事”等,让学生形成爱国、爱党的思想。总之,班会教育能够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教育功能。
二、常规教育――班级管理
品德教育活动不可能经常开展班队会等专项活动,在进行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开展常规教育,而班级管理的过程就是开展常规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主要的途径包括:
1.开展奖励制度
农村低年级的小学生往往较为顽皮,在上学前,在农村院子里等各处自由玩耍,许多班级制度的约束往往不能很好地坚持,因此教师要每天都会利用好晨会课时间,及时把班中出现的情况或发生的事情和他们一同分析,引导他们学会辨别好坏。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奖励,实行“今日之星”评选制度,并颁发物质奖励,如印着“奖”的本子等。
2.爱心教育
对农村低年级的小学生不应该一味地责备,要利用爱心来约束他们。对学生要倾注一片爱心和耐心,把爱的雨露洒向学生的心灵,学生就会明白即使自己犯了错误,只有认真改正教师就会更喜欢自己。
3.游戏管理
目前,受计划生育的影响,农村家庭中的孩子也是娇生惯养,许多学生都会表现出自私自利的心理,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利用游戏来进行纠正。如,教师设计一个竞赛游戏:画一条线,线内发一个足球,学生远远地站在线外,让两人一组,每次有4~5组,最早钩到球的是胜利组。这时学生就会想尽办法,最后知晓一个人向前,另一个抱住她的腿,这样才能完成。游戏活动后,教师要告诉学生团结才是最有力量的,进而开展团结友爱的德育教育。游戏使学生增添了快乐,增长了知识。在游戏中加强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三、校外教育――联系家庭
农村家庭中有许多外出务工的人员,针对这些留守儿童,教师特别要重视校外教育,联系学生家庭,拉近家校距离,形成德育合力,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提高家长综合素质。首先,要建立学校、家长、社区、教育点站联系制度,学校主动与政府及社会各部门沟通,广扩开辟校外教育途径。其次,可以联合学校领导,组织开办家长学校,让家长们接受一定的家教知识,避免家教中简单粗暴、过分溺爱等传统观念的产生。开办好家长学校,还要与社会各界、家长共同商议出德育实施方案,取得家长们的配合和支持。
强化小学生德育工作是一项艰苦的、长期的育人工程,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它要求一线工作者必须立足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地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综上所述,针对农村低年级的德育管理工作必须要重视校外教育管理、常规教育管理和班会组织的管理等多元化的管理控制,才能保证低年级小学生的德育水平迅速提升。
参考文献:
[1]魏银萍.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如何开展德育工作[J].甘肃教育,2012(13).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范文3
关键词:农村;德育;思考
德育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主要方向,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对个人一生性格和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从近年从事德育教学工作切身体会,从农村孩子所处的环境特点与当前农村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不良表现进行归纳总结,对农村德育工作进行探讨。
1.农村孩子思想情感形成环境的特殊性
一个孩子性格与思想情感的形成,更多地受到他所处的环境的影响。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正在发生较大变化。一是农村大环境的特殊性。农村相对来讲,信息较闭塞,环境寂寞安静,同时农户居住较分散,相互间交流较少,是一个不适应孩子好动好奇心灵的环境,容易导致孩子自闭孤僻的性格。二是家庭环境的特殊性。由于当前很多年青父母都外出务工,很多孩子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成为留守儿童。爷爷奶奶一方面忙于农活,只管孩子吃饱穿暖,无暇顾及孩子的情感世界,另一方面缺少文化知识,无法跟孩子沟通,使得对孩子性格影响最大的家庭教育缺失,孩子的思想情感处于一个自我形成与发展状态,无法得到很好的引导。
2.当前农村学生思想品德的一些不良表现
由于农村孩子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家庭教育的缺位,表现出一些不良的思想和性格。
2.1厌学情绪。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不愿意进教室,不愿意听课,不能完成日常学习任务。我们的学生很少有主动阅读有益的课外刊物,自愿做课外练习的,学习上处于应付状态,导致学习成绩较差。
2.2缺乏礼貌礼仪。不懂礼貌,爱说脏话,不尊重老师,甚至给老师取绰号。
2.3贪图享受的思想较重。喜欢穿着,爱吃零食,宁可不吃午饭,也要买小吃,一些住校学生一周的生活费在前半周就已经花光了。学校不时有发生掉钱掉东西等事情,而且很难查找,有的学生捡到钱物不主动交老师。评先进、选贫困主动要,分劳动任务相互推。
2.4以自我为中心意识。不管父母、同学他人的感受,只顾自己的想法,自私、任性。一切活动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观念淡薄。
2.5缺乏自信。自卑意识较重,不能主动承担任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不敢承接。
3.对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建议
3.1要高度重视农村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小学德育工作是影响学生一生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多,家庭引导较少,学校更应发挥主体教育作用,不尽要承担学校本身的教育工作,还应向家庭教育延伸,弥补当前农村孩子家庭引导的不足问题。农村小学应将学生的德育教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强化每一位教师的德育观念,增强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形成全校师生共同关注孩子成长、共同促进德育工作开展的良好氛围。
3.2要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要强化学校的校风、校训和办学理念,提炼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较为响亮的文化口号。比如:重庆谢家湾小学以“六年影响一生”作为办学理念,以“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作为校园文化,形成了其鲜明的个性特色和文化氛围。学校良好的文化理念,对师生也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容易产生以此为荣,团结奋发的激情。
3.3要创新德育教学方式。我们很多师生都把德育教育作为一门课堂学科来看待,对学生的教育也仅是按照文化课程的教育方式来开展,说教式教育显得十分枯燥,学生也很难接受。德育教育应该是贯穿于课堂内外、联系于学生言行的常态教育,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与性格品质的教育,必须坚持时时、事事进行,坚持多样化教育,寓教于乐,才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3.3.1抓典型,树榜样。“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应多采用正面教材,对于做得好的学生给予更多的表扬和赞同,让他们从内心产生自豪感,也成为众多学生效仿的对象。作为大队辅导员在过去的德育工作中,我采取了每月评选德育标兵、每期评选德育先进班级等形式,对此产生了较好的影响效果。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范文4
关键词:道德教育;农村中小学的班主任;学生;教学工作
一、目前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状况
1.对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的农村中小学的学校教育中,应试教育依然占据主流,在应试教育的要求下,教育的一切重点都放在了对成绩的追求和对考试分数的提高上。大多数班主任因此沉浸在纯粹的知识教学中,而且中小学的很多班主任都抱有一种思想,认为学生的年龄还小,思想教育和道德观念还不值得着重培养,等到长大后自然会成型,因而放松了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其实这种思想大错特错。学生的道德观念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在成长过程中,除了父母的第一步思想教育,学校就是最重要的道德树立区。如果在这个道德教育时期没有给学生们灌输正确的思想,以后长大成人的学生就会因道德的缺失而有一种人格上的缺憾,会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
2.对学生心理掌握不够准确
农村中小学的班主任一般都由教学工作突出的老师来担任,但是这类教师在教学工作上往往投入了过多精力,虽然能保证教学质量,但因此也容易忽略学生们的心理成长,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研究了解学生们的内心想法。再加班主任这一职位的压力大、任务多、责任重,很多年轻的教师都对此岗位敬而远之,导致许多中老年教师们担任了班主任,由于年龄差距太大,很容易就产生师生间的代沟,一旦出现这类问题,学生的逆反心理就会随之而来,尤其以中学为主。这样一来双方就连最基本的沟通都很难进行,更不用说思想和道德上的交流活动了。
3.关于德育的理论知识不足
由于区域的原因,农村中小学的班主任关注的重点大都放在知识教育上,更多的时间都花在研究教学和课堂讲课上,没有去找寻有关道德教育的书籍或其他资料。当学生们偶尔犯了道德上的小错误,班主任即使想要进行道德教育,也无从说起,加上平时关注社会教育类的节目和活动的次数也极少,无法组成有效的语言来说服学生,致使德育工作效率低下。
二、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具体方法
1.更新班主任的年龄层次
很多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开展现状不佳是因为年龄的关系,因为年龄老化会带来一系列的教育问题。学生们面对老龄化的班主任也难免会产生抵触心理,师生之间也纯粹只剩下知识传播者和知识接受者的关系,学生就会觉得班主任与自己的距离比较疏远,很难会打开心扉接受班主任的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而且老龄化班主任的精力有限,也未必能妥善管理班级上的众多事务。因此,更新班主任的年龄层次,缩小教师与学生的年龄差距,让年轻教师勇于承担班主任的职务,充分发挥年轻人新思想、新思维的优势,对学生的道德思想建设将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2.增强班主任的道德教育理念
班主任对思想道德的重视程度对德育工作至关重要,它对整个德育工作的性质起引导作用。让班主任更多地去了解道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前提。班主任要意识到学生时代对人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足以改变学生们今后的人生轨迹,班主任只有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才能进一步增强班主任的责任心和道德教育理念。同时,校方在对班主任进行考核的时候,可以将该班级学生的平时表现、文明礼貌等校园日常行为也纳入考核的范围内,令各班班主任都开始认真施行道德教育。
3.做好学对生的研究了解工作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劳务工外出打工的现象极为普遍,留守儿童成为农村中小学的主要生源。学生的思想与心理都很复杂。对班级中的学生,班主任要了解每人大致的家庭情况,有一些学生的性格孤僻、沉默寡言,又或者暴躁易怒。作为班主任要仔细去了解造成他们不良性格的深层原因,与学生们的家长做好沟通工作。而在一些思想道德上有偏差的学生要作为重点看护对象,有针对性地与这类学生加深关系,对待他们要用亲切平和的态度去交流,解开学生们关于思想上的疑惑,同时,班主任应该努力将自己塑造成学生的好朋友,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去和学生们相处,这样有利于让学生更愿意打开心扉。我班的一个学生唐振中,由于父亲早逝,母亲在外打工,家里无人管教,脾气暴躁易怒,经常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大打出手。我了解他家中的情况后,在学习和生活上更加关心他,帮助他。他逐渐转变,不再打架了,学习成绩也慢慢提高。
4.班主任要以身作则
道德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进行道德教育时,虽有一套具体的参照标准,但光凭借口述是不够的。俗话说“言传身教”,班主任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向学生说明良好的道德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除了在日常校园生活中时刻强调校内的规章制度,也要向学生们展示自己道德高尚的一面。班主任可以经常带领学生们进行道德建设活动,并在活动中身先士卒,以良好的个人形象和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也要保持谦和,注意自己的文明礼貌,既然要求学生做到这些,班主任就要自己先做到,这样才能形成一种道德感染力。我经常教育我班学生做人要讲诚信。记得在一次日常行为规范评比活动中,我曾经许诺如果我们班进入前三名,奖励每个学生两根棒棒糖。结果我班得了二名,我也言出必行,结果全班六十多个同学都收到两根棒棒糖。经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我班学生的道德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从学生角度观察德育成果
1.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
道德的影响是广泛的,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道德教育成果的缩影,举例来说,以前在课堂上从来没有主动发言的学生在经历道德教育后突然变得踊跃举手回答问题,那就说明对他的德育工作是相当成功的。班主任还可以通过课堂纪律的变化来审视自己德育工作的成果。如果上课期间违反纪律的行为明显下降了,在前段时间内的德育教学也可算初显成效。
2.学生的校园表现
道德教育要靠思想的潜移默化,然后通过各种细节表现出来,学生在日常的学校生活里会有许多课外时间,这些时间不属于班主任监管时段,可以确保道德观察的真实性。学生们如果在没有班主任的环境下还是能表现得恭敬有礼,就说明对他们的道德教育已经进入了心里,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习惯。
3.学生的情绪控制力
学生面对学习的压力、家庭的督促、生活的烦恼,很容易形成一种情绪冲动,道德教育正好就是控制学生情绪冲动的法宝,看他们在面临各种问题时的情绪表达,就能判断学生们是否真正地掌握了道德教育中的“克制”、“耐心”、“宽容”等品质。如果当学生在遭遇了种种令人不快的学习上或生活上的问题时,能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去处理这些烦恼,这就是道德教育带给他们的成熟。
4.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
道德教育的影响更能体现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更为彬彬有礼。在校能关心同学,与同学相处更和谐;在家能尊老爱幼,与家人相处更融洽,这说明学生的道德素质有了提高,也就是说道德教育有了一定的成效。
教育要求以人为本,每一种教育都不能做到十全十美,因为学生群体中总是会存在个性与共性间的矛盾,但也正因如此,才需要努力加强道德教育,让学生们保持自己个性的同时,也能够和周边的同学、老师、家人以及未来的生活和谐相处,这便是德育工作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参考文献: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范文5
一、学校应健全以校长为首,德育处为核心的德育工作体制
建立以德育处、班主任、骨干教师、团员等参与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德育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保证德育工作计划、时间、人员、经费的落实。班主任具体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和管理,全体教师配合班主任和德育处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认真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另外还要加强对团员的指导,使之成为学生的楷模,充分发挥他们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模范作用。
1、坚持每周定时在校委会上研讨德育工作,明确每周德育工作目标,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2、坚持德育教育的班主任例会制度和每周德育主题教育活动,使德育教育经常化、序列化;3、建立家校联系卡,定期召开各班级家长会,交流汇报学校教育教学情况; 4、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公安、消防、村委会的作用,根据不同的需要,聘请校外领导到学校作对学生进行教育,充实德育教育内容,推进学校德育教育工作。
二、强化教育,努力提高师生的思想素质和法律意识
1、开展学习收听、收看党的重大会议等活动。通过办黑板报、办报、校园广播、户外交流等途径加强宣传,把德育教育落实到每个师生头上。
2、开展定期主题教育活动。农村学校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制定每月的活动主题教育。二月份开展“文明新风进校园”的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三月份组织学生开展“学雷锋”主题教育活动,结合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四月份开展“法制教育”的主题教育活动。五月份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六月份开展理想教育活动等等。学校围绕主题、根据学校实际具体安排组织丰富的活动。
3、加强德育阵地建设,发挥班主任德育教育作用:(1)农村学校可根据实际成立校园广播室,开设“校园新闻”、“学雷锋”、“作文赏析”等栏目,由学生投稿,每天利用三餐等时间播出。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2)校团委做好每升降旗仪式活动。学校利用每周一、周五降旗仪式集会,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校团委组织好国旗下讲话,讲话结合学生身边实际发生的点滴为话题,对学生进行纪律、安全、理想、诚信、环保等方面的教育。(3)推行教师巡查制度,对各班的学生上放学出勤、卫生、纪律、三操、安全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一周一小结,一周一评比,并颁发“文明班集体”等荣誉称号,使之形成班班争优、个个赶超的良好氛围。
4、定期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制观念。农村学校由于学生思想品德参差不齐,家长整体素质偏低,教育方法落后,学校教育手段单一,导致学生的法制观念淡薄。为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应定期组织对学生法律法规教育活动。如:观看光盘、听广播、聘请派出所干警等到校进行法制讲座。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5、建立家校结合的德育网络。农村学校应该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针对当前外出务工的家长较多的现实,学校应利用传统节日、寒暑假,集中请家长到校或教师家访,反馈学校德育工作情况,传授德育信息,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共同维护孩子安全健康成长。
三、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和管理,努力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创设良好校园环境
良好的行为规范是良好思想道德的基础。各班班主任应充分利用晨会、班会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加以正面教育。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班风量化管理方案,每周评比一次,并授予“文明班集体”等荣誉称号,以此激化学生争先创优的精神。
1、学校要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每学期可开展“一语、二化、三文明”教育活动,即:讲普通话、绿化和净化、使用文明用语、做文明人、行文明礼仪常规训练活动,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经常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通过寻找身边的美丽和感人人物事迹教育活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学校定期组织学习身边的感人事迹和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活动,以此促进学生学习先进、积极上进。3、对学生进行细致化管理,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农村学校可根据实际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劳动、卫生、生活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要求应细化,坚持“反复抓、抓反复”的原则,反复落实规则,引导学生自觉地执行要求,良好的习惯自然就形成了。
四、重视学校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
1、经常开展安全自查。学校要把安全教育工作它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大事来抓,努力形成“人人抓安安全,师生重安全”的局面。学校利用每周教师例会、升降旗仪式、班会等经常行的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形成师生齐抓共管的安全氛围。学校每学期与各班主任、教师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积极消除校园安全隐患,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范文6
农村中学 德育工作 教学效果
一、农村城镇化的加速给农村社会带来的影响
1.农村城镇化加速带来农村主体意识的觉醒
农村社会向城镇化社会的逐步转化,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破除了自上而下的大一统计划经济模式,激发了个性活力,鼓励个体创新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都为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和多样价值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同时也推动自我意识和公民意识的成长。
2.市场经济的冲击引发精神家园的失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物化世界观泛滥对人文精神的侵蚀,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引发的生存危机,机器世界导致的人际关系冷漠、道德感淡化、生物技术带来的伦理困惑等的这些冲击引发了精神家园的失落。这种失落感进而也深刻地影响着在校的青少年学生,其主要表现为社会道德失范,个体精神信仰危机。
3.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文化对农村传统价值文化的冲击
随着城镇化发展,沙埔的农村劳动力在城乡间紧密流动,加强了城市中各种文化交相对乡村纯朴文明的冲击,带来的直接结果是乡村原有的农耕文明的裂变。网络、信息技术在农村的迅速发展,腐蚀青少年的心灵、阻碍其健全发展的因素却比比皆是,网络化的发展,已经开始深刻影响青少年感知、认知世界的方式,以及社会规则的内化,甚至影响到他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中学德育面临的难题
在农村城镇化背景下,沙埔中学德育工作者的主导性地位会受到多元化信息的冲击。同时,沙埔中学学生在网络中可以不再局限于狭小的空间进行交流,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随心所欲地选择信息,他们可以凭自身的情感好恶来对复杂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进行选择。因此,沙埔中学德育工作者在中学生思想素质成长过程中的主导性地位就容易受到严重冲击。网络时代的到来使网络文化发展起来,沙埔中学学生在网络中也容易受到与自己所受教育有所不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网络文化的影响。如果中学德育工作者面对网络的开放性不提高自己、改进自己、巩固自己的德育主导性地位,他们很可能会落伍,从而跟不上网络时代潮流。
三、提高沙埔中学德育有效性的对策
1.沙埔中学转变德育观念
在城镇化进程中的沙埔中学保持传统的德育观:在德育目的上重社会不重人;在德育过程上重理性的引导而忽视非理性的引导;在德育课程的设置上重视认知课程而忽视德育课程;在德育方法上一味地强调强迫式、说教。以此观念开展的德育成为了限制人、约束人的工具。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社会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这种学校德育观念已经有悖于社会的发展,必须改变,要“从物化到人化,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承认学生的独立人格地位;从‘失真’回归‘本真’,关注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建构人自身的意义和世界;从限制性转向发展性,以人为本,解放和发展人的德行潜能;从分离走向融合,把德育贯穿于一切学科教育和一切德育活动中,实行一体化教育;从灌输到对话,平等对话、相互教育、互相发展。”
城镇化进程中的沙埔中学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更要根据当地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学生的内在需求为出发点,根据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学生形成的思维习惯、认知方式、人格倾向等开展工作,沙埔中学教师要具有主动性、主导型和创造型开展工作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学的具体实践中,生活德育观、生态德育观、校本德育等德育观念更是值得借鉴。
2.沙埔中学把握德育目标
首先,把握德育目标的起点;引导中学生具备道德选择力。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农村发生了急剧的变革,多元价值的共同存在成为了新农村的一种普遍现象,信息化对新农村的覆盖加剧了多元价值的传播。生活在这种社会环境中的农民必须面对各种价值观的冲突(如封建迷信、科学主义、拜金主义、人文主义等),并且做出自己的选择。因此,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中学必须承担起引导学生逐渐产生道德选择力的责任。“这种道德选择力不仅是对现有道德规范和取向的适应,更是对道德规范和取向的创新。”
其次,把握德育目标的方向,引导青少年学生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公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和城镇化的进程中,“臣民意识”等思想在相当一部分农民的头脑里根深蒂固,表现为消极、被动、接受权威等,对自身权利的保护认识肤浅。因此,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中学,应该将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公民作为德育工作的基础,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再次,追寻德育目标的理想:信念是个体动机目标与其整体长远目标相互的统一,没有信念人们就不会有坚韧意志,更不会有积极主动性的行为。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中国农村,由于受到各种价值观的冲击,相当一部分人信仰淡化或者无信仰。学校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教育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3.沙埔中学完善德育制度
我国当前施行的学校德育制度多是经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渐进变革而成的,与前社会环境和德育现状以及德育主体的德性素养具有很大的滞后性,致使现行学校德育制度对德育工作的作用力减弱。这需要决策主体不断深入调查研究,不断完善德育制度。在城镇化进程中的沙埔中学需要具有针对性的做好德育工作的各项保障制度。要做好沙埔中学德育工作,首先还要做好沙埔中学德育教师的工作。在沙埔中学德育专职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上,教育管理部门应当有明确、科学的定位和政策倾斜;在教师待遇上,教育管理部门应当研究有别于学科教学教师的激励机制,对于在学生德育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领导、教师在干部选拔、职称评定等方面要优先考虑。其次,对于学校德育的工作,教育管理部门要“给一个明确的地位”,不能简单地讲“德育为先”。但是实际上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中学的德育工作已经证明,“德育为先”还是要为“学科教学让路”的。再次,教育管理部门对于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学校,应当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切忌运用“城市标准”衡量农村,运用“传统标准”衡量社会转型时期的学校德育工作。第四,要制定行之有效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考核、监督、研究、管理办法,划拨专项德育经费。对于随意占用德育课程、挪用德育经费等现象要严肃处理,对于“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等规定一定要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叶连松.中国特色城镇化\[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2\]马力宏.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
\[3\]叶连松.中国特色城镇化\[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4\]黄书光.价值观念变迁中的中国德育改革\[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5\]彭未名.德育之为德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4,(l).
\[6\]胡斌武.学校德育的现代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