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的定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术教学的定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术教学的定义

美术教学的定义范文1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教学;角色;优势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概述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培养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人才成为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利用课堂教学的优势,利用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相辅助,能够帮助教育体系顺利实施创新教育。

首先,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注重的是只是的灌输与传授,没有意识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潜力,这种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枯燥,没有新鲜感。通过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文本文字变换成生动的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生动有型、活泼有趣、图文并茂的课堂环境,也使得教师教学有了一个比较形象的教学工具,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学习气氛比较轻松,学习的兴趣也就大大提升,这有利于他们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不再是一件乏味的事情。这个形式告别了学生只是一个被动接受者的教育模式,发挥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为他们主体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很好地条件,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多媒体教学还能够让学生保留对知识获取的印象。由于人类获取的信息绝大部分来自于自己的视觉记忆,而多媒体技术就是通过看、听和自己动手的方式进行操作,这种方式通过刺激学生的感官来获取信息量,比传统方式的作用要大得多。所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这种优势,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量,并且实现对所学知识的保存,学习的内容也就更加深刻。

再次,多媒体教学能够帮助突破课堂中的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数学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教学内容相对其他科目来讲比较抽象,有时候针对一些教学现象,学生无法具体理解,老师也不知道怎么用语言形容,难以进行表达。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不能很好地进行知识传授,学生不能领会贯通,也就影响了教学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有多媒体的辅助,就能够表现出物体的立体形象和动态特征,把不能进行具体语言表达的变化过程通过动态图像的形式展现在哪学生眼前,启迪学生的思维运转,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

最后,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对于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现状和发展速度来说,实施创新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需求,对于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想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观察力,从而让他们发现规律,积极思考、探索,提升创新的能力。

二、多媒体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新教材的特点是由新的课程理念来决定的。在新课程标准的的指导下,初中的数学教材强调了书本知识要与实际运用相结合,因此课本中有很多的生活场景穿插在其中,有一些问题情境的设置相当丰富,数据和图片的引用都是来源于真实的资料。教学内容不仅是要解决问题,还要求能够活学活用,在这个过程中突出数学科的实用性,并且能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新的教材在内容设置上留有广阔的空间,在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同时,又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进行数学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

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多媒体技术是师生进行教学环境和教学材料创建的一种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交流,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工具,不管这个工具有多么重要,也只是一种辅助的手段,多媒体技术所要展示的就是这么一个角色定位。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

在初中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提供一个比较形象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传统教学与现代科技教学相结合的优势,培养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有利于激发出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1、采用动画模拟的形式。这种方式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动态的画面,完整的展示了整个图形的全部变化,便于学生进行实际理解,统一了学生的思维路径,还能激发他们的能动性思维进行主动思考,提高了教学效果。

2、进行分层现实的方式。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把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让学生能够由浅入深进行融会贯通,知识的掌握更为系统。

3、采用实验演示的方式。可以把一道题中的一个问题分解为几个小的过程步骤,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理解,有选择性地进行比较和思考,培养解题的灵活性,学会举一反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设置相应的联系。利用多媒体可以编写出有针对性地练习题目,这种方式能够化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是传统教学无法与之相比的一大优势。况且,这种解题的方式更为生动灵活,学习的环境和气氛都是比较轻松的,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拥有很多传统教学所不具有的优点,把枯燥乏味的教学气氛变得活泼生动,又极富感染力,为学生提供和创造了轻松地学习氛围。在认识到它的这些特性时,我们也要积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灵活运用、熟悉操作多媒体教学工具,这样才能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活动服务。

参考文献

[1]周贵良多媒体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03-23

[2]陈建浅析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0-12-30

[3]李丽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多媒体应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06-23

美术教学的定义范文2

[关键词] 网络;中学美术教学;评价;实验

随着信息网络教育技术在学校中的广泛应用和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推行,传统美术教学评价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现出来,迫切需要从理论探讨和实际操作上开展创新性的研究来加以回应。虽然目前我国的美术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己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缺乏对信息网络环境下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评价才能完善美术教学过程,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这是我们美术课程改革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试图将信息网络技术与中学美术教学评价进行整合,并对有关问题作了初步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网络美术教学评价的概念

要给网络美术教学评价下定义,先要了解网络教学(e-Learning)以及美术教学评价的概念。美国教育部关于e-Learning概念的定义为:“e-Learning是指主要通过因特网进行的学习与教学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â 我国的何克抗教授根据他的研究认为:“e-Learning是指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ã

至于教学评价的定义,高凌飚教授是这样表述的:“从一个实际工作者的角度来看,评价是从特定的目的出发,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特定的程序对己经完成或正在从事的工作(或学习)进行检测,找出反映工作进程的质量或成果的水平的资料或数据,从而对工作的质量或成果的水平做出合理的判断。还可以借评价过程所收集的资料和数据分析工作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ä关于美术教学评价的概念,常锐伦教授认为:“美术教学评价是对美术教学效果作客观的价值判断,是对教师美术教学工作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总称。”å 我国美术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æ

综观所述,笔者认为网络美术教学评价并不是网络技术与美术教学评价简单相加的产物。因为,网络技术发展带给教育的不仅是技术层面教学手段的革新,而是包括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的变革。它触及到美术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方法、学习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因此,我们认为:网络美术教学评价是指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美术学习与教学的活动,并通过因特网对美术教学进行有效地管理,对美术教学效果作客观、科学的价值判断,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目的。

二、网络美术教学评价的理论思考

(一)普通美术教育的特征

1.全体性。按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我国所有的公民在中小学都应接受美术教育。因此,全体性应成为普通美术教育最基本的特征。要体现普通美术教育的全体性,冷暖的适度把握至关重要。冷暖是相对而言的,冷性指偏向于理智、约束的倾向;暖性则指偏于情感、自由的倾向。我国目前的普通美术教育要做到冷暖协调,要适当增加暖性,惟有如此,才能增强美术学习的魅力,让学生以成功者而不是失败者的心态接受普通美术教育。

2.情意性。情感既是人在意识中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评价,又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情感作为人类的心理现象,具有普遍性,没有情感的人是不存在的。而且,情感是艺术的一种属性。艺术的形、色、质……等直接作用于感官的直观形象和符号,更容易唤起人的某种情感。因此,普通美术教育必然带有强烈的情意性。

3.差异性。在普通美术教育中,差异性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特征,我们知道,艺术是以表现价值观为主,价值观反映出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而且,这种价值取向也会影响到感知的过程和结果。

另外,学生的个性气质也会造成学生在美术学习上的差异。关于这一点已经有许多的心理学家和美术教育家研究证实。ç在美术学习和创作上,一些学生表现得大洒脱或马虎草率,另一些学生则表现得工整细腻或拘谨局促;一些学生追求客观再现,另一些则偏爱主观表现。个体的差异性,不仅反映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而且反映在他们的学习效果上。

4.经验性。美术是极少数注重经验性的学科之一。它要求每一个人直接处于某种具体的环境和气氛中,感受和体悟由物质材料构成的世界,并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因此,美术教育基本是在经验层次上进行的。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启动学生的感知觉,使他们的身心都投入到美术学习中。[⑦]

(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它的核心是学习者的“自主建构”。 Hiebert等提出了要以问题解决为基础来改革教学和课程的原则:应该让学生就学科内容形成问题,具有对知识的好奇,然后再去探索,去质疑,去寻找答案,解决自己认知上的冲突,通过这种活动来使学生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⑧]但如何调动这种主动性与积极性呢?这就要靠自主学习策略,包括启发式、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自我反馈等等策略,这些自主学习策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诱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的内因。建构主义的教学也强调外因的作用,例如教师要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以及组织合作学习等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网络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在网络美术教学评价中应体现出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教师根据学科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借助网络技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相应的问题情景,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获得丰富的、具有联想结构的学习资源,他们经过选择、概括和分析,或通过自我评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评价和反馈,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除了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两种基本智力外,还有其他七种智力,它们是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这种理论强调,每个人都具有上述九种智能的潜能,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智力倾向去发展这些智力。[⑨]多元智力理论尊重个体差异,认为各种智力只有领域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好坏之差,因此,每个学生都可以发展自己的潜能,教师要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观察评价学生,而且要促进其优势智力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力领域迁移。

美术教学的定义范文3

关键词:网络化 美术教育 主观能动性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C

在社会大形势的影响和熏陶下,我国美术教育的网络化应运而生,美术教育的网络化能够带给人们什么?随之带来的问题又有哪些?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使网络化美术教育为我们服务?这些就是眼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1 网络化美术教育发展背景及特点

1.1网络化美术教育的概念

要给网络美术教学下定义,先要了解网络教学以及美术教学的概念。网络教学指通过因特网进行的获取知识与教学的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至于美术教学的定义,我国美术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

1.2网络化美术教育发展背景

在网络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丰富多彩的网络化产品和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网络化也给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现代的教育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能动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的发展潮流接轨。

1.3网络化美术教育的主动性特点

和传统教育模式相比,网络化美术教育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个班级内所有同学在统一时间统一地点上课,彼此之间会互相参考互相学习,这样就失去了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长时间下去学生都会按照教师的要求和模式来被动的学习,丧失了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n-。但是开展网络化美术教育则不同,网络化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做什么,这样就可以强化学生的独立探索精神,并从中去寻找自己的乐趣,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和教师在学习上都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2 网络化美术教育发展的意义

2.1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

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增加学习的动力,使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活跃,学生学习知识比较专心,也能增加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网络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授课时使用PowerPoint和Flash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可以大量加入图片、视频、动画、表格等相关内容,也可以使用特效来渲染课件,使课堂活动更加直观、方便、多样、形象并增加了学习的乐趣。学生可以使用因特网更多地了解美术、欣赏美术、感悟美术,从而深入地创作美术。在课余生活中,可以利用QQ群、BBS、微信、博客等交流工具私下交流沟通,这也增加了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渠道,增加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使得知识共享。

2.2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

网络资源丰富,信息量全面,它能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大量需要的资源,一方面方便教师的授课,另一方面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增加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观念。在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网络形式,比如让学生自己上网搜索、人机交互等形式来总结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索精神,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在获取资源的问题上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相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一个人获得的资源是有限的,为了使获得的资源全面而深入,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具有针对性、全面性地整合信息,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搜索、筛选、整合和总结有用信息的能力,同时,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3 网络化美术教育带来的弊端及改进措施

3.1弊端

3.1.1重视技术,忽视美术教育的创作

现代的美术教育要求能够更多的从技术方面来提高品位,但是美术是一种艺术品,不能简单的只从技能层面来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技术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已经忽略了美术是需要灵感需要感悟需要用心去创作的。教师会一直在课堂上放映PPT、影视作品等,学生的课堂生活也会一直沉浸在视频放映上面,缺少了实际的动手能力,因为计算机能够带来更多的方便,可以快速地形成一幅作品,但是作品没有经过深入的思考,会缺乏一定的深度。所以,计算机网络不可能代替全部的创作手段。

3.1.2基础薄弱,发展不完善

由于以往教育对于美术的重视不够,导致美术教育的基础薄弱。中小学是学生思维开发最重要的时期,需要优秀的人才作为自己的启蒙教师,引领学生通向美术学习的大门。由于对美术教育的不重视,严重影响了美术教育的质量。而在较偏远的地方,由于经济条件有限,美术教育的设施不全面,影响了美术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

3.2改进策略

针对以上的负面影响,教师、学生和教育部门应该怎么去做呢?

作为教师,应该要提高师资力量,起到更好的带头作用,去引领学生认识美术。计算机只是美术创作的一种工具,而不是美术的灵魂和精髓,想要创作出美好的作品,需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美术教学的定义范文4

关键词:高中学生;美术教育;审美价值

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不仅是传授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使其心理得到良好的发展,激发潜能协调发展,由此可见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中美术教学顺应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逐渐将重心放在鉴赏性审美教育上,将教学目标从单一的培养学生美术欣赏能力提高到美术鉴赏能力。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此背景下,我国大多数学校纷纷开设鉴赏性审美价值美术课程,并制定一系列相关教学方案,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鉴赏审美能力,并通过教学活动拓展学生的美学知识,积累艺术内涵,辅助学生实现自我内在提升,全方位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然而,现阶段我国高中美术教育中的鉴赏性审美教学相较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广大美术教育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进而实现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良好发展。

一、开展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现代教育逐渐将重心转移至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为主要教育目标。从高中美术课程角度分析,鉴赏性审美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强化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鉴赏性审美教学的开展和深化,要以提升学生鉴赏能力及审美品位为主要方向,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理性的态度接纳社会百态,掌握辨别是非的能力,深化自身道德情操、素质品格、艺术修养,最大限度的充实学习及生活,真正实现现代教育中培养全面发展的实用型人才目标。实现高中鉴赏教学审美价值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因素,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大量高素质、高能力的实用人才的助力。在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中,鉴赏性审美教育功不可没。大多数人将美术定义为绘画,其实不尽然,美术的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解释,即将美术拆分为“美”与“术”。通常情况下人们认知的美术实际上只是“术”,“美”则是鉴赏与审美的浓缩,包含高尚的人文艺术内涵。从字面上看,“美”字在“术”字的前面,充分说明了鉴赏性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

二、开展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有效途径

1.宏观调整教育政策。

在新的时期,高中美术教育要在国家政策导下步实施,说明国家对教育政策进行调整关重要。高中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阶段,高中美术教学应当增加美术课的课时量,如,安一时间为画教学,安一时间开展美术等活动。由于高中阶段是学生消化知识的较佳阶段,高中生备一定的分析断能力和辑思维能力,们有能力能好地接受新物和新知识,基本上形成自的世观和价观,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审美教育有一定的行性。此外,高中生有一定的美术基,有学生算考美术院校,立志从美术业,必开展高中审美教育。国美术教育步相对西方国家较,国有必要西方国家的美术课程设置标准,不断调整和更新现有高中美术课程,量将美学等知识加美术教育,便开高中生的,展们的知识,样有助于导们对艺术形象进行自主评价。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进一步提高中美术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建设为关,有优秀的、资质较高的美术教师能更好地把自学的知识给学生。据解,当前国部分高中美术教师的年龄大,们经接受的是统师范教育模式,在常教学中长画技,缺人文内的,经不合当代质教育的要,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一来说,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者,在提高教学质量方发重要作用。,有不断加强高中美术教师队建设,不断提高中美术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能有效提高美术教学水平,新课程理念对美术教育在审美方的要和目标。国高中美术教学应当在时代的前,积极发国家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一方的教学考体系,一方建立并科学的问责度,进一美术专业教师,循进地实现高中美术教育的审美价。

3.及时更新美术教材。

要不断提高中美术教育的审美价,要及时更新美术教材的内容,是让学生收新内容的基本环节,学生不被的教材内容。一来,国高中美术教材内容分为画、、工艺设计、、法、建等部分,管及主义、现代主义、主义等方内容,是缺有时代精神的内容。如,当代数艺术在大程度上有力地冲前的艺术形式,大大统的美术范,更是对美术域的一新。,新时代的高中美术教育有必要在原有教材内容的基上加当代艺术的内容,让当代学生更好地学习美术知识,有效提们的美术能力。从种程度上,大多蹈咧猩对艺术感兴趣,同时同和理解当代的数艺术。此外,新课程理念强调美术教学内容应当在承统教学内容的基上,进一步现代教学模式,样有利于国的优秀民族文化,有助于美术课程体系,此有效提高中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不仅与人们的精神生活有关,与物质生活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美术的社会作用除了体现在一般艺术作品所共有的教育作用、认识作用和审美作用之外,还具有其他艺术所无法比拟的实用价值,那就是给人提供更多美好的物质产品,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这在工艺美术和建筑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现达国家中迅速兴起的服装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商业美术、环境艺术等新兴美术领域也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这种大形势下,美术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充分融入鉴赏性审美教育是充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高中美术教学应当不断革新高中美术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强化高中美术教学师资力量,从而有效促进高中美术教育的全面发展。

美术教学的定义范文5

探究“新三基”思想的本质,就是突出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新三基”其实是“以学生为本”的立足点,是对种种课程改革或教育改革思想的创新与深化落实。

“新三基”思想是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给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一条有效路径。因为它不再是空洞的理念与口号,而是将理念落实到位的具体措施。它找到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那就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信息技术;它找到了一个强劲的动力,这就是从立足点到技术到形式三位一体的方法与路径。也就是说,“新三基”是强调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基于脑的教育,是把学生的内在潜力与潜能开发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立足点;基于网的教育,是把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动力;基于“小班”的教育,是把师生关系的最和谐状态和学生学习环境的最佳状态作为构建教育理想生态的最好模式。

“新三基”教育思想的基础是物质基础与技术环境,也就是说,“新三基”的思想是立足于强大的教育技术之上的。技术是推动改革与进步的动力,“新三基”教育思想正是强调与突出了这个前提。那么,如何来落实“新三基”的教育思想,使其真正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动力呢?

当前,发达地区都在探索基于网络的教学实验改革,俗称“电子书包”。南京也不例外,随着潮流而动,将基于网络的教学实验改革提升到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层面。但是,推动基于网络的教学改革,南京走的不是单一的路径,而是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使教学实验改革形成多维度和多路径。具体来说,有两条路径,一是以学科建设为目标,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通过推动学科实验室的装备与建设,推进学科的发展,从而推动教学改革。二是以学科课程资源数字化及其应用方式革新推动教学改革。无论是哪种,两条路径的本质其实是一样的,只是切入点不同而已。前者,我们可以简称为“实验室”路径,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化整合;后者可以称为“电子书包”路径,是课程资源数字化与网络方式的有机整合。

无论是什么样的思想,无论如何改革,其本质与核心不能脱离学科课程的实施,改革的不是学科课程,而是实施课程的路径与方法。数学与物理学不会因信息技术而改变其内涵与本质,但让学生更好、更轻松、更有效地掌握数学与物理学,并成为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载体与内涵,却是教育教学改革永恒的话题与追求。

两条路径的具体实践

1. “实验室”路径的实践

实验室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平台。创新装备与建设学科实验室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与整天在口头谈理念、谈改革和用纸笔去搞教学改革相比,以学科实验室作为平台去推动教学改革,是更务实和有效的路径,更具备科学性和实践性。自2010年始,南京以推进学科建设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化整合应用为方法,大力推进基于网络数字技术和数字化课程资源为核心内涵的数字化学科实验室建设。

一是提升传统常规实验室的品质,为其插上“网络技术和数字资源”的翅膀。这不是建设新的实验室,而是在原有学科实验室的基础上,把信息技术与新的数字化教学仪器和设备融入常规学科实验室,提升其内涵品质和技术力量,从而使学科实验室能立足于实验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即网络数字技术和数字化课程资源)推动学科教学的改革。

这一方面的实践全面提升了“小学科学实验室”、“高中理科实验室”、“美术实验室”等学科实验室的品质。其采用数字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无线和有线网络技术、实验软件和教学管理与应用软件等,把实验教学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使课程实施条件与基础完全基于网络技术与数字化资源。以“美术实验室”为例,我们在传统美术实验室的基础上,装备了基于网络的美术数字画板和美术数字化学习资源,把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师生进入一个全新的数字美术时代,改变了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使美术课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和喜爱。

二是创新装备与建设基于网络数字技术和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新型实验室。南京在全国领先装备与建设了《数字化地理实验室》、《数字化高中数学实验室》、《数字化生物标本馆》等。这是完全基于数字网络技术和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数字实验室,它把教具、仪器、模型等通过数字网络技术与数字课程资源融为一体,创设了一个全新的体验学习平台与学习时空环境,使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得不随之变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师生互动提供了有力的和有效的支撑,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最现代的技术条件。

2. “电子书包”项目的实践

所谓“电子书包”,不太准确的定义应该是指数字化的课程教材与资源。但当前国内对电子书包的定义大概有三到四种,其基本内涵都把数字化课程教材与资源及其如何应用统一于一个定义,这些定义更多的不是指“电子书包”,而是指一种基于网络技术与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教学方式。南京与此相类似的实验名称是“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验项目”。但是,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验并不是今天才开始的,十年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与今天的研究是同一个内涵。如果说有区别,则只是今天的数字化课程资源更多、更好,今天的网络技术更强、更“给力”而已。

南京的“电子书包”构成可以用三部分来说明,一是硬件条件,称之为“移动网络教室”;二是管理与应用软件,称之为“基础软件”;三是课程资源与数字化教材。这三部分组成了所谓的“电子书包”,但真正的名称是“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验项目”。因为是实验项目,所以在硬件的选择上,把市场上三大主流的硬件,即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基于IOS操作系统的iPad和基于Androis操作系统的通用型平板电脑,都被选入了实验学校,并以此分为三个小组进行教学改革实验。三类硬件下的软件和课程资源略有不同。

实验项目更多地立足于班级课堂授课模式,说得通俗一点,是在数字化课程资源与教材的前提下,通过网络技术与数字资源改革课堂教学的方式,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与质量的目的。目前,全国各地的实验大都落脚于此。这一实验的革命性在于,它或许能真正改变教师的观念和学生学习的方式,进而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与地位。

两条路径的发展思考

南京的两条路径,其目标都是一样的,就是要推动教学观念更新和教学改革。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在网络技术普及和数字化资源日益丰富的现实情境下,使教学更适应“网络原住民”,变得更有效,教学管理与评价更有针对性和更具人本化。但是,二者在实践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偏差。学科实验室的路径是立足于学科建设,强调学科的本质属性,改变的是学习技术与路径,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成长特点,得到了应有的保护,如直观感知、动手操作等。而所谓的“电子书包”,因为有了强大的数字化资源,常常会用虚拟的资源(图片、视频)取代现实的感知和实践。

当前,无论是所谓的“电子书包”项目还是名称为“基于网络和数字化资源环境下的教学实验”,其实,骨子里都是在做同一件事。由于这种被企业或商家推动在先、专家鼓动在后的改革实验,往往会在短时间里形成一种潮流,从而影响许多人,我们不得不思考和慎重地对待。

让“电子书包”名副其实。“电子书包”如果被称为书包,那就应该让它拥有“书包”的本性和属性,书包里装的就是图书与文具,它的性质就是一个工具箱。在这个书包里,数字图书或教材、基础的管理与应用软件、课程资源等是书包里的“物品”。书包可以让学生随身携带,可以随时随地打开。这就是说,谁去做“书包”就去做书包,不要打着别样的旗号,让教学改革回归本性。教学改革是基于当前各类技术与环境的综合应用研究,网络技术、数字化设备和数字化课程资源,是一种教学的技术,也是教学的内容。技术推动进步,技术也推动改革,当我们在网络数字技术与数字化课程资源这二者的前提下推动教学改革时,千万不要忘记了课程的本质属性。改革什么,改革的目的是什么,这些并不会因为技术而变,但是,依靠什么去推动改革,改革的立足点与力量支撑却只有技术才能提供。

强调“电子书包”只是一个学习终端,强调教学改革是基于网络数字技术和数字化课程资源下的学科教学改革,我们就不会偏离学科的本质属性,不会一哄而起,热闹一阵子。如果说“电子书包”不是指书包,而是指一种改革,那么,这种改革更多的应是基于技术的改革,是基于网络数字技术与数字化课程资源下技术路径与方法的改革。改革的是方法与方式。在学科实验室的装备与建设路径中,同样包含了网络数字技术与数字化课程资源。但在“电子书包”的改革路径里,我们不能忽视各类学科的本质属性。所以,不要把“电子书包”当作一种改革路径,而应让它成为“书包”。

美术教学的定义范文6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活动;示范;分类;影响;述评

一、前言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幼儿的绘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幼儿的性别、年龄、绘画学习背景[1]、是否与绘画主题产生共鸣、绘画工具的种类[3]等。其中,示范作为教师在美术活动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手段,对幼儿的绘画有着毋庸置疑的影响。

研究表明,如今示范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使用仍然非常普遍。2009年,研究者通过对齐齐哈尔地区幼儿园的绘画教学的情况调查发现,41.3%的教师在绘画教学中仍会采用让幼儿直接临摹范画的方法[4]。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教学活动的反复实践,很多一线教师发现了示范在美术教学中起到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呼吁重新为示范定位。最近几年,关于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示范的研究出现增多趋势,为示范的重新定位提供了许多支持,但有些问题仍有待明确和进一步的研究。

二、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示范一词的解释为:做出某种可供大家学习的典范。尹少淳在《美术学习方式与方法》中定义的示范是:“示范者实际地操作工具和材料,显示完成一项工作或制作一件东西的过程和方法”。

主流示范分类会将示范分为动态示范和静态示范,其中动态示范指现场演示,静态示范即指教师所出示的范例。张红岩和刘田妹的研究中都有涉及此种分类。

目前最为全面且完整的关于示范的分类是2011年穆彦青在《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示范的研究》中的分类,她将示范按照示范类型、示范方式、示范时间和示范场景对示范进行了分类。按照示范类型可分为实物示范、图片示范、视频演示、现场演示、语言示范和动作示范六大类,其中现场演示还包括整体详细示范、框架示范和局部难点示范三小类;按照示范方式可分为教师示范、幼儿示范和师幼合作示范三大类;按照示范时间可分为幼儿绘画前示范和幼儿绘画中示范两大类;按照示范场景分为了根据主题直接示范、组织和引导幼儿进行相关讨论后示范与根据幼儿具体情况示范三大类。刘田妹在其研究中也提出了类似于穆彦青按照示范时间的分类,她将其命名为课前示范、课中示范及课后示范。

较为特殊的示范分类有刘田妹在《多重视角下幼儿园绘画活动范画观研究》中提出的将示范按照教授的对象人数分出的全体示范与因材施教示范,还有施美玉在《学前儿童绘画活动中的示范策略的应用》中提出的玩具示范。

三、示范的影响

最早进行关于示范影响研究的是2001年王小意《范例对幼儿绘画想象影响的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多张范画的示范方式一般情况下优于单张范画示范示范,但其影响不是绝对的。王小意在2001年对示范的研究中发现,从幼儿绘画开始到结束时始终展示示范的情况下,多张范画展示下富有新意的作品与单张范画展示下富有新意的作品的比例是18.67:8.67,说明同样是自始至终展示,多张范画的示范方式对幼儿绘画想象的负面影响比单张范画要小[7]。长沙师范幼儿园的龙佳老师也认为,多样化的范画能够帮助幼儿理解和感受事物的各种属性,学习和体验多种艺术手法[5]。值得注意的是,在阶段性展示示范的情况下[10],单张范画比多张范画更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目前对示范行为影响的研究中,最为全面的是穆彦青2011年的《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示范的研究》。她发现实物示范对发挥幼儿创造性具有积极作用,重难点局部示范则有利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当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好朋友并直接给他/她画像时,幼儿作品中的主体形象之间的相似度不足5%,含有创新元素的作品比例达92%[5],作品中进行过局部示范的部分的平均相似度高达82%[5]。

四、以往研究的局限c不足

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得到广泛认可的“示范”名词的标准定义与对示范的分类,且示范与范画的概念不能严格区分。并且示范的使用应当会对幼儿绘画的多个方面都会产生影响,但是由于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因此对具体影响方面的研究还并不全面。在研究者们具体实验的设计等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从研究方法上看

研究方法单一,主要以观察法为主,实验法使用较少。在一线教师对示范行为的研究中,主要研究方式是对自己所上课程的反思或是对其他教师所上课程的观察。而在学前领域研究者的研究中,主要使用实验法,偶有问卷法及访谈法的使用。

(二)从研究方向上看

大多数研究都专注于示范的负面影响,对示范正面影响的研究现在还是空白。所有研究的主题几乎都是范画对幼儿想象力与创新能力的影响,只有对名画范例的研究[16]中涉及了对幼儿色彩审美的影响。示范实际上会对幼儿绘画的众多方面产生影响,例如幼儿的色彩选择、幼儿的构图能力等。

(三)未明确的问题

研究者已经发现单张示范与多张示范对幼儿绘画产生的影响会受到展示时间的条件限制,然而对其原因的研究还未出现。在王小意[7]与王燕[10]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自始至终展示示范与阶段性展示示范时,单张示范与多张示范的优劣性出现差异,然而两位研究者的研究都止步于发现此结果,而没有对其原因进行进一步的假设或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巧英,岳亚平.4-6岁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幼儿绘画教学的启示.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5(11):39-44

[2]姚秀点.学前儿童绘画教育之思索.宁波大学学报,2011(1):125-129

[3]胡晓月.绘画工具对中班幼儿绘画表征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