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范文1

1.中职院校对会计电算化人才认识不足。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认识上,一些中职院校教师只是将它简单地与“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等同起来,事实上二者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只需要对凭证录人、凭证审核、账簿生成、记账、结账、报表编制等工作进行机械操作,但会计电算化人才不同,除了需要完成以上基本操外,还需要对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开发、设计、调试和维护等工作。中职会计教育在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中要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不是将会计工作“傻瓜化”,不能因为会计数据全部处理过程在机内迅速自动完成,就不需要学生学会更多会计及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相反,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软件开发方面的知识,了解软件开发人员的思路、想法和需求,更好的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学习,增强自身在会计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2.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育软硬件配套设施落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顺利开展需要相应的硬件设施,购买、安装专业的财务软件,对计算机的数量、配置、存放场地、后期维护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一些中职院校由于经费不足,没有配备相应的专业管理人员,会计电算化实验基地不能很好地利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些中职院校甚至使用非正版的财务软件用来教学,这样根本达不到教学目的,影响电算化教学质量,不利于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

3.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而产生的边缘学科,对师资力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教师不但需要精通财务专业知识,而且需要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理论与操作,但是目前一些中职院校缺乏既懂计算机又精通财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会计电算化师资力量的不足严重制约着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会计电算化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中职院校应改变过去只重视会计基本理论教学而忽视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局面,把会计电算化当作一门重要的课程予以高度重视,扩充师资力量,促进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

中职会计教育在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上的改革措施

1.中职院校方面。首先,清除“会计电算化人才”就是“会计软件操作员”的错误思想,树立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新观念。其次,扩充经费,优化会计电算化配套设施,改进中职院校会计工作传统的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的电算化管理理念,会计电算化系统必须有一套必须有相关的与市场常用的财务软件教学,加强仿真模拟电算化处理的练习。再次,多渠道加大会计电算化师资队伍建设,引进有多年会计电算化实操经验的专业人才担任指导教师,定期邀请从事相关有实际操作经验的高层财务管理人员来校做学术报告,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电算化系统管理技能培训。

2.课堂教学方面。

2.1重视基础教学。要想学好会计电算化,必须掌握会计学的基础理论,如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审计学以及基本的会计准则等。打好专业理论基础,无论会计软件如何更新换代、层出不穷,学生都能很快领会和掌握它们的要领并能通过自己的专业素养判断它是否能代表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教师在帮助学生学好会计理论基础的同时,还需要注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授,如计算机应用基础、编程语言、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应用、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应重视学生编制程序能力的培养,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性到专业化。只有这样双管齐下,才能培养出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2.2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一直主要运用于部分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领域。这种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透彻地观察个别事物,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经济业务本身就是多变的,要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就要让学生接触各种经济现象。在讲授这门课程时,要理论联系实际,补充案例教学,通过案例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和专业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特别是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强化实践教学。会计电算化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强化实践教学是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对中职会计课程教育的必然要求。实践内容首先从核算软件开始,主要包括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成本核算、薪资管理和报表处理这五大模块。报表处理是在完成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成本核算和薪资管理四大模块之后对报表进行格式设计、公式设置,并最终引人数据、形成完整报表的过程。通过这一阶段的实践,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核算工作的电算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可以再进行核算软件设计实验,例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凭证输入模块,使其了解凭证的存储、凭证输人校验的设计方法,这样由浅入深的学习更能提高学生的会计电算化能力。此外,实践教学还可以让学生分组,由若干人和若干台计算机模拟组成企业的一个会计部门,各自担当一定的职务,如系统管理员、会计、出纳、主管等,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规划、配置安装、系统维护、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期末业务处理等方面让学生全面了解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完整过程。

3.加大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在中职会计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校企合作使学校准确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有助于学校组织实践教学;其次校企合作使学校建立比较固定的实习基地,让学生获得更真实的实践经验;另外,通过校企合作还可以将职业教育与职业社会培训结合起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教材和课程的完善,使学生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职业精神。只有加强校企合作,注重实践环节,才能培养出真正社会认可、企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结语

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范文2

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核算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使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因此,要保证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正确反映,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企业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必然应随着会计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1.控制的程序和形式不同。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主要是会计不相容岗位分离的控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使之相互监督和制约,按照规定取得和填制原始凭证,设计良好的凭证格式,对凭证进行连续编号,规定合理的凭证传递程序等等,在电算化会计中这些都转移到了计算机内,计算机会自动进行借贷平衡、余额平衡检查等。

因此电算化条件下,企业会计系统的控制由单一的制度控制转变为程序控制和制度控制并存,会计系统控制不但要控制原始数据的输入,还要对相关的计算机软、硬件维护及电算化程序的安全进行控制。

2.控制的内容不同。手工条件下的会计系统控制主要是针对经济事项本身的交易处理,即每项经济业务的处理都要经过有相应权限的人签章,多个业务岗位和多个责任人独立操作而形成明确的责任分工在电算化条件下,原先应由会计人员按一定程序及授权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原先应由几个部门按预定的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业务人员可以利用特殊的授权进行多项业务的操作,甚至不经授权也可进行某项操作,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给会计工作增加了新内容,不仅要保存好相关的纸质数据文件,还要保存、保管好已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各种会计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会计系统控制也应增加新的内容,如计算机系统的使用、授权、病毒的防治等进行控制及软硬件、磁盘、软盘的安全控制。

由此可见,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与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相比较,控制范同更大、控制程序更复杂。它将职能控制与程序控制、人工控制和计算机控制相结合,是一种综合性多方位的控制。

二、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相关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一方面电算化会计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掌握一定有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以及相关设备的保养和维护知识。有些会计人员虽然在会计业务方面的经验丰富,但计算机专业知识却很匮乏,难以胜任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工作,在计算机面前表现得束手无策,不能将丰富的专业知识在计算机中进行转化。另一方面计算机软件开发及维护人员对会计知识掌握的不够,因此软件设计不能满足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需求,或者是软件功能与会计功能相脱离,导致计算机技术不断升级,而会计功能徘徊不前的尴尬局面。

2.电算化软件的成本与应用效果不成比例,由于财务软件的开发未能实行统一的标准,再加上各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是向不同的软件开发商购买的,软件版本千差万别,就是同一公司的不同单位使用的软件也不尽相同,或是相同软件版本不同。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不能有效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实现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浪费了资源,增加了核算成本。一些单位的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还存在一些片面的认识,不舍得在软件后期的开发与维护、升级与培训方面进行必要的投入,造成电算化软件强大的控制功能不能被有效地开发利用,形成电算化软件的闲置与浪费。

3.电算化控制制度不完善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及期目标、原则、要求等进行了明确,但是企业应如何应对,如何依据规范进行实务操作,切实防范和规避经营风险,将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财政部1996年就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企业实现电算化后,会计部门人员的结构、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会计档案的保存介质和方法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与之相应的规章制度却不完善,给计算机犯罪留下可乘之机。

4.企业经营风险加大由于电算化软件本身的缺陷及制度方面的不足给利用计算机犯罪的不法之徒提供了便利,超越权限或未经制授权的人员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篡改、复制、伪造、销毁重要的财务数据,达到犯罪的目的。据统计,全世界利用计算机犯罪直接盗走的资金达200多亿,我国金融领域发现的利用计算机作案的经济案件达l00多起,从1986年深圳发现的第一起案件至今,涉及计算机的犯罪从类型到发案率都在逐年上升犯罪方法和类型成倍增加可见利用计算机犯罪数额更大,手段更先进,方法更隐蔽,因此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更大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同时还要根据财政部的有相关制定出适合电算化特点的、能够有效防范经营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如何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

1.在内控制度上要有新内容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针对会计核算过程进行的控制,在电算化条件下,由于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原有会计凭证、会计数据的传递方法,原有的授权、审批程序发生了改变,这些变化要求在会计系统的控制制度中增加新的内容,以适应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要求具体包括计算机的使用、数据管理、系统软件的安装、权限分配、密码设置与更改等规章制度等,通过这些新的规章制度保证电算化会计核算的全程受控。

2.在风险控制上要有新举措电算化会计使企业的会计核算更高效更准确及时,但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经营风险,利用计算机犯罪,手段更加隐蔽,篡改原始数据不易留下痕迹,企业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的特点,制定严格的风险控制程序,包括计算机系统内及磁盘内会计信息的安全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控制;计算机操作员、系统管理员、系统维护员的岗位控制;数据备份控制、凭证修改与删除权限控制,反记账与反结账权限控制,计算机接触控制等,只有控制措施得当,才能降低经营风险,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3.在人员培训上要有新形式在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机构由财务人员和计算机人员共同组成,改变了原来单一的组成形式,因此在人员的培训上必须对这两方面的人员进行双向培训,即对会计人员在原有会计专业知识培训的基础上增加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培训,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电算化的操作和控制:同时对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人员和计算机的维护人员进行必要会计知识培训,这样会使软件的开发和编制更贴近会计核算工作的实际,更好地发挥企业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功能。

4.在制度的贯彻落实上要有新措施会计系统的控制制度不但要与企业的发展同步,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已经制定的控制制度得到切实的贯彻落实,不要让制度停留在纸上,而是落实在行动中以甘肃电力公司财务处处长顾慧娟贪污案为例,她能在短时间内贪污1 707万元巨款不仅和她本人法制观念淡薄有关,也和一些会计人员违犯内控程序进行会计处理有关,试想如果每名财务人员都严格按会计系统控制程序处理会计业务,那么从下属电厂汇往甘肃电力公司的资金就不可能汇到外地的一个股票账户上,顾慧娟也达不到犯罪的目的所以要在会计人员当中进行经常性的内控制度的学习和贯彻,使内部控制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使会计系统的控制真正发挥作用。

5.在内部监督上要有新方法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内部控制监督的执行部门,企业内部审计要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内部控制环境采取新的审计方法,在会计实现电算化后,审计部门不仅要对会计核算的方法、过程、会计账簿、凭证进行审计,还要对原始数据的输入、输出进行审计,由于内部审计人员熟悉本单位的业务和核算流程,通过内部审计及时发现电算化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和不合理现象,及时整改,可以更有效地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保证企业经济工作的高效、有序,保证会计核算的及时准确。

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范文3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法,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种教学法实践性强,重视学习情境的营造,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任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确任务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完全放任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完成任务,而是对于新的知识点,围绕任务进行适量的教学和实际操作演示;对于学生面临的问题,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怎样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师生互动,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后及时评价总结[1]。由于任务式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在语言以外的其他课程教学中也受到重视,有不少课程都尝试着采用这种教学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任务描述与教学组织

我们在2013级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该门课程有三分之二的课时使用了传统教学法,由于任务式教学法的探究式特点,没有会计软件基础将很难实施任务式教学,在使用传统教学法让学生对会计软件(金蝶)有初步了解后,余下来的课时运用另外一种教学软件(用友),使用任务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

1.任务描述。模拟企业会计角色中的会计主管、会计、出纳等,创设出会计主管、总账会计、出纳三种岗位。会计工作岗位不同,其任务也不同,教师将每一特定岗位的具体任务和注意事项向学生交代清楚,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具体任务分配如下:

会计主管:负责系统运行环境的建立以及系统安全、有效、正常运行;负责初始建账工作以及总账系统的凭证审核、记账、账簿查询、月末结账工作;负责报表管理及其财务分析工作。

会计:负责总账系统的凭证管理工作以及客户、供应商往来管理工作。具有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系统的全部操作权限。

出纳:负责现金、银行账目的管理工作,具有与现金和银行存款有关的一切操作权限。

(二)教学组织

教师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组三人,为更好地配合教学,分组时先征求学生的意见,遵循自愿组合与协商组合的原则,分别在会计主管、会计、出纳岗位上进行轮换。教师在分配任务后,把重点和难点以及注意事项向学生交代清楚,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演练。在演练过程中,教师密切关注每一个小组的工作进展,随时准备解决各小组工作中遇到的专业难题。出于节约教师资源的考虑,一个班由一个老师指导,小组间完成任务的时间不一致,先完成任务的小组充当小老师,去帮助有困难的小组。当学生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后,每个学习小组以截图的方式上交完成任务的结果,教师根据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启发,学习小组之间交流心得,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教学效果反馈

结课时,为探索任务式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运用的有效性,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研,问卷大部分问项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进行测量,将很不满意赋值为1,不满意赋值为2,一般赋值为3,满意赋值为4,很满意赋值为5。要求学生实名填写,记作一次平时作业,共收回有效问卷135份,问卷中问题项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问卷中设有提问项你在你们组做实验时是属于领导者还是跟随者,用以测量学习积极性不同的学生对任务式教学的效果的评价有无显著差异,运用单因素ANOVA分析法,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认同任务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绝大部分学生认同小组合作方式,认为小组合作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能增强集体荣誉感,能提高自主解决问题以及自学能力。表2中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前提下,学习积极性不同的学生对任务式教学效果的评价有显著差异。将数据分为领导者和跟随者两组,分别求均值,结果表明学习时主动性强、属于领导他人一起完成任务的学生对任务式教学法总体的满意度更高,认为任务式教学模式对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巩固基础知识的作用也更大;而学习中喜欢跟随他人一起完成任务的学生更加满意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认为小组合作对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的作用更大。

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模式 高职 会计电算化

人才培养模式,当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指导思想下的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形成一定的风格或特色,具有明确的系统与规范。一般而言,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解决“培养什么人”(即培养目标)和“如何培养人”(即培养体系)两个核心问题。反映到具体行动中,人才培养模式公认的主要构建元素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在深入探讨“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区别基础上,结合高职教育规律和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各有各特色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以下简称会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且在各院校实践也相当成功。笔者所在院校在实践中,提出了“基于工作岗位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培养什么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决定了其办学特色体现于职业性、实践性及技能性。能否依据各地区的经济特点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充分体现高职办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衡量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指标。所以,研究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模式,首先且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一)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分析目标定位

高职职业教育应当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机统一和相互融合,强调的是“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及“职业教育中的高等性”。“高等教育”表明高职毕业生应当具备相当深度的理论知识基础,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中不仅能处理目前的工作,更能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和铺垫;“职业教育”表明高职毕业生主要从事的是“职业”,是专业技术和管理的实用型人才,而非研究性的理论型人才,毕业生在毕业前就应当已经具备了从事该职业中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无需经过企业在职业方面进行专门化培训即可上岗。从专业技术资格的晋升途径来看,毕业生应当在校及毕业后一定时期内有遵循“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中级会计师”及日后的“高级会计师”晋升的可能性(潜在能力)。

由此而言,高职会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应当体现其职业规律,毕业生应当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从高职会电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分析目标定位

据国家2010年“民营经济发展报告”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超过了5000万家,约占全国工商企业注册总数的99.8%;中小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产值占全国企业出口总值约60%左右;中小企业上缴的税收占我国全部财政收入的50%以上,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小企业从业人数占全部总就业人口的80%左右。

同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9月26日在西安举行的“2010中国(陕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上也对上述数据作了明确的阐述,他还说,目前,中国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由此可见,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和谐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繁荣经济、推动创新、扩大出口、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充分表明,没有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的平稳较快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单从就业方面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扩大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对财会类人才的大量需求必然日益剧增。我院前三年的会电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也表明,超过99%的毕业生就业在中小企业。

由此可能看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毕业生的就业主渠道应当体现为中小企业,在课程设置等方面也应当体现中小企业特色和特点。

(三)从企业用人单位需求分析目标定位

通过“实地考察”、“校企座谈”、“毕业生调查”等方式,笔者深入企业调研用人单位需求。在调研过程中,用人单位普遍反映,他们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首重“德”,其次才是“能”。“我们宁肯招一个技能不突出的,但他能吃苦而劳服务安排没有怨言,也不要一个经常报怨且不服从安排的,哪怕他能力再强”(广东省阳春市新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部长曹晓波先生,2012)。笔者曾在深圳市某电池公司担任过三年的人事主管,对于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也深有体会。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生存及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在科研、生产、研发等多方面的竞争逐步集中体现为人才的竞争,故而,能否聘用到有德有能的人才关系到用人单位的发展甚至生死存亡。

由此可见,高职会电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也应当体现在校生“德”的培养。

综之,基于工作岗位的高职会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可以阐述为:培养顺应本地区和延伸区域的经济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熟练的会计技能、扎实的会计与财务管理理论,能适应各中小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会计类工作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如何培养人——课程体系设置及教学设计与方法

(一)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结合行业中的各相关就业岗位进行分析和推导,适应学生实际学情,在课程设置中体现五个“相结合”

1、体现“职业性”的专业课与行业证书相结合。16号文指出,高职教育应当是“双证书”教育,毕业生需要在毕业证书外再获得行业的从业资格证书。高职会电专业的从业资格证书是会计从业资格证(简称会计证)。获取该证必须通过“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初级会计电算化(或珠算五级)”三门课程的考核。所以,在高职会电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必须开设这三门课程。

另外,考虑毕业生走向社会后的职业升迁性,在课程体系中也应当适当加入财会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部分内容。如“经济法”课程,不仅仅能帮助毕业生掌握一定的经济法律法规知识,规避经济犯法违规行为,对工作有益,更有利于毕业生日后获取会计师系列专业资格考试,为其打下底子。

2、体现“德为先”的公共课与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德为先”,并非要求将毕业生培养成圣人,而是让其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走向社会后能不为外界邪恶思想所污染;能体会到正确的就业和工作观念,工作中能服从大局服从安排吃苦耐劳等。

公共课体系中,开设了道德类、思想政治类、就业指导类、心理健康类等课程,有利于学生加强个人世界观和价值观改造,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同时拥有健康的心理,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工作观。同时,在专业课程授课和实践训练过程中,专业教师有意识地结合工作实际和课程内容,宣导正确的工作观和人生观。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慢慢地熏陶,培育毕业生“德为先”。

3、体现“岗位导向”的课程目标与岗位能力相结合。基于工作岗位的高职会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的就是如何将岗位能力化为课程体系。通过企业调研,结合学生实际,将工作岗位的素质和能力需求,重新打散组合,建立能力和素质包。并将能力和素质包在课程体系中转化为项目及具体的任务。每一项任务对应工作岗位对应的能力。

4、体现“实践性”和“技能性”的技能训练与技能竞赛相结合。培养高职会电人才,必须重视技能训练。可开设“财经技能”训练课,从点钞、珠算、计算器到数字小键盘的熟练使用,并熟练掌握填制各种票据;开设“ERP沙盘实训”,可从宏观上有意识地理解企业经营的内容及管理要求,顺而学习企业中成本控制的层层分解含义;开设“小企业综合实训”,专门针对 “小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实务操作。同时,改革校内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改卷面考试为实际操作,改一般考核为技能竞赛。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训练热情,提升实践训练效果。

5、体现“主观能动性”的日常教学和手册导向相结合。在校学习期间,学生经常体现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局限,学习一种知识点时,通常不能很好地联系另一种知识点,结局也通常表现为捡到桃子丢了西瓜。笔者所在学院,在新生入校时便向会电专业学生发放“大学三年专业学习提示”小手册。手册中,列明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学生了解未来三年中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列明了专业考证体系,有利于学生规划短期、中期、长期的学习和人生目标;列明了学习参考书籍和网站,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而自我学习。手册中也列明了各课程的课程标准,有利于学生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后,自觉预习下一阶段的内容。

(二)重视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立和实际运用,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实践基地在高职教育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鉴于财会行业的特性及中小企业的规模,各家中小企业在接收实习学生的数量上远远达不到学院要求。所以,一是要从数量上解决,争取多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广撒网;二是要充分发挥已有实践基地的作用,找准校企合作的共赢点,获得企业方的认可,从新生入厂见习到毕业生顶岗实习一系列的实践过程中给予支持;三是要争取上级支持,从建立“虚拟工厂”等形式出发,通过网络平台及软件等形式进行实践教学,也可以设立诸如会计服务中心等类似机构,为校内机构、校外企业进行模拟或真实记账等。

参考文献:

[1]吴力佳,曾平华.对高职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1(12)

[2]陈洪群,吴立明,邢献昆.基于“双证书”制度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

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会计管理 财务管理

一、会计电算化运用存在的问题

电算化相比于传统的会计方式而言,有很多不同,更快捷、准确、方便是会计电算化最明显的特点,但由于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持续时间比较长,在会计电算化普及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对会计电算化认识有较大偏差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相比其他国家而言,起步比较晚,使得很多企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对电算化的认识程度不深,人们的思维与观念中并没有认识到电算化的重要性,电算化的普及程度也不高,相比国外而言,我国大中型企业的会计电算化普及率有60-80%,而中小型企业在会计电算化普及方面还不足30%。有的企业人员认为会计电算化就只是将计算机应用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减轻了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难度和复杂度,只是以一种更加精确的方式进行记账、报账等。因此,很多企业在运用电算化的过程中,也只是将其看作是一种减轻员工工作量的工具和方式,没有意识到电算化对于企业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二)会计电算化人才严重匮乏

会计电算化是一种融合新技术和新手段的会计工作方式,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作为保证,才能发挥电算化相应的功能,当前,企业财务队伍中的部分人员知识老化现象比较严重,对于学习电算化知识没有积极性,而企业进行短期的电算化操作培训根本得不到相应的效果,再加之当前社会上会计电算化的人才数量有限,因此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也受到很大影响。

(三)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等较差

企业的财务数据是绝对保密的文件,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当前会计电算化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是当前致力于软件开发的厂家,真正研究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的厂家很少,我国大多数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对数据进行安全保密设置方面都比较弱,并且缺乏相应的操作记录功能,因此,没有相应的操作人、操作时间、内容记录,在出现相应问题之后也不能及时追究责任,不利于企业会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当前很多电算化软件的容错能力也比较差,对用户的限制比较多,使得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害怕由于操作不当使得系统出现瘫痪等问题,也害怕由于临时故障导致数据丢失等现象。

二、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策略

针对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促进会计电算化发展,还需要从多角度出发。

(一)转变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由于会计电算化实施的时间还不够长,很多人对其认识有偏差是正常现象,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建设,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了解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发展趋势,是信息时代背景下会计工作的必然发展方向,因此,加强对企业的管理者和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程度,加强他们对其重视的程度,在日常生活中逐渐使用电算化。

(二)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建设

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是会计电算化的一个重要参数,由于会计电算化之后,会计资料大多是由计算机按照相应的程序生成,因此,其中很容易出现漏洞,要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可靠,不仅要求技术上过关,还要求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要求。要建立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度,保证出现问题时可以定责。财务会计人员要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的能力素养,对企业的各种财务信息进行保密,不随意泄露。另外,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可以在进入会计信息系统时加一些相应的验证措施,如指纹验证、临时用户口令等,用于检测用户的使用权限,也保障企业信息的安全不被泄露。在管理信息过程中,企业也可以制定相应的硬、软件管理制度,如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加强人员的使用记录等。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

在企业会计管理中普及电算化,人的素质是关键。只有越来越多的会计管理人员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才能促进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发展。会计从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加强对电算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如会计专业知识、计算机专业知识、网络知识及信息安全知识等,都是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加强知识充电,可以有效地减少在工作中的盲目性和出错的几率,在员工上岗之前,企业要进行相应的电算化技能培训,同时要开展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职业能力素养和责任心。

(四)健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必须要有统一的规范和管理,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企业的领导者要不断提高认识,在工作中不断落实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制定,包括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制度、操作档案记录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的检查、验收及奖惩工作制度等,只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普及,才能真正促进会计电算化的正常发展。

三、结语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一个必然趋势,相比于传统的会计管理工作,会计电算化更加快捷、有序、科学,针对当前会计电算化出现的问题,要从改变企业人员的思维模式出发,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和相应制度的建立,以提升会计企业电算化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现状,对策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运行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电算化信息时代快速的来到了我们现实的工作中。经过近几年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不断的发展证明,它的发展的形势比较好,有很大的潜力,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以前简单的会计电算化会计核算职能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现在会计电算化正在向着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转变,因此对会计电算化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企业与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实施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分析如下:

1、对会计电算化认识不够。当前,一些企业还未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及其重要性。首先,一些单位领导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认识不到开展会计电算化是时展的必然,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其次,企业在具体运行使用会计电算化中,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没有进行充分的分析,没有结合单位自身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设置和调整。这种片面的认识会给会计电算化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会直接影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进程。

2、会计软件安全性与保密性差。目前,我国市场上开发的一些软件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详细的记录,出现了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另外,一些软件的数据库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致使外人可以很容易地从打开并修改里面的内容。其次,还有一部分会计软件为了一己私利,不按照正规的程序来设计,为用户提供了修改以前年度账目等额外功能。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为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埋下了隐患。

3、会计电算化的使用程度不够。任何一个事务的实施和发展,都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它才能不断创造价值。会计电算化也不例外,它也经历着发展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当前我国一些单位在使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有的还停留在财务核算当一功能上,如:工资发放、固定资产核算、报表编制等;而未把精力放在筹资管理、成本分析、销售分析、财务分析等上面,不能为企业提供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数据,未能促进企业经济业务的快速发展。

4、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随着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会计与计算机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用。一名复合型的财会专业人才,一般需要具备计算机、会计、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这样的人才在现代企业中作用越来越重要。当前,一些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手工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财务业务的过程中大多数不能得心应手。

二、解决的对策与措施

1、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当前,我们所说的会计电算化是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工对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所以,单位领导以及会计人员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转变观念,既要重视计算机的因素,也要重视人的因素。要意识到实现会计电算化可以使会计人员从繁琐的记账、算账、报账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资金管理、资金分析上,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从而促进单位经济业务的发展,提高企业整个会计水平。

2、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一套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会计电算化高效实施的前提,建立健全一整套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地内控环境,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实行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要对会计电算化权限进行严格的控制,系统操作员以外的操作人员只享有操作权限;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控制;明确管理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职责范围;对软硬件、文档的安全检查设置多级保密措施等。

3、培养会计电算化的复合型人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大大改变了原有会计信息的处理模式,同时也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企业要有针对性的经常对电算化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结合实践进行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企业在招聘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生的同时,还应选拔一批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才会形成,必将推动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4、加强会计电算化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任何东西的实施最终都是由人来完成的,人在任何事务的发展中都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也离不开人,作为电算化会计系统实施主体的“人”如果不能发挥作用,有很好的制度而不去执行,甚至恶意的去修改软件程序等,最终达不到内部控制的目的。因此,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应直接纳入内部控制结构的内容。领导者应当重视对财务人员的培养,增强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业务水平,达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主体诚信。只有在这个大的环境下,我们制定了优良的制度,才能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

三、结束语

实践证明,会计电算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更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最终,会计电算化将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