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设备管理细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验室设备管理细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验室设备管理细则

实验室设备管理细则范文1

关键词:实验教学中心;仪器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020-02

一、大型仪器设备的定义及其涵盖范围

实验教学中心大型仪器设备通常指单价在5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这些仪器设备的基本属性就是应用于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它涵盖了分离纯化设备、计量鉴定设备、光谱和色谱设备、结构分析和定性定量检测设备等。本实验教学中心现有上述类型的仪器设备达九十余台件。分布于大小不等、功能不一的7个实验室内。

二、传统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弊端

1.分散管理。早期的实验室仪器管理是建立在各个学科和各种专业的实验室基础上的分散管理,各种大型和通用仪器分属相关学科和相关实验室,每台仪器利用率很低,其他学科和实验室还不能随便使用这些仪器,致使这些仪器设备长期闲置,根本不能发挥应有的利用价值。

2.管理制度不健全。学校和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制定了一些关于仪器设备管理的若干规定,比如,采购制度、保养制度、维修制度、操作规程等,但这些规定和制度大都是笼统的、不具体的、针对性不强的一些条文,执行起来难免不好落实,结果是管理不到位、保养维修不及时、大型仪器的损坏和流失在所难免。

3.重复购置、报废和积压较多。由于分散管理使得一些实验室重复购买一些相同的仪器设备,造成资金的浪费。而且有些仪器设备到货后不能及时开箱验收,超过了保修期。多年使用的仪器也不能及时报废而造成积压。

三、大型仪器设备新型管理模式的建立

1.将分散的仪器集中管理。改革后的实验教学中心大型仪器设备经费支出占整个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经费的绝大部分,它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也极其重要。为了提高其利用率,我们把分散的仪器设备集中管理,突出相关学科和实验室的共享共用,强化大型仪器设备的分楼层、分使用功能的专项管理,比如实训基地仪器设备、普通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离心仪器设备、发酵仪器设备、光谱仪器设备、色谱仪器设备、制备型仪器设备等由专人负责管理。由于这些仪器既要兼顾本科生实验课教学,也要照顾科研课题和研究生课题的需要。这种管理模式解决了大型仪器的重复购置,有效地节约了经费,共享的结果就是大大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2.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仪器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管理人员有较高的仪器专业知识,对仪器的工作原理、规格型号和操作规程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仪器故障的排除有比较多的系统经验。同时他们还应该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细致而耐心的工作精神,对自己管理的仪器设备用途、特点和注意事项全面地掌握。日常管理工作中能够拟定管理细则,规范仪器的使用、保养、维修程序和方法。基本熟悉仪器的采购、招投标及不同厂家同类仪器的特点比较和选购意向。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业务训练;外出进修和在职提高;完善岗位培训制度和技术考核指标体系。把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仪器设备管理要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大型仪器设备技术档案(包括名称、生产厂家、规格型号、购入日期、标准配件、维修记录、使用说明书、学校编号和实验中心编号等)并存与档案室。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学校和实验中心关于仪器设备管理的相关规定,分别建立单一仪器的管理档案(包括仪器存放房间号、使用记录本、维修记录本、具体负责人等),建立大型仪器使用评价标准体系,制定年度仪器检定制度,确保每台大型仪器的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4.切实做好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仪器设备日常管理是一项比较烦琐的工作,它要求管理人员对所有仪器整体做宏观价值管理,还要求对个体仪器的实物做具体管理,本实验中心主要是采用仪器设备分类管理,利用网络和人工协辅管理。①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对所有大型仪器都编制了详细的分类目录并确定分类序号,以利于准确掌握这些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为每台仪器设置了固定资产卡片,每个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都有详细的清单和库存配件资料。每台大型仪器设备都附有使用记录本和维修登记册。任何使用仪器的人都必须在使用后做详细的登记。②使用(操作)培训。为了保证大型仪器的完好率,我们对每一个操作者都在使用之前进行培训,特别是新购进的仪器。普通操作者培训后进行考核,合格者发给某一仪器的使用资格证。让每一个操作者都掌握仪器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仪器就不会轻易被损坏,教学和科研以及研究生的课题,还有对外服务才能得以正常进行。③仪器使用预约制度。本中心承担本科生实验教学、研究生课题、教师的科研课题、对外测试任务等,现有仪器设备数量相对不足,为使各方应用和测试任务有序进行,充分发挥这些大型仪器设备的应有效能,妥善安排本科生实验教学和研究生做课题使用仪器的时间,合理协调科研课题和对外服务所用仪器的顺序,所有仪器使用都采用预约制。一般由使用人提前一周左右向相关的管理人员申请预约登记,按计划和指定时间使用仪器。④及时的维修保养制度。仪器管理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遇有仪器故障,管理人员应及时进行维修,不能自行维修的必须立即联系经销商和仪器制造商进行维修以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

加强仪器设备管理的目的就是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为中心乃至学校教学科研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确实提高这些现有大型仪器设备的综合效益。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开创新型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调动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积极性,实验教学中心的各项工作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程艳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当代经济,2009,(01).

[2]刘清源.浅谈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0).

[3]洪庆华,马凤国,冯卫芝,等.高校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J].实验室科学,2008,(05).

[4]胡芳,徐浩.论高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2).

[5]李韦华.高校设备管理浅谈[J].科技信息,2010,(11).

[6]何坤.浅谈高校设备管理现状与整改措施[J].中国西部科技,2010,(07).

[7]黄楠.加强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保障教学科研顺利进行[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4).

[8]黄久龙.实验室设备网络化管理的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08).

[9]陆宝忠.浅谈高校仪器设备的效益管理[J].科技资讯,2007,(34).

[10]关丽萍,宋皓.探索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新模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1).

[11]毕建杰,王淑静,等.科研仪器设备管理方法与经验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1,(01).

[12]蒋文生.浅谈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海峡科学,2011,(02).

[13]杨雪梅,王培.关于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科学管理的探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2).

[14]李剑锋.深化改革进一步提升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水平[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5).

[15]刘晓波.加强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的途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0).

[16]李风芹.省属高校如何提高大型设备利用率[J].人民论坛,2011,(17).

[17]胡杰.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1,(27).

[18]曲文静.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措施[J].华章,2011,(1).

基金项目:教育部“十一五”质量工程项目(20100907);吉林省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0100615)

实验室设备管理细则范文2

1.高校实验室开放可以实现教学型实验室设备的资源共享。实验室开放可以有效提高现有实验设备的利用率。由于近年来高校的扩招,许多高校的电工电子类基础实验室建设无法及时跟上,造成实验室的设备、场地等教学条件已不能完全满足实验教学要求,这就要求实验室从传统的封闭式运行转向开放式运行,从而提高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达到全校师生资源共享。

2.提高学生自主实验的兴趣和能力。目前高校的电类基础实验室的实验教学受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的约束,有限的实验学时基本上以验证性、操作性实验为主,留给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学习的时间和环境很少,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开放教学实验室,可以吸引有兴趣、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从而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实验的兴趣和自主实验的能力。

3.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条件。科学技术在高速发展,高校越来越注重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高校必须大力推进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这些都需要教学实验室全面开放。

二、电工电子类教学实验室开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管理变革的逐步推进,高校普遍认识到实验室开放的重要性,对实验室开放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和实践,但能真正把开放工作落到实处、进行全方位开放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管理问题。开放实验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但要具备适用于开放的硬件环境,还需要有配套的人员和管理模式来支持。随着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推进,实验室管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繁重和复杂,实验室管理的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总结起来,目前高校电类教学型实验室开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教学理念问题。多年来,我国高校的电类课程实验教学基本上都是依据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学生在规定的实验时间内,按指导教师的示范操作机械地进行,并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有效的实验教学和管理模式,师生和实验室管理人员都普遍习惯和接受这个传统实验模式。但是这个模式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实验室开放,为有兴趣、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教学之外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提供了可能。但由于现行体制和观念上的原因,仍有不少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对教学实验室全面开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参与这项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2.实验室管理问题。与传统的封闭实验室相比,实验室开放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实验时间不确定、实验项目增多、实验内容日趋复杂、实验对象的多层次和多专业相对较为分散等许多问题,给实验室的安全、有效管理带来了新问题。与此同时,由于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存在较大差异,而开放实验中指导教师直接参与指导或引导的力度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更易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使得对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任务重、难度加大,实验室的设备管理、安全管理工作量大大增加,仪器设备维修费、耗材费用增加等问题。因此,有必要重新制定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低值消耗品领用办法、开放实验室安全使用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进入开放实验室进行实验的学生提出具体要求或条件限制,以确保实验室运行的安全性、有序性和高效性。

3.实验室指导教师问题。开放实验的工作量要大于实验教学的工作量,因为:①在采用开放性实验教学后,学生的实验内容相比以往较复杂,难度增加,涉及的知识面也较宽,在实验过程中可能随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实验室的老师开放时是直接面对学生的,对开放实验的内容也要十分熟悉。②开放式实验每组、每次人数都会比常规实验课的人数要少,相当于是小班化教学,工作量增加了不少。但是由于现行的实验室管理体制不合理,没有开放实验室的明确的实验教学机制,院校统计实验室的工作量时往往只考虑实验教辅部分而不考虑开放实验部分,使得实验室的老师对开放的指导、教辅工作没有积极性。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一套有利于开放的激励机制。

三、电工电子类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的研究

在2012到2014的三年中,通过不断的摸索、总结、丰富和完善,逐渐在本校的电工电子7个实验分室中构建了一整套适合电工电子类开放性实验室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1.制定并完善了电工电子类开放实验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为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开放实验室的效果,在执行国家、省、校关于实验室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同时,在开放的管理模式的摸索中根据实际情况又制订了一系列的开放实施细则,使得开放变成日常事务并有规则可循,主要有:电工电子类实验室开放制度;开放学生实验守则;仪器设备开放借用、损坏、丢失赔偿制度;实验室工作人员开放职责及工作细则;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室开放应急预案等。这些规整制度是在实施开放的过程中由各位教师一起讨论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在后续的开放实验室实践中做了完善和修改。经过三年的运行和修订,目前已经基本能够覆盖开放实验室的方方面面,是一套比较完善的电工电子类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

2.研究和改进了电工电子类实验室开放时的设备管理。①定期举办一些常用仪器、仪表等设备的使用讲座。电工电子中心的各实验室针对第一次进入实验室的一年级新生定期举办一些常用仪器、仪表等设备的使用讲座,以期减少开放时由于对设备不熟而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因为实验室建设的年代和经费问题,电工中心的7个电工电子类实验室的常用仪器仪表的型号规格都不太一样,各实验室的电子仪器设备的不同使得学生在进入每个实验室时要重新学习它们的使用方法,在开放式实验课时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更是感到仪器使用的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各实验室针对第一次进入实验室的一年级新生举办一些常用仪器、仪表等设备的使用讲座,减少开放时由于对设备不熟而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也提升了学生对开放实验的兴趣。②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实验室设备借用制度。经过多年的持续实验室建设,部分实验室有些闲置的教学仪器仪表,这些闲置的电子设备长时间不用反而会损坏,将这些教学上用不到的实验设备借给有需要的教师和学生,一来可以提高这部分设备的利用价值,二来也可以解决教师和学生的课余无仪器可用的问题。于是制定了《电工电子中心仪器设备开放借用制度》,鼓励学生和老师来借用这批仪器,让学生和教师可以自由的使用,这个有效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借用制度,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教师和学生有了这些基本的仪器设备,有些实验就可以在办公室里、宿舍里进行,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全时段开放。

3.电工电子开放实验室中对实验室教师的管理模式探索。针对开放的规章制度容易制定,仪器设备也好管理,管理中最大的问题是人员的管理,所以开放式实验模式中最难的部分是对实验室教师的管理,具体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探索:①引导教师适应学期中的实验开放的管理制度:电工电子实验室面向全校师生开放经过这几年的运行已经变成各实验室的日常工作制度。实验室教师一开始时对实验室的开放有些不习惯,几年下来已经逐步地适应并且开始积极认真对待。每学期开学初,各实验室责任教师根据课程表把无实验课的时间制作成一张实验室开放时间表。各实验室制作的开放时间表作为实验室开放通知的附件挂在学校、学院和电工电子中心的网站上,并将打印稿张贴在每个电子实验室的门口,方便全校教师和学生随时查阅。②说服实验室教师克服困难,充分利用电子技术实验室的通用性,挤出一个教学实验室实行全面开放。各种针对大学生的电子类竞赛是每年都有,比赛时间只有3到4天,但是学生的能力是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得到有效提高的,而训练需要指导教师、场地、设备。有条件建立专门的竞赛实验室当然最好,但是由于高校最近几年的扩招,大部分高校类基础实验室建设无法及时跟上,没有条件提供专门的竞赛实验室。只有充分利用现有的电工电子教学实验室教学之余进行开放,但是这种开放仍然无法满足师生的训练需要,因为实验室开放的时间是实验室教师的工作时间,而此时学生绝大部分在上课,晚上、周末等无课的时间学生可以在实验室训练,但是此时实验室教师已经下班不开放了,这种矛盾是无法调和的。2011年电工电子中心对电工电子7个实验室进行了改造,各自扩充了一批设备,改造后的电工电子实验的实验可以基本通用,于是就可以在教学任务相对较少的那个学期挤出一个实验室专门用于开放给学生使用。该实验室坐班时间由专门的实验室教师负责,其余的时间安排学生值班,这样就可以实现真正的开放,有需要的教师、学生可以在周末、晚上到实验室完成开放实验。③暑假期间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高校里有2个月的暑假,且8月有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暑假是难得的备赛时间,教师、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备赛。但是按照高校的教学节奏,暑假也是实验室教师休息的时间,这种时间上的矛盾如何解决也是实验室开放管理上必须探讨的。综合考虑各种方案后采取了一种比较可行的值班制开放管理模式:选择2个电工电子类实验室在暑期全面开放,每周开放7天,每天开放14个小时以上。由各实验室的教师组成值班小组,在非竞赛时间每天安排一位教师值班管理这两个实验室的开放工作,因为同时各竞赛小组还备有竞赛的具体指导教师,值班教师主要负责仪器设备、耗材发放、实验室的日常事务工作等管理工作。竞赛时间段事务繁杂,安排2到3位教师负责管理。暑期开放的两个实验室把每件设备登记编号后建立表格,然后分配给参加暑期开放实验的每组学生使用并负责管理,学生签字领用并成为临时的设备管理人员。开放实验结束时学生还给实验室的责任教师,这样一套责任到人的设备管理办法运行下来效果很好,没有了设备遗失及损坏严重等现象。④鼓励实验室教师直接指导学生的开放实验和电子设计竞赛。把有兴趣的学生分组,并找到愿意指导的实验室教师,双方自由选择后,由实验室教师负责每组的开放实验教学。运行下来这种开放模式的可行性和效果都比较好。经过一年的开放实验教学,参与的学生在2013年获得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2次。这个国赛的一等奖实现了学校在这一竞赛领域零的突破。这种成果可以说是得益于开放实验教学的新模式。如果没有老师和学生在开放实验中时间、精力的大量投入,这种成果是不可能实现的。其他老师现在也纷纷希望可以带学生做开放实验并参赛,这种开放的带动机制还是行之有效的。

4.在电工电子中心的网站上建立了电工电子虚拟实验室。在电工电子技术的实验教学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测量设备,而学生只能在实验室里才能使用这整套的仪器。虚拟实验室网络化是基于网络开发的一个虚拟实验环境,使用者可以远程登录网络虚拟实验室,虚拟实验室中使用的设备和材料都是虚构的,利用计算机的高速数据处理能力实时仿真实验,得到理想的虚拟实验结果。网络虚拟实验可以全天候在网上开放,学生做实验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使实验内容更灵活、设计更多样,自我发挥的余地更大。于是项目组的几位老师协商后共同合作在电工电子中心的网站上建立了一个电工电子虚拟实验室。这种新实验教学模式丰富了实验教学资源,并使教学资源得到优化,可谓真正有效的“实验室”开放。学生还可以在实际的实验室中验证该实验的结果,并和虚拟仿真结果比较、分析。虚拟实验室在教学时空上和培养学习自主性上的确有非常大的优势,在不需要大幅度提高实验设备投入的情况下,利用先进软件分析实验数据,寻找实验规律,利用虚拟环境自主设计、自主实验、自主分析、自主总结。不仅降低实验教学成本,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它可以给学生带来一种全新的实验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实验。

四、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后续发展的两点思考

1.建立合适的激励机制以鼓励实验室老师不断丰富开放的实验项目和内容。开放时做自主实验的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实验室的指导教师,不但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还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开放性实验室指导教师应不断地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构建一套开放式实验室综合管理平台。为了更好的提升电工电子实验开放的效果,可以考虑依托校园网络构建开放实验室综合管理平台。开放实验综合管理平台可以突破地域空间的限制,学生在能上网的地方进行实验预约和虚拟实验。有了这个系统就可以全面开放实验室的实验资源,提供开放式实验教学服务,可预约实验,也可设备借出;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随时随地实时在线或离线交流;可以实现虚拟实验和现实实验相结合,可以丰富实验教学方式,使实验室可以更加有效的进行开放。

五、结束语

实验室设备管理细则范文3

关键词:中职;网络实验室;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2-0156-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产业日益蓬勃,社会对于网络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的现实情况,培养学生掌握过硬的动手操作技能是教学目标。只有不断加强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验实习和生产实践,不断强化动手操作能力,才能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站得一席之地。对于计算机学科而言,实践操作显得尤为重要,而网络实验室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网络技能的实训平台,是提高学生网络技能水平和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网络实验室建设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强弱。如何做好网络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文章从确定好网络实验室建设目标及要求,制定建设方案,配套合理可行的管理模式等方面,使学校网络实验室充分发挥其作用,为教育教学和社会服务。

中等学校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现今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基本都放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上,在这样的办学理念支持下,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实训,尽可能多地掌握相关知识,职业素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成长。相对于计算机学科来说,实践就显得更加重要。学校给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的地方就是网络实验室,网络实验室已经开始在中等学校普及。网络实验室的建设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职业技能的强弱。

一、网络实验室的建设

1. 建设目标。

(1)网络实验室的建设必须要满足教学和培训的要求。中等学校的网络实验室建设,必须要能够满足网络管理、网络组网、网络工程这三个方面的实验需求。此外,在硬件设备采用的问题上,还需要考虑到设备之间的兼容性,软件方面则需要考虑不同平台的可操作性以及相关技术的融合性。这样的网络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仿真实践环境,为他们了解更多系统、掌握更多设备的操作提供了硬件条件。

(2)把网络实验室建设成培训和实习的基地。教师作为实验室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可以在课余的时间利用实验室,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以及业务水平。对于相关专业的学生,应该充分发挥实验室的硬件优势和作用,把实验室作为一个培训和实习的基地,给有志于学习网络技术的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提供培训场所。其目的就是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既可以使更多的人掌握网络技术,也可以给学校带来创收,可谓一举两得。

(3)培养不同类型的网络人才。计算机学科内部分多种专业、不同专业内部还分不同方向,所以网络实验室的建设必须要考虑到不同专业和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就拿计算机网络专业来说,可以分网络技术、网络管理、网络工程等。要成为一个网络技术员,就应该对路由器、交换机,以及防火墙等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并且应能够针对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及时的定位和排除。想要成为一个网络管理人员,学生就应该具备基础的网络管理技能,达到中专程度水平,其未来的从事方向应该是企事业单位的网络中心管理。而网络工程,则需要对布线标准规范这一块非常熟悉,并且要熟练线缆设备的安装和应用。

2. 建设要求。

(1)经济实用。相对于中等学校而言,网络实验室就应该能够满足多种实验的需求,既可以实现同一时段多种实验、多人实验,又能够实现大型的组合型实验,体现实验环境的灵活性、整体性。

(2)可扩展、易维护。在设备的选择上,不仅仅要满足现阶段教学、培训的需求,更要留有余量,有一定的扩展能力。例如,现在的交换机都会提供扩展插槽和背板宽带,实验室设备也应该如此。此外,选用的设备在遇到问题时,应有相关的管理软件支持,以此进行设备的维护。

(3)联系社会实际。实验室中所能提供的实验,都尽量要与现实社会相结合、仿真,最好截取实际的网络环境所谓实验对象,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给他们日后在社会上立足打基础。实验教学的内容贴合实际,也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但是,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需要对实验内容进行思索,实验项目要有针对性,能够真正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所以难度也不能超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太多。

二、网络实验室的管理

1.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制定相关制度时要有针对性。因为与实验室产生联系的客体有很多,实验室管理者、任课教师、学生等,对于不同的群体应该制定不同的规章制度。如《计算机实验课教学教师管理办法》、《网络实验室设备管理细则》、《网络实验室管理条例》等,此外还要针对这些条例制度处罚措施,以维护规章制度的贯彻。有了这些制度规范,学生、老师、管理者都能够遵规守矩,使网络实验室的活动能够有序的进行。

2. 对于网络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探索。

(1)进行人员管理体制改革,调动人员积极性。在人员编制方面要放宽标准和限制,因为实验室的应用会涉及多个学科、多个专业、多个方向。为了方便教学,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编制不应该固定在某个学科专业,要鼓励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多专业之间的互动交流,拓宽自己的知识层面,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

(2)灵活管理,满足多方需求。网络实验室要有自己的校内网页,管理人员应及时的进行实时的数据更行,包括实验室的使用状况和时间列表、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列表等,让师生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实验室的相关信息,从而保证教学和培训的正常进行。此外,实验室的使用者也可以登陆网页报修设备,以方便管理员及时维护。

(3)建立数据库,提供依据。网络实验室应该建立自己的数据库,为实验室的维护和发展提供相关数据。数据内容包括设备使用状况、设备检修状况、实验室的使用状况(使用率、使用时间)等,为实验室日后的规划提供基本的资料。

3. 网络化管理。网络实验室的网络化管理已经得到普及,并且实验室的特点也决定了必须要实现网络化管理。例如,在电脑中安装还原软件来保护系统,防止有个别人员对电脑进行恶意破坏;在电脑中安装登陆管理系统,实行账号登陆,这样也可以避免许多麻烦和混乱。当日后实验室进行设备更换和扩展时,势必会遇到硬件之间、软件和硬件之间的兼容性问题,那么就必须要用到网络化管理方式,对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纠正。另外,要注意的是,使用的系统和软件应该保证其可升级,避免重复投资。

总之,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这对网络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接受新事物、新技术,才能跟上时代的节奏,把握计算机网络学科的特点,并且发挥自身的能力优势,把新的东西融入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发挥网络实验室在中等学校中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梅生.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和建设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08,(2).

[2]宋长青,张福岭.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方案设计探索[J].科技广场,2007,(3).

[3]段标.网络布线与小型局域网搭建[J].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杨建良.普通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规划与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8).

[5]杨璐.浅谈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J].农业网络信息,2006,(1).

实验室设备管理细则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011-02

实验室不仅仅是高职院的基本建设之一,它是高职院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人才的摇篮,同时也是开展教学、科研和从事技术开发的重要场所。由于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对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合理地规划实验室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对于每一所高职院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一间完整的实验室应当具有配套的实验设备,能进行系统的实验;应当具有业务熟练,有上进心并且工作热情饱满的实验技术人员;具有很大程度的开放性,使老师和学生能自主地进行实验。但是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结构的调整和政策的转变,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上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了适应新形势对高职院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要求,有必要对高职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寻求解决的正确途径。

一、高职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建设,忽视管理。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近年来高职院校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了实验室设备的完善和更新。一些院校通过对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整合和梳理分别建设了不同类型的实验室,使得实验室的结构日趋合理,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个奇怪现象,硬件设备都很先进,但是没有人去使用,或者没有人会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对实验室建设方面很重视,却忽视了实验室软件(管理人员、实验技术人员)的配备。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部分学校将实验室看作是教学活动的附属物,对于实验室建设缺乏整体的设计和构思。

2.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素质偏低。随着高职教育制度的深化改革,学校都把学生的管理和培养工作作为学校的首要任务,一些政策的制定都是首先倾向于教师和辅导员岗位,而忽视了实验室技术人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这就造成了实验室难以留住优秀人才。一些高素质的毕业生怕苦怕累不愿意从事实验室的工作,这就导致了实验技术人员梯队结构不合理,不能发挥应有的“老帮新”、“老带新”的效应。再者,实验室往往都是独立于学校的其它部门,缺乏参与教学和教研的机会,与专业老师缺乏沟通,使得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不高,无法进行应有的创新。

3.实验设备陈旧,经费投入不足。由于经费问题,一般的实验室都会出现规模小、条件差和硬件老化严重等问题。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学校各方面的经费也都相应地增加。在这种大环境下,部分高职院校对实验室的资金投入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在减少,从而导致了以上情况的出现。有的高职院表面看上去加大了实验室的经费投入,新建了一批实验室,但是随着学校大幅度的扩招,学生的人均占有的教育资源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4.偏重于验证性实验,缺乏创新性。当前的高校实验室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过于机械化,很难做到与社会的接轨和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虽然实验的内容很多,但是基本上都是按照教科书上的案例,进行验证性的实验,这些内容与实际工作中的内容大相径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在长期的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发现:一些实验室课程中,任课老师基本上都是指导学生按照书本上的案例去做,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案例中的效果,一次次的验证书本上的知识。很少有老师能够在教学中采用考察学生能力的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这种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1.建立完整的制度体系。高职院应当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明确实验室在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及其与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实验室科学、高效、合理和规范的运作。主要应该涉及到:①制定实验室的人员管理细则,明确实验实训中心主任和实验技术人员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用制度约束人;②建立针对老师和学生的实验考核制度,按照专业教学的要求,严格考核老师和学生的实验教学活动;③定期总结管理经验,完善管理制度,并实行主管领导定期考核和指导制度。通过以上的做法,力图使实验室的工作科学、有效和健康地开展。

2.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精英型的实验技术队伍。由于实验室人员素质偏低、流动性大,这就要求学校在聘用实验技术人员时应在学历、能力等方面提出与专业老师相同的要求,打破专业教师与实验人员的壁垒,实现同工同酬,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其次、在提高现有技术人员专业素质的同时,适当地引进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的高级人才,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同时做到“以人为本”,制订和完善激励措施,加强实验人员的管理。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尊重每个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的个人价值,全面开发人力资源,通过实验室文化建设,培育全体教师的共同价值观。心理学家认为,激励是指通过精神或物质方面的刺激来激发个体心理动力,并使这一心理动力水平在一段时间内始终维持在一定的兴奋状态。激励机制必须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调动人的积极性放在首位。实验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对实验室的管理至关重要。对实验教师进行恰当的激励措施后,实验教师就会从思想上逐渐转变观念,就会逐渐认同在实验室工作或学习对个人专业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这时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中,实验室的高效运行就会实现。针对高校实验室人员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学校可以通过逐步改善实验人员的工作条件、适当增加工资福利、支付实验人员的加班费用等激励措施来加以解决。高校领导一定要重视对实验室人员的教育、考核与管理,充分调动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提高业务水平,同时要鼓励实验人员进修学习,定期对他们进行新理论、新技术的培训,还要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参与到实验室岗位中来。

3.加大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大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的前提是科学合理地分配资金,保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提高实验室建设的质量。“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校园正在高校中获得快速的普及。在这样的环境下,实验室尤其是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实验室建设所需的实验经费投入量,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实验室建设水平的高低。高校应该逐年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将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目标,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占学校总投入的比例要稳定在较高水平,并实现逐年增长。同时,对那些陈旧、老化、很难满足实验要求的实验设备要及时更新,否则不但给实验室人员的维护带来极大的困难,还严重打击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面对当代社会对高职高专教育人才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只有加强教学活动中的实验教学的环节,培养创新人才,才能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因此,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探析,对于高职院来讲是一项长期的、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陈兆夏,吉东风,张晓东,等.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农业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0).

[2]张文桂.高校实验室及设备管理机构设置及功能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60).

[3]向红,刘欣,曹庸,谌国莲.教学科研型高校院级实验室管理模式改革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1,(4).

[4]孟莉新,孙培禄,弓锵,续海峰.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初探[J].运城学院学报,2011,(05).

实验室设备管理细则范文5

学校后勤工作是不可替代的教育资源,为推进素质教育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保障作用。

全国各地都在制订“十一五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北京也刚刚颁布了“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落实这一标准,是《2000-2010年首都教育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标准的编制,体现了“以人为本,均衡发展,适度超前,环境文明”等原则。在实施中,注重“整体优化,资源统筹,因地制宜,使用便利”。按照这一标准,西城区还将做以下工作:为各中小学装备教学仪器类的各种设备,保证学校的实验教学工作,有效地提高理科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提高实验室的现代化教育水平,配齐专业教室的多媒体设备。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使科学课教学扩大教育信息量,增加课堂容量,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加强学生理解和掌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实中学理科实验准备室设备。充实各类文科教学教具及软件,保证教学的需要;建设中小学探究式学习的科学实验基地,为课程改革提供实验条件;加强信息化建设,达到市教委要求的计算机配备标准;充实学校图书馆建设。

投入教育基础设施,改善校园环境建设,加强生活服务管理,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突出抓好财务管理,发挥教育经费效益,实行部门预算制。加大资金管理力度,强化各项资金管理。

提高后勤管理干部素质,推进后勤科研工作。召开总务工作的表彰会,制订“后勤工作日”制度,规范后勤队伍培训工作;举办校长、后勤主任等领导干部学习班,结合各项工作,开展各种类型的培训;进行后勤科研,通过总结新鲜经验,撰写有价值的论文,指导我们的工作。

综上所述,我们的后勤工作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

做好后勤工作,是我们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校园内的具体体现。作为后勤工作者,同时应是教育工作者。

在理论上,学校将逐步建设开放性的后勤体系。体现关心人、尊重人、服务育人。例如,微机教室、语音室、理化生自然的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等都可以在课余时间及节假日向学生开放;在决策上,注意向学生公布方案,征集学生意见;在管理中,学生可以参与:如班级管理制度的制订、班级水电管理、学生住宿管理、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学生食堂管理。学生可以承担一部分管理职能;在管理手段上,采用奖励、评比等方式,激励学生自觉遵守规定。

在实践上,后勤育人也是可行的。组织学生认养校园一棵树。要求认养树木的学生能说出树的学名、品种、树龄、生长特性、树高、树围、用途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就受到了教育:爱护校园、环境保护、关爱生命、无私奉献。

由此可见,我们说的后勤育人,是实实在在的。育人的目标就是:养成学生的主体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生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学会做人;关心集体,热爱校园,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三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应该充分体现在我们的工作中。

后勤工作改革要体现在数字化、社会化、规范化三个层面上。

建立数字化后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财务管理,已经在全区实行了财务电算化;财产管理中运用“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管理系统”,进行资产管理。遵照市教委的统一部署,运用微机实施管理,通过软件的统计、分类、分析更好地进行国有资产的管理。

后勤社会化,学校后勤服务领域涉及内容广泛,有些内容专业性很强。全部由学校实施后勤管理,造成了后勤管理队伍的过于庞大。引进社会化的服务,保证后勤服务质量,是势在必行的。目前,后勤社会化基本上是三种模式:一是后勤实体依托学校实行企业化管理;二是打通学校后勤与社会企业的联系,形成“社会参与学校后勤,学校面向社会、选择后勤”的模式;三是在政府的统筹安排和主导下,以区域为单位,由辖区内若干学校共同组建区域性集团公司,联办后勤。北京大部分试点学校推行第二种模式。我区中、小学、幼儿园各单位已开始实施学校后勤社会化服务工作,社会化服务项目有:学校保洁、保安、绿化、场馆维修和营养餐。

加强后勤规范化管理,认真执行各项制度。为推进学校后勤工作规范化,建立后勤工作制度,编印了《学校后勤制度选编》,发放到各校,指导学校贯彻执行。同时,进行了执行制度的情况调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加强队伍建设,开展后勤人员的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坚持“后勤工作日”制度;确立后勤激励机制,抓好两年一次的先进表彰活动;推动后勤改革的科研活动。我们为了指导学校的后勤工作科研,在网上了“后勤工作科研课题”,请各校认真研究。

二、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益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近年来,为了保证教育教学的需要,为充实素质教育的物质基础,国家投入了大量的经费,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创设教育环境,加强教育技术装备。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提高教育装备的使用率,成为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重要问题。

注重教学装备的使用效益,采用的方法是多样的。我建议在以下一些方面进行尝试。

1.全面规划学校布局,提高整体资源的使用效益

作好发展规划,对于充分应用教育资源是十分重要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发展规划,逐步实施,对原有学校进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调整布局,整合后的学校将普遍达到一定的规模,从而使各类教育技术装备的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例如,西城区有些学校原来的占地面积较小,学生人数由于近年来计划生育、拆迁房屋而减少。我们又必须按照教学标准补充、配备各类教学装备,造成教育效益不高,教育资源浪费。因此,我们看到,整合学校、实行规模办学是充分发挥教学装备作用的首要途径,是成效最为显著的途径。

在资源配置上,实行资源共享也是提高使用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有的地区作了多方面的尝试:在一所小学投资建立了生物标本室,向其他各小学展示,并为区内外的学校提供了实验标本;在一所中学建立了图书资料中心,向周边的十几所学校提供资料,节约资金,提高资料利用率;投资一所中学的软件资料,为周边学校提供服务;支持社区教育集团,建立能集中使用的环境教育基地,为社区内的学校服务。尤其是,要加大力度、集中投资,建立和加强那些服务、指导全区各类教学的“教育中心”,如“教育研究中心”、“劳动技术中心”、“国防教育中心”等,使其装备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2.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充分重视教育装备的使用问题

各级教委每年都开专题会议,向学校校长、主管校长及总务主任宣讲普及实验教学、提高装备利用率的重要意义,指导学校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如,明确提出学校要从几个环节抓好使用率:一是要求学校在购置设备时,从实际出发,既要体现其科技先进性,也要坚持实事求是,防止盲目攀高、不切实际;二是要求学校在计划购置教学设备时,既要重视硬件设备又要充实软件资料,以免设备闲置;三是要求学校的领导对本校设备使用率、生均设备占有率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经常检查,定期分析使用情况。

3.规范管理,运用设备为教育服务

为了推进教学装备的应用,我建议对学校的设备管理提出一些具体的工作规范。例如,教委的装备部门与教研部门要共同抓好“开课率”,通过《中学物理学科实验情况汇总表》、《小学自然观察实验操作统计表》、《小学自然学科实验情况汇总表》等,掌握学校实验完成情况,督促学校开齐实验课。

坚持每年对全区中小学的实验情况逐一输机、存档,发现实验完成情况不好的学校及时了解情况,属于固定资产问题部分,教委要及时帮助解决。属于其他方面的问题,督促学校完成实验。如,根据自然课教材适当调整仪器的配备重点;开办实验操作讲座;发挥继续教育学习班的作用,培训一些实验操作技巧,保证实验开出率。又如,图书资料的使用要积极为教育教学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有的学校,经常向学生推荐和介绍内容健康、知识性、专业性强的好书,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和指导学生借阅有关参考读物,通过读书节中的书评、书展、读者报告会,交流读书体会,开展读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爱书、读书、知书、用书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在宏观管理上,教委要制定《中小学图书管理规定》,使学校图书资料工作有章可循。要求学校建立健全各类账目:总扩账、登录账、注销账等;制定各类制度:图书借阅制度、赔偿制度、岗位工作细则(编目工作细则、资料室工作细则等)。科学的管理,才能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保证他们的教学需要。在管理上还注重图书管理的评估工作,我们实施《北京市中小学图书馆评估标准》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在对学校读者的问卷调查中,试点学校反映出图书馆工作的质量较好,水平较高。

总之,通过各中小学校图书馆老师们努力工作,定期向读者提供系列书目、系列资料、系列信息,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阅读培训,使学生们学会了读书方法,提高了图书的使用效率,使图书馆的图书流通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4.培训教师及设备管理人员,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设备的实际应用

我们认真抓好各类设备的管理使用人员的培训,使学校的设备能管好用好,充分发挥效益。以提高设备使用率为中心,对管理中的账物相符等内容进行重点培训;组织了“教学仪器的使用方法”经验交流活动,以小组的形式,请组内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示范,年轻教师学习,通过活动使一批年轻老师掌握仪器的使用,从而推动全区教学仪器的使用。

举办实验教师继续教育进修班,提高实验教师的实验管理和业务能力,掌握科研的方法,激发科研兴趣。通过培训,使实验教师们了解和掌握新设备的性能、使用、维护、维修及注意事项,从而使实验室设备能够及时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为推动新型实验教室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请专业人员对产品特点、使用方法、维护等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同时介绍了设备的扩展升级及发展趋势,并制定加强管理的规章制度。组织使用经验交流会,请教师介绍如何自己动手制作教学课件,通过实验室来实现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

根据学校的需要,组织专题培训班,如,召开仪器发放现场会,请厂家现场讲明仪器的使用保养知识,当场辅导使用等,这些工作有效地提高了仪器的使用率。

5.加强教育科研,指导学校充分利用装备提高教学水平

把管理设备的各方面的专职教师或管理人员组织起来,开展教育科研。教育学会设置“实验室管理专业委员会”、“图书信息资料管理专业委员会”,并开展了多项活动,包括:研究工作、制定规范、参观考察、评选论文、分类指导、组织培训。

把图书管理人员组织起来,进行研讨和交流,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图书使用率。

开展自制教具工作,既是教育装备科研的重要方面,又是装备部门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可以有效地鼓励实验教师积极设计、制作教学仪器,增加实验的直观性和可靠性,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6.重视提高设备完好率,是提高使用率的基础性工作

在仪器完好率方面,我们开办维修仪器的讲座,如显微镜、秒钟、低压电源的维护知识等,使广大实验教师掌握了仪器维修保养的知识和技能,增强了动手能力,保证完好率的提高;平时严格管理,推出较好的经验,向全区各校宣传。

开办仪器维修讲座和实验技巧讲座。有效地培养实验教师的维修和保养教学仪器的能力,使广大实验教师掌握常用教学仪器的维修、保养和改造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学仪器的完好率,保证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及时为学校补充教学仪器,提高现有仪器的质量,改善仪器的构成。及时为学校补充部分更先进的教学仪器。

加强日常工作中的严格管理。如,有的学校将显微镜和实验桌统一编号,学生对号入座,便于发现问题及时检查;各校每学期都对显微镜之类的重点仪器进行一次检修保养。

十分重视图书完好率的工作,通过对中小学校的调查,了解学校现有藏书质量情况,目前,学校中多有无保存价值、长期无人借阅或严重破损的图书。针对这种情况,为每校配备必备图书,逐年补充新书,使得学校图书馆藏书结构逐步得到改善。

在提高完好率的工作上,我们注意“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既建立了为学校服务的集中修理教学设备的机构,又鼓励指导学校自己动手,修旧利废。

总之,我们在抓好各类装备的“建设”、“配备”、“管理”的同时,认真推进使用这一环节上的工作,我们认为,这是装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考查我们装备工作水平的尺度,只有充分重视、认真实践,才能使教育装备发挥最大的效益,发挥其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功能。

三、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大力开展增收节支,发挥教育经费效益,是增强教育后勤效能的有效手段

在当前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前提下,加强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学校普遍抓住了几个关键的环节,强化预算意识,强调“一支笔”审批,重视财务支出的事前、事中与事后的监督;遵守财务的法规、制度,严格国有资产的管理。大力开展增收节支,使教育经费发挥较高效益。增收节支工作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了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装备中心对我区中小学增收节支工作常抓不懈。一方面是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管理机制改革的逐步实现以及政府采购工作的逐步强化;另一方面是各级领导充分重视增收节支工作,注重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使“艰苦奋斗、勤俭建校”蔚然成风,修旧利废、自制设备、修缮房屋、节约支出等工作不断推进。在当前形势下,特别要求中小学在大资金投入方面开展效益论证;要把增收节支精神纳入素质教育,积极宣传,广泛开展。为了推进这项工作,应形成工作流程,包括:西城区每年召开增收节支工作会,对中小学节支工作进行总结、表彰;每年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印制经验集;每年评选出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当前,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西城区开展了“征集校园内节约建议”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全区很多学校调动了全校师生,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活动,进行了各种宣传,收集了大量的合理化建议,通过学校广播、电视、板报进行宣传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如,“节约措施”:提倡一水多用,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议老师节约用粉笔,尽量把一根使完,再使用新的,不要浪费;可回收废品一定送去回收,处理再生利用,不可回收的废物也要妥善处理,以免污染环境;严格控制纸质文件的印刷数量,坚持网上无纸办公,减少纸张的使用;绿化方面坚持自养、培植;冬季室内通风换气后及时关窗,保持室温,节约燃料;充分利用、努力开发现有教育教学的设备、设施,提高使用率和使用实效;为节约资源,尽量不使用各类一次性物品。电器不用时尽量切断电源,节约能源。洗手用肥皂时,先把水龙头关上。打水时,喝多少打多少。暑天空调的使用,室温不低于26度;冬季取暖时,室温不高于20度,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办公用品在保证教育教学需要的情况下,尽量做到有计划购买,实现库存无积压。又如,“计算机节能”:长时间不使用的电脑,应将电脑的主机和显示屏关闭。短暂休息期间,尽量使用电脑的“睡眠”模式,这种低能耗模式可以将能源使用量降低到一半以下。关机以后,要将插头拔出,否则电脑会有约4.8瓦的能耗;选择合适的电脑配置和外界设备。显示器的选择要适当,因为显示器越大,消耗的能源越多。一般而言,笔记本电脑比台式电脑能耗低得多;喷墨打印机使用的能源比激光打印机少90%;打印机与复印机联网,可以减少空闲时间,效率更高。“节约建议”:关于学生营养餐,无论是外送的还是本校食堂的,浪费现象普遍,有的教师提出能否改为“自助式”,学生吃多少自己打多少,从小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建议建立循环使用教材库,实现教材的循环使用,这样既为家长省了一笔可观的开支,还节约了纸张。关于学校文件打印,在非正式文件里,可适当缩小页边距和行间距,缩小字号,以看清为宜,反正两面使用,这样可节省一半的打印纸。尽量用薄些的打印纸。打印时,能不加粗、不用黑体的就尽量不用,也能节省油墨或铅粉;建议加强通讯管理,降低通讯支出。根据工作需要,正确选择电话、移动电话和邮件等通讯方式;提倡言简意赅,缩短通话时间,可发文字短信的尽量不通话,尽可能减少使用长途电话。

四、加强后勤队伍建设,是提高后勤工作水平的核心,也是保证后勤效能发挥的基础

当前,后勤职工亟待开展学习与交流,以加强现代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管理理念,获取大量科技信息,提高整体的素质水平。为此,北京市西城区创设了“总务工作活动日”。活动日的内容丰富,组织学习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宣传各项法规,推介教学新产品,参观先进地区的学校。特别是,鉴于中小学有相当数量的总务主任及财产管理员的职称是隶属于教师系列,西城区已经将“总务工作活动日”纳入继续教育课程,参加学习的同志每年可获得4学分。

西城区开展了学校总务工作先进单位表彰活动,对学校后勤管理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进行表彰。表彰活动充分肯定了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成绩,广泛激发了后勤队伍的工作热情,进一步推动了学校后勤工作的发展。

为了加强学校资产管理,提高财产管理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管理水平,对中小学财产管理员进行了培训,历时3个月,经考试结业后取得证书,此举为今后总务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做了前期准备工作。

注重后勤制度建设,有效地推行规范化管理。应广大学校后勤工作者的迫切要求,西城区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出版了《学校后勤管理制度选编》。此举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提高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水平;有利于加强后勤工作中的政策观念与法律意识;有利于提高后勤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与业务能力;有利于各项后勤工作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现在各学校根据本单位实际工作管理要求、人员情况、工作管理范围等制定了总务工作全方位的管理制度,并收集成册。

教育技术装备是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西城区在装备工作中十分重视教育技术的科研,努力探索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计、新材料和新产品。北京市教育技术装备部门为规范教学设备工作,编印了《中小学教育技术参数手册》。这本手册具有前瞻性和规范性,是学校领导、后勤管理人员,采购人员,教育技术装备人员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