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意式设计的美学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意式设计的美学特点范文1
关键词: 宜兴景观美学 “灵秀谨严”美 建议
一、引言
艺术产生是为弥补自然和人生的缺陷,它以诗意为最高境界,“审美需要不仅仅是欲望……还是审美理想,使人得以实现对现实的超越”。①因此,审美艺术的产生是为达到对现实的某种超越,也是为对审美理想的一种追求而产生。
景观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通常意义上的景观美学是研究景观美的构成和欣赏的一般性的应用性学科。
关于景观的分类不是绝对性的,而是具有相对性,可以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景观有所分类和定义,如从物质构成角度来进行分类等,这些对于景观美学研究都具有借鉴意义。从物质构成的角度,景观可以分为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
二、“灵秀谨严”美
(一)景观美学。
在研究景观美学之前,我们应明确两个概念,即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这可为下文进行的宜兴景观美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是指客观自然界中的景物构成观赏的对象,自然界是广阔无垠的天地,具有极其丰富性,欣赏自然景观就是欣赏自然美,自然孕育着人类这一审美主体,同时人类不可抗拒自然法则。
2.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并非所有的人类文明,而实际上只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而且需要呈现出具象。“作为人文景观,它一定是直观的对象,即可以直接看到的具体形象”。②
(二)发生机制。
对于灵秀美与谨严美二者而言,除了与景观本身相关外,还表现出自身特有的审美发生机制特点。
1.韵律和谐式灵秀美,是指在审美方式上运用参差立体和对比律动的手法,表现韵律和谐的审美方式特点,以作为灵秀美在审美发生机制中的重要表现,即灵动韵律美。
2.主体意识式谨严美,是指在审美主体上体现主体精神和主体追求的主体意识特点,表现主体意识的审美主体特点,以作为谨严美在审美发生机制中的重要表现,即谨严文化美。
3.深度厚重式生命感,是指在审美表现上体现主体存在和客体生机的深度厚重特点,表现深度厚重的审美表现特点,以作为生命感在审美发生机制中的重要表现,即生命意识美,同时也为灵秀美在审美表现上提供了支持。
同时,这一美学观念的提出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即给在实际景观建设中的设计思想提供参考,对景观建设主题的打造有价值。
三、“灵秀美”典型性分析
(一)水:对比律动性、参差立体性和客体生机性。
对于宜兴的水来说,其主要表现在“水抱之水烘托”与“缎带之水贯穿”两方面。这也是水作为主要景观对于宜兴景观美学特色机制起的作用。
以下从水的对比律动性、参差立体性和客体生机性三方面对灵秀美机制形成的作用加以论述。
首先,从宏观和微观视野两个角度来体现对比律动性。具体而言,一是在宏观视野下紧实与虚空方面的对比;二是在微观视野下“直线”、“圆”和“波线”组成结果的律动和对审美主体审美感受的律动,即扩散与收缩之美。
其次,从位置错落和交杂体现参差立体性特点。
最后,综合作用下客体生机性特点与物我合一状态的显现。
(二)独特审美客体主导性特点的表现
具体说来,宜兴自然景观的独特特点及其在审美活动中主导性表现就是主体审美感受彻底性,以分析灵秀美的形成机制。具体表现为:一是审美情感上彻底的忘我性精神,二是审美表现上彻底的欲望性展现。
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坡迫切、牵挂、牵念、挂念、回味等复杂的心理过程,那一封封书信切实地表现出了这位大文人对于宜兴山水的爱恋和爱惜之情,对于这位见惯了祖国各大壮丽河山的大文豪来说,能这样对一座小城市的山山水水加以爱怜和赞叹,也给这座城市增光添彩了。自然,这其中不仅是简单的爱恋,而且有一种念念不忘的思绪浸含于其中,是对事物的流连、不舍、疼爱的温柔情绪。这其中包括着瞬时的情感体验和永恒的情感回味。
四、“谨严美”典型性分析
(一)壶:空间结构感、社会文化认同感。
首先,空间结构感表现为茶壶雅致的造型感、富有动感的设计感和素面素心的本质特征这三方面。一是以茶壶雅致造型感为特点的空间结构感,二是以富有动感设计感为特点的空间结构感,三是以素面素心本质为特点的空间结构感。紫砂壶有着素面素心的本质特性。素面在于它的形状和外观。
其次,社会文化认同感表现为古朴的材料来源、朴素自然地反映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文人雅趣性这三方面。一是以古朴的材料来源为特点的社会文化认同感。二是以朴素自然地反映社会实践活动为特点的社会文化认同感。紫砂壶的产生和由来是一定时期宜兴社会生活的需要和反应。三是以文人雅趣性为特点的社会文化认同感。宜兴人崇尚茶道,讲究以茶会友、亲和礼让、清节励志的积极进取精神,追求自然清净、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的境界和情趣。
(二)审美特征作用于审美环境的发生机制。
宜兴人文景观的研究有益于对景观建设的作用,从对它建立和保持审美环境机制来看可以对宜兴景观建设发挥实际作用。
1.严谨肃穆审美环境机制的建立。
宜兴人文景观严谨肃穆审美环境的审美需要,具体是指宜兴人作为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严谨机制的理想,从而形成自己的精神要求。
2.严谨肃穆审美环境机制的保持。
有意识地建立严谨肃穆审美环境的长效机制,从传统的继承入手。宜兴地灵人杰,虽然地域不广,人也不如其他地方多,但是,正是由于某种程度上这样的幽闭和闲适,使得传统的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
总之,人文景观的发生机制对其典型性有着重要作用,而它因其特有的特点又具有相当的理论与实践作用。
五、“灵秀谨严”美多维性视野分析及景观设计建议
(一)“江山之助”关照下的主客体关系论。
1.物我和谐:客体生机感的表现。
“江山之助”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结晶,它表现的主要是作为优越地理环境的自然景观系统对于审美主体的文化、思想、情感的辅助作用,也融合了中国古代天地人三者合一的哲学观。它承认“物”(即大自然)的客观存在有其自身规律,以及“物”对“心”(即作家主体意识)的决定作用。
对于宜兴自然景观的定义就是灵秀美。它既包含自然景观本身灵动特色,又包括物被主观情感投射后的特点,因为景观中的物不仅是纯自然中的物,而且是审美主体眼中的物,并与审美主体发生情感的回复流转,达到物我合一的状态。
2.“心”的能动性。
“江山之助”认为,“心”(心即创作主体意识)有能动性,“心”决定作品主旨,江山会助其或哀或喜。这反映到艺术作品中也就是创作主体的主体精神和主体追求在艺术作品中表达了主旨。
作为人文景观来说,更需要能展现其背后的深层次社会文化特点。
谨严性特点不仅体现在具体的人文景观传承机制中,而且体现在审美环境中,包括对于谨严的审美环境的需要,对于谨严的审美环境的理想,对于谨严的审美环境的审美趣味,以及保持谨严美的长效机制的形成,这些都是审美主体能动性,即形成谨严美人文景观特点的原因不仅仅是客观的环境。
(二)“地理环境决定论”关照下的主体性追求。
1.群体性气质的形成。
“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地理环境决定群体的气质性格和心理状态,对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有影响,对群体气质的形成,对群体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对社会组织和经济发达状况均有影响,还影响着人类迁移和分布。
长期以来宜兴地理环境幽闭与自给自足的特点,造就了宜兴人民独立却兼收并蓄的群体性气质,反映到对文化的传承等方面就体现出严谨性特点。
2.地理基础对于严谨性维系的表现。
首先,幽闭和自给自足的地理环境。宜兴拥有较为幽闭和隔离的自给自足的地理环境。
其次,幽闭自足地理环境下安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一是宜兴有着安定的社会环境,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保持谨严美的传承,以宜兴望族为例,安定的社会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文化传统,是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家族能不断发展的基本保证。二是宜兴具有谨严性思维传统和文化习惯。宜兴有着独特的思维传统和良好持续的心灵关照,而这些足以对宜兴景观美感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宜兴的教养、读书习惯、风俗习惯都是这一谨严性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灵秀谨严”式景观设计观。
“灵秀谨严”式景观设计观即在具体景观设计和建设时,以风格灵秀、造型灵秀、材料灵秀、主题灵秀等为特色的“灵秀迷你型屋顶庭园”来使灵秀主题得以体现,同时以“开放式谨严主题馆”为文化宣传依托,以展现“灵秀谨严”式景观设计观这一美学社会化概念。
1.“灵秀迷你型屋顶庭园”设计建议。
这一建议将灵秀美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具体特点即复合型绿化、竹庭园、茶庭园。
复合型绿化,即将中高型、乔木型、灌木型类特征绿色植物相交织穿插,形成四周环绕特色。以绿化为主要手段,环保为主要目的。
屋顶庭园的复合型绿化这一观念具有很多特点,如占地面积小,具有一定的私隐感、设计感和美感。
竹庭园,即以宜兴竹海之竹为主要材料,以竹海构造为主要参考,以竹海风格为主要设计导向。这是一种类似于植物主题为特点的庭园。
与竹庭园类似的还有茶庭园,茶庭园即以宜兴茶海之茶为主要材料,以茶海构造为主要参考,以茶海风格为主要设计导向的植物主题式庭园。
2.“开放式谨严主题馆”设计建议。
这一建议将谨严美和设计运用相结合。具体特点即开放式场馆、书法馆、绘画馆、综合艺术馆。
开放式场馆即将场地开放化、场馆四周开放化、周围建筑开放化和风格开放化,同时保持与场地衔接。
书法馆即以宜兴名人书法作品为内容,鼓励新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共同参与,定时定点开放,并时常进行书法比赛和交流类活动。
与书法馆类似的还有绘画馆,绘画馆即以宜兴名人绘画作品为主要内容,鼓励新画家和绘画爱好者共同参与,定时开放,并时常进行绘画比赛和交流类结活动。
还有综合艺术馆。综合艺术馆即以宜兴其他艺术为综合的主题馆,主要体现谨严性设计风格和设计特征,以综合性艺术视觉效果为主要形式特征,以展现宜兴人文精神和人文追求为主题。
六、结语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就应该享受欢乐,正如我们慢慢走路,欣赏湖光山色,而不是行色匆匆,疾驰而过。人与人之间应该充满亲情、友情和爱情,也就是享受着欢乐;人们被创造的成就包围,也享受着快乐。
当人们沉醉在景观美中的时候,同样也享受着欢乐。景观,不是虚设的,它是为人而存在的,景观,应该受到更好的保护与发展。
就宜兴景观美学“灵秀谨严”美特点的提出而言,本文不仅从美学上对宜兴景观作了一定研究和分析,而且对宜兴景观建设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新的成系统的建议,尤其是对展现设计观美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对美学作为人文类学科的实际运用价值提出了新的思路,有利于美学学科和建筑学科共同发展和进步。
注释:
①朱立元主编.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87.
②王长俊.景观美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44.
参考文献:
专著类:
[1]刘叔成等.美学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2]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
[3]童庆炳主编.现代心理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4]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5]周宪等编.当代西方艺术文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论文类:
[1]李明.城市环境景观美学价值与规划导向.北方经贸,2008,(7).
[2]陈增辉.景观设计的人文美学特征.艺海,2008,(4).
[3]胡洪明.紫砂文化的文化互动初探.江苏陶瓷,2008,(4).
学位论文类:
意式设计的美学特点范文2
【关键词】设计美学 实题实作 审美修养 教学模式
设计美学是艺术设计专业设计领域内较新的一门课程,具有各学科的交叉性、复杂性、边缘性的特点,是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集结。而且设计美学学科起步较晚,没有统一且权威的课程结构,所以课堂教学常常拘泥于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因此,探索设计美学的教学模式是设计美学课程的需要,也是设计教育的需要。
一、设计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
在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中,设计美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学科,涵盖内容复杂,包括范围广泛,涉及内容深刻,既有设计美的性质、构成的讲述,设计美的类型、风格、文化意蕴的分析,还要深层次讲授设计美的创造性、设计美理想、设计美的境界等。如果教学方式仅限于传统的授课方式,会使学生接受慢、理解难,同时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会使得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理解不了。如果采用实题实作的模式教学,让学生动手搜集相关设计美的作品,动手体验材料的性能美,绘制设计的基本形态,在实际设计作品中分析设计哲学、视觉之美,使设计美学课程变得生动活泼,并能够真正建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表1)。
二、设计美学课程教学实题实作的意义
设计美学课程要使学生在掌握美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文化精神和艺术哲学理念为先导,探讨和分析设计美学的基本原理与规律,重点在设计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养和文化底蕴,分析设计作品的审美形式、审美原则、审美价值和审美文化,为学生从事设计实践打下良好的美学理论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实题实作”教学模式更能够迅速地把学生带入设计作品分析中去,在实践中迅速掌握设计美的一般法则和原理,培养出适合时展的优秀设计人才。
设计特有的审美规则并不是空穴来风,其背后有着客观的依据和需求,例如人的需求、各种设计尺度(包括设计物品本身的尺度、人体工学的尺度,社会道德尺度等)、设计的外在形式与内容、设计的使用功能与形式美的关系问题等。设计的实用功能直接影响到使用主体对它的审美评价,即使用带来的愉悦而产生的美感。这种在使用中的审美愉悦使人们对功能美产生联系,所以实用甚至可以转化为审美。这种使用上的功能美的现实存在不得不使人们考虑被哲学美学所忽略的“设计美学”。而在课堂上只注重传统哲学美学的讲述和学习是十分偏颇的,“实题实作”就是基于设计美学这种特殊学科特点提出的。
因为设计美学所涉及到的知识领域十分广泛,也是跨学科的,边缘性、交叉性都很强,而且具有深刻的哲学含义,所以设计美学课程内容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哲学内容。如果说设计是属于哲学范畴,那么其探讨的是关于设计领域美学的实用范畴,不但是设计普遍知识的提炼和深化,也是设计领域的根本观点。
三、设计美学课程教学实题实作的内涵
设计美学是一门复杂、交叉的边缘学科,研究内容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和美学内容。设计美这种特有的审美规则并不是和纯艺术的审美规律相悖,但是背后又有着独特且客观的依据和需求。众所周知,设计之美的依托是其使用价值,而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精神的需要造就了这一审美趣味。从设计的深层次内涵上讲,“功能美”是设计美学中非常核心的观念,设计美学是一个特殊的哲学范畴,因为其拓宽了传统美学的观念,把“美”这个形而上的哲学概念拓展到实用领域中,并且一定要设计实践领域之内的理解。
虽然设计美学研究的内容包含范围极广,但是功能美的研究应该是设计美学课程首要解决的重点,特别是在本科阶段,应该重视整个设计美学核心理念。设计美学的教学内容不同于普通美学课程,其涉及景观设计的美学哲学原则以及产品设计的美学哲学原则等。这样的功能美实际上包括了设计美的全部内容,比如视觉美观、使用舒适、感觉愉悦等,这正是和设计原则的实用、经济、美观有一致性。这样庞杂的内容,如果只停留在哲学美学的讲述,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在教学模式上,“实题实作”应该是行之有效的:把众多的设计作品按照设计范畴分类,再进行设计美的作品实例分析,把设计中的历史背景、哲学思想、技术分析、视觉美感以及实践方法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地呈现出来,最重要的是,在实际的设计案例中贯穿设计哲学的分析和美学观的渗透,使学生迅速且切实有效地学习到设计美学的精髓。
另外,“实题实作”教学模式中要注意运用相通课程渗透的方法。这也是设计艺术教育教学所要求的的。例如在学习和掌握设计美学中“形态美”的同时,可以设置一节计算机“分形艺术”课程,不但可以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而且可以加强造型基础的认识,特别是对“三大构成”的理解与应用,这样便提高了学生对于形态美的直观认识,还能使其具备较强辅助设计的能力,适应毕业后市场的需求。再如,学习材料美的章节内容时,可以加大材料学的教学力度。设计美学课程的特点就是其学科边缘性以及交叉性。所以,设计美学“实题实作”的教学中要提高、深化学生的文化修养,因为文化传统具有弥散性,是一种内在的强大力量,是深深植根于设计者的精神血液中的。
作为中国的未来设计师,应该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古典文学甚至诗词中汲取大量的营养。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哲学观更是对传统造物之美的影响深远,例如中国园林设计中随处可见的那种满足于模糊的混沌,“因地制宜”的审美观表面上不想触动原始地貌,其背后的哲学思想是“归田退隐”的士大夫理想。我国传统设计中求曲、求藏的美学追求使许多园林景观中展现出有意识的曲径通幽,以及藏而不露的诗意境界。
四、设计美学课程教学实题实作的方法
设计美学课程中有很多内容可以“实题实做”,就是教师的引导下形成理论性分析,在实际设计案例中提高理论水平。这种模式的方法是以实际设计成果来完成理论探索,再回到理论,上升到理论。例如在学习“动态设计之美”这一章节中,从实际的设计案例分析入手,展示室内设计中的“虚拟水景”,设计展览中的观众互动等,先启发学生分析什么是动态设计,再通过教师的讲解来理解动态设计之美,最后要追加课下练习,即自己做的动态设计(可以只有方案),这样能够使学生最大程度地理解动态设计之美。另外,“实题实作”的教学模式要加强通过对设计个案的美学分析,使学生直观地体会中西设计美学观念在视觉、结构、空间、色彩等方面的差异,然后再上升到中西方哲学观的分析上,理解哲学观的不同会影响中西方美学的观念,进而对设计的影响十分明显。这样不仅把理论知识变活,而且学生接受起来更有兴趣,使设计美学课程不仅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更成为学生专业理论修养的提升课程。
在整个设计美学课程教学中,由于涉及内容极其广泛且复杂,因此设计美学课程的“实题实作”不能面面俱到,这样不仅会使案例庞杂,而且也不适合本科教学的特点。在“实题实作”的教学中,设计案例的选择最为关键。通过“设计美的构成要素、设计美的理想境界,设计美学的发展趋势”这些教学章节的学习,布置一些实践分析环节,比如请学生利用写生实习环节,从中国古典园林入手,配合理论课程,把自己拍摄设计的精彩亮点,其做成幻灯片的形式,在课堂上相互交流,进行设计美学、哲学的理论分析,体会传统美学观在园林设计中的渗透(表2)。这样不仅摆脱了传统理论“枯燥”特点,还配合了实践教学,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设计能力相结合,强调实用性,保证实践教学的落实。
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设计案例分析中把设计中哲学、技术的视觉之美传达给学生,使传统的设计美学教学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理论课程。这是培养优秀设计师的必要条件,同时其也要具备实际分析能力与审美能力。而这种实题实作的教学模式一定会给设计美学教学带来可喜的明天。
(注:本文为山东科技大学2013年“群星计划”立项资助,项目编号:qx2013267)
参考文献:
[1]张晓玮.设计美学课程结构探索[J].艺术教育,2012(10).
[2]张强,闫育红.艺术教育的得与失[J]. 美与时代2002(4).
[3]刘燕,宋方昊.设计美学[M]. 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
[4]张晓玮.设计理论在实践中的效能应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6).
[5]罗伯特・克雷(Robert Clay).设计之美[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
意式设计的美学特点范文3
关键词:建筑设计;美学思想;美学特点
1关于美学的概述
由于建筑的体型与规模较为庞大,因此人们在其中品味的内容也就相符更多。在建筑设计当中,通常只需要一块色感以及质感较好的材料就能够大幅提升起整体的美感,或者是一种结构形式也能够产生美感,也就是说在建筑设计当中,其建筑结构无论是从整体还是细节上来将都能够体现出一定的美感,其也许是建筑的空间形态也可能是建筑的构造或者是整体的形式。建筑的美感是由外部边缘开始的,其是对整体风格以及形式的审美由入口到内部再到局部最后到建筑细部的一种系统性的美感。建筑通过形式将其设计的意义象征传递出,给人以超世俗人文理想的升华,从而使人感受到美感。
2新时期建筑设计的美学特点分析
2.1更加注重形式美
建筑作为一种载体,其美感主要是通过视觉感受。在传统的建筑设计当中,其构图通常都讲究尺度、比例、韵律、节奏、均衡以及序列等原理,其建筑时通过某种秩序而达到统一化和多样性的效果。随着美学以及建筑业的发展,在近代建筑当中,其设计常常由于环境以及功能的限制而采取了无中心的自由化格局,在设计当中对称秩序的主要因素就成为了建筑各个部分的相互呼应。建筑设计当中,其符号都是可变的,其具形式性。建筑的美食在个体利益以及群里毅力在长远的发展当中得到平衡而产生的。在社会当中,其建筑设计需要与生活相结合,利用真实而简单的智慧来处理建筑的形式,使其具有形式美。
2.2更加注重建筑的功能
建筑设计师应该加强对建筑功能的关注。在考虑建筑空间体型的同时经验丰富的建筑师也会对其平面布置以及功能进行全面的考量,这样此能够从功能方面出发来发屁传统建筑设计观念,实现建筑功能的独特性。
2.3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建筑设计于建筑美学同样都注重创造一个富有美感与人性化的社会环境。因此未来的建筑设计更加的注重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起建筑美学的发展主流成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当前在建筑美学的研究当中要将其重点放在人的身上,加强建筑设计的人文研究,从而实现对建筑美学以及建筑的全面深入的认识。
3美学观点
3.1对称
在建筑美学思想当中,对称是其最为基本的一个原理,同时对称符合最为古典以及朴素的审美规范。建筑设计达到了对称性能够使观看者得到舒适感以及安全感,从而获得心理的慰藉。对称实际上就是以一条线为准,使建筑从上下左右等各个方向看都是相同的形态。对称在我国古典建筑当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壮丽的宫殿和庙宇这些建筑美学对称的典范所散发出的气势是其他建筑方式所不能够比拟的。对称这一建筑美学基本原则不仅仅体现在中国古典建筑当中,同时也充分的体现在欧洲的古典建筑当中。就比如说哥特式教堂,其教堂的各个环节和细节都严格的遵守着对称的原则。在建筑设计当中,对称随处可见,但是不可以偏概全的说对称就是代表着完全一样,对称也有着相对堆成以及绝对对称的区别。其相对对称就是相似均匀,给人以安定的感觉,其通常通过点对称、近似对称以及线对称等形式表现,其图形具有静态以及简洁的美感,使设计作品更具有充实感。而绝对对称就是完全一样,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因此常常应用于古典建筑的设计当中。
3.2比例
比例系统是在对建筑局部进行组合创作中与比例相关的理论的直接结果,其通常是一组规则体或者是一种规则。建筑师在设计当中能够通过比例的规则来获取一系列的基本模数和量度,从而推导出建筑的形式和尺度。因此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在建筑各个局部见建立一种可理解的数学关系。这一概念在中世纪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及明确,并在文艺复兴时期被反复重申和强调。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柱式理论,这一理论主要就是指将建筑各个局部的结合与完整的体系相结合,其以一种精确的数学关系来进行建筑设计的方式,其通过建筑的外观来表达一种和谐型。当前,柱式理论还被应用于建筑美学研究以及建筑设计当中,主要是为了使建筑师能够得从数学范式当中来体现建筑外观的和谐性以及广泛性。
3.3韵律
(1)注重韵律的形式。在建筑设计当中,通过重复起门窗和墙面等能够增强建筑整体的韵律感,并利用不同重复见的相对协调性来呈现较为复杂的韵律。在建筑当中,柱子之间的灯具重复是较为常用的一种体现韵律感的手段。建筑美学中的韵律不仅体现在建筑设计构图及其构件间的重读,同时对其建筑的细节予以空间进行处理也能够提升建筑的云龙不敢。建筑的韵律感是开放式的,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咋爱部分情况下其也可是确定的、封闭的。(2)在秩序的布局当中体现韵律美。建筑的设计不仅仅是空间艺术,同时也是功能序列、审美序列以及结构序列等时间艺术,其布局需要时紧凑的,从而在能够充分的发挥其韵律美。在进行建筑布局是需要明确每个序列的开始与结尾,形成连贯性,从而使观者体会到一种自然的韵律感。
3.4秩序
建筑美学非常注重建筑设计的秩序,其不仅仅是建筑的韵律、对称和比例,而是一个艺术的综合体。建筑美学的秩序这一原理与特点在建筑设计当中的体现是实现建筑美感的一个重要前提与基础。在设计当中需要合理的设置建筑的局部,也就是完美的划分建筑的整体,结合功能与结构的关系来确定建筑的秩序,从而冲建筑美学角度出发来实现建筑的完美统一。建筑美学的秩序在设计当中的体现是从明确起开始与结束的位置实现的,其建筑的各个序列需要实现有机的衔接,使其具有平顺性与秩序性,从而体现出整个建筑的美学风格和思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美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外观表现,其属于一个有机的活性系统,是一门动态性的学科,并且还随着人类的进化而不断的发展。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的建筑师应该不断的吸收各种审美观念以及建筑思潮,积极的吸收先进理念并结合中国建筑的特点将建筑美学体现在中国建筑当中,使其具有独特性。
参考文献:
[1]谷鹏飞.理性与浪漫的交织——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建筑设计的美学思想[J].中华艺术论丛,2007:425~440.
意式设计的美学特点范文4
关键词:设计美学;形式美;品牌形象
现代设计是设计物与人的之间的关系,在满足人们功能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审美需求,所以说它是功能与审美的统一。人们用什么样的生产方式来从事创造美的活动,就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形式美,同时也就在这系列活动上建立、发展自身的审美能力。
一、 现代设计美学的特征
现代设计不仅要解决美学上的问题,同时它还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整个社会创造生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代设计不仅仅是形式的问题,而是形式、功能和经济的综合体现。设计师的任务在于解决客观问题和创造改善人们生活品质的商品,并让这种活动成为人类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注重功能与结构上的创造性,美学上的愉悦性以及良好的使用体验,设计的商品应符合人们各方面的需求。各门类的设计都应该是建立美的形式的实践过程。现代设计的美学价值在于极大的满足了功能与实用的同时,强调了造型、材质、结构等多方面的美的感受,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载体。
二、商品包装设计的美学原则
1、审美与功能的统一
从商品包装的起源、发展、到现代的包装设计,其自身的特点就是把人们的审美与商品的实用功能合二为一。对于商品的包装设计而言,审美与实用这两个功能同样重要。商品的使用功能是基础,而审美功能是商品无形价值的体现。追求这两方面的统一,是现代大众消费心理的一种潜在的要求,也是厂家自身提升品牌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2、体现民族性特征
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观念,民族文化受当地历史和地域条件影响而形成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包装设计在我国也必然受到这种因素的影响,并在这样的影响下不断创新和发展。“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在现代设计中可以得到验证。没有民族精神和各民族风格的设计可以说就失去了设计的内涵精神。民族风格的元素经常在现代设计中被运用,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体现民族风格的包装设计尤其显得重要。在每年的世界包装之星的评选中,我国的获奖作品几乎都带有中国的传统风格。传统包装设计虽然不能成为现代包装设计的全部,但是它是现代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包装设计中,传统文化影响现代设计,现代意识要求对民族包装设计进行传承与超越。
3、生态美学特征
生态美学的概念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生态美学是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包括人类自身的生态平衡,而狭义的生态美学是研究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针对我国当代包装设计来说,更注重广义的美学,因为包装设计通常都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包装设计的初级阶段,通常只注重到了人与人或者人与社会的片面的关系,忽略了环境因素,从而导致对生存环境产生了不良的后果。当自然环境受到破坏以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才逐渐被发觉并得到了重视。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包装材料的合理运用和回收是在设计上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三、商品包装对企业品牌规划的影响
从包装设计的运作模式上看,现代的商品包装已经不局限于单纯的产品包装设计了,它与企业的营销、消费者的需求等各种因素结合在一起,采用视觉营销的手段来体现商品的特性,满足消费者需求,塑造品牌的形象。包装的品牌规划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展现商品的特征、包装造型设计、品牌包装策略等等。整体包装是包装设计的延展规划,以商品的包装设计为基础,在应用中进行包装各元素的规范组合,体现企业形象统一的经营理念,展现与众不同的品牌文化。
(1)展示商品的特征
展示商品的特征主要是在包装设计过程中将商品的特点用设计美学元素表现在包装的结构、色彩、材料上,以吸引消费者来识别商品的不同之处。
(2)包装的造型设计
包装的造型设计的特点就是直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具有特色的包装造型结构可以将商品的特点直接传达给消费者,包装的造型结构也是在包装设计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品牌包装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品牌包装策略
意式设计的美学特点范文5
广告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被誉为"第八种文化",广告因为具有明显的大众性,商业性和民族性,因此与本民族自身的文化密不可分。广告只有服从、融汇、折射民族文化,根植于民族文化,运用本民族最为贴切而生动的元素,穿透人类共通的心理和文化因素,打开深藏在人的潜意识背后的“民族记忆”和“种族记忆”,才能被消费群体接受,才能最终达到沟通的目的。纵观广告业发展的百年历史长卷,广告学理论的发展脉络,我们不难发现,从产品的特点定位(USP理论)到品牌形象定位(CI理论)再到受众心理定位(PSYCHLIGICALPISIONNONG理论)直至文化心理沟通,这条主线清楚地反映出在广告诉求重点的转移过程中,广告的文化含量在逐步增加,文化品位的地位日益变得举足轻重。如今的广告早已不再是从前那种叫卖或是告知,而是包含着更为丰富内涵,具有着更多社会功能的社会公器,一则优秀的,打动人心的广告一定包含有某种文化精髓的因素。
在现代设计当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将中国传统美学的元素融入到其设计作品中,中国风的设计在国际上越来越收受到欢迎和追捧。中国传统美学广博深湛,有周易的极简之美,委婉的模糊之美,老庄的天然之美,种种美的观点如何附加在现代的设计当中,以表现绝美的中式情怀,而不是单纯的仿古,拜古或是元素的简单堆砌,这对于研究中国现代广告如何形成自我特色,立足国际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追求越来越多的在现代广告设计中出现和运用,在中国设计者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传统的美学观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风的广告设计在让世界耳目一新的同时也给中国人带来了深深地宗族认同感和家国温暖。
在现代广告设计方面,尤其要注意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艺术始终要讲内在的延续,在招贴艺术的设计中,我们也要“寻根”,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
中唐以后,中国美学的艺术观念的显著变化,根本原因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哲学观念的影响。从总体趋向上可以看中国审美观念的变化和形成:追求空灵淡远的境界,重视古拙苍茫的气象,推崇冷意荒寒的意味;易宁静精澄代替楚莽阔大,易平和幽深代替激昂韬利,易淡逸素朴代替绚丽堂皇,正如理论上对境界的重视,强调妙悟而贬斥技巧等。这些思想和因素都可以在现代广告设计中有所观照。
现代广告是现代艺术的一个分支,可是却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广告传达信息鼓动宣传的作用肯定了它的特殊形式。它不同于任何一件单纯的艺术作品,讲求的是在细细审视中的独特品味,他所要求的时效性让它必须一目了然,简洁明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已经认识到这一点,简约是终极的复杂,最简约的设计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印象,简洁实用的设计风格已经在中国未然兴起。纵观现代成功的广告往往是构图概括集中,形象简练夸张,用强烈鲜明的色彩突出醒目地表达所要宣传的主题,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现代的广告设计越来越走向的是一种简约,大气的表现方式,任何艺术,都不能说明一切,特别是像广告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有限的时空条件下,能使人过目难忘,回味无穷,那就需要做到“以少胜多”“一以当十”。
中国传统艺术,突破了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片面性,创造了不少规范化的程式,这些师法自然,来源于生活但又经过千锤百炼本文转自dylw.net,概括而又多变的“程式”是一种经过高度提炼的美的精华,是积淀了内容要求的形式之美。正因为如此,它才具有无穷的生命力。“以少用多”和“由此及彼”是艺术技巧的标志,特别是广告艺术,它只能从生活的某一侧面而不是从一切侧面来再现现实。选材(先取最精粹部分)、剪裁(去污存清),夸张(强调形象的特征)、经营位置(构图)、表现(选项用恰当的技法),而这一切,不仅是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讲究形神兼备,讲究概括与变形的运用和表现,也恰恰是我国广告设计者构思时的主要手段。以静凸现动,以余白凸现主题,是靳先生海报创作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大量的余白使观者产生一种沉静空灵之感,以凸显主题之凝重强烈,使之产生出一种对比与和谐。同时,靳先生“用墨以啬”而使主题“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获得夺目之感。
现代广告设计中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式设计美学还包括十分广大的部分,东方生活所蕴含包容的设计元素是博大的,绝不仅仅是现今流行的京剧脸谱、大红灯笼,旗袍……中国式的设计美学远没有拿出一些元素那么简单。就像日本的设计是理性、细腻的,德国的设计是稳重而精致的,美国的则大气而开放的,这和各个国家的国情不无关系。挖掘中国文化中的精髓,并顺应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的时尚审美设计潮流,建立起适合创造和维护这种形象而进行设计的体制和环境,包括建立传统文化专门研究与推广机构,提高传统文化在大众文化的导向地位等等,才是中国平面设计作品中国式设计美学形成的关键。
参考文献:
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意式设计的美学特点范文6
“有意味的形式”是20世纪英国着名的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提出的一个美学观点。他认为“有意味的形式”是:“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及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情感。这种线条、色彩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地感人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这一观点在艺术领域,尤其在与和艺术有关的设计领域有重大的影响,“有意味的形式”几乎成了解释设计之美的常用词语。作为一个设计师,他的工作就是想方设法地设计出“有意味的形式”,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各种各样的设计产品时也是通过“有意味的形式”形成审美情感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设计师从事的设计活动,就是一个赋予产品的某种“形式”,即产品的结构、材料、线条、色彩等形式要素以“意味”的过程。
人们将设计师所设计的作品分为自然、社会和艺术三大类,现就这三大类设计产品的美学特点,说一说“形式”和“意味”在设计产品中的表现。
自然美,就是以自然物的物理属性为主,融合人的聪明才智。体现自然美的设计产品大多数是以形式来吸引人的,在形式中体现着“意味”,而“意味”则通过所设计产品的材质、肌理、外形等特点来表现。比如,将汉白玉作为建筑材料以代表高贵、圣洁的情操;用梅、兰、竹、菊来营造家居环境能体现出居住者的人生品味;以牛的题材做成雕塑,体现的是勤劳和坚韧,当人们看到牛的形象时,便马上会唤起人们对勤劳和坚韧美德的敬重。因此,表现产品的自然美时,其形式显得尤为重要,将自然属性的特点与人们生活理想相结合,增加了设计作品的情感成分,也就增加了其“意味”。表现自然美的成功案例还有北京奥运场馆的“鸟巢”和“水立方”的设计。它们是在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生存环境日益恶化时,以及保护大自然、回归大自然成为时代主题时提出的设计方案。起初在社会上,它引起了很多专业和非专业人士的质疑和批评,但是,这些场馆的基本造型始终没有改变。而且,随着整个工程的形象日益清晰,人们才真正感觉到了设计师的用心,感受到了在这个可能被载入建筑史册的现代化建筑中,最耐人寻味的就是那返璞归真的设计理念。这些形式中蕴含的“意味”确实值得人们深思。
社会美,是由人创造出来的,能体现人的生活理想和情感,它将产品的社会效果放在首要的地位。它注重产品的内容,而其中的“意味”有很强的公众性,多用人们容易接受的形式来体现。比如,公共场所的环境设计应尽可能地保持开阔的空间、明确的标识,以利于人们的流动和游览。广场中的雕塑、花坛、树木等的设计,也应该尽可能地体现地域色彩,迎合大多数人的喜好。再有,像意大利着名设计师阿莱西设计的咖啡杯、手表等产品,其简洁的线条、别致的造型总能在不经意间使人们眼前一亮,给人一种浪漫、多情、喜好追求新奇与高品位的感觉。设计师除了关心设计产品的点、线、面等形式的组成情况外,更关心消费者和欣赏者的审美需求。一个能够符合审美者心理的产品,往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和使用者的心情。因此,以社会美为主的设计,“意味”比“形式”更具有吸引力,在设计这类产品时,应在“意味”上多下功夫,努力寻求产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内涵。
艺术美,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而形成的,它具有很强的创造性,是纯精神的。比较起来,社会美主要侧重于“善”,它从伦理道德方面给人以影响;自然美侧重于“真”,让人在身临其境中受到感染;艺术美则主要侧重于“美”,使人能获得心理的愉悦。因而,设计师创造出来的美源于生活之美,但又不能等同于生活,从生活之美到艺术之美,要经过艺术家的精心设计。建成于19世纪的法国埃菲尔铁塔,为世人所惊叹。它体现出来的“形式”和“意[本文转自lunwen.1kejiAN.com]味”都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它成为了巴黎的象征、法国的象征,其达到的艺术美也成为了那个时代文化的符号。因此,艺术美为设计者发挥自己的才智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设计者完全可以大胆的创作,以使设计产品中体现的“形式”和“意味”都具有出奇制胜的特点。
总之,设计师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将自己的审美理念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没有形式就没有设计,没有好的“意味”就没有好的设计。要使设计出来的作品成为“有意味的形式”,达到艺术美的境界。工匠式的水平和急功近利的心态是不行的,“有意味的形式”要求设计者深入思考,提高自身的美学修养,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智和创造力,致力于设计出满足当代人们审美需求的设计作品。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万书元.艺术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祁嘉华.设计美学.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