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范文1
关键词:课程改革物理教学探究式初探
引言: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已经拉开,每一位物理教育工作者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迎难而上,以培养适合时展要求的人才为己任,积极投身到物理课程改革中去。
正文:
一、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什么样的教学模式
理论上探究式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观点的教学方式。通过个体或群体的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培养科学方法和探究能力,形成探究品格的活动。
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设计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七个因素。
二、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物理课程改革的理念上可知,探究式教学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这是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探索的重要内容。
三、在实施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成为现代研究性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要不断地反思,经常阅读一些教育理论,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新的教学技能和现代教学手段。
对学生要信任,遇到问题引导他们进行讨论,活跃思维、开发潜能,增强他们的学习乐趣和信心,从而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
四、教材的编写为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初中物理作为物理的入门,在编写上为我们提供了有利条件,它强调以探究式教学为主。
五、本着探究式教学的想法,在平时教学中注意了以下问题:
(一)在备课上要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对于一个问题的提出要积极思考努力探索,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准确地信息、完整地知识。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引导他们沿着探究的思路去解决问题。
(二)在教学中要从学生易接受的事物开始,使他们达到乐于参与的程度。现代初中生的心理水平正处在形式运演初级阶段,他们获取信息的过程常常离不开具体的事物的支持。因为(1)初中物理课堂探究应以学生能习得正确的态度为重要目标。(2)探究之初以实验为中心,探究目标要切近,要与思维起点构成上下位关系,对于探究途中的思维断层应及时补充后续实验或用对话的形式予以调控,不断训练学生由“接受”“反应”向乐于“参与”的心理过渡。
(三)初中的探究式教学还要为高中的探究式教学做准备和衔接。初中阶段可以从学科内较为简单的探究式教学入门,以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有指导的探究式教学为主,为后续跨学科的高中的探究式教学做准备和衔接,教师应筛选出那些适宜开展探索式教学的内容。
六、探究式教学的结构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讨论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分析得结论应用反思
下面以“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原因”为例介绍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情景创设可从生产、生活等现象入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为探究的动力来自于对问题的好奇、敏感和丰富的联想与假设,来自于不同的观点的撞击和争辩。好的情景创设能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里的猜想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生活经验进行的,而不是凭空猜想。但教师也不要追求严密的逻辑性,要鼓励学生的直觉思维,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
本节课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观察家庭电路的连接及工作情况,提出问题:如保险丝断了那会是什么原因呢?学生讨论进行猜想:短路、总功率过大、电源电压过大等,然后让学生说出理由。
2.学生讨论、设计方案
启发、引导学生先从宏观上提出总体思路,设计总体方案,再对每个局部进行微观设计,这样可以使学生的知识活化重组,有机组合形成相互联系的知识结构,只有结构化的知识才能向能力转化。设计方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利时机。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让学生把思维过程暴露出来,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也可以站在学生的思维层次上提出问题给学生思维指向,同时要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千万不能包办代替,注意方案设计不仅仅为解决问题,我们要在设计过程中整合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有时方案可能并不完善,可留给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自己去发现、修正、完善。开始时可提示从而降低难度。
如本节课设计方案时,可先提示如下:在设计“短路”造成电流过大的实验中,最好给哪个元件短路?用什么来观察电流过大?应选用那些器材、规格怎样?然后分组讨论,选器材,设计实验电路图如下:
图1图2
对于显示电流的大小,有的学生还坚持用量程大的电流表而不用保险丝,对此,可让学生根据电流表的特性及电路的连接情况分析,排除只用电流表的想法从而确定和统一实验方案。
3.学生操作、实施方案
方案出来后,让学生分组独立地进行实验操作,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设计的方案不合理或不完善,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修改,同时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求实的作风,一丝不苟、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的科学修养。下面就是本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
首先让学生讨论归纳步骤,然后让学生按总结的步骤去操作。由于是初次尝试探究法,学生对此还不大熟悉,为了顺利完成实验,可给以下提示:与什么情况相比电流过大?学生再讨论总结出如下步骤:(1)连好如图1电路,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观察灯泡和保险丝的工作情况。(2)断开开关给灯泡短路,如图2,闭合开关,再观察灯泡和保险丝的工作情况。(3)分析现象并得出结论。步骤归纳后,学生就可以直接去操作。
4.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要进行有效地启发,引发学生思考,组织讨论。渗透科学思想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汲取别人的思想。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提示各组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借鉴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错误及补充自己的不足之处,最后由教师统一思想。
如本实验中如何判断保险丝是否断开可讨论:图1现象:灯亮,保险丝无现象。图2现象:灯亮,保险丝瞬间发出亮光。对比两现象得结论:短路可以造成电路中电流过大。对此,有的学生会提出问题:保险丝瞬间发光灯不亮,能确定是保险丝断了吗?学生讨论后要更换保险丝试试,经实验后才能确定保险丝是否断了。实验后确定结论是正确的。
同理,在研究“总功率过大”“电压增大”造成电路中电流过大时也采取了如上探究过程。
5.反思应用
反思探究过程,梳理思维线索,可使学生认识深刻、理性。更重要的是反思总结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总结探究过程的困惑与喜悦。在应用中巩固探索过程中获得的新知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获得探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如本节课中研究后两因素也可造成电路中电流过大时可让学生反思后在课下自己完成。
七、探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虽然探究式教学在教学领域提倡已久,但在我们农村中学真正实施也还不久。平时我在教中多多少少也进行过探索式教学,但对这种教学方法的实质还并不了解。通过这次深入的探究总算对它有所了解,但还并不完整,还需要不断的努力学习和完善。特别是其中的某些步骤我觉得还不够完美,如在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怎样才做到简练和恰到好处,还有在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实施方案的过程中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顺利地完成及学生通过现象能容易得出结论,这三方面是重点也是难点,我觉得这一点需要不断的去摸索和总结。
结论:虽然对探究式教学初次研究,但这对我以后的教学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至少它把我引向了教学的改革之路,使自己勇于改革、敢于探索,也为自己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感谢那些在我进行教学改革过程中帮助过我的老师们和同学们。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初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范文2
《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年)》指出,“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促进教师及管理者专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因此,如何通过项目研究与实践营造有利于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内外部环境,如何形成一些有价值的、先进的提升园长、教师团队领导力的机制与策略,为本市学前儿童幸福快乐地成长创设更为良好的环境,成为深化二期课改、推进学前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任务。
2010年4月,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项目研究正式启动。在总项目组的带领下。幼儿园研究团队历经三年,于2013年4月完成阶段研究工作。这期间,形成了《幼儿园课程图景:课程实施方案编制指南》《我们的课程领导故事》以及子项目研究成果《让评价成为教师的专业行为——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质量监察与管理的研究》《基于“思优”价值的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理想课程的执着追求——幼儿园游戏课程自我完善的实践探索》等一批具有引领实践作用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课程领导力项目研究作为学前教育内涵发展的一面旗帜,不仅对经历其中的项目幼儿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一批锐意改革、具有课程意识和课程领导能力的园长和教师在项目研究中获得了成长,而且项目的实施过程是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核心内涵不断深化的过程,对这一问题的反思与对规律的总结,将成为指引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未来发展方向的航标,对促进上海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持续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项目基本概况
(一)为什么开展研究
1988年至今,上海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经过20多年的探索与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幼儿园课程的理念、实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然而,当我们跨入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历史发展时期,面对新形势与发展要求,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前教育科学化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尤其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与课程管理的有效性上存在的瓶颈问题也日益凸显。如。课程编制与实施的关系问题,课程实施有效性问题,课程评价与质量监控问题,等等。由此,我们希望通过课程领导力项目研究,激发基层幼儿园的活力,并借助团队的智慧解决课改中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二)如何开展研究
项目研究的关键问题是要把握好改革的方向及实现改革的路径、方式。
1.研究目标
本项目研究本着“实践导向、互动生成、模式多样、促进提升、关注特色”的指导思想,采用“研究一开发一试点一推广”的工作模式,达成如下目标:探明课程领导力的核心要素及其具体内容,设计、实施、完善校(园)长课程领导力评估方案,探索提升课程领导力的策略、方法、手段及运行机制;切实提升课程领导的意识和能力,实现课程领导从“应知”“应为”到“愿为”“能为”的转变,从而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校(园)长、教师和教研员的专业水平,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促进学生发展。
2.研究假设
在设计总体框架时,我们重点研究并厘清提升课程领导力最核心的问题,由此确立研究的假设,并将这种判断衍生到项目的总架构与子项目的行动研究中。
本项目研究对于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有如下三方面假设:第一,园长的课程领导力是影响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实施走向的重要因素。在规划、设计课程以及推进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吃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国家相关文件的精神,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园本化的精髓,园长的思考力、规划力成为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二,幼儿园全体人员对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认同是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关键因素。所以,课程领导力的核心是要取得全体员工包括家长的认同,并转化为一种专业自觉。第三,营造适合管理团队、教师团队发挥课程领导力的有利环境是促进课程有效实施的主要策略。
3.内容框架
该项目研究以“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的理性认识与行动策略”作为整体目标。以幼儿园课程方案、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四个方面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幼儿园“必选项目”与“自选项目”为具体内容,架构起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以提升幼儿园课程领导力。“必选项目”为“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编制与完善的研究”,包括五部分内容:课程方案编制的思考、基础性要素、实践性要素、更新与完善、案例与分析等,主要由28所市课改基地幼儿园以及市立项幼儿园承担,每所幼儿园围绕一个核心问题,从中选择一个切入点,确定重点研究主题。“自选项目”有6个子项目。每一个子项目分解为若干研究内容,经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反复推敲、遴选,又根据研究的假设,最终确定10个“自选项目”,包括“基于一日活动中保教结合操作手册编制与施行的研究”“幼儿园游戏与学习融合的实践研究”等,由10所幼儿园承担子项目的研究。
4.实施策略
为了更好地推进本课题研究的实施,达到课题预期的目标,我们具体采取了聚焦问题、点面结合、专家指导、纵向衔接(高中、初中、小学和幼儿园四个学段)、横向贯通(每个子课题之间横向联系)、强化过程的实施策略。
二、研究过程与实践探索
项目研究的关键是,要把握好改革方向及实现改革的路径、方式,要明确研究从哪里切入以及该如何做研究。
(一)聚焦核心问题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确立问题意识,要把全体实施者的问题意识激发出来,找准并分析阻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瓶颈问题。
研究始于幼儿园中的真实问题。比如,从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编制中提炼的问题是:(1)如何落实课程理念(核心价值)问题,并使之成为联系课程各要素的纽带?(2)如何使课程各要素之间保持内在的逻辑一致性?(3)如何使“政策性”文本变为“应用性”文本?(4)如何进一步彰显园本特色?(5)如何将“系统化”课程文本转化为教师的教育实践?又如,南京东路幼儿园在“社会教育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有效开发与利用研究”中提炼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家长资源流动性与幼儿园课程资源固定性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周边资源通用性与幼儿园课程资源特殊性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节日活动与学习主题活动的平衡与整合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幼儿园要探索的真问题。
问题从何而来?从现状调查人手,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研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聚焦核心问题,使后续研究更有针对性。从文献资料研究中寻找理论依据和对关键概念的诠释。例如,黄浦区思南路幼儿园在项目研究中经历了三次集中性的文献研究,包括对有关儿童需要的文献进行再研究,获取了能解决“儿童需要高满足”质量观实践化的核心要素是关于儿童适应的界定,随后梳理了对本项目价值最大的文献资料,形成了关于“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的文献综述。所有项目幼儿园根据总项目组整体工作要求,均要对国内外本项目的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与分析,形成调研报告。这些为后续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1.明晰“研究方向”,不断调整研究内容与方法
项目研究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清晰、不断拨开迷雾的过程。本研究最大的难点也可谓最大的价值,就是通过某个“点”的研究,形成提升课程领导力的策略与机制。而项目幼儿园起初还是用惯性思路搞研究,比较注重项目研究的本身,没有与课程领导力的提升建立联系。
要调整研究思路和确立与总课题相一致的研究重点并非易事。因为这意味着对原有思路的颠覆。对原有内容的调整,对已有经验的放弃。当幼儿园项目组陷入沉思、困境时,市项目组及时组织了项目研讨、交流、评价活动,尤其是中期评估,通过现场观察,查阅资料,质疑、对话、交流等环节,对各幼儿园的项目研究方向、重点及与实践的适切度等进行全方位诊断,引导幼儿园着重思考子项目与总目标之间、与幼儿园实际发展的有关目标以及重点目标之间的关系,并对目标与内容作出适度的调整,为后续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2.着眼“技术路径”,不断明确研究定位与过程
在研究过程中,要求各项目幼儿园既要有关于战略目标及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规划,又要有行进中承上启下地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技术路径的设计。一方面可以使幼儿园明确项目研究在本阶段的可操作的目标、可实现的预期目标和研究的主要路径。主要是以问题的形式聚焦,通过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呈现解决问题过程的技术路径,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厘清幼儿园项目研究与课程领导力的关系。把项目研究的目标置于幼儿园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之中进行长远考虑,厘清项目研究对于幼儿园发展的各个层面的关系。
3.伴随“过程反思”,不断跟进实践行为与策略
幼儿园和中小学不一样,园长课程管理的内容比较杂,如果缺乏思考力就容易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或者停留在问题表面。因此,在项目研究中,我们要不断思考、明晰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内涵是什么。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矛盾焦点在哪里,可以从什么角度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在哪里,等等,伴随“过程反思”,找到规律性的领导思路与领导方法,把研究内容转变成常态化、长效化的实施内容以及操作程序,进而有效地提升课程领导力。这是提升课程领导力的核心所在。
三、研究成果与成效
(一)研究成果
1.主要观点
三年来,基于问题的行动实践、项目研究取得令人欣喜的成果,形成了以下基本结论:
(1)树立课程领导主体是一个包括园长、教师、家长、幼儿、社区相关人士等的共同体的理念。这是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前提。
(2)园长在课程实施监控过程中的专业自省,是提升课程领导力的根本。
(3)促进教师在问题驱动下开展反思性实践,是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关键。
(4)幼儿园支持系统的统筹和发展,是提升课程领导力的保障。
2.实施策略
(1)整体规划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是对幼儿在园学习时间与学习内容从课程层面进行整体规划,是国家课程方案的园本化体现。也是幼儿园文化和幼儿园课程领导力的具体体现。幼儿园在课程实施方案研制过程中,采取了各个击破、重点突破、团队攻坚的策略,以加强研究和实践。研究成果《幼儿园课程图景:课程实施方案编制指南》从课程实施方案基本要素人手。描述了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编制与完善的基本方略,并以大量的幼儿园“案例报告”阐明了幼儿园课程规划与实施的课程改革的哲学。课程是幼儿潜移默化接受教育的一种途径,好的课程承载着幼儿的童年生活方式。项目幼儿园对课程的探索始终透着勃勃生机。这种生机来源于对教育规律的遵循,对幼儿成长的尊重和对未来发展的突破。
(2)瞄准幼儿园课程实施有效性:找到了游戏与学习结合的三种路径,梳理了自主游戏中的关键经验,形成了有关个别化学习材料的可玩性设计及集体教学游戏化的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可推广的保教结合的实践成果;园长对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和引领;园长直接统领保健室与教研组,形成研究共同体,以便有策略地突破难点。
(3)运用多种手段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突出分享理念,重构幼儿园园本教研模式;以教师发展规划的动态机制来引领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构新型的研训模式,形成教师发展共同体;提炼了教师有效发展的三个定律——扎根于教师实践的需求,扎根于教师鲜活的经验,扎根于教师的实践反思。
(4)多途径保障课程实施资源开发与利用:积极争取园外资源支持,为“我”所用;在“互动、共建”中统筹规划、合理高效地利用园内资源。
(5)攻坚克难,夯实评价研究底部:借助保教质量监测平台。做实评价底部;寻找评价研究突破点;创新机制,构建幼儿发展评价运行机制。
(二)实践效果
1.实践中的变化
(1)园长课程领导力得到明显的提升。主要表现在:重视对课程计划的整体性思考与规划;正确处理课程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更全面地关注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对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更注重细节,逐步建立促进课程建设与实施内涵发展的制度与机制。与此同时,园长的领导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氛围正向着民主、开放、沟通、合作转化。每所项目试点幼儿园都形成了具有园本特点的课程实施方案,组建并优化了课程教研团队。在园长的带领下。幼儿园课程文化正逐步形成。
(2)“教师自主发展、群体合作发展、领导服务支持”的教师发展文化初步显现。项目试点幼儿园的教师在参与项目研究过程中对课程的敏感性与课程开发意识、课程资源利用意识以及课程设计、评价能力都在发生变化。同时,教师逐渐重视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关注群体合作发展。而幼儿园管理者则以服务者的角色提供符合教师发展需要的支持。这种教师发展文化的培育,为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3)幼儿获得了更多的关注。“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是项目研究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项目研究以儿童需要为起点的实践研究历程提升了教师及家长对幼儿的关注度。
(4)研究成果对其他幼儿园产生了积极影响。我们采用开放式研究方式,在不同阶段通过展示交流等途径向全市幼儿园宣传、推广课程领导力研究成果中的重要理念与操作方式。如,在2011至2012年,市项目组在思南路幼儿园、南西幼儿园、芷江中路幼儿园、荷花池幼儿园举办了4场课程领导力项目的全市性展示,使大家既学到了项目试点幼儿园的宝贵经验,又看到了提升课程领导力的探索过程,有效地推动了项目研究成果的及时推广。又如,市以及区县教育局结合项目的中期评估、结题评估,组织了68场展示交流活动,黄浦区教育局还组织了“幼儿园专场”,幼教界有2600余园长参加。这些举措给其他幼儿园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让同行分享了提升课程领导力方面的信息及阶段成果。项目组还围绕项目主题,形成了市级层面的研究专著和项目试点幼儿园的经验总结类书籍等,同时《文汇报》《解放日报》《上海托幼》和上海学前教育信息网等媒体还作了报道,项目研究成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2.项目研究与管理上的突破
(1)整体研究框架明晰。提升幼儿园课程领导力研究包括:必选项目——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编制与完善;自选项目——幼儿园课程实施有效性的研究、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机制的研究、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幼儿园教师教研团队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基本涵盖了课程领导力的所有方面,参与研究的项目试点幼儿园除了完成必选项目外,还可以根据原有基础选择一个自选项目,从中寻找一个切入点,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
(2)充分体现行动研究的特质。文献研究先行——从现状研究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制订行动计划——按照行动计划开展行动——行动中发现问题、进行反思——重新修正计划——再次实施……在不断地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中,使研究越来越接近核心问题,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研究技术路线清晰,体现了是在踏踏实实做项目,而不是“写”项目。
(3)注重机制的研究。在自选项目的研究中形成了一些相应的机制。如,体现幼儿园课程特点的、动态平衡的教师课程质量监控与管理的有效机制;幼儿发展评价运行机制;教研团队建设运行机制和相关保障机制;与课程相连接的社会资源和资源活动室的管理运行机制等。由此,保证研究成果的长效性。
(4)研究成果有一定的创新性。项目试点幼儿园在自选项目研究过程中,都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都深入分析已有研究中的问题,寻找到突破口,进行扎实、细致的研究。如,思南路幼儿园“幼儿健康监测与干预平台”“幼儿园保教活动质量监测平台”的建立与运行等。
(5)项目管理上的优势。项目整体顶层设计先行,培训到位,对参与研究的项目试点幼儿园有指导意义;专家定点指导,使参与研究的项目试点幼儿园有依靠;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园长注重调研,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意团队建设、激发员工的内驱力,领导方式发生了变化。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育研究人员和基层幼儿园教育实践人员三支力量的有机融合,使各个主体都能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
四、项目反思与展望
三年来,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进一步梳理与提炼已有成果,将成果转化为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利器”
研究成果要真正起到引领、辐射作用,还需要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梳理、提炼项目研究中可视化的研究路径及普适性、可操作性、具有指导性的经验。不仅要有理论性研究成果,还应有可推广的操作性研究成果,为全市幼儿园课程领导力的提升提供经验,使更多幼儿园从中获益。
(二)进一步深化实践研究。使研究变为“常态”,走向“自觉”
本项目研究虽获得了实质性进展,但由于研究过程还不够从容,获得的经验还略显粗糙,很多经验还需经过实践验证其科学性。同时,对已梳理的经验需要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进一步贯彻与落实,在实践中进一步优化促进课程领导力持续提升的管理制度、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以不断推进项目研究常态化,形成自主的、自觉的课程文化。
(三)进一步优化区间联动,让优质成果引领学前教育内涵发展
初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范文3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初中;特色音乐教育;实施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学龄儿童数量逐年下降和留守儿童的增多,农村寄宿制学校应运而生。寄宿制学校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特色音乐教育在教育资源、师资力量、教学时间等方面有诸多优势。如何立足农村实际,因地制宜地实施农村寄宿制初色音乐教育,逐步积累并形成有实际应用和推广价值的教学经验,对促进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和音乐教育的发展,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寄宿制初中实施特色音乐教育的优势条件
1.农村寄宿制初中有利于强化学校内部管理,为实施特色音乐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农村寄宿制初中相对农村其他学校管理更严格,制度更健全,考核也更全面,这样就可改变以往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的各种弊端,使农村学校音乐教育逐步走向正规。
2.农村寄宿制初中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为实施特色音乐教育提供教学设施和师资保障
寄宿制学校一般是以一所教学基础设施较好的学校为母体,进行多校合并和扩建,整合了一批教育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划拨一定的资金购置一批艺术教育必需的教学设备,尽量完善硬件设施,可保障艺术教育的顺利开展。还可以从各校选择最优秀的音乐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提高音乐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3.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在校时间长,为实施特色音乐教育提供教学时间保障
4.农村寄宿制初中有利于发挥区域优势,挖掘区域文化,丰富了特色音乐教育的内涵
二、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实施农村寄宿制初色音乐教育
我校是由三所农村初中合并组建的一所城郊寄宿制初中,有38个教学班,1700多学生,150名教职工。建校四年多来,学校充分挖掘寄宿制学校优势,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实施农村寄宿制初色音乐教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学校现已被确定为县级艺术特色学校。现将我校近几年开展特色音乐教育的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供农村同类学校参考和借鉴。
1.努力创造实施特色音乐教育的内部环境
农村寄宿制初中在管理模式和制度建设等方面走在了农村同类学校的前列。要立足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学校实施特色音乐教育的各项制度和实施方案。要以实施特色音乐教育为切入点,创设全面、和谐、个性化发展的育人环境;建设高素质、有激情、有创造力的教师队伍。要按照学校特色音乐教育实施方案的需求,有计划地逐步完善音乐教学设施,以保障特色音乐教育的顺利实施。
2.充分发挥好音乐课的教育主渠道作用
农村寄宿制初中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音乐类课程。农村中小学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学生音乐素质不高,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欠缺。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对现行音乐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和重新编排。我们的做法是在初中第一学年,主要进行简单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谱视唱教学,视唱内容主要来自小学学过的儿童歌曲、地方民歌以及初中第一学年音乐教材中的部分歌曲。初中第三学年,进行音乐基础知识和五线谱视唱教学,同时进行歌剧、交响乐作品欣赏、简单的合唱排练等。通过初中三学年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并能进行简单的简谱和五线谱视唱,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为其他音乐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3.加强音乐特长生培养,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寄宿制初中要充分利用充足的校内课余时间,成立各种音乐兴趣小组,在学校音乐课面向全体学生进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在声乐、器乐、舞蹈、音乐创造、音乐表演、合唱等方面对特长生进行培养,拓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4.与特色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在活动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寄宿制初中学生除了学习学科知识以外,还需要用健康的娱乐来充实富裕的时间,填报精神的空虚,愉悦其身心,健全其品格。我校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将音乐教育与特色体育活动相结合,成立健美操、锅庄舞、搏击操、太极拳、呼啦圈、竹竿操、武术操等方队,每个方队都配有精选的音乐,并每个月变换一次音乐,在每天早上大课间时间进行活动。这样学生在活动中既锻炼了身体,又受到了音乐的熏陶,在活动中逐步提高了音乐素养。
5.将特色音乐教育与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开发和教学相结合,发挥区域优势,挖掘区域文化,拓宽音乐教育渠道
农村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农村寄宿制应挖掘当地民间优秀灿烂的音乐文化,如民歌、社火、民间器乐曲等。结合学校教育及学生特点,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将传承民族文化与实施学校音乐教育双重目标合二为一。营造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创设多种情境,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
6.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搭建学生展示和表现自我的平台
要以“五一”“六一”“十一”“元旦”等节日和学校“艺术节”为重要的展示载体,搭建学生展示和表现自我的平台。还要求学生在假期(特别是春节期间),积极参加所在村镇的各种文艺活动,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展示自我,锻炼自我,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初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范文4
综合实践活动 指导策略 问题 对策
一、前言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指导方式的新型课程。当前,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已成为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焦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则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和亲身实践,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获取多种直接经验,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等方面与以往课程相比有了深刻的变革,是对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共同的挑战。它需要坚持学生的自主性,但指导教师的作用还是毋庸置疑、不容忽视的,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甚至有些活动在实际操作上,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指导、辅导,需要有一套良好的指导策略。因此,教师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需要明确好活动的指导策略,进而组织教学的开展。这样,建立在良好指导策略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才能真正地达到其实际的教学效果。
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策略存在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实施与开发不仅涉及许多理论问题,更涉及许多实际问题。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及指导策略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1)活动的主题不够明确。在活动过程中,由于组织过于仓促,忽视活动主题的考虑,使学生对活动的内容比较的盲目。
(2)活动的方案比较模糊。制定一套好的活动实施方案,既能对活动起到主导的作用,又能使活动收到预定的效果,但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乏必要合理的实施方案。制定方案时,由于考虑不周,行事草率,往往流于空洞、虚幻,华而不实,似有实无,因而增大了实际活动过程中发生随意性的可能,教师或者无所适从,或者无所作为,或者任意作为,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突发事情而不能有效的处置。
(3)缺乏实质性的指导。在我国,班级授课制占主体。往往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数量过多,教师在指导中,不能面面俱到,缺乏师生实质性的交流。教师对活动主题、教学课型、活动背景、预设目标、情景创设、活动环节、课前准备、课中活动、课后延伸等一系列的问题缺乏深入细致的考量,招致最终活动指导无的放矢,效果不明,使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4)活动指导方式不正确。综合实践活动是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开展。而有些教师缺乏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改变,在活动课程中,还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牵引”式的跟着老师学,阻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
(5)活动课程缺乏有效性的讨论、交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讨的能力。在实际的综合活动课程中,教师忽视学生在综合活动课程中的观察与发现,学生的发现与理解不能及时的得到认可、指正,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综合活动课程的兴趣。
三、确立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策略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新的课程,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无可避免地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针对“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技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等课程开展活动,为当代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新课改的认识,更新教学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适应课改的保障体系。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具备有效的教学指导策略,更好地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1.确定活动的中心主题。一个主题的好坏可以体现出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首先要明确活动课程的中心主题。活动中心主题的确定,可以有效的便于活动的开展。活动的一切章节和内容都是围绕中心主题展开的。例如,教师要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教师首先就得明确这一活动的中心主题,然后依据活动的中心主题,对活动各个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从而使得活动有序地进行。
2.制定活动的方案。活动的方案是活动有序开展的纲领。教师要结合课程的教学要求,制定符合本地本校实际,彰显课程理念、课程特色、课程标准的实施方案,在活动方案的拟定上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活动进行创新式的设计,把生活中的情景具体化到活动之中,活动的诸多环节都要依据活动方案进行安排。例如,学生在对关于爱国主义的主题活动进行方案制定时,可以根据党在今年将会有什么重大的活动和会议,活动方案就可以依据这些来很好的制定。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活动方案,在活动之前就做好相应的准备,以便活动开展得更加地顺利。
3.活动的有效策划。活动有效策划是活动实施的关键。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活动的主题和方案,进行活动策划,通过学生的独立和交流,进行多元化的策划,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信性、团队精神和自我规划能力。教师进行有效地指导,以便了解学生规划能力和指导活动课题的能力。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策划,进行师生互动讨论,进而找出一套学生最需求的活动策划方案。
4.活动的有效实施。活动的有效实施,是活动进行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活动主题的需求,进行活动的分组、角色安排等工作。教师需要有效的对活动中的观察发现、问题都一一的记录下来,活动结束之后,把学生们的活动成果一一的收上来,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答,为学生们良好的解决活动中的问题,对学生的活动开展起到总结和指导作用。
5.开展有效的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要进行认真总结,把学生实践互动课程中的观察、发现、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和归纳,形成全面、实事求是的总结和科学的评价,以便学生在后期的活动中,更加地注重活动过程中的效率。
6.活动上的方法指导。活动课程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也是学生知识巩固和问题发现、解决的过程。在问题的发现解决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采用正确方法指导的同时,教师也可以成立学习讨论小组,利用小组间的讨论交流等方法,指导学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结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然而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存在诸如目标不明确、方案不具体的问题,这些都是综合活动课程在指导性上的问题。有效地教学指导策略可以极大地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潇.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初中化学中的实施[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7,(4).
初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范文5
为了扎实开展农村初中“教学规范达标”活动,通过“教学规范达标”活动的全过程提高我县农村初中教师的整体素质,根据《**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开展“教学规范达标”的工作指导意见》,现将我县农村初中“教学规范达标”活动首批评估验收活动意见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做好农村初中“教学规范达标”工作对于规范办学行为,提升教师素质,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校要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四项规范达标活动工作方案》及配套文件,提高对“教学规范达标”工作目的、意义的认识,明确工作目标、内容和要求,增强参与“教学规范达标”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加强领导,落实保障。
县教育局成立**县农村初中“教学规范达标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由曾迎玲任组长,洪中林、沈世全、金理胜、章显人、曾瑞清任成员。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研室,章显人兼任办公室主任。
各校也要成立“教学规范达标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负责学校“教学规范达标”工作的规划,实施管理和评估,要制定实施方案,要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按规定开足开齐课程,认真执行《**市农村初中教师教学常规》做好各学科的教学规范达标工作。
三、扎实推进,分层验收。
各校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努力创造各具特色的实践经验,要加强研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做好“教学规范达标”工作的有效方法,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达到教学规范标准。各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规范检查、评比。
严格按照市教育局关于“教学规范达标”的标准,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评估验收。教师经过学习、实践,达到规范标准的,可以向学校提出“验收”申请,经学校初审报县教研室,由县教研室组织抽查验收,上报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经审定后发给“教学规范达标”合格证。
初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范文6
一、 传统的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评价,只重视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 评价方式单一。传统的学习评价,以教师为主导,忽视了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忽视了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忽视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2. 评价功能过于简单。传统的教学评价围绕着“应试教育”来展开,往往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不把评价当作一个成长的、发展的动态过程,往往忽视了学生在此评价过程中的进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3. 评价内容过于简单。传统的评价仅仅局限于学生知识层面,忽略了语言本身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英语本身的语言实践功能,对英语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却很少顾及。
二、 发展性评价提出的背景及特点
1. 发展性评价提出的背景。教育部颁发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效果,用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初中学生的英语素养不仅包括英语知识与技能,更应该注重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语言积累、思想情感、审美情趣、英语文化等。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掌握语言学科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应当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有效结果所进行的整体价值判断。因此,在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同时,构建一个符合初中英语教育发展及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现代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2. 发展性评价的特点。所谓的发展性评价是指在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效果所进行的动态的评价。发展性评价应以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要依据,旨在发展学生的潜力,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它的具体特点是: ① 以学生为主体。 ② 评价多元化。 ③ 评价过程化。
三、 发展性评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操作策略
发展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笔者在所任教的班级内实施了发展性评价。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实施发展性评价:
1. 制定计划
以《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2. 确定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应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如英语课堂参与情况,语言表达交流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英语小测验情况,课外英语学习情况,学习态度,学习情感,英语应用能力,学生、家长、教师的评价等。
3. 发展性评价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教师根据评价内容,制定实施方案,可以设计成表格,将评价分为三部分:英语课堂学习评价、英语课外学习评价、英语学习成长档案。
教师可以设计如下表格:
在最接近学生真实情况的一项上画圈, A为最高等级, D为最差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