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的主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教育的主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教育的主体

体育教育的主体范文1

关键词:体育教学;主导;主体;氛围;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6-0095-01

当前,新课程《 体育与健康》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大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和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课堂体育教学中,如何正确处理好“教”与“学”这层关系是目前体育教学中所面临、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发挥体育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质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启发、诱导、教育、帮助学生将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掌握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那么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从哪几点着重突破呢?

1.转变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观念

体育课堂不是在演戏,教师预先在教案中如何安排,在课堂中就如何演练,要改变以前那种“填鸭式”、“满堂灌式”的应试教育。所谓的机械执行体育教案组织教学,命令式的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还有“放羊式”的“一个哨子两个球,教师学生都自由”的教学观念。教师应主动参与教学,充当好教练员、运动员的角色,既指导教学又积极参与学练、寓教于乐,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练的积极性。

2.体育教师要改革以前的那种机械授课模式

即:讲解示范演练练习的传统授课模式。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参与练习的,要让学生主动尝试、体会运动技能、技巧中的动作。教师只起引导、启发和暗示作用。与此同时,教给学生自主学练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传授体育技能当中着眼于引导练习思路,指导练习的方法,推导练习的模式,而不是为了单纯的学习而练习,从而在体育教学中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3.要提高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率

体育教师应在教学注重教学的艺术性,使生硬的运动技术教材体现出它的趣味性。体育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待于全面提高,除平时多深入细致的钻研教材教法,阅读课外书籍,广收众家之长,弥补自身的缺陷,还要吃透教材,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之融入到实践教法中去,不断提高教学的组织水平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这样才能把老师教的内容变为学生的技能。

二、扭转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参与教学的现状

1.课堂上创设主体参与的体育课堂的积极氛围

一节体育课,教师的活动仍然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主宰着体育教学,这样就有碍于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更不利于营造学生主体积极参与体育教学的氛围。首先要把体育课中的主角让给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教学以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想象力、创造力,让呆板的体育演练课变成真正生动活泼的探索趣味课。其次要给学生腾出足够的活动空间,让隐藏在学生深处的智慧和潜能得到自由发挥。

2.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学生毕竟是学生,其模仿能力,好奇心,标新立异的情感非常强烈,可是当他们的目标得到体现时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为此,应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创设多种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自主行为,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让学生自行去发现,使学生从中体验到脑力劳动后身心获得欢娱的。

2.1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

在体育教学中,有一个课前环节就是备场地,体育教师可根据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力求在体育场地、器材上寻求最佳组合,把运动场地设计得美观、大方,线条规划得井然有序而明了。器材布置的整齐、新颖、富有神秘感,这样学生来到体育课堂既充满了好奇心又急切期望马上进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能力。

2.2给学生予自主选择的权利

体育教学应改变以往多样不专的教材编排方式,以及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应多给学生创造自由选择的权利,让学生对于学什么,学多少和怎么学享有发言权,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使学习内容多样化,自主化。

三、结束语

体育课堂教学一是双边教学的活动,既需要学生在课堂中主动积极参与学练,更离不开体育教师的开放式的循循善诱。要使体育教师与学生在体育教材中形成紧密、和谐地互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体育课堂真正的活跃起来。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欢快的动起来,跳起来,就必须设法使学生成为体育课的主角,激发他们的主动权,给他们自,给他们创设良好的、开放的课堂氛围,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给他们带来的乐趣。相信这样的体育课才是学生最受欢迎的体育课,身心欢娱的体育课。

参考文献:

体育教育的主体范文2

关键词:教学;模式;兴趣

中图分类号:C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030-01

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是以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目标的教育活动。长期以来,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一直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听看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死板成人化的教学方法,抑制了小学生体育活动的兴趣,小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快乐体育”,努力适应小学生生理、心理的需要,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有趣味的活动中,既锻炼身体,又不知不觉地完成学习任务,是中小学教师认同并普遍接受的体育教学模式。

一、快乐体育是现代学校重要的体育教育思想

现代学校的体育新理念不断引入、更新,“快乐体育”作为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注重学生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维健康的培养。快乐体育,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完成体育课的目标有积极的作用,使学生能在“玩中学,乐中学”。

快乐体育从情感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体育教育思想,它重视爱的教育、美的教育与各项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强调学习兴趣与创造学习。快乐体育以研究学生的情感需要、体育需要、人格需要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在自身需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上;把身体锻炼中的乐趣和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以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适宜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体育学习和锻炼行为,从而使教学充满快乐、愉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

二、快乐体育的精髓是情境体育

“快乐体育”在小学体育课实施中,强调情调情境的创设,重视在每节课中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获得最好成绩的诸多因素中,兴趣因素占25%;而导致失败的诸多因素中,缺乏兴趣占35%。可以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实践也证明,在愉悦并有浓厚兴趣的心理状态下学习,与在沮丧、厌恶的状态下学习,教学效果具有明显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将游戏性、竞争性、技术性和趣味性等融为一体,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达到教学目的。

三、改革课堂教学,实施快乐体育

为把快乐体育落实到课堂中来,我们对课堂进行了改造与改进。

(一)改造教学内容。体育课程,教材和《课程标准》只是确立了内容的框架和不同的学习领域以及不同层次的基本目标,至于具体采用什么内容、什么方式和步骤去实现这些目标都没有说明,给体育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是实施快乐体育的前提与保证。

为了实施快乐体育教学,我们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造,把教学内容校本化、儿童化、趣味化,简化教材的技术结构和要求,选择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增设学生喜爱的、趣味性浓厚的游戏、竞赛等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快乐。例如,我把小学高年级的蹲踞式跳远的技术简化成,直线跑单脚跳向上蹲双脚落,规则简化,起跳板改成起跳区,即从起跳点量到落地最近点。

(二)改善教学环境。准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快乐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几个由小木箱堆积而成的“堡垒”,里面放了很多垒球,8―10米处有几块投掷靶树立着,而另一块则是由体操棒,体操垫,跨栏架,跳绳组成的综合素质训练的场地。这样的场地,器材的设计从开始排队的那一刻起,学生就已经忍不住内心的喜悦,开始想象课的内容,迫切想尝试练习了。

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游戏具有丰富多彩,趣味性强的特点,很适合学生的口味,要让学生感到新鲜刺激,经常安排游戏活动,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在玩乐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心情,从而提高儿童动作灵敏,机智勇敢,团结合作的素质精神。在教学中,常把教学内容与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教学“100m”跑可找出实力相当的两位同学进行,叫“跟踪追击”。瞧,他们紧握小拳头,一副拼命三郎的样子,还担心他们跑不出好成绩吗?

四、激活课外活动,丰富快乐体育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快乐体育的重要阵地。所以,我们也充分地激活和丰富课外体育活动,把快乐体育延伸至课堂之外。

体育教育的主体范文3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人们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度也有很大提升,如今体育教学成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该方面更是备受关注。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简要介绍了影响初中体育教学主体参与度的因素,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提升初中体育教学主体参与度的相关措施,以期能够为我国初中体育教学方面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主体参与模式 因素 措施

教育事业在我国由来已久,其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已经拥有了多种形式,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今更加注重实施素质教育、通识教育以及创新教育等,而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体育课程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然而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我国初中体育教学中主体参与度不高,该学科的作用难以发挥出来,此方面也成为了我国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初中体育教学主体参与度的因素

初中生正处于顽皮好动的阶段,按照常理而言其应对体育课有很大的渴望和兴趣,并期望能够从中学到体育技能,尤其是男生。然而纵观我国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学,很多学生对于体育课并没有多大的兴趣,而导致此种情况的原因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由于受到传统教育影响,导致如今不论是学生或是教师均无法将体育学科重视起来;(二)正是因体育学科得不到重视,才会使得教师在上课时往往较为敷衍,只是进行简单的师生问候、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粗浅的讲解,并向学生展示相应的动作,之后则是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而学生往往只能通过短暂的记忆以及自身理解来练习,长久发展下去势必会使学生对体育课渐渐失去兴趣[1]。

二、提升初中体育教学主体参与度的相关措施

(一)提升学生自主性

当代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其在生活中已经习惯被照顾,导致其在学习中也常常缺乏自主性。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全方面发展,同时也能够使其在繁重的学业中得到锻炼身体的机会,如此一来才能够避免身体素质下降,从而减少生病的几率。因此今后教师应积极采取措施来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如可以利用小组教学的形式,体育教学中有很多项目是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学共同完成的,小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胜欲,从而激发自主性。

(二)肯定学生地位

新课改中明确指出教学中应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然而受传统思想影响,使得该教学理念的实现显得困难重重。在今后的教学中,校方应加强对此方面的宣传,充分引起教师的重视,在开展体育教学时既要根据教材以及教学目标开展教学,也应适当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只有使学生感到被尊重才能够使学生在心里肯定体育课,肯定体育教师,并且学生自身提出的体育项目均是其充满兴趣的,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三)营造教学环境

由于体育教学长期得不到重视,因此很多学校的体育场地长期未得到维护和完善,甚至有些学校会存在体育器材匮乏的情况。如今的学生在丰富的网络中以及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接触到的体育项目、体育设施往往是学校中没有的,学校中的运动设施过于陈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且运动环境简陋也使得学生不愿在场地中进行体育活动。因此今后初中学校在强化校园建设时应将此方面划入重点,充分改善教学环境[2]。

(四)改变教学方式

传统体育教学中往往是学生自由活动,今后体育教师应摒弃此种教学方式,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使学生能够对体育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使其明白体育课存在的意义。如在讲解跑步姿势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施,将较为著名的专业跑步运动员的跑步姿势呈现在学生面前,并由学生观察并将自身对运动员姿势的想法说出来,如此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也能够使学生投入其中。另外,体育课中可以多多开展体育活动,如刚刚提到的跑步,教师可以规定学生使用何种跑步姿势来比赛,此种方式会更加有趣味性[3]。

(五)实现多元化评价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其自身在该阶段则存在很大的性格缺陷,其渴望得到表扬害怕被批评,其认为被教师批评或做出不好的评价会使自己在同学面前丢面子。而此种情况与我国传统课堂评价体系有着很大的关系,以往的评价方式过于片面,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而言十分不公平,因此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将多元化评价机制的作用发挥出来,如在完善评价体系时可以添加多项指标,诸如学习态度、出席率、阶段性测试以及期末考试等,此种评价体系能够使大多数学生的优势得以展现,教师在评价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进行评价,不要过于表扬但也不应过于批评,同时,教师应注重自身的语气和措辞。

三、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关于初中体育教学主体参与模式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仅关系到我国体育教学方面的发展,更与学生是否能够在校园中得到充分的锻炼,使体质得到提升等方面息息相关。当代体育教学质量长期得不到提升和重视,此种情况与传统教学理念有直接的关系,如今已经实现了课程改革,该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依然难以使学生产生共鸣,导致其参与度不高。

参考文献:

[1] 曾志军.初中体育教学中“主体参与”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11)03:63-64.

体育教育的主体范文4

关键词 主体性教学 教育理论 社会活动

一、前言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教学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体育教学则是这一社会活动殊的育人方式。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体育教学也不例外。首先,在教的层面上,体育教学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借助体育设施对学生传授教学内容,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得到全方位的发展;第二,在学的层面上,体育教学又是学生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激励下积极主动学习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过程;第三, 从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来看,在教的过程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而在学的过程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主体性教学的中心思想是深入挖掘教和学的潜力,广发调动两方面的积极性,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二、目前学校体育主体性教学的误区

(一)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忽略教师的引导作用。

以前的体育课堂教学,在“教师中心论”的思想影响下,教学上往往重视教师“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生“学”的过程,教师通常对学生采用“灌输式”教学,不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近些年来,随着主体性教学的提出,给沿袭多年的传统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然而很多体育教师在摈弃一个极端的同时又走入了另外一个极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提出“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用“以学为主替代以教为主”、“重要的在于学而非教”、提倡“学在前而教在后”、提出“由导学式教学改为学导式教学”、提倡“放弃传统式教学改为开放式教学”等各种论调。

(二)过于尊重学生的主题需求。

当前在主体性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许多体育教师只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需要和兴趣,对国家和社会的人才培养需求置若罔闻。其中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众多学校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定上,单纯考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需求,将学生爱好的体育项目调查结果作为选用授课内容的唯一依据。完全忽视国家和社会对学生体育学习的标准。

(三)过于强调主体性教学。

一些体育教师对主体性教学的认识过于片面,认为在体育课上实施主体性教学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体选择,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内容就就传授什么内容,学生想怎么练习就怎么练”。于是,体育教师逐渐放弃了自己的职责,在课堂教学时对学生的行为放任自流,逐渐将主体性教学变成“一把哨子几个球”,学生满场跑的“放羊式”教学。

三、实施新型体育课主题教学的建议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体育课实施主体性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在生理机能、运动技术技能、心理等方面的需求,激发学生在运动方面的灵感和想象力,使学生充分体验在运动中对时间、空间、动作幅度等感知,体验运动中的情绪变化。建立“精讲—演练—解疑—自学”的教学新模式,努力实现从“封闭式”教学转变为“开放式”,教学。让学生懂得,体育学习不单纯的是耳朵听、眼睛观察和大脑思考,重要的是人体主动的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在机体运动的过程中通过思维深入理解技术要领,掌握技术技能,以自身感知技术动作的完整过程,以积极的心态体验身体在运动时的情绪变化。

从人的整个认知过视角来看,课堂教学是学生从有疑问向无疑问的方向转化。

因此,在实施主体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从基本技术和基本原理入手,培养学生在练习时,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自我学习提高的目的。

(二)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而不是过度的强调运动技术、技能和理论的传授。教师应结合学生的需要,运用启发、点拨、引导等方法,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索、积极合作,在不断的练习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精讲的前提下,拿出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学习。一名优秀的教师时刻要清楚什么时候应该说话,什么时候应该让学生自由发展。作为体育教师而言,不单纯是教会学生掌握动作技术,更重要的是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的运用动作技术。

只有通过这样的教学,才能使主体性教学在课堂上得以实施,才能使学生真正把运动技术转化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体育教育的主体范文5

非体育专业;体育教学模式;主体与客体

一、引言

随着课程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我国大学非体育专业体育教学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它具有独特性、开放性、优效性等特点,是从众多体育教学活动中提炼出来的,是优选的体育教学模式主体,因此长期被课堂教学所采纳。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教学体制和教学理念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当前大学非体育专业体育教学还面临着一个空前的活跃状态,新思想、新模式、新教法层次不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所面对的客体也有着惊人的变化。这里所谓的客体,是指硬件环境(包括大型综合体育场馆、体育器材等)和软件环境(包括教师的一职多能、学生从小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等)。那么,现有的教学模式主体是否还要一成不变的用到教学中去?是否应该相应做一些调整呢?本文将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二、目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之不足

1. 教材内容。我国大学非体育专业教学内容仍然无法跟上新形势的发展,其主体仍然沿用了传统的项目,新兴的项目如轮滑、滑板、蹦床、攀岩、游泳、健美系列运动、健康系列运动等,真正能引入课堂的还不是很多。在这样的情况下,体育课程自然无法让学生真正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往往将体育课程看作是必修课程来对待,一旦课程结束,这些锻炼项目就会中断。这也就无法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的脱节可以说是问题的真正根源。

2. 教学方法。当下,大学非体育专业教学方法单一同样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之所以这样,首先是因为教学内容本身就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次,教师和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不足是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对于大学体育教师而言,与其他学科一样面临着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这自然导致教师无法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而不少学生则是及格万岁,对于教学方法的重视自然也就难以达到期待的结果了。

3. 教学组织形式。多年来,我国的体育教学设施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自大学扩招以来,我国大学的体育教学设施仍然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要满足学生多样性的学习要求就显得非常困难。因此,往往会出现以本校的教学资源作为开展教学的前提,这也就导致了不少高校的教学组织形式不是以课程特点来进行,往往需要兼顾教学资源、学生人数等多种因素,自然无法进行科学的教学。

5.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考核,也是进一步改善教学效果的前提。但是我国大学非体育专业体育教学评价的标准往往存在简单化的情况,一般都是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作为考核的依据,这种简单化的考核标准自然导致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有所减弱。同时,因为体育课程本身是实践的课程,而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千差万别,因此教学评价往往缺乏有效的实践评价标准而导致整个评价过程流于形式。

三、改善我国非体育专业教学状况的建议

1. 以传统体育项目为基础,从单一分离走向多元综合。北京承办奥运会以来,让中国人了解认识了更多的体育项目。人们从思想上重视体育,从行动上参与体育,高校更是走在了体育进步的前沿。特别近几年,无数现代化、多功能的体育场馆在普通高校建成,为普通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力的客观条件,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设施来添加体育教学内容,以使教学活动内容更丰富多彩,也更便于学生根据学校环境、学习特点、兴趣爱好等来选择教学内容。

(1)利用场馆补充教学内容。近些年,大多普通高校都建设了现代化的多功能体育场馆,它能同时开展多种体育项目。如,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台球、攀岩、游泳、体育舞蹈、瑜伽等,是丰富教学内容的好场所。

(2)利用学生兴趣补充教学内容。现代大学生思想开阔,愿意追求新、奇、刺激,不妨利用这一点组织学生自行车越野、登山、轮滑、蹦极、滑板、限定距离徒步慢走等体育活动。

(3)利用教育工作者一职多能补充教学内容。学校教育的千变万化,更多还是来自教育工作者能力的变化。教师能力的不断提高,不断多元,带动着高校体育的不断进步,教育工作者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新知识的最先吸收者、引入课堂的最终执行者,因此教育工作者知识结构的不断补充是教学内容及时补充的最大源泉。

2.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随着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发展,教学方法也表现出了它的灵活性、多样性。教师可以根据其面对学生(客体)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来补充“讲解示范”等主要教学方法。如,“自学辅导法”、“探究发现法”、“合作教学法”、“课内外一体化法”、“教学俱乐部法”、“选项课法”等,这样更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从而去追求体育本身更高的内涵和技能。

从更深层次来看,当下对教师“教”的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个教学过程更要多方面考虑客体的因素而细致安排。教学过程将不再单纯地注意技术教学,而是要尽量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注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客体的条件安排教学程序,使其能充分接受所学内容。

3. 教学组织形式为客体量身打造。21世纪将深入展开全球范围内的新科技革命,同样也将引起教育领域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各种先进场馆、运动器材、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选择都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因此更多的思考、更深的了解、更多的学习是组织者的前提,是决定教学组织形式的保障。

4. 不再把能否达到《标准》作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针对以往体育教学评价手段单一的问题,我们应由注重生物改造模式向终身体育模式转变。传统的体育模式把增强体质健康放在首位,注重增强学生体质的单向教育,对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的心理体验重视不足。因此,在未来的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中,应该更加平衡评价指标,对学生在体育锻炼和学习过程中的身心都给予重视,将让学生培养终身体育的思想与能力成为重点目标。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中过于僵化的评价指标,而是通过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的方式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进而让其真正乐于学习体育,真正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

综上所述,单一的《标准》评价已经不好实施,建议教学评价的制定应更注重教学成果的长效性、持久性,使客体在参与、体验、学习中获得收益,从而更加热爱体育运动。

四、结论

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已经为体育教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需要体育工作者给予重视。我们既不能完全摒弃旧的去求新,也不能固守着老套而不动。目前,“淡化竞技、注重健身,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是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正朝着切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个性、增强兴趣、培养习惯等方向发展。因此,用科学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相对应的客体,从而调整与之相融、相配的主体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主体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曲宗湖.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

[2]彭杰.普通高校体育课改革趋势[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体育教育的主体范文6

语文 教学 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349-02

主体性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新概念,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以育人为本,重视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把人的发展本身作为目的和核心。确立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主体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主要体现,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十分重要和迫切。

1明确教学目标,增强主体意识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是教学手段的依据,又是教学的归宿站。学生明确了教学目标,把握了教学目标,认识到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意识到学习活动中每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把当前的学习活动作为实现学习目标的手段。所以那些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教学目标就是好目标。这种教学目标的确定可以增强学生主观努力的意识,增强主体价值的意识,就会自觉地体现自己能动的力量,有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高涨,活动面也能随之扩大,探究问题的气氛自然就热烈了。某位老师用“据情节推,借课文补,抓神态析”的手法,通过与莫泊桑的对话来评价于勒这个人物,顺利达到了认识小说中的人物的教学目标。著名特级教师陈钟梁评课说:“学生积极参与,教师随机应变,学生中不存在知与不知的矛盾,而是知得深与知得浅的区别”。

这种明确教师教学目标,凸出主体意识的教学活动,实现了学生发展水平与教学目标的一致。

2参与教学过程,确立主体地位

学生是否能真正参与教学过程,决定着是否真正确立了其主体地位。传统的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诸多,但最根本的是学生主体地位在阅读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中的失落。老师那至高无上的“尊严”、支离破碎地分析、烦琐的提问、僵化的课堂教学结构,使学堂变成讲堂,主人变成听众。

主体教育就是把学生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及其过程中的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表现和显示出来。这两者的联系点就是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活动起来,才能确立其主体地位;只有使活动具体丰富,才能确立其主体地位。活动充分必须有自由支配时间的保证,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必须简化分析、优化信息、美化结构。

活动时间充分,就是给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时间、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充分讨论说话的时间。这样在教学教育过程中,确定学习内容、自学思考也好,讨论置疑、探索解答也好,都会有个人的感悟、体验、收获或再创造的机会。要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过程,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同时为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上课的内容必须丰富(优化信息),语言也要幽默。因为上课是学生认识、理解、创造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情感体验的心路历程。丰富的内容与幽默的语言能让学生在语言艺术的熏陶下得到更多的联想和想象的机会。

3开放课堂教学,开发主体力量

学生潜在的力量是很大的,关键是如何挖掘、开发。以往灌输式的教学,使学生很难在教育意义上成为主体,而只能处于被灌输的、被管制的、被批评的、被指导的状况。开放主体力量,必须开放课堂教学,在观念上要开放,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视语文为广阔的天地,走语文生活道路,语文是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让学生以课本为“窗口”,把目光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让双手能巧起来,让嘴巴能流畅表达,让时间能自由支配,空间能扩大见识,从而真正把学生的潜在力量开发出来。

开放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必须要开放,要有弹性,不能囿于课内课本,课本的局限性是明显的,要向课外扩展和延伸,引导学生课余阅读训练,内化创新。语文课堂的开放,可以使语文教学具有丰富性、鲜活性、时代性,能促进学生全面的、主体的、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